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学 院(官网)

www.qinghuaguoxueyuan.com

史学院

《战国策》42

时间: 来源于:国学院

《宋卫·秦攻卫之蒲》

 

秦攻卫之蒲,胡衍谓樗里疾曰:公之伐蒲,以为秦乎?以为魏乎?为魏则善,为秦则不赖矣。卫所以为卫者,以有蒲也。今蒲入于魏,卫必折于魏。魏亡西河之外,而弗能复取者,弱也。今并卫于魏,魏必强。魏强之日,西河之外必危。且秦王亦将观公之事。害秦以善魏,秦王必怨公。樗里疾曰:奈何?”胡衍曰:公释蒲勿攻,臣请为公入戒蒲守,以德卫君。樗里疾曰:善。

胡衍因入蒲,谓其守曰:樗里子知蒲之病也,其言曰:吾必取蒲。今臣能使释蒲勿攻。蒲守再拜,因效金三百镒焉,曰:秦兵诚去,请厚子于卫君。胡衍取金于蒲,以自重于卫。樗里子亦得三百金而归,又以德卫君也。

 

  1. 译文

 

秦国攻打卫国的蒲地。胡衍对樗里疾说:您来进攻蒲地,是为了秦国呢?还是为了魏国呢?如果为了魏国,那么对魏国很有利,如果是为了秦国:那么对秦国不利。卫国所以是卫国,就是因为有蒲地。现在如果蒲地归入秦国,卫国必然会掉头投向魏国。魏国失去西河以外的土地之后,再也没有重新夺取,是因为魏国衰弱了。如今假如卫国并入魏国,魏国必然会强大起来。等到魏国强大的那一天,西河以外就危险了。再说秦王将会观察您的所做所为,如果是损害秦国而给魏国带来好处,秦王一定会怨恨您。

樗里疾说:那怎么办呢?

胡衍说:您放弃蒲地,不要再攻打,请允许我替您进入蒲城告诉蒲城守备不要再打了,以此使卫国国君感激您的恩德。

樗里疾说:好吧。

胡衍于是进入蒲城,对蒲城守备说:樗里疾知道蒲城困难重重,他声称,我一定要攻下蒲城。现在我能让樗里疾放弃蒲城,不再进玫。

蒲城守备两次拜谢,于是又献金三百镒,说:秦兵真能撤离,请允许我让卫国国君重赏您。胡衍从蒲城得到了酬金,并让自己在卫国受到重视。樗里疾也得到了三百镒酬金收兵网国,叉使卫国国君对他感恩戴德。

 

 

《宋卫·卫使客事魏》

 

卫使客事魏,三年不得见。卫客患之,乃见梧下先生,许之以百金。梧下先生曰:诺。乃见魏王曰:臣闻秦出兵,未知其所之。秦、魏交而不修之日久矣。愿王博事秦,无有佗计。魏王曰:诺。

客趋出,至郎门而反曰:臣恐王事秦之晚。王曰:何也?”先生曰:夫人于事己者过急,于事人者过缓。今王缓于事己者,安能急于事人。”“奚以知之?” “卫客曰:事王三年不得见。臣以是知王缓也。魏王趋见卫客。

 

  1. 译文

 

卫国派一位客卿侍奉魏国,过了三年这位客卿也没有被召见。卫国的客卿很忧虑,就去拜见梧下先生,答应给梧下先生一百金。梧下先生说:遵命。

于是梧下先生去拜见魏王说:臣下听说秦国要出兵,不知要去哪个国家。秦、魏两国缔结邦交,但不修旧交的日子已经很久了。大王应该专心侍奉秦国,不应有其它打算。

魏玉说:好吧。

梧下先生这才快步走出,走到廊门又返回来说:臣下恐怕大王想去侍奉秦国,已经晚了。

魏王说:为什么?

梧下先生说:让别人侍奉自己都很着急,自己去侍奉别人就会慢慢腾腾。现在大王对于侍奉自己都不着急,怎么会急着侍奉别人呢?

魏王说:您怎么知道呢?

梧下先生说:卫国客卿说,待奉大王三年之久,一直没有受到召见。臣下因此知道大王不着急。魏王急忙去见卫国客卿。

 

 

《宋卫·卫嗣君病》

 

卫嗣君病。富术谓殷顺且曰:子听吾言也以说君,勿益损也,君必善子。人生之所行,与死之心异。始君之所行于世者,食高丽也;所用者,绁错、挐薄也。群臣尽以为君轻国而好高丽,必无与君言国事者。子谓君:君之所行天下者甚谬。绁错主断于国,而挐薄辅之,自今以往者,公孙氏必不血食矣。’”

君曰:善。与之相印,曰:我死,子制之。嗣君死,殷顺且以君令相公期。绁错、挐薄之族皆逐也。

 

  1. 译文

 

卫嗣君病重。富术对殷顺且说:您听一听我的话,再去劝说卫君,不要把我的话增加或减少,卫君一定会亲近您。人活着时的所做所为,同要死时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当初卫君在世上所做的,是贪恋美色;所任用的,是缫错、孥薄一类的宠臣。群臣都认为卫君轻视国家而贪图美色,一定没人同卫君谈论国事。您对卫君说:您在天下的所做所为很荒谬。鲽错在国内独断专行,而且还有挚薄帮助他,从今往后,公孙氏一定不能用血食祭祖了。卫君听完这些话后说:太好了。就把相印交给了殷顺且,说:我死之后,你要控制卫国。卫嗣君死后,殷顺且凭先君的遗命扶佐公予期,缫错、挈薄的家族都被驱逐了。

 

 

《宋卫·卫嗣君时胥靡逃之魏》

 

卫嗣君时,胥靡逃之魏,卫赎之百金,不与。乃请以左氏。群臣谏曰:以百金之地,赎一胥靡,无乃不可乎?”君曰:治无小,乱无大。教化喻于民,三百之城,足以为治;民无廉耻,虽有十左氏,将何以用之?”

 

  1. 译文

 

卫嗣君执政的时候,有个罪犯胥靡逃到魏国,卫国想用百金把他赎回来审判,魏国不同意。于是卫君想用左氏城邑换回胥靡。大臣们都劝告说:用这样价值不菲的土地,去换回一个小小的罪犯,恐怕不合适吧?”卫君说:治,无所谓小国;乱,无所谓大国。用教化来引导百姓,即使是三百户人家的城邑也能治理好;如果百姓不讲廉耻礼仪,即使有十座左氏城池,那又有什么用呢?”

 

 

《宋卫·卫人迎新妇》

 

卫人迎新妇,妇上车,问:骖马,谁马也?”御曰:借之。新妇谓仆曰:拊骖,无笞服。车至门,扶,教送母:灭灶,将失火。入室见臼,曰:徙之牖下,妨往来者。主人笑之。此三言者,皆要言也,然而不免为笑者,蚤晚之时失也。

 

  1. 译文

 

卫国有个人迎娶新媳妇。新娘子上车就问道:两边拉套的马是谁家的?”车夫说:借的。新娘子就对车夫说:打两边的马,别打中间驾辕的马。车子到了夫家门口,新娘子刚被扶下车,就嘱咐伴娘说:快去灭掉灶膛里的火,小心火灾。她走进屋里,看见地上有块石臼,就说:快把它搬到窗外去,放在这里妨碍人来回走路。夫家的人听了,都禁不住笑她。这三句话本来都是很要紧的话,然而却不免被人耻笑,那是因为当时还不是该说这些话的时候呀。

 

 

 

《中山·魏文侯欲残中山》

 

魏文侯欲残中山。常庄谈谓赵襄子曰:魏并中山,必无赵矣。公何不请公子倾以为正妻,因封之中山,是中山复立也。

 

  1. 译文

 

魏文侯想灭掉中山。常庄谈对赵襄子说:魏国如果吞并中山,也一定不会有赵国的存在。您何不请求魏文侯,让他的女儿公子倾做您的正妻,趁机把她封在中山,这样中山就可以重新得以保存。

 

 

《中山·犀首立五王》

 

犀首立五王,而中山后持。齐谓赵、魏曰:寡人羞与中山并为主,愿与大国伐之,以废其王。中山闻之,大恐。召张登而告之曰:寡人且王,齐谓赵、魏曰,羞与寡人并为王,而欲伐寡人。恐亡其国,不在索王。非子莫能吾救。登对曰:君为臣多车重币,臣请见田婴。中山之君遣之齐。见婴子曰:臣闻君欲废中山之王,将与赵、魏伐之,过矣。以中山之小,而三国伐之,中山虽益废王,犹且听也。且中山恐,必为赵、魏废其王而务附焉。是君为赵、魏驱羊也,非齐之利也。岂若中山废其王而事齐哉?” 田婴曰:奈何?”张登曰:今君召中山,与之遇而许之王,中山必喜而绝赵、魏。赵、魏怒而攻中山,中山急而为君难其王,则中山必恐,为君废王事齐。彼患亡其国,是君废其王而亡其国,贤于为赵、魏驱羊也。田婴曰:诺。张丑曰:不可。臣闻之,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今五国相与王也,负海不与焉。此是欲皆在为王,而忧在负海。今召中山,与之遇而许之王,是夺五国而益负海也。致中山而塞四国,四国寒心,必先与之王而故亲之。是君临中山而失四国也。且张登之为人也,善以微计荐中山之君久矣,难信以为利。

田婴不听。果召中山君而许之王。张登因谓赵、魏曰:齐欲伐河东。何以知之?齐羞与中山之为王甚矣,今召中山,与之遇而许之王,是欲用其兵也。岂若令大国先与之王,以止其遇哉?”赵、魏许诺,果与中山王而亲之。中山果绝齐而从赵、魏。

 

  1. 译文

 

公孙衍拥立齐、赵、魏、燕、中山五国国君为王,中山君最后被推立。齐王对赵、魏两国说:寡人与中山君一起称王感到耻辱,希望与你们讨伐他,废掉他的王号。

中山君听说后,非常害怕,召见张登告诉他说:寡人就要称王了,齐王对赵、魏两国说,与寡人一起称王感到耻辱,想要讨伐寡人。寡人只是害怕国家被灭亡,不在乎要那个王号,除了您没有谁能救我。

张登回答说:您为臣下多备车辆和丰厚的礼物,臣下请求去拜见田婴。

中山君就派张登去了齐国,张登见到田婴说:臣下听说您要废掉中山君的王号,准备同赵、魏两国攻打中山,您错了。以中山那样的小国,三个大国去攻打它,中山国即使遭到比废除王号还大的祸患,也会听命的。再说中山君很害怕,一定会为赵、魏两国废掉王号,竭力依附它们,这样做,您是为赵、魏两国赶羊,并非对齐国有利,哪比得上让中山君废掉王号来侍奉齐国呢?

田婴说:怎么办呢?

张登说:现在您应该召见中山君,同他会面并允许他称王,中出君一定高兴,就会断绝与赵、魏两国的邦交,赵、魏两国发怒,攻打中山,中山形势危急,就会知道各国国君不愿同他一道称王,中山君一定很害怕,自己就会为您废掉王号侍奉齐国。他担心自己的国家被灭掉,这样您废掉了他的王号并保存了中山,比为赵、魏两国赶羊要好得多。

田婴说:遵命。

张丑说:不可以这样做。我听说,有同样欲望者互样憎恨,有同样忧虑者互样亲近。现在五国相互称王,而齐国不愿同中山同时称王,这样看来,五国的欲望都在称王上,只是担心齐国干预。现在您如果召见中山君:和他会面,允许他称王,这就侵夺了四国的权利而使齐国获得好处。得到了中山的邦交却隔绝了四国的联系,四国会感到心寒。您一定要先让齐国和中山称王,故意同中山亲近,这样您接近了中山却矢去了四国。再说张登的为人,长期以来善于把一些小计谋进献给中山君,难以相信张登会给我们带来好处。

田婴不听,真的召见了中山君并允许中山君称王。张登对赵、魏两国说:齐国要进攻你们的河东。我怎么知道的呢?齐国对同中山同时称王感到非常耻辱,现在却召见中山君,同他会面并允许他称王:是想利用中山的军队,这哪比得上你们同中山君先称王,来阻止他们的会面呢赵、魏两国答应了,果真同中山一起称王,并且非常亲近中出。中山也真的断绝了同齐国的邦交,服从赵国、魏国。

 

 

《中山·中山与燕赵为王》

 

中山与燕、赵为王,齐闭关不通中山之使,其言曰:我万乘之国也,中山千乘之国也,何侔名于我?”欲割平邑以赂燕、赵,出兵以攻中山。

蓝诸君患之。张登谓蓝诸君曰:公何患于齐?”蓝诸君曰:齐强,万乘之国,耻与中山侔名,不惮割地以赂燕、赵,出兵以攻中山。燕、赵好位而贪地,吾恐其不吾据也。大者危国,次者废王,奈何吾弗患也?”张登曰:请令燕、赵固辅中山而成其王,事遂定。公欲之乎?”蓝诸君曰:此所欲也。曰:请以公为齐王而登试说公。可,乃行之。蓝诸君曰:愿闻其说。

登曰:王之所以不惮割地以赂燕、赵,出兵以攻中山者,其实欲废中山之王也。王曰:。然则王之为费且危。夫割地以赂燕、赵,是强敌也;出兵以攻中山,首难也。王行二者,所求中山未必得,王如用臣之道,地不亏而兵不用,中山可废也。王必曰:子之道奈何?’”蓝诸君曰:然则子之道奈何?”张登曰:王发重使,使告中山君曰:寡人所以闭关不通使者,为中山之独与燕、赵为王,而寡人不与闻焉,是以隘之。王苟举趾以见寡人,请亦佐君。中山恐燕赵之不己据也,今齐之辞云即佐王,中山必遁燕、赵,与王相见。燕、赵闻之,怒绝之,王亦绝之,是中山孤,孤何得无废。以此说齐王,齐王听乎?”蓝诸君曰:是则必听矣,此所以废之,何在其所存之矣。张登曰:此王所以存者也。齐以是辞来,因言告燕、赵而无往,以积厚于燕、赵。燕、赵必曰:齐之欲割平邑以赂我者,非欲废中山之王也,徒欲以离我于中山而己亲之也。虽百平邑,燕、赵必不受也。蓝诸君曰:善。

遣张登往,果以是辞来。中山因告燕、赵而不往,燕、赵果俱辅中山而使其王。事遂定。

 

  1. 译文

 

中山与燕、赵两国准备称王,齐国封锁关隘,不准中山使者通行,他们声称:我们是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山只是拥有千辆兵车的小国,怎么能和我们的名位等同呢?

齐国想割让平邑来贿赂燕、赵两国,让它们出兵进攻中山。蓝诸君对此很忧虑。张登对蓝诸君说:您对齐国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蓝诸君说:齐国很强大,是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与中山名位相等齐国觉得可耻,不惜割让土地贿赂燕、赵两国,让它们出兵进攻中山。燕、赵两国都好背弃盟约,贪求土地,我担心它们不会支持我们。往大说会危及国家,往小说也得废掉王号,怎么能让我不担心呢?

张登说:请让我使燕、赵两国帮助中山君称王,这样此事就会平定下去,您想这么傲吗?

蓝诸君说:这正是我所希望的。

张登说:观在请您假做齐王,我来说服您,如果可以,就这样做。

蓝诸君说:愿意听一听您是怎样说的。

张登说:大王所以不惜割让土地贿赂燕国、赵国,出兵攻打中山,其实是想废掉中山君的王号。大王一定会说:是这样。那么这样做大王不仅会破费钱财而且会遇到危险。割地贿赂燕、赵两国,这是增强敌人的力量;出兵进攻中山,这是首先挑起战祸。大王做这两件事,在中山寻求的东西也不一定能够得到。大王如果采用我的方法,土地不用割让,军队不用出动,中山君的王号就可以废掉。齐王一定会问:您的方法怎么样啊?蓝诸君说:那么您的方法究竟怎么样呢?

张登说:请大王派重要的使者,让他对中山君说:寡人所以封锁关隘不让使者通行,是因为中山想同燕、赵两国独自称王,寡人没有从你们那里听到这个消息,因此封锁关隘。大王假如能抬脚来见寡人,请让寡人也来帮助您。中山君害怕燕、赵不支持自己,现在大王传话说马上帮助中山君称王,中山君一定会暗中回避燕,赵两国,与大王相见,燕、赵两国听说后,一定会气愤地与中山断交,大王也趁此与中出断交,这样中山就孤立了,孤立无援,王号怎么能不废除呢?用这些话游说齐王,齐王能够听信吗?

蓝诸君说:这样去说齐王就一定能听信,这是废掉王号的办法,用什么方法可以保存王号呢?

张登说:这就是保存王号的办法。齐王用这番话来说中山君,就把这番话转告给燕、赵两国,使它们同齐国不再来往,加深中山同燕、赵两国的交情。燕、赵两国一定会说:齐国割让平邑贿赂我们,并不是想废除中山君的王号,只是想离间我们同中山的关系,自己好去亲近中山。即使割让一百个平邑,燕、赵两国也一定不会接受。

蓝诸君说:太好了。于是派张登去了齐国,张登果然用这番话来游说。中山就转告燕、赵两国,不同齐国来往,燕、赵两国果然一同辅助中山,让中山君称王,事情就这样平定了。

 

 

《中山·司马憙使赵》

 

司马憙使赵,为己求相中山。公孙弘阴知之。中山君出,司马憙御,公孙弘参乘。弘曰:为人臣,招大国之威,以为己求相,于君何如?”君曰:吾食其肉,不以分人。司马憙顿首于轼曰:臣自知死至矣!”君曰:何也?”“臣抵罪。君曰:行,吾知之矣。居顷之,赵使来,为司马憙求相。中山君大疑公孙弘,公孙弘走出。

 

  1. 译文

 

司马宪出使赵国,让赵国替自己谋求相国的职位。公孙弘暗中了解了这件事。一次中山君外出,司马恚驾车,公孙弘陪乘。公孙弘说:做人臣子的,利用大国的威势为自己谋求相位,在您看来,这种人怎么样?中山君说:我吃他的肉,不把肉分给别人。司马憙急忙在车前的横木上叩头说:/J臣下自知死期到了。中出君说:为什么这样?司马惠说:臣下应当受罚。中山君说:走吧,我知道了。过了一段时间,赵国的使者来到中山,为司马宪谋取相位。

 

 

《中山·司马憙三相中山》

 

司马憙三相中山,阴简难之。田简谓司马憙曰:赵使者来属耳,独不可语阴简之美乎?赵必请之,君与之,即公无内难矣。君弗与赵,公因劝君立之以为正妻。阴简之德公,无所穷矣。果令赵请,君弗与。司马憙曰:君弗与赵,赵王必大怒;大怒则君必危矣。然则立以为妻,固无请人之妻不得而怨人者也。

田简自谓取使,可以为司马憙,可以为阴简,可以令赵勿请也。

 

  1. 译文

 

司马宪三次做中山的相国,中山君的美人阴简很忌恨他。田简对司马宪说:赵国使者来中出探听消息,难道不可以对他说一说阴筒的美貌吗?赵王一定会要阴简,如果君王把阴筒送给赵王,您就没有内患了。如果君王不把阴简送给赵王,您就趁机劝君玉立膀简为正妻,阴简感激您的恩德,就会报答不尽。

司马意果真让赵国要阴筒,中山君不给。司马意说:您不把阴筒送给赵国,赵王一定会大怒:赵王大怒,您一定很危险。既然如此,那么可以把阴简立为正妻,根本没有要人家的妻子、人家不给就怨恨人家的道理。田筒认为是自己让赵国使者来到中山的,这样做可以帮助司马宪,可以帮助阴简,又可以使赵国无法要去阴筒。

 

 

《中山·阴姬与江姬争为后》

 

阴姬与江姬争为后。司马憙谓阴姬公曰:事成,则有土子民;不成,则恐无身。欲成之,何不见臣乎?”阴姬公稽首曰:诚如君言,事何可豫道者。司马憙即奏书中山王曰:臣闻弱赵强中山。中山王悦而见之曰:愿闻弱赵强中山之说。司马憙曰:臣愿之赵,观其地形险阻,人民贫富,君臣贤不肖,商敌为资,未可豫陈也。中山王遣之。

见赵王曰:臣闻赵,天下善为音,佳丽人之所出也。今者臣来至境,入都邑,观人民谣俗,容貌颜色,殊无佳丽好美者。以臣所行多矣,周流无所不通,未尝见人如中山阴姬者也。不知者,特以为神,力言不能及也。其容貌颜色,固已过绝人矣。若乃其眉目准頞权衡,犀角偃月,彼乃帝王之后,非诸侯之姬也。赵王意移,大悦曰:吾愿请之,何如?”司马憙曰:臣窃见其佳丽,口不能无道尔。即欲请之,是非臣所敢议,愿王无泄也。

司马憙辞去,归报中山王曰:赵王非贤王也。不好道德,而好声色;不好仁义,而好勇力。臣闻其乃欲请所谓阴姬者。中山王作色不悦。司马憙曰:赵强国也,其请之必矣。王如不与,即社稷危矣;与之,即为诸侯笑。中山王曰:为将奈何?”司马憙曰:王立为后,以绝赵王之意。世无请后者。虽欲得请之,邻国不与也。中山王遂立以为后,赵王亦无请言也。

 

  1. 译文

 

阴姬和江姬争着要做中山君的王后。司马?对阴姬的父亲说:争当王后的事如果能成功,那么您就可以得到封地,管理万民;如果不能成功,恐怕您连性命也保不住呀。想要办成这件事,为什么不让阴姬来见我呢?”阴姬的父亲跪拜叩头,说:事情如果真像您说的那样,我要好好地报答您。司马?于是向中山君上书说:我已得知削弱赵国、强大中山的办法。中山君很高兴地接见他说:我想听听你的高见。司马?说:我希望先到赵国去,观察那里的地理形势,险要的关塞,人民的贫富,君臣的好坏,敌我力量的对比,考察之后作为凭据,眼下还不能陈述。于是,中山君派他到赵国去。

司马纉拜见赵王,说:我听说,赵国是天下最善音乐和出产美女的国家。这次我来到贵国,走城过邑,观赏人民的歌谣风俗,也看见了形形色色的人,却根本没有见到天姿国色的美女。我周游各地,无所不至,从没有见过像中山国的阴姬那样漂亮的女子。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仙女下凡,她的艳丽用言语简直不能描画。她的容貌姿色实在超出一般的美女,至于说她的眉眼、鼻子、脸蛋、额角,那头形,那天庭,那真是帝王之后,绝不是诸侯的嫔妃。赵王的心被说动了,高兴地说:我希望能得到她,怎么样?”司马?说:我私底下看她那么漂亮,嘴里就不知不觉地说出来了。您如果要想得到她,这可不是我敢随便说的,希望大王不要泄露出去。

司马纉告辞而去,回来向中山君报告说:赵王不是个贤明的君主。他不喜欢道德修养,却追求淫声美色;不喜欢仁德礼义,却追求勇武暴力。我听说他竟然还想得到阴姬哩。中山君听后脸色大变,很不高兴。司马?接着说道:赵国是个强国,他要得到阴姬的心思是肯定的了。大王如果不答应,那么国家就危险了;如果把阴姬给了他,不免会被诸侯耻笑。中山君说:那该怎么办好呢?”司马?说:大王立阴姬为后,以此断了赵王的念头。世上还没有要人王后的道理。即使他想来要,邻国也不会答应。中山君于是立阴姬为王后,赵王也就没有再提娶阴姬的事了。

 

 

《中山·主父欲伐中山》

 

主父欲伐中山,使李疵观之。李疵曰:可伐也。君弗攻,恐后天下。主父曰:何以?”对曰:中山之君,所倾盖与车而朝穷闾隘巷之士者,七十家。主父出:是贤君也,安可伐?”李疵曰:不然。举士,则民务名不存本;朝贤,则耕者惰而战士懦。若此不亡者,未之有也。

 

  1. 译文

 

赵武灵王要攻打中出,派李疵去察看情况。李疵说:可以进攻了。您如果再不攻打中山,恐怕就要落在天下诸侯的后面了。

赵武灵王说:那是什么缘故呢?

李疵回答说:中山国的国君,把车盖放在车里去拜访住在穷街窄巷的读书人,拜访了七十家之多。

赵武灵王说,这是位贤君,怎么可以攻打呢?

李疵说:不是这样。举用读书人,那么百姓就会追求虚名,不会把心思放在农业这个根本上;拜访贤者,那么耕种的人就会懒惰,战士怯懦贪生。像这样国家还不灭亡,从来没有过。

 

 

《中山·中山君飨都士》

 

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有二人挈戈而随其后者,中山君顾谓二人:子奚为者也?二人对曰:臣有父,尝饿且死,君下壶飡饵之。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来死君也。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飡得士二人。

 

  1. 译文

 

中山国君宴请国都里的士人,大夫司马子期也在其中。由于羊羹没有分给自己,司马子期一生气便跑到楚国去了,还劝楚王攻打中山。楚攻中山时中山君逃亡,有两个人提着武器跟在他身后。中山君回头对这两个人说:你们是干什么的?”两人回答说:我们的父亲有一次饿得快要死了,您赏给一壶熟食给他吃。他临死时说:中山君有了危难,你们一定要为他而死。所以特来为您效命。中山君仰天长叹,说:施与不在多少,在于正当人家困难的时候;仇怨不在深浅,在于是否伤了人家的心。我因为一

杯羊羹亡国,因为一壶熟食得到的两个勇士

 

 

《中山·乐羊为魏将》

 

乐羊为魏将,攻中山。其子时在中山,中山君烹之,作羹致于乐羊。乐羊食之。古今称之:乐羊食子以自信,明害父以求法。

 

  1. 译文

 

乐羊做魏国将领,进攻中山。他的儿子当时正在中山,中山国君把乐羊的儿子煮了,做成肉羹送到乐羊那里,乐羊把肉羹吃了。古往今来都称颂说:乐羊吃自己的儿子来增强自信,表明即使有损予为父之道,也应保全军法的尊严。

 

《中山·昭王既息民缮兵》

 

昭王既息民缮兵,复欲伐赵。武安君曰:不可。王曰:前年国虚民饥,君不量百姓之力,求益军粮以灭赵。今寡人息民以养士,蓄积粮食,三军之俸有倍于前,而曰不可,其说何也?”

武安君曰:长平之事,秦军大尅,赵军大破;秦人欢喜,赵人畏惧。秦民之死者厚葬,伤者厚养,劳者相飨,饮食铺餽,以靡其财;赵人之死者不得收,伤者不得疗,涕泣相哀,勠力同忧,耕田疾作,以生其财。今王发军,虽倍其前,臣料赵国守备,亦以十倍矣。赵自长平已来,君臣忧惧,早朝晏退,卑辞重币,四面出嫁,结亲燕、魏,连好齐、楚,积虑并心,备秦为务。其国内实,其交外成。当今之时,赵未可伐也。

王曰:寡人既以兴师矣。乃使五校大夫王陵将而伐赵。陵战失利,亡五校。王欲使武安君,武安君称疾不行。王乃使应侯往见武安君,责之曰: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君前率数万之众入楚,拔鄢、郢,焚其庙,东至竟陵,楚人震恐,东徙而不敢西向。韩、魏相率,兴兵甚众,君所将之不能半之,而与战之于伊阙,大破二国之军,流血漂卤,斩首二十四万。韩、魏以故至今称东藩。此君之功,天下莫不闻。今赵卒之死于长平者已十七、八,其国虚弱,是以寡人大发军,人数倍于赵国之众,愿使君将,必欲灭之矣。君尝以寡击众,取胜如神,况以强击弱,以众击寡乎?”

武安君曰:是时楚王恃其国大,不恤其政,而群臣相妬以功,谄谀用事,良臣斥疏,百姓心离,城池不修,既无畏臣,又无守备。故起所以得引兵深入,多倍城邑,发梁焚舟以专民,以掠于郊野,以足军食。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楚人自战其地,咸顾其家,各有散心,莫有斗志。是以能有功也。伊阙之战,韩孤顾魏,不欲先用其众。魏恃韩之锐,欲推以为锋。二军争便之力不同,是以臣得设疑兵,以待韩阵,专军并锐,触魏之不意。魏军既败,韩军自溃,乘胜逐北,以是之故能立功。皆计利形势,自然之理,何神之有哉 !今秦破赵军于长平,不遂以时乘其振惧而灭之,畏而释之,使得耕稼以益蓄积,养孤长幼,以益其众,缮治兵甲以益其强,增城浚池以益其固。主折节以下其臣,臣推礼以下死士。至于平原君之属,皆令妻妾补缝于行伍之间。臣人一心,上下同力,犹勾践困于会稽之时也。以合伐之,赵必固守,挑其军战,必不肯出。围其国都,必不可克。攻其列城,必未可拔。掠其郊野,必无所得。兵出无功,诸侯生心,外救必至。臣见其害,未睹其利。又病,未能行。

应侯惭而退,以言于王。王曰:微白起,吾不能灭赵乎?”复益发军,更使王齕代王陵伐赵。围邯郸八、九月,死伤者众,而弗下。赵王出轻锐以寇其后,秦数不利。武安君曰:不听臣计,今果如何?

王闻之怒,因见武安君,强起之,曰:君虽病,强为寡人卧而将之。有功,寡人之愿,将加重于君。如君不行,寡人恨君。武安君顿首曰:臣知行虽无功,得免于罪。虽不行无罪,不免于诛。然惟愿大王贤臣愚计,释赵养民,以诸侯之变。抚其恐惧,伐其骄慢,诛灭无道,以令诸侯,天下可定,何必以赵为先乎?此所谓为一臣屈而胜天下也。大王若不察臣愚计,必欲快心于赵,以致臣罪,此亦所谓胜一臣而为天下屈者也。夫胜一臣之严焉,孰若胜天下之威大耶?臣闻明主爱其国,忠臣爱其名。破国不可复完,死卒不可复生。臣宁伏受重诛而死,不忍为辱军之将。愿大王察之。王不答而去。

  1. 译文

秦昭王在百姓得到休养生息、兵器车辆得到修治之后,又想进攻赵国。武安君说:不可以进攻赵国。

秦王说:前年国库空虚百姓受饥,您不考虑百姓的负担能力,要求增调军粮消灭赵国。如今寡人休养百姓来供养士兵,蓄积粮食,三军将士的俸禄超过从前一倍,而您却说不可以进攻赵国,这种说法有什么道理吗?

武安君说:长平之战,秦军大胜,赵军大败。秦国人欢喜,赵国人害怕。秦国百姓战死的得到厚葬,受伤的得刭了特殊的照顾,劳苦的饮酒解乏,吃饱喝足并得到馈饷,消费掉国家的资财。赵国战死的人得不到收殓,受伤的得不到治疗,哭泣哀嚎,尽力共同分担忧患,加紧耕田劳作多生资财。如今大王能够派出的军队虽然超过从前的一倍,臣下料想赵国守备国家的军队也会超出原来的十倍。赵国自从长平之战以来,君臣忧虑恐惧,早晨很早上朝,晚上很晚退朝,用低下的言辞和厚重的礼物,四面派出使者向诸侯求和,同燕、魏两国结为同盟,同齐、楚两国连成伙伴,处心积虑,把防范秦国当作最要紧的事。赵国国内殷实,外交成功。正当现在这个时候,是不可以攻打赵国的。

秦王说;寡人已经准备好发兵了。

于是派五大夫王陵为将进攻赵国。王陵作战失利,连军营都丢了。秦王想派武安君出战,武安君称病不出。秦王就派应侯去探望武安君,责备他说: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持戟的士卒上百万,您从前率几万人的军队攻入楚国,攻克鄢、郢两地,焚毁楚王的宗庙,东面攻到竞陵,楚国人感到震惊恐慌,向东迁徒,不敢向西进犯。韩、魏两国相继发兵,动用的军队很多,您所率领的军队,不到韩、魏两国军队的一半,而您却同它们在伊阙大战,大败了这两个国家的军队,死亡者的血能漂起作战的大盾,斩下敌人二十四万首级,韩、魏两国因为这个缘故至今自称是秦国东面的藩国。这是您的功劳,天下没有谁没听说的。如今赵国土卒在长平之战中死去的,已有十之七、八,他们的国家很虚弱,因此寡人大举发兵,人数超过赵国军队的一倍,希望您能为将,一定能够灭掉赵国。您曾以少击众,取得胜利像神兵一样,何况现在是以强击弱,以众攻少呢?

武安君说:当时楚王依仗国家强大,不体察朝政,群臣因为争功互相嫉妒,阿谀奉迎者受到重用,好的大臣遭到排斥疏远,百姓离心离德,城墙和护城河不加修治,由于楚国已经没有好的大臣执掌朝政,又没有常备不懈的守军,所以我能够领兵深入楚国,占领很多城邑,我又下令折断桥梁,焚毁木船使士卒专心作战,并在城邑的郊外掠得粮食补足军粮。正在这个时候,秦军中的士卒以军队为家,把将帅当作父母,不用约束彼此就相互亲近,不用商量彼此就相互信任,一心想着同获战功,奋勇向前死不退避。楚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作战,都顾念自己的家室,各自都有不同的想法,毫无斗志,因此我能取得战功。伊阙之战,韩国力单势孤,只考虑利用魏国,不想先使用自己的军队。魏国依赖韩军训练有素,想把韩国军队推到前面做先锋。两国军队争夺方便力量不均衡,因此臣下才能设下疑兵与韩军对阵,另派精锐军队,冲击魏军出其不意。魏军已经失败,韩军自然也就溃退了,乘胜追击败北的军队,臣下因为这个缘故才能立下战功。这都是因为考虑了地形是否有利、军队的形势如何,顺理成章,哪有什么神兵啊!如今秦军在长平击败赵军,不赶快抓紧时机趁着赵国恐惧万分的时候灭亡赵国,看到赵国畏惧屈服就放弃灭赵,使赵国能够抓紧耕种增加储备,抚养遗孤,让幼儿长大以扩充军队,加高城墙,疏浚护城河使城邑更加坚固,国君委屈自己亲近大臣,大臣不惜生命亲近效死力的士兵。至于平原君那样的人,都让自己的妻妾到军队中为将士们缝缝补补。臣民一心,上下共同努力,如同勾践被困在会稽出上的时候,趁现在去攻打赵国,赵国一定会固守城邑。向赵军挑战,赵军一定不肯出城。围困国都,一定不能攻克。攻打其它城邑,也一定不能攻下。在城邑的郊外抢掠,一定会一无所获。出兵不能获得战动,诸侯们产生异心,赵国的救兵必然会赶来。臣下只见到攻赵的害处,没看到好处。臣下现在又有病,不能去。

应侯惭愧退了出去,把武安君的话告诉了秦王。秦王说:没有白起,我就不能灭掉赵国了吗?

又增派军队,另派王龅代替王陵进攻赵国,秦军围困邯郸八、九个月,死伤众多,却没有攻下邯郸。赵王派出轻锐的小股军队骚扰秦军后方,秦军出战多次不利。武安君说:不听我的计策,现在结果怎样?

秦王听说后大怒,于是去见武安君,逼着武安君起床,说:您虽然有病,也得勉强自己卧着为寡人带兵。有了战功,这是寡人希望的,会重赏您。如果您不去,寡人就会怨恨您。

武安君叩头曰:臣下知道去了即使没有战功,也可以免除罪过。如果不去,即便没有罪过,也免不了被杀。然而臣下只是希望大王能够看一看臣下不高明的计策,放弃赵国,让百姓得到休养生息,以应付诸侯之间出现的变故。安抚恐惧的,攻打傲慢的,诛灭无道的,以此来号令诸侯,天下就可以平定,为什么一定要把赵国作为首先进攻的对象呢?这就是所说的被一个大臣屈服却战胜天下人。大王如果不详察臣下的愚计,一定要在赵国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以致于降罪臣下,这也是所说的战胜一个大臣,却被天下人屈服。战胜一个大臣的威严,同战胜天下人的威严相比,哪个更大呢?臣下听说贤明的君王爱惜国家,忠诚的大臣爱惜名誉。破碎的国家不可能重获完整,死去的人不可能死而复生。臣下宁愿受重罚而死,不忍做蒙受耻辱的军队的将领。希望大王详察。秦王没有答话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