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学 院(官网)

www.qinghuaguoxueyuan.com

儒学院

《中庸》2

时间: 来源于:国学院

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过与不及两端的意见他都掌握,采纳适中的用于老百姓。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

 

  1. 注释

 

    1. 迩言,浅近的话。迩,近。
    2. 其斯以为舜乎,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其,语气词,表示推测。斯,这。“舜”字的本义是仁义盛明,所以孔子有此感叹。

 

 

《第七章》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1. 译文

 

孔子说:“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被驱赶到罗网陷阱中去却不知躲避。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选择了中庸之道却连一个月时间也不能坚持。”

 

  1. 注释

 

    1. 予:我。
    2. 罟(gu):捕兽的网。
    3. 擭(huo):装有机关的捕兽的木笼。
    4. 辟(bi):同“避”。
    5. 期月:一整月。

 

 

《第八章》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1. 译文

 

  孔子说:“颜回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选择了中庸之道,得到了它的好处,就牢牢地把它放在心上,再也不让它失去。”

 

  1. 注释

 

    1. 回:指孔子的学生颜回。
    2. 拳拳服膺:牢牢地放在心上。拳拳,牢握但不舍的样子,引申为恳切。服,著,放置。膺,胸口。

 

 

《第九章》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1. 译文

 

  孔子说:“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官爵俸禄可以放弃,雪白的刀 刃可以践踏而过,中庸却不容易做到。”

 

  1. 注释

 

    1. 均:即平,指治理。
    2. 爵,爵值,
    3. 禄:官吏的薪俸。
    4. 辞:放弃。
    5. 蹈:踏。

 

 

《第十章》

 

  子路问强。

  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1. 译文

 

  子路问什么是强。

  孔子说:“南方的强呢?北方的强呢?还是你认为的强呢?”

  “用宽容柔和的精神去教育人,人家对我蛮横无礼也不报复,这是南方的强,品德高尚的人具有这种强。”

  “用兵器甲盾当枕席,死而后已,这是北方的强,勇武好斗的人就具有这种强。”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和顺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强啊!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清平时不改变志向,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黑暗时坚持操守,宁死不变,这才是真强啊!”

 

  1. 注释

 

    1. 子路:名仲由,孔子的学生。
    2. 抑:选择性连词,意为“还是”。
    3. 而:代词,你。
    4. 与:疑问语气词。
    5. 报:报复。
    6. 居:处。
    7. 衽:卧席,此处用为动词。
    8. 金:指铁制的兵器。
    9. 革:指皮革制成的甲盾。
    10. 死而不厌:死而后已的意思。
    11. 和而不流:性情平和又不随波逐流。
    12. 矫:坚强的样子。
    13. 不变塞:不改变志向。

 

 

《第十一章》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

  「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1. 译文

 

孔子说:“寻找隐僻的歪歪道理,做些怪诞的事情来欺世盗名,后世也许会有人来记述他,为他立传,但我是绝不会这样做的。

有些品德不错的人按照中庸之道去做,但是半途而废,不能坚持下去,而我是绝不会停止的。

  真正的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无闻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这只有圣人才能做得到。”

 

  1. 注释

 

    1. 素:据《汉书》,应为“索”。
    2. 隐:隐僻。
    3. 怪:怪异。
    4. 述:记述。
    5. 已:止,停止。
    6. 见知:被知。见,被。

 

 

《第十二章》

 

  君子之道,费而隐。

  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1. 译文

 

  君子的道广大而又精微。

  普通男女虽然愚昧,也可以知道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圣人也有弄不清楚的地方,普通男女虽然不贤明,也可以实行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圣人也有做不到的地方。大地如此之大,但人们仍有不满足的地方。所以,君子说到“大”,就大得连整个天下都载不下;君子说到“小”,就小得连一点儿也分不开。

  《诗经》说:“鸢鸟飞向天空,鱼儿跳跃深水。”这是说上下分明。

  君子的道,开始于普通男女,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却昭著于整个天地。

 

  1. 注释

 

    1. 费:广大。
    2. 隐:精微。
    3. 夫妇:匹夫匹妇,指普通男女。
    4. 与:动词,参与。
    5. 破:分开。
    6. 鸢(yuan)飞戾(li)天,鱼跃于渊:引自《诗经·大雅·旱麓》。鸢,老鹰。戾,到达。
    7. 察:昭著,明显。
    8. 造端:开始。

 

 

《第十三章》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1. 译文

 

  孔子说:“道并不排斥人。如果有人实行道却排斥他人,那就不可以实行道了。”

  “《诗经》说:‘砍削斧柄,砍削斧柄,斧柄的式样就在眼前。’握着斧柄砍削斧柄,应该说不会有什么差异,但如果你斜眼一看,还是会发现差异很大。所以,君子总是根据不同人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治理,只要他能改正错误实行道就行。”

  “一个人做到忠恕,离道也就差不远了。什么叫忠恕呢?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君子的道有四项,我孔丘连其中的一项也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儿子应该对父亲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臣民应该对君王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弟弟应该对哥哥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朋友应该先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平常的德行努力实践,平常的言谈尽量谨慎。德行的实践有不足的地方,不敢不勉励自己努力;言谈却不敢放肆而无所顾忌。说话符合自己的行为,行为符合自己说过的话,这样的君子怎么会不忠厚诚实呢?…”

 

  1. 注释

 

    1.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引自《诗经·豳风·伐柯》。伐柯,砍削斧柄。柯,斧柄。则,法则,这里指斧柄的式样。
    2. 睨:斜视。
    3. 违道:离道。违,离。
    4. 庸:平常。
    5. 胡:何、怎么。
    6. 慥慥(zao):忠厚诚实的样子。

 

 

《第十四章》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1. 译文

 

  君子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

  处于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做的事;处于贫贱的状况,就做贫贱人应做的事;处于边远地区,就做在边远地区应做的事;处于患难之中,就做在患难之中应做的事。君子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都是安然自得的。

  处于上位,不欺侮在下位的人;处于下位,不攀援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抱怨了。上不抱怨天,下不抱怨人。

  所以,君子安居现状来等待天命,小人却铤而走险妄图获得非分的东西。

  孔子说:“君子立身处世就像射箭一样,射不中,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术不行。”

 

  1. 注释

 

    1. 素其位: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素,平素。现在的意思,这里作动词用。
    2. 夷:指东方的部族;
    3. 狄:指西方的部族。泛指当时的少数民族。
    4. 无入: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入,处于。
    5. 陵:欺侮。
    6. 援:攀援,本指抓着东西往上爬,引申为投靠有势力的人往上爬。
    7. 尤:抱怨。
    8. 居易:居于平安的地位,也就是安居现状的意思。易,平安。
    9. 俟(si)命:等待天命。
    10. 射:指射箭。
    11. 正鹄(gu):正、鹄:均指箭靶子;画在布上的叫正,画在皮上的叫鹄。

 

 

《第十五章》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1. 译文

 

  君子实行中庸之道,就像走远路一样,必定要从近处开始;就像登高山一样,必定要从低处起步。

  《诗经》说:“妻子儿女感情和睦,就像弹琴鼓瑟一样。兄弟关系融洽,和顺又快乐。使你的家庭美满,使你的妻儿幸福。”

  孔子赞叹说:“这样,父母也就称心如意了啊!”

 

  1. 注释

 

    1. 辟:同“譬”。
    2. 迩:近。
    3. 卑:低处。
    4. 妻子好合……”:引自《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妻与子。好合,和睦。鼓,弹奏。翕(xi),和顺,融洽。耽,《诗经》原作“湛”,安乐。帑(nu),通“孥”,子孙。

 

 

《第十六章》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

  「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揜,如此夫。」

 

  1. 译文

 

  孔子说:“鬼神的德行可真是大得很啊!”

  “看它也看不见,听它也听不到,但它却体现在万物之中使人无法离开它。”

  “天下的人都斋戒净心,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去祭祀它,无所不在啊!好像就在你的头上,好像就在你左右。”

  “《诗经》说:‘神的降临,不可揣测,怎么能够怠慢不敬呢?’”

  “从隐微到显著,真实的东西就是这样不可掩盖!”

 

  1. 注释

 

    1. 齐(zhai):通“斋”,斋戒。
    2. 明:洁净。
    3. 盛服:即盛装。
    4. 神之格思……”:引自《诗经;大雅。抑》。格,来临。思,语气词。度,揣度。矧(Shen),况且。射(yi),厌,指厌怠不敬。
    5. 掩:掩盖。

 

 

《第十七章》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

 

  1. 译文

 

  孔子说:“舜该是个最孝顺的人了吧?德行方面是圣人,地位上是尊贵的天子,财富拥有整个天下,宗庙里祭祀他,子子孙孙都保持他的功业。”

  “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地位,必定得到他应得的财富,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名声,必定得到他应得的长寿。”

  “所以,上天生养万物,必定根据它们的资质而厚待它们。能成材的得到培育,不能成材的就遭到淘汰。”

  “《诗经》说:‘高尚优雅的君子,有光明美好的德行,让人民安居乐业,享受上天赐予的福禄。上天保佑他,任用他,给他以重大的使命。’”

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会承受天命。”

 

  1. 注释

 

    1. 宗庙:古代天子、诸侯祭祀先王的地方。
    2. 飨(xiang):一种祭祀形式,祭先王。
    3. 之:代词,指舜。
    4. 材:资质,本性。
    5. 笃:厚,这里指厚待。
    6. 培:培育。
    7. 覆:倾覆,摧败。
    8. 嘉乐君子……”:引自《诗经·大雅·假乐》。嘉乐,即《诗经》之“假乐”,“假”通”嘉”,意为美善。宪宪,《诗经》作“显显”,显明兴盛的样子。令,美好。申,重申。

 

 

《第十八章》

 

  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

  「武王缵太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太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1. 译文

 

  孔子说:“无忧无虑的人,大概只有文王吧。他有王季做父亲,有武王做儿子,父亲王季为他开创了事业,儿子武王继承了他的遗愿,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武王继承了曾祖太王、祖父王季、父亲文王的事业,灭掉了大殷,夺得了天下。他身不失显赫太的美好声名,尊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四海财富,后代在宗庙里祭祀他,子子孙孙永不断绝。

  周武王晚年受命于天平定天下,周公成就文王武王的德行,追尊太王、王季为王,用天子的祭祀祭祖先。这种制度一直实行到诸侯、大夫、士以及庶人之中:如果父亲是大夫,儿子是士,就用大夫的礼安葬,用士的礼祭祀;如果父亲是士,儿子是大夫,就用士的礼节安葬,用大夫之礼祭祀;为旁亲服一年齐衰丧,这种制度实行到大夫;为父母服三年斩衰丧,这种制度实行到天子;为父母服丧不分贵贱都是一样的。”

 

 

《第十九章》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

  「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

  「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

  「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1. 译文

 

  孔子说:“武王、周公,他们是最孝的了吧!

  所谓的孝者,是善于继承别人的志向,善于传述别人的事迹的人。

  每年的春秋修理他们的祖庙,陈列宗庙祭器,摆设上他们的裳衣,荐献时新的食物。

  宗庙的礼仪,是用以序列昭穆次序的。按爵位排序,用以辨别贵贱;按事功排序,用以辨别贤不肖;对众人报酬为长上做事的下人,用以逮及卑贱的人;让年长者坐上位,用以排列年齿。

  站到自己的位置上,进行应有礼节,奏起那音乐,恭敬那所尊重的,敬爱那所亲爱的,事俸死者如同事俸生者一样,事俸亡者如同事俸生存的一样,这是最高的孝了。

  郊祭与社祭的礼节,用以事俸先帝,宗庙的祭礼,用以祭祀祖先。明白效、社这两种祭礼以及禘与尝的义理,治理国家就如同展示这手掌一样容易了。”

 

  1. 注释

 

    1. 宗器:宗庙祭器。
    2. 设:摆设、陈列。
    3. 旅:次序,众人。
    4. 逮:逮及、达到。
    5. 燕毛:泛指宴饮时年长者居上位的礼节。
    6. 上帝:远古的帝王,先帝。
    7. 禘尝:按周礼,夏祭曰禘,秋祭曰尝,古代常用以指天子诸侯岁时祭祖的大典。

 

 

《第二十章》

 

  哀公问政。

  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

  「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