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学 院(官网)

www.qinghuaguoxueyuan.com

艺术学院

中国编织艺术

时间: 来源于:国学院

一.编织艺术的起源

 

  在人类的文化史上,没有一种文化样式像编织艺术这样源远流长,它的历史甚至超过了绘画和文字。从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尝试着用植物的藤编制成绳子,用来捆绑东西,结绳记事。最早的编织应该从这里说起。人类的发展让他们懂得了什么是羞耻,他们用树叶包住自己的身体,告别裸体途奔的日子。把树叶串起来当作衣服,也许是最早的编织品。这种编织让古代人类了解到重要性,是因为它能给他们生活以帮助。最南面的部落,由于经常接触到藤类植物,所以编织技术相对北方较发达,他们把藤条变成衣服,头饰,还有部分家具,另外编织成原始的类似网的东西,帮助他们打猎。 “结绳记事”的方法——就是在绳子上打一个结,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经过长时间的使用,结绳的样式变的多样化了。到了后来,人们有了纸和笔,不再需要结绳记事了。结绳功能从实用的工具摇身一变变成了美观的装饰品。编织艺术的发展,可谓经历了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它经过了历朝历代的变迁,每个朝代都有着不同的风格,他们赋予了它美好的寄托,同时编织还体现了当时的精神的风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编织技术的发展,编织品样式也随着人们的生活需要增多。皇宫里面还专门有人为新的样式设计,以求融合皇宫的需要,编织品也流行起来。唐代的飘逸,宋代的雅气,明代的谨慎,清代的华丽,每个朝代的精华编织艺术都渗入到了编织品上。唐宋时期,中国结被大量地运用在服饰上。到了明清时期,中国结的技艺发展到了更高的水平。在许多日常生活用品上都有中国结,如窗帘、彩灯、镜框、香袋等,都能看到样式繁多、颜色美丽的花结装饰品。同时,人们也开始给中国结命名。由于“结”和“吉”是谐音,所以,中国结的命名也多和吉祥有关。比如,“如意结”代表吉祥如意,“双鱼结”代表吉庆有余等。而这类中国结也就成为农历新年时,人们爱用的装饰品了。

 

二.编织工艺

 

编织工艺品是将植物的枝条、叶、茎、皮等加工后,用手工编织而成的工艺品。编织工艺品在原料、色彩、编织工艺等方面形成了天然、朴素、清新、简练的艺术特色。

中国编织工艺品按原料划分,主要有竹编、藤编、草编、棕编、柳编、麻编等 6大类。编织工艺品的品种主要有日用品、欣赏品、家具、玩具、鞋帽等 5类。其中日用品有席(地席、卧席)、坐垫、靠垫、各式提篮(花篮、菜篮、水果篮)、盆套(花盆套)、箱、旅游吊床、盘(水果盘、面包盘)、门帘、筐、灯罩等;欣赏品有挂屏、屏风及人物、动物造型的编织工艺品。

在原料上:玉米皮、麦秸、柳条、麻等天然的浅黄、浅棕、乳白等色彩和质地,给人们以自然素质的美和淳朴的艺术享受。如山东柳编的筐、篮、篓、花盆套等,既呈现柳条典雅的浅棕色,又体现编织工艺简练,风格粗犷,富有天然野趣。

在工艺上:通过运用编织、缠扣、钉串等多种技法,编织成丰富多彩的花纹和造型。虽然麦秸、玉米皮、竹篾、柳条等原料色泽单一,但由于编织工艺的多样化,采用疏密对比,经纬交叉、穿插掩压、粗细对比等手法,使之在编织平面上形成凹凸、起伏、隐现、虚实的浮雕般的艺术效果,增添了色彩层次,同时也显示了精巧的手工技艺。

在装饰方法上:编织工艺还运用布贴、刺绣、蓝印花布、绒绣等工艺,使之更加多彩。在草编、玉米皮编的提篮上装饰刺绣、布贴、绒绣或彩色草编图案,在雅致中又显示高贵。山东莱西的玉米皮缠扣提篮是以蓝印花布为面料,在深蓝色的衬托下,使得乳白色的玉米皮缠扣编织更显洁白,而且玲珑剔透。在玉米皮编织的壁挂上,饰以灯芯绒的布贴图案,手法新颖。

在色彩上:编织工艺品大多以乳白、咖啡、浅绿、浅土黄、灰绿、浅蓝等中间色、调和色为主,并适当在小面积上运用对比色,取得既调和、又对比的效果,也显示了典雅、朴素的艺术特色。

编织工艺品是将植物的枝条、叶、茎、皮等加工后,用手工编织而成的工艺品。编织工艺品在原料、色彩、编织工艺等方面形成了天然、朴素、清新、简练的艺术特色。

中国编织工艺品按原料划分,主要有竹编、藤编、草编、棕编、柳编、麻编等 6大类。编织工艺品的品种主要有日用品、欣赏品、家具、玩具、鞋帽等 5类。其中日用品有席(地席、卧席)、坐垫、靠垫、各式提篮(花篮、菜篮、水果篮)、盆套(花盆套)、箱、旅游吊床、盘(水果盘、面包盘)、门帘、筐、灯罩等;欣赏品有挂屏、屏风及人物、动物造型的编织工艺品。

在原料上:玉米皮、麦秸、柳条、麻等天然的浅黄、浅棕、乳白等色彩和质地,给人们以自然素质的美和淳朴的艺术享受。如山东柳编的筐、篮、篓、花盆套等,既呈现柳条典雅的浅棕色,又体现编织工艺简练,风格粗犷,富有天然野趣。

在工艺上:通过运用编织、缠扣、钉串等多种技法,编织成丰富多彩的花纹和造型。虽然麦秸、玉米皮、竹篾、柳条等原料色泽单一,但由于编织工艺的多样化,采用疏密对比,经纬交叉、穿插掩压、粗细对比等手法,使之在编织平面上形成凹凸、起伏、隐现、虚实的浮雕般的艺术效果,增添了色彩层次,同时也显示了精巧的手工技艺。

在装饰方法上:编织工艺还运用布贴、刺绣、蓝印花布、绒绣等工艺,使之更加多彩。在草编、玉米皮编的提篮上装饰刺绣、布贴、绒绣或彩色草编图案,在雅致中又显示高贵。山东莱西的玉米皮缠扣提篮是以蓝印花布为面料,在深蓝色的衬托下,使得乳白色的玉米皮缠扣编织更显洁白,而且玲珑剔透。在玉米皮编织的壁挂上,饰以灯芯绒的布贴图案,手法新颖。

在色彩上:编织工艺品大多以乳白、咖啡、浅绿、浅土黄、灰绿、浅蓝等中间色、调和色为主,并适当在小面积上运用对比色,取得既调和、又对比的效果,也显示了典雅、朴素的艺术特色。

 

三.品类

 

中国编织工艺品按原料划分,主要有竹编、藤编、草编、棕编、柳编、麻编等 6大类。编织工艺品的品种主要有日用品、欣赏品、家具、玩具、鞋帽等 5类。其中日用品有席(地席、卧席)、坐垫、靠垫、各式提篮(花篮、菜篮、水果篮)、盆套(花盆套)、箱、旅游吊床、盘(水果盘、面包盘)、门帘、筐、灯罩等;欣赏品有挂屏、屏风及人物、动物造型的编织工艺品。

1、竹编

竹编,是将竹子剖削成竹蔑而编织成的工艺品。竹编的主要工序是选竹、切丝、刮纹、打光、劈细、编织及着色、涂油等。竹编的主要品种有竹篮、果盒、屏风、门帘、扇子等。竹编的主要产地有浙江东阳、嵊县,安徽舒城,福建泉州、古田,湖南益阳,贵州荔波,上海嘉定,四川自贡等,其中以东阳竹编、舒城贡席最为有名。

东阳竹编在宋代就以制作元宵节的龙灯、花灯、走马灯而闻名于世。

东阳竹编有21大类,3000多种花色,其作品造型美观,色彩艳丽,作工精细,风情浓郁。集中代表东阳竹编最高工艺水平的当称大型竹编“香炉阁”。它共运用30多种图案和工艺,并辅以竹雕、镂雕、漂白、烫金、印花技法,庄重典雅,精巧无比。东阳竹编工艺品已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上很有影响。

舒城贡席也称舒席,因明英宗曾亲笔御批: “顶山奇竹,龙舒贡席,”故又叫龙舒贡席。它具有“细如棉纺,薄如纸张”的特点,不仅光滑平整,且图案精美,制作非常考究,使用后有提神健体之功效,是极佳的夏令用品。龙舒贡席作为中国名产,曾在1906年巴拿马国际商品赛会上获一等蔑业奖;在1917年芝加哥国际商品赛会上再获一等奖。

2、棕编

棕编,是用棕丝制成的工艺品,是中国编织工艺的主要品类之一,也是著名的民间地方工艺之一,棕编主要产地是四川新都县新繁镇,因而也称“新繁棕编”。

新繁棕编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起于清代嘉庆年间,先以编制细棕丝草鞋开始。以后,其工艺水平有很大提高,产品经销四方。

新繁棕编采用当地出产的棕树的嫩叶,破成细丝,经过硫磺熏制、浸泡、染色后编织而成。有鞋、帽、提包、果盒、玩具、扇、椅垫等7大类,近千个花色品种。新繁棕编尤以鞋、帽最为有名。著名的新繁棕编拖鞋,细密如绸缎,轻巧耐用。鞋面上装饰有金鱼、花卉、鸟雀等图案,造型逼真,美观大方。各种棕编凉帽洁白纯净,饰以花卉图案,更加楚楚动人,可与金丝草帽媲美,极受欢迎。

3、草编

草编是利用各种草茎、麦秸为材料,经手工编织而成的工艺品。草编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在国内外有很高的声誉。著名的草编有浙江金丝草编、山东河南的麦草编、广东黄草编、湖南龙须草编、台湾草席等,其中以浙江金丝草编和山东麦草编质量最高。

浙江是中国草编工艺的传统重点产区之一。浙江草编有帽子、提袋、地毯、草杂件四大类,其中草杂件类又细分为糖果盒、首饰盒、面包盒、茶垫、靠垫、餐垫、门帘、壁挂、信插、花盆套、拖鞋、草扇、草席、草墙纸等,具有结、辫、捻、搓、拧、串、盘等多种编织技法。浙江草编上乘制品有鄞县草席、金丝草帽、马兰草篮,其中马兰草篮在美国曾被誉为“草编明星”。

山东草编以麦秸编织的草帽辫最为著名。草帽辫为山东传统工艺品,可以编出100多个花色品种,山东草帽辫与浙江金丝草帽是中国草帽两大驰名工艺。山东草编有200余个花色品种。其中以掖县的产品工艺水平为最高。

 

四.民间艺术的编织之类

 

中国的竹、草、藤、柳、棕麻编织工艺品像其他工艺品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考古发现证明,中国早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四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二三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就已有苇、竹等类的编织物。

1973年至1977年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发掘出以二经二纬法编织的苇席残片。

1934年在浙江余杭县吴兴钱山漾良渚文化遗址发掘出二百多件竹器,上有一经一纬,二经二纬,多经多纬法编的人字及菱形花格等纹样,尤其产生了梅花眼、辫子口等较复杂的编织技法。

藤至少在氏族社会时已用于编织胄和盾牌。柳编则在新疆曾出土的唐代「线柳编长方盒」中,可以了解到柳编工艺在唐以前就已很发达。

葵、棕、柳、麻编织也有悠久的历史。草编主要产地是浙江、河南、山东、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浙江慈溪长河草编历史悠久,有「草编之乡」的美誉。湖南以动物草编、制造金丝草帽最著名。

河南草编相传由山东莱州传入河南,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

山东草编主要有草辫、日用品、杂品三大类。

湖南临武龙须草席,相传在唐代即有侍臣向杨贵妃进献龙须草席解热消汗。

柳编以河南、江苏、内蒙古、河北、陕北等地为主。

中国编织工艺品的历史得益于物产丰富,千百年来,勤劳的劳动人民为了生存,就地取材,通过不断的实践,选择利用自然界中生长的各种植物,编织出各种生活所需的器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对实践认识的深化,劳动人民创造出许多编织技法和原材料加工技术,并使之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在中国,从南方到北方,许多省、市、自治区都有自己特色的编织工艺品,各地的编织已由纯手工制作转向半手工、半机械化生产,新产品不断涌现,表现了中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创造技能和聪明才智。

竹编主要集中在浙江、四川、湖南、河南、贵州、广西、安徽等地。顾名思义,竹编就是用竹子作为原材料,将竹筒破为竹篾,经过烤、泡、上色等工艺处理,编织成各种生活器皿和装饰品。浙江嵊县竹编久负盛名,唐代已有。它以当地盛产的水竹为原料,主要有箕、盘、罐、盒、屏风、动物、人物、建筑、家具、灯具、棕壳等12大类,三千多个花式。

浙江东阳竹编,早在南宋时已有竹编龙灯、花灯、马灯出现。它以动物装饰为主要特色。

四川成都瓷胎竹编,以江西景德镇瓷器为胎,用优质慈竹加工编织,四川崇庆竹编也很有名。

浙江嵊县、东阳竹编以动物为主要内容,多取材于家养禽畜及珍奇禽兽,取材于民间神话的作品也很精致。

浙江新昌竹编,品种多,以瓶、罐为佳。杭

州竹篮底口紧密,罗口细密,牢固耐用。四川成都瓷胎竹编工精艺高,竹丝细如毫发,织时不露接头,织成的作品薄如绸绢,色调和谐,色泽清雅,美观大方。

四川崇庆竹编除各种日常用的竹兜、篮、盘、碗、扇、灯笼、盆等,还有许多新颖,精巧的生活用品,形状固定,牢固,弹性强,能经受一定的压力,易于保护各种物品。

湖南益阳水竹凉席质地纤细,编工细腻,平整滑爽,柔韧耐用,吸汗散热,清凉爽快,久用则愈显光亮平滑,最宜夏季消暑使用,以「薄如纸,明如玉,平如水,柔如帛」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