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学 院(官网)

www.qinghuaguoxueyuan.com

哲学院

《宇宙哲学》

时间: 来源于:国学院
  1. 概述

 

宇宙哲学不但找到了“万有引力”的来源,而且还发现了“精神的真义”!

于是宇宙哲学研究出不但精神物质点与现实物质点之间有引力,精神物质点与精神物质点之间也有引力。现代西方科学仅仅是把精神物质点当作现实物质点来寻求与现实物质点之间的关系而已。比如万有引力,把研究两个质点相互吸引的前后系统都看成是现实物系统,其实吸引前的质点系统对于吸引后的现实系统来说已经成为了精神物系统,现实物质点系统是不存在吸引之事的,所有的宇宙事件都是精神事件,因为任何事件的展开都需要时间,而现实只是时间前锋处一个瞬间的物量分布而已,现实物与现实物之间不可能产生事件!所以说西方现代科学系统属于死体科学范畴。活体科学的产生是迟早的事,而且发展空间无限广阔!中医是活体处理技术系统之一,但必先宇宙哲学化,定性研究清楚中医的生理、病理逻辑以后,才能进一步发展成为活体科学系统。

“宇宙之道”即“宇宙总规律”已经昭然若揭!

 

一、、哲学理论

 

《宇宙哲学》试图按照宇宙自身的运行逻辑,寻找宇宙中所有事物的共同生灭规律及描述各自演化的具体过程!《宇宙哲学》所揭示的是“普宇价值”。这 “普宇价值”包含了 “普世价值”!研究《宇宙哲学》的目的,首先是使中医能够哲学化,进而再在“西式死体科技”的基础上催生出“中式活体科技”,让几百年后的中国有可能超越西方。

《宇宙哲学》突破以往所有哲学理论的地方主要有两点:

第一是合乎逻辑地回答了普遍运动产生和存在的直接原因及其结果,就是“不均控运动”与“趋均造万物”。使运动的原因不再是神秘的,运动的结果不再模糊。自此人类不再需要借助上帝之手的第一次推动来追源万事万物的产生了。

第二是发现了“精神”的真义,给精神下了一个符合宇宙运行逻辑的有实际内涵的定义:“精神是记录为现实物的过去事物”。使精神不再被误解为物质的影子。使生命与意识的产生与存在具有了逻辑上的合理性。为解开生命与意识之谜掘开了一条通达的思路。

 

二、三素四维

 

《宇宙哲学》是以宇宙三素四维无限为最大推理前提的意象逻辑思辨性哲学。

在这里,宇宙的定义为:(简)三无三永的客观存在。(详)宇宙是“无尽永前的时间、无界永在的空间、无量永存的物质”的三合一体的客观实在。因为用这四维就可以解释清楚一切宇宙事物,包括精神事物和现实物。

宇宙现实物是四维的:时间一维、空间三维。

精神事物是无限维的,因为“精神”是记录为现实物的过去事物及其运动。所谓的无限维,其实就是不同的时刻,不同的占空状态合而为精神物时所产生的无限多具体时刻、位置的表现而已!简而言之:所谓的无限维就是无限多的记录下来的具体四维。

意象逻辑思维是东方“意象诠释思维”与西方“抽象实证思维”相融汇的全方位思维方式。

《宇宙哲学》就是这种思维方式下的尝试产物。这里的“宇宙”,就是一个最大意象,但她却与传统的最大意象“天”或“自然”不同,她同时又是有严格定义的,是可以作为逻辑推演前提的现代意义上的抽象概念。

具体的逻辑推演思路如下:在“时无尽,空无界,物无量;时永前,空永在,物永有”的前提下必然可推导出“宇宙由粒子构成,粒子能永分不尽”及“宇宙中没有绝对真空”的逻辑结果,令到宇宙必然以“物布满时空,密度无处同”的状态存在着!因为一方面为了使宇宙任何地方都不出现真空,无限少的粒子必然要无限级地不断随时间作填空运动,使物质无限地趋于均匀分布;而另一方面被无限分割的粒子间必然会出现无限的级差使分布不均匀度可以无限扩大。这样便使趋均运动永无止境,处处存在。而且在某局部产生“物以类聚”现象的同时,其周围相应地也必然会产生“密度突变”的现象。即永恒的趋均运动必然会在宇宙中产生一个一个边界清晰的物体。就是说:“时无尽,空无界,物无量; 时永前,空永在,物永存”是宇宙创造万事万物的“真实上帝”---真谛!

 

三、三永三无

 

《宇宙哲学》的最大类概念只有一个,就是“三永三无”的宇宙。它包含了时、空及其经历着时间的所有事、充满着空间的所有物。这“事”仅包括精神事,这“物”则包括精神物和现在物。精神物和现在物均属于宇宙物,而精神事则表达着宇宙物的运动。事和物之间总在永恒地灭生转化着。“物布时空永不均”是这永恒灭生转化的直接原因,而终极原因正是“三永三无”的宇宙属性本身。作为对比,《唯物论》的最大类概念是:

(1)“物质”(所有物);

(2)物质的“运动”(所有事);

(3)“精神”(作为物质在人类头脑中的无形反映而被独立表达出来)。

在《唯物论》那里,时间和空间这两个物质运动的原素和舞台被无知地忽略了。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运动作为物质的属性也是客观存在的。就是说运动的原因是不明的,也不打算弄明。精神不属于物质。精神是与物质相分离并对立的,只能互相转化而不能合而为一。

 

四、三永三无活宇宙

 

“三永三无活宇宙”是《宇宙哲学》的最大前提公理。

它的证明一方面可以用“举证法”:在人类找到时间尽头、空间界线、物质总量之前,这个公理就是对的。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只有在三永三无的前提下宇宙万事万物才能够生生灭灭永恒演变”的推导结论中反过来证明“三永三无活宇宙”的公理是对的。

事实上由“三永三无活宇宙”这个最大前提公理可以推导出:“趋均造物动恒常”这一宇宙总命题;继而可以推导出:“层层事物相生灭”这一宇宙总变律;还可进一步推导出:“部份匆匆整体长”这一总推论。

下面是“宇宙恒理”及由此概括出来的“宇宙物演化总律”与所辖“宇宙三定律”。具体推导过程将于另文详尽论述。本文后面所附临江仙词组先给出了诗表式的概括性论述。

 

(一)《宇宙恒理》:

1、总公理:(三永三无,活宇宙)

时无尽,空无界,物无量; 时永前,空永在,物永有。

2、总命题:(趋均造物,动恒常)

物布时空永不均。趋均生运动,运动变物态。

3、总变律:(层层事物,相生灭)

不均控运动,运动改不均;嵌套中循环,事物化无尽!

4、总推论:(部份匆匆,整体长)

没有两物件,时位态全同;部份生又灭,整体没始终。即:

(1)物在某一密比下的不均匀分布,使物的各部份产生相对运动;

(2)而此相对运动,又导致物产生新的另一密比下的不均匀分布。

如此循环往复,嵌嵌套套;万事万物,生生灭灭;无穷无尽!

5、“物无量”是物质“无可限量”的意思。不是说物质没有重量。

6、“物永存”是物质“永远存在”的意思。不是说具体物件不灭。

 

(二)《宇宙之道》:物忆现检,趋同离异。

这里的“道”是“万事万物演变总规律”的简称。

道所辖《宇宙三定律》:

1、动因律:不均控万事;Bn(t)< >B(t)=A

2、动果律:趋均造万物;Bn(t)>B(t)=M

3、因果律:事物相生灭。A< >M

也可简记为:

1、宇宙之道:物忆现检,趋同离异。

2、宇宙三律:不均控事;趋均造物;事物灭生。

注1:A为加速度,即事,M为质量,即物。

注2:设一物件的体积为V,质量为M,比重为B。时间为t。

则该物件在某时刻的比量为:B(t)=M(t)/V(t)。我们把它叫做“该物件的整体平均分布状态数”,简称“物量分布”;若用n记逐级分割物体的次数,则Bn(t)表示第n次分割后物量的部份分布。

注3:Bn(t)< > B(t)为不均, Bn(t)>B(t)为趋均,;< >为互趋于,>为趋于,=为产生。

 

五、宇宙三大定律

 

宇宙三大定律涵盖了西方现代科学的所有规律!

比如:“因果律”表明事与物之间的转换必为反比(系数=事*物)和守恒(常数=物 +事)的灭生关系。例如它包含了牛顿F=AM、万有引力F=Gm1m2/r^2、爱恩斯坦E=MC2、库伦F=kq1q2/r^2、等等局部反比定量规律。反比系数F和E都可由“动因律”和“动果律”按具体设定的条件推导得出。

其实根据宇宙三律还可以求出其他很多不同具体设定条件下的不同反比系数,比如生命演化系数、病理演化系数等等,这有赖于未来科学家们的努力了。

还包括如热力学第一定律Q=ΔU +W及二/三定律等具体守恒定律。宇宙哲学只是定性地给出了研究的方向和路径。详细解释请看《宇宙哲学系统下的科学分科简表》,里面有详细的解说并列出了很多未来的科学分科研究项目。

 

六、《宇宙哲学》提倡“事物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片面的,都是诡辩论,不是真哲学。现在中共将唯物主义奉为哲学信仰和党文化的核心而在社会上强制推行,其后果大家都看到了,是极其灾难性的,因为它有违于宇宙之道,即有违于宇宙三律。唯物主义者眼见为实,忽视过程,不承认人类以往的一切精神积累的全部成果,只看重他自己的实践,于是便会为求利益不择手段,于是便会盲目自大,自诩为伟大、光明、正确,随意地创造历史,打碎旧世界,毁灭对过去事物的一切精神记录,不管是自然界的精神记录还是人世间的精神记录。如果在哲学上要奉行一种主义的话,《宇宙哲学》认为应该是“事物主义”,因为它才符合于宇宙之道:“物忆现检,趋同离异”,分析言之即是符合于宇宙三律:“不均控事;趋均造物;事物灭生”。唯物主义是只见现实;唯心主义是强调精神;而事物主义则兼容宇宙中的全部内容!这不是中庸之道,向中取舍;也不是调和两极,权宜平衡;而是兼容万事万物,概观精神现实,全揽过去现在,以求能精确指向于切近之未来!

 

七、四维记现实;N维理精神!

 

因为现实物是四维的(时间一维,空间三维),而“精神是记录为现实物的过去事物”,精神物是无限维的。

《宇宙哲学》对一些基本概念的全新定义如下:

(零)最大类概念“宇宙”的定义:宇宙O={→T=∞;V(x,y,z)=∞;M=∞}。

其中“→T”表示时间,是一切事件过程的长短和发生的顺序,时间是一个数值可以无限的永前矢量;“V”表示空间,是一切物件的体积和相对位置,可由三维直角坐标系(x,y,z)确定,空间是一个三维数值可以无限的标量;“M”表示物质,是一切物件的质量,物质是一个数值可以无限的标量。

解释(简):三永三无的存在。

解释(详):宇宙是“无尽永前的时间、无界永在的空间、无量永有的物质”的三表一总的存在。

1、“宇宙”三要素为时间、空间、物质。其中时间是事件的基本属性,空间是物件的基本属性。

2、“时间”是抽象性质概念。其内涵是无尽永前,其外延是一切事件过程长短和发生顺序的度量。

3、“无尽”指没有起始和终结,“永前”指时间的增量总是正数。

4、“空间”是抽象性质概念。其内涵是无界永在,其外延是一切物件占位大少和相对位置的度量。

5、“无界”指任一点都是任意方位的出发点,“永在”指永远出现在时间前锋处。

6、“物质”是第二层类概念。“无量”指物质“无可限量”,不是说物质没有重量;“永有”指物质“永远存在”,不是说具体物件不灭。

 

八、第二层类概念“物”和“事”的定义

 

(一)物的定义:

就内涵方面而言:

1、(简):物是永不均匀满布于时、空中的“时空内容”。

2、(详):物质或叫物,是永不均匀满布于时、空中的填充内容。

就外延方面而言:物指所有的物件,包括“精神物件”与“现实物件”。物件----某一数量比例的各种暂态质的集合体。

物件的五种暂态:

(1)磨合稳态(2)共进变态(3)互击乱态(4)制衡定态(5)分解散态(稳变乱定散)。

*物与事两个概念的区别在于:从过去走到现在所用时间段的长度趋于0与否,趋于0为物,大于0为事。时、事、物三者的基本关系可表达为:“时不增则事无生,物无事则物不存”。

“过去之物”和“由过去之物变为现在之物的过程”分别由“精神物”和“精神事”所记录,而这“精神物”和“精神事”又是由“现在之物”(现实或现在)所承载和表达的。

为了能够产生较直观的理解,时间→T、现在时刻t、过去时刻t0、精神j、精神物m(g)、精神事a(g-g0)、现在物m等概念的定义和关系也可用西式数学坐标法及符号公式精确地表达如下:

→T ----g(t)0—g(t)-->m(j), 其中j=a[g0+(g-g0)]=a[g], g=g(t).

→T轴表示没有起点而且永远向前的时间,s轴上的每一点都对应着某一时刻空间中的物量分布状态。x点表示现在(即现在物或现实物---时间前锋处空间的物量分布状态),g点表示过去某时刻存在过的某过去物(过去某一时刻空间中的物量分布状态)。当然过去和现在的分别只是物量分布状态的不同,而空间则是同一个宇宙空间。由于我们所能即时感觉到的只有“现在物”,而“过去物”已经消失,只能够以记录的形式即j“精神物”保留于m “现在物”中,故用j=a[g]表示“精神物”,a表示记录;又用m(j)表示包含精神物的现实物及现实是精神的函数的意思。由于时间的无穷性,在m之前自然有无数多个g,而且后面的g总包含着前面的所有g及其变化。所谓g的变化是指由g0(前一过去物)变成g(后一过去物)的意思,由于过去物都只能以精神记录的形式存在,所以这个变化就叫做“精神事”。由于“现在”仅仅存在于一个时刻之中(时间段长度趋于0),而任何事件(运动)都需要一段时间,所以于现在中是不会有所谓的“事件”发生的。就是说宇宙中只有“精神事”而没有“现在事”。由于宇宙空间永远只有一个,时间又是永远向前的,所以精神事与精神物一样都只能够以记录的形式保留在“现实物”中,即m=m(j),其中j=a[g0+(g-g0)]=a[g], g=g(t)。就是说:现实是精神的函数,精神是过去物和过去事记录的函数,过去物是时刻的函数,而且事与物之间的关系是灭生的,即“事生原物灭,事灭物新生”。

综上所述可知:所谓的认识现实,其实就是通过精神物间接地去了解过去的一切事和物!所谓的改变现实,其实就是即时重演精神物并把结果记录下来成为新的精神物。概括而言:宇宙的生活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永恒的“物忆现检,趋同离异”过程。什么“进化、退化”都是违反宇宙律的错误认识。什么”由低级到高级的所谓社会发展规律”是违反宇宙律的假规律。

由于时间永前和空间三维无界的宇宙特性,某一现实物存在的位置必须由与另一现实物的相对距离和方向(矢量)来确定,用数学语言来说,即是用以空间中的任一点为原点的三维坐标系(直角坐标系)的坐标来相对地确定;而存在的时刻永远都只能是时间前锋处的那一时刻,但这一时刻的确定与位置的确定不同,是不能够靠与另一现实物的相对三维坐标来确定的,必须依靠与另一精神物的相对距离来确定,即必须依靠与过去事物的一系列记录中有规律的部分作出比较后来确定。如与均匀沙漏的记录、同质量长度香烛烧尽的记录、地绕日的规律记录、月绕地的规律记录等等作比较后来刻画确定。

 

(二)宇宙中两物的相对时空关系有四种:

1、同时同点。

2、同时不同点。

3、同点不同时。

4、不同点不同时。

前两个是两现实物或两同时精神物间的位置关系;后两个则是现实物和精神物或两不同时精神物间的位置关系。分别详解如下:

两现实物“同时同点”:是一种不存在的状态,但它却是“质变”(总由碰撞产生)、“量变”(距离变化)的分水岭以及量度距离的“零”点。

 

(三)事的定义:

1、就内涵方面而言:事是指物的运动或物的形态变化。

2、就外延方面而言:是指宇宙中发生的所有事件。

3、其中运动的定义:“运动”是指物件与物件之间的相对运动。

4、其中态变的定义:“态变”或叫“形态变化”,是指一物件各部分间的相对运动。

5、其实形态变化也是一种运动。与物间相对运动本质上是一样的。分词而述只是为了表达上有所分别而已。

 

(四)宇宙质变事件分五大类:

1、随机共直行

2、直行致撞离

3、撞离调绕衡

4、绕衡过密爆

5、密爆返随机。

 

(五)宇宙五事物

1、宇宙五事:随机合稳,直行渐变,撞离激变,绕衡园稳,心热爆变(随直撞绕爆)

2、宇宙五物:磨合稳态,共进变态,互击乱态,制衡定态,分解散态(稳进乱定散)

 

九、第三层类概念 “现实”和“精神”的定义

 

现在或现实的定义:现在或现实是时间前锋处的瞬间物量分布。

它的运动相对于无限小时间单位而言被视为静止。即现在物或现实物在无限小时间单位下只与物量分布有关,而与运动无关。即现在或现实只与物有关而与事无关。如果从与“精神”的关系方面来定义,则:现在或现实是进入精神记录前的瞬间物量分布。

精神的定义:精神是记录为现在物的过去事物及其运动。

(1)精神物是记录为现在物的过去事物。

(2)精神事是精神物在时空中的运动。

人类精神是宇宙精神之一种,是记忆于活人体中或记录于人造物中的过去事物。

综上定义,由于精神物是记录为现在物的过去事物,故“宇宙物”中总包含着“表达过去某些事物的精神物”部分。即“宇宙物”总且仅包含“精神物”与“现实物”两大部分。又由于精神事是精神物在时空中的运动,故宇宙中的所有事,都是精神事,不存在现在事。即“宇宙事”就是“精神事”。

 

十、第四层类概念“质”、“量”及其“量变”、“质变”的定义

 

(一)对“质”的定义

物的质(物质)是指物的存在状态所归属的类别。物的存在状态分为五大类:

宇宙物件:(稳变乱定散)

1、随机稳态;

2、直行变态;

3、撞离乱态;

4、绕衡定态;

5、分解散态。

 

(二)事的质(事质)是指事的变化所归属的类别。事的变化也分为五大类:

宇宙量变事件:(随直撞绕解)

1、随机变化(偶然事件);

2、直行变化(定向事件);

3、撞离变化(变向事件);

4、绕衡变化(循环事件);

5、分解变化(辐射事件)。

 

(三)所谓“事物的本质”就是合指“事的质”和“物的质”。

1、对“量”的定义

(1)物的量(物量)是指物在其所占空间内的即时分布。

(2)事的量(事量)是指物的分布在时空中的增量。

2、对“量变”的定义

(1)量变指的就是由“事的量”表达的物的变化。

(2)对“质变”的定义

 

(四)质变指的是物的存在状态所属类别的改变。质变事件有以下五种:

1、随机合直行;

2、直行致撞离;

3、撞离调绕衡;

4、绕衡过分解;

5、分解返随机。

从上述定义可知,事与物在内涵上是同一的:从过程角度看是事件,从状态角度看就是物件。

也可知:由于每一种质变都是在时空物要重叠但又不可能重叠时(即两物不能同时存在于同地,这是由《宇宙恒理》的总推论“没有两物件,时位态全同”所表达的天理)才会发生的。所以“量的变化改变着质”是不对的,应该是“时空物撞突变质”,而“量的变化只标示着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