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首页
开班信息
资讯发布
各地分院
教育基地
诚聘英才
视频资料
资质查询
清 学 院(官网)
www.qinghuaguoxueyuan.com
搜索
首页
开班信息
资讯发布
各地分院
教育基地
诚聘英才
视频资料
资质查询
儒学院
幼学琼林 15
时间: 来源于:国学院
运回,称为“帝羓”。
梼杌:《神异经·西荒经》上记载的西方的凶兽名字,形状如老虎,人面虎足,猪牙,扰乱山中。穷奇:传说中的恶兽名,《山海经·西山经》上记载的野兽,形状像牛,音如獒狗,吃人。
王猛见桓温:王猛,十六国时前秦的大臣,后为苻坚的丞相。桓温,东晋大将军,明帝婿。《晋书·王猛传》:“(猛)隐于华阴山,怀佐世之志,希龙颜之主,敛翼待时,后风云而后动。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扪虱:摸捉虱子,形容放任毫无拘束。
楚王轼怒蛙:楚王讨伐吴国时,出门看见鼓起发怒的青蛙,为鼓励士卒不怕死,他手扶车前横木向发怒的青蛙致敬。
丙吉问牛喘:汉代宰相丙吉出巡时,遇到有人斗殴而死,但不过问,后来遇到牛在喘息,便走上前去询问。手下人不解,说他该问的不问,丙吉说:“现在天气还没有大热,牛却喘息,怕是阴阳失调,这就是我职务内的事,应当过问;打死人这件事情自然有京兆尹来过问,是不需要宰相来管的。”
十人而制千虎:比喻有些事情因为力量不够而很难取胜。宋代常安民给中书侍郎吕公著的信中写道:“猛虎负隅,莫之敢撄,而卒为人所胜者,人众虎寡也。故以十人而制一虎,则人胜;以一人制十虎,则虎胜。奈何以十人而制千虎乎?”
驰韩卢而搏蹇兔:《战国策·秦策三》范雎说秦昭王:“以秦卒之勇,车骑之多,以当诸侯,譬若驰韩卢而逐蹇兔也,霸王之业可致。”比喻战胜敌人轻而易举。韩卢,战国时韩国的名犬,色黑,所以叫卢。蹇兔,跛足的兔子。
鹡鸰:也作“脊令”,形容兄弟相亲。
鸾凤:鸾鸟和凤凰。比喻夫妇。
鞭之长,不及马腹:比喻力不能及。
割鸡之小,焉用牛刀:《论语·阳贷》中记载,子游出任武城的行政长官,用礼乐教化百姓。孔子到武城听到一片弦歌之声,于是便开玩笑地说:“杀鸡焉用宰牛刀?”比喻做小事不必用大力气。
枭:俗名猫头鹰,一种凶猛的鸟,旧传枭寄巢生子,大则食其母。后来用此比喻恶人。
獍:恶兽名。也叫“破镜”,传说一种像虎豹的兽,生下来就吃父。因此用来比喻不孝和忘恩负义的人。
苛政猛于虎:《礼记·檀弓下》载,孔子过泰山侧,见一妇人在哭泣,就让子路问之,妇人回答说,他的公公、丈夫、儿子先后被老虎所害。孔子问她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妇人说:“无苛政。”孔子于是对他的徒弟说:“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即繁重的赋税和徭役比老虎还要凶暴可怕。
壮士气如虹:壮士的豪气犹如天上的长虹,可以穿日而过。
骑鹤上扬州:《殷芸小说》中写到,有几个人一起谈志向,一个说想做扬州刺史,一个说想要腰缠万贯,一个说要骑鹤升仙。最后一人说要“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把前面三人的愿望都包括了。后来用“骑鹤上扬州”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的妄想。
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晋朝桓玄、殷仲堪、顾恺之等人一起比赛说“危语”。殷仲堪的一位参军插语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仲堪听了说:“这话逼人太甚。”因为殷仲堪的一只眼睛瞎了。
黔驴之技:唐代柳宗元《三戒·黔之驴》,贵州一带没有驴子,有人带去一头放在山下,老虎看见这个庞然大物,不知是什么神怪。驴子叫了一声,老虎吓得发慌。后来渐渐听惯了驴的叫声,走进去碰它,驴子大怒,用蹄子乱踢,但是没有多大的伤害力。老虎大喜,心里想,原来驴子技艺不过如此,于是扑上去就把它吃了。后来用“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技能已用完。
鼯鼠之技:传说鼯鼠有五种技艺,但都不精通,能飞却不能上屋,能爬却爬不上树梢,能游却不能渡过山涧,能打洞可是藏不住身子,能跑但也超不过人。后来用来比喻技艺不精,虽然多却没有益处。
鲸吞:像鲸一样的吞食,多用来比喻以强兼弱,吞并土地。
狗盗:小偷,因为像狗一样钻到人家里所以叫狗盗。
养恶人如养虎、养恶人如养鹰:《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吕布因陈登向曹操求为徐州牧,不得。吕怒,拔剑曰:“吾所求无一获,而卿父子并显重,为卿所卖耳!”要杀陈登。登徐喻之曰:“登见曹公言待将军譬如养虎,当饱其肉,不饱则将噬人。”公曰:“不如卿言也。吾待温侯譬如养鹰,饥则为附,饱则飏去。”布乃掷剑曰:“曹公知我也!”
飏:飞扬。
隋珠弹雀:比喻做事不知道轻重,因此得不偿失。隋珠,隋侯救了一条大蛇,蛇就送来珍珠相报答。弹雀:比喻得不偿失。
投鼠忌器:《汉书·贾谊传》记载:“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喻也。鼠近于器,尚惮不投,恐伤其器,况于贵臣之近主乎!”后来多用“投鼠忌器”比喻欲除祸害,但有所顾忌。
猬集:比喻事情繁多,像刺猬身上的硬刺那样聚集在一起。
蝇头:比喻细小的事情,多用来指小数目的财力。
狐疑:犹豫不决。
雀跃:像雀一样蹦跃,形容特别高兴。
爱屋及乌:《尚书大传》:“爱人者,兼及屋上之乌。”比喻爱这个人,连与这个人有关的东西都爱。轻鸡爱鹜:比喻舍此求彼。
教猱升木:多比喻教唆坏人做坏事。猱,猴子,身体轻捷,善于攀援。
得鱼忘筌:比喻获得了成功就忘记了赖以成功的事物和条件。筌,也作“荃”,捕鱼用的竹器。
城狐社鼠:城墙下的狐狸,土地庙里的老鼠。比喻依仗他人势力而为非作歹的坏人。东晋大臣王敦想除掉晋元帝的亲信刘隗,而征求谢鲲的意见。谢鲲认为不可以,理由是刘隗虽然是危害,但却是城狐社鼠,要消灭狐鼠,则势必要毁及城墙和社土,即危及王室。
陶犬瓦鸡:陶土做的狗,泥土做的鸡。后来比喻毫无用处的东西。
螳臂当辕:螳臂就是螳螂的前腿,比喻不自量力就必定会失败。辕,车前架牲畜的直木或曲木,后来代称车。
蜉蝣在世:比喻人生十分短暂。蜉蝣,一种小飞虫,生存期极短,早上生,晚上就死了。
越鸡难伏鹄卵:《庄子》中说,越鸡很难伏在天鹅卵上,鲁鸡却能,这是才能大小不同,小才不能担大任。后来也用来比喻小的不能控制大的。
鸴鸠反笑大鹏:《庄子》里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化而为鸟,名曰鹏,可以飞上九万里,蝉和鸴鸠却笑话它说:“我们在树间飞行就够了,何必飞那么高。”鸴,雀类小鸟,名斑鸠。庄子的本意是阐明大小之间的区别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让人们顺其自然。但是后人常赋予它一个新的意思,目光短浅的人是不能理解别人的远大志向的。
燕雀焉知鸿鹄志:《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与人一起耕田,怅恨已久,说:“苟富贵,勿相忘。”与他一起耕田的人笑道:“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叹息道:“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虎豹岂受犬羊欺:《增广贤文》:“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跖犬吠尧:比喻各为其主。鸠居鹊巢:《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意思是鸠不自己做巢,却占据鹊所筑的巢。后世用“鸠居鹊巢”来比喻强占别人的居处或位置。
缘木求鱼:爬到树上去捕鱼。《孟子·梁惠王上》记载,孟子对梁惠王说,不行仁义而想“莅中国而抚四夷”,就好比是“缘木而求鱼”。后人用“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或方法完全不对,白费气力去做不可能办到的事情。按图索骥:按照图上画的马去寻找好马,传说伯乐有《相马经》,伯乐的儿子按照《相马经》去寻找马,结果找到一只蟾蜍。因此“按图索骥”常用来比喻食古不化,不知变通,拘泥成法办事。现在多比喻按照一定的线索去寻找某事物。
如虎负嵎:本意为依靠有利地形。多比喻坏人依仗权势而作恶。负,凭借。嵎,也写作“隅”,山势险阻弯曲的地方。
如鱼失水:鱼失去了水就不能存活,多用来比喻失去了依靠。
九尾狐:《山海经》记载,异兽,形状如狐狸,有九条尾巴,声音像婴儿,能吃人。古人认为是祥瑞,后人则把九尾狐当做妖媚的象征,比喻阴险奸佞的人。
独眼龙:李克用,唐末沙陀族人,其父朱邪赤心帮助唐镇压庞勋起义,赐名李国昌。他随父亲冲锋陷阵,被称为“飞虎子”,因为一只眼睛失明,所以绰号“独眼龙”。
指鹿为马:《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想要篡夺皇位,于是故意把鹿说成马献给二世,来试验群臣是不是顺从自己。对于说是鹿的人,则暗中加以惩治。后来用“指鹿为马”来比喻颠倒黑白,有意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叱石成羊:魏晋时的传说。相传黄初平十五岁时牧羊山中,被一道士引到金华山的石室,后来哥哥初起找到初平,但不见羊。哥哥很是疑惑,初平却笑着叫了一声:“叱!叱!羊起!”白色的石头都变成了羊。
卞庄:春秋时鲁国汴邑大夫。因为勇力而闻名。《史记》载,卞庄去杀虎,有人向他献计,二只虎争食一头牛,必一死一伤。卞庄按照这个计划果然抓到了两只老虎。高骈:唐末幽州(今北京西南)人,字千里。年轻时看见两雕并飞,曰:“我且贵,当中之。”发一矢中二雕。后来做秦州刺史、淮南节度使,果然富贵。
司马懿畏蜀如虎:三国时,诸葛亮进攻魏国,司马懿不肯出战,坚守阵地。诸葛亮派人送给他妇人用的头巾,司马懿仍然呆在老巢不肯出战,贾栩等问道:“公畏蜀如虎,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诸葛亮辅汉如龙:《纲鉴总论》中写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亮之所以如龙也。”
鹪鹩:一种小鸟,巢筑得极为精致。鼹鼠:一种田鼠。善于钻洞,危害农作物。
孤雏腐鼠:比喻微贱且不足道的人或物。孤雏,孤独的幼鸟。
起凤腾蛟:比喻文章内容十分丰富,文采又非常华丽,就像凤凰起舞,蛟龙腾空。
惠帝问虾蟆:《晋书·惠帝纪》记载,晋惠帝曾经在林园中听到虾蟆在叫,就问左右的人说:“这是为官呢,还是为私?”左右的人戏弄他说:“在官地则为官,在私地则为私。”汤德及禽兽:形容仁德之君行政很是宽大。《史记·殷本纪》记载,有一天,成汤外出,看见野外有人在四面张网,并祈祷说:“从天上地下和四方来的,都进入我的罗网吧。”汤说:“哎,一网打尽了啊!”于是叫张网的人撤去三面的网,并让他祈祷:“想往左的,就往左;想往右的,就往右;不听从命令的就进入我的罗网。”诸侯听到这件事情,都说:“汤的恩德已经达到了顶点了,竟然都推广到禽兽身上了。”
鱼游于釜中:比喻身在绝境,命已经危在旦夕了。《后汉书·张纲传》记载,东汉张缨在徐淮之间作乱,十多年,朝廷不能征讨。安帝时张纲为广陵太守,单车去见张缨,以恩信谕之。缨闻之哭着说:“荒裔愚人不能自通朝廷,不堪侵枉,遂复相聚偷生,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间耳。今闻明府之言,乃缨等更生之辰也。”第二天便率领他的部下及妻儿归降。
燕巢于幕上:比喻处境很危险。
辽东豕:东汉朱浮和彭笼结怨。彭举兵攻浮。浮写信给他说:“伯通自伐,以为功高天下。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还。若以子之功论于朝廷,则为辽东豕也。”后来用“辽东豕”比喻少见多怪,自命不凡。
井底蛙: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空。用来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犁牛:杂色的耕牛。古祭祀用牛须毛色纯正,不能用耕牛。此喻指人之微贱。
鹤立鸡群:比喻人的才能或仪表特别出众。晋时人嵇绍(字延祖)初到京师,有人和王戎说:“嵇延祖在众人之中,就像鹤站在鸡群里,很是突出。”
雉求牡匹:比喻yín乱无礼。飞禽的公母叫雌雄,走兽的公母叫牡牝。雉鸡应该求其雄,这里说求其牡,表明其yín乱。
天上石麟:是对儿童前程远大的赞语。南唐徐陵年少时,僧人宝志摸着他的头说:“这是天上的石麟啊。”
迈众:超越众人。
人中骐骥:比喻特别出类拔萃的人才。南朝徐勉有奇才,同宗人称之为“人中骐骥”。
怡堂燕雀:讽刺那些居安却不思危、祸到却不知道躲避的糊涂人。战国时孔斌曾向魏王进谏说:“燕雀在大堂上以为很安全,却不知道房子就快烧起来了。”
瓮里醯鸡:比喻见识不广。醯鸡,指醋瓮中的小霉虫。《庄子》载,孔子向老子请教说:“我的思想就像你瓮里的醯鸡,你不打开,我就不知道天下有多大。”孔子用此比喻自己所见狭隘且渺小。
马牛襟裾:马牛虽然穿着人衣,但依旧是牲畜的行为,比喻不识礼仪的人。韩愈曾作诗勉励儿子说:“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身行陷不义,况望多名誉。”襟裾,指衣服。沐猴而冠:猕猴带着人的帽子很有人的模样,却办不成人事。沐猴,猕猴。《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秦末,刘邦、项羽、楚怀王三人曾约定,谁先攻入咸阳谁就做关中王。刘邦先攻进咸阳,项羽很不高兴,于是进城杀百姓和已经投降的国王子婴,并放火烧了阿房宫,掠夺大量金银财宝准备回江东。于是有人在背后讥讽楚国人就是戴着帽子的猴子,虚有其表。后也用来讽刺某些人有名无实,成不了大事。
羊质虎皮:原来的意思说笨拙无能的羊披上虎皮,但是它怯懦的本质却并没有改变。比喻只是白白地有好的衣冠。后来用来比喻徒有虚名,但并无实际能力的人。
守株待兔:《韩非子·五蠹》记载,宋国有一个农夫碰巧捡到一只撞到树桩而死的兔子,从此以后他便放下农活守在树桩边,等待撞到树桩而死的兔子。后来用“守株待兔”来讽喻墨守经验而不知变通或者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人。
恶人如虎生翼:如果帮助坏人作恶就是助长了坏人的气势,坏人就像长了翅膀的老虎更加张狂。《周书》:“毋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
鲋鱼困涸辙:小鱼被困在干车沟里,用来比喻处境十分困难的人。《庄周·外物》记载,庄周在路上看见干车沟里有一条小鱼,小鱼请求庄周给它水来救活它。庄周答应,并说他将要南游,到时引西江之水来迎小鱼,小鱼很是生气地说,我只是要半升水就可以活,你这样说,不如让我早早干死。
蛟龙得云雨:《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五十年》记载,刘备拜访孙权,求督荆州。周瑜上疏孙权说,刘备有枭雄的姿态,并且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不可能长久地屈从于别人手下,现在割土地给他,就是资助他,三个人都在疆场上,“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比喻有才华的人终究会有施展抱负的一天。
执牛耳:古代诸侯国之间盟誓时,要割牛耳取血,割下的牛耳朵放在珠盘,由主盟的人捧着,所以称主盟者为执牛耳。
附骥尾:苍蝇附在马的尾巴上,可以行千里。后来比喻依附贤者或先人来成名。一般作为谦词。
鸿雁哀鸣:《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后来用来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
狡兔三窟: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战国策·齐策四》记载,战国时,冯谖曾对孟尝君说:“狡兔有三窟,才能免于一死。”于是他为孟尝君办了三件大事,巩固了孟尝君的地位。“狡兔三窟”比喻藏身的地方或方法很多,后来用来比喻从多方面谋求安身立命以避灾祸。多用于贬义。
风马牛势不相及:《左传·僖公四年》记载,春秋时,齐国出兵进攻楚国,楚国派使者对齐军说:“你们居住在北方,我们楚国在南方,相距很远,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形容齐楚两地相距甚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走失至对方的境内。后来用“风马牛势不相及”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没有任何的联系。
常山蛇首尾相应:比喻一种首尾呼应,各部分紧密配合的作战方法。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用来比喻势力雄厚的集团或家族,虽然衰败了,但是影响依然存在。现在多用于贬义。
百足:马炫的别名,大的名马陆。长约一寸,躯干共二十节,切断后头尾可自行离开。另一说法是蜈蚣。
千岁之龟,死而留甲:古时候,人们都认为龟是有灵性的动物,而且寿命很长,因此龟死后人们留下它的龟甲,好用来占卜。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鸡嘴虽然小,但可以自己啄食,牛屁股虽然大,但是只能任人鞭打。用来比喻宁肯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也不愿意在局面大的地方受人支配。
岂甘雌伏,定要雄飞:汉代赵温担任京兆郡丞,叹息说:“大丈夫应当雄飞,怎么能雌伏。”于是弃官而去,后来被拜为司徒。雌伏,屈居人下。雄飞,奋发图强。
辕下驹:在车辕下的小马,以此比喻人因为有所顾忌而显得拘束不安。驹,两岁的马。
牛马走:像牛马一样供人驱使的人,即仆人。也常用做自谦之词。
猩猩能言:猩猩的声音像婴儿,所以传说它可以说人语。
鹦鹉:鸟名,羽毛色泽鲜艳美丽,嘴大且短,经过训练可以仿效人说话。
人惟有礼:《诗经·相鼠》:“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就是说老鼠都有皮、有齿、有体,人只有讲礼仪,才能避免不如老鼠。
卷四·花木
植物非一,故有万卉之名;谷种甚多,故有百谷之号。
如茨如梁,谓禾稼之蕃;惟夭惟乔,谓草木之茂。
莲乃花中君子,海棠花内神仙。国色天香,乃牡丹之富贵;冰肌玉骨,乃梅萼之清奇。
兰为王者之香,菊同隐逸之士。竹称君子,松号大夫。
萱草可忘忧,屈轶能指佞。
筼筜,竹之别号;木樨,桂之别名。
明日黄花,过时之物;岁寒松柏,有节之称。
樗栎乃无用之散材,楩楠胜大用之良木。
玉版,笋之异号;蹲鸱,芋之别名。
瓜田李下,事避嫌疑;秋菊春桃,时来尚早。
南枝先,北枝后,庾岭之梅;朔而生,望而落,尧阶蓂荚。
苾蒭背阴向阳,比僧人之有德;木槿朝开暮落,比荣华之不长。
芒刺在背,言恐惧不安;薰莸异气,犹贤否有别。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道旁苦李,为人所弃。
老人娶少妇,曰枯杨生稊;国家进多贤,曰拔茅连茹。
蒲柳之姿,未秋先槁;姜桂之性,愈老愈辛。
王者之兵,势如破竹;七雄之国,地若瓜分。
苻坚望阵,疑草木皆是晋兵;索靖知亡,叹铜驼会在荆棘。
王祜知子必贵,手植三槐;窦钧五子齐荣,人称五桂。
鉏麑触槐,不忍贼民之主;越王尝蓼,必欲复吴之仇。
修母画荻以教子,谁不称贤;廉颇负荆以请罪,善能悔过。
弥子瑕常恃宠,将馀桃以啖君;秦商鞅欲行令,使徙木以立信。
王戎卖李钻核,不胜鄙吝;成王剪桐封弟,因无戏言。
齐景公以二桃杀三士,杨再思谓莲花似六郎。
倒啖蔗,渐入佳境;蒸哀梨,大失本真。
煮豆燃萁,比兄残弟;砍竹遮笋,弃旧怜新。
元素致江陵之柑,吴刚伐月中之桂。
捐资济贫,当效尧夫之助麦;以物申敬,聊效野人之献芹。
冒雨剪韭,郭林宗款友情殷;踏雪寻梅,孟浩然自娱兴雅。
商太戊能修德,详桑自死;寇莱公有深仁,枯竹复生。
王母蟠桃,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子,故人借以祝寿诞;上古大椿,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故人托以比严君。
去稂莠,正以植嘉禾;沃枝叶,不如培根本。
世路之蓁芜当剔,人心之茅塞须开。
译文
植物并非只有一种,所以有“万卉”的名称。
谷类也有很多种,所以称作“百谷”。
《
诗
经》说“如茨如梁”是形容庄稼长势茂盛。
“
惟夭惟乔”是指草木茂盛。
莲花高雅是花中的君子,海棠花超逸被称为花中神仙。
“
国色天香”是说牡丹富贵艳丽。
“
冰肌玉骨”是形容梅花的清秀俊奇。
兰花有王者之香,尊贵高雅。菊花如隐逸之士,孤傲高洁。
竹子有“君子”之称,松有“丈夫”之号。萱草又名“忘忧草”,可以使人忘却忧愁。
屈轶别号“指佞草”,据说它能够指出佞人。
“
筼筜”是竹子的代称,“木樨”是桂花的别号。
黄菊花过了时令便萎谢了,故以“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
松柏在严寒时依然苍翠,所以称有气节的人为“岁寒松柏”。
樗栎是无用的树木,楩楠是能做栋梁的佳木。
“
玉版”是干笋的别名,“蹲鸱”是芋的别名。
在瓜田中不要弯腰提鞋,李树下不要抬手整理帽子,以避免有偷瓜摘李之嫌疑。
桃花二月开放,菊花九月开放,这是说时间有早有迟。
庾岭的梅花,南边枝条先开,北边枝条后开。
生长于尧帝庭阶上的蓂荚,夏历初一开始生荚,十五后开始落荚。
苾刍这种植物背阴向阳,比喻僧人一心向佛有德行。
木槿的花早晨开放晚上凋谢,比喻荣华富贵不会长久。
“
芒刺在背”是说心里极度的恐惧不安。
熏草香、莸草臭,二者气味绝不相同,如同贤人、恶人之差别。
桃李虽然不会说话,人们喜爱它们的花与果实,来往不绝,树下自然踩出小路。
若是苦李,即使生在路旁,也会为人所摒弃。
年老的男人娶年轻的少妇叫枯杨生稊。
国家进用贤才,多多益善,就像拔茅草连根带起一样。
蒲柳的姿容,未到秋天便已枯槁。
姜桂的性质是愈老味道愈辣。
行王道之师摧敌势如破竹,战国时期中原地区被七雄所瓜分。
淝水之战苻坚大败,远望风吹草动,都以为是晋兵。
索靖预测晋朝将亡,指着洛阳宫殿前的铜驼,叹息道,日后恐怕要在荆棘丛中见到了。
王佑知道子孙将来一定显贵,预先在庭院中种下三棵槐树。
窦钧有五个儿子皆显贵,世人称为五桂。
鉏麑不忍心杀害忠臣,又不敢违抗命令,就自己头撞槐树而死。
越王卧薪尝苦蓼,必定要报吴国之仇。
欧阳修的母亲以荻杆当笔,教子读书写字,世人都称赞她是个贤德的母亲。
廉颇背负荆条向蔺相如请罪,知错并善于改正。
弥子瑕依仗卫灵公之宠爱,把咬过的桃子给卫灵公吃。
秦国的商鞅为推行变法,让人搬木头而给赏金,以建立威信。
王戎卖李子之前,先在李核上钻洞,防止他人得到种子,这种做法实在鄙吝。
周成王剪桐叶分封弟弟叔虞,后来因为天子不可有戏言,叔虞就被封为唐侯。
齐景公借助晏子的计谋用两个桃子就使三位壮士自杀身亡。
杨再思阿谀谄媚,吹捧张宗昌,不是六郎像莲花,而是莲花像六郎。
倒吃甘蔗指渐入佳境;把哀梨拿来一蒸,便失去真味。
煮豆燃萁比喻骨肉自相残杀。
抛弃旧爱去结交新欢,就称作“砍竹遮笋”。
董元素有仙术,能把江陵的柑橘搬至长安的宫殿中。
吴刚被天帝惩罚,罚他砍伐月中的桂树,却怎么砍也砍不倒。
捐资财救济贫困,应当学范尧夫把一船的麦子送给石曼卿。
以物品馈赠他人,就自谦仿效山野之民献芹菜以表敬意。
郭林宗殷切款待友人,亲自冒雨去菜园剪韭菜。
孟浩然诗怀旷达,踏雪寻梅自我娱乐雅兴不凡。
商代太戊修行德政,作祸的祥桑便自己枯死。
寇准仁德深厚,插下的枯竹又长出嫩芽。
西王母的蟠桃,每三千年开一次花,三千年结一次果,故而人们借用桃子来祝寿。
上古有大椿树八千年才算一春,八千年才算一秋,所以人们借它来比喻自己的父亲长寿。
稂莠是害草,去稂莠以使禾苗更茂盛;植物以根为本,与其使枝叶肥美,不如培育根本。
社会上的恶人好比路上的杂草,应当剔除干净。
世人愚昧无知,如同茅草塞住心灵,必须使它通畅才好。
注释
卉:草的总称。
如茨如梁:即庄稼长得像屋顶桥梁一样高。形容长势茂盛。《诗经·小雅·甫田》:“曾孙之稼,如茨如梁。”茨,盖屋的茅草。梁,桥梁。蕃:茂盛。夭:茂盛。乔:高。
屈轶:黄帝时有一种屈轶草,奸佞的人来,草就指向他。
筼筜: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
明日黄花: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句。后以“明日黄花”喻过时的事物。
樗栎:两种不材之木,喻无用之才,亦作自谦之辞。
楩楠:古书上说的一种珍贵的木材。
玉版:干笋。蹲鸱:芋的形状就像鸱鸟蹲坐。
瓜田李下:三国魏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后以“瓜田李下”指比较容易引起嫌疑,让人误会,而又有理难辩的场合。
秋菊春桃:古诗有“桃花二月放,菊花九月开。一般根在土,各自等时来”之句。表明时间早晚不同。
南枝先,北枝后:大庾岭的梅花,南边花已经落下,北边的花才开。
尧阶蓂荚:传说尧帝的阶下生的一种草,叫蓂荚,夏历每月初一生一荚,十五后日落一荚,月终而尽,很有规律。
苾刍:佛经中说的一种草,据说有五义,生不背日,冬夏常青,体形柔软,香气远腾,引蔓旁布,是佛的徒弟,所以用来赞扬僧人。木槿朝开
暮落:传说木槿花早晨开,晚上落。
芒:草尖。刺:荆棘。
熏莸:熏是香草,莸是臭草,两者气味不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古谚,谓桃李成熟,人不期而至,树下自然踏成蹊径。
道旁苦李:晋代王戎七岁的时候,与伙伴们一起玩耍,看到路边李树上果实很多。小孩们抢着去摘,只有王戎不动,他说:“路旁结李子那么多,必是苦李子。”大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
稊:杨柳生出的嫩芽。
茹:植物的地下部分。
蒲柳:水杨树,不到秋天就枯了。
姜桂:生姜和肉桂,两种调味品,其味愈老愈辣。
势如破竹:形容作战或工作极其顺利。
七雄:战国七雄,秦、楚、燕、韩、赵、魏、齐。
草木皆是晋兵:前秦苻坚率兵进攻东晋,结果大败而逃,溃退中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追兵来了。后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铜驼会在荆棘:西晋末年,索靖有先识的远量,其知天下将要大乱,指着洛阳宫门前的铜骆驼叹息说:“将会看到你淹没在荆棘之中!”后以“铜驼荆棘”形容亡国后山河破碎的凄凉景象。
王佑:宋代人,知道子孙一定会显贵,就亲手在院中种植了代表三公的三棵槐树,后来他的儿子当了宰相。
窦钧:五代人,五个儿子都及第做官。
鉏麑触槐:《左传》记载,晋灵公无道,派鉏麑去杀掉劝谏的赵宣子,鉏麑说:“杀了为民做主的人不忠,违背君王的命令不信,不如去死。”于是在槐树上撞死了。
蓼: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味辛辣。
画荻以教子:宋代欧阳修的母亲教儿子读书,家贫无纸笔,就用芦苇在地上写字。荻,芦苇。
弥子瑕:卫灵公的宠臣,曾将自己吃过的甜桃给卫灵公吃,卫灵公说:“真是忠心啊,忘记了自己曾经吃过。”后失宠,卫灵公说:“曾经将吃剩的桃子给我吃,没有比这更不敬的了。”
徙木以立信:战国时,商鞅在秦国变法,在新法公布以前,恐民不信,于是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规定能把它搬置到北门去者,赏予十金。大家都感到奇怪,谁也不上前去,商鞅又下令道:“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去照着做了,果然拿到五十金的赏金。商鞅在取信于民以后,才将新法公布。
王戎卖李:西晋司徒王戎家有好李子,出卖时唯恐别人将种子留着栽种,因此用钻穿李核。
剪桐封弟:周成王与弟叔虞一起玩,将桐树叶削成玉玺的形状,戏言说:“我封你为诸侯。”周公说:“君子无戏言。”于是周成王就封叔虞为唐侯。
二桃杀三士:春秋时,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以勇力侍奉齐景公,因恃宠而骄,宰相晏婴建议景公除去三人,于是设宴请景公赐二桃于三人,论功食桃。公孙接和田开疆各自讲述了自己的功劳,把桃子拿走。实际上古冶子的功劳更大,两人终于自愧弗如,让出桃子而自杀。古冶子认为自己独活是不仁、不义、无勇,也自杀身死。
莲花似六郎:唐朝张宗昌小名六郎,很受武则天宠爱。杨再思担任内史,极力巴结张宗昌,有人赞美张宗昌说:“六郎似莲花。”杨说:“非也,是莲花似六郎。”
蒸哀梨,大失本真:南京有哀姓人家的梨非常大,味道很美,入口即消,若蒸而食之,则失真味。
江陵之柑:董元素,唐朝人,会法术。一日夜间,唐宣宗曾要他弄来江南的柑橘。董元素放了一个盒子在御榻前,一会儿,有微风吹入,董元素打开盒子,里面装满了柑橘,皇帝尝了,觉得味道不错。
尧夫之助麦:宋范仲淹之子尧夫去东吴取租,路遇石曼卿三件丧事未办,就把麦子给了石,回来后和范仲淹提起此事,与范仲淹不谋而合。
野人之献芹:相传古代有个人自觉老水芹美味,便在乡里的富豪面前称道。富豪听言尝了以后,既觉难吃又腹疼不已。大家都讥笑这个人,他自己也感到很惭愧。
冒雨剪韭:汉代郭林宗自己种菜,友人范达夜间来了,郭冒雨割韭菜做饼招待朋友。
踏雪寻梅:唐孟浩然曾冒雪骑驴寻梅,说:“我的诗思正在风雪中的驴背上。”
祥桑自死:商朝第十代王太戊即位后,有祥桑树生长,七天后就合抱不过来。传说祥桑树是对施政者的警告。太戊于是实行德政,三天后祥桑树就死了。
枯竹复生:宋寇准封莱国公,后被贬为雷州司户参军,逾年而卒。归葬西京时,经过荆南公安,县人设祭哭于路,折竹插地挂纸钱,枯竹竟生出笋来。
严君:指父亲。
稂莠:都是害苗之草。
蓁芜:指荆棘。
茅塞:像茅草一样塞住了。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
纠错更正
建 议 箱
版权所有:清学院
冀ICP备2021007617号
意 见 箱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