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学 院(官网)

www.qinghuaguoxueyuan.com

策划学院

《直觉》

时间: 来源于:国学院
  1. 概述

 

直觉,指直观感觉;没有经过分析推理的观点。语出鲁迅《花边文学·算账》:"但我直觉的感到,这恐怕是折了本,比用庚子赔款来养成几位有限的学者,亏累得多了。"

直觉是指不以人类意志控制的特殊思维方式,它是基于人类的职业、阅历、知识和本能存在的一种思维形式。

直觉思维也称非逻辑思维,它是一种没有完整的分析过程与逻辑程序,依靠灵感或顿悟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和结论的思维。这是一种直接的领悟性的思维,具有直接性、敏捷性、简缩性、跳跃性等特点,可以认为它是逻辑思维的凝聚或简缩。

 

一、基本解释

 

直观感觉;没有经过分析推理的观点。

直觉具有迅捷性、直接性、本能意识等特征。直觉作为一种心理现象贯穿于日常常见的文字,报纸,杂志,图像和预感(做梦)存在于日常生活,事业和科学研究领域。

对直觉的理解有的是人类的第六感觉直觉。直觉类似大自然中的空气当你想捉到它的时候它会消失得无影无综,当你不在意的时候,它会像神来之笔给予你意想不到的意外和惊喜。直觉突现于人类的大脑右半球逻辑思维方式它能对于突然出现在面前的事物、新现象、新问题及其关系的一种迅速识别、敏锐而深入洞察,直接的本质理解和综合的整体判断。简言之,直觉就是一种人类的本能知觉之一。

所谓"直觉",不过是由脑中若干记忆碎片,与五感接收到的信息,综合在一起,跳过逻辑层次,直接将这些信息中和的结果,反射到思维之中,其结果的准确程度,在很大方面取决于一个人的判断能力。

 

二、概述

 

直觉思维,是指对一个问题未经逐步分析,仅依据内因的感知迅速地对问题答案作出判断,猜想、设想,或者在对疑难百思不得其解之中,突然对问题有“灵感”和“顿悟”,甚至对未来事物的结果有“预感”“预言”等都是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它不仅在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关键阶段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还是人生命活动、延缓衰老的重要保证。直觉思维是完全可以有意识加以训练和培养的。

直觉思维也称非逻辑思维,它是一种没有完整的分析过程与逻辑程序,依靠灵感或顿悟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和结论的思维。这是一种直接的领悟性的思维,具有直接性、敏捷性、简缩性、跳跃性等特点,可以认为它是逻辑思维的凝聚或简缩。科学家对某些突然出现的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说就属于直觉思维。阿基米德在浴缸洗澡时突然发现浮力定律,达尔文在阅读马尔萨斯人口论著作时提出“自然选择理论”,魏格纳在看地图时突然闪现出“大陆漂移”观念,等等,这些都是直觉思维的典型例证。直觉思维的发生与灵感密切相关。

 

三、特点

 

直觉思维具有自由性、灵活性、自发性、偶然性、不可靠性等特点,从培养直觉思维的必要性来看,笔者以为直觉思维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1、简约性

直觉思维是对思维对象从整体上考察,调动自己的全部知识经验,通过丰富的想象作出的敏锐而迅速的假设,猜想或判断,它省去了一步一步分析推理的中间环节,而采取了“跳跃式”的形式。它是一瞬间的思维火花,是长期积累上的一种升华,是思维者的灵感和顿悟,是思维过程的高度简化,但是它却清晰的触及到事物的“本质”。

2、创造性

现代社会需要创造性的人才,中国的教材由于长期以来借鉴国外的经验,过多的注重培养逻辑思维,培养的人才大多数习惯于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缺乏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直觉思维是基于研究对象整体上的把握,不专意于细节的推敲,是思维的大手笔。正是由于思维的无意识性,它的想象才是丰富的,发散的,使人的认知结构向外无限扩展,因而具有反常规律的独创性。

3、自信力

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其二是来自数学本身的魅力。不可否认情感的重要作用,但笔者的观点是,兴趣更多来自数学本身。成功可以培养一个人的自信,直觉发现伴随着很强的“自信心”。相比其它的物资奖励和情感激励,这种自信更稳定、更持久。当一个问题不用通过逻辑证明的形式而是通过自己的直觉获得,那么成功带给他的震撼是巨大的,内心将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学习钻研动力,从而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

 

四、功能作用

 

直觉出现的时机,是在大脑功能处于最佳状态的时候,形成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使出现的种种自然联想顺利而迅速地接通,因此,直觉在创造活动中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其功能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1、帮助人们迅速作出优化选择

直觉往往偏爱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人,只有他们才能够在很难分清各种可能性优劣的情况下作出优化抉择。

例如,当普朗克提出能量子假说以后,物理学就出现了问题,究竟是通过修改来维护经典物理理论,还是进行革命,另创新的量子物理呢?爱因斯坦凭借他非凡的直觉能力,选择了一条革命的道路,创立“光量子假说”,对量子论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2、帮助人们作出创造性的预见

17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笛卡儿认为:通过直觉可以发现作为推理的起点。亚里士多德干脆说:“直觉就是科学知识的创始性根源”。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在其非凡的直觉帮助下,在原子物理学和原子核物理学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开创性贡献。他曾非常诚挚地表示,他感到大惑不解的是,为什么其他物理学家没有发现应当去研究原子核。他凭借直觉发现原子核的存在,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并沿着这条道路,在最短时间内做出了大量重要的发现。

五、强化办法

 

直觉思维能力的强化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获取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
在前面已经指出,直觉的产生不是无缘无故、毫无根基的,它是凭借人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才得以出现的,因此,直觉往往比较偏爱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人。从这种意义上说,获取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是直觉强化的基础。

2、学会倾听直觉的呼声
直觉思维凭的是“直接的感觉”,但又不是感性认识。人们平常说的“跟着感觉走”,其中除去表面的成分以外,剩下的就是直觉的因素。直觉需要你去细心体会、领悟,去倾听它的信息、呼声。当直觉出现时,你不必迟疑,更不能压抑,要顺其自然,顺水推舟,作出判断、得出结论。

3、要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
直觉突出的特点是其洞察力及穿透力,因此,直觉与人们的观察力及视角息息相关,观察力敏锐的人,其直觉出现的几率更高,直抵事物本质的效果更强。因此,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观察力,特别是提高对那些不太明显的软事实,如印象、感觉、趋势、情绪等无形事物的观察力。

4、真诚、客观地对待直觉
直觉虽然是凭借人们已有的知识及经验,凭“直接的感觉”产生,但却常常会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及个人情感的的干扰。特别是后者,当一个人处在某种情感例如猜忌、埋怨、愤怒等的困扰中时,直觉的判断就有可能失去客观性。因此,我们要真诚的对待直觉,产生直觉的过程要尽量排除各种影响和干扰,出现直觉以后,还要回过头来冷静的分析其客观性。

六、训练培养

 

一个人的数学思维,判断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直觉思维能力的高低。徐利治教授指出:“数学直觉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实际上每个人的数学直觉也是不断提高的。”数学直觉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

(1)扎实的基础是产生直觉的源泉

直觉不是靠"机遇",直觉的获得虽然具有偶然性,但决不是无缘无故的凭空臆想,而是以扎实的知识为基础。若没有深厚的功底,是不会进发出思维的火花的。阿提雅说:“一旦你真正感到弄懂一样东西,而且你通过大量例子以及通过与其它东两的联系取得了处理那个问题的足够多的经验.对此你就会产生一种关于正在发展的过程是怎么回事以及什么结论应该是正确的直觉。”阿达玛曾风趣的说:“难道一只猴了也能应机遇而打印成整部美国宪法吗?”

(2)渗透数学的哲学观点及审美观念

直觉的产生是基于对研究对象整体的把握,而哲学观点有利于高屋建邻的把握事物的本质。这些哲学观点包括数学中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相互转化、对称性等。例如(a+b)2=a2+2ab-b2,即使没有学过完全平方公式,也可以运用对称的观点判断结论的真伪。

美感和美的意识是数学直觉的本质,提高审美能力有利于培养数学事物间所有存在着的和谐关系及秩序的直觉意识,审美能力越强,则数学直觉能力也越强。狄拉克于1931年从数学对称的角度考虑,大胆的提出了反物质的假说,他认为真空中的反电子就是正电子。他还对麦克斯韦方程组提出质疑,他曾经说,如果一个物理方程在数学上看上去不美,那么这个方程的正确性是可疑的。

(3)重视解题教学

教学中选择适当的题目类型,有利于培养,考察学生的直觉思维。

例如选择题,由于只要求从四个选择支中挑选出来,省略解题过程,容许合理的猜想,有利于直觉思维的发展。实施开放性问题教学,也是培养直觉思维的有效方法。开放性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不够明确,可以从多个角度由果寻因,由因索果,提出猜想,由于答案的发散性,有利于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设置直觉思维的意境和动机诱导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对于学生的大胆设想给予充分肯定,对其合理成分及时给予鼓励,爱护、扶植学生的自发性直觉思维,以免挫伤学生直觉思维的积极性和学生直觉思维的悟性。教师应及时因势利导,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使学生对自己的直觉产生成功的喜悦感。

“跟着感觉走”是教师经常讲的一句话,其实这句话里已蕴涵着直觉思维的萌芽,只不过没有把它上升为一种思维观念。教师应该把直觉思维冠冕堂皇的在课堂教学中明确的提出,制定相应的活动策略,从整体上分析问题的特征;重视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诸如:换元、数形结合、归纳猜想、反证法等,对渗透直觉观念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大有稗益。

七、与数理化分析思维比较,直觉思维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征:

 

1、直接性,即主体不通过一步步的分析过程而直接获得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是直觉思维最基本和最显著的特征;

2、快速性,指思维的结果产生得很迅速,这种快速性以致思维者对所进行的过程无法作出逻辑的解释;

3、跳跃性,在认知过程中,分析思维是以常规的方式按步骤展现的,而直觉思维一旦出现,便摆脱了原先常规的束缚,从而产生认知过程的急速飞跃和渐进性的中断;

4、个体性,它与思维者的知识经验和思维品质相联系,表现出直觉的个体特征;

5、坚信感,主体以直觉方式得出结论时,理智清楚,意识明确,这使直觉有别于冲动性行为,主体对直觉结果的正确性或真理性具有本能的信念(但这并不意味着取消进一步分析加工和实验验证的必要性);

6、或然性,非逻辑思维是非必然的,有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表现出直觉思维的局限性。

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相比虽然有着明显的区别和不同,但二者的发生和形成并不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直觉思维就是分析思维的凝结或简缩,从表面上看,直觉思维过程中没有思维的"间接性",但实际上,直觉思维正体现着由干"概括化""简缩化""语言化"或"内化"的作用,高度集中地"同化"或"知识迁移"的结果。

另外还需说明的是,在心理学上分析思维即指逻辑思维,因而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相对,也就是与逻辑思维相对。实际上,形象思维也有常规性和直接性之分。当作者在进行人物、情节等描写的时候,所进行的思维就是有步骤地进行形象的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它是属于常规性的;而当作者在审美观察中捕捉形象时,往往又是直接性的。所以,我们这里所说的分析思维是指常规性的体现着一定的步骤或程序的思维,它可以是抽象思维,也可以是形象思维。而直觉思维的对象或结果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形象的。具有直接性质的形象思维,钱学森又将其称为"直感思维",它是形象思维的一部分。

 

八、案例

 

青年数学家阿普顿,刚到爱迪生的研究所工作时,爱迪生想考考他的能力,于是给了他一只实验用的灯泡,叫他计算灯泡的容积。一个小时过去了,爱迪生回来检查,发现阿普顿仍然忙着测量和计算。爱迪生说:“要是我,就往灯泡里灌水,将水倒入量杯,就知道灯泡的容积了。”毫无疑问,身为数学家的阿普顿,他的计算才能及逻辑思维能力是令人钦佩的,然而,这个问题表明,他所缺少的恰恰是象爱迪生那样的直觉思维能力。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在谈到“J”粒子的发现时写到:“1972年,我感到很可能存在许多有光的而又比较重的粒子,然而理论上并没有预言这些粒子的存在。我直观上感到没有理由认为这种较重的发光的粒子(简称重光子)也一定比质子轻。”这就是直觉。正是在这种直觉的驱使下丁肇中决定研究重光子,终于发现了“J”粒子,并因此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居里夫人在深入研究铀射线的过程中,凭直觉感到,铀射线是一种原子的特性,除铀外,还会有别的物质也具有这种特性。想到了立刻就做!她马上扔下对铀的研究,决定检查所有已知的化学物质,不久就发现另外一种物质—铣也能自发发出射线,与铀射线相似。居里夫人提议把这种特性叫做放射性,铀和铣这些有这种特性的元素就叫做放射性元素。这种放射性使居里夫人着了迷,她检查全部的已知元素,发现只有铀和铣有放射性。她又开始测量矿物的放射性,突然她在一种不含铀和铣的矿物中测量到了新的放射性,而且这种放射性比铀和铣的放射性要强得多。凭直觉,她大胆地假定:这些矿物中一定含有一种放射性物质,它是今日还不知道的一种化学元素。有一天,她用一种勉强克制着的激动的声音对布罗妮雅说:“你知道,我不能解释的那种辐射,是由一种未知的化学元素产生的,……这种元素一定存在,只要去找出来就行了!我确信它存在!我对一些物理学家谈到过,他们都以为是试验的错误,并且劝我们谨慎。但是我深信我没有弄错。”在这种信念的驱使下,居里夫人终于和她丈夫一起发现了新的放射性元素:钋和镭。居里夫人还以她出色的工作,两次荣获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