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学 院(官网)

www.qinghuaguoxueyuan.com

史学院

《战国策》21

时间: 来源于:国学院

智过进去见智伯说:韩魏之君恐怕要发动兵变。

智伯说:为什么?

智过回答说:臣下在辕门之外遇到张孟谈,看见他神情很傲慢,走路脚拾得很高。

智伯说:不会这样的。我和韩魏之君已经订立盟约了,破赵之后三家平分它的土地,这是我亲口说的,他们一定不会欺骗我。请您放弃不应有的想法,这种话不要从您嘴里说出来。

智过出来拜见了韩魏之君,又进去游说智伯说:二君神色两样意志改变,一定会背叛您,不如观在杀了他们。

智伯说:军队包围晋阳三年了,早晚便可占领而享受它的利益,却在这时有了别的心思?这是不可能的,您千万不要再说什么了。

智过说:不杀那么就要亲近他们。

智镳说:怎么样亲近他们?

智过说:魏宣子的谋臣叫赵葭,韩康子钓谋臣叫段规,这都是能改变他们君主计策的人。您还是跟这两位约定,攻破赵国各封给二位一个万家的县,如果这样韩魏之君的心意就会不改变,而您也可以得到自己所想要的土地了。

智伯脱:攻破越国三家平分它的土地,可是又封给他们二位各一个万家的县,那么、我们所得到的土地就少了,不能这样做。

智过见君王不能用他约计谍,不听他的话,出来以后,改他的姓为辅氏,于是就自动离开不去见智伯了。张孟谈听到这件事,进去拜见赵襄子说:臣下在辕门之外遇到知过,他看我的样子,是对臣下有怀疑之心,进去拜见智伯,出来以后更改了自己的姓氏。今夜不进攻智伯,智伯一定后悔,事情就来不及了。

赵襄子说:好。

派张盂谈去见韩国、魏国之君,约定今天夜晚杀死把守堤岸的吏卒,并掘开晋水的堤岸淹智伯的军队。智伯的军队因为救水大乱,韩国、魏国的军队像张开的翅膀一样左右夹击,赵襄子率领军队正面进攻,把智伯的军队打得大败并活捉了智伯。智伯身死,国亡地分,被天下人所讥笑,这是他贪得无厌的缘故。那不听智过的计谋,也是他所以灭亡的原阂之一。智氏被全部灭掉,唯独辅氏存在。

 

 

《赵一·张孟谈既固赵宗》

 

张孟谈既固赵宗,广封疆,发五百,乃称简之涂以告襄子曰:昔者,前国地君之御有之曰:五百之所以致天下者,约两主势能制臣,无令臣能制主。故贵为列侯者,不令在相位,自将军以上,不为近大夫。今臣之名显而身尊,权重而众服,臣愿捐功名、去权势以离众。襄子恨然曰:何哉?吾闻辅主者名显,功大者身尊,任国者权重,信忠在己而众服焉。此先圣之所以集国家、安社稷乎!子何为然?”张孟谈对曰:君主所言,成功之美也。臣之所谓,持国之道也。臣观成事,闻往古,天下之美同,臣主之权均之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君若弗图,则臣力不足。怆然有决色。襄子去之。卧三日,使人谓之曰:晋阳之政,臣下不使者何如?”对曰:死僇。张孟谈曰:左司马见使于国家,安社稷,不避其死,以成其忠,君其行之。君曰:子从事。乃许之。张孟谈便厚以便名,纳地释事以去权尊,而耕于负亲之丘。故曰,贤人之行,明主之政也。

耕三年,韩、魏、齐、燕负亲以谋赵。襄子往见张孟谈而告之曰:昔者知氏之地,赵氏分则多十城,复来,而今诸侯孰谋我,为之奈何?”张孟谈曰:君其负剑而御臣以之国,舍臣于庙,授吏大夫,臣试计之。君曰:诺。张孟谈乃行,其妻之楚,长子之韩,次子之魏,少子之齐。四国疑而谋败。

 

  1. 译文

 

张孟谈巩固了赵国的地位以后,扩大边境,发扬五霸的精粹,向赵襄子称赞赵筒子的遗训说:从前,筒子统治赵圈时有这样的话:五霸之所以得到天下诸侯拥护的原因是约束得当,使君主的权势能控制臣下,不使臣下的权势能控制君主。所以尊贵为列侯的人,不让他任相国,有将军以上地位的武官,不让他担任近大夫。如今隐下名声显赫而身体尊贵,权力重大而众人服从,逮下愿意捐弃功名,抛弃权势而离开众人。赵襄子悲伤地说。

这是为什么呢?我听说辅佐君主的人名声显赫,功劳大的人身体尊贵,担任相国的人权力重要,自己忠诚讲信用众人就会服从。这是古代圣贤协调驾驭国家,安定国家的办法呀!您为什么不这样做?张孟谈国答说:君王所说的,是成就功名的美好。臣下所说的,是保守国家的方法。臣下观察成功的事业,听古代的传说,天下美好的事情是相同的,但是臣下君主的权力平均起来都能美好,是没有这种事的。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作以后行事的借鉴。君王如果不考虑,那么臣下是没有这个力量的。张孟谈的面容显出悲伤诀别的样子。赵襄子让他离开。张孟谈躺了三天,派人对襄子说:晋阳的政事,臣下不从命怎么办?赵襄子手下人回答说:杀掉。

张孟谈说:左司马被国家使用,安定了国家,不躲避死亡,以成就他的忠诚,君王还是动手吧。赵襄子说:您还是去做您想做的事情。于是就答应了他。张孟谈心安理得地去掉重权和美名而更加巩固了自己的名声,他交纳封地,放弃政事离开尊贵的权位,而耕种在负亲之丘。所以说,张孟谈的行为是贤明人的行为,赵襄子的政治是英明君主的政治。张孟谈种了三年地,韩国、魏国、齐国、楚国背叛了过去的联盟而谋划进攻赵国,赵襄子前来会见张盂谈并告诉他说:从前智伯的土地,赵氏分得多到十个城邑,他们再来,如今诸侯是谋划进攻我们,对这件事怎么办?张孟谈说:君王还是背着剑为臣下驾驶车辆回到都城,让臣下住在宗庙里,把任命官吏大夫的权力交给我,臣下为您试着谋划对策。赵襄子说,好。张盂谈才上路,他的妻子到楚国去,长子到韩国去,次子到魏国去,少予到齐困去。四国产生疑心而计谋失败。

 

 

《赵一·晋毕阳之孙豫让》

 

晋毕阳之孙豫让,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说,去而就知伯,知伯宠之。及三晋分知氏,赵襄子最怨知伯,而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仇矣。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者,则豫让也。刃其扞曰:欲为知伯报仇!左右欲杀之。赵襄子曰: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且知伯已死,无后,而其臣至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之。豫让又漆身为厉,灭须去眉,自刑以变其容,为乞人而往乞,其妻不识,曰:状貌不似吾夫,其音何类吾夫之甚也。又吞炭为哑,变其音。其友谓之曰:子之道甚难而无功,谓子有志,则然矣,谓子知,则否。以子之才,而善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子之得近而行所欲,此甚易而功必成。豫让乃笑而应之曰:是为先知报后知,为故君贼新君,大乱君臣之义者无此矣。凡吾所谓为此者,以明君臣之义,非从易也。且夫委质而事人,而求弑之,是怀二心以事君也。吾所为难,亦将以愧天下后世人臣怀二心者。

居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所当过桥下。襄子至桥而马惊。襄子曰:此必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于是赵襄子面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知伯灭范中行氏,而子不为报仇,反委质事知伯。知伯已死,子独何为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以众人遇臣,臣故众人报之;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襄子乃喟然叹泣曰:嗟乎,豫子!豫子之为知伯,名既成矣,寡人舍子,亦以足矣。子自为计,寡人不舍子。使兵环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义,忠臣不爱死以成名。君前已宽舍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故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虽死不恨。非所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义之,乃使使者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呼天击之曰:而可以报知伯矣。遂优剑而死。死之日,赵国之士闻之,皆为涕泣。

 

  1. 译文

 

最初,晋国侠客毕阳的孙子豫让给范、中行氏做大臣,但并未受到重用,于是他就投效知伯,得到宠信。后来韩、赵、魏三国瓜分了知伯的土地。其中赵襄子最痛恨知伯,把知伯的头盖骨拿来作饮器。这时豫让逃到山里说:唉!志士为了解自己的人而牺牲,女子为喜欢自己的人而打扮,所以我一定要替知伯复仇。于是豫让就隐姓埋名化装成一个受过刑的人,潜伏到王宫里用洗刷厕所作掩护,以便趁机杀死知伯的仇人赵襄子。不久赵襄子入厕,忽然觉得心跳,就下令把涮厕所的人提来审问,才知道是豫让化装行刺。这时豫让竟拿出匕首说:我要为知伯报仇!卫士拿下他,要杀他,可是赵襄子却制止说:这是一位义士,我只要小心躲开他就行了。因为知伯死后没留下子孙,他的臣子中有肯来为他报仇的,一定是天下有气节的贤人。

于是赵襄子就把豫让释放了。可是豫让继续图谋为知伯报仇。他全身涂漆,化妆成像一个生癞的人。同时又剃光了胡须和眉毛,把自己彻底毁容,然后假扮乞丐乞讨,连他的妻子都不认识他,看到他以后只是说:这个人长像并不像我的丈夫,可是声音却极像,这是怎么回事?于是豫让就吞下炭,为的是改变自己的声音,他的朋友看到他时对他说:你这种办法很难成功,如果说你是一个志士还可以,如果说你是一个明智之士就错了。因为凭你这种才干,如果竭尽忠诚去侍奉赵襄子,那他必然重视你和信赖你,待你得到他的信赖以后,你再实现你的复仇计划,那你一定能成功的。豫让听了这话笑了笑说:你的意思是为了老朋友而去打新朋友,为旧君主而去杀新君主,这是极端败坏君臣大义的做法。今天我所以要这样做,就是为了阐明君臣大义,并不在于是否顺利报仇。况且已经委身做了人家的臣子,却又在暗中阴谋计划刺杀人家,这就等于是对君主有二心。我今天之所以明知其不可为却要这样做,也就是为了羞愧天下后世怀有二心的人臣。

不久,赵襄子要外出巡视,豫让埋伏在赵襄子所必经的桥下。赵襄子骑马走在桥边时,马忽然惊跳起来,赵襄子说:这一定又是豫让。经派人搜捕之后,果然是豫让。因此赵襄子就责备豫让说:你不是曾经侍奉过范、中行氏吗?知伯灭了范、中行氏,你不但不替范、中行氏报仇,反而屈节忍辱去臣事知伯。如今知伯身死国亡已经很久,你为什么如此替他报仇呢?豫主回答说:当我侍奉范、中行氏时,他们只把我当作普通的人看待,所以我也就用普通人的态度报答他们;而知伯把我当作国士看待,所以我也就用国士的态度报答知伯。于是赵襄子用怜惜的口吻感叹说:唉!豫让啊,由于你为知伯报仇,已经使你成为忠臣义士了。而寡人对待你,也算是仁至义尽。你自己想一想吧,寡人不能再释放你了!于是赵襄子就下令卫士把豫让包围起来。

这时豫让又对赵襄子说:据臣所知,一个贤臣不阻挡人家的忠义之行,一个忠臣为了完成志节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君王以前已经宽恕过我一次,天下没有不为这件事赞扬君王的。今天我到这里行刺,按理您应在这里将我处死。不过我想得到君王的王袍,准许我在这里刺它几下,我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了。不知君王能否成全我的愿望?赵襄子为了成全豫让的志节,就当场脱下自己的王袍由侍臣交给豫让。豫让接过王袍以后拔出佩剑,奋而起身,然后用剑刺王袍仰天长叹:啊!天哪!我豫让总算为知伯报了仇!豫让说完话就自杀而死。赵国的忠义之士听说以后,都落泪惋惜不已。

 

 

《赵一·魏文侯借道于赵攻中山》

 

魏文侯借道于赵攻中山。赵侯将不许。赵利曰:过矣。魏攻中山而不能取,则魏必罢,罢则赵重。魏拔中山,必不能越赵而有中山矣。是用兵者,魏也;而得地者,赵也。君不如许之,许之大劝,彼将知矣利之也,必辍。君不如借之道,而示之不得已。

 

  1. 译文

 

魏文侯向赵国借道攻打中山。赵烈侯将要不答应。

赵刺说:您错了。如果魏国攻打中山不能占领,那么魏国一定很疲劳,魏国疲劳赵国就威重。如果魏国占领中山,一定不能超越赵国而拥有中山的土地。这就是说,用兵的是魏国,可是取得土地的是赵国。君王不如答应他,但如果答应得很痛快,他们就会明白赵国利用他们的用心,就一定会停止对中出的进攻。君王不如借给他们路,而表示出不得已的样子给他们看。

 

 

《赵一·秦韩围梁燕赵救之》

 

秦、韩围梁,燕、赵救之。谓山阳君曰:秦战而胜三国,秦必过周、韩而有梁。三国而胜秦,三国之力,虽不足以攻秦,足以拔郑。计者不如构三国攻秦。

 

  1. 译文

 

秦国、韩国围攻梁国,燕国、赵国援救它。派人对山阳君说:泰国如果战胜三国,秦国一定越过周国、韩国而据有梁国的土地。三国如果战胜秦国,三国的力量即使不足以攻破秦国,但完全可以攻占郑围的土地。为韩国考虑不如联合三国攻打秦国。

 

 

《赵一·腹击为室而钜》

 

腹击为室而钜,荆敢言之主。谓腹子曰:何故为室之钜也?”腹击曰:臣,羁旅也,爵高而禄轻,宫室小而帑不众。主虽信臣,百姓皆曰:国有大事,击必不为用。今击之钜宫,将以取信于百姓也。主君曰:善。

 

  1. 译文

 

赵臣腹击广占良田建造官邸,荆敢把这件事奏报了赵国君主,赵王对腹击说:贤卿为什么要兴建这么大的宅邸呢?腹击回答说:我只是寄居赵国的一个臣子,爵位虽很高,但俸禄却很低。假如官邸太小,则眷属就少,那君王又如何信赖臣呢?即使君王信赖臣,恐怕百姓也都会说:一旦国家有难,腹击定会抽身而走,不会为赵国效命。如今我之所以要建造大官邸,是为取信于民。赵王说:好。

 

 

《赵一·苏秦说李兑》

 

苏秦说李兑曰:洛阳乘轩里苏秦,家贫亲老,无罢车驽马,桑轮蓬箧羸幐,负书担櫜,触尘埃,蒙霜露,越漳、河,足重茧,日百而舍,造外阙愿见于前。口道天下之事。李兑曰:先生以鬼之言见我则可,若以人之事,兑尽知之矣。苏秦对曰:臣固以鬼之言见君,非以人之言也。李兑见之。苏秦曰:今日臣之来也暮,后郭门,藉席无所得,宿寄人田中,傍有大丛。夜半,土梗与木梗斗曰:汝不如我,我者乃土也。使我逢疾风淋雨,坏沮,乃复归土。今汝非木之根,则木之枝耳。汝逢疾风淋雨,漂入漳、河,东流至海,氾滥无所止。臣窃以为土梗胜也。今君杀主父而族之,君之立于天下,危于累卵。君听臣计则生,不听臣计则死。李兑曰:先生就舍,明日复来见兑也。

苏秦出,李兑舍人谓李兑曰:臣窃观君与苏公谈也,其辩过君,其博过君,君能听苏公之计乎?”李兑曰:不能。舍人曰:君即不能,愿君坚塞两耳,无听其谈也。

明日复见,终日谈而去。舍人出送苏君,苏秦谓舍人曰:昨日我谈粗而君动,今日精而君不动,何也?”舍人曰:先生之计大而规高,吾君不能用也。乃我请君塞两耳,无听谈者。虽然,先生明日复来,吾请资先生厚用。

明日来,抵掌而谈。李兑送苏秦明月之珠,和氏之璧,黑貂之袭,黄金百镒。苏秦得以为用,西入于秦。

 

  1. 译文

 

苏秦游说李兑道:洛阳乘轩里苏秦,家境贫寒双亲年老,连个驾着劣马的破车、桑木轮子草编车箱的小车都没有,打着绑腿穿着草鞋,背着书卷担着口袋,顶着飞扬的尘土,冒着寒霜和露水,越过了漳河,脚上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每天走100里才投宿,来到您的宫门外,希望拜见您,亲口谈谈天下大事。

李兑说:先生拿关于鬼的事情给我听倒可以,若拿人事来游说,我已经不必知道了。苏秦回答说:臣下本来是拿鬼故事来见您的,不是拿人的事。李兑接见了他。苏秦说:今天我来的时候天色已晚,是在外城城门关闭以后,连个草席都没找到,只好借宿在人家的田地里,旁边有一个丛祠。半夜的时候,土偶跟木偶斗嘴说:你赶不上我,比我差远了。假如我遇到暴风淫雨,被毁坏了,就又回到土里。而你不是树根,就是树枝罢了。你遇上暴风淫雨,就会被漂到漳河里,向东流入大海中,飘浮游荡没有安身立命之处。我私下以为为土偶获得了胜利。如今阁下杀了武灵王灭了他的宗族,您生活在天地之下,正危如累卵。您听臣下的计谋就能生存,不听臣下的计谋就得死亡。李兑说:您到客舍住下吧,明天再来见我吧。苏秦出去了。

李兑家臣对李兑说:臣下暗中观察您与苏秦的谈话,他的辩才和博学都在您之上,您能听取苏秦的计谋吗?李兑说:不能。家臣说:您如果不能,希望您牢牢堵住两只耳朵,不要听信他的话。

第二天苏秦又来拜见李兑,谈了一整天才离去。家臣出来送苏秦,苏秦对家臣说:昨天我谈得粗略相国却动了心,今天我谈得详细相国却不动心,为什么呢?舍人说:您的计谋宏大而规划高远,我们的相国是不能采用的,此乃是我请他牢牢地堵住两只耳朵,不要听信你的话。虽然如此,您明天再来,我会请相国资助您大量的财物。第二天苏秦来,李兑同他击掌畅谈。李兑赠送苏秦明月珠、和氏壁、黑貂裘、200两黄金。苏秦得到这些东西便作为资用,一路西行进入秦国。

 

 

《赵一·赵收天下且以伐齐》

 

赵收天下,且以伐齐。苏秦(应作厉)为齐上括说赵王曰:臣闻古之贤君,德行非施于海内也,教顺慈爱,非布于万民也,祭祀时享,非当于鬼神也,甘露降,风雨时至,农夫登,年谷丰盈,众人喜之,而贤主恶之。今足下功力,非数痛加于秦国,而怨毒积恶,非曾深凌于韩也。臣窃外闻大臣及下吏之议。皆言主前专据,以秦为爱赵而憎韩。臣窃以事观之,秦岂得爱赵而憎韩哉?欲亡韩吞两周之地,故以韩为饵,先出声于天下,欲邻国闻而观之也。恐其事不成,故出兵以佯示赵、魏。恐天下之警觉,故微韩以贰之。恐天下疑己,故出质以为信。声德于与国,而实伐空韩。臣窃观其图之也。议秦以谋计,必出于是。且夫说士之计,皆曰韩亡三川,魏灭晋国,恃韩未穷,而祸及于赵。且物固有势异而患同者,又有势同而患异者。昔者楚人久伐而中山亡。今燕尽韩之河南,距沙丘,而至钜鹿之界三百里;距于捍关,至于榆中千五百里。秦尽韩、魏之上党,则地与国都邦属而壤挈者七百里。秦以三军强弩坐羊唐之上,即地去邯郸二十里。且秦以三军攻王之上党而危其北,则句注之西,非王之有也。今鲁句注禁常山而守,三百里通于燕之唐、曲吾,此代马胡驹不东,而昆山之玉不出也。此三宝者,又非王之有也。今从于强秦国之伐齐,臣恐其祸出于是矣。昔者五国之王尝合横而谋伐赵,叁分赵国壤地,著之盘盂,属之仇柞。五国之兵有日矣,韩乃西师以禁秦国,使秦发令素服而听,反温、枳、高平于魏,反三公、什清于赵,此王之明知也。夫韩事赵宜正为上交;今乃以抵罪取伐,臣恐其后事王者之不敢自必也。今王收天下,必以王为得。韩危社稷以事王,天下必重王。然则韩义王以天下就之,下至韩慕王以天下收之,是一世之命,制于王已。臣愿大王深与左右群臣卒计而重谋,先事成虑而熟图之也。

 

  1. 译文

 

赵国联合天下诸侯,准备依靠他们的力量进攻齐国。苏秦为齐国上书游说赵惠文王说:臣下听说古代贤明的君主,他的道德品待不一定在天下施行,教育训化慈祥仁爱不一定施予万民,祭祀天地宗庙不一定面对鬼神。天上降下的甜美的露水,风雨按时来到,农夫丰收,当年的谷物非常充足,人们对此都很高兴,然而贤明的君主却因为没有给予百姓什么心神不安。如今凭足下的功力,并没有多次与泰国交战或攻伐,而且与秦国之间的怨恨、积久而成的愤怒一向不比齐国深。臣下在外面暗中听到大臣和下级官吏的议论,都说君王以前独自专断地认为秦国爱护赵国而憎恨齐国。臣下根据事实私下观察,秦国哪里能爱护赵国而憎恨齐国呀!这是秦国想要灭亡韩国吞并两周的土地,所以把齐国作为钓饵,先在天下声言憎恨齐囤,想使邻国听到并看到此事。秦国担心此事不能成功,所以假装出兵韩国给赵国、魏国看。秦国担心天下诸侯醒悟,所以稍微进攻一下韩国来消除诸侯的怀疑。秦国担心天下诸侯对自己怀有疑心,所以放出各国在秦国的人质表示信用。泰国声言对盟国友好,而实际却进攻郑国韩国。臣下暗中观察秦国的谋趔,料想秦国的计谋一定从这里表现出来。

再说游说之士的计谋都说:韩国灭亡了三川之地,魏国灭亡了晋国的绛邑之地,早市没有停止赵国已经遭受灾祸。再说事情本来有形势不同而祸患相同的,又有形势相同而祸患不同的。从前楚国人连年被诸国进攻,而赵国乘机灭亡了中山。如今燕国全部占领了齐国北部的土地,从沙丘到鉅鹿的边界三百里,从北部边境到扦关,直到榆中一千五百里。秦国全部占镊了韩国、魏国的上党,那么秦国的土地就和赵国的都城及所管辖的地方有七百里边境接壤。秦国用三军中的驽箭手据守在羊肠险要的地方,那么此地距离邯郸只有一百二十里。况且秦国率领三军进攻君王的上党地区并危害它的北部,那么句注以西的土地就不是君王的了。如令越过句注、关闭常山禁止通行,此地到达燕国的唐地、曲逆有三百里,这样代地、胡地的马匹就不能向东来,昆山的宝玉也不能运出,这三样宝物,也不是君王所有的了。如今顺从强大的秦国长时间的进攻齐国,臣下害怕祸患就从这里产生。从前,五国的君主曾经采用连横之策谋划进攻赵国,把赵国的土地分成三份,盟约刻在盘盂一类的青铜器上,互相联合起来就在主客敬酒之间。正当五国即将出兵的日子里,齐国却向西出兵制止秦国,使秦国废除称帝之令,穷上白色的凶服谢罪听令,把温地、枳地、高平归还给魏国,把三公、什清归还给赵国,这是君王清楚知道的。齐国事奉赵国,应该说是向上交往,如今却把这种交往抵偿罪责对它进攻,臣下害怕这以后事奉君王的人一定不敢与您交往了。如今君王联合齐国,天下诸侯一定认为君王仁义。齐国就会拿整个国家来事奉君王,天下诸侯一定尊重君王。这样、一来,那么齐国就会认为赵国仁义,君王凭借天下诸侯的拥护屈就齐国,处在下位的齐国一旦凶暴,君王就率领天下诸侯制止它,这就是一个时代的命运控制在君王手里了。距下希望大玉和左右群臣一起深入详细地按我说的话谋划一下,在事情成功之前深繇熟虑一下是否有道理。

 

 

《赵一·齐攻宋奉阳君不欲》

 

齐攻宋,奉阳君不欲。客请奉阳君曰:君之春秋高矣,而封地不定,不可不熟图也。秦之贪,韩、魏危,卫、楚正,中山之地薄,宋罪重,齐怒深。残伐乱宋,定身封,德强齐,比百代之一时也。

 

  1. 译文

 

齐国进攻宋国,奉阳君不想帮助齐国一起攻打。说客请求奉阳君说:您的年龄已经很大了,可是封地还没有确定,不可不仔细考虑。秦国贪婪,韩国、魏国险恶,燕国、楚国偏僻,中山的土地瘠薄,宋国罪孽深重,齐国非常愤怒,攻打残暴混乱的宋国,确定自身的封地,使强大的齐国对您感恩戴德,这是百代以来最好的时机。

 

 

《赵一·秦王谓公子他》

 

秦王谓公子他曰:昔岁殽下之事,韩为中军,以与诸侯攻秦。韩与秦接境壤界,其地不能千里,展转不可约。日者秦、楚战于蓝田,韩出锐师以佐秦,秦战不利,因转与楚,不固信盟,唯便是从。韩之在我,心腹之疾。吾将伐之,何如?”公子他曰:王出兵韩,韩必惧,惧则可以不战而深取割。王曰:善。乃起兵,一军临荧阳,一军临太行。

韩恐,使阳成君入谢于秦,请效上党之地以为和。命韩阳告上党之守靳(黄重)曰:秦起二军以临韩,韩不能有。今王令韩兴兵以上党入和与秦,使阳言之太守,太守其效之。靳(黄重)曰:人有言:挈瓶之知,不失守器。王则有令,而臣太守,虽王与子,亦其猜焉。臣请悉发守以应秦,若不能卒,则死之。

韩阳趋以报王,王曰:吾始已诺于应侯矣,今不与,是欺之也。乃使冯亭代靳(黄重)。

冯亭守三十日,阴使人请赵王曰:韩不能守上党,且以与秦,其民皆不欲为秦,而愿为赵。今有城市之邑七十,愿拜内之与王,唯王才之。赵王喜,召平原君而告之曰:韩不能守上党,且以与秦,其吏民不欲为秦,而皆愿为赵。今冯亭令使者以与寡人,何如?”赵豹对曰:臣闻圣人甚祸无故之利。王曰:人怀吾义,何谓无故乎?”对曰:秦蚕食韩氏之地,中绝不令相通,故自以为坐受上党也。且夫韩之所以内赵者,欲嫁其祸也。秦被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而小弱顾能得之强大乎?今王取之,可谓有故乎?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王大怒曰:夫用百万之众,攻战逾年历岁,未见一城也。今不用兵而得城七十,何故不为?”赵豹出。

王召赵胜、赵禹而告之曰:韩不能守上党,今其守以与寡人,有城市之邑七十。二人对曰:用兵逾年,未见一城,今坐而得城,此大利也。乃使赵胜往受地。

赵胜至曰:敝邑之王,使使者臣胜,太守有诏,使臣胜谓曰:请以三万户之都封太守,千户封县令,诸吏皆益爵三级,民能相集者,赐家六金。’”冯亭垂涕而勉曰:是吾处三不义也:为主守地面不能死,而以与人,不义一也;主内之秦,不顺主命,不义二也;卖主之地而食之,不义三也。辞封而入韩,谓韩王曰:赵闻韩不能守上党,今发兵已取之矣。

韩告秦曰:赵起兵取上党。秦王怒,令公孙起、王(齿奇)以兵遇赵于长平。

 

  1. 译文

 

秦昭王对公子他说:去年壳下的战争,韩国作为中军主力,而与诸侯联合起来进攻秦国。韩国与秦国边境接壤,他们的土地方圆不到千虽,反复无常不遵守盟约。从前泰国,楚国在蓝田交战,韩国派出精锐部队帮助秦军,可是秦军战斗不剩,韩国因此反与楚国联合,不坚守盟约,只追求利益。韩国对于我国来说,是心腹之患。我准备进攻他们,怎么样?公子他说:君王出兵韩国,韩国一定恐惧,恐惧就可以不用战争而多割取土地。昭王说。好。于是就出动军队,一支军队逼近荥阳,一支军队逼近太行。韩国十分恐惧,派阳城君到秦国谢罪,请求献出上党的土地阼为讲和的条件。韩桓惠王又派阳城君告诉上党太守靳悬说:秦国出动两支军队来进攻韩国,韩国就会灭亡。现在君王一面命令韩国出兵,一面又把上党献给秦国求和,派我把情况告诉太守,太守还是献给他。

靳簸说:人们有这样的话:即使是小智小慧,守着的器物就不能出借。君王有兴兵的命令,而臣下又是太守,即使是君王和您也大概会对我猜疑的。臣下请求发动全部守军对付秦兵,如果最后不能守住,那么我就为国战死。韩阳迅速把情况报告给韩王、韩王说:我开始对应侯就答应了这件事,现在不给,这是欺骗他。予是就派冯亭取代靳簸。

冯亭坚守三十天,暗中派人请求赵孝成王说:韩国不能守住上党,将要把它献给秦国,可是上党的民众都不想做秦国的臣民而愿意做赵国的照民。

现在上党作为大邑拥有十七个县,愿意拜献给大王,希望君王裁决这件事。赵王大喜过望,召来平阳君并告诉他说:韩国不能坚守上党,将要把它献给秦国,上党的吏民不想做秦国的臣民而都愿意做赵国的臣民。

如今冯亭派使者把上党献给寡人,你看怎么样?赵豹回答说:臣下听说圣人认为无故获利是最大的祸患。赵王说:人们怀恋我的恩义,怎么说是无故?赵豹说:秦国逐渐侵占韩国的土地,中间断绝了上党通韩凰的道路,使他们不能互相援救,所以自认为可以坐得上党。再说韩国之所以把上党献给赵国的原因,是想要把祸患转嫁给赵国。秦国遭受了攻打上党的辛劳,而赵国却享受了它的利益,益,即使是强大的国家也不能从弱小的国家得到这种好处,而弱小的国家却能从强大的国家手中得到吗?如今君王得到上党,可以说是有缘故吗?况且秦国用牛耕种,从水道运送军粮,那些勇敢不怕死的将士列阵在上党,法令严格政务推行顺利,不可以和他们交战。君王还是自己认真考虑一下!

赵王大怒说:使用上百万军队,攻战经年累岁,没有得到一座城池。如今不用兵反而会得到十七座城,为什么不干?赵豹退出去。

赵王召赵胜、赵禹告诉他们说:韩国不能守卫上党,观在上党太守把它献给寡人:有十七座缄邑。二人回答说:用兵经年,没看见得到一座城市,观在安坐而得到城邑,这是太吉大利的事。于是就派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