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学 院(官网)

www.qinghuaguoxueyuan.com

儒学院

《围炉夜话》

时间: 来源于:国学院
  1. 概述

 

  《围炉夜话》儒家通俗读物,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品评著作,对于当时以及以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评价议论。这本书是作者王永彬“于清·咸丰甲寅二月,于桥西馆”的 “一经堂”完成的。作者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至交好友畅谈文艺的情境,使本书语言亲切、自然、易读,并由于其独到见解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围炉夜话》分为221则,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 “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

 

 

《第一则》

 

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检身心于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工夫。

 

  1. 译文

 

教导晚辈要从幼年时开始,便培养他们凡事应有正直、宽大、无所隐藏的气概;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反省自己的行为思想,不能没有自我督促和自我砥砺的修养。

 

  1. 注释

 

气象:气概,人的言行态度。

检:检讨,反省。

身心:身指所言所行,心指所思所想。忧勤惕厉:担忧不够勤奋,戒惧无所砥砺。

 

 

《第二则》

 

  与朋友交游,须将他们好处留心学来,方能受益;对圣贤言语,必要我平时照样行去,才算读书。

 

  1. 译文

 

和朋友交往共游,必须仔细观察他的优点和长处,用心地学习,才能领受到朋友的益处。对于古圣先贤所留下的话,一定要在平常生活中依循做到,才算是真正体味到到书中的言语。

 

  1. 注释

 

交游:和朋友往来交际。

好处:优点、长处。

 

 

《第三则》

 

贫无可奈惟求俭,拙亦何妨只要勤。

 

  1. 译文

 

贫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只要力求节俭,总是还可以过的。天性愚笨没有什么关系,只要自己比别人更勤奋学习,还是可以跟得上别人的。

 

  1. 注释

 

惟:只有。

妨:障碍,有害。

 

 

《第四则》

 

  稳当话,却是平常话,所以听稳当话者不多;本分人,即是快活人,无奈做本分人者甚少。

 

  1. 译文

 

既安稳又妥当的言语,经常是既不吸引人也不令人惊奇的,所以喜欢听这种话的人并不多。一个人能安守本分,不希求越分的事,便是最愉快的人了。只可惜能够安分守己不妄求的人,也是很少的。

 

  1. 注释

 

稳当:安稳而妥当。

本分:安分守己。

 

 

《第五则》

 

  处事要代人作想,读书须切己用功。

 

  1. 译文

 

处理事情的时候,要多替别人着想,看看是否会因自己的方便而使人不方便。读书却必须自己切实地用功。因为学问是自己的,别人并不能代读。

 

  1. 注释

 

代人作想:替他人设身处地着想;想想别人的处境。

切己;自己切实地

 

 

《第六则》

 

  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无也;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终身可行也。

 

  1. 译文

 

一个“信”字是吾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信用,任何人都不会接受他,所以只要是人,都不可没有信用。一个“恕”字,是与他人交往时最重要的品德,因为恕即是推己及人的意思,人能推己及人,便不会做出对不起他人的事,于己于人皆有益,所以值得终生奉行。

 

  1. 注释

 

信:信用、信誉。

立身:树立自身。

恕:推己及人之心。

接物:与别人交际。

 

 

《第七则》

 

  人皆欲会说话,苏秦乃因会说而杀身;人皆欲多积财,石崇乃因多积财而丧命。

 

  1. 译文

 

人都希望自己有极佳的口才,但是战国的苏秦就是因为口才太好,才会被齐大夫派人暗杀。人人都希望自己能积存很多财富,然而晋代的石崇就是因为财富太多,遭人嫉妒,才惹来杀身之祸。

 

  1. 注释

 

苏秦:战国时纵横家,口才极佳,游说六国合纵以抗秦,使秦国不敢窥函谷关有十五年,后至齐,被文齐大夫所杀。

石崇:晋人,富可敌国,国生活豪奢遭忌而被杀。

 

 

《第八则》

 

  教小儿宜严,严气足以平躁气;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

 

  1. 译文

 

最好以严格的态度教导小孩子,因为小孩心思顽皮毛躁,不能定下心来,严格的态度可以压抑他们浮动的心,使他们安静地学习。对心思不正的小人,最好以尊重而谨慎的心待他,因为小人心思邪典,如果尊重他的人格,也许他会想保有我们对他的尊重,而放弃邪僻的想法。如果不行,以谨慎的态度和他相处,至少不会蒙受其害,所以说敬慎的心可以化解邪僻的心。

 

  1. 注释

 

严气:严肃、严格的态度。

躁气:轻率、性急的脾气。

敬心:尊重而谨慎的心。

邪心:不正当的心思。

 

 

《第九则》

 

  善谋生者,但令长幼内外,勤修恒业,而不必富其家;善处事者,但就是非可否,审定章程,而不必利于己。

 

  1. 译文

 

长于维持生计的人,并不是有什么新奇的花招,只是使家中年纪无论大小,事情无分内外,每个人都能就其本分,有恒地将分内的事完成,这样做虽不一定能使家道大富,却能在稳定中成长。长于办理事务的人,不一定有奇特的才能,只是就事情如何才能完成,在可行与不可行处加以判断,订立一个办理的规则和程序,而且,并不一定要对自己有利益才去做。

 

  1. 注释

 

谋生:以工作来维持生活。

恒业:经常而持久的事业。

章程:办理事务的规和程序。

 

 

《第十则》

 

  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福终为祸;困穷之最难耐者能耐之,苦定回甘。生资之高在忠信,非关机巧;学业之美在德行,不仅文章。

 

  1. 译文

 

得到不该得的名声和利益,当初以为是幸运,终究会成为灾害。最难以忍耐的贫穷和困厄,若能咬紧牙关忍耐度过,最后一定会苦尽甘来。人的资质高低,在于对任何事是否尽心而有信用,并不在于善用机变与心思巧妙。读书读得好的人,也不仅在于文章美妙,而主要在于他的道德高尚,品行美好。

 

  1. 注释

 

生资:指人的资质。

机巧:机变巧妙。

忠信:忠实诚信。

德行:道德品行。

 

 

《第十一则》

 

  风俗日趋于奢淫,靡所底止,安得有敦古朴之君子,力挽江河;人心日丧其廉耻,渐至消亡,安得有讲名节之大人,光争日月。

 

  1. 译文

 

社会的风气日渐奢侈放纵,这种现象愈来愈变本加厉,一直没有改善的迹象,真希望能出现一个不同于流俗而又质朴的才德之士,大力呼吁,改善现有的奢靡风气,使社会恢复原有的善良质朴;世人已逐渐失去清廉知耻的心,再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会完全不知廉耻,如何才能出现一位重视名誉和气节的有德之士,唤醒世人的廉耻心,作为世人的榜样呢?

 

  1. 注释

 

奢淫:奢侈放纵。

靡所底止:没有止境。

安:如何。

敦古朴:不同于流俗,厚道而不浮华。

力挽江河:大力改变现有的不良现象,使恢复之。

名节:名誉和气节。

君子:有才德的人;

大人:这里意同君子。

 

 

《第十二则》

 

  人心统耳目官骸,而于百体为君,必随处见神明之宰;人面合眉眼鼻口,以成一字曰苦(两眉为草眼横鼻直而下承口乃苦字也),知终身无安逸之时。

 

  1. 译文

 

心统治着人的五官及全身,可以说是身体的主宰,一定要随时保有清楚明白的心思,才能使见闻言行不致出错。人的脸是合眉、眼、鼻、口而成形,将两眉当作是部首的草头,把两眼看成一横,鼻子为一竖,下面承接着口,恰巧是一个“苦”字。由此可知,人的一生是苦多于乐,没有安闲逸乐的时候。

 

  1. 注释

 

统:总管。

官骸:五官身体。

百体为君:指心为全身之主宰。

宰:治理。

 

 

《第十三则》

 

  伍子胥报父兄之伊,而郢都灭,申包胥救君上之难,而楚国存,可知人心足恃也;秦始皇灭东周之岁,而刘季生,梁武帝灭南齐之年,而侯景降,可知天道好还也。

 

  1. 译文

 

春秋时的伍子胥,为了报父兄之仇,誓言灭楚,终于破了楚的首都郢,鞭仇人之尸。而当时的申包胥则发誓保全楚国,终于获得秦军救援,使楚国不致灭亡。由此可见,人只要决心去做,一定能办得到。秦始皇灭东周那一年,灭秦立汉的刘邦也出生了,梁武帝灭南齐的那一年,侯景前来归降。可见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1. 注释

 

伍子胥:春秋楚人,父兄为楚平王所杀,子胥投吴,佐吴王夫差伐楚,五战而破楚都郢,掘平王墓,鞭尸复仇。

申包胥:春秋楚大夫,与伍子胥原为好友,伍子胥奔吴,

告申包胥:“我必覆楚。”申包胥答之:“我心存之。”及吴师伐楚,包胥入秦乞援,依庭墙哭七日,春乃出兵援楚,楚得以保全。

刘季:即汉高祖刘邦,汉的开国之君。

侯景:南北朝时人,降梁武帝后又举兵反叛,围梁都建康,陷台城,使梁武帝被逼饿死。

 

 

《第十四则》

 

  有才必韬藏,如浑金璞玉,暗然而日章也;为学无间断,如流水行云,日进而不已也。

 

  1. 译文

 

有才能的人必定勤于修养,不露锋芒,就如未经提炼琢磨的金玉一般,虽不炫人耳目,但日久便知其内涵价值了。做学问一定不可间断,要像不息的流水和飘浮的行云,永远不停地前进。

 

  1. 注释

 

韬藏:深藏。

浑金璞玉:没有经过提炼的金与未经雕琢的玉,比喻天然的美质,未加修饰。

暗:不明亮。章:同彰。

 

 

《第十五则》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可知积善以遗子孙,其谋甚远也。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可知积财以遗子孙,其害无穷也。

 

  1. 译文

 

凡是做很多好事的人家,必然遗留给子孙许多的德泽;而多行不善的人家,遗留给子孙的只是祸害。由此可知多做好事,为子孙留些后福,这才是为子孙着想最长远的打算。贤能又有许多金钱,这些金钱容易使他不求上进而耽于享乐;愚笨却有许多金钱,这些金钱只有让他增加更多的过失。由此可知将金钱留给子孙,不论子孙贤或不贤,都是有害而无益的。

 

  1. 注释

 

余庆:遗及子孙的德泽。

余殃:遗及子孙的祸害。

益:增加。

 

 

《第十六则》

 

  每见待子弟严厉者,易至成德;姑息者,多有败行,则父兄之教育所系也。又见有子弟聪颖者,忽入下流;庸愚者,转为上达,则父兄之培植所关也。人品之不高,总为一利字看不破;学业之不进,总为一懒字丢不开。德足以感人,而以有德当大权,其感尤速;财足以累己,而以有财处乱世,其累尤深。

 

  1. 译文

 

常见对待子孙十分严格的,子孙比较容易成为有才德的人;对于子孙太过宽容的,子孙的德行大多败坏,这完全是因为父兄教育的关系。又见到有些后辈原为十分聪明,却突然做出品性低下的事;有些原本平庸愚鲁,倒成为品德很好的人,这就是在于父兄的栽培教养了。一个人品格之所以不清高,总是因为无法将一个“利”字看破;而学问之所以不长进,就是因为偷懒不精勤的缘故。能以道德感化他人的人,若身在高位而有威权,那么,要感化众人趋于正道就很快了。财富多到足以拖累自己的人,若处于不太平的时代,钱财的拖累就更严重了。

 

  1. 注释

 

成德:成为有道德的人。

姑息:过于宽容。

系:关系。

下流:品性低下。

上达:成为品性高尚的人。

 

 

《第十七则》

 

  读书无论资性高低,但能勤学好问,凡事思一个所以然,自有义理贯通之日;立身不嫌家世贫贱,但能忠厚老成,所行无一毫苟且处,便为乡党仰望之人。

 

  1. 译文

 

读书不无天赋的资质高或是低,只要能够用功,不断地学习,遇有疑难之处肯向人请教,任何事都把它想个透彻为什么会如此,终有一天能够通晓书中的道理,无所滞碍。在社会上立身处世,不怕自己出身贫穷低微的家庭,只要为人忠实敦厚,做事稳重踏实,所行所为没有一丝随便或违背道义之处,便足以为家乡的父老所看重,而成为众人的榜样。

 

  1. 注释

 

资性:资质秉性。

苟且:不守礼法、道义的;随便的行为。

乡党:乡里。

 

 

《第十八则》

 

  孔子何以恶乡愿,只为他似忠似廉,无非假面孔;孔子何以弃鄙夫,只因他患得患失,尽是俗心肠。

 

  1. 译文

 

孔夫子为什么厌恶“乡愿”呢?因为他只是表面上看来忠厚廉洁,其实内心里并不如此,可见得这种人虚伪矫饰,以假面孔示人。孔夫子为什么厌弃“鄙夫”呢?因为他凡事不知由大体着想,只知为自己个人的利益斤斤计较,得失心太重,是个不知人生精神内涵的俗物。

 

  1. 注释

 

乡愿:外貌忠厚相,内怀奸诈心的人。

鄙夫:人格卑陋的人。

 

 

《第十九则》

 

  打算精明,自谓自计,然败祖父子家声者,必此人也;朴实浑厚,初无甚奇,然培子孙之元气者,必此人也。

 

  1. 译文

 

凡事都斤斤计较、毫不吃亏的人,自以为很成功,但是败坏祖宗的良好名声的,必定是这种人。诚实俭朴而又敦厚待人的人,刚开始虽然不见他有什么奇特的表现,然而使子孙能够有一种纯厚之气,历久不衰的,就是这种人。

 

  1. 注释

 

打算:精打细算。

 

 

《第二十则》

 

  心能辨事非,处事方能决断;人不忘廉耻,立身自不卑污。

 

  1. 译文

 

心中能辨别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就能毫不犹豫地决定该么办;人能不忘记廉耻心,在社会上为人处世,自然就不会做出任何卑鄙污秽的事。

 

  1. 注释

 

决断:决定么办。

卑污:卑鄙污秽

 

 

《第二一则》

 

  忠有愚忠,孝有愚孝,可知忠孝二字,不是怜俐人做得来;仁有假仁,义有假义,可知仁义两途,不无奸恶人藏其内。

 

  1. 译文

 

有一种忠心被人视为愚行,就是“愚忠”,也有一种孝行被人视为愚行,那是“愚孝”,由此可知,“忠”,“孝”两个字,太过聪明的人是做不来的。同样地,仁和义的行为中,也有虚伪的“假仁”和“假义”,由此可以知道,在一般人所说的仁义之士中,不见得没有奸险狡诈的人。

 

  1. 注释

 

愚忠:忠心到旁人看来是傻子的地步。

愚孝:旁人看来十分愚昧的孝行。

伶俐:灵活、聪明。

 

 

《第二二则》

 

  权势之徒,虽至亲亦作威福,岂知烟云过眼,已立见其消亡;奸邪之辈,即平地亦起风波,岂知神鬼有灵,不肯听其颠倒。

 

  1. 译文

 

有权有势的人,虽然在至亲好友的面前,也要卖弄他的权势作威作福,哪里知道权势是不长久的?就像烟散云消一般容易。奸险邪恶之徒,即使在太平无事的日子里,也会为非作歹一番,哪里晓得天地间终是有鬼神在暗中默察的?邪恶的行为终归要失败。

 

  1. 注释

 

权势之徒:有权力威势可倚仗的人。

烟云过眼:比喻极快消失的事物。

风波:纷扰、争端。

 

 

《第二三则》

 

  自家富贵,不着意里,人家富贵,不着眼里,此是何等胸襟;古人忠教,不离心头,今人忠孝,不离口头,此是何等志量。

 

  1. 译文

 

自身富贵显达了,并不将它放在心上,或时时刻意去显示自己高人一等。至于别人富贵了,也不将它放在眼里,而生嫉妒羡慕的心,这要何等的胸怀和气度才能做得到?古代的人,常常将忠孝二字放在心上,不敢忘记要去实践它。现在的人,虽不如古人那么敬谨,却也对他人忠孝的行为,能毫不吝惜地加以称道,时常去提倡它。这又要何等的抱负和度量才能实行?

 

  1. 注释

 

胸襟:胸怀和气度。

志量:志气和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