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学 院(官网)

www.qinghuaguoxueyuan.com

史学院

《晋书》27

时间: 来源于:国学院

王牧,与他的儿子公茎尘、公逐尘的儿子公茎塞懿都擅自占领辽塞,东夷各族都臣服他们。垫设束夷校尉,治所在襄平,分割出辽塞、旦垫、宝菟、萤立、銮退五郡为垩丛,后重新合并为幽业。到塞垫被减之后,有护东夷校尉,治所在襄平。咸宁二年十月,分出昌黎、辽塞、客菟、萤左、銮退等五郡国建置垩业。统管二十六县,一万八千一百户。

  昌黎郡莲时属辽东属国都尉,盏置郡。统管二县,九百户。

  昌黎 宾徒

  辽东国台立为郡。汉光武帝将辽东等属青州,后归幽业。统管八县,五千四百产。

  襄平东夷校尉所在地。

  汶 居就 乐就 安市 西安平 新昌  力城

  乐浪郡还设置。统管六县,三千。

  朝鲜周封给箠王的地方。屯有 浑弥 遂城秦修筑长城的起点。镂方 驷望

  玄菟郡莲设置。统管三县,三千二百户。

  高句丽 望平 高显

  带方郡公孙度设置。统管七县,四千九百尸。

  带方 列口 南新 长岑 提奚 含资 海冥

  平州刚设置时,以慕容廆为刺史,逢丞台之乱时,菱窒廛被众人推为首领,到了慕容庞的孙子摹查垡移都至蓟。此后基奎垩的儿子薹宣宣又迁到鱼垄,自幽业到庐遵篁以南的地区归于墓。基主雪逦身为堂业刺史镇守全直,壹业刺史镇守堑墟,差业刺史镇守且球,营业刺史镇守宣里,冀州刺史镇守胆面。产昼身为幽、冀二州牧镇守里面,茳业刺史镇守皇猩。后来遇壁篡权,在扭垄僭位称王,即为后燕,最终被魏所灭。

  并州。案《禹贡》记载属冀州地域,舜置十二牧,并州是其一。《周礼》:正北曰并州,其镇曰恒山。《春秋元命包》中说:室宿是并州的分野,对应卫国。本州既不以卫水为名,又不以恒山为称,而称作并的原因,是因为地处两山之间。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并州沿用旧名没有更改,统辖上党、太原、云中、上郡、雁门、代郡、定襄、五原、西河、朔方十郡,又另置朔方刺史。后漠建武十一年,取消朔方合入并州。灵帝末年,羌人大肆侵扰,定襄、云中、五原、朔方、上郡等五郡百姓流离迁徙,散落他乡。建安十八年,取消并州归并入冀州。二十年,开始征集塞下荒地建立新兴郡,后又分出上党建立乐平郡。魏黄初元年,重新设置并州,自陉岭以北的地域全部放弃,直至晋朝沿袭不改。并州统管六个郡国,四十五县,五万九千三百户。

  太原国画设置。统管十三县,一万四千户。

  晋阳侯相。

  阳曲 榆次 于离 盂 狼孟 阳邑 大陵祁 

  平陶 京陵 中都 邬

  上党郡秦设置。统管十县,一万三千户。

  潞 屯留 壶关 长子 泫氏 高都 铜鞮 涅襄垣 武乡

  西河国汉设置。统管四县,六千三百户。

  离石 隰城 中阳 介休

  乐平郡泰始年间设置。统管五县,四千三百户。

  沾  上艾  寿阳  阳  

  乐平雁门郡壶设置。统管八县,一万二千七百户。

  广武 崞 氵枉陶 平城 葰人 繁畤 原平 马邑

  新兴郡设置。统管五县,九千户。

  九原  定襄云中  广牧  晋昌

  惠帝将新兴改为晋昌郡。到永兴元年,刘元海在平阳僭位自称为漠,当时并州土地全部属于刘元海所有。刘元海就用雍州刺史镇守平阳、幽州刺史镇守离石。到刘聪攻陷洛阳后,设左右司隶,各统领二十余万户,每一万户设一内史,内史共四十三人,单于左右辅各自控制六族夷人。又设置殷、卫、东梁、西河阳、北兖五州,用以安抚新近归附的百姓。刘曜迁都到长安,平盐以束的地域归互翅所有。互勤平定塑立,又设置塑州。在塞童、怀壶期间,盘五逊荒废,五勤在当地设永石郡,又另置武乡郡。到苻坚、姚兴、赫连勃勃时,都把差业移置到河东,一说挑兴把河东分为并、冀二州。

  雍州。案《禹贡》中记载的黑水、西河之地,舜建置十二牧,雍州为其一。因为地形四面环山,所以用壅来命名。也指西北的位置是阳气不能达到、阴气壅塞淤积。《周礼》:西曰雍州。是噩时的凿业之地。刮自亘旺克壁后,定都酆筵,壅业属于王畿。到周平王束迁至盗旦,把堕、壑一带赐予台塞公,从此壅业成为台地,列代以这裹为都城直到秦始皇平定六国。秦朝覆灭,龃目又定都于此。到选亘主童建置十三州,壅业西部的一半土地划归逮业,其余土地都属于司隶,不属州所管辖。后汉光武帝建都洛阳,关中一带重新设置雍州。其后取消,又置司隶校尉,舆先前一样统领三辅。献帝时再次置雍州,自三辅至酉球都属于壅业。逸塞童即位,划分回西为速业,胧西为童业,改塞韭尹为太守,取消左右翅、:医凰,仍以三辅属于司隶。晋初在长安置壅蛆,统管七个郡国,三十九县,九万九千五百户。

  京兆郡迈设置。统管九县,四万户。

  长安 杜陵 霸城 蓝田 高陆 万年故栎阳县。新丰阴般 郑周宣王弟郑桓公邑。

  冯翊郡汉设置,称左迩翅。统管八县,七千七百户。

  临晋原大荔,秦获得此地后改名。有河水祠,祠在置晋水边,因而称之。下邽秦武公征伐邽戎,设有上邽,因而此地加 重泉频阳秦厉公置,在曲之北。粟邑 莲芍 郃阳 夏阳故少梁,秦惠文王改称。梁山在其西北。

  扶风郡汉武帝以此为主爵都尉,越年间改称右扶风。统管六县,二万三千户。

  池阳汉惠帝置。有峨驿山。压盛朋眯之处。壅侯相。有五畤、太昊、黄帝以下的祠堂三百零三处。汧吴山在其西,古文中称为汧山 陈仓 美阳岐山在其西北,是周太王封邑。

  安定郡汉设置。统管七县,五千五百户。

  临泾 朝那 乌氏 都卢 鹑觚 阴密殷的密国。西川

  北地郡台设置。统管二县,二千六百户。

  泥阳 富平

  始平郡台盘二年设置。统管五县,一万八千户。

  槐里秦时名为废丘,汉高帝改名。有黄山宫。始平 武功主二业在其东,古文中称为终克。鄠古国,夏启征伐过的国家。蒯城

  新平郡壅设置。统管二县,二千七百户。

  漆漆水在其西。汾邑

  惠帝即位,改扶风国为秦国。建兴之后,雍州沦入刘聪手中。到刘曜时迁都至长安,改称赵,以秦、凉二州牧镇守上邽,朔州牧镇高平,幽业刺史镇守北地,并州牧镇守蒲坂。互勤攻克昼昼,再置壅业。互区败后,荭健僭位占据盟中,又定都垦塞,造就是并台。当时在壅州设司隶校尉,以鱼出刺史镇守注旦,台州刺史镇守旦,型业刺史镇守呈缨,渔业刺史镇守宣屋,差业刺史镇守渣堡。登坚在位时,分司隶为雍业,分塞韭为咸阳郡,由盗业刺史镇守速球。减速以后,分迪业置卫业,州治所在壹邀,幽业刺史镇守塑城,回业刺史镇守担至,差业刺史镇守置肠,邀州刺史镇守盗厘,兖业刺史镇守仓垣,雍州刺史镇守蒲坂。于是把洛州移至丰阳,在许昌置东豫州,以荆州刺史镇守襄阳,徐州刺史镇守彭城。不久姚苌打败苻氏,即为后秦。到姚苌之子姚兴攻克洛阳后,以并、冀二州牧镇守蒲坂,豫州牧镇守洛阳,兖州刺史镇守仓垣,分司隶统领北方五郡,设雍州刺史镇守安定。到姚泓被刘裕消灭后,这些地区相继为赫连勃勃所有。赫连勃勃在统万僭位称王,这便是夏。在大城设幽州牧,又在长安平定刘义真,派自己的儿子赫连琐镇守在那裹,号为南台。以朔州牧镇守三城,秦州刺史镇守杏城,雍州刺史镇守阴密,并州刺史镇守蒲坂,梁州牧镇守安定,北秦州刺史镇守武功,豫州牧镇守李闰,荆州刺史镇守陕,当时的州郡名称都不得而知。然而自元帝南渡长江后,所设置的州国也都遥领即名义设官。起初以魏该为雍州刺史,镇守邹城,接着便取消,侨置始平郡,郡治所暂在武当城。有秦国百姓流亡到长江以南,改称堂邑为秦郡,侨置尉氏县属于秦郡。康帝时,庾翼任荆州刺史,移镇襄阳。此后秦、雍的流亡百姓许多南出樊、沔,孝武帝开始在襄阳侨置雍州,依旧立京兆、始平、扶风、回宜、广垩、义成、北河南七郡,同属襄阳。襄阳原属荆州。

  凉州。案《禹贡》中记载为壅业西部边境,周朝衰败,此地为狄所有。秦兴建美阳甘泉宫,原来是匈奴铸金人祭天的场所。匈奴失去甘泉后,又派休屠、浑邪王等人占据凉州地界,二王后来以其地投降汉,汉建置张掖、酒泉、敦煌、逮庆逊。后来又设金拯璺,称为回酉五郡。莲把周的雍州改称为凉州,是因为地处西方,常年寒凉的缘故。凉州的地势是西北斜向伸展,在南山之间,南隔断西羌,西通向西域,当时称作断了鲤抠的右臂。卢瞳时,痉蛆屡次发生叛乱,迥西五郡与州府间相隔遥远,便另以遣一带为雍州。最终又依据古代典籍定天下为九州,就将河西五郡舆关右合为雍州。魏时又分出凉州,刺史兼任戊己校尉,保卫西域,与汉时的旧制相同,直至晋没有改变。统管八郡,四十六县,三万零七百户。

  金城郡汉设置。统管五县,二千户。

  榆中 允街 金城 白土 浩害

  西平郡汉设置。统管四县,四千户。

  西都 临羌 长宁 安夷

  武威郡汉设置。统管七县,五千九百户。

  姑臧 宣威 揖次 仓松 显美 骊轩 番和

  张掖郡汉设置。统管三县,三千七百户。

  永平 临泽漠昭武县,避文帝讳改。屋兰汉以屋兰而命名。

  西郡汉设置。统管五县,一千九百户。

  日勒 删丹 仙提 万岁 兰池一说兰绝池。

  酒泉郡选设置。统管九县,四千四百产。

  福禄 会水 安弥 骍马 乐涫 表氏 延寿 玉门 沙头昼玉塱之晒

  敦煌郡设置。统管十二县,六千三百户。

  昌蒲 敦煌 龙勒 阳关 效谷 广至 宜禾 宜安 深泉 伊吾 新乡 乾齐

  西海郡原属张掖,汉献帝兴平二年,武威太守张雅请求建置。统管一县,二千五百户。

  居延泽在其东南,是《尚书》中所称的流沙。

  元康五年,惠帝分出敦煌郡的宜禾、伊吾、宜安、深泉、广至等五县,分出酒泉必沙头县,和另立的会稽、新乡,共八个县立为晋昌郡。永宁年间,张轨任凉州刺史,镇守武威,上表请求把秦、雍流徙迁移的百姓集中到姑臧西北,设武兴郡,统管武兴、大城、乌支、襄武、晏然、新鄣、平狄、司监等县。又在西平界内设詈晋兴郡,统管晋兴、枹罕、永固、临津、临鄣、广昌、大夏、遂兴、罕唐、左南等县。当时中原沦陷,元帝迁到江束,张轨便控制占据了河西一带,称用晋的历法,造就是前凉。到张窟时,分划出金城郡的令居、枝阳二县,与新设的永登县三县合立为广武郡。张茂划分武兴、金城、西平、安故为定州。张骏划分武威、武兴、西平、张掖、酒泉、建康、西海、西郡、湟河、晋兴、广武共十一郡为凉州,以兴晋、金城、武始、南安、永晋、大夏、武成、汉中为河州,以敦煌、晋昌、高昌、西域都护、戊己校尉、玉门大护军三郡三营为沙州。张骏暂为凉州都督,代领三州。张祚又改敦煌郡为商州。永兴年间,设置还阳县为守牧区,张玄靓改为祁连郡。张天锡又另置临松郡。天锡投降苻氏,其地相继被吕光占据。吕光定都姑臧后,因为郭摩有谶言,故改旦拴为束张掖郡。到了旦隆投降型璺,其地一分为三。武压王为酉速,在敦煌建国。秃发乌孤为宜速,在銮翅建国。沮渠蒙逊为塑塞,在邀建国。三方分别占据河西五郡。

  秦州。案《禹贡》中记载本为壅业的地域,墓时最早划分胧山以西置室,刺史兼任护羌校尉,中间曾有一段时期暂时废止这一建置。到泰面五年,又以壅业胧西五郡和痉业的金球、凿蛆的堕垩共七郡合起来置塞业,镇所在冀墟。主尘三年,取消台业,并入壅业。七年,又置台塑,镇所在上垫。统管六郡,二十四县,三万二千一百户。

  陇西郡台设置。统管四县,三千户。

  襄武 首阳乌鼠山在其东。临洮 狄道

  南安郡选设置。统管三县,四千三百户。

  獂道 新兴 中陶

  天水郡选亘喳设置,孝明帝改为汉阳,晋重新为天水郡。统管六县,八千五百户。

  上邽 冀台丛原州府所在地。始昌 新阳新汉显亲县。成纪

  略阳郡本名为广魏,泰始年间改换名称。统管四县,九千三百二十户。

  临渭 平襄 略阳 清水

  武都郡漠设置。统管五县,三千户。

  下辩 河池 武都 故道

  阴平郡泰始年间设置。统管二县,三千户。

  阴平 平武

  惠帝划分出陇西的狄道、临洮、河关,加上另立洮阳、遂平、武街、始兴、第五、真仇六县,逭九县合起来设狄道郡,属于秦州。张骏将其分属凉州,又以狄道县立为武始郡。江左分割銮州的一部分归为秦州,治所在梁州,又将氐池立为北秦州。

  梁州。案《禹贡》记载为华阳黑水之地,舜建置十二牧,梁州为其一。梁,说的是西方金刚之气强梁,因而称为銮。《周礼》职方氏把梁州归并入雍州。汉朝不立州名,把这些地方划为益州。到献帝初平元年,把临江县划属永宁郡。建安六年,刘璋改永宁郡为巴束郡,划分巴郡垫江建置巴西郡。刘备盘踞蜀地,又把广漠郡的葭萌、涪城、梓潼、白水四县划分出来,将葭萌改称为汉寿,又设汉德县以合并为梓潼郡;分割巴郡的宕渠、宣汉、漠昌三县建置宕渠郡,不久撤销,把这些属县共同属于巴西郡。泰始三年,分离益州,在漠中立梁州,改漠寿为晋寿,又分离广漠郡置立新都郡。梁州统管八郡,四十四县,七万六千三百户。

  漠中郡秦设置。统管八县,一万五千户。

  南郑 蒲池 褒中 沔阳 成固 西乡 黄金 兴道

  梓潼郡蜀设置。统管八县,一万零二百户。

  挂潼 涪城 武连 黄安 汉德 晋寿 剑阁 白水

  广漠郡汉设置。统管三县,五千一百户。

  广汉 德阳 五城

  新都郡泰始二年设置。统管四县,二莴四千五百

  雒 什方 绵竹 新都

  涪陵郡旦固设置。统管五县,四千二百户。

  汉复 涪陵 汉平 汉葭 万宁

  巴郡设置。统管四县,三千三百户。

  江州 垫江 临江 枳

  巴西郡蜀设置。统管九县,一万二千产。

  阗中 西充国 苍溪 岐惬 南充国 汉昌 宕渠 安汉 平州

  巴东郡坠设置。统管三县,六千五百户。

  鱼复 朐南浦

  太康六年九月,撤销新都郡并入广汉郡。惠帝又分划巴西郡建置宕渠郡,统管宕渠、汉昌、宣汉三县,并且与新城、魏兴、上庸共四郡同属梁州。不久梁州郡县沦入李特统辖,永嘉年间又分属杨茂搜,流徙寄居在梁州、益州的晋人,在二州中立南北二阴平郡。到桓温平蜀之后,以巴湿流民立晋昌郡,管辖长乐、安晋、延寿、安乐、宣汉、宁都、新兴、吉阳、东关、永安十县;又设益昌、晋兴二县,属于巴西郡;在德阳界内东南部置遂宁郡;又在晋寿设剑阁县,属于凿业。后来耋亘堕分划出挂连北部立置昼登,统辖晋寿、白水、邵欢、兴安四县;梓潼郡所迁至梓潼,取消剑阁县;又另立南汉中郡,分出巴西、梓潼立为金山郡。到了金山郡时,又建新巴、汶阳二郡,又有北新巴、华阳、南阴平、北阴平四郡,其后又设巴渠、怀安、宋熙、白水、上洛、北上洛、南宕渠、怀汉、新兴、安康等十郡。

  益州。《禹贡》上载和爱建的十二牧中益业都是凿业的地域,且把凿业合到壅业,益业则又成为壅。《春秋元命包》中说:参伐星宿流为茎业,益就是厄的意思。这是说茎业地势险要,也是说疆域大,所以这样命名。当初台塞王打败蜀,设置蜀郡,任张若为郡守。到秦始皇建置三十六郡,蜀郡的名称没有改变。汉初有汉中、巴、蜀诸郡。高祖六年,分割蜀郡置广汉,共为四郡。武帝开辟西南夷的地域,又设犍为、烊柯、越锚、益州四郡,共为八郡,便设置益州来统管诸郡,益州大约始于此时。到后漠时,明帝为新归附的地区设永昌郡,安帝又按诸道设蜀、广汉、犍为三郡属国都尉,灵帝将汶江、蚕陵、广柔三县设为汶山郡。献帝兴平元年,刘璋划分巴郡立永宁郡。建安六年,改永宁为巴束,把巴郡称作巴西郡,又设涪陵郡。二十一年,刘备划分巴郡设固陵郡。蜀章武元年,又改称固陵为巴东郡,巴西郡为巴郡,另外划分广漠设梓潼郡,划分犍为设江阳郡,把蜀郡属国作为汉嘉郡,把犍为属国作为朱提郡。刘禅建兴二年,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广漠属国为阴平郡,分划建宁、永昌各一部分置云南郡,分划建宁、烊柯各一部分置兴古郡,分划广汉另设束广汉郡。魏景元年间,平定蜀国,取消束广汉郡。到晋武帝泰始二年,分划益州设置梁州,将汉中划入梁州。七年,又分划益州设置宁州。益州统管八郡,四十四县,十四万九千三百户。至多壶设置。统管六县,五万户。

  蜀郡汉设置。统管五县,一万户。

  武阳 南安 焚道 资中 牛鞟

  犍为郡汉置。统县五,户一万。

  武阳 南安 僰道 资中 牛鞞

  汶山郡汉设置。统管八县,一万六千户。

  汶山 升迁 都安 广阳 兴乐 平康 蚕陵 广柔

  汉嘉郡蜀设置。统管四县,一万三千户。

  汉嘉 徙阳 严道 旄牛

  江阳郡蜀设置。统管三县。三千一百户。

  江阳 汉安

  硃提郡蜀设置。统管五县,二千六百户。

  朱提 南广 汉阳 南秦 堂狼

  越蔫郡汉设置。统管五县,五万三千四百户。

  会无 邛都 卑水 定笮 台登

  样柯郡漠设置。统管八县,一千二百户。

  万寿 且兰 谈指 夜郎 毋鳅 并渠 平夷

  惠帝之后,李特在蜀僭位称帝,国号汉,益州郡县都沦入李特统治。李雄又划分汉嘉、蜀二郡另设沈黎、漠原二郡。此时益州郡县虽然沦入李氏手中,但江左同时由晋遥领。桓温灭蜀,重新为晋所有,撤销漠原、沈黎而设置了南阴平、晋原、宁蜀、始宁四郡。咸安二年,益州又沦入苻氏之手。太元八年,重归晋朝所有。隆安二年,又设置了晋熙、遂宁、晋宁三郡。

  宁州。在汉、魏时期是益业的地域。泰始七年,武帝由于益地域宽广而划分其中的建宁、兴古、云南,以及交州的永昌,共四郡合为空妙,统管四十五县,八万三千户。

  云南郡鱼设置。统管九县,九千二百户。

  云平 云南 梇栋 青蛉 姑复 邪龙 榆 遂久 永宁

  兴古郡昙设置。统管十一县,六千二百户。

  律高 句町 宛温 漏卧 毋掇 贲古 滕休 镡封 汉兴 进乘 都篖

  建宁郡鱼设置。统管十七县,二蒿九千户。

  味 昆泽 邑 新定 谈槁 母单 同濑 漏江 牧麻 谷昌  连然 秦臧 双柏

  俞元 修云 泠丘 滇池

  永昌郡莲设置。统管八县,三万八千户。  不韦 永寿 比苏  雍乡 南涪 巂唐 哀牢 博南

  太康三年,武帝又取消宁州并入益业,设立南夷校尉护守。太安二年,惠帝重新设置宁州,又把建宁以西的七个县另设为益州郡。永嘉二年,改称益州郡为晋宁郡,分划烊柯郡另立平夷、夜郎二郡。但当时这裹的土地再次为李特所有。此后李寿把宁州的兴古、永昌、云南、朱提、越锚、河阳六郡分划出来设汉州。咸康四年,分划出烊柯、夜郎、朱提、越隽四郡设置安蛆。八年,又取消塞丛并入窒丛,把垄崖归属益州,取消了永昌郡。

 

 

《志·第五章》

 

  青州。案《禹贡》为海岱之地,舜置十二牧,则其一也。舜以青州越海,又分为营州,则辽东本为青州矣。《周礼》:正东曰青州。盖取土居少阳,其色为青,故以名也。《春秋元命包》云:虚危流为青州。汉武帝置十三州,因旧名,历后汉至晋不改。州统郡国六,县三十七,户五万三千。

  齐国秦置郡,汉以为国。景帝以为北海郡。统县五,户一万四千。

  临淄  西安有棘里亭。  东安平汝水出东北。  

  广饶  昌国乐毅所封。

  济南郡汉置。统县五,户五千。或云魏平蜀,徙其豪将家于济河北,故改为济岷郡。而《太康地理志》无此郡名,未之详。

  平寿古国。寒浞封此。  下密有三石祠。  胶东侯国。   即墨有天山祠。  祝阿

  乐安国汉置。统县八,户一万一千。

  高苑  临济有蚩尤祠。  博昌有薄姑祠。  利益侯相。   蓼城侯国。

  邹  寿光古斟灌氏所封国。  东朝阳

  城阳郡汉置,属北海,自魏至晋,分北海而立焉。郡统县十,户一万二千。

  莒故莒子国。  姑幕古薄姑氏国。诸  淳于故淳于公国。  东武

  高密汉改为郡。  壮武  黔陬  平昌  昌安

  东莱国汉置郡。统县六,户六千五百。

  掖侯相。  当利侯国。  

  庐乡 曲城 黄有莱山、松林莱君祠弦侯国。有百支莱祠。

  长广郡咸宁三年置。统县三,户四千五百。

  不其侯国。长广 挺

  惠帝元康十年,又置平昌郡。又分城阳之黔陬、壮武、淳于、昌安、高密、平昌、营陵、安丘、大、剧、临朐十一县为高密国。自永嘉丧乱,青州沦没石氏。东莱人曹嶷为刺史。造广固城,后为石季龙所灭。季龙末,辽西段龛自号齐王,据青州。慕容恪灭赵,克青州。苻氏平燕,尽有其地。及苻氏败后,刺史苻朗以州降。朝廷置幽州,以别驾辟闾浑为刺史,镇广固。隆安四年,为慕容德所灭,遂都之,是为南燕,复改为青州。德以并州牧镇阴平,幽州刺史镇发干,徐州刺史镇莒城,青州刺史镇东莱,兗州刺史镇梁父。慕容超移青州于东莱郡,后为刘裕所灭,留长史羊穆之为青州刺史,筑东阳城而居之。自元帝渡江,于广陵侨置青州。至是始置北青州,镇东阳城,以侨立州为南青州。而后省南青州,而北青州直曰青州。

  徐州。案《禹贡》海岱及淮之地,舜十二牧,则其一也。于周入青州之域。《春秋元命包》云:天氐流为徐州。盖取舒缓之义,或云因徐丘以立名。秦兼天下,以置泗水、薛、琅邪三郡。楚汉之际,分置东阳郡。汉又分置东海郡,改泗水为沛,改薛为鲁,分沛置楚国,以东阳属吴国。景帝改吴为江都,武帝分沛、东阳置临淮郡,改江都为广陵。及置十三州,以其地为徐州,统楚国及东海、琅邪、临淮、广陵四郡。宣帝改楚为彭城郡,后汉改为彭城国,以沛郡之广戚县来属,改临淮为下邳国。及太康元年,复分下邳属县在淮南者置临淮郡,分琅邪置东莞郡。州凡领郡国七,县六十一,户八万一千二十一。

  彭城国汉以为郡。统县七,户四千一百二十一。

  彭城故殷伯太彭国。  留张良所封。  广戚  傅阳  武原   吕梧

  下邳国汉置为临淮郡。统县七,户七千五百。

  下邳葛峄山在西,古峄阳也。韩信为楚王,都之。  凌   良城侯相。睢陵  夏丘  取虑  僮

  东海郡汉置。统县十二,户一万一千一百。

  郯故郯子国。  祝其羽山在县之西。  朐  襄贲  利城   赣榆厚丘  兰陵  承  昌虑  合乡  戚

  琅邪国秦置郡。统县九,户二万九千五百。

  开阳侯相。  临沂  阳都  缯  即丘  华  费鲁季氏邑。东安  蒙阴山在西南。

  东莞郡太康中置。统县八,户一万。

  东莞故鲁郓邑。  硃虚  营陵尚父吕望所封。  安丘故莒渠丘父封邑。

  盖  临朐有海水祠。  剧  广

  广陵郡汉置。统县八,户八千八百。

  淮阴  射阳  舆  海陵有江海会祠。  广陵  盐渎   淮浦江都有江水祠。

  临淮郡汉置,章帝以合下邳,太康元年复立。统县十,户一万。

  盱眙  东阳  高山  赘其  潘旌  高邮  淮陵   司吾  下相  徐

  太康十年,以青州城阳郡之莒、姑幕、诸、东武四县属东莞。元康元年,分东海置兰陵郡。七年,又分东莞置东安郡,分临淮置淮陵郡,以堂邑置堂邑郡。永嘉之乱,临淮、淮陵并沦没石氏。元帝渡江之后,徐州所得惟半,乃侨置淮阳、阳平、济阴、北济阴四郡。又琅邪国人随帝过江者,遂置怀德县及琅邪郡以统之。是时,幽、冀、青、并、兗五州及徐州之淮北流人相帅过江淮,帝并侨立郡县以司牧之。割吴郡之海虞北境,立郯、朐、利城、祝其、厚丘、西隰、襄贲七县,寄居曲阿,以江乘置南东海、南琅邪、南东平、南兰陵等郡,分武进立临淮、淮陵、南彭城等郡,属南徐州,又置顿丘郡属北徐州。明帝又立南沛、南清河、南下邳、南东莞、南平昌、南济阴、南濮阳、南太平、南泰山、南济阳、南鲁等郡,以属徐、兗二州,初或居江南,或居江北,或以兗州领州。郗鉴都督青兗二州诸军事、兗州刺史,加领徐州刺史,镇广陵。苏峻平后,自广陵还镇京口。又于汉故九江郡界置钟离郡,属南徐州,江北又侨立幽、冀、青、并四州。穆帝时,移南东海七县出居京口。义熙七年,始分淮北为北徐州,淮南但为徐州,统彭城、沛、下邳、兰陵、东莞、东安、琅邪、淮阳、阳平、济阴、北济阴十一郡,以盱眙立盱眙郡,统考城、直渎、阳城三县,又分广陵界置海陵、山阳二郡。后又以幽冀合徐州,青并合兗州。

  荆州。案《禹贡》荆及衡阳之地,舜置十二牧,则其一也。《周礼》:正南曰荆州。《春秋元命包》云:轸星散为荆州。荆,强也,言其气躁强。亦曰警也,言南蛮数为寇逆,其人有道后服,无道先强,常警备也。又云取名于荆山。六国时,其地为楚。及秦,取楚鄢郢为南郡,又取巫中地为黔中郡,以楚之汉北立南阳郡,灭楚之后,分黔中为长沙郡。汉高祖分长沙为桂阳郡,改黔中为武陵郡,分南郡为江夏郡。武帝又分长沙为零陵郡。及置十三州,因旧名为荆州,统南郡、南阳、零陵、桂阳、武陵、长沙、江夏七郡。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魏武尽得荆州之地,分南郡以北立襄阳郡,又分南阳西界立南乡郡,分枝江以西立临江郡。及败于赤壁,南郡以南属吴,吴后遂与蜀分荆州。于是南郡、零陵、武陵以西为蜀,江夏、桂阳、长沙三郡为吴,南阳、襄阳、南乡三郡为魏。而荆州之名,南北双立。蜀分南郡,立宜都郡,刘备没后,宜都、武陵、零陵、南郡四郡之地悉复属吴。魏文帝以汉中遗黎立魏兴、新城二郡,明帝分新城立上庸郡。孙权分江夏立武昌郡,又分苍梧立临贺郡,分长沙立衡阳、湘东二郡。孙休分武陵立天门郡,分宜都立建平郡。孙皓分零陵立始安郡,分桂阳立始兴郡,又分零陵立邵陵郡,分长沙立安成郡。荆州统南郡、武昌、武陵、宜都、建平、天门、长沙、零陵、桂阳、衡阳、湘东、邵陵、临贺、始兴、始安十五郡,其南阳、江夏、襄阳、南乡、魏兴、新城、上庸七郡属魏之荆州。及武帝平吴,分南郡为南平郡,分南阳立义阳郡,改南乡顺阳郡,又以始兴、始安、临贺三郡属广州,以扬州之安成郡来属。州统郡二十二,县一百六十九,户三十五万七千五百四十八。

  江夏郡汉置。统县七,户二万四千。

  安陆横尾山在东北,古之陪尾山。  云杜故云子国。  曲陵  平春

  邑阝  竟陵章山在东北,古之方山。  南新市

  南郡汉置。统县十一,户五万五千。

  江陵故楚都。  编有云梦官。  当阳  华容  鄀故鄀子国。枝江故罗国。  旌阳  州陵楚嬖人州侯所邑。  监利  松滋  石首

  襄阳郡魏置。统县八,户二万二千七百。

  宜城故鄢也。  中庐  临沮荆山在东北。  巳阝  襄阳侯相。山都  邓城  

  南阳国秦置郡。统县十四,户二万四千四百。

  宛  西鄂侯相。  雉  鲁阳公国相。  犨  淯阳公国相。博望公国相。  堵阳  叶侯相。有长城山,号曰方城。   舞阴公国相。比阳公国相。  涅阳  冠军  郦

  顺阳郡太康中置。统八县,户二万一百。

  酂  顺阳  南乡  丹水  武当  侯相。  阴  筑阳  析

  义阳郡太康中置。统县十二,户一万九千。

  新野侯相。  穰  邓故邓侯国。  蔡阳  随故随国。  安昌棘阳  厥西  平氏桐柏山在南。  义阳  平林  朝阳

  新城郡魏置。统县四,户一万五千二百。

  房陵  绥阳  昌魏  沶乡

  魏兴郡魏置。统县六,户一万二千。

  晋兴  安康  西城  锡  长利  洵阳

  上庸郡魏置。统县六,户一万一千四百四十八。

  上庸侯相。  安富  北巫  武陵  上廉  微阳

  建平郡吴、晋各有建平郡,太康元年合。统县八,户一万三千二百。

  巫  北井  秦昌  信陵  兴山  建始  秭归故楚子国。  沙渠

  宜都郡吴置。统县三,户八千七百。

  夷陵  夷道  佷山

  南平郡吴置,以为南郡,太康元年改曰南平。统县四,户七千。

  作唐  孱陵  南安  江安

  武陵郡汉置。统县十,户一万四千。

  临沅  龙阳  汉寿  沅陵  黚阳  酉阳  镡城   沅南迁陵

  舞阳

  天门郡吴置。统县五,户三千一百。

  零阳  溇中  衮  临澧  澧阳

  长沙郡汉置。统县十,户三万三千。

  临湘  攸  下隽  醴陵  刘阳  建宁  吴昌  罗   蒲沂巴陵

  衡阳郡吴置,故属长沙。统县九,户二万三千。

  湘乡  重安  湘南  湘西  烝阳  衡山  连道  新康  益阳

  湘东郡吴置,故属长沙。统县七,户一万九千五百。

  酃  茶陵  临烝  利阳  阴山  新平  新宁

  零陵郡汉置。统县十一,户二万五千一百。

  泉陵有香茅,云古贡之以缩酒。  祁阳  零陵  营浦  洮阳  永昌  观阳  营道  春陵  泠道  应阳东界有鼻墟,云象所封。

  邵陵郡吴置。统县六。户一万二千。

  邵陵  都梁  夫夷  建兴  邵阳  高平

  桂阳郡汉置。统县六,户一万一千三百。

  郴项羽义帝之邑。  耒阳  便  临武  晋宁  南平

  武昌郡吴置。统县七,户一万四千八百。

  武昌故东鄂也。楚子熊渠封中子红于此。柴桑。有湓口关。  阳新  沙羡有夏口,对沔口,有津。  沙阳  鄂有新兴、马头铁官  官陵

  安成郡吴置。统县七,户三千。

  平都  宜春  新谕  永新  安复  萍乡  广兴

  惠帝分桂阳、武昌、安成三郡立江州,以新城、魏兴、上庸三郡属梁州,又分义阳立随郡,分南阳立新野郡,分江夏立竟陵郡。怀帝又分长沙、衡阳、湘东、零陵、邵陵、桂阳及广州之始安、始兴、临贺九郡置湘州。时蜀乱,又割南郡之华容、州陵、监利三县别立丰都,合四县置成都郡,为成都王颖国,居华容县。愍帝建兴中,并还南郡,亦并丰都于监利。元帝渡江,又侨立新兴、南河东二郡。穆帝时,又分零陵立营阳郡,以义阳流人在南郡者立为义阳郡。又以广州之临贺、始兴、始安三郡及江州之桂阳,益州之巴东,合五郡来属,以长沙、衡阳、湘东、零陵、邵陵、营阳六郡属湘州。桓温又分南郡立武宁郡。安帝又侨立南义阳、东义阳、长宁三郡。义熙十三年,省湘州,长沙、衡阳、湘东、零陵、邵陵、营阳还入荆州。

  扬州。案《禹贡》淮海之地,舜置十二牧,则其一也。《周礼》:东南曰扬州。《春秋元命包》云:牵牛流为扬州,分为越国。以为江南之气躁劲,厥性轻扬。亦曰,州界多水,水波扬也。于古则荒服之国,战国时其地为楚分。秦始皇并天下,以置鄣、会稽、九江三郡。项羽封英布为九江王,尽有其地。汉改九江曰淮南,即封布为淮南王。六年,分淮南置豫章郡。十一年,布诛,立皇子长为淮南王,封刘濞为吴王,二国尽得扬州之地。文帝十六年,分淮南立庐江、衡山二郡。景帝四年,封皇子非为江都王,并得鄣、会稽郡,而不得豫章。武帝改江都曰广陵,封皇子胥为王而以属徐州。元封二年,改鄣曰丹杨,改淮南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