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学 院(官网)

www.qinghuaguoxueyuan.com

史学院

《战国策》19

时间: 来源于:国学院

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

 

  1. 译文

 

苏秦来到楚国,过了3个月,才见到楚王。交谈完毕,就要向楚王辞行。楚王说:我听到您的大名,就象听到古代贤人一样,现在先生不远千里来见我,为什么不肯多待一些日子呢?我希望听到您的意见。苏秦回答说:楚国的粮食比宝玉还贵,楚国柴禾比桂树还贵,禀报人员像小鬼一样难得见面,大王像天帝一样难得见面;现在要我拿玉当粮食,拿桂当柴禾烧,通过小鬼见高高在上的天帝……楚王打断苏秦的话,说:请先生到客馆住下吧,我遵命了。

 

 

《楚三·楚王逐张仪于魏》

 

楚王逐张仪于魏。陈轸曰:王何逐张子?”曰:为臣不忠不信。曰:不忠,王无以为臣;不信,王勿与为约。且魏臣不忠不信,于王何伤?忠且信,于王何益?逐而听则可,若不听,是王令困也。且使万乘之国免其相,是城下之事也。

 

  1. 译文

 

楚怀王让魏国驱逐张仪。陈轸说:大王为什么要驱逐张仪?楚王说:他作为臣下不忠诚不讲信用。陈轸说:不忠诚,大王不要把他作为臣子;不讲信用,大王不要跟他订立盟约。况且魏国的臣子不忠不信,对于大王有什么损害?尽忠并且守信,对于大王又有什么益处呢?您想驱逐张仪,魏王听从,那是可以的,如果不听,这是大王的命令不能在诸侯中实行,而使自己处于困境。况且让拥有万辆兵车的魏国罢免相国,这是让魏国蒙受城下之盟的耻辱。

 

《楚三·张仪之楚贫》

 

张仪之楚,贫。舍人怒而归。张仪曰:子必以衣冠之敝,故欲归。子待我为子见楚王。当是之时,南后、郑袖贵于楚。

张子见楚王,楚王不说。张子曰:王无所用臣。臣请北见晋君。楚王曰:诺。张子曰:王无求于晋国乎?”王曰:黄金珠玑犀象出于楚,寡人无求于晋国。,张子曰:王徒不好色耳?”王曰:何也?”张子曰;彼郑、周之女,粉白墨黑,立于衢闾,非知而见之者,以为神。楚王曰:楚,僻陋之国也,未尝见中国之女如此其美也。寡人之独何为不好色也?” 乃资之以珠玉。

南后、郑袖闻之大恐,令人谓张子曰:妾闻将军之晋国,偶有金千斤,进之左右,以供刍秣。郑袖亦以金五百斤。

张子辞楚王曰:天下关闭不通,未知见日也,愿王赐之觞。王曰:诺。乃觞之。张子中饮,再拜而请曰:非有他人于此也,愿王召所便习而觞之。王曰:诺。乃召南后、郑袖而觞之。张子再拜而请曰:仪有死罪于大王。王国:何也?”曰:仪行天下遍矣,未尝见人如此其美也。而仪言得美人,是欺王也。王曰:子释之。吾固以为天下莫若是两人也。

 

  1. 译文

 

张仪来到楚国,处境贫困,他的随从很不高兴,想要回去。张仪说:你一定是因为衣冠破烂,才要回去吧。你等着,让我替你去拜见楚王。在这时,南后和郑袖很受楚王宠爱,在楚国地位尊贵。

张仪前去拜见楚王,楚王不高兴。张仪说:大王不用我,我就到北方去见韩王。楚王说:好吧!张仪说:难道大王对韩国没有什么要求吗?楚王说:黄金、珍珠、玑珠、犀革、象牙都出自楚国,我对韩国没有什么要求。张仪说:大王不好女色吗?楚王说:什么意思?张仪说:那郑国和周国(韩国属国)的女子,打扮的十分漂亮,站在大街巷口,如果不知道,初次见她的还以为是仙女下凡。楚王说:楚国是一个偏僻的国家,从来没有见过中原的女子这样美丽的,我怎么就不好色呢?于是赠送给张仪珍珠、玉器。

南后和郑袖知道此事,大为吃惊,就派人对张仪说:我们听说将军要到韩国去,我这里有金千斤,送给您作为养马的草料钱。郑袖也给了张仪金石500斤。

张仪辞别楚王时,说:诸侯相互阻隔,道路不通,不知何时再能见到大王,希望能与大王饮酒作别。楚王说:很好。于是设宴与张仪对饮。酒至半酣,张仪一拜再拜,请求说:这里没有外人,希望大王邀集左右亲近一块畅饮。楚王说:好。于是找来南后和郑袖,一起饮酒。张仪又再拜请罪,说:我对大王犯有死罪。楚王说:这是为什么?张仪说:我走遍天下,从来没有见过像南后、郑袖二位这样的美人,我却说要为您找美人,这简直是欺骗大王啊!楚王说:您就不必挂心了。我本来就认为天下的美女谁也比不上她们两人。

 

 

《楚三·楚王令昭雎之秦重张仪》

 

楚王令昭雎之秦重张仪。未至,惠王死,武王逐张仪。楚王因收昭雎以取齐。桓臧为雎谓楚王曰:横亲之不合也,仪贵惠王而善雎也。今惠王死,武王立。仪走,公孙郝、甘茂贵。甘茂善魏,公孙郝善韩。二人固不善雎也,必以秦合韩、魏。韩、魏之重仪,仪有秦而雎以楚重之。今仪困秦而雎收楚。韩、魏欲得秦,必善二人者。将收韩、魏轻仪而伐楚,方城必危。王不如复雎,而重仪于韩、魏。仪据楚势,挟魏重,以与秦争。魏不合秦,韩亦不从,则方城无患。

 

  1. 译文

 

楚怀王派昭雎到泰国去游说。使秦国重用张仪。昭雎还没有到秦国,秦惠王就死了,秦武王驱逐了张仪,楚怀王也因此拘捕了昭雎以讨好齐国。

桓藏替昭雎对楚怀王说:秦、韩、魏三国的联合没有成功,这是出于张仪得势予秦惠王并且和昭雎关系密切。如今惠王死了,武王即位,张仪被驱逐,公孙郝、甘茂显贵起来。甘茂和魏国关系密切,公孙郝和韩国关系密切。这两个人原本就和昭雎关系不好,所以一定主张秦国联合韩国、魏国。当年,韩国、魏国重视张仪,是因为张仪掌握秦国的实权,并且昭雎又依靠楚国的力量推崇他。如今张仪在秦国遭难而昭雎在楚国被拘捕,如果韩国、魏国想要得到泰国的支持,它们一定要亲近甘茂和公孙郝。这两个人也将拉拢韩国、魏国轻视张仪进攻楚国,那么方城一定危险了。大王不如恢复昭雎的地位,而使张仪在韩国、魏国得到重用:张仪依靠楚国的势力,倚仗魏国的重用,而跟秦国争斗。如果魏国不与秦国联合,韩国也不会顺从泰国,那么方城就没有祸患了。

 

 

《楚三·张仪逐惠施于魏》

 

张仪逐惠施于魏。惠子之楚,楚王受之。

冯郝谓楚王曰:逐惠子者,张仪也。而王亲与约,是欺仪也,臣为王弗取也。惠子为仪者来,而恶王之交于张仪,惠子心弗行也。且宋王②之贤惠子也,天下莫不闻也。今之不善张仪也,天下莫不知也。今为事之故,弃所贵于雠人,臣以为大王轻矣。且为事耶?王不如举惠子而纳之于宋,而谓张仪曰:请为子勿纳也。仪必德王。而惠子穷人,而王奉之,又必德王。此不失为仪之实,而可以德惠子。楚王曰:善。乃奉惠子而纳之宋。

 

  1. 译文

 

张仪在魏国挤走惠施,惠施来到楚国,楚王接待了他。大臣冯郝对楚王说:挤走惠施是张仪,大王与惠施结交,这是在欺骗张仪,我认为大王这样做不可取。惠施是因为张仪排挤他才来到楚国的,他也定会怨恨您与张仪结交,如果惠施知道这种情况,他一定不会来楚国,而且宋王偃对惠施不错,诸侯中无人不知。现在,惠施与张仪结仇,诸侯中也无人不晓。惠施与大王结交,您便抛弃了张仪。我不理解大王这样做,是有些轻率呢?还是为了国家的大事呢?大王不如帮助惠施,送他到宋国去。然后,对张仪说:我是因为您才没有接待惠施的。张仪必然感激大王。而惠施是个被排挤、遭困窘的人,大王却帮助他到宋国去,惠施也必然感激大王。这样您实际上不失为张仪着想,又可以使惠施感恩戴德。楚王说:好。就把惠施送到宋国去了。

 

 

《楚三·五国伐秦》

 

五国伐秦。魏欲和,使惠施之楚。楚将入之秦而使行和。杜赫谓昭阳曰:凡为伐秦者楚也。今施以魏来,而公入之秦,是明楚之伐而信魏之和也。公不如无听惠施,而阴使人以请听秦。昭子曰:善。因谓惠施曰:凡为攻秦者魏也,今子从楚为和,楚得其利,魏受其怨。子归,吾将使人因魏而和。

惠子反,魏王不说。杜赫谓昭阳曰:魏为子先战,折兵之半,谒病不听,请和不得,魏折而人齐、秦,子何以救之?东有越累,北无晋,而交未定于齐、秦,是楚孤也。不如速和。昭子曰:善。因令人调和于魏。

 

  1. 译文

 

楚、赵、魏、韩、燕五国联合进攻秦国。魏国想要讲和,派惠施到楚国去。楚国准备让惠施到秦国去,让他主持讲和。

杜赫对昭阳说:凡是参加讨伐秦国的国家是以楚国为首领的。如今惠施以魏国的名义来到楚国,可是您让他到秦国去讲和,这是向秦国表明楚国主战而使它相信魏国主和。您不如不听惠施的话,而暗中派人去请求讲和,并表示听从泰国的命令。昭阳说,好。

于是对惠施说:凡是参加进攻秦国的国家是以魏国为首领的,如今您跟随我们去讲和,楚国就会得到秦国的好处,魏国就会受到秦国的怨恨。您先回去,我将派人通过魏国去讲和。惠施返回魏国,魏襄王很不高兴。

杜赫对昭阳说:魏国为您首先投入战斗,损失了一半兵力,向您报告军队处于困境之中,我们不听,请求讲和又没能办到,如果魏国调头去投靠齐国、秦国,您用什么办法挽救?东面有越国造成的麻烦:北面没有魏国的援助,并且与齐国、秦国的邦交还没有确立,这样楚国就孤立了。不如迅速与秦国讲和。昭子说:好。于是派人告诉魏国与秦国讲和。

 

 

《楚三·陈轸告楚之魏》

 

陈轸告楚之魏,张仪恶之于魏王曰:轸犹善楚,为求地甚力。左爽谓陈轸曰:仪善于魏王,魏王甚信之。公虽百说之。犹不听也。公不如以仪之言变资,而得复楚。陈轸曰:善。因使人以仪之言闻于楚。楚王喜,欲复之。

 

  1. 译文

 

陈轸向楚王告假到了魏国。张仪在魏惠王面前中伤陈轸说:陈轸还是对楚国好,为楚国求得土地很卖力气。左爽对陈轸说:张仪跟魏王关系很密切,魏王非常信任他,您即使百般游说,魏王还是不能听您的话。您不如把张仪说您的话做为根据,还能重新回到楚国。陈轸说:好。于是派人把张仪的话宣扬出去,让楚国人听到。楚王听了很高兴,想让陈轸再回到楚国。

 

 

《楚三·秦伐宜阳》

 

秦伐宜阳。楚王谓陈轸曰:寡人闻韩侈巧士也,习诸侯事,殆能自免也。为其必免,吾欲先据之以加德焉。陈轸对曰:舍之。王勿据也。以韩侈之知,于此困矣。今山泽之兽,无鲒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今诸侯明知此多诈,伪举罔而进者必众矣。舍之,王勿据也。韩侈之知,于此困矣。楚王听之,宜阳果拔,陈轸先知之也。

 

  1. 译文

 

秦军攻打韩国的宜阳。楚怀王对陈轸说:寡人听说韩侈是个聪明能干的人,熟习诸侯间的事情,大约能够避免宜阳的危亡。因为他一定能避免宜阳的危亡,所以我想先替他据守宜阳,以此使他们更加感激我们。陈轸回答说:放弃这种想法,大王不要据守宜阳。凭韩侈的智慧,在宜阳都陷入了困境。如今山泽中的野兽,没有比糜鹿更狡猾的。糜鹿知道猎人张开大网,要前来把它赶到网里去,于是它调过头跑来顶人,这样经过许多次。猎人了解了它的狡诈习性,举着网伪装前进,麇鹿因此被捕获了。如今诸侯明知道这里有许多狡诈的伎俩,举着网伪装前进的人一定很多。放弃这种打算,大王不要据守宜阳。韩侈的聪明才智,在这里陷入困境了。楚怀王听了他的话,宜阳果然被秦军占领。陈轸预先已经料到这个结果了。

 

 

《楚三·唐且见春申君》

 

唐且见春申君曰:齐人饰身修行得为益,然臣羞而不学也,不避绝江河,行千余里来,窃慕大君之义,而善君之业。臣闻之贲、诸怀锥刃而天下为勇,西施衣褐而天下称美。今君相万乘之楚,御中国之难,所欲者不成,所求者不得,臣等少也。夫枭棊之所以能为者,以散棋佐之也。夫一枭之不如不胜五散,亦明矣,今君何不为天下枭,而令臣等为散乎?”

 

  1. 译文

 

唐且拜见春申君说:齐国人装扮自己修练言行是为了获得禄位,然而臣下对他们的做法感到羞耻,不想学习。我不躲避横渡江河的危险,行程千余里来到这里,是因为仰慕您高尚的情操,并诀为您的事业是可以成功的。臣下听说,孟贯、专诸即使怀里揣着锥子和短刀,而天下人都认为他们是勇土,西施即使穿着粗毛布衣,而天下人也称她为美女。如今您做了拥有万辆兵车的楚国相国,驾驭中原各国的战事,所要干的事情不能成功,所要追求求的目标不能达到,这是因为帮助您的大臣太少了。枭子所以能有所作所为,是因为有五个散子的辅助。一个枭子却不能战胜对方五个散子也是很明了的。如今您为什么不做天下的泉子,而让其它大臣做那五个散子呢?

 

 

《楚四·或谓楚王》

 

或谓楚王曰:臣闻从者欲合天下以朝大王,臣愿大王听之也。夫因诎为信,旧患有成,勇者义之。摄祸为福,裁少为多,知者官之。夫报报之反,墨墨之化,唯大君能之。祸与福相贯,生与亡为邻,不偏于死,不偏于生,不足以载大名。无所寇艾,不足以横世。夫秦捐德绝命之日久矣,而天下不知。今夫横人嚂口利机,上干主心,下牟百姓,公举而私取利,是以国权轻于鸿毛,而积祸重于丘山。

 

  1. 译文

 

有人对楚考烈王说;臣下听说主张合纵的人想要联合天下诸侯来朝见大王,臣下希望大王听听我的看法。在委屈的环境里伸张正义,在患难中奋进有所建树,这是勇敢者义不容辞的事。预见到祸患能把它转变为福事,控制少数能把它变成多数,这是聪明人管理事情的办法。反反复复地变化,屈伸祸福相反不已,都在无声无息地演进中,只有品德高尚的人能驾驭它。祸与福相通,生与死为邻,不专一于致死,不专一于求生,就不能获得大的名声。没有经过贼寇的侵犯,就不能无敌于天下。秦国抛弃道德违背天命的时间很长了,可是天下人并不知道。如今主张连横的人巧言利舌,向上求得君主的欢心,向下加倍谋取百姓的利益,表面为公家谋划,实际暗中私自取利,因此使得国家的政权像鸿毛一样轻,而积累的祸患像丘山一样高。

 

 

《楚四·魏王遗楚王美人》

 

魏王遗楚王美人,楚王说之。夫人郑袖知王之说新人也,甚爱新人,衣服玩好,择其所喜而为之;宫室卧具,择其所善而为之。爱之甚于王。王曰:妇人所以事夫者,色也;而妒者,其情也。今郑袖知寡人之说新人也,其爱之甚于寡人,此孝子所以事亲,忠臣之所以事君也。

郑袖知王以己为不妒也,因谓新人曰:王爱子美矣。虽然,恶子之鼻。子为见王,则必掩子鼻。新人见王,因掩其鼻。王谓郑袖曰:夫新人见寡人,则掩其鼻,何也?”郑袖曰:妾知也。王曰:虽恶,必言之。郑袖曰:其似恶闻君王之臭也。王曰:悍哉!令劓之,无使逆命。

 

  1. 译文

 

魏惠王赠给楚怀王一个美女,怀王很喜欢。怀王的夫人郑袖,知道怀王宠爱新娶的魏女,所以表面上也很爱护这个新娶的美女。衣服首饰都挑她喜欢的送去;房间和家具也都选她喜欢的让她使用。似乎比楚王更喜欢她。楚王说:女人仰仗自己的美色来博取丈夫的欢心,而嫉妒乃是人之常情。现在郑袖明知寡人喜欢魏女,可是她爱魏女比寡人还要厉害,这简直是孝子侍奉双亲,忠臣侍奉君主。

郑袖知道楚王认定她不是嫉妒以后,就去对魏女说:君王爱你的美貌。虽然这样说,但是他讨厌你的鼻子。所以你见了君王,一定要捂住鼻子。从此魏女见到楚王就捂住自己的鼻子。楚王对郑袖说:魏女看见寡人时,就捂住自己的鼻子,这是为什么?郑袖回答说:我倒是知道这件事。楚王说:即使再难听的话,你也要说出来。郑袖说:她像是讨厌君王身上的气味。楚王说:真是个泼辣的悍妇!命人割掉美女的鼻子,绝不宽赦。

 

 

《楚四·楚王后死》

 

楚王后死,未立后也。谓昭鱼曰:公何以不请立后也?”昭鱼曰:王不听,是知困而交绝于后也。”“然则不买五双珥,令其一善而献之王,明日视善珥所在,因请立之。

 

  1. 译文

 

楚国王后死了,还没有继立王后。有人对昭鱼说:您为什么不请求大王继立王后呢?昭鱼说:如果大王不听从我的意见,这将使我的主意不得实观,处于困境,反而会与新王后断绝了交情。那人说:虽然如此,那么为什么不买五双耳环,让其中一双最漂亮,并把这些耳环都献给大王,明天看那双漂亮的耳环谁戴着,就请大王立她为王后。

 

 

《楚四·庄辛谓楚襄王》

 

庄辛谓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襄王曰:先生老悖乎?将以为楚国祅祥乎?”庄辛曰:臣诚见其必然者也,非敢以为国祅祥也。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楚国必亡矣。臣请辟于赵,淹留以观之。庄辛去之赵。留五月,秦果举鄢、郢、巫、上蔡、陈之地,襄王流揜于城阳。于是使人发驺,征庄辛于赵。庄辛曰:诺。

庄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王独不见夫蜻蛉乎?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俯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五尺童子,方将调铅胶丝,加己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俯噣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碱,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夫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游于江海,淹乎大沼,俯噣鳝鲤,仰啮菱衡,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射者,方将修其卢,治其缯缴,将加己乎百仞之上。彼礛磻,引微缴,折清风而抎矣,故昼游乎江河,夕调乎鼎鼐。

夫黄鹄,其小者也,蔡圣侯之事因是以。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流,食湘波之鱼,左抱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不知夫子发方受命乎宣王,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

蔡圣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饭封禄之粟,而戴方府之金,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不知夫穰侯方受命乎秦王,填黾塞之内,而投己乎黾塞之外。

襄王闻之,颜色变作,身体战栗。于是乃以执珪而授之为阳陵君,与淮北之地也。

 

  1. 译文

 

庄辛对楚襄王说:君王左有州侯右有夏侯,车后又有鄢陵君和寿陵君跟从着,一味过着毫无节制的生活,不理国家政事,如此会使郢都变得很危险。楚襄王说:先生老糊涂了吗?还是认为楚国将遇到不祥呢?庄辛说:臣当然是看到了事情的必然后果,不必认为国家遇到不祥。假如君王始终宠幸这四个人,而不稍加收敛,那楚国一定会因此而灭亡的。请君王准许臣到赵国避难,在那里来静观楚国的变化。庄辛离开楚国到了赵国,他只在那里住了5个月,秦国就发兵攻占了鄢、郢、巫、上蔡、陈这些地方,楚襄王也流亡躲藏在城阳。在这时侯襄王才派人率骑士到赵国召请庄辛。庄辛说:可以。庄辛到了城阳以后,楚襄王对他说:寡人当初不听先生的话,如今事情发展到这地步,对这事可怎么办呢?

庄辛回答说:臣知道一句俗语:见到兔子以后再放出猎犬去追并不算晚,羊丢掉以后再去修补也不算迟。臣听说过去商汤王和周武王,依靠百里土地,而使天下昌盛,而夏桀王和殷纣王,虽然拥有天下,到头来终不免身死亡国。现在楚国土地虽然狭小,然而如果截长补短,还能有数千里,岂止100里而已?

大王难道没有见过蜻蜓吗?长着6只脚和四只翅膀,在天地之间飞翔,低下头来啄食蚊虫,抬头起来喝甘美的露水,自以为无忧无患,又和人没有争执。岂不知那几岁的孩子,正在调糖稀涂在丝网上,将要在高空之上粘住它,它的下场将是被蚂蚁吃掉。蜻蜓的事可能是小事,其实黄雀也是如此。它俯下身去啄,仰起身来栖息在茂密的树丛中,鼓动着它的翅膀奋力高翔,自己满以为没有祸患,和人没有争执,却不知那公子王孙左手拿着弹弓,右手按上弹丸,将要向70尺高空以黄雀的脖子为射击目标。黄雀白天还在茂密的树丛中游玩,晚上就成了桌上的佳肴,转眼之间落入王孙公子之口。

黄雀的事情可能是小事情,其实黄鹄也是如此。黄鹄在江海上翱游,停留在大沼泽旁边,低下头吞食黄鳝和鲤鱼,抬起头来吃菱角和水草,振动它的翅膀而凌驾清风,飘飘摇摇在高空飞翔,自认为不会有祸患,又与人无争。然而他们却不知那射箭的人,已准备好箭和弓,将向700尺的高空射击它。它将带着箭,拖着细微的箭绳,从清风中坠落下来,掉在地上。黄鹄白天还在湖里游泳,晚上就成了锅中的清炖美味。

那黄鹄的事可能是小事,其实蔡灵侯的事也是如此。他曾南到高陂游玩,北到巫山之顶,饮茹溪里的水,吃湘江里的鱼;左手抱着年轻貌美的侍妾,右手搂着如花似玉的宠妃,和这些人同车驰骋在高蔡市上,根本不管国家大事。却不知道那子发正在接受宣王的进攻命令,他将要成为阶下之囚。

蔡灵侯的事只是当中的小事,其实君王您的事也是如此。君王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鄢陵君和寿陵君始终随着君王的车辆,驰骋在云梦地区,根本不把国家的事情放在心上。然而君王却没料到,穰侯魏冉已经奉秦王命令,在黾塞之南布满军队,州侯等却把君王抛弃在黾塞以北。

楚襄王听了庄辛这番话之后,大惊失色,全身发抖。在这时才把执?的爵位送给庄辛,封他为阳陵君,不久庄辛帮助楚王收复了淮北的土地。

 

 

《楚四·齐明说卓滑以伐秦》

 

齐明说卓滑以伐秦,滑不听也。齐明谓卓滑曰:明之来也,为樗里疾卜交也。明说楚大夫以伐秦,皆受明之说也,唯公弗受也,臣有辞以报樗里子矣。卓滑因重之。

 

  1. 译文

 

58战国策全译齐明游说卓滑攻打秦国,卓滑不听他的话。齐明对卓滑说:我这次来到楚国,是替樗里疾来试探秦国、楚国交情的。我游说楚国大夫攻打秦国,他们都接受我的意见,只有您不接受,这次我可有话回报樗里疾了。卓滑因此很重视齐明。

或谓黄齐

或谓黄齐曰:人皆以谓公不善于富挚。公不闻老莱子之教孔子事君乎?示之其齿之坚也,六十而尽相靡也。今富挚能,而公重不相善也,是两尽也。谚曰:见君之乘,下之;见杖,起之。今也王爱富挚,而公不善也,是不臣也。

 

  1. 译文

 

有人对黄齐说:人们都认为您和富挚的关系不好。您没有听过老莱子教孔子事奉国君的事吗?先让孔子看自己的牙齿原先何等坚固,又说六十岁就光了,是因为互相研磨的结果。如今富挚有才能,可是您跟他关系很不好,这如同牙齿穗磨,会两败俱伤的。谚语说:看见君王的马车,就从自己车上下来;看见君王的手杖,坐着也要站起来。如今大王很喜欢富挚,可是您却和他关系不好,这不是臣下应有的行为。

 

 

《楚四·长沙之难》

 

长沙之难,楚太子横为质于齐。楚王死,薛公归太子横,因与韩、魏之兵随而攻东国。太子惧。昭盖曰:不若令屈署以新东国为和于齐以动秦。秦恐齐之败东国而令行于天下也,必将救我。太子曰:善。遽令屈署以东国为和于齐。秦王闻之惧,令辛戎告楚曰:毋与齐东国,吾与子出兵矣。

 

  1. 译文

 

长沙祸难以后,楚国太子横到齐国去做人质。楚怀王死后,薛公才让太子横回国,随后齐国又联合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