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学 院(官网)

www.qinghuaguoxueyuan.com

史学院

《战国策》7

时间: 来源于:国学院

拔宜阳。

 

  1. 译文

 

秦王对甘茂说:我想出兵向东进攻三川(韩国一地名),取周室而代之,你如果能为我实现这一夙愿,我将至死不忘。甘茂说:我要求去魏国与他们相约,共同攻打韩国。于是,武王派亲信向寿做甘茂的副使出使魏国。

甘茂来到魏国,对向寿说:您回去告诉武王说:魏王已同意我的约定。但希望大王不要进攻韩国。当大事成功之后,一切功劳归于您。向寿回到秦国,把这话告诉了武王,武王便到息壤这个地方迎接甘茂。

甘茂到了息壤,武王问他其中的原因?甘茂回答说:要进兵三川,必须先攻下宜阳,宜阳是韩国的大县,是上党和南阳两部间的贸易要道,长期以来,在宜阳积聚了两地的人力和财物,它名义是县,实际上相当一个郡。现在大王的军队要经过重重险阻,跋涉千里去攻打宜阳,实在太难了啊!

我听说,张仪西并巴、蜀,北取河西,南占上庸,诸侯并不因此就赞扬张仪的能耐,却称颂先王(秦惠王)的贤明。魏文侯派乐羊为将,进攻中山,三年就灭掉了中山。乐羊返回魏国,称道自己的战功。魏文侯拿出整整一箱群臣诽谤乐羊的意见书给他看,乐羊赶紧接受了文侯的批评,心悦诚服地说:这不是我的功劳,完全是主君的功劳啊!我现在只不过是寄居在秦国的人,而秦国权臣樗里疾、公孙衍倚仗和韩国的关系,将来如果在攻打宜阳时对我进行非议,从中作梗,大王必会听从。如果这样,大王就欺骗了盟国魏国,而我又会白白招致韩国相国公仲侈的怨恨。

从前曾参在费地,费地有个与曾参同姓同名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说:我的儿子不会杀人,她仍然照样织布。过了一会儿,一个人跑来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仍然织布。又过了一会,又有人来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便惊恐万状,扔掉梭子,翻过垣墙,逃跑了。就连曾参这样贤德的人,他的母亲都对他产生了疑惑和不信任。现在我不如曾参贤能,大王相信我又不如曾参的母亲相信曾参,非议我的将不止三人,我担心大王恐怕会因为我的原因而扔掉梭子啊!武王坚定地说:我不听信别人的议论,让我们订立盟约吧!于是武王和甘茂在息壤订立盟约。

后来甘茂攻打宜阳,5个月还不能攻下,于是樗里疾和公孙衍二人在武王面前进甘茂的谗言,武王几乎都要听信了,因而召回甘茂。甘茂到后对武王说:息壤就在那里!武王不得不说:确实有这回事。这时武王才又坚定信心,动用了全部兵力,继续让甘茂指挥作战,最后终于攻克了宜阳。

 

 

《秦二·宜阳之役冯章谓秦王》

 

宜阳之役,冯章谓秦王曰:不拔宜阳,韩、楚乘吾弊,国必危矣!不如许楚汉中以欢之。楚欢而不进,韩必孤,无奈秦何矣!”王曰:善。果使冯章许楚汉中,而拔宜阳。楚王以其言责汉中於冯章,冯章谓秦王曰:王遂亡臣,固谓楚王曰:寡人固无地而许楚王。’”

 

  1. 译文

 

关于宜阳的战事,冯章对秦武王说:不攻克宜阳,韩、楚两国就会联合起来,利用我国疲困而发动进攻,国家必然危机!我国不如答应把汉中让给楚国,以此取得楚国的欢心。

楚国一高兴就不会进攻我国,那么韩国一定受到孤立,对我们秦国也就无可奈何了!秦武王说:很好。后来,武王真的派冯章去答应把汉中让给楚国,使韩国陷入孤立,因而秦国一举攻克了韩国的宜阳。

楚怀王根据冯章的许诺去泰国索取汉中,这时,冯章对秦武王说:大王您就让我逃离秦国,于是您可对葱玉说s;我本来没答应给楚王土地的。

 

 

《秦二·甘茂攻宜阳》

 

甘茂攻宜阳,三鼓之而卒不上。秦之右将有尉对曰:公不论兵,必大困。甘茂曰:我羁旅而得相秦者,我以宜阳饵王。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樗里疾挫我于内,而公中以韩穷我于外,是无伐之日已!请明日鼓之,而不可下,因以宜阳之郭为墓。於是出私金以益公赏。明日鼓之,宜阳拔。

 

  1. 译文

 

甘茂率兵攻打宜阳,三次击鼓进军而士兵不肯往前冲。

秦国的右将军尉对他说:您不用兵法指挥士兵作战,一定要陷入困境。甘茂说:我客居秦国而为秦相,因进军宜阳使秦王喜欢。

现在宜阳攻不下来,孙公衍和樗里疾在国内毁败我,公仲韶又因韩国的事在国外窘迫我,这就使我没有立功之日了2如果我明天进军还拿不下宜阳,就以宜阳郊外为我的葬身之地吧。于是他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嘉奖有功的人员。

第二天发起进攻,宜阳被攻克。

 

 

《秦二·宜阳未得》

 

宜阳末得,秦死伤者众,甘茂欲息兵。左成谓甘茂曰:公内攻于樗里疾、公孙衍,而外与韩侈为怨,今公用兵无功,公必穷矣。公不如进兵攻宜阳,宜阳拔,则公之功多矣。是樗里疾、公孙衍无事也,秦众尽怨之深矣。

 

  1. 译文

 

宜阳来能攻克,秦兵部死伤很多。

左成对甘茂说:您在内受樗里疾和公孙衍的攻击,在外与韩国桶国公仲佣结为怨敌,观在您用兵没有取得成功,您必然陷入窘境了。

您不如再次发兵进攻宜阳,宜阳一攻克,那么您的战功就大了。

这样樗里疾和公孙衍再也找不到事由攻击您了,秦国老百姓就将深深地怨恨他们两个了

 

 

《秦二·宜阳之役楚畔秦而合於韩》

 

宜阳之役,楚畔秦而合於韩。秦王惧。甘茂曰:楚虽合韩,不为韩氏先战;韩亦恐战而楚有变其后。韩、楚必相御也。楚言与韩,而不余怨于秦,臣是以知其御也。

 

  1. 译文

 

宜阳战役,楚国背叛秦国而与韩国联合。

秦王有些害怕,甘茂说:楚国虽然与韩国联合,但不会替韩国先出兵攻打秦国,韩国也怕攻打泰国的时候,楚国在后面发难。

这样,韩国和楚国必然互相观望。

楚国虽然声言与韩国联合,但不会对秦国有多大的遗怨,因此我认为楚国与韩国之间将会互相制约的。

 

 

《秦二·秦王谓甘茂》

 

秦王谓甘茂曰:楚客来使者多健,与寡人争辞,寡人数穷焉,为之奈何?”甘茂对曰:

王勿患也!其健者来使者,则王勿听其事;其需弱者来使,.则王必听之。然则需弱者用,而健者不用矣!王因而制之。” 

 

  1. 译文

 

秦王对甘茂说:楚国派来的使者大都能言善辩,与我争论议题,我多次被弄得理屈辞穷,该怎么样对付他们呢?甘茂回答说:大王不用发愁1那些能言善辩的人来出使,大王不要听他们的话,那些懦弱不善言辞的人来出使,大王一定要听从他们的话。

这样,懦弱不善言辞的人受到任用,而能言善辩的那些人就不会被任用了2大王因而就可以控制他们了。

 

 

《秦二·甘茂亡秦且之齐》

 

甘茂亡秦,且之齐,出关遇苏子,曰:君闻夫江上之处女乎?”苏子曰:不闻。曰:夫江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曰: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妾自以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处女相语以为然而留之。今臣不肖,弃逐于秦而出关,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苏子曰:善。请重公于齐。乃西说秦王曰:甘茂,贤人,非恒士也。其居秦,累世重矣,自殽塞、谿谷,地形险易尽知之。彼若以齐约韩、魏,反以谋秦,是非秦之利也。秦王曰:然则奈何?”苏代曰:不如重其贽,厚其禄以迎之。彼来则置之槐谷,终身勿出,天下何从图秦。秦王曰:善。与之上卿,以相迎之齐。甘茂辞不往,苏秦伪谓王曰:甘茂,贤人也。今秦与之上卿,以相迎之,茂德王之赐,故不往,愿为王臣。今王何以礼之?王若不留,必不德王。彼以甘茂之贤,得擅用强秦之众,则难图也!”齐王曰:善。赐之上卿,命而处之。

 

  1. 译文

 

甘茂自秦国逃出后,准备到齐国去。出了函谷关,遇见苏代(苏秦之兄),说:您听说江上女子的故事吗?苏代说:没听说过。甘茂说:在江上的众多女子中,有一个家贫无烛的女子。女子们在一起商量,要把家贫无烛的赶走。家贫无烛的女子准备离去了,她对女子们说:我因为没有烛,所以常常先到,一到便打扫屋子,铺席子。你们何必爱惜照在四壁上的那一点余光呢?如果赐一点余光给我,对你们又有什么妨碍呢?我自认为对你们还是有用的,为什么一定要赶我走呢?女子们商量以后,认为她说的对,就把她留下来了。现在我由于没有才德,被秦国赶走,出了函谷关,愿意为您打扫屋子,铺席子,希望不要把我赶走。苏代说:好,我将设法让齐国重用您。

于是,苏代先西入关中游说秦王说:甘茂是个贤能的人,并不是一般人;他在秦国受到惠王、武王、昭王等几朝重用。由崤山、函谷关直至溪谷,秦国的险阻要冲,他无不了如指掌。万一他通过齐国,联合韩、魏,反过来图谋秦国,这就对秦国十分不利。秦王说:那可怎么办呢?苏代说:您不如多备厚礼,以高位重金聘其回国。他要来了,把他软禁在槐谷,老死在那里,诸侯又凭什么图谋秦国呢秦王说:好。”   于是,给甘茂以上卿的高位,拿了相印到秦国去迎接他。甘茂推辞不去。

苏代此时又到齐国,对齐王说:甘茂是个贤能的人,眼下秦王给他上卿的高位,拿了相印去迎接他。但甘茂却因为感激您齐王的恩德而不去秦国,其实他愿意做大王的臣子,如果不加以挽留他,他一定不会再感激大王。以甘茂之才,如果让他统帅强秦的军队,秦国对齐国来说可就难以对付了。齐王说:好。于是,赐甘茂为上卿,让他留在齐国。

 

 

《秦二·甘茂相秦》

 

甘茂相秦。秦王爱公孙衍,与之间有所立,因自谓之曰:寡人且相子。甘茂之吏道而闻之,以告甘茂。甘茂因入见王曰:王得贤相,敢再拜贺。王曰:寡人托国于子,焉更得贤相?”对曰:王且相犀首。王曰:子焉闻之?”对曰:犀首告臣。王怒于犀首之泄也,乃逐之。

 

  1. 译文

 

甘茂担任秦国国相。

秦武王喜欢公孙衍,打算得空的时候任命他为国相,于是私下里对公孙衍说:我将任命你为国相。甘茂的一个小官吏得到这一马路消息,把它告诉了甘茂。

甘茂因而去见秦武王说:大王得到了贤能的国相,让我向您行再拜礼表示祝贺。秦王说:我把秦国交给了你,怎么又说得了一个贤相呢?甘茂回答说:大王将要任命犀首为国相。秦武王说:你从哪里听到的?甘茂说。

犀首告诉我的。秦武王对犀首泄漏这一消息很是恼怒,便把他赶走了。

 

 

《秦二·甘茂约秦魏而攻楚》

 

甘茂约秦、魏而攻楚。楚之相秦者屈盖,为楚和于秦,秦启关而听楚使。甘茂谓秦王曰:

怵于楚而不使魏制和,楚必曰秦鬻魏。不悦而合于楚,楚、魏为一,国恐伤矣。王不如使魏制和,魏制和必悦。王不恶于魏,则寄地必多矣。” 

 

  1. 译文

 

甘茂联合秦、魏两国一同攻打楚国。

在秦国任国相的楚国人屈盖,替楚国向秦国讲和,于是秦国便打开边境关卡的大门接受楚国的使驻。

甘茂对秦王说:秦国受楚国的利诱而不让魏国主持讲和,楚国一定对魏国说:秦国出卖了魏国。魏国不高兴就会和楚国联合,楚、魏两国成为一体,秦国恐怕要受到损害了。大王不如让魏国主持讲和,魏国主持讲和一定高兴。这样,魏围不憎恨大王,那么大王可获得的土地也就多了。

 

 

《秦二·陉山之事》

 

陉山之事,赵且与秦伐齐。齐惧,令田章以阳武合于赵,而以顺子为质。赵王喜,乃案兵告于秦曰:齐以阳武赐弊邑而纳顺子,欲以解伐。敢告下吏。

秦王使公子他之赵,谓赵王曰:齐与大国救魏而倍约,不可信恃,大国不义,以告弊邑,而赐之二社之地,以奉祭祀。今又案兵,且欲合齐而受其地,非使臣之所知也。请益甲四万,大国裁之

苏代为齐献书穰侯曰:臣闻往来之者言曰:秦且益赵甲四万人以伐齐。臣窃必之弊邑之王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人以伐齐。是何也?夫三晋相结,秦之深雠也。三晋百背秦,百欺秦,不为不信,不为无行。今破齐以肥赵,赵,秦之深讎,不利于秦。一也。秦之谋者必曰:破齐弊晋,而后制晋、楚之胜。夫齐,罢国也,以天下击之,譬犹以千钧之弩溃痈也。秦王安能制晋、楚哉!二也。秦少出兵,则晋、楚不信;多出兵,则晋、楚制于秦。齐恐,则必不走于秦且走晋、楚。三也。齐割地以实晋、楚,则晋、楚安。齐举兵而为之顿剑,则秦反受兵。四也。是晋、楚以秦破齐,以齐破秦,何晋、楚之智而齐、秦之愚!五也。秦得安邑,善齐以安之,亦必无患矣。秦有安邑,则韩、魏必无上党哉。夫取三晋之肠胃与出兵而惧其不反也,孰利?故臣窃必之弊邑之王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人以伐齐矣。’”

 

  1. 译文

 

陉出战役,赵国将联合秦国攻打弃国。齐圆为此恐惧,便指派田章用蹦武与赵国和好。叉溺齐国公予顺予做人质。

赵惠文纛非常高兴,于是按兵不发并告诉秦国说:齐国把阳武赠给我国又送来顺子当人质,我国要解除对它的讨伐。为此冒昧地通知贵国的官员们。秦昭王派公子他前往赵国,对赵王说:齐国相约贵国一同救援魏国,但事后却背弃信约,齐国是不可信赖的,贵国认为齐国不守信义,把要讨伐齐国的事通报了我国,而且赠送方圆十二里的土地,用来供祭祀之用。观在贵国又按兵不动,而且想要接受齐国的阳武与它和解,这是我所不知道的。请让我国增派士兵四万,出贵国去决断。苏代替齐国送给穰侯一封信说:我听到道往的行人说:秦国将要增援赵国四万兵力来进攻齐国。我私下认为要肯定地告诉我国的国王说:秦王精明而善于谋划,穰侯明智而善于办事,一定不会增援赵国四万兵力来进攻齐国。这是为什么呢?赵、魏、韩三国联合,这是秦国的深仇。它们上百次的背弃秦国,上百次的欺骗秦国,秦国都不算是不守信用,不算是不讲道义。现在打败齐国去壮大赵国,赵国是秦国的深仇大敌,这样不利于秦国。这是一。

秦国的谋士一定说:打败齐国让三晋疲困,然后制服三晋和楚国。齐国是一个疲惫的国家,用天下各国的兵力进攻齐国,就好比用于钩重的强弩去击破一个溃烂了的毒疮,它必然灭亡。秦王怎么能制服三晋和楚国呢?这是二。

秦国出动军队少,那么三晋和楚国就不会相信秦国;出动军队多,那么三晋和楚国就会认为受秦国控制。齐国恐惧,一定不会投靠秦国而去投靠三晋和楚国。这是三。

齐国割让土地以充实三晋和楚国,那么三晋和楚国就安定了。齐国出动兵力,秦国反而会受到军事压力。这是四。

这实际上是三晋和楚国利用秦国来攻破齐国,又利用齐国来攻破秦国,为什么三晋和楚国会这样聪明而齐国和秦国这样愚蠢呢?这是五。

秦国取得了安邑,好好地安抚齐国,也就必然没有祸患了。秦国有了安邑,韩、魏两国一定会失去上党的。取得三晋的枢纽地带,跟出动军队却害怕全军覆没,哪一个有利呢?所以我私下对我们国王说:秦王精明而善于谋划,穰侯明智而善于办事,一定不会增援赵国四万兵力来进攻齐国的。’”

 

 

《秦二·秦宣太后爱魏丑夫》

 

秦宣太后爱魏丑夫。太后病将死,出令曰:为我葬,必以魏子为殉。魏子患之。庸芮为魏子说太后曰:以死者为有知乎?”太后曰:无知也。曰:若太后之神灵,明知死者之无知矣,何为空以生所爱,葬于无知之死人哉!若死者有知,先王积怒之日久矣,太后救过不赡,何暇乃私魏丑夫乎?”太后曰:善。乃止。

 

  1. 译文

 

秦宣太后私通大臣魏丑夫,后来宣太后生病将死,拟下遗命:如果我死了,一定要魏丑夫为我殉葬。魏丑夫听说此事,忧虑不堪,幸亏有秦臣庸芮肯为他出面游说宣太后:太后您认为人死之后,冥冥之中还能知觉人间的事情么?宣太后说:人死了当然什么都不会知道了。庸芮于是说:像太后这样明智的人,明明知道人死了不会有什么知觉,为什么还要凭白无故的要把自己所爱的人致于死地呢?假如死人还知道什么的话,那么先王早就对太后恨之入骨了。太后赎罪还来不及呢,哪里还敢和魏丑夫有私情呢。宣太后觉得庸芮说的有理,就放弃了魏丑夫为自己殉葬的念头。

 

 

《秦三·薛公为魏谓魏冉》

 

薛公为魏谓魏冉曰:文闻秦王欲以吕礼收齐,以济天下,君必轻矣。齐、秦相聚以临三晋,礼必并相之,是君收齐以重吕礼也。齐免于天下之兵,其雠君必深。君不如劝秦王令弊邑卒攻齐之事。齐破,文请从所得封君。齐破晋强,秦王畏晋之强也,必重君以取晋。齐予晋弊邑,而不能支秦,晋必重君以事秦。是君破齐以为功,操晋以为重也。破齐定封,而秦、晋皆重君;若齐不破,吕礼复用,子必大穷矣。

 

  1. 译文

 

薛公田文为了魏国对秦国相国魏冉说:我听说秦王想要由吕礼来交结齐国,以此来救助天下,您一定会被轻视的。齐国和秦国互相联合去对付三晋,吕礼一定会兼任齐、秦两国的相国,这就等于您交结齐国而加强了吕礼的地位。齐国免除了各国的军事威胁,它一定会深深地仇视您。您不如劝说秦王命令薛地的兵力去攻打齐国。齐国失败了,我愿意把所取得的土地送给您。齐国犬败而晋国强大,秦王惧怕魏国的强大,一定会重用您去交结魏国。齐国给魏国薛邑,而不能抗拒秦国,魏国一定会借重您来交结秦国。这样,您打败齐国建立了功劳,叉凭借魏国加强了您的地位。这么一来,您打败了齐国巩固并扩大了自已的封邑,秦国和魏国就会共同重视您;如果弃国不遭受挫败,吕礼再次被重用,那您一定会非常困窘的了。

 

 

《秦三·秦客卿造谓穰侯》

 

秦客卿造谓穰侯曰;秦封君以陶,藉君天下数年矣。攻齐之事成,陶为万乘,长小国,率以朝天子,天下必听,五伯之事也;攻齐不成,陶为邻恤,而莫之据也。故攻齐之于陶也,存亡之机也。

君欲成之,何不使人谓燕相国曰:圣人不能为时,时至而弗失。舜虽贤,不遇尧也,不得为天子;汤、武虽贤,不当桀、纣不王。故以舜、汤、武之贤,不遭时,不得帝王。令攻齐,此君之大时也已。因天下之力,伐雠国之齐,报惠王之耻,成昭王之功,除万世之害,此燕之长利,而君之大名也。 《书》云,树德莫如滋,除害莫如尽。吴不亡越,越故亡吴;齐不亡燕,燕故亡齐。齐亡于燕,吴亡于越,此除疾不尽也。以非此时也,成君之功,除君之害,秦卒有他事而从齐,齐、赵合,其雠君必深矣。挟君之雠以诛于燕,后虽悔之,不可得也已。君悉燕兵而疾僭之,天下之从君也,若报父子之仇。诚能亡齐,封君于河南,为万乘,达途于中国,南与陶为邻,世世无患。愿君之专志于攻齐,而无他虑也。’”

 

  1. 译文

 

秦国客卿造对秦国相国穰侯魏冉说:自从秦王把陶邑封给您,至今您在秦国已经掌权好几年了。如果你能攻下齐国的话,您的封地陶邑作万乘大国就指日可待了,这样您可以成为小国之长,小国的领袖,诸侯无不俯首听命,这可以同春秋时代的五霸相比啊!如不攻齐,邻国必然对陶邑虎视耽耽,从此永无宁日。所以进攻齐国,这对陶邑来说,是存亡的关键。

您如果想得到成功,为什么不派人去燕国对燕国相国公孙操说:即使是品格、智慧最高超的圣人,他也不能创造时势,时机来了就不能把它放过。虞舜虽贤,如果不遇到唐尧,他们也不会成为天子,商汤、周武王虽贤,如果不是遇到昏君夏桀和商纣,他们也不会称王于天下。所以即使是贤能的虞舜、商汤和周武王,他们如果不遇到时机,也都不可能成为帝王。现在诸侯要进攻齐国,这是您的大好时机啊!凭借诸侯之力,攻打敌对的齐国,既可以报复燕惠王以前的耻辱,又可以完成燕昭王未尽的功业,还可以为燕国除掉万世之害,这是燕国长远的利益所在,也是您建成大名的良好时机。《尚书》上说:做好事要愈多愈好除祸害要愈彻底愈好。吴国不乘势灭掉越国,越国反而灭了吴国;齐国不乘势灭掉燕国,燕国反而几乎灭了齐国。齐国几乎被燕国所灭,吴国终于被越国灭掉,这都是因为除害不彻底的缘故。您如果不乘此时机完成您的功业,除掉您的祸害,一旦秦国发生其他的变故,而与齐国联合,您的敌对势力就更加强大了。以这样的仇敌来讨伐燕国,到那时,后悔也来不及了。如果您动员燕国的兵力,马上消灭齐国,诸侯也一定会像父子报仇那样,争先恐后地响应您的行动。如果真正能够灭掉齐国,我们将把黄河以南一带作为您的封地,您将会比作万乘之国,身居中原,四通八达,南与陶邑为邻,永世没有祸患,希望您一心一意地进攻齐国吧,不要有其他什么想法了。

 

 

《秦三·魏谓魏冉》

 

魏谓魏冉曰:公闻东方之语乎?”曰:弗闻也。曰:辛、张阳、毋泽说魏王、薛公、公叔也,曰:臣战,载主契国以与王约,必无患矣。若有败之者,臣请挈领。然而臣有患也。夫楚王之以其臣请挈领,然而臣有患也。夫楚王之以其国依冉也,而事臣之主,此臣之甚患也。今公东而因言于楚,是令张仪之言为禹,而务败公之事也。公不如反公国,德楚而观薛公之为公也。观三国之所求于秦而不能得者,请以号三国以自信也。观张仪与泽之所不能得于薛公者也,而公请之以自重也。” 

 

  1. 译文

 

有人替魏国对魏冉说:您听到山东各诸侯国是怎么说的吗?魏冉说:没有听说过。这个人说:辛、张仪、毋泽分别游说过魏王、薛公和公叔,张仪他们说:如果我们和楚国开战,车载着木主,以国结约,与大王联合在一起,一定不会有后患了。若是打了败战,请让我们提着脑袋来见您。然而我们还是忧虑秦楚联合这件事。再说楚王曾经让他的国家依靠魏冉,而来往伐我们韩、魏、齐三国,这是我们最忧虑的事情。如今您想到东边去与楚国讲和,这是让张仪的预言变成了太禹一样来卜先知,并且让三匿败坏您联合楚国的计谋。我看,您不如返回您的秦国,使楚国感激您的恩德,观察薛公如何对待您。再观察韩、魏、齐三国对秦王有什么要求却不能得到,请用这种方法号召三国来争取他们的信任。最后看张仪他们对薛公有什么要求却没有得到,而您去为他们争取,这样您自己才能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

 

 

《秦三·谓魏冉曰和不成》

 

谓魏冉曰:和不成,兵必出。白起者,且复将。战胜,必穷公;不胜,必事赵从公。公又轻,公不若毋多,则疾到。

 

  1. 译文

 

有人对魏冉说:如果秦国和赵国的议和不能达成,秦兵必然出动。到那时,白起将重新挂帅。若是秦军取胜,必将使您陷入困境;若是秦军不能取胜。秦王一定派您去讲和并服事赵国。这样您会更加受到轻视,所以您不如专心致力去讲和,赵国就会很快归服秦国的。

 

 

《秦三·谓穰侯》

 

谓穰侯曰:为君虑封,若于除宋罪,重齐怒;须残伐乱宋,德强齐,定身封。此亦百世之时也已。

 

  1. 译文

 

有人对穰侯说:我正为您考虑定封的事,如果我们赦免宋王的罪过,就会激起齐国的愤怒之情;如果我们摧毁了混乱的宋国,就会使强大的齐国感激我们,并能确定自身的封号。这也是百世难遇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