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学 院(官网)

www.qinghuaguoxueyuan.com

儒学院

幼学琼林 2

时间: 来源于:国学院
  1.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2. 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九仞是个虚数,言其高。篑,盛土的筐。
  3. 以蠡测海:用贝壳做的瓢来量海水。比喻见识浅薄,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片面。蠡,用贝壳做的瓢。《汉书·东方朔传》:“语曰:‘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间声哉!”
  4. 精卫衔石:相传远古时候,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游玩时淹死在海里,她的灵魂化作一只精卫鸟,到西山去衔木石,决心填平东海。见《山海经·北山经》。后以“精卫填海”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5. 硗地:贫瘠多石不生草木之地。硗,坚硬的石头。
  6. 膏腴:膏是油脂,腴是肥肉,膏腴形容土地非常肥沃。
  7. 石田:布满石头的田地,借指没什么用处的东西。
  8. 道岸:指学问、真理的彼岸。
  9. 淄渑:指淄水和渑水,都流经山东。传说春秋时齐桓公的宠臣易牙,长于调味,能够分辨出淄水和渑水的不同味道。
  10. 泾渭:指泾河和渭河,都流经陕西。传说古时泾河的水清,渭河的水浊,两河在交汇处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
  11. 泌水:涌出的泉水。《诗经·陈凤·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后以衡门泌水指隐居之地。
  12. 东山高卧:东晋谢安,字安石,少时隐逸东山,朝廷屡加征召,他都不肯出仕,人称其高卧东山。谢安虽放情丘壑,然每游赏,必挟妓以从。简文帝知道这事后,说道:“安石既与人同乐,必不得不与人同忧,召之必至。”后来他果然东山再起,引领其弟、兄子大破前秦苻坚的百万大军。
  13. 黄河清:传说黄河五百年变清一次,也有说一千年才会变清一次。《左传·襄公八年》:“《周诗》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14. 越石见:传说福州城东有越王石,平常隐没在云雾里,只有清廉的太守才能看到它。五代宋时晋守虞愿公正廉明,他去看越王石,清澈无隐蔽。
  15. 仁里:有淳厚风俗的乡里。《论语·里仁》:“里仁为美。”
  16. 互乡:交相为恶之乡。
  17. 里名胜母:《淮南子》及《盐铁论》并云:“里名胜母,曾子不入,盖以名不顺故也。”胜母,古地名。
  18. 曾子:曾参,古代孝子,孔子的学生。
  19. 墨翟回车:墨翟,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墨家的代表人物。他反对铺张浪费,主张节约,他的门徒穿短衣草鞋,参加劳动,视吃苦为高尚品行。墨翟带着学生到各国游说,经过卫国时,听说前方来到朝歌,他大惊失色说这是殷纣王的旧都,是产生“新声靡乐”、“郑卫之声”的地方,是不祥之地,于是掉转车头而去。
  20. 击壤而歌:相传尧帝时,有一位老人在田中击壤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见《乐府诗集》卷八十三《击壤歌》。据宋王应麟《因学纪闻·杂识下》记载,击壤是古代的一种游戏。壤用木块制成,用手中的壤去击打三四十步以外的侧立在地上的壤,中者为胜。击壤而歌反映了尧帝时的人民可以自由自在地劳动、生活,说明尧帝无为而治,天下有道。
  21. 让畔而耕:传说文王治理的地区,风俗仁义,耕田的人互相推让田界。畔,指田界。见《史记·周本纪》。
  22. 缩地:东汉方士费长房向壶公学习道术,壶公问他想学什么,他说,要把全世界都看遍,壶公就给他一根缩地鞭,他想到哪里,就可用缩地鞭缩到眼前。见晋代葛洪《神仙传·壶公》。
  23. 鞭石:传说秦始皇想登山祭海,见山距陆地太远,想在东海上造一座石桥,当时有仙人帮助驱石下海;石走慢了,仙人就用鞭子抽打,石皆流血,至今还留有赤石。见《太平寰宇记·登州文登县》引《三齐略记》。
  24. 汤:即成汤、商汤,商朝的开国君主。
  25. 夏桀无道,汤兴兵伐之,遂有天下。
  26. 阡陌开:秦孝公重用商鞅,实行变法,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秦国因此强大起来。阡陌,田地之间的道路和地界。
  27. 伊洛:指伊水和洛水。传说夏桀昏庸无道,倒行逆施,上天使伊洛二水干枯以警告他。
  28. 道不拾遗:在路上见到别人遗失的东西,也不会把它拾走。常用来形容社会风气良好。《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国无盗贼,道不拾遗。”《战国策·秦策一》:“道不拾遗,民不妄取。”
  29. 海不扬波:海上不起惊涛骇浪,比喻天下太平。相传周成王时,周公代为摄政,所有地区都争相朝贡。越裳国来献野鸡,进献的使臣对周公说:“我受命传达越裳国黄发老人的话:‘上天不刮暴风,不下暴雨,大海平静不起波涛,这样的情况已经有三年了。看来中原肯定有圣人治理,为什么不去朝见周公呢?’今贡献白雉于周公,以表南海之忠诚。”周公非常高兴,于是作歌三句,名字叫《越裳操》。见《尚书大传》。

 

 

卷一·岁时

 

  1.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2. 履端是初一元旦,人日是初七灵辰。元日献君以《椒花颂》,为祝遐龄;元日饮人以屠苏酒,可除疠疫。
  3. 新岁曰王春,去年曰客岁。
  4. 火树银花合,谓元宵灯火之辉煌;星桥铁锁开,调元夕金吾之不禁。
  5. 二月朔为中和节,
  6. 三月三为上巳辰。
  7. 冬至百六是清明,
  8. 立春五戊为春社。
  9. 寒食节是清明前一日。

10. 初伏日是夏至第三庚。

11. 四月乃是麦秋,端午却为蒲节。

12. 六月六日,节名天贶。

13. 五月五日,序号天中。

14. 端阳竞渡,吊屈原之溺水。

15. 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灾。

16. 五戊鸡豚宴社,处处饮治聋之酒。

17. 七夕牛女渡河,家家穿乞巧之针。

18. 中秋月朗,明皇亲游于月殿;

19. 九日风高,孟嘉帽落于龙山。

20. 秦人岁终祭神曰腊,放至今以十二月为腊。始皇当年御讳曰政,故至今读正月为征。

21. 东方之神曰太皞,乘震而司春,甲乙属本,木则旺于春,其色青,故春帝曰青帝。

22. 南方之神曰祝融,居高而司夏,丙丁属火,火则旺于夏,其色赤,故夏帝曰赤帝。

23. 西方之神曰蓐收,当兑而司秋,庚辛属金,金则旺于秋,其色白,故秋帝曰白帝。

24. 北方之神曰玄冥,乘坎而司冬,壬癸属水,水则旺于冬,其色黑,放冬帝曰黑帝。

25. 中央戊己属土,其色黄,故中央帝曰黄帝。

26. 夏至一阴生,是以天时渐短;

27. 冬至一阳生,是以日晷初长。

28. 冬至到而葭灰飞。

29. 立秋至而梧叶落。

30. 上弦谓月圆其半,系初八、九。

31. 下弦谓月缺其半,系廿二、三。

32. 月光都尽谓之晦,三十日之名。

33. 月光复苏谓之朔,初一日之号。

34. 月与日对谓之望,十五日之称。

35. 初一是死魄,初二旁死魄,初三哉生明,十六始生魄。

36. 翌日、诘朝,言皆明日;

37. 榖旦、吉旦,悉是良辰。

38. 片晌即谓片时。

39. 日曛乃云日暮。

40. 畴昔、曩者,俱前日之谓;

41. 黎明、昧爽,皆将曙之时。

42. 月有三浣:初旬十日为上浣,中旬十日为中浣,下旬十日为下浣。

43. 学足三馀:夜春日之馀,冬春岁之馀,雨者睛之馀。

44. 以术愚人,曰朝三暮四。

45. 为学求益,曰日就月将。

46. 焚膏继晷,日夜辛勤。

47. 俾昼作夜,晨昏颠倒。

48. 自愧无成,曰虚延岁月。

49. 与人共语,曰少叙寒暄。

50. 可憎者,人情冷暖;可厌者,世态炎凉。

51. 周末无寒年,因东周之懦弱。

52. 秦亡无燠岁,由嬴氏之凶残。

53. 泰阶星平曰泰平,时序调和曰玉烛。

54. 岁歉曰饥馑之岁。

55. 年丰曰大有之年。唐德宗之饥年,醉人为瑞;梁惠王之凶岁,野莩堪怜。

56. 丰年玉,荒年谷,言人品之可珍;薪如桂,食如玉,言薪米之腾贵。

57. 春祈秋报,农夫之常规;夜寐夙兴,吾人之勤事。

58. 韶华不再,吾辈须当惜阴;日月其除,志士正宜待旦。

 

  1. 译文

  

  1. 爆竹一声除旧岁,新的一年又来临了。门上换上了新的桃符,以迎接新的一年。
  2. 正月初一日是元旦称为首祚;正月初七日是人日称作灵辰。元旦将椒花酒献给君王,是借此祝颂他长寿。请乡邻朋友喝屠苏酒,可以驱除瘟疫百病。
  3. 新正别名首春,去年则称客岁。
  4. 火树银花合,是形容元宵节的灿烂辉煌;星桥铁锁开是说元宵节这一天开禁,放下吊桥听任城内外游人自由往来观赏灯火。
  5. 二月初一是中和节。
  6. 三月初三日为上巳春浴之时。
  7. 冬至后第一百零六天是清明节。
  8. 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叫做春社。
  9. 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
  10. 初伏日则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
  11. 四月麦熟所以称为麦秋。
  12. 端午日饮菖蒲酒所以又称为蒲节。
  13. 六月初六日是天贶节。
  14. 五月五日称为天中节。
  15. 端午节龙舟竞渡,以悼念溺水身死的屈原。
  16. 重阳节登高山插茱萸饮茱萸酒,是效法桓景避灾的故事。
  17. 春秋二社日,家家户户杀猪宰鸡祭祀土地公神,大家争饮可以医治耳聋的酒。
  18. 七月初七牛郎织女渡河相会,妇女在庭院摆上香案,祭拜织女乞求得到织布绣花的巧技术。
  19. 中秋之夜月光分外清朗,唐明皇梦游月宫。
  20. 重阳节登龙山,山风将孟嘉的帽子吹落在地上。
  21. 秦人每年岁终祭神称为腊,因此至今日皆称十二月为腊月。秦始皇的名字叫嬴政,秦人避讳读正为征,后世便沿用此例读正月为征月。
  22. 掌管东方的神称做太皞,乘震位而司春令,震属木而木旺于春色青,故又名青帝。
  23. 掌管南方的神称做祝融,居离位而司夏令,离属火而火旺于夏色赤,故又称为赤帝。
  24. 掌管西方的神称做蓐收,当兑位而司秋令,兑属金而金旺于秋色白,故又称为白帝。
  25. 掌管北方的神称做颛顼,乘坎位而司冬令,坎属水而水旺于冬色黑,故又称为黑帝。
  26. 四方的中央属土,土旺于四时色黄,所以中央属于黄帝当权。
  27. 夏至节气一过,阴气就启动了,白天的时间渐渐短了。
  28. 冬至节气一到,阳气就动了起来,太阳的影子慢慢地长了起来。
  29. 一到冬至阳气初动,葭灰就会飞了起来。
  30. 立秋一到梧桐树上的叶子,才会纷纷飘落下来。
  31. 完全没有月亮叫做晦,月光从无到有叫做朔,月亮一半圆一半缺叫做弦,月亮和太阳每到十五日便遥遥相对,彼此都能看得见对方,所以称为望。
  32. 初一的月亮像死灰一样,所以叫做死魄。
  33. 初二的月亮稍微有一点微光,所以叫做旁死魄。
  34. 初三的月亮才生出光来,所以叫做哉生明。
  35. 十六的月亮开始有了残缺,所以叫做哉生魄。
  36. 翌日、诘朝都是明天的别称。
  37. 谷旦、吉时都是好时辰吉祥的日子。
  38. 片晌是说片刻的时候。
  39. 日曛是说天将要晚的样子。
  40. 畴昔、曩者都是前日的别称。
  41. 黎明、昧爽都是天将破晓的时候。
  42. 一个月的时光分为三浣:初旬十日为上浣,中旬十日称为中浣,下旬十日称为下浣。
  43. 做好学问要充分利用三余的时间,夜晚是白昼之余,冬季是一年之余,下雨天是晴天之余。
  44. 诈术可以欺人,譬如狙公饲狙的朝三暮四。
  45. 为学要求日益进步,须如经上说的日就月将。
  46. 点起了灯来继续日间尚未完成的工作,形容日夜辛劳。
  47. 俾昼作夜是说把白天和夜晚的作息弄颠倒了。
  48. 一事无成而自觉惭愧,可以说成虚延岁月。
  49. 与人交谈讲一些客套话,则称为少叙寒暄。
  50. 趋炎附势羡富嫌贫,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这是最可憎的表现。
  51. 东周末年政治宽松,周王室太懦弱了,人民感觉不到寒冷的年份。
  52. 秦始皇太凶残了,人民感觉不到温暖的岁月。
  53. 泰阶的星宿平正,象征国泰民安称为泰平。
  54. 四时平和风调雨顺则称为玉烛。
  55. 年岁荒歉叫做饥馑之岁。
  56. 年岁丰收叫做大有之年。唐德宗时遇荒年,路上看见一个醉汉,人们便认为是吉祥的征兆。梁惠王时遇大荒灾,城郊野外到处都是饿死的人,实在很可怜。丰年玉、荒年谷都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品德的珍贵。柴薪贵如桂树,食物的价钱贵如白玉,则用来比喻物价涨到了极点。
  57. 春耕时祭神是祈求农作物能丰收,秋收后祭神是报答神明的庇佑,这是农民一定要做的习俗。夜深了才去睡觉,一大早就爬起来,是说读书之人应当勤勉做事。
  58. 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再回头,读书人理当珍惜光阴;日月时光容易流逝,有志之士应该及时努力。

 

  1. 注释

 

  1. 桃符:据说桃木有压邪驱鬼的作用。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在桃木板上分别画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图像,悬挂于门首,意在祈福避祸。后来人们为了图省事,就直接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这就是最早的门神。
  2. 履端:开端。
  3. 人日:传说天地初开时,第一日为鸡日,之后依次为狗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七日为人日,八日为谷日。
  4. 灵辰:人日的别称,意为吉祥的时刻。
      椒花颂:《晋书·列女传·刘臻妻陈氏》“刘臻妻陈氏者,亦聪辨能属文,尝正旦献《椒花颂》。其词曰:‘旋穹周回,三朝肇建。青阳散辉,澄景载焕,标美灵葩,爰采爰献,圣容映之,永寿于万。’”后用椒花颂来指新年祝词。
  5. 屠苏酒:屠苏是一种草名,也有人说,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屋,因为是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以中药入酒浸制而成,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疠疫之邪的功效,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
      王春:孔子编的《春秋》第一句就是“元年春,王正月”。“元年春”是指鲁隐公元年的春天,“王正月”是指周王室制定的历法的正月。春秋时,诸侯并起,周室孱弱,不同诸侯国和周王室是可以有不同的纪年方式的,比如鲁隐公元年同时也是周平王四十九年,但是纪月方式只能根据王室历法。这就是所谓的“正朔”,也就是正统。因此用王春代表新的一年,有尊重正统君主的意思。
  6. 客岁:旧的一年。
  7. 火树银花合:唐代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中有“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之句。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灯节或上元节,且因其为春节的最后一个高潮,家家户户皆张灯结彩,热闹庆祝,火树银花合就是形容烟花灯火灿烂辉煌的情景。
  8. 金吾:汉代禁止夜行的官。古代通常在城中实行宵禁,这里的星桥铁锁开,指元宵节时取消了夜禁。
  9. 朔:农历每月初一称朔。
  10. 中和节:唐德宗李适在贞元五年(公元789年)制定,本来在二月初一,后将土地神生日纳入其中,改为二月初二,人们在这天互相赠送瓜果百谷。
  11. 上巳辰:即上巳节,三月上旬的巳日,称上巳。后来定为三月三日。
  12. 百六:一百零六天。
  13. 五戊:戊是天干的第五位,五戊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
  14. 春社: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活动。
  15. 寒食:春秋时晋国贵族介子推曾从晋文公流亡国外,助晋文公复国有功,但文公回国后赏赐随从臣属时,没有赏到他。因此他与母亲隐于山中。晋文公纵火烧山,想逼他出来,但介子推抱树不出,被烧死。晋文公命令百姓每年在这一天禁火,故名寒食。
  16. 初伏:第一个伏日,按中国古代历法,这是夏天的开始。
  17. 庚:天干的第七位。
  18. 麦秋:小麦成熟的时候。
  19. 蒲节:古人端午节时在门上挂菖蒲叶,可以避邪;或在端午节时将菖蒲泡在酒中,饮之可以避瘟疫,所以端午节又称蒲节。
  20. 天贶:澶渊之盟后,宋真宗想在泰山封禅,以洗刷城下之盟,彰显自己的功业,于是诈称有天书降下,改元大中祥符,并于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十月在泰山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封禅祭祀仪式。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六月六日,宋真宗下诏称天书再降,定六月六日为天贶节。贶,赏赐之意。
  21. 天中: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正是中夏,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22. 端阳竞渡:屈原在端午节投汨罗江而死,楚人为祭奠他,在这天将粽子投入江中,并进行划龙舟竞赛,表示当时抢救屈原的迫切之情。后来吃粽子和赛龙舟成为传统风俗。
  23. 重九登高:相传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中有难,只有全家人插着茱萸登山饮菊花酒,才能避祸,桓景听从了他的话。晚上回家一看,家中的鸡犬牛羊都死了。后来重九登高就成为一种风俗。
  24. 五戊: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古人以此为春社、秋社之日。
  25. 治聋之酒:传说在社日饮酒可以治耳聋。
  26. 乞巧:七夕的传统活动,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七夕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子,女孩子们就在这天晚上向织女乞巧,传统的乞巧方式有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等。
  27. 明皇亲游于月殿:明皇即唐玄宗。传说道士罗公远以杖为桥,引明皇到月宫一游,明皇觉得月宫的音乐很好听,就凭记忆谱写了一首《霓裳羽衣曲》。
  28. 孟嘉帽落于龙山:晋代孟嘉任桓温的参军时,桓温在龙山宴请幕僚,忽然孟嘉的帽子被风吹落于地,而孟嘉并未发觉。在他去厕所时,桓温命把帽子放到他原来坐处,并让人写了几句嘲笑他的诗文。孟嘉回来后看见,当即以文应对,文辞优美,四座皆服。见《晋书·桓温传》。
  29. 腊:古代阴历十二月的一种祭祀,冬至后第三个戌日祭祀众神。
  30. 御讳曰政:古时农历一月是天子召集大臣议政的月份,所以名“政月”。秦始皇名嬴政,秦时为避讳,改“政月”为正月,并沿用至今。
  31. 古人用阴阳五行来解释季节和方位,将金木水火土五行与东西南北中及春夏秋冬相配,又和八卦及天干对应,它们的对应关系是:
  32. 中央:戊己,黄色,属土;
  33. 春:东方,甲乙,青色,震位,属木;
  34. 夏:南方,丙丁,红色,离位,属火;
  35. 秋:西方,庚辛,白色,兑位,属金;
  36. 冬:北方,壬癸,黑色,坎位,属水。
  37. 日晷:又称“日规”,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
  38. [jiā]灰:葭莩(芦苇里的白色薄膜)烧成的灰。古人用葭灰置于律管中,放密室内,以占气候。某一节候到时,某律管中葭灰即飞出,示该节候已到。
  39. 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晦,月尽也。”
  40. 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朔,月一日始苏也。”
  41.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即月满之日。此时日在东方升起,月在西方落下,遥遥相望,故称望日。
  42. 魄:这里指月出或月没时的微光。初一是月亮无光,故曰“死魄”。初二时月亮大部分还是无光,所以说“旁死魄”,旁是大的意思。初三时月亮有了光,所以说“哉生明”,哉是开始的意思。
  43. 始生魄:开始生月魄。《尚书·康诰》:“惟三月哉生魄。”
  44. 孔传:“月十六日明消而魄生。”
  45. 诘朝:指次日早晨。
  46. 谷旦:良辰,晴朗美好的日子,古时常用为吉日的代称。
  47. 曛:日落时的余光。
  48. 畴昔:往昔,以前。
  49. 曩者:以往,以前。
  50. 昧爽:指黎明。昧,昏暗不明。爽,明亮。
  51. 三浣:古代官员每十天发一次俸禄,休息一次,洗衣洗澡,称为一浣。
  52. 三余:汉末董遇好学,曾对人说:“学者当利用三余,夜者日之余,冬者岁之余,雨者晴之余。”
      朝三暮四:古时有个养猴的人,发栗子喂猴,说:“早上三个,傍晚四个。”众猴皆怒。又说:“早上四个,傍晚三个。”众猴皆喜。见《庄子·齐物论》。亦载于《列子·黄帝》。后以朝三暮四指用诈术行骗,也指经常变卦,反复无常。
  53. 日就月将:每天都有些成就,每月都有所前进。形容积少成多。
  54. 焚膏继晷:点上灯烛,接续日光。形容日夜不停,非常勤奋地工作或读书。膏,油脂,这里借指灯烛。晷,日光。
  55. 俾昼作夜:把夜晚当做白昼一般利用,形容夜以继日地工作或学习。俾,使,把。
  56. 虚延:虚度。
  57. 寒暄:问寒问暖。
  58. 寒年:寒冷的年份。
  59. 燠岁:暖热的年份。按照古人天人相应的观念,寒年和燠岁都是不正常的年景。
  60. 泰阶星:古代的星座名,又名三台星,共六颗星,两两并排,如阶梯状。古人认为这些星分别代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和庶人。泰阶星平正,天下就大治,称泰平,后来写做太平;泰阶星斜,则天下大乱。
  61. 玉烛:指四时之气和畅,时序调和。
  62. 醉人为瑞:唐德宗时,连年战乱,饥荒频仍,几乎无人酿酒,如果偶尔有人喝醉,大家都认为是祥瑞之兆。
  63. 野莩:野外有饿死的人。
  64. 桂:木名。《说文解字》“江南木,百药之长。”
  65. 腾:形容物价上涨很快。
  66. 祈:向上天或神明求福。
  67. 报:这里指祭祀。
  68. 夙兴:意为天不亮就起来做事情。
  69. 除:这里指岁月的流逝。
  70. 待旦:等待天明。

 

 

卷一·朝廷

 

  1. 三皇为皇,五帝为帝。以德行仁者王,以力假仁者霸。
  2. 天子天下之主,诸侯一国之君。
  3. 官天下,乃以位让贤;家天下,是以位传子。
  4. 陛下尊称天子,殿下尊重宗藩。
  5. 皇帝即位曰龙飞,人臣觐君曰虎拜。
  6. 皇帝之言,谓之纶音;皇后之命,乃称懿旨。
  7. 椒房是皇后所居,枫宸乃人君所莅。
  8. 天子尊崇,故称元首;臣邻辅翼,故日股肱。
  9. 龙之种,麟之角,俱誉宗藩;君之储,国之贰,首称太子。

10. 帝子爰立青宫,帝印乃是玉玺。

11. 宗室之派,演于天潢;帝胄之谱,名为玉牒。

12. 前星耀彩,共祝太子以千秋;嵩岳效灵,三呼天子以万岁。

13. 神器大宝,皆言帝位;妃嫔媵嫱,总是宫娥。

14. 姜后脱簪而待罪,世称哲后;马后练服以鸣俭,共仰贤妃。

15. 唐放勋德配昊天,遂动华封之三祝;汉太子恩覃少海,乃兴乐府之四歌。

 

  1. 译文  

 

  1. 自古以来天皇、地皇、人皇通称为三皇。
  2. 伏羲、神农、黄帝、尧、舜合称为五帝。
  3. 以仁义道德来治理天下的称为王道。
  4. 用武力来征服天下的是霸道。
  5. 天子是天下的主宰,诸侯是列国的君主。
  6. 五帝将王位让给有贤德和才能的人称为官天下。
  7. 三王则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子孙,故称为家天下。
  8. 陛下是对天子的尊称,殿下是对皇室宗亲的尊称。
  9. 新皇即位登基称作龙飞,臣子观见君王叫做虎拜。
  10. 皇帝的诏书称为纶音,皇后的命令称为懿旨。
  11. 椒房是皇后居住的地方,枫宸指皇帝住的宫殿。
  12. 天子的地位崇高尊贵,所以叫做元首。
  13. 臣子左辅右弼如皇帝的手足,辅佐襄赞所以比喻为股肱。
  14. 麟之趾、龙之种都是赞誉宗藩之语,储君、储贰皆为太子的别称。
  15. 建立储君立定青宫,故称太子所居住的地方为青宫。
  16. 皇帝所用的印称为玉玺,世称为传国的国宝。
  17. 宗室的支分流派皆从皇帝推演而来;皇族的家谱称为玉牒。
  18. 太子星明亮辉煌,天下人共祝太子的生日;嵩岳山神显灵,三呼天子万岁。
  19. 神器、大宝都是帝位的代称,淑妃和贵嫔皆是宫女的等级,指皇宫里的后妃女官。
  20. 皇帝的女儿出嫁时,都是由公侯主婚的,所以有公主的称呼。
  21. 皇帝的女婿是掌副车的马车,所以有驸马的官称。
  22. 县主、乡君是指极为尊贵的皇族女子。
  23. 仪宾、郡马称艳是戚党乡里的光荣,试看人世间的繁华,那及得上皇家的富贵。

 

 

卷一·文臣

 

  1. 帝王有出震向离之象,大臣有补天浴日之功。
  2. 三公上应三台,郎官上应列宿。
  3. 宰相位居台铉。
  4. 吏部职掌铨衡。
  5. 吏部天官大冢宰。
  6. 户部地官大司徒。
  7. 礼部春官大宗伯。
  8. 兵部夏官大司马。
  9. 刑部秋官大司寇。
  10. 工部冬官大司空。
  11. 都宪中丞,都御史之号。
  12. 内翰学士,翰林院之称。
  13. 天使誉称行人。
  14. 司成尊称祭酒。
  15. 称都堂曰大抚台。
  16. 称巡按曰大柱史。
  17. 方伯、藩侯,左右布政之号。
  18. 宪台、廉宪,提刑按察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