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断之。
贾师各掌其次之货贿之治,辨其物而均平之。展其成而奠其贾,然后令市。凡天患,禁贵儥者,使有恒贾。四时之珍异,亦如之。凡国之卖儥,各帅其属而嗣掌其月。凡师役、会同,亦如之。
司虣掌宪市之禁令。禁其斗嚣者,与其虣乱者,出入相陵犯者,以属游饮食于市者。若不可禁,则搏而戮之。
司稽掌巡市。而察其犯禁者,与其不物者而搏之。掌执市之盗贼以徇,且刑之。
胥各掌其所治之政,执鞭度而巡其前,掌其坐作出入之禁令,袭其不正者。凡有罪者,挞戮而罚之。 肆长各掌其肆之政令。陈其货贿,名相近者相远也,实相近者相尔也,而平正之。敛其緫布,掌其戒禁。 泉府掌以市之征布。敛市之不售,货之滞于民用者,以其贾买之,物楬而书之,以待不时而买者。买者各従其抵,都鄙従其主,国人郊人従其有司,然后予之。凡赊者,祭祀无过旬日,丧纪无过三月。凡民之贷者,与其有司辨而授之,以国服为之息。凡国事之财用取具焉。岁终,则会其出入而纳其余。
司门掌授管、键,以启闭国门。几出入不物者,正其货贿凡财物。犯禁者,举之,以其财养死政之老与其孤。祭祀之牛牲系焉,监门养之。凡岁时之门,受其余。凡四方之宾客造焉,则以告。
司关掌国货之节以联门市。司货贿之出入者,掌其治禁与其征廛。凡货不出於关者,举其货,罚其人。凡所达货贿者,则以节传出之。国凶札;则无关门之征,犹几。凡四方之宾客关,则为之告。有外内之送令,则以节传出内之。
掌节掌守邦节而辨其用,以辅王命。守邦国者用玉节,守都鄙者用角节,凡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金也。以英荡辅之,门关用符节,货贿用玺节,道路用旌节,皆有期以反节。凡通达於天下者必有节,以传辅之。无节者,有几则不达。
· 译文
司市掌管听断市场的争讼、教道经营、[掌管有关的]政令、刑罚、度量单位和禁令。按照次和叙的设置来区分地段、划分市场,按照货物的不同来分类陈列店铺而使买卖公平,用政令禁止出售细巧侈靡的物品而使买卖合理,通过招致商贾而使货物丰盛、钱币流通,通过度量确定价格而招徕购买者,通过质剂结成买卖双方的信任而避免争讼,用胥师、贾师等小吏来禁止假货而杜绝欺诈,用刑罚来禁止暴乱而铲除盗贼,通过泉府的收购或赊予来体现与民同财货。大市在日过正午的时候开始交易,以百姓为主。朝市在早晨开始交易,以商贾为主。夕市在夕时开始交易,以男女小贩为主。
[凡进入市场[进行交易],胥手拿鞭杖守在肆门,市中群吏按货物分类划分行列,审视将成交的货物而估定价格,把旌旗悬挂到思次[的屋楼]丰以表示交易开始。司市来到思次,而听断大事和大的争讼;胥师,贾师来到介次,而听断小事和小的争讼。
凡民众相约到市上进行交易的,[其中有]争讼钱物的,想量度货物的,[或因违法]当受处罚的,都各在所交易之地的叙处进行处理。凡拾得货物或牲畜的,也放在叙处供认领,过三天[无人认领的]就没收归公。凡调剂市中的货物、牲畜和四季珍异的食物,没有的使之有,对民有利的使之多,对民有害的使之消失,侈靡细巧的使之减少。
凡[商贾]运输货物,凭印章出入。
国有大灾荒、大瘟疫,就不征收市场税,而多铸造钱币。凡市场禁止诈伪巧饰:对于民众有十二项,对于商人有十二项,对于贾人有十二项,对于工人有十二项,[总计四十八项诈伪巧饰]。市中的刑罚:小刑公布[违禁之状]以示罚,中刑游街以示罚,大刑鞭挞以示罚。其中有触犯刑律的,就交给司法官处置。
国君经过市场,当受刑的人就被赦免。国君夫人经过市场,就罚[当受刑的人]出一幕了事。太子经过市场,就罚[当受刑的人]出一帟了事。命夫经过市场,就罚[当受刑的人]出一盖了事。命妇经过市场,就罚[当受刑的人]出一帷了事。凡有会同、征伐、劳役等事,司市率贾师随行,治理临时市场的事务,掌管市场买卖的事。
质人掌管评定市场上的货物、奴婢、牛马、兵器、珍异之物的价格。凡从事买卖的授予质剂[做凭证]:大买卖用质[做凭证],小买卖用剂[做凭证]。掌管考察市场上[取予货物所用]的书契,统一度量标准,统一布匹的幅宽和匹长,巡行检查,有违犯规定的就没收货物并罚钱。凡处理有关券契的争讼,都城中[约定在]十天以内,四郊在二十天以内,甸、稍之地在三十天以内,小都、大都在三个月以内,诸侯国在一年以内。在约定的时期内[前来投诉]就受理,过期不受理。
廛人掌管收取市场的店铺税、货物税、质剂税、罚款、市宅税,而交入泉府。凡屠宰牲畜的,收取牲畜的皮角筋骨[以当税],交入玉府。凡珍异之物有滞销的,收购而交入膳夫之府。
胥师各自掌管本次的政令,而使[各肆]货物的价格公平,公布有关的刑罚和禁令。察觉那些欺诈作假、巧饰其行以兜售劣质货物的人而加以惩罚,受理小事和小的争讼而加以裁断。
贾师各自掌管对本次货物的管理,辨别本次的货物[使分类合理]而价格公平,审视将成交的货物而估定价格,然后使他们成交。凡有天灾,禁止高价贵卖,使价格稳定。对于四季珍异之物也禁止贵卖。凡国家出卖或购买[物资],就各自率领下属而按月相继轮流掌管买卖的事。凡征伐、劳役、会同,也这样为公家掌管买卖的事。
司暴掌管公布有关市场的禁令,禁止那些打斗吵闹的人和那些用暴力扰乱市场的人,禁止那些出入市场相互欺凌侵犯的人,禁止那些在市场上聚众游逛和吃喝的人。如果不可禁止,就抓捕而加以惩罚。
司稽掌管巡视市场,察觉违犯禁令的人以及那些奇装异服、窥探偷看和所拿的东西怪异的人而加以抓捕。负责抓捕市场上的盗贼游街示众,且处以刑罚。
胥各自掌管所治理的[二肆的]事务,拿着鞭杖巡视在肆门前,掌管肆中有关坐起、出入的禁令,掩捕那些违犯禁令的入。凡有罪的人,加以鞭打而且罚款。
肆长各自掌管本肆的政令,陈列肆中的货物,使名相近[而实不同的]相互远隔开来,使实相近[而名不同的]相互放在一起,而使分类正确、价格公平。收取本肆的货物税,掌管本肆的戒令。
泉府掌管用[所征收的]市场税款,收购市场上卖不动、滞销而又切于民用的货物,按原价收购,一件一件地加上标签标明价钱,以待急需的人购买。购买者各从他们的主管官那里采邑的人从他们的邑宰那里,国都的人和四郊的人从他们的有关官吏那里[开出证明],然后卖给他。凡赊取钱物的,为祭祀而赊取不超过十天归还,为丧事而赊取不超过三个月归还。凡民有贷取钱物的,就同他的主管官一起辨别钱物而授给他,按照国家规定的税率来收取利息。凡国事所需钱物都从泉府支取。[夏历]年终,计钱物的收支,而缴纳盈余[给职币]。
司门掌管授给[属吏]钥匙和锁,用以开关国都城门。检查那些奇装异服、窥探偷看和所拿的东西怪异的人,征收[进出的]货物税,凡[贩卖的]财物违犯禁令的加以没收。用国门的委积抚养为国事而死者的父母和孩子。祭祀用的牛牲拴系在这里,由监门负责喂养。凡一年四季对国门的祭祀,接受祭祀的余财[加以保管]。凡四方的宾客到来,就[向王]报告。
司关掌管[检查]国境上过往货物的玺节,以与司门、司市相联合。检查携带货物出入的人,掌管有关治理的禁令和征收货物税以及货物存放仓库的租金。凡货物不从关门出入的,就没收货物,惩罚货主。凡携带货物到来[而未经司市授予玺节]的,就授给玺节和传而放行。国家发生灾荒、瘟疫,就免除关税,但仍然要进行检查。凡四方的宾客前来见关人,就为他们[向王]报告。有境外或境内奉命传送[贡物或文书等]的,就授给旌节和传让他们通行。
掌节负责保管王国的节而分辨它们的用途,以辅助执行王的命令。诸侯[派遣使者出使于国内]用玉节,采邑主[派遣使者出使于采邑内]用角节。凡诸侯国的使者[出境]所用的节,山区之国用虎节,平地之国用人节,泽地之国用龙节,都是铜制的,用有画饰的函盛着。出入国都城门和关门用符节,运输货物用玺节,通行道路用旌节,[各种节的使用]都规定了有效日期以便按期归还。凡通行天下,必须持有节,用传辅助节。没有节的人,遇有检查就不得通行。
《地官司徒·遂人/土均》
遂人掌邦之野。以土地之图经田野,造县鄙,形体之法。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赞阝,五赞阝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皆有地域,沟树之,使各掌其政令刑禁。以岁时稽其人民,而授之田野,简其兵器,教之稼穑。凡治野,以下剂致甿,以田里安氓,以乐昏扰氓,以土宜教氓稼穑,以兴锄利氓,以时器劝氓,以疆予任氓,以土均平政。辨其野之土:上地、中地、下地、以颁田里。上地,夫一廛,田百亩莱五十亩,余夫亦如之。中地,夫一廛,田百亩,余夫亦如之。下地,夫一廛,田百亩,菜二百亩,余夫亦如之。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有沟,沟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以达于几。以岁时登其夫家之众寡,及其六畜、车辇,辨其老、幼、废、疾,与其施舍者,以颁职作事,以令贡赋,以令师田,以起政役。若起野役,则令各帅其所治之民而至,以遂之大旗致之,其不用命者,诛之。凡国祭祀,共野牲;令野职。凡宾客,令修野道而委积。大丧,帅六遂之役而致之,掌其政令。及葬,帅而属六紼,及窆,陈役。凡事致野役,而师田作野民,帅而至,掌其政治禁令。 遂师各掌其遂之政令戒禁。以时登其夫家之众寡、六畜、车辇,辨其施舍与其可任者。经牧其田野,辨其可食者,周知其数而任之,以征财征。作役事,则听其治讼。巡其稼穑,而移用其民,以救其时事。凡国祭祀,审其誓戒,共其野牲,入野职野赋于玉府。宾客,则巡其道修,庀其委积。大丧,使帅其属以幄帟先,道野役。及窆,抱磨,共丘笼及蜃车之役。军旅、田猎,平野民,掌其禁令,比叙其事而赏罚。
遂大夫备掌其遂之政令。以岁时稽其夫家之众寡、六畜田野,辨其可任者与其可施舍者,以教稼穑,以稽功事,掌其政令戒禁,听其治讼,令为邑者。岁终则会政致事。正岁,简稼器,修稼政。三岁大比,则帅其吏而兴甿,明其有功者,属其地治者。凡为邑者,以四达戒其功事,而诛赏废兴之。
县正各掌其县之政令、征、比。以颁田里,以分职事,掌其治讼,趋其稼事而赏罚之。若将用野民,师田、行役、移执事,则帅而至,治其政令。既役,则稽功会事而诛赏。
鄙师各掌其鄙之政令祭祀。凡作民,则掌其戒令。以时数其众庶,而察其
恶而诛赏。岁终,则会其鄙之政而致事。 赞阝长各掌其赞阝之政令。以时校登其夫家,比其众寡,以治其丧纪祭祀之事。若作其民而用之,则以旗、鼓、兵革帅而至。若岁时简器,与有司数之。凡岁时之戒令,皆听之。趋其耕耨,稽其女功。 里宰掌比其邑之众寡,与其六畜兵器,治其政令。以岁时合耦于锄,以治稼穑。趋其耕耨,行其秩叙,以待有司之政令,而征敛其财赋。
邻长掌相纠相爱。凡邑中之政,相赞。徙于他邑,则従而授之。 旅师掌聚野之锄粟、屋粟、间粟,而用之。以质剂致民,平颁其兴积,施其惠,散其利,而均其政令。凡用粟,春颁而秋敛之,凡新氓之治皆听之,使无征役,以地之媺恶为之等。
稍人掌令丘乘之政令。若有会同、师田、行役之事,则以县师之法作其同徒輂辇,帅而以至,治其政令,以听於司马。大丧,帅蜃车与其役以至,掌其政令,以听於司徒。
委人掌敛野之赋敛薪刍。凡疏材木材,凡畜聚之物,以稍聚待宾客,以甸聚待羁旅。凡其余聚,以待颁赐,以式法共祭祀之薪蒸木材。宾客,共其刍薪。丧纪,共其薪蒸、木材。军旅,共其委积、薪刍,凡疏材,共野委兵器,与其野囿财用。凡军旅之宾客馆焉。
土均掌平土地之政。以均地守,以均地事,以均地贡,以和邦国、都鄙之政令、刑禁。与其施舍、礼俗、丧纪、祭祀。皆以地媺恶为轻重之法而行之,掌其禁令。
· 译文
遂人掌管王国的野地。按照地图划分田野,制定县鄙等的区划。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四里为一酇,五酇为一鄙,五鄙为一县,五县为一遂,都有一定的地域,挖沟种树为界,使各自掌管区域内的政令、刑罚和禁令,按照一年的四季清查区域内的人民,而授给他们田地,检阅他们的武器和器械,教他们种庄稼。凡治理野地:用最低服役人数的名册来征召民夫[服役],用田地和房宅使民众安定,用鼓励民众成婚来使民和顺,用各种土壤所适宜的种植来教民种庄稼,用兴起互助来使民获得好处,用铸造四时所用的农具来鼓励农民耕作,用多授给强有余力的农民土地来任用民力,用按土地合理征收赋税的法则来使赋税公平。
辨别野地的土地,分为上地、中地、下地,据以颁授田地和宅地。上地,一夫授给一处宅地,田一百亩,休耕地五十亩,余夫也照这样授田;中地,一夫授给一处宅地,田一百亩,休耕地一百亩,余夫也照这样授田;下地,一夫授给一处宅地,田一百亩。休耕地二百亩,余夫也照这样授田。
凡治理野地的田地,夫与夫的田之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与十夫的田之间有沟,沟上有畛;百夫与百夫的田之间有洫,洫上有途;千夫与千夫的田之间有浍,浍上有道;万夫与万夫的田之间有川,川上的路,通达畿内各地。
按照一年的四季登记男女人数的多少,以及六畜、车辆的数目,辨别老幼、残疾和那些应当免除赋税徭役的人,以分配职事使民众工作,以使民众缴纳贡赋,以征调民众参加征伐、田猎,以起用民众服劳役。如果起用野地民众服役,就命令[属吏]各自率领所治理的民众到来,用遂的大旗召集他们,有不服从命令的就加以诛罚。凡国家举行祭祀,命令供给野地所牧养的牲畜,供给柴炭。凡接待宾客,命令修治野地的道路并具备粮草。有大丧,就率领六遂的役徒而到大司徒那里,并掌管有关役徒的政令。到出葬的时候,率领役徒牵引六绰。到下棺的时候,就陈列役徒。凡有[兴建工程的]事就召集野地的役徒,而有征伐、田猎的事就征调野地的民众,率领他们到来,掌管有关他们的政令、治理和禁令。
遂师各自掌管所治理的遂的政令和戒禁,按时登记遂中男女人数的多少,以及六畜、车辆的数目,辨别其中应当免除徭役的以及可以胜任役事的人。在田野上划分田界和井田,辨别今年可以耕种的土地,全面了解它的数量而任用农民耕种,据以征收赋税。征发役徒就听断有关的事项和争讼。巡视地里的庄稼,而安排农民互助,以帮助农忙时节[困难农户的]农事。
凡国家举行祭祀,督察遂民遵守誓戒,供给野地所牧养的牲畜。[把所征收的]野地民众的从业税、地税[适合于王用的]交给玉府。[将有]宾客到来,就巡视所修整的道路,具备粮草。有大丧,[大宰]使遂师率领下属拿幄、帘先行,引导野地的役徒[前往墓地]。到下棺的时候,手持执绰人名册[查核和陈列役徒],供给用笼取土填圹起坟以及从蜃车上卸下棺柩所需的役徒。征伐和田猎,整齐野地服役民众的队伍,掌管有关的禁令,比较、排列役徒的工作表现而行赏罚。
遂大夫掌管本遂的政令,按照一年的四季稽查遂中男女的多少,以及六畜、田地的数量,辨别遂中可任役事的和可以免除役事的人,教他们种庄稼,考察他们的工作成绩,掌管有关的政令和禁戒,听断有关的事项和争讼。命令治理邑里的属吏,每年[夏历]年终总结政事上报。
[夏历]正月,检阅农具,[教民]做好各项备耕工作。三年大校比,就率领属吏荐举民众中贤能的人,表彰属吏中有功的人,聚集各级属吏[教导他们做好工作]。凡治理邑里的官吏,告诫他们以四项大事作为工作的重点,并据此对他们进行赏赐、诛罚、罢免或提升。
县正各自掌管本县的政令、征发和校比,而颁授田地和宅地,分配各种职事,掌管听断有关的事项和争讼,督促人们耕作,并进行赏罚。如果将征用野地的民众参加征伐、田猎、巡狩、劳役,或调用民众帮助困难户.就率领役徒到来,,掌管有关的政令。役事完毕后,就稽考、总结他们的工作情况并加以赏罚。
鄙师各自掌管本鄙的政令和祭祀。凡征调民众服役就掌管有关的戒令。按季节清点鄙中的民众,考察他们的表现好坏而加以赏罚。[夏历]年终,就总结本鄙的政事而向上级报告。
酇长各自掌管本都的政令,按季清查登记酇中男女的多少,治理酇中的丧事、祭祀等事。如果征调酇民服役,就率领役徒带着旗鼓兵器和甲胄到来。如果到了每年按季检查农具、武器和器械的时候,就同遂大夫共同统计。凡一年四季[上级卡,达的]最令,都接受而执行、督促酇民耕作,考核妇女的工作成绩。
里宰掌管清查本里男数的多少,以及六畜、武器和器械数,执行有关本里的政令。按照一年的四季在锄处对农民进行耦耕的搭配,以进行耕种,督促农民耕作,安排[农民相互帮助以行耦耕的]先后次序,以待执行遂人和司稼征税的命令,而征收里中的赋税。
邻长掌管[使邻中居民]相互纠察和相互托付。凡[上级下达]里中的政令都协助执行。[邻中有居民]迁徙到别的邑里,就跟从[迁徙者]把他交付给当地官吏。
旅师掌管储积野地的锄粟、屋粟和闲粟而(在必要时]加以运用。[用时]凭质剂会聚民众,平均地颁授所征收储积的以上三种税粮,以救济民众的生活和生产,而使[有关救济的]政令执行得公正。凡所用粮,春季借贷[给困难的民户]而秋季要收回。凡新迁来的民众有所请求都处理答复,[在一定时期内]使他们不负担赋税徭役,按照土地的好坏分等级[授给他们]。
稍人掌管发布有关井田[出车徒]的政令。如果有会同、征伐、田猎、巡狩、劳役的事,就依照县师的指示,征发公邑各同的士徒和车辆,率领着来到[大司马那里],掌管[对于所率徒众的]政令,而听从大司马的指挥。有大丧,率领蜃车及其役徒到来,掌管对于题率役徒的政令,而听从大司徒的指挥。
委人掌管征收野地的从业税,收取薪柴和饲草,凡草木的果实、木材,凡可以蓄聚之物[都加以收取储备]。用稍地的蓄聚物接待宾客,用甸地的蓄聚物供应寄居的旅客,用县地、都地的蓄聚物颁授[困难的民众]或赏赐[所喜欢的人]。依旧例供给祭祀所需的粗细薪柴和木材,接待宾客供给所需的饲草和薪柴,有丧事供给所需的粗细薪柴和木材,有征伐供给所储备的薪柴、饲草和草木果实,供给守卫野外储备所需的武器和器械,以及为苑囿设置藩篱所需的木材。凡助王征伐的诸侯,为他们安排馆舍。
土均掌管使土地税合理,使山林川泽之税合理,使各种从业税合理,使[各诸侯国进献的]贡物合理。宣布有关诸侯国和采邑的政令、刑法、禁令以及免除赋税徭役的原则,礼俗、丧事、祭祀,都依据土地的好坏作为轻重的原则而加以实行,掌管有关的禁令。
《地官司徒·草人/羽人》
草人掌土化之法以物地,相其宜而为之种。凡粪种,骍刚用牛,赤缇用羊,坟壤用麋,渴泽用鹿,咸澙用貆,勃壤用狐,埴垆用豕,彊用蕡。轻用犬。 稻人掌稼下地。以猪畜水,以防止水,以沟荡水,以遂均水,以列舍水,以浍写水,以涉扬其芟。作田,凡稼泽,夏以水殄草而芟荑之,泽草所生,种之芒种。旱叹,共其雩敛。丧纪,共其苇事。 土训掌道地图。以诏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诏地求。王巡守,则夹王车。
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掌道方慝以诏辟忌,以知地俗。王巡守,则夹王车。 山虞掌山林之政令。物为之厉而为之守禁。仲冬,斩阳木;仲夏,斩阴木。凡服耜;斩季材,以时入之,令万民时斩材,有期日。凡邦工入山林而抡材,不禁,春秋之斩木不入禁。凡窃木者有刑罚。若祭山林,则为主而修除,且跸。若大田猎,则莱山田之野。及弊田,植虞旗于中,致禽而珥焉。
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以时计林麓而赏罚之。若斩木材,则受法于山虞,而掌其政令。
川衡掌巡川泽之禁令而平其守。以时舍其守,犯禁者,执而诛罚之。祭祀、宾客,共川奠。
泽虞掌国泽之政令,为之厉禁。使其地之人守其财物,以时入之于玉府,颁其余于万民。凡祭祀、宾客,共泽物之奠。丧纪,共其苇蒲之事。若大田猎,则莱泽野。及弊田,植虞旌以属禽。
迹人掌邦田之地政,为之厉禁而守之。凡田猎者受令焉,禁麛卵者,与其毒矢射者。
丱人掌金玉锡石之地,而为之厉禁以守之。若以时取之,则物其地图而授之,巡其禁令。
角人掌以时征齿角凡骨物於山泽之农,以当邦赋之政令。以度量受之,以共财用。
羽人掌以时征羽翮之政于山泽之农,以当邦赋之政令。凡受羽,十羽为审,百羽为抟,十抟为缚。
· 译文
草人掌管改良土壤、审视土地,观察某地适宜种什么就决定种什么。凡浸种,赤色而坚硬的土地用牛骨汁,赤黄色的土地用羊骨汁,润泽而苏松的土地用麇骨汁,干涸的泽地用鹿骨汁,盐碱地用獾骨汁,沙土地用狐骨汁,有黏性的黑色而坚硬的土地用猪骨汁,坚硬成块的土地用麻子汁,轻脆而缺乏韧性的土地用狗骨汁。
稻人掌管在泽地种稻,用陂塘蓄水,用堤防阻止水,用沟排放水,用遂均分水,用畦埂留止水,用浍泻水。涉水入田扬弃去年割除的草而治理田[以便种稻]。凡在泽地种稻,夏季用水淹的方法灭绝草而[到秋季水干时再将尚未灭绝的草]割除。泽地草所生长的地方,就可以在那里种稻麦。[为解除旱灾]举行雩祭就供给为雩祭所征收的财物。有丧事就供给填塞墓坑底部所用的芦苇。
土训掌管解说地图,以告诉王不同的地区所适宜施行的事。解说各地的害人之物,辨别各地的有益于人之物而了解它们的生产时间,以便[王有所需求时]告诉王某地的物产何时可以求取。王外出巡守,就在王车左右随行。
诵训负责解说四方的历史典故,以告诉王[而使王能广泛地]了解古代的事。负责解说四方言语的忌讳,以告诉王避免触犯忌讳,而了解各地的风俗。王外出巡守,就在王车左右随行。
山虞掌管有关山林的政令,为山中的各种物产设置藩界,并为守护山林的民众设立禁令。仲冬时节砍伐山南边的树木,仲夏时节砍伐山北边的树木。凡制造车较和耒,砍伐较幼小的木材,按时送交负责制造的官。命令民众按规定的时间砍伐木材,并规定了砍伐的刑罚加以惩处。如果祭祀山林[之神],就负责办理和监视[祭祀],并负责修整扫除[道路和祭祀坛场],且禁止行人通行。如果王亲自田猎,就芟除山中田猎场周围的草。到停止田猎时,就在猎场中央树起虞旗,在旗下集中所猎获的禽兽而[由猎获者]割取兽的左耳[以待计功]。
林衡掌管巡视平地和山脚的林木而执行有关的禁令,合理安排守林的民众,按时核计他们守护平地和山脚林木的成绩而对他们进行赏罚。若要砍伐木材,就要到山虞那里接受所安排的时间,而掌管有关的政令。
川衡掌管巡视川泽,执行有关的禁令,而合理安排守护川泽的民众,按时安置守护人,有违犯禁令的就抓捕而加以惩罚。举行祭祀,或招待宾客,供给河中所产的鱼、蛤等物。
泽虞掌管王国湖泽的有关政令,为之[划分范围]设置藩界和禁令,使当地的民众守护湖泽的财物,按时缴纳皮角珠贝等给玉府,其余的财物分归民众所有。凡祭祀或接待宾客,供给湖泽所产芹菜、莼菜、菱角、鸡头等物。丧事,供给所需的芦苇和蒲草。 如果王亲自田猎,就芟除湖泽猎场周围原野的草。到停止田猎时,就在猎场中树起虞旌而聚集所猎获的禽兽[加以归类分等]。
迹人掌管王国田猎场的政令,为之设置藩界和禁令而加以守护,凡田猎的人都要接受迹人的安排。禁止猎杀幼兽和获取鸟卵的人以及用毒箭射猎的人。
矿人掌管出产金玉锡石等的地方,为之设置藩界和禁令而加以守护。如果按时采取,就选择开采地,绘成地图交给开采者。巡视是否有人违犯禁令。
角人掌管按时向山泽地区的农民征收兽齿、兽角、兽骨之物而用以算作上缴国家赋税的政令,用度量器具加以度量而接受征收物,以供[国家的]财用。
羽人掌管按时向山泽地区的农民征收羽毛而用以算作上缴国家赋税的政令。凡接受所征收的羽毛,十根羽毛为一审,百根羽毛为一抟,十抟为一缚。
《地官司徒·掌葛/槁人》
掌葛掌以时征絺绤之材于山农。凡葛征,征草贡之材于泽农,以当邦赋之政令,以权度受之。 掌染草掌以春秋敛染草之物,以权量受之,以待时而颁之。
掌炭掌灰物炭物之征令。以时入之,以权量受之,以共邦之用,凡炭灰之事。
掌荼掌以时聚荼,以共丧事。征野疏材之物,以待邦事,凡畜聚之物。
掌蜃掌敛互物蜃物,以共闉圹之蜃。祭祀,共蜃器之蜃,共白盛之蜃。
囿人掌囿游之兽禁,牧百兽。祭纪、丧纪、宾客,共其生兽死兽之物。
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凡祭祀、宾客,共其果蓏。享,亦如之。
廪人掌九谷之数,以待国之匪颁、赒赐、稍食。以岁之上下数邦用,以知足否,以诏谷用,以治年之凶丰。凡万民之食,食者人四鬴,上也;人三鬴,中也;人二鬴,下也。若食不能人二鬴,则令邦移民就谷,诏王杀邦用。凡邦有会同、师役之事,则治其粮与其食。大祭祀,则共其接盛。
舍人掌平宫中之政。分其财守,以法掌其出入。凡祭祀,共簠簋、实之、陈之。宾客,亦如之,共其礼车米、筥米、刍米。丧纪,共饭米、熬谷。以岁时县穜稑之种,以共王后之春献种。掌米粟之出入,辨其物。岁终,则会计其政。
仓人掌粟入之藏,辨九谷之物,以待邦用。若谷不足,则止余法用。有余,则藏之,以待凶而颁之。凡国之大事,共道路之谷积,食饮之具。
司稼掌巡邦野之稼,而辨穜稑之种,周知其名,与其所宜地。以为法而县于邑闾,巡野观稼,以年之上下出敛法。掌均万民之食,而赒其急而平其兴。
舂人掌共米物。祭祀,共其齍盛之米;宾客,共其牢礼之米。凡飨食,共其食米。掌凡米事。
饎人掌凡祭祀共盛,共王及后之六食。凡宾客,共其簠簋之实;飨食,亦如之。
槀人掌共外内朝[C052]食者之食。若飨耆老、孤子、士、庶子,共其食。掌豢祭祀之犬。
· 译文
掌葛掌管按时向山农征收葛草和凡属如葛的草类、向泽农征收萌芝等麻类而用以算作上缴国家赋税的政令,称量轻重长短而接受征收物。
掌染草掌管春秋季节征收可用作染料的草类,用秤称量轻重而后收纳,以待用时颁授[给染人]。
掌炭掌管执行征收草木灰、木炭等物的命令,按时征收,用秤称轻重而后收纳,以供王国之用。凡有关炭、灰的事[都负责掌管]。
掌荼掌管按时收聚荼,以供办丧事时用。征收野生的草木果实,以待王国有事时用。凡[瓜瓠葵芋等]可蓄聚之物[都加以收聚以备用]。
掌蜃掌管征收蚌蛤中的蛤类,以供填塞墓坑底部所需的蛤。举行祭祀供给勘祭器所需的蝗。供给[研粉]涂饰器物或墙壁使成白色所需的蛤。
囿人掌管囿中离宫小苑游观处野兽的蕃卫防禁,牧养[苑中的]各种野兽,有祭祀、丧事、宾客时,供给所需的[从囿中猎获的]活兽与杀死的兽。
场人掌管王国的场圃,而种植瓜果和珍异的果树,按时收取果实而加以收藏。凡祭祀或接待宾客,供给所需的瓜果。行宗庙荐新礼也照样做。
廪人掌管谷米数,以备国家分颁群臣俸禄、救济民众或恩赐、发给[庶人在官者]食粮。依据年成的好坏计算王国的开支,以知道够用不够用,以报告上级用谷[的原则],据以制定适于丰年或荒年的不同用谷标准。凡民众吃粮,每人[每月]四□,是上等年成;每人[每月]三□,是中等年成;每人[每月]二□,是下等年成。如果每人[每月]吃不够二□,就命令国中饥民迁移到产粮多的地方,并告诉王减省国家开支。凡国家有会同、征伐、劳役的事,就置备所需的粮食。有大祭祀,就供所取用的祭粮。
舍人掌管有关合理分发宫中[用米的]事务,分颁米给在宫中各官府的办公人员,按制度掌管米的支出与退还。凡祭祀,供给簋簋,盛上饭,加以陈列。接待宾客也这样做,并供给行致饔饩之礼所需的用车载的米、用笛盛的米、饲草和禾。有丧事,供给行饭含礼所需的米,并供给炒熟的谷。按一年的四季悬挂各类谷种[而风干],以供王后孟春向王献种。掌管米谷的支出和收入,辨明它们的种类和名称[而分别记账]。[夏历]年终就总计用谷的多少。
仓人掌管所收入谷物的储藏,分辨九谷的名称种类,以备王国所用。如果谷物不足,就减省委积的支用;谷物有余,就把它储藏起来,以备灾荒年而颁用。凡国家有大事,供道路委积所需的谷物和饮食。
司稼掌管巡视王国野地的庄稼,辨别各种谷物的种类,全面了解它们的名称,以及它们所适宜种植的土地,作为下年种植的法则,悬挂在邑中里门上。巡视野地的庄稼,根据年成的好坏制定出征收赋税的法则。掌管调度民众粮食的多少,而救济人们的急困,公平地颁授所征收储积的粮食[给急困之民]。
舂人掌管供给各种米。祭祀供给盛在[篮簋等]器中的米。款待宾客供给行致饔饩之礼时[盛在笛中的]米。凡举行飨礼和食礼供给饭食所用的米。掌管凡属舂米舀米的事。
饎人掌管凡属祭祀所当供给的炊熟的米。供给王和王后用六谷做的饭食。凡接待宾客,供给用篱簋盛的饭食。举行飨礼和食礼也这样做。
槁人掌管供应在外朝和内朝当值官吏的饭食。如果用飨礼款待老人、孤子、士、庶子,供给所需的饭食。掌管豢养供祭祀用的狗。
《春官宗伯·叙官》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春官宗伯,使帅其属而掌邦礼,以佐王和邦国。礼官之属:
大宗伯,卿一人。小宗伯,中大夫二人。肆师,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郁人,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一人、徒八人。
鬯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徒八人。
鸡人,下士一人、史一人、徒四人。
司尊彝,下士二人、府四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几筵,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一人、徒八人。
天府,上士一人、中士二人、府四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典瑞,中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一人、徒十人。
典命,中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一人、徒十人。
司服,中士二人、府二人、史一人、胥一人、徒十人。
典祀,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守祧,奄入人,女姚每庙二人、奚四人。
世妇,每宫卿二人、下大夫四人、中士八人、女府二人、女史二人、奚十有六人。 内宗,凡内女之有爵者。
外宗,凡外女之有爵者。
冢人,下大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墓大夫,下大夫一人、中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十人、徒二百人。
职丧,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大司乐,中大夫二人。乐师,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大胥,中士四人、小胥、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大师,下大夫二人。小师:上士四人。瞽矇,上瞽四十人,中瞽百人,下瞽百有六十人。眡三百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典同,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磬师,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四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钟师,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笙师,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一人、徒十人。
鏄师,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韎师,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舞者十有六人、徒四十人。
旄人,下士四人、舞者众寡无数、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籥师,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籥章,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一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鞮鞻氏,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一人、胥一人、徒二十人。
典庸器,下士四人、府四人、史二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司干,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大卜,下大夫二人。卜师,上士四人。卜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龟人,中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工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菙氏,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八人。
占人,下士八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八人。
人,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占梦,中士二人、史二人、徒四人。
眡祲,中士二人,史二人,徒四人。
大祝,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小祝,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丧祝,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甸祝,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徒四人。
诅祝,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徒四人。
司巫,中士三人、府一人、史一人、胥一人、徒十人。 男巫,无数。女巫,无数。其师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大史,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小史,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冯相氏,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