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学 院(官网)

www.qinghuaguoxueyuan.com

史学院

《梁书》50

时间: 来源于:国学院

则诸子之言可寻,三代之礼无越。何者?神为 生本,形为生具。死者神离此具,而即非彼具也。虽死者不可复反,而精灵递变, 未尝灭绝。当其离此之日,识用廓然,故夏后明器,示其弗反。即彼之时,魂灵知 灭,故殷人祭器,显其犹存。不存则合乎庄周,犹存则同乎季札,各得一隅,无伤 厥义。设其实也,则亦无,故周人有兼用之礼,尼父发游魂之唱,不其然乎?若废 偏携之论,探中途之旨,则不仁不智之讥,于是乎可息。

  夫形也者,无知之质也;神也者,有知之性也。有知不独存,依无知以自立, 故形之于神,逆旅之馆耳。及其死也,神去此而适彼也。神已去此,馆何用存?速 朽得理也。神已适彼,祭何所祭?祭则失理。而姬、孔之教不然者,其有以乎!盖 礼乐之兴,出于浇薄,俎豆缀兆,生于俗弊。施灵筵,陈棺椁,设馈奠,建丘陇, 盖欲令孝子有追思之地耳,夫何补于已迁之神乎?故上古衣之以薪,弃之中野,可 谓尊卢、赫胥、皇雄、炎帝蹈于失理哉?是以子羽沉川,汉伯方圹,文楚黄壤,士 安麻索。此四子者,得理也,忘教也。若从四子而游,则平生之志得矣。

  然积习生常,难卒改革,一朝肆志,傥不见从。今欲剪截烦厚,务存俭易;进 不裸尸,退异常俗;不伤存者之念,有合至人之道。孔子云:敛首足形,还葬而 无椁。斯亦贫者之礼也,余何陋焉?且张奂止用幅巾,王肃唯盥手足,范冉殓毕 便葬,奚珍无设筵几,文度故舟为椁,子廉牛车载柩,叔起诫绝坟陇,康成使无卜 吉。此数公者,尚或如之;况于吾人,而当华泰!今欲仿佛景行,以为轨则,傥合 中庸之道,庶免徒费之讥。气绝不须复魂,盥洗而敛。以一千钱市治棺、单故裙衫、 衣巾枕履。此外送往之具,棺中常物,及余阁之祭,一不得有所施。世多信李、彭 之言,可谓惑矣。余以孔、释为师,差无此惑。敛讫,载以露车,归于旧山,随得 一地,地足为坎,坎足容棺,不须砖甓,不劳封树,勿设祭飨,勿置几筵,无用茅 君之虚座,伯夷之杅水。其蒸尝继嗣,言象所绝,事止余身,无伤世教。家人长幼, 内外姻戚,凡厥友朋,爰及寓所,咸愿成余之志,幸勿夺之。

  明年疾卒,时年三十二。

  高幼时尝独坐空室,有一老公至门,谓高曰:心力勇猛,能精死生;但 不得久滞一方耳。因弹指而去。高既长,精心学佛。有道人释宝志者,时人莫 测也,遇高于兴皇寺,惊起曰:隐居学道,清净登佛。如此三说。高未死 之春,有人为其庭中栽柿,高谓兄子弇曰:吾不见此实,尔其勿言。至秋而 亡,人以为知命。亲故诔其行迹,谥曰贞节处士。

  庾诜,字彦宝,新野人也。幼聪警笃学,经史百家无不该综,纬候书射,棋釐 机巧,并一时之绝。而性托夷简,特爱林泉。十亩之宅,山池居半。蔬食弊衣,不 治产业。尝乘舟从田舍还,载米一百五十石,有人寄载三十石。既至宅,寄载者曰:君三十斛,我百五十石。诜默然不言,恣其取足。邻人有被诬为盗者,被治劾, 妄款,诜矜之,乃以书质钱二万,令门生诈为其亲,代之酬备。邻人获免,谢诜, 诜曰:吾矜天下无辜,岂期谢也。其行多如此类。

  高祖少与诜善,雅推重之。及起义,署为平西府记室参军,诜不屈。平生少所 游狎,河东柳恽欲与之交,诜距而不纳。后湘东王临荆州,板为镇西府记室参军, 不就。普通中,诏曰:明扬振滞,为政所先;旌贤求士,梦伫斯急。新野庾诜, 止足栖退,自事却扫,经史文艺,多所贯习;颍川庾承先,学通黄、老,该涉释教; 并不竞不营,安兹枯槁,可以镇躁敦俗。诜可黄门侍郎,承先可中书侍郎。勒州县 时加敦遣,庶能屈志,方冀盐梅。诜称疾不赴。

  晚年以后,尤遵释教。宅内立道场,环绕礼忏,六时不辍。诵《法华经》,每 日一遍。后夜中忽见一道人,自称愿公,容止甚异,呼诜为上行先生,授香而去。 中大通四年,因昼寝,忽惊觉曰:愿公复来,不可久住。颜色不变,言终而卒, 时年七十八。举室咸闻空中唱上行先生已生弥净域矣。高祖闻而下诏曰:旌善表行,前王所敦。新野庾诜,荆山珠玉,江陵杞梓,静侯南度,固有名德, 独贞苦节,孤芳素履。奄随运往,恻怆于怀。宜谥贞节处士,以显高烈。诜所撰 《帝历》二十卷、《易林》二十卷、续伍端休《江陵记》一卷、《晋朝杂事》五卷、 《总抄》八十卷,行于世。

  子曼倩,字世华,亦早有令誉。世祖在荆州,辟为主簿,迁中录事。每出,世 祖常目送之,谓刘之遴曰:荆南信多君子,虽美归田凤,清属桓阶,赏德标奇, 未过此子。后转谘议参军。所著《丧服仪》、《文字体例》、《庄老义疏》,注 《算经》及《七曜历术》,并所制文章,凡九十五卷。

  子季才,有学行。承圣中,仕至中书侍郎。江陵陷,随例入关。

  张孝秀,字文逸,南阳宛人也。少仕州为治中从事史。遭母忧,服阕,为建安 王别驾。顷之,遂去职归山,居于东林寺。有田数十顷,部曲数百人,率以力田, 尽供山众,远近归慕,赴之如市。孝秀性通率,不好浮华,常冠谷皮巾,蹑蒲履, 手执并榈皮麈尾。服寒食散,盛冬能卧于石。博涉群书,专精释典。善谈论,工隶 书,凡诸艺能,莫不明习。普通三年,卒,时年四十二,室中皆闻有非常香气。太 宗闻,甚伤悼焉,与刘慧斐书,述其贞白云。

  庾承先,字子通,颍川焉陵人也。少沉静有志操,是非不涉于言,喜愠不形 于色,人莫能窥也。弱岁受学于南阳刘虬,强记敏识,出于群辈。玄经释典,靡不 该悉;九流《七略》,咸所精练。郡辟功曹不就,乃与道士王僧镇同游衡岳。晚以 弟疾还乡里,遂居于土台山。鄱阳忠烈王在州,钦其风味,要与游处。又令讲《老 子》,远近名僧,咸来赴集,论难锋起,异端竞至,承先徐相酬答,皆得所未闻。 忠烈王尤加钦重,征州主簿;湘东王闻之,亦板为法曹参军;并不赴。

  中大通三年,庐山刘慧斐至荆州,承先与之有旧,往从之。荆陕学徒,因请承 先讲《老子》。湘东王亲命驾临听,论议终日,深相赏接。留连月余日,乃还山。 王亲祖道,并赠篇什,隐者美之。其年卒,时年六十。

  陈吏部尚书姚察曰:世之诬处士者,多云纯盗虚名而无适用,盖有负其实者。 若诸葛璩之学术,阮孝绪之簿阀,其取进也岂难哉?终于隐居,固亦性而已矣。

 

  1. 译文

 

  《易》说:君子逃离尘世,不觉得烦闷,特立独行,不知道畏惧。孔子称长沮、桀溺为隐士。古代的隐士,有的以听到禅代之事为羞耻,以让出帝位为高尚,把万乘帝位当作是垢辱,走向死亡却毫不后悔。这种人轻视生命,看重道义,世所罕有,间或出现,是上等的隐士。有的充任监门以自养,在柱下作吏而托身,生活简易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地位低下却毫不显露惭愧的神色。造就是所谓隐于市朝的大隐士,地位又在上等隐士之下。有的裸露身体,假装疯狂,弄瞎眼睛,弄哑嗓子,离绝尘世,抛弃礼乐以回归正道,强忍住不谈孝道慈爱,不顾恤亲情。这种人保全自身,避开祸害,掌握了德高有才的人避世之道,地位又在大隐士之下。然而这些人都同样没有忘记缄默不言的要领,处在幽隐之中守住正道,最终得到好的结果。他们和那些投身乱世之中,争逐财利、迎合世俗的人,哪裹能够同而语啊《孟子》说:现在的人对于爵禄,得到它就好像获得生命,失去它就好像失去生命。《淮南子)说:人们都用静止的水作镜,不用流水作镜。能够激扬正气,冲去污浊,遏制贪脏枉法的风气,制止争权逐利的行为,恐怕衹有隐士才能做到吧!从古以来,没有一位帝王不崇尚隐士的操守。即使是唐尧也不能使巢父、许由屈志相从,周武王也不能使伯夷、叔齐丢下自己的操守称臣。漠高祖放肆傲慢却恭敬地礼待绮里季、夏黄公,漠光武帝按法治理天下却对严光、周党屈意顺从,从那以后,世世代代都有这样的情况。有梁一代,国家兴盛,继承前代的风教德政,凡是道德值得效法,学问可作楷模的隐士,都把他们列入《处士篇》。

  何点字子皙,庐江潜入。他的祖父何尚之,宋时任司空。父亲何铄,任宜都太守。何铄一向患有疯病,无缘无故杀害妻子,按法律被处死。何点当时十一岁,几乎因失去双亲的哀痛而毁灭生命。到长大成人之后,何点因为家中曾出现的祸事而感伤,想要不结婚,不出仕,何尚之强行为他娶琅邪王氏。其他礼仪都已完成,将要行亲迎之礼的时候,何点一次又一次向着何尚之流泪哭泣,请求让自己坚守原来的意愿,于是才得以停办婚事。

  何点容貌端庄清秀,又博通群书,善于言谈议论。何点家本是世家大族,宗族姻亲中很多人任高官。何点虽然不进城,不入官府,衹是穿家居衣服,不用头簪,不系衣带,在民间遨游,有时驾着柴车,穿着草鞋,随顺心意,想去哪裹就去那襄,直到喝醉才回来,士大夫中很多人仰慕他、仿效他。当时人把何点称为通隐。何点之兄何求,也隐居在吴郡虎丘山。何求去世之后,何点在为兄长服丧期间,衹是吃素食,不饮酒,到三年服丧期满之后,何点的腰围减小了一半。

  宋泰始末年,朝廷征召何点为太子洗马;齐代初年,朝廷又多次征召何点为中书郎、太子中庶子,何点都不应征。他和陈郡谢满、吴国张融、会稽孔稚珪成为莫逆之交。何点的堂弟何遁,拿东篱门一座庄园给何点居住,孔稚珪为何点在园中建了幢房子。园内有卞忠贞的墓,何点在墓侧种上花卉,他每次饮酒一定要先举酒洒地祭奠卞忠贞。起初,褚渊、王俭担任宰相,何点对人说:我作《齐书赞》,赞中说褚渊是世家大族,王俭也是国家的英才;不依靠这些亲故旧臣,有谁来顾恤国家王俭听到这话,本想去拜访何点,后来知道不能见到何点,于是就放弃了拜访的打算。豫章王萧嶷驾车去拜访何点,何点从后门逃走了。司徒竟陵王萧子良想要屈驾去见何点,当时何点在法轮寺,萧子良于是去法轮寺请求与何点相见,何点穿着隐士的服装入席,萧子良高兴不已,把嵇叔夜的酒杯、徐景山的酒铛赠给何点。

  何点年轻时曾经患有渴痢病,多年都未治愈。后来何点在吴中石佛寺建立讲坛,他曾在讲经的地方午睡,梦见一个形貌特别的道人交给自己一掬丸药,他在梦中把丸药吞服了下去,从此以后病就痊愈了。当时人认为这是何点淳厚的德行带来的福佑。

  何点生性放达,不拘小节,喜欢施赠给人,远远近近的人赠送给他东西,他都一概不违逆,全都接受,随即又把接受的东西分赠给人。何点曾经坐车经过朱雀门街,有人从车后偷取何点的衣物,何点见到了,却不作声,旁边有人抓住偷衣人交给何点,何点于是把衣物赠送给偷衣人,偷衣人不敢接受,何点声言要报告官府,偷衣人害怕了,才接受了何点施赠的衣物,何点又催促偷衣人赶快离开。何点对识别人才很有眼光,他识别荐拔的人很多。吴兴丘迟还是幼童,何点就很赏识他;济阳江淹还处在地位卑下的时候,包匙就称扬他。后来逭两人全都像何点说的那样,显露了才能。

  何点年老之后,又娶鲁国孔嗣的女儿为妻,孔嗣也是个隐士。何点虽然结了婚,但也不与妻子见面,另外建了座房子安置妻子,没有人明白他遣样做的用意。吴国张融年轻时被免官,他写的诗中有表示不求仕进的语句,何点酬答诗说:昔闻塞都日,不在简书前。意思是说张融被免去官职,没有处理文书的繁忙。这虽然是戏言,但退融很久都把遣诗当作一块心病。后来到何点结婚的时候,张融才又写诗赠给何点说:惜哉,薄暮遘荒淫。拿包韪晚年结婚逭事开玩笑。何点也把这诗当作一块心病,但一直没有找到机会消释它。

  高祖和何点原来就有交情,高祖登上帝位之后,亲手书写诏书说:从前因为空闲较多,能够和你交往,我们共坐修竹林中,栖息清池之上,忘记眼前的烦扰,议论古人古事,多么快乐啊。自从我暂时告别家乡,已有十四年,遇到的艰难险阻,又哪能说得尽。从我顺应天命,登上帝位,就常常想着和你见面,近来身体怎么样,在哪座山上劳累?以前严光推开皇宫的大门,走上宫廷的台阶,与光武帝谈论天人之道,共叙故旧之情,有不遵臣道的行为,遣对他的高洁操守有什么妨碍杨文先戴着皮弁谒见魏文帝曹子桓,周伯况戴着毂皮巾谒见光武帝刘文叔,到以往的史册中去寻找,这样的先例并不少。现在赐给你鹿皮巾等物品。希望再过几天,你能够进宫来。何点穿着平民的布巾褐衣进入华林园,高祖十分高兴,置办酒宴,赋诗赠答,对何点的恩宠和礼遇同以前一样。接着,高祖下韶说:征士何点,操守高洁,不求仕宦,安于容膝之陋室,放浪形骸,不拘形迹,寄情于幽隐之中。我从早到晚,思考治国之道,仰慕前代哲人;何况我能舆贤哲之人生活在同一时代,怎能不与贤哲之人一同治理国家。朝中亲近大臣位尊任重,一定要由国中的杰出人才担任。我诚心希望贤哲惠然肯来,屈居献可替否之职。应当征召何点为侍中。何点以有病为理由,拒绝任官,不应征召。高祖于是又再下诏说:征士何点,寄心世外,遵守正道,随任心性,脱离尘世,心胸坦荡的君子之风,全都秉承古代先贤。以前因为我们平素的志向相同,曾经亲切地交往,像汉光武帝怀念严子陵那样,我也眷怀自己的旧友。从前郑仲虞超世脱俗,但也接受汉朝俸禄;戴安道也有超脱世俗之志,却也不拒绝晋朝的俸禄。这都是前朝盛德美行的典范,以前的贤哲共有的品行。应当斟酌拨给何点资财,全由所在地官府供给,日常所需的费用,由太官另外拨给。何点既然德行高于袁曜卿,所以也可以像魏太祖对待袁曜卿那样,凭亲旧之情拨给垣下谷。

  天监三年,何点去世,死时六十八岁。高祖下韶说:新授任的侍中何点,出世隐居,寄情于衡泌之中,志向终身不变。他突然间去世。我倍感凄恻哀伤。可以赐给何点一具用第一等木材制作的棺木,送二万钱、五十匹布给他家办理丧事,办丧事所需的各种东西,由内监营办。又命鱼凿之弟鱼凰说:贤兄征君包艳,从弱冠之年就隐居不出,直到垂暮之年操守始终不变。他寄情尘世之外,不追求名利富贵;放浪形骸,致力追寻深奥的哲理。他情趣高雅,有了兴致就更能体现;他有文才酒德,交接之际更感到他旨趣高远。我得受图表,应运为帝,想要弘扬教化。朝中多有谦谦君子,能够使风雅之士流俗之辈崇尚君子之风;郊野有隐居之臣,也应当弘扬不图仕进的品格。我正要依赖他们高雅的谈吐,兴隆銮塑的帝业。从前恒艳还是普通百姓的时候,我和他的情谊就已经显露,我像漠章帝对待郑仲虞那样给他俸禄,像光武帝对待严子陵那样待之以礼,在我处理政务的闲暇之日,曾让他布衣晋见,在他隐居的深幽之处,我供给他资粮,让他生活有依靠。突然间他去世了,这实在使我震惊哀悼。你和坦韪兄弟感情十分深厚,现在亲人离开了人间,共享天年的愿望,再也不能实现,这缠绕不断的遣憾,叫我怎能承受。长此以往怎么办!”但黏没有儿子,他同宗的人把何点堂弟何挞之子何虽作为鱼艳的后嗣。

  何胤字王季,是何点之弟。八岁的时候,他为父母亲守丧,像成人一样因哀痛而毁伤了身体。长大成人之后,他爱好学习。拜沛国刘珊为师,学习《易》及《礼记》、《毛诗》;又进钟山定林寺学习佛经。这些东西他都学得精通。但是他随任情性,不拘小节,当时没有人了解他,衹有汝南周颙深深器重他,认为他是奇才。

  何胤初仕任齐秘书郎,迁任太子舍人。出京任建安太守,他施政讲究恩德信义,百姓不忍心欺骗他。每逢伏日腊日,何胤都把关押的囚犯放回家,这些囚犯也都如期返回,没有一个乘机逃跑。何胤入京任尚书三公郎,还未受任,又迁任司徒主簿。何胤注解《易》,又解说《礼记》,解说的文句就写在原书书卷的背面,因此称为《礼记隐义》。又积功迁任中书郎,员外散骑常侍,太尉从事中郎,司徒右长史,给事黄门侍郎,太子中庶子,领国子博士,丹阳邑中正。尚书令王俭奉皇上诏命撰写新的礼法,还没写成王俭就去世了,皇上又命特进张绪继续写完,张绪又去世了,皇上就把续写的任务委托给竟陵王萧子良,萧子良把逭任务让给何胤;于是朝廷配属二十名学士给何胤,让他们帮助何胤撰写新礼法。永明十年,何胤迁任侍中,领步兵校尉,转为国子祭酒。郁林王继位为帝,何胤因为是皇后的亲族,所以很受亲宠优待。又积功迁任左民尚书,领骁骑,中书令,领临海王、巴陵王师。

  何胤虽然富贵颢达,但他却常有辞官退隐之心。建武初年,他已在郊外建了座房子,称之为小山,他常常和士林友人在造座房子裹栖游。到遣时,何胤就卖掉了自己的宅院,想归隐东山。还没开始筹办逭事,何胤就听说谢绌免去吴兴郡太守之职后并不回京,他担心谢肋占先隐居东山,于是就上表辞职,不等朝廷回覆就擅自离京。明帝十分生气,命御史中丞塞昂上表启奏收捕何胤,不久,又下韶准许包凰辞职。何胤认为会稽的山灵妙神奇,就去那儿游览,住在若邪山云门寺。起初,何胤的两位兄长都已经避世隐居,何求先已去世,到这时何胤又隐居,当时人们称何点为大山,何胤为小山,又称做东山。

  永元年间,朝廷征召皿皿为太常,太子詹事,都不赴任。高祖藩王府建立,选拔何胤任军谋祭酒。高祖写信给何胤说:你在山林中尽情栖游,定能带来无穷的欢乐,希望你常常安适。内心既已断绝对名利的追慕,也就不会再有被外物役使的烦劳,用道来调养内心的和谐,一举一动也就不会违逆自己的心意。若邪山独占东部的美景,山川相连,前代人就已赞赏逭襄的美景,遣裹确实是一方乐土。我在官场辗转迁徙,束奔西劳,静下来想和老友促膝长谈,竟因相互离违,不能相见,我仰首束望,哪天不在想念你?从前我们欢乐相聚,一起在学校就读,我实在想在学校游学千年,遍读百子之书,一旦走上仕途,这种想法就无法实现。正逢世道衰颓,国家接二连三地陷入祸乱之中,幸亏有数千激扬奋发的勇士,才能够战胜凶徒清除祸患。我也想捧读书卷,随时咨询请教,寄情于古人古事之中,我也时常思念着你,但事与愿违。你胸襟坦荡,情怀恬淡,栖游山林,虽处人世之中,几乎和退隐相近。你获取高官之后,又挂冠辞职。有取舍不同之理,有崇尚随顺时势之义,能预见后事,识别祸端,实在算是先知先觉,能超然世外,独善其身,有识之人自会钦慕嗟叹。现在政治昌明,居于昌盛之邦,仍然处在贫贱之中,人人都会感到羞耻;皇上好仁,实行仁德就在于自己,希望你不要再犹豫迟疑。以前我去信全都说过,逭裹就不再全说。现在派专人等你的消息,我翘首期盼着你的回信,希望你能使我殷切期望之情得到安慰。何胤不肯到王府任职。

  高祖登上帝位,下诏任命何胤为特进、右光禄大夫。高祖亲自写手令给何胤说:我正遇上好的机运,百姓乐于拥戴,我登上了帝位。祇不过我昏庸无知,不精通治国之道。即使是从早到晚,日夜劬劳,也想要帝业兴隆,天下升平。而先代圣王留下的典范,还衹是记载在典籍之中,施政的取舍、政令的废举,都和用人密切相关。再加上世道浇薄,奸诈蜂起,要改变风俗,实在不易。如果不能用儒雅君子弘益朝政,用高雅的标准规范政令,那么国家就会堕入急流,谁也不知道它将漂往何方。治理百姓和修养自身,独善其身和兼济天下,得失取舍,哪样功用更多?我虽然学问不多,但很爱广泛了解古事,想起那些脱离尘世的高士,每每赞叹不已。现在世务纷乱,我重任在肩,不得不请你放下隐居山林的打算,和我一起实现治世的美业。希望你一定要深深体察我们往日的情谊,不要因为怕尘世玷污而滞留不来。现在派领军司马王果宣谕我的旨意。希望近期就和你见面。王果到何胤处,何胤穿着朝服但头戴隐士常用的鹿皮巾,手执经书,走下坐榻跪着接过韶书,然后回到坐榻上拜读诏书。何胤接着对王墨说:从前我在蛮曲时就想陈奏两三件事,一是想要订正郊丘之礼,二是想要重新铸造九鼎,三是想要建立双阙。世人传说晋朝想要建阙,王丞相指着牛头山说:造就是天然的宫阙。,逭正是没有明了建立宫阙的意思。阙,又称之为象魏。把国家的法律条文悬挂在阙上面,过十天就把它收藏起来。象的意思是法;魏,是正处在路当中而高大的样子。造就是阙又称做象魏的原因。鼎是象征帝王威严的神器,有国家的人就要先有鼎,所以王孙满斥责楚子问鼎之轻重的举动,楚子顿时无言可对。在圜丘祭天和在南郊祭天,依照以前的典籍,遣两者有所不同。在南郊是祭五帝灵威仰之类神灵,在圜丘是祭天皇大帝、北极大星。以往朝代合称为郊丘,这是上代儒生的重大失误。现在梁朝的德政刚刚开始,不应当因袭前朝的谬误。你应当到宫廷中去陈奏。王果说:我地位鄙下,才能拙劣,岂敢随便议论国家的典章制度,这事要恭敬地等待像叔孙生那样的大儒来议论。何胤说:你为什么不派那传送诏书的官员回朝廷拜献表章,而你自己留下来和我一同栖游山林呢?”王果感到愕然,说:古今都没听说这种先例。何胤说:《檀弓》两卷,谈的全是事物的起始。从你就可以首先这样做,为什么一定要有先例?”王果说:现在你已经超然世外,还有出仕、为君献身的想法吗?”何胤说:你衹要凭实际情况就可以推测到我会不会出仕。我已经五十七岁,每月连四斗米都吃不完,哪能还有精力出仕做官。从前承蒙圣王眷顾,现在又蒙圣王褒美,我很想赶往宫廷拜谢皇恩,但是近来腰腿都不灵便,这个心愿就无法实现了。

  王果回到京城,把何胤说的主要内容向高祖启奏,高祖下命令赐给何胤白衣尚书的封号,领取尚书俸禄,何胤坚决拒绝。高祖又命令从山阴库中每月供给何胤五万钱,何胤又不肯接受。高担于是下诏给坦腿说:近来学问之道被废弃,儒术将要失传,世家大族,揞绅之家,都很少听说有喜爱读书的人。我常想大力鼓励儒学,但风气仍未改变,我在朝中祇有万分感叹。本想委屈你暂且出山,开导年轻后辈,以继承近于废弃的儒学。逭心愿未能实现,我延颈企望,画思夜想。朝廷的职位还虚席以待,我等到今年秋天,期望你惠然肯来,实现我素来的心愿。你的门生当中经学精通、德行善美的共有几人?我想要见见他们的堂堂仪表,把他们选拔到朝廷来做官。你即刻就可把他们的姓名呈报给我,希望你能满足我这个要求。又说:近年来学者非常少,实在是因为没有再聚集学生讲授经学,所以用明经射策取士的办法都废弃了,每次一想到遣一点,就万分感慨。你是儒学的宗师,再加上你德行修美,我将命有志儒学的年轻后辈,到你那儿去向你学习儒家的学问。希望你捆加斟酌,教诲诱导他们,使礼乐教化从此振兴。高祖于是派何子朗、孔寿等六人到束山何胤处去学习。

  太守衡阳王萧元简对何胤十分尊崇,以礼相待,每月都常常驾车去何胤家,和他整天谈论。何胤因为若邪山地势狭隘,容不下学生,于是迁往台望业。山上有瀑布,包腿在瀑布西边建造学校,山林就恰像学校的园篱,山岩正恰如学校的垣墙。何胤在学校裹专门造了座小阁,自己坐卧都在合内,亲自开关门户,没有一个僮仆能进入遣小阁。何胤又在山侧购置T-顷田,讲论闲暇他就带着学生去这地方游览。何胤刚刚迁来秦望山的时候,正准备造房子,忽然见到两个戴着黑帽子的人,容貌十分壮伟,他们问何胤:你想要住在这地方吗?”于是指着一块地对何胤说:遣块地很吉利。忽然间二人都不见了。何胤照他们的话选定了房子的基址。不久山洪暴发。山石被冲走,树木被冲倒,衹有何胤住的房子岩然不动,依然完好。萧元简就命记室参军钟嵘撰写《瑞室颂》,并且刻在石上用以褒扬。萧元简要离开堕垦瞪的时候,进山与包胤辞别,包腿送芦亟个回城,一直送到离郡城三里的都赐埭,就告别说:我自从弃绝世间之事,舆人的交游也就中断了,如果不是你屈尊降临山野,我又哪会再到离郡城这么近的地方来?在都赐埭上,从此以后再也见不到我的足迹了。两人手拉着手,都流下了眼泪。

  南渡过江之后,何家的人从晋司空何充开始,世代都埋葬在吴西山。何胤家几代人寿命都不长,祇有他祖父何尚之活到七十二岁。何胤年纪到了七十二岁时,就离开秦望山,迁移到吴,他作了一首《别山诗},言辞十分凄怆哀伤。到之后,何胤在虚丘西寺讲论经学,学生们又都跟随他学习,东部地方长官往来途中经过吴,个个都要到寺中听何胤讲经。何胤常常禁止杀生,有个虞人追逐鹿,鹿一直跑向何胤,伏在他身旁一动不动。又有一种奇异的鸟,形状像鹤,红色,聚集在讲堂,乌儿驯服,和人亲近,如同家禽。

  以前,开善寺藏法师曾和何胤在秦望山相见,后来回到京城,在钟山去世。死的那天,何胤在般若寺,见到一个僧人把盛着香炉的奁和一函书交给自己,并且说呈交何居±”。话说完人就不见了。何胤打开函,函中竟然是人世间没有的《大庄严论》。何胤又在寺内立明珠柱,这柱竟然连续七天七夜放光,太守何远把遣情况向朝廷启奏。昭明太子钦敬何胤的德行,派舍人何思澄送去手令褒美何胤。

  中大通三年,何胤去世,死时八十六岁。以前,何胤曾经患病,何胤之妻江氏梦见神人告诉自己说:你的丈夫寿敷已尽,但是他有至美的德行,应当获得延长寿命的回报,你将要替代你丈夫去死。江氏醒过来,说了梦中情形,不久之后返就患病去世,病竟然好了。到死之前,何胤梦见一群神女,有八十多人,都穿着蛤衣,排列整齐地走到何胤面前,都在床下向何腿行拜礼,醒来之后,何胤又见到逭情景,于是他就吩咐家中人营办丧葬用品。不久何胤病情加剧,于是不治而亡。

  何胤注《百法论》、《十二门论》各一卷,注倜易》十卷《毛诗总集》六卷,《毛诗隐义》十卷,《礼记隐义》二十卷,《礼答问》五十五卷。

  何胤之子何撰,也不进入仕途,庐陵王征召他为主簿,他不肯就任。

  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他的父亲彦之,宋时任太尉从事中郎。阮孝绪七岁时,阮孝绪过继给从伯阮胤之作后嗣。阮胤之之母周氏去世,留下了一百多万遣产,遣产都应当由阮孝绪继承,但阮孝绪一点也不接受,把遗产全给了阮胤之的姐姐,即琅邪王晏之母,听到遣事的人都十分惊叹。

  阮孝绪从小就非常孝敬,生性沉稳少言,即使和孩童们一起玩耍游戏,也常是把挖池筑山当作娱乐。十三岁时,他对《五经》就全都精通。十五岁行冠礼之后,阮孝绪去见自己的父亲阮彦之,阮彦之告诚阮孝绪说:行加冠礼之后,你的地位更加重要,这是长大成人参预人事的起始。你应当常常想到自己勉励自己,用以庇护你自己。阮孝绪回答说:我愿意追踪赤松子的足迹直到瀛海,仿效许由的行为隐于深谷,希望藉此保住短促的一生,免去尘世的拖累。从此阮孝绪就避开入独处一室,除了探望父母,他足不出产,家中没有谁见到他,亲友们因此称他为居士

  阮孝绪的表兄王晏居于显达之位,多次到阮孝绪家中,阮孝绪估计王晏一定会倾败,所以常常躲藏起来不舆王晏相见。阮孝绪曾经吃到一种肉酱,觉得味道鲜美,他问遣肉酱的来历,当听说是从王晏家得来的,他便呕吐出吃下去的东西,倒掉肉酱。王晏因罪被诛,王家的亲戚都为此而害怕。阮孝绪说:我们虽是亲戚,但未结为一党,怎么会连坐到我们?”后来果然没有陷入这场灾难。

  讨伐东昏侯的义军围攻京城的时候,阮孝绪家因为贫穷竟然无柴煮饭,男女仆人去窃取邻人的木柴烧火煮饭。阮孝绪知道后竟不肯吃饭,接着就命仆人拆下房上的木料来煮饭。阮孝绪住的房中祇有一张鹿床,房子四周竹树环绕。天监初年,御史中丞任.办寻找阮孝绪之兄阮履之。也想乘便拜访阮孝绪,却又不敢前去,最后望着阮孝绪的房子感叹地说:房子离我们虽近,那人的德行却远比我们高尚得多。阮孝绪被知名人士钦敬尊崇竟然到了如此的程度。

  天监十二年,阮孝绪和吴郡范元琰同被征召,两人都不应召。陈郡袁峻对阮孝绪说:从前,天地壅塞,贤人隐退;现在世道清明,但你却还隐遁,这样做行吗?”阮孝绪回答说:从前周朝的德政虽然兴隆,但伯夷、叔齐却不食周粟,甘心吃薇蕨;汉朝正值兴盛,夏黄公、绮里季却仍以隐居山林为快乐。实践仁德,全凭自己,和人世有什么关系!你估量我和以前的贤者不是一类人吗?”

  后来阮孝绪在钟山听人讲经,他的母亲王氏忽然得病,阮孝绪的兄弟想要把他叫回来。阮孝绪的母亲说:耋绪天性暗通神明,他一定会自己赶回来。阮孝绪果然因为在钟山心中惊悸而赶回家,邻人都为遣事而惊叹。阮孝绪母亲服药一定要用新鲜人参调制,以前传说钟山出产人参,阮孝绪于是亲自翻山越岭,进深山幽谷寻找,过了很多天都没有找到。他忽然间看见一只鹿在往前走,医耋赌似有感应,就紧跟着鹿往前走,走到一处,鹿突然消失,阮孝绪赶上前来,果然找到自己所要的人参草。他母亲用人参调药服用,病就治愈了。当时人们都为此嗟叹,认为这是阮孝绪孝心感动神明所致。

  当时有个善于卜筮的人,名叫张有道,他对阮孝绪说:看到你隐居的行动,但你的心迹难以让人明白,如果不用卜筮的方法来考求,就没有办法证明。张有道为阮孝绪排列卦象的时候,已经列出五爻,张有道说:从这情况看,将会出现《咸卦》,这是感应的表现,不是嘉遁之兆。医耋钟说:你怎么知道下一爻不会出现上九阳爻?”亟直道继续排列卦象,最后果然出现《逐卦》。张有道感叹地说:这象辞说肥遁无不利,。卦象和你的德行相应,你的内心和行动一致。阮孝绪说:虽然获得《邂卦》,但是上九阳爻没有出现,隐居之道,就要像许由那样离绝人世。匝耋绪于是着《高隐传》,为从炎、黄开始,直到;左监末年的隐士作传,把这些人斟酌品评分为三等,一共有若干卷。阮孝绪又撰写《高隐传论》说:最高的道之根本,在于崇尚无为;圣人的行动,在于拯救时弊。拯救时弊就要采取行动,靠行动取得功效就违背了道的根本,道的根本既然是崇尚无为,那么采取行动也就不是道的最高准则。然而不付诸行动,那么世间就无法安定;如果不贯彻道的根本,那道终究还会衰败。孔丘、姬旦想要坚持采取行动,所以暂且把道的根本掩藏起来;老聃、庄周衹要弘扬道的根本,也就应当掩蔽他们的行动。行动可以掩蔽,逭就是老、庄感到闲暇自如的原因;根本被掩藏,所以孔丘为世事奔忙感到力不从心。士人如果不能掌握其中一方面,就会缺少明智的见解;如果能够理解两方面的道理,就能具有独特的审察辨别能力。这样,圣人已经光照天下,就回过头扩大行动的影响;贤人还未处于被人尊崇的地位,就更加要提倡道的根本。逭实在是因为行动应当拯救时弊,不是圣人就不能承担这项任务;根本应当用以说明道理,贤人就可以知晓并昭示天下。假如能够了解根本与行动的关系,领悟一抑一扬的道理,那么孔丘、庄周的思想,就可以理解大半了。

  南平元襄王听到阮孝绪的名声,写信邀请阮孝绪,阮孝绪不肯前去。阮孝绪说:并不是我有意要在尊贵之人面前显示傲慢,衹是我生性害怕见帝王。假如磨麝都能驾车,那它们和良马有什么区别?”

  以前,在建武末年的时候,青溪宫的束门无缘无故自己崩塌,大风吹拔束宫门外的杨树。有人就逭事去询问阮孝绪,阮孝绪说:青溪宫是皇上原来的住宅。齐五行属木,东方是五行中木的方位,现在束门自己崩塌,恐怕是木将要衰败了。

  鄱阳忠烈王妃是阮孝绪的姐姐。鄱阳王曾经想驾车到阮茎钟那儿去游玩,阮孝绪凿开垣墙逃开了,始终不肯与鄱阳王见面。外甥们逢年过节馈赠的东西,阮孝绪全不接受。有人对阮孝绪这样做感到奇怪,阮孝绪回答:受礼不是我自己本来的愿望,所以不接受。

  阮孝绪常年供奉的石像,先就有损坏,阮孝绪心中想要修补,经过一夜,石像忽然变得完好无损。大家都为此感到惊异。

  大同二年,阮孝绪去世,当时五十八岁。阮孝钟的门徒累列阮孝绪的德行,确定他的谧号为文贞处士。他着的《七录》等书共有二百五十卷,在世间流传。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原先,陶弘景之母梦见青龙从自己怀中出来,同时又见到两个天神手捧香炉来到自己住的地方,过不久陶母就有了身孕,于是生下了陶弘景。陶弘景从小就有独特的禀赋。他十岁的时候,得到了葛洪写的(神仙传》,就白天黑夜研学探究它,于是萌生了摄生长寿的想法。陶弘景对人说:仰望青云,看见太阳,都不觉得远。长大成人之后,陶弘景身长七尺四寸,神情仪表,明净秀美,眼睛明亮,眉宇开阔,耳朵捆长。陶弘景读书一万余卷。他善于弹琴下棋,精于草书隶书。齐高祖作宰相,还未到弱冠之年的陶弘景被选拔为诸王侍读,被授为奉朝请。陶弘景虽然身处帝王之家,但闭门独处,不与外人交往,祇是一味读书。朝廷礼仪制度,多半取决于陶弘景。永明十年,陶弘景上表辞去官职,皇上下诏准许他辞职,赐给他一束帛。到陶弘景离开京城的时候,朝廷公卿在征虏亭为他饯行,酒宴规模十分盛大,送行人的车马阻塞了道路。大家都说,宋、齐以来,都没有这么盛大的送行场面。朝野人士都认为这是一种荣耀。

  于是陶弘景定居在句容的句曲山。陶弘景常说:这座山下是第八洞宫,名叫金坛华阳之天,周围有一百五十里。从前漠代有个咸阳三茅君道行修炼成功,来掌管这座山,所以这山称做茅山。于是陶弘景在山的中部建造房子,自己把房子称为华阳隐居。陶弘景开始跟随束阳孙游岳学习符图经法。他走遍名山,寻访仙药。每当经过溪涧山谷,陶弘景一定要在其中盘桓,吟咏游览,不能休止。当时沈约任束阳郡守,他敬仰陶弘景的操守涵养,多次去信邀约陶弘景,陶弘景都没有答应。

  陶弘景为人通达事理,处事灵活,待人谦敬有礼,无论是出仕还是退隐,他的举动都符合这标准。遇上事情就能立即作出决断,说话不拖沓冗繁,即使有也会立即感觉到。建武年间,齐宜都王萧铿被明帝害死,萧铿被害的那天夜晚,陶弘景梦见萧铿来向自己告别,陶弘景就向萧铿问及阴间之事,萧铿说出了很多阴间隐秘奇异之事,陶弘景就根据这些事撰写了《梦记》。

  永元初年,陶弘景又另外建了一座三层的楼房。陶弘景居住在最上一层,他的弟子们住在中间一层,宾客来了就住在下层。陶弘景就从此舆世人断绝来往,衹有一名家中的僮仆能在他身边服侍。陶弘景特别喜爱松林中的风声,每次听风吹动松林的声音,都感到欣喜快乐。陶弘景有时一个人在泉水山石之旁游玩,远远望见他的人,都以为是仙人。

  陶弘景生性爱好著述,著述中崇尚奇异。他爱惜光阴,年老之后就更加珍惜。他尤其精通阴阳五行、风角星算、山川地理、方圆产物、医术本草。陶弘景着有《帝代年历》,又曾经制造浑天象,陶弘景说,浑天象不祇是史官使用,也是毕道所必需的东西

  讨伐东昏侯的义军平定建康之后,陶弘景听说在议论桦代之事,他就援引圃谶,几次推演都成为字,于是陶弘景就命弟子把推演结果进呈朝廷。高祖早已舆陶弘景有交游,他登上帝位之后,对陶弘景的恩宠和礼遇就更加隆厚和周到,他和陶弘景之间书信往来不绝,派去看望陶弘景的使者一个接着一个。

  天监四年,陶弘景移居积金束涧。陶弘景善于辟谷导引的养生之术,他年龄超过八十却还保持着健康的容貌。陶弘景深深仰慕张良的人品,说张良逭人,古代贤人中,没有谁能舆他相提并论。陶弘景曾经梦见佛把菩提记授给自己,神佛说他名为胜力菩萨。陶弘景于是到邓县阿育王塔自己发誓,受五大戒。后来太宗来到南徐州,他钦仰陶弘景的风采和素养,就把陶弘景召进后堂,两人在一起谈论了很多天,陶弘景才离去,太宗非常敬重陶弘景,认为他异于常人。大通初年,陶弘景把两把刀进献给高祖,一把刀名为善胜,一把刀名为威胜,都是精美的宝物。

  大同二年,陶弘景去世,时年八十一岁。死后,陶弘景的容颜没有改变,身体屈伸如同往常。皇上下韶赠为中散大夫,赠谧为贞白先生,接着派舍人监办丧事。陶弘景留下遣言要实行薄葬,他的弟子们遵照遣言实行。

  诸葛璩字幼玟,琅邪阳都人,他家世代居住在京口。诸葛璩幼时以征士关康之为师,广泛地涉猎经史。后来他又以征士咸荣绪为师,臧荣绪着《晋书》,他称赞诸葛璩对自己着的书有阐发隐微事义的功劳。臧荣绪把诸葛璩和漠代的壶遂相提并论。

  齐建武初年,南徐州行事江祀向明帝推荐诸葛璩。他说:诸葛璩安于贫贱,坚守正道,尊崇爱好《礼》和《诗》。他从来没有拜谒地方长官,也未曾依附王侯的门庭。如果选拔像他这样品行端方的隐逸之人为官,可以弘扬清操,激励世人。请求征召诸葛璩为议曹从事。明帝答应了江祀的请求,诸葛璩却拒绝不肯应召。当时陈郡谢跳任束海太守,他为告谕属下写了一篇教,教文说:从前任长孙束行为官,就使龙丘苌折节出仕;孔文举教令北行,就使郑玄得到高立通德门的荣耀。这是抑制贪鄙之风,使懦弱之人立下志向,弘扬风范的好办法。处士诸葛璩,被前贤的高风亮节所熏陶,也走上了隐居的道路。他哪是那种怀藏珠宝却身披褐衣、身有才艺却想待价而沽的虚假之辈?他正是操守高洁、独守孤高、不事王侯的隐逸之士。听说他奉养父母,却穷得衹能啜菽饮水,连粗茶淡饭都难以为继。我哪能独享万钟的俸禄,却忘了赈穷济贫的责任。应当赠给诸葛璩百斛谷。天监年间,太守萧琛、刺史安成王萧秀、鄱阳王萧恢都给诸葛璩以特殊的礼遇。诸葛璩母亲去世,他在守丧期间因遇度悲哀而极度瘦弱,萧恢多次去探望慰问。服丧期满,诸葛璩被举为秀才,他不肯就任。

  诸葛璩生性勤于教诲诱导学生,天天都有许多到他这裹来学习的年轻人。诸葛璩家的宅院简陋狭小,无法容纳逭么多人。太守张友为诸葛璩建造了讲舍。诸葛璩为人清廉正直,妻子儿女都看不到他喜怒的表情。他从早到晚,孜孜不倦,或是讲学,或是诵读,从不停息。当时人们因此也就更加尊重他。

  天监七年,高祖下诏向太守王份询问诸葛璩的学问德行,王份全按实情回答,朝廷还没来得及征召任用诸葛璩,诸葛璩就于天监七年在家中去世。诸葛璩所著的文章共二十卷,是他的门人刘暾为他收集编绿的。

  沈顗字处默,吴兴武康人。他的父亲沈坦之,齐时任都官郎。

  从幼年开始,沈顗心性就清正恬静,有卓绝的品行,他敬慕黄叔度、徐孺子的为人处世。沈顗读书不拘泥于注释,著述不追求浮华。沈颢常常独自一个人待在屋子裹,别人很少见到他。沈顗的堂叔沈勃在齐代位居高官,声名显赫。他每次回到吴兴,都是宾客盈门,沈顗却从不到他的家门。沈勃去看望沈颢,沈顗迎送沈勃,从不超出大门。沈勃感叹地说:我现在才知道处在富贵中的人比不上贫贱之人。

  不久,沈顗被征召为南郡王左常侍,他不去赴任。沈顗平日家居的品行很好,事奉父母十分孝敬,兄弟之间十分友爱,他被同乡之人称道仰慕。永明三年,沈颤被征召为著作郎;建武二年,沈颉又被征召为太子舍人,他都不去赴任。永元二年,沈顗又被征召为通直郎,他也不去赴任。

  沈顗素来不置办家产,时值齐末,兵荒马乱,沈颉家中生活艰难,他与家人都衹能两天分吃一天的食粮。有人馈赠粮食和肉给沈颉,沈顗就把门关上,不肯接受。他衹是靠打柴维持生计,但仍是怡然自得,并不改变自己的旨趣。天监四年,梁大举北伐,因而征集壮丁。吴兴太守柳恽埋命沈顗去服劳役,扬州别驾陆任写信去责备柳惮,柳惮十分惭愧,送了丰厚的礼物给沈颤,让沈顗回家。沈颢就在这一年在自己家中去世。沈顗所著的文章有数十篇。

  刘慧斐字文宣,彭城人。他从小学问渊博,会写文章。刘慧斐初出仕任玄虚王法曹行参军。刘慧斐曾经在回京城途中经过寻阳,到匡山去游览。他去拜访处士张孝秀,两人志趣相同,十分投合,刘慧斐于是萌生了在匡山安居终老的想法。于是他就不再做官,自己居住到束林寺中。他又在山北建造了一座园,取名为离垢园。当时人就称刘慧斐为离垢先生。

  刘慧斐特别精通佛教经典,他精于篆书和隶书,在匡山上他手抄佛经二千余卷,其中经常诵读的就有一百余卷。刘慧斐白天黑夜都诵习佛经,孜孜不倦,远远近近的人都敬慕他。太宗来到辽jDl,送几杖给刘墓斐。评论遣事的人说,自从远法师去世之后,过了将近二百年,匡山上才出现像张孝秀、刘慧斐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