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学 院(官网)

www.qinghuaguoxueyuan.com

史学院

《战国策》11

时间: 来源于:国学院

曰:不如。”“将孰与之武?”曰:不如。”“律令孰与之明?”曰:不如。司空马曰:然则大王之国,百举而无及秦者,大王之国亡。赵王曰:卿不远赵,而悉教以国事,愿于因计。司空马曰:大王裂赵之半以赂秦,秦不接刃而得赵之半,秦必悦。内恶赵之守,外恐诸侯之救,秦必受之。秦受地而卻兵,赵守半国以自存。秦衔赂以自强,山东必恐;亡赵自危,诸侯必惧。惧而相救,则从事可成。臣请大王约从。从事成,则是大王名亡赵之半,实得山东以敌秦,秦不足亡。赵王曰:前日秦下甲攻赵,赵赂以河间十二县,地削兵弱,卒不免秦患。今又割赵之半以强秦,力不能自存,因以亡矣。愿卿之更计。司空马曰:臣少为秦刀笔,以官长而守小官,未尝为兵首,请为大王悉赵兵以遇。赵王不能将。司空马曰:臣效愚计,大王不用,是臣无以事大王,愿自请。

司空马去赵,渡平原。平原津令郭遗劳而问:秦兵下赵,上客从赵来,赵事何如?”司空马言其为赵王计而弗用,赵必亡。平原令曰:以上客料之,赵何时亡?”司空马曰:赵将武安君,期年而亡;若杀武安君,不过半年。赵王之臣有韩仓者,以曲合于赵王,其交甚亲,其为人疾贤妒功臣。今国危亡,王必用其言,武安君必死。

韩仓果恶之,王使人代。武安君至,使韩仓数之曰:将军战胜,王觞将军。将军为寿于前而捍匕首,当死。武安君曰:繓病钩,身大臂短,不能及地,起居不敬,恐惧死罪于前,故使工人为木材以接手。上若不信,繓请以出示。出之袖中,以示韩仓,状如振捆,缠之以布。愿公入明之。韩仓曰:受命于王,赐将军死,不赦。臣不敢言。武安君北面再拜赐死,缩剑将自诛,乃曰:人臣不得自杀宫中。遇司空马门,趣甚疾,出諔门也。右举剑将近自诛,臂短不能及,衔剑征之于柱以自刺。武安君死五月,赵亡。

平原令见诸公,必为言之曰:磋嗞乎,司空马!”又以为司空马逐于秦,非不知也;去赵,非不肖也。赵去司空马而国亡。国亡者,非无贤人,不能用也。

 

  1. 译文

 

文信侯吕不韦被罢免相国回到封地,他的党羽司空马逃往赵国,赵王让他代理相国。此时,秦国正调动兵马进攻赵国。司空马对赵王说:文信侯担任秦相时,臣是他的下属,做过尚书一类的事情,因此熟悉秦国的情况。如今大王让臣做代理小官,我也要了解赵国的情况,臣愿为大王把两国先作一番比较,看看谁的胜算大。大王您看,赵与秦哪一个国家更强大?赵王答道:赵国当然没秦国强大。司空马又问:以人口而言,哪一国更多?答道:比不上秦国。又问:粮食钱币能不能与秦相比?答:不能。”“哪一国政令更严明?”“还是秦国。于是司空马说:既然赵国诸事都不如秦国,那么面临的就只有灭亡了。赵王恳求说:希望先生不要嫌弃赵国,不吝赐教,寡人愿意听从先生的谋划。

司空马献策说:假如大王赂秦以半数国土,秦国兵不血刃便获此厚利,必大喜过望。秦一来担心赵兵作鱼死网破之争,二来深恐诸侯率兵来救,秦王必定迫不急待收受献地。秦得到土地,欲望得到一时的满足,便会退兵回国暂作休整,赵国虽然仅剩半壁河山,还足以自存。秦国收到贿赂日益骄横,山东诸侯必然十分恐慌;假如赵国灭亡就会危及他们自已,他们一定会惊恐不安,从而出兵救赵。在形势的推动下,合纵阵线顷刻间就能形成。臣请求为大王约合各路诸侯,如此,大王名义上失去了半壁河山,实际上却得到山东各诸侯的援助来共同抗击秦国,秦国也不难被灭亡了。

赵王说:不久前秦出兵攻赵,寡人为求自保,曾以河间十二县贿赂秦国,国土沧丧,兵力削弱,始终逃不脱秦兵的逼迫。如今先生又建议割让半数国土,只恐秦国因而更加强大,赵国更无力以自保,难免遭受灭亡之祸。希望先生再想个计策。司空马说:臣虽然出身于刀笔小吏,累官而积,仍是尚书小官,从来没有率兵打过仗,我请求带领赵国的全军去抗击秦国。赵王并不愿意让司空马掌握军权。司空马无奈,只好说:臣只有区区愚计,大王不纳,臣也没什么可能奉献给大王了,臣请求离开赵国。

司空马离开邯郸,经过平原津。平源津令郭遗听说有远客自邯郸而来,便热情地接待他,向他打听战事:听说秦兵正在攻打赵国,客人自邯郸来,请问战况如何?司空马叙述了一遍为赵王设谋图存而赵王不采纳、赵国灭亡只在朝夕之间的事。郭遗说:那么客人估计赵国能支持多久?司空马说:赵王若能坚持以武安君李牧为将,可支一年;如果妄杀武安君,灭亡之期,则不出半年。我听说赵王臣子之中有个叫韩仓的,善于阿谀奉承、曲意迎上,甚得赵王欢心。这个人妒贤嫉能,每每谗害有功之臣。如今赵国正是风雨飘摇之时,赵王非亲勿用,必听韩仓之言,武安君下场可想而知。

韩仓果然向赵王大进李牧的谗言,赵王使人取代李牧统帅之位,令其速返邯郸。然后派韩仓胡乱找茬数落李牧:将军得胜归来,大王向你敬酒贺功,可将军回敬大王时,双手紧握匕首,其心叵测,其罪当诛!武安君急忙分辩说:臣胳膊患了曲挛之疾,伸不直,而我的身躯高大,跪拜之时不能双手够地,臣深恐对大王不敬而触犯死罪,便叫木工做了一个假臂,大王若是不信,臣可示之于王。于是从袖中取出假肢给韩仓看。那假肢状如木橛,缠以布条。李牧恳求韩仓向赵王加以解释。韩仓却不理睬,冷言道:臣只是受命于王,大王赐将军死,绝不容恕,我不敢为你多言。无奈,李牧朝北向赵王遥叩感谢往昔知遇之恩,抽出宝剑准备自杀,可转念一想:臣子不能自杀于宫中。于是他快步走出司马门。当他前行走出门之后,李牧右手引剑自杀,可是胳膊太短,宝剑无法刺透,于是以嘴含剑,将剑柄抵在柱子上自刺而死。李牧死后才5个月,赵国就灭亡了。

平原令郭遨,每次见到朋友,总为司空马咨嗟叹惜不已。而他又认为,司空马为秦所放逐并非由于愚鲁,离开赵国并非出于无能。赵国走了一个司空马,致使国家灭亡,可见亡国灭族,并不是没有贤才辅佐,只是君主不能用贤罢了。

 

 

《秦五·四国为一将以攻秦》

 

四国为一,将以攻秦。秦王召群臣宾客六十人而问焉,曰:四国为一,将以图秦,寡人屈于内,而百姓靡于外,为之奈何?”群臣莫对。姚贾对曰:贾愿出使四国,必绝其谋,而安其兵。乃资车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舞以其剑。姚贾辞行,绝其谋,止其兵,与之为交以报秦。秦王大悦,贾封千户,以为上卿。

韩非知之,曰:贾以珍珠重宝,南使荆、吴,北使燕、代之间三年,四国之交未必合也,而珍珠重宝尽于内。是贾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愿王察之。且梁监门子,尝盗于梁,臣于赵而逐。取世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与同知社稷之计,非所以厉群臣也。

王召姚贾而问曰:吾闻子以寡人财交于诸侯,有诸?”对曰:有。王曰:有何面目复见寡人?”对曰:曾参孝其亲,天下愿以为子;子胥忠于君,天下愿以为臣;贞女工巧,天下愿以为妃。今贾忠王而王不知也。贾不归四国,尚焉之?使贾不忠于君,四国之王尚焉用贾之身?梁听谗而诛其良将,纣闻谗而杀其忠臣,至身死国亡。今王听谗,则无忠臣矣。

王曰:子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姚贾曰: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子良之逐臣,棘津之雠不庸,文王用之而王。管仲,其鄙人之贾人也,南阳之弊幽,鲁之免囚,桓公用之而伯。百里奚,虞之乞人,传卖以五羊之皮,穆公相之而朝西戎。文公用中山盗,而胜于城濮。此四士者,皆有垢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使若卞随、务光、申屠狄,人主岂得其用哉!故明主不取其汙,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故可以存社稷者,虽有外诽者不听;虽有高世之名,无咫尺之功者不赏。是以群臣莫敢以虚愿望于上。

秦王曰:然。乃可复使姚贾而诛韩非。

 

  1. 译文

 

燕、赵、吴、楚四国结成联盟,准备攻打秦国,秦王召集大臣和宾客共六十多人商议对策。秦王问道:当下四国联合攻秦,而我国正当财力衰竭、战事失利之时,应该如何对敌?大臣们不知怎样回答。这时姚贾站出来自告奋勇说:臣愿意为大王出使四国,一定破坏他们的阴谋,阻止战事的发生。秦王很赞赏他的胆识和勇敢,便拨给他战车百辆,黄金千斤,并让他穿戴起自已的衣冠,佩上自己的宝剑。于是姚贾辞别秦王,遍访四国。姚贾此行,不但达到了制止四国攻秦的战略,而且还与四国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秦王十分高兴,马上封给他1000户城邑,并任命他为上卿。

秦臣韩非指责姚贾说:姚贾拿着珍珠重宝,出使荆、吴、燕、代等地,长达三年,这些地方的国家未必真心实意和秦国结盟,而本国国库中的珍宝却已散尽。这实际上是姚贾借大王的权势,用秦国的珍宝,私自结交诸侯,希望大王明察。更何况姚贾不过是魏都大梁一个守门人的儿子,曾在魏国作过盗贼,虽然在赵国作过官,后来却被驱逐出境,这样一个看门人的儿子、魏国的盗贼、赵国的逐臣,让他参与国家大事,不是勉励群臣的办法!

于是秦王召来姚贾问道:寡人听说你用秦国的珍宝结交诸侯,可有此事?姚贾坦承无讳:有。秦王变了脸色说道:那么你还有什么面目再与寡人相见?姚贾回答说:昔日曾参孝顺父母,天下人都希望有这样的儿子;伍胥尽忠报主,天下诸侯都愿以之为臣;贞女擅长女工,天下男人都愿以之为妻。而臣效忠于大王,大王却不知道,臣不把财宝送给那四个国家,还能让他们归服谁呢?大王再想,假如臣不忠于王,四国之君凭什么信任臣呢?夏桀听信谗言杀了良将关龙逢,纣王听信谗言杀了忠臣比干,以至于身死国亡。如今大王听信谗言,就不会再有忠臣为国出力了。

秦王又说道:寡人听说你是看门人之子、魏之盗贼、赵之逐臣。姚贾仍是不卑不亢:姜太公是一个被老婆赶出家门的齐人,在朝歌时连肉都卖不出去的无用的屠户,也是被子良驱逐的家臣,他在棘津时卖劳力都无人雇用。但文王慧眼独具,以之为辅佐,最终建立王业。管仲不过是齐国边邑的商贩,在南阳穷困潦倒,在鲁国时曾被囚禁,齐桓公任用他就建立了霸业。百里奚当初不过是虞国一个乞丐,身价只有五张羊皮,可是秦穆公任用他为相后竟能无敌于西戎,还有,过去晋文公倚仗中山国的盗贼,却能在城濮之战中获胜。这些人,出身无不卑贱,身负恶名,甚至为人所不齿,而明主加以重用,是因为知道他们能为国家建立不朽的功勋。假如人人都像卞随、务光、申屠狄(古代隐士)那样,又有谁能为国效命呢?所以英明的君主不会计较臣子的过失,不听信别人的谗言,只考察他们能否为已所用。所以能够安邦定国的明君,不听信外面的毁谤,不封赏空有清高之名、没有尺寸之功的人。这样一来,所有为臣的不就不敢用虚名希求于国君了。

秦王叹服:爱卿说的在理。于是仍让姚贾出使列国而责罚了韩非。

 

 

《齐一·楚威王战胜于徐州》

 

楚威王战胜于徐州,欲逐婴子于齐。婴子恐,张丑谓楚王曰:王战胜于徐州也,盼子不用也。盼子有功于国,百姓为之用。婴子不善,而用申缚。申缚者,大臣与百姓弗为用,故王胜之也。今婴子逐,盼子必用,复整其士卒以与王遇,必不便于王也。楚王因弗逐。

 

  1. 译文

 

楚威王在徐州取得胜利,想要逼迫齐国驱逐田婴。酦婴很害怕,张丑对楚王说:大王在徐州打了胜仗,是田盼没有被重用。田盼对齐国有功,百姓愿意为他使用。可是田婴不喜欢田盼,而重用申缚。串缚这个人,太臣和百姓不愿意为他使用,所以大王才战胜他。如今田婴若被驱逐,田盼一定会被重用。他可以再整顿全国军队来跟大王对抗,一定对大王不利。楚王因此没有驱逐囵婴。

 

 

《齐一·齐将封田婴于薛》

 

齐将封田婴于薛。楚王闻之,大怒,将伐齐。齐王有辍志。公孙閈曰:封之成与不,非在齐也,又将在楚。閈说楚王,令其欲封公也又甚于齐。婴子曰:愿委之于子。

公孙閈为谓楚王曰:鲁、宋事楚而齐不事者,齐大而鲁、宋小。王独利鲁、宋之小,不恶齐大,何也?夫齐削地而封田婴,是其所以弱也。愿勿止。楚王曰:善。因不止。

 

  1. 译文

 

齐国将要把薛地封给田婴。楚怀王听到此事后,大怒,准备讨伐齐国。齐威王产生了停止封地的想法。

公孙闰说:封地的事成功与否,不在齐国,还将在楚国。我去劝说楚王,让他想要把土地封给您的心情比齐国还急迫。团婴说:愿意把这件事托付给您去办理。公孙闲为团婴对楚王说:鲁国,宋国事奉楚国而齐国却不事奉楚国,这是因为齐国强大而鲁国、宋国弱小的缘故。大王难道只认为弱小的鲁国、宋国对自已有利,却为什么不讨厌齐国的强大对自已有害?如果齐国分地而封给田婴,这是使自己衰弱的作法。希望君王不要阻止。楚玉说:

因此没有阻止齐王把薛地封给田婴。

 

 

《齐一·靖郭君将城薛》

 

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阴,奚以薛为?夫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

 

  1. 译文

 

靖郭君田婴准备在封地薛修筑城防工事,因为会引起齐王猜疑,不少门客去谏阻他。田婴于是吩咐传达人员不要为劝谏的门客通报。有个门客请求谒见田婴,他保证说:我只说三个字就走,要是多一个字,愿意领受烹杀之刑。田婴于是接见他。客人快步走到他跟前,说:海大鱼。然后转身就走。田婴赶忙问:先生还有要说的话吧?客人说:我可不敢拿性命当儿戏!田婴说:不碍事,先生请讲!客人这才回答道:你没听说过海里的大鱼吗?鱼网钓钩对它无能为力,但一旦因为得意忘形离开了水域,那么蝼蚁也能随意摆布它。以此相比,齐国也就如同殿下的,如果你永远拥有齐国,要了薛地有什么用呢?而你如果失去了齐国,即使将薛邑的城墙筑得跟天一样高,又有什么作用呢?田婴称赞说:对。于是停止了筑城的事。

 

 

《齐一·靖郭君谓齐王》

 

靖郭君谓齐王曰:五官之计,不可不日听也而数览。王曰:说五而厌之。今与靖郭君。

 

  1. 译文

 

靖郭君对齐威王说:五官的簿书,不可不每天检查并多次察看。齐王说s“每天检查一个官员的事,五天就厌烦了。于是就把这些事交给靖郭君去处理。

 

 

《齐一·靖郭君善齐貌辨》

 

靖郭君善齐貌辨。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孟尝君又窃以谏,靖郭君大怒曰:刬而类,破吾家。苟可慊齐貌辨者,吾无辞为之。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

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靖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留。无几何,齐貌辨辞而行,请见宣王。靖郭君曰:王之不说婴甚,公往必得死焉。齐貌辨曰:固不求生也,请必行。靖郭君不能止。

齐貌辨行至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齐貌辨见宣王,王曰:子,靖郭君之所听爱夫。齐貌辨曰:爱则有之,听则无有。王之方为太子之时,辨谓靖郭君曰:太子相不仁,过颐豕视,若是者信反。不若废太子,更立卫姬婴儿郊师。靖郭君泣而曰:不可,吾不忍也。若听辨而为之,必无今日之患也。此为一。至于薛,昭阳请以数倍之地易薛,辨又曰:必听之。靖郭君曰:受薛于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庙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与楚乎!’又不肯听辨。此为二。宣王大息,动于颜色,曰: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客肯为寡人来靖郭君乎?”齐貌辨对曰:敬诺。

靖郭君衣威王之衣,冠舞其剑,宣王自迎靖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靖郭君至,因请相之。靖郭君辞,不得已而受。七日,谢病强辞。靖郭君辞不得,三日而听。

当是时,靖郭君可谓能自知人矣!能自知人,故人非之不为沮。此齐貌辨之所以外生乐患趣难者也。

 

  1. 译文

 

靖郭君对待门客齐貌辨非常友好。可是齐貌辨为人不拘小节,因此门客们都讨厌他。有个叫士尉的人曾为此劝说靖郭君赶走齐貌辨,靖郭君没有接受,士尉拂袖而去。这时孟尝君田文也在暗中劝说驱逐齐貌君,不料田婴却大发脾气说:即使将来有人铲除我们这个家族,捣毁我们这片家业,只要能对齐貌辩有好处,我也在所不惜!于是田婴就给齐貌辩上等的客舍住,并且派长子去赶车,朝夕侍候不懈。

几年以后,齐威王驾崩,由田婴的异母兄宣王即位。田婴跟宣王合不来,于是就离开首都到自己的封士薛地来住,齐貌辩也跟他一同到了薛城。没多久,齐貌辩决定辞别田婴回齐国去晋见宣王,这时田婴就说:君王既然很讨厌我田婴,那你此去岂不是找死!齐貌辩说:臣根本就不想活,所以臣一定要去。田婴也无法阻止,于是齐貌辩就去见宣王。

齐貌辩到了齐国首都临淄,宣王很早就知道他来,他满心怒气地等着齐貌辩。齐貌辩拜见宣王后,宣王首先问他说:你是靖郭君手下的宠臣,靖郭君是不是一切都听你的呢?齐貌辩回答说:臣是靖郭君的宠臣并不错,但要说靖郭君什么都听臣的那倒未必。例如当君王还是当太子时,臣曾对靖郭君说:太子长一副不仁相貌,下巴太大,看起来好像一只猪。让这种人当国王,施政必然违背正道,所以不如把太子废掉,改立卫姬之子效师为太子。可是靖郭君竟然哭着对臣说:不可以这样做,因为我不忍这样做。假如靖郭君是一切都听臣的话,那么靖郭君也不会遭受今天这样的迫害,此其一。

当靖君到了薛城,楚相昭阳要用几倍的土地来换薛地,我又向靖郭君说:一定要接受这个请求。靖郭君说:从先王那里接受薛地,现在即使与后王关系不好,如果把薛地交换出去,将来死后我向先王如何交待呢?况且先王的宗庙就在薛地,我难道能把先王的宗庙交给楚国吗!又不肯听从我的。这是第二件事。齐宣王听了不禁长声叹息,脸上颜色变了,说:靖郭君对寡人的感情竟然深到这种程度啊!我太年轻了,很不了解这些事情。您愿意替我把靖郭君请回来吗?齐貌辨回答说:好吧。

靖郭君穿戴上齐威王赐给的衣服帽子,佩带赐给的宝剑,齐宣王亲自到郊外迎接靖郭君,望着他哭泣。靖郭君到了朝廷,齐宣王就请他做国相。靖郭君表示辞谢,不得已才接受了。7天以后,又以有病为名坚决要求辞职,3天以后齐宣王才答应了他的要求。

此时此刻,应该明白靖郭君有知人之明啊!自己能够了解别人,所以即使有人非议那个人,他也不怀疑自己的判断力。这也就是齐貌辨之所以置生死于度外、乐于解忧患、急于救人危难的原因。

 

 

《齐一·邯郸之难》

 

邯郸之难,赵求救于齐。田侯召大臣而谋曰:救赵孰与勿救?”邹子曰:不如勿救。段干纶曰:弗救,则我不利。田侯曰:何哉?”“夫魏氏兼邯郸,其于齐何利哉?田侯曰:善。乃起兵,曰:军于邯郸之郊。段干纶曰:臣之求利且不利者,非此也。夫救邯郸,军于其郊,是赵不拔而魏全也。故不如南攻襄陵以弊魏,邯郸拔而承魏之弊,是赵破而魏弱也。田侯曰:善。乃起兵南攻襄陵。七月,邯郸拔。齐因承魏之弊,大破之桂陵。

 

  1. 译文

 

在邯郸危难的时候,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谋划说。援救赵国还是不救援赵国哪个好?邹忌说:不如不救援赵国。段于纶说:不救援赵国,那对我们是不利的。齐威王说,为什么呢?段干纶说:如果魏国兼并邯郸,难道这对齐国有什么利益呀2”齐威玉说:。于是就出兵,齐威玉说:把军队驻扎在邯郸的郊外。段干纶曰:臣下救援有利或者无剁,并不在这里。那救援邯郸,驻扎在城郊,这不仅是不能占领赵国而且保全了魏国。所以不如向南进攻襄陵以疲弊魏国,邯郸被魏国占领我们继魏国疲弊进攻他们,这是攻破赵国并削弱魏国的好办法。齐威王说,好。于是发兵向南进攻襄陵。七月,邯郸被魏国占领。齐囤乘魏军疲劳之机进攻,在桂陵把魏国军队打得大败。

 

 

《齐一·南梁之难》

 

南梁之难,韩氏请救于齐。田侯召大臣而谋曰:早救之,孰与晚救之便?”张丐对曰:晚救之,韩且折而入于魏,不如早救之。田臣思曰 不可。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我救之,我代韩而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且夫魏有破韩之志,韩见且亡,必东诉于齐。我因阴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国可重,利可得,名可尊矣。田侯曰:善。乃阴告韩使者而遣之。韩自以专有齐国,五战五不胜,东诉于齐,齐因起兵击魏,大破之马陵。魏破韩弱,韩、魏之君因田婴北面而朝田侯。

 

  1. 译文

 

在南梁危难的时候,韩国向齐国请求救兵。

齐威王召集太臣谋划说:早救援韩国,与晚救援韩国,哪种作法对我们有利?张丐回答说,如果晚救韩国,韩国将会转过去投入魏国一边,不如及早救援他们。田臣思说。

不行。那韩、魏两国的军队还没打得精疲力尽,可是我们却去救援韩国,我们就会代替韩国承受魏军的进攻,反过来听从韩国的命令。再说魏国有击破韩国之心,韩国看见自己将要灭亡,必定跑到东边来向齐国求救。我们趁机暗中与韩国结成联盟之亲,晚些时候迎战魏国的疲弊军队,那么国家可以得到重视,利益可以得到手,名声可以尊显了。齐威王说。

好。于是就暗中把情况告诉韩国使者,并把他打发回去。

韩国自己认为有齐国的救助,打五次仗五次都没取胜:跑到东边向齐国求救,齐国因此派兵攻打魏国,在马陵把魏军打得大败。魏军被打败,韩国被削弱,韩国、魏国的国君只好通过田婴共同面向北朝拜齐威玉。

 

 

《齐一·南梁之难》

 

南梁之难,韩氏请救于齐。田侯召大臣而谋曰:早救之,孰与晚救之便?”张丐对曰:晚救之,韩且折而入于魏,不如早救之。田臣思曰 不可。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我救之,我代韩而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且夫魏有破韩之志,韩见且亡,必东诉于齐。我因阴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国可重,利可得,名可尊矣。田侯曰:善。乃阴告韩使者而遣之。韩自以专有齐国,五战五不胜,东诉于齐,齐因起兵击魏,大破之马陵。魏破韩弱,韩、魏之君因田婴北面而朝田侯。

 

  1. 译文

 

在南梁危难的时候,韩国向齐国请求救兵。

齐威王召集太臣谋划说:早救援韩国,与晚救援韩国,哪种作法对我们有利?张丐回答说,如果晚救韩国,韩国将会转过去投入魏国一边,不如及早救援他们。田臣思说。

不行。那韩、魏两国的军队还没打得精疲力尽,可是我们却去救援韩国,我们就会代替韩国承受魏军的进攻,反过来听从韩国的命令。再说魏国有击破韩国之心,韩国看见自己将要灭亡,必定跑到东边来向齐国求救。我们趁机暗中与韩国结成联盟之亲,晚些时候迎战魏国的疲弊军队,那么国家可以得到重视,利益可以得到手,名声可以尊显了。齐威王说。

好。于是就暗中把情况告诉韩国使者,并把他打发回去。

韩国自己认为有齐国的救助,打五次仗五次都没取胜:跑到东边向齐国求救,齐国因此派兵攻打魏国,在马陵把魏军打得大败。魏军被打败,韩国被削弱,韩国、魏国的国君只好通过田婴共同面向北朝拜齐威玉。

 

 

《齐一·田忌为齐将》

 

田忌为齐将,系梁太子申,禽庞涓。孙子谓田忌曰:将军可以为大事乎?”田忌曰:奈何?”孙子曰:将军无解兵而入齐。使彼罢弊于先弱守于主。主者,循轶之途也,辖击摩车而相过。使彼罢弊先弱守于主,必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然后背太山,左济,右天唐,军重踵高宛,使轻车锐骑冲雍门。若是,则齐君可正,而成侯可走。不然,则将军不得入于齐矣。田忌不听,果不入齐。

 

  1. 译文

 

田忌担任齐国军队将领,活捉了魏国太子申,擒住了魏国大将庞涓。

孙子对困忌说:将军可以干一香太事业吗?

田忌说:怎么办?孙子说:将军不解兵甲而还归齐国,让那些疲惫老弱的土兵守住任地要道。任地有一条战车只能沿着辙迹才能通行的道路,如果两车并行而过非撞在一起不可。如果让那些疲惫老弱的士兵守卫任地隘曰,必定以一当十,以十当百,以百当千。然后背靠泰出,左涉济水,右越高唐,把军中辎重运到高宛,派出轻便的藏车、精锐的骑兵冲进雍门。如果这样干,那么弃囤的国君就可以安定成侯就得逃走。不然的话,那么将攀再也不能回到齐凰了。

田忌没有听从,果然没能回到齐国。

 

 

《齐一·田忌亡齐而之楚》

 

田忌亡齐而之楚,邹忌代之相。齐恐田忌欲以楚权复于齐,杜赫曰:臣请为留楚。

谓楚王曰:邹忌所以不善楚者,恐田忌之以楚权复于齐也。王不如封田忌于江南,以示田忌之不返齐也,邹忌以齐厚事楚。田忌亡人也,而得封,必德王。若复于齐,必以齐事楚。此用二忌之道也。楚果封之于江南。

 

  1. 译文

 

由于邹忌的诬陷,田忌逃出齐国,避祸于楚。邹忌在齐国取得了更大的权柄,却每日忧心不已,深怕哪一天田忌借助楚国的势力重回齐国掌权。杜赫对他说:我可以为您设法让田忌留在楚国

杜赫于是对楚宣王说:齐相邹忌之所以不愿意与楚交好,只是因为担心亡臣田忌借重楚国重返于齐。大王何不封田忌于江南,以此向邹忌表明田忌不再返齐国。邹忌感激大王,一定会让齐国很好地对待楚国。再者,田忌是个逃亡的人,能得到封地,已是意外之喜,定然对大王感激涕零。他日假如能回到齐国,同样也会尽力促进两国交好。这是充分利用邹忌、田忌的两全之策啊。楚王果然把田忌封在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