清 学 院(官网)

www.qinghuaguoxueyuan.com

管理学院

《组织结构》2

时间: 来源于:国学院

模拟分权制的优点除了调动各生产单位的积极性外,就是解决企业规模过大不易管理的问题。高层管理人员将部分权力分给生产单位,减少了自己的行政事务,从而把精力集中到战略问题上来。其缺点是,不易为模拟的生产单位明确任务,造成考核上的困难;各生产单位领导人不易了解企业的全貌,在信息沟通和决策权力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6、矩阵制

在组织结构上,把既有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产品(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关系的结构,称为矩阵组织结构。

矩阵制组织是为了改进直线职能制横向联系差,缺乏弹性的缺点而形成的一种组织形式。它的特点表现在围绕某项专门任务成立跨职能部门的专门机构上,例如组成一个专门的产品(项目)小组去从事新产品开发工作,在研究、设计、试验、制造各个不同阶段,由有关部门派人参加,力图做到条块结合,以协调有关部门的活动,保证任务的完成。

矩阵结构的优点是:机动、灵活,可随项目的开发与结束进行组织或解散;由于这种结构是根据项目组织的,任务清楚,目的明确,各方面有专长的人都是有备而来。因此在新的工作小组里,能沟通、融合,能把自己的工作同整体工作联系在一起,为攻克难关,解决问题而献计献策,由于从各方面抽调来的人员有信任感、荣誉感,使他们增加了责任感,激发了工作热情,促进了项目的实现;它还加强了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和信息交流,克服了直线职能结构中各部门互相脱节的现象。

矩阵结构的缺点是: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大于权力,因为参加项目的人员都来自不同部门,隶属关系仍在原单位,只是为"会战"而来,所以项目负责人对他们管理困难,没有足够的激励手段与惩治手段,这种人员上的双重管理是矩阵结构的先天缺陷;由于项目组成人员来自各个职能部门,当任务完成以后,仍要回原单位,因而容易产生临时观念,对工作有一定影响。

矩阵结构适用于一些重大攻关项目。企业可用来完成涉及面广的、临时性的、复杂的重大工程项目或管理改革任务。特别适用于以开发与实验为主的单位,例如科学研究,尤其是应用性研究单位等。

7、委员会

委员会是组织结构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是执行某方面管理职能并以集体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组织形式。实际中的委员会常与上述组织结构相结合,可以起决策、咨询、合作和协调作用。

优点:

①可以集思广益;

②利于集体审议与判断;

③防止权力过分集中;

④利于沟通与协调;

⑤能够代表集体利益,容易获得群众信任;

⑥促进管理人员成长等。

缺点:

①责任分散;

②议而不决;

③决策成本高;

④少数人专制等。

多维立体

这种组织结构是事业部制与矩阵制组织结构的有机组合。多用于多种产品,跨地区经营的组织。

优点:对于众多产品生产机构,按专业、按产品、按地区划分;管理结构清晰,便于组织和管理。

缺点:机构庞大,管理成本增加、信息沟通困难。

(六)基本配置

明茨伯格提出的五种组织结构配置是创业结构、机器官僚结构、专业官僚结构、事业部结构和特别结构。以下描述了每一种结构配置。下表概括了在战略实施时与适当的配置相关的特定的组织特点。

五种组织类型的特点:

1.创业结构

创业结构的组织常常是正处于组织生命周期第一阶段的、新的小型公司。组织以机器为核心,由总管理者和工人组成。这种结构只需要少数的辅助人员。不需要专门化和规范化,协调和控制来自于上层。公司的建立者拥有权力,并创造企业文化。没有规范化的工作程序,员工几乎没有决定权。这种组织适合于动态的环境。它可以迅速地调整,并与更大的、不善适应的组织进行成功的竞争。它必须具备适应性以建立市场。但是这种组织没有力量,容易受到突然变化的冲击。除非它很有适应能力,否则将会失败。

2.机器官僚结构

机器官僚结构讲的是官僚制组织,这种组织很大,技术已经规范化,经常是为了大型生产。专门化和规范化程度很强,关键的决策来自于上层。因为这种组织不善调整,其环境简单而稳定。机器官僚结构拥有大量的技术和行政人员。技术人员包括工程师、市场调研人员、财务分析人员和系统分析人员,利用他们来对组织的其他部分进行检查,并对之程式化和规范化。技术人员是组织内的支配团体。机器官僚结构经常因为缺乏较低层员工的管理、缺乏创新、弱势的文化以及工作力量分散而遭到批评,但是它们适合于大型的、稳定的环境和效率目标。

3.专业官僚结构

专业官僚结构的明显特征是生产的核心是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如医院、大学和咨询公司。

尽管组织是官僚制的,但是生产核心的人员拥有自主权。长期的培训和经验促使这种结构的组织形成集体的管理和鲜明的文化,由此减少对官僚管理结构的需要。这些组织经常提供服务而不是有形的产品,它们存在于复杂的环境中。组织的绝大部分力量在于生产核心中的专业人员。技术群体很小或者不存在,但需要大量的行政管理人员来处理组织的日常事务。

4.事业部结构

事业部结构的组织很大,往往根据产品或市场分成若干事业部。在事业部之间几乎没有联络措施进行协调,事业部通过损益报告强调对市场的控制。事业部的划分形式可以是相当规范化的,因为技术经常是有规可循的。

尽管整个组织要服务于各种市场,但是任何事业部的环境都是简单而稳定的。每一个事业部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自主的,并拥有自己的文化。在事业部的内部存在分权,总部人员会保留一些职能,如计划和调研。

5.特别结构

特别结构是为了在复杂的动态环境中求得生存而提出的。该技术很复杂,如宇航和电子工业。特别结构组织的年龄就像是年轻人或中年人,其规模相当大,但需要适应。在团队基础上建立的结构有很多横向的联合和被授权的员工。技术人员和生产核心人员对于关键的生产要素均有权力。组织有详细的劳动分工,但不拘泥于形式。员工的专业化程度很高,文化价值观鲜明,强调群体的控制。通过分权,在任何层次的人员都可以参与决策。就结构、权力关系和环境而言,特别结构与机器官僚结构几乎正好相反。

五个结构配置的要点就是最高管理层能够设计出得以协调和使关键要素互相匹配的组织。例如,机器官僚结构适合于在稳定的环境中争取高效率的战略;但在敌对的和动态的环境中,采用机器官僚结构就是个错误。管理者可以通过设计适合所处环境的正确的结构配置来实施战略。

(七)组织架构

衡量公司的组织架构是什么状况,看一下公司各部门在哪一个位置。缺乏什么职能,这是考虑宏观组织架构的出发点,这个组织架构来源企业的战略,宏观流程和组织架构。很多企业在变革时,人力资源需要参与。

任何一个组织架构要反映汇报关系,要反映每个框是一个职位,而不是部门。

一是要明确反映出岗位和岗位间的关系,

二是要反映出岗位和岗位是如何组合的,是如何组成团队的;

三是要这个图上看出大概的层级的关系,分为几个层面。

有非常多的人轻视这样的组织架构。

1、功能型组织架构

最普遍的是职能型或者说是功能型组织架构,在组织架构或者团队建设最容易接收。这样的架构里,成功者是需要专长的人,对自己的工作了解深入,让做什么就做得非常好。其实这就是岗位设计的意义一一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让员工有更好的工作效率。

但这个组织架构更强调个人干个人的事情,缺点是导致层级太多。

2、以产品或服务为核心的组织架构(事业部式):

事业部式的架构很时髦,通常是按照产品或者客户、市场来分。所谓产品是指,比如说一个企业既生产汽车,又生产飞机,不同的产品就有不同的组织架构。

3、以客户或地区为核心

按照客户来分,如B-B,B-C的B或C就是按照客户来分。大客户或公众客户,客户是企业客户,他的销售市场是一批人员来做;如果是个人用户,则是另外一批人员做。如果企业客户细分成学校、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等,客户群划分不同,做法又有不同。按照市场的做法是比较流行的做法,因为非常注意客户服务、客户满意度。这个组织架构可以最好地满足客户地需求。每个客户有一个客户经理,可以按照客户的需要进行工作。

4、业务流程团队组织架构

用的比较少,从解决方案,到客户服务、生产、物流,按照每个客户的流程,一步一步地完成。

1)矩阵式组织架构

组织机构的基本问题:管理结构

2)管理的层级

管理的层级数量多还是少。从CEO到UNE到底需要多少个层级?四个还是八个?要不要设副经理?扁平化组织问题。

3)控制跨度

直接下属的数量;窄与宽的控制跨度。

4)流程集中性

企业主要决策,控制权力与职权的集中程度。

(八)设计规范

企业组织架构设计规范方法——目标功能树系统分析模型

1、如何解决组织架构设计规范化的四个方面的问题?

专门探索解决组织架构设计的科学方法,到目前为止,还很少有人进行探索,也没有见诸书刊的文献。在这种情况下,对组织架构设计规范化的讨论,就仅仅变成了一种讨论者个人在组织架构上的主观偏好的陈述。

我们说规范与否,在这里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价值判断,不是由自己的主观偏好来认定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而是要把握所规范的对象本身的性质,用所要规范的对象自身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发展规律,来定义规范。也就是说,不是从外部向要规范的对象强加一个什么,而是让要规范的对象本身按照它应有的形式和规律运行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规范化管理这一工作达到应该有的提升企业价值的目的。企业规范化管理,必须在企业价值的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效益的改善上有充分体现。我们在探索对企业规范化管理问题时,一再强调要寻求一个科学的方法,其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如何解决管理的效率和效益问题。

2、规范企业组织架构设计的科学方法是什么?

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首先必须明白企业组织本身是什么这一问题。

前面已作过分析,企业组织是一个有机系统,是存在于一个更大系统之中的有机系统,其内部又可以细分为很多子系统。而企业组织作为一个由人构成的社会组织,本身是具有目的性的,也就是说它的存在是服务于人的特定目的的,它是人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创建的。企业组织与自然存在物不一样,它是由人创造的,它必须服务于创造它的人的意志和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它是人们为达到一种特定目的而由人自己创造的一个工具。

企业作为由人创建的一个工具性的社会组织,其目的和目标是显然的,其内部架构必须服务于这特定的目的和目标,也是显而易见的。它的这种目的性和功能性特征,为我们寻找到对它进行规范的科学方法提供了线索。这方法就是与它的目标功能特性直接对应的目标功能树系统分析模型。

所谓目标功能树系统分析模型,也就是通过对分析对象本身所存在的目标功能结构进行系统分析,以分析确定分析对象的内在结构和发展运行的规律。

由人所创造的存在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它们具有目标和功能这样一种多层次的结构。山水草木本身的存在没有任何目的性,在它的内部也就无法对它区别出目标和功能这样的层次结构来。草木本身没有意志,当它被人选做达成某一特定目的的特殊工具时,也就是人赋予了它特定的目的性。能够实现这一目的的作用也就成了它的功能。当这种自然存在物被选为人的特定工具的时候,它也就不再是完整意义上的自然存在物,而是被注入了人的意志目标的手段和工具。在这里的目标,实际上是人的目标,其功能是它相对于这种目标的作用和性质。

而目标和功能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相对于功能作用,目标才成其为目标。功能作用只有相对于一定目标,它才成其为功能。呼吸是肺的功能作用,但它只有相对于需要呼吸的动物才有这种功能作用。需要就是一种特定的目的或目标。并且目标和功能本身的定义也是相对的,在一个复杂的系统结构中,目标和功能是在多重层次上存在的。为实现一定的目标,必须有相应的功能;为保证一定功能的正常发挥,又必须有一系列细小的功能。上一层次的功能相对于下一层次的功能,也就成了目标。

通过这种目标功能树分析,可很方便有效地理清系统内部的层次结构。就企业组织这一特定系统而言,通过运用目标功能树系统分析模型对它进行分析,就可准确地为企业组织架构的设计提供一个框架性工具。这种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确定企业不同时段上要达成的目标,而且有助于我们一层一层地选择确定为达成企业目标而必须采取的具体措施办法。

就企业系统进行分析,企业的目标就是要赚钱。企业通过什么途径赚钱?如何才能赚钱?稍加分析就会发现企业系统,是由信息(信息流)、组织(人流)、营销(物流)、财务(资金流)四大系统构成的。这是就第一个层次的目标功能作用进行的分析。如果要进一步地细分,进入第三和第四个层次的目标功能作用关系的分析,就可得到61个小的子系统。下面就企业的“四流”形成的系统分别进行分析,以明确其内部结构,及其各个层次上的子系统的目标

 

1、规范实施

前面已经分析了组织架构的标准以及要规范组织架构必须运用的方法——目标功能树系统分析模型。但究竟如何实施组织架构的规范化,在此略做分析。

第一步,选择确定组织架构的基础模式。这一步工作要求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选择确定一个典型的组织模式,作为企业的组织架构的基础模式。在当代企业的实践中,选择直线职能式和矩阵式结构的较普遍,并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增加弹性模式的相应特征予以补充其基本模式的局限。

第二步,分析确定担负各子系统目标功能作用的工作量。这一步工作要求根据目标功能树系统分析模型,分析确定自己企业内部各个子系统目标功能作用的担负工作量。要考虑的变数有二:一是企业的规模;二是企业的行业性质。

第三步,确定职能部门。这一步工作要求根据自己企业内部各个子系统的工作量大小和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来确定企业职能管理部门。即把关联关系和独立关系,并且工作量不大的子系统的目标功能作用合并起来,由一个职能管理部门作为主承担单位,负责所合并子系统的目标功能作用工作的协调和汇总。把制衡关系的子系统的目标功能作用分别交由不同单位、部门或岗位角色承担。

第四步,平衡工作量。这一步工作要求对所拟定的各个单位、部门的工作量进行大体的平衡。因为工作量过大的单位、部门往往会造成管理跨度过大,工作量过小的单位、部门,往往会造成管理跨度过小。所以,需要通过单位、部门之间的工作量平衡来使管理跨度实现合理化。在这里,要注意的一点是:存在制衡关系的子系统,要避免将其目标功能作用划归为同一单位承担,即要优先保证制衡关系子系统的目标功能作用的分开承担。

第五步,确立下级对口单位、部门或岗位的设置。如果企业下属的子公司、独立公司、分公司规模仍然比较大,上级职能管理部门无法完全承担其相应子系统目标功能作用的工作协调和汇总,就有必要在这个层次上设置对口的职能部门或者专员岗位。

第六步,绘制组织架构图。这一步工作要求直观地构画出整个企业的单位、部门和岗位之间的关系,及所承担的子系统目标功能作用的相应工作。

第七步,拟定企业系统分析文件。这一步工作也就是为企业组织架构确立规范。企业系统分析文件是具体描绘企业内部各个子系统的目标功能作用,该由哪些单位、部门或者岗位来具体承担,以及所承担的内容,并对职责和权力进行界定。

第八步,根据企业系统分析文件撰写组织说明书。这一步工作就是在组织构图的基础上,分析界定各个单位、部门组织和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所享有的权力、信息传递路线、资源流转路线等。

第九步,拟定单位、部门和岗位工作标准。明确界定各个单位、部门和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目标、工作要求。

第十步,根据企业系统分析文件、组织说明书及单位、部门和岗位工作标准进行工作分析,并撰写工作说明书。除了界定前述内容外,还要明确界定任职的条件和资格。

第十一步,就上述文件进行汇总讨论,通过后正式颁布,组织架构调整改造工作完成。

2、诊断维度

在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系统的审视时我们往往从以下四个维度展开:业务结构、职能结构、层次结构、职权结构。

在组织存在多项业务时,我们审视组织各项业务的分工结构及组织资源的配比情况。具体到单项业务,我们从业务流程切入,审视组织部门的设置是否足以覆盖该业务流程且不重叠。按照罗宾斯对组织的研究,业务部门的划分有以下几种方式,各种方式有不同的优缺点,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灵活掌握。

(1)按产品划分部门

优点:有利于产品改进、有利于部门内协调缺点:部门化倾向(本位主义),管理费用高(机构重叠)

适用:规模大、产品多、产品之间差异大。

(2)按地区划分:把某一地区的业务集中于某一部门。

原因:地理分散带来的交通不便和信息沟通困难优点:针对性强,能对该地区环境变化迅速作出反应缺点:与总部之间协调困难(不易控制)

(3)按顾客划分:其前提每个部门所服务的特定顾客有共同需求、且数量足够多。如:如一家办公用品公司的销售:零售部、批发部、政府部。

(4)综合标准:实践中往往几种划分方法结合在一起

在该维度中,我们审视两个问题,一是是否存在职能重叠或缺失的现象,尤其是组织所需的关键职能是否具备。二是职能部门是否定位清晰,是否有明确的使命。

包括组织的管理层级和管理幅度。

管理层级是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和关系的复杂化而产生的,与规模、管理幅度密切相关。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人员能直接有效地管辖的下属人数。管理幅度与层次成反比关系。一般我们认为管理3-20名直接下属比较合适。其中,高层管理者管理3-10名下属;中层管理者管理6-15名下属;基层管理者管理15-20名下属比较合理,但并不绝对,以下因素也会影响到管理幅度:如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下属的素质和能力、工作相似性、工资环境的稳定性、计划的完善程度、授权、人员空间分布、配备助手等等。

是指各部门、各层次在权利和责任方面的分工和相互关系。按照罗宾斯的理解,职权分三种:

1、直线职权:上下级之间的指挥、命令关系。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指挥链”。

2、参谋职权:组织成员向管理者提供咨询、建议的权力。该职权源于直线人员对专业知识的需要,如财务、质量、人事、公关等。

3、职能职权:参谋部门或参谋人员拥有的原属直线人员的一部分权力。该职权是直线人员由于专业知识不足而将部分指挥授予参谋人员,使他们在某一职能范围内行使指挥权。职能职权只有在其职能范围内才有效。是一种有限指挥权。

在对职权结构的审视中,我们需要把握两个要点:一是授权是否合理?二是信息沟通是否顺畅?

通过以上四个维度,我们通常能够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一个系统的剖析。当然,每个企业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背景,所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灵活掌握。

(九)改革时机

(1)企业战略发生巨大变化,组织结构已经难以适应

(2)企业所处发展阶段发生变化,组织结构成为发展的制约

(3)组织人事或管理模式发生变化,急需对组织结构做出调整

(4)外部市场发生变化,竞争对手的网络发生变化,亟需调整组织结构

(5)组织结构臃肿、协调困难、沟通不畅、决策缓慢,亟需优化组织结构

(6)组织人浮于事,官僚作风

(7)信息不畅,决策执行走样

1、体系

在管理学意义上,组织结构实质上是一种职权-职责关系结构。一个现代化的、健全的组织机构一般包括如下关系子系统:

(1)决策子系统

组织的领导体系和各级决策机构及其决策者组成决策子系统。各级决策机构和决策者是组织决策的核心。

(2)指挥子系统

指挥子系统是组织活动的指令中心,在各职能单位或部门,其负责人或行政首脑与其成员组成垂直形态的系统。行政首脑的主要任务是实施决策机构的决定,负责指挥组织的各项活动,保证各项活动顺利而有效地进行。指挥子系统的设计应从组织的实际出发,合理确定管理层次,并根据授权原则,把指挥权逐级下授,建立多层次、有权威的指挥系统,来行使对组织各项活动的统一指挥。

(3)参谋-职能子系统

参谋-职能子系统是参谋或职能部门组成的水平形态的系统。各参谋或职能部门,是行政首脑的参谋和助手,分别负责某一方面的业务活动。设计参谋-职能子系统,要根据实际需要,按照专业分工原则,设置必要的参谋或职能机构,并规定其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以保证有效地开展各方面的管理工作。

(4)执行子系统、监督子系统和反馈子系统

决策中心决定组织的大政方针,指挥中心是实施计划的起点,而执行子系统、监督子系统和反馈子系统是使计划得以正确无误地推行的机构。

指挥中心发出指令,这个指令一方面通向执行机构,同时又发向监督机构,让其监督执行的情况。反馈机构通过对信息系统的处理,比较效果与指令的差距后,返回指挥中心。这样,指挥中心便可以根据情况发出新的指令。

执行机构必须确切无误地贯彻执行指挥中心的指令。为了保证这一点,就应有监督机构监督执行情况,而反馈子系统是反映执行的效果。执行子系统、监督子系统和反馈子系统必须互相独立,不能合而为一。

2、不合理

组织结构设置时也通常会犯的一个普遍错误就是:将一种“理想的”或“普遍适用的”机械组织模式强加给另外一个活生生的企业。随着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组织结构不合理的一些矛盾就会日益尖锐,其直接的表现为:

(1)组织中管理层次过多,以至于一个能干的人能够在25岁这样年轻的时候就担任了管理职务,却不能经过正常的升迁阶梯在自己仍相当年轻和富有效率的时候达到高层管理岗位;

(2)组织注意力集中在不恰当的问题上,加剧不必要的争论,小题大做;

(3)使弱点和缺陷加大,而不是使长处和优势加强;

(4)经理人花在会议上的时间,超过了他们工作的1/4或者更多,组织结构不合理的危险性不言而喻。这样的问题,造成了组织虚有其表。基于此,调整组织结构,以使其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就摆上了企业的议事日程。

 

三、发展趋势

 

(一)企业组织结构的演变规律

从企业组织发展的历史来看,企业组织结构的演变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过程,先后出现了直线制、矩阵制、事业部制等组织结构形式。当前,金字塔式的层级结构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企业发展已经呈现出竞争全球化、顾客主导化和员工知识化等特点。故而,企业组织形式必须是弹性的和分权化的。因此,现代企业十分推崇流程再造、组织重构,以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重建,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成本、质量、服务和效率的巨大改善,以更好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二)企业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和新型组织结构形态

从在美国考察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组织结构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其特点是:1、重心两极化;2、外形扁平化;3、运作柔性化;4、结构动态化。团队组织、动态联盟、虚拟企业等新型的组织结构形式相继涌现,具体来说,具有这些特点的新型组织结构形态有:

第一,横向型组织。横向型的组织结构,弱化了纵向的层级,打破刻板的部门边界,注重横向的合作与协调。其特点是:⑴组织结构是围绕工作流程而不是围绕部门职能建立起来的,传统的部门界限被打破;⑵减少了纵向的组织层级,使组织结构扁平化;⑶管理者更多的是授权给较低层次的员工,重视运用自我管理的团队形式;⑷体现顾客和市场导向,围绕顾客和市场的需求,组织工作流程,建立相应的横向联系。

第二,无边界组织。这种组织结构寻求的是削减命令链,成员的等级秩序降到r最低点,拥有无限的控制跨度,取消各种职能部门,取而代之的是授权的工作团队。无边界的概念,是指打破企业内部和外部边界:打破企业内部边界,主要是在企业内部形成多功能团队,代替传统上割裂开来的职能部门;打破企业外部边界,则是与外部的供应商、客户包括竞争对手进行战略合作,建立合作联盟。

第三,组织的网络化和虚拟化。无边界组织和虚拟组织是组织网络化和虚拟化的具体形式,组织的虚拟化,既可以是虚拟经营,也可以是虚拟的办公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