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学 院(官网)

www.qinghuaguoxueyuan.com

史学院

《汉书》13

时间: 来源于:国学院

 秋,曲阳侯王根、 成都侯王况都有罪。王根离开京师到封地去, 王况削职为民,回老家去。

  下诏说:朕继承大统的重任, 战战兢兢惧失天心。近来日月无光,五行失行,郡国经常发生地震。同时河南、 颍川郡黄河决口,淹死百姓,冲坏屋舍。朕的德行浅薄。以致百姓遭罪,朕深感恐惧。已派光禄大夫巡视灾区举其名籍,赐死者棺木之费, 每人三千。令遭受水灾的县邑及其他郡国因灾害减收四成以上,人民资财不满十万的, 都免除今年租赋。

  建平元年( 6)春正月,赦免天下。侍中骑都尉新成侯赵欣,成阳侯赵讠 斤皆有罪,废其爵为平民,放徙到辽西。太皇太后下诏说:外戚家王氏田地不是冢域场,都交给贫民耕种。二月,皇上下诏说:曾闻圣王得以国泰民安, 实以能启用贤才为首。现诏付大司马、 列侯、 将军、 中二千石、 州牧、守、 相等举荐孝悌淳直能直言通政事,虽地位低微亦可担任治民之官, 每人荐一人。

  三月,赐各侯王、公主、列侯、相、丞相、将军、中二千石、中都官郎吏金钱布帛,各有等差。冬,中山孝王太后冯媛、太后弟宜乡侯冯参有罪,都自杀。二年春三月,罢设大司空,恢复御史大夫。

  夏四月,下诏说:汉家制度,对天子之至亲,当极尊号。定陶恭皇的号不应再称定陶。尊恭皇太后为帝太太后, 称永信宫;恭皇后为帝太后,称中安宫。立恭皇庙于京师。赦免天下被流放的罪犯。

  罢设州牧,恢复刺史。六月初五日,皇太后丁氏去世。皇上说:朕闻夫妇为一体。《诗》说:生则异内外之室,死则同冢墓之穴。昔日鲁大夫季武子的寝陵修成后,其妻杜氏之殡在西阶下,子孙请求合葬而得到同意。附葬之礼, 从周朝就兴起了。孔子说:周朝的仪典文章大备啊 我遵循周礼。孝子事死者如事生者。皇太后应起陵于恭皇之陵园。于是葬丁太后于定陶。征集陈留、 济阴附近郡国五万人开挖墓穴并进行封土。

  待诏夏贺良等作汉高祖为赤帝之精的谶言,说汉家历运中衰,应再受天命,要改元易号。皇上下诏说:汉兴二百年,历数开元。皇天保佑朕这不才之人,汉国再获受命之符,朕的德行菲薄,岂敢不遵 大凡更受天的大命, 必须改制更新,现大赦天下。以建平二年为太初元将元年,号称陈圣刘太平皇帝。漏刻以一百二十为度。

  七月,以渭城西北原上永陵亭都为初陵。勿须迁徙郡国居民, 使他们能自安。

  八月,下诏说:待诏夏贺良等建议改元易号,增加漏刻,可以使国家长治久安。朕过于听信贺良等言, 希望为四海造福,然而并无什么福祉降临。他们的建议都是违经背古、 逆时而动的。六月初九日所下诏书, 除赦令以外, 一律取消。贺良等反道惑众, 交付执法部门处置。夏贺良等都伏罪。

  丞相朱博、 御史大夫赵立、 孔乡侯傅宴有罪。朱博自杀,赵立减死二等论罪,傅宴削减食邑户四分之一。其事记在《朱博传》中。

  三年春正月,立广德夷王弟广汉为广平王。正月二十一日,皇太后所居桂宫正殿火灾。

  三月二十八日,丞相平当去世。有彗星出现于河鼓间。

  夏六月,立鲁顷王子吾 阝乡侯闵为王。冬十一月初五日,恢复甘泉泰山祭祠、 汾阴后土祭祠,取消南北郊祭。东平王云、 云后谒、 安成恭侯夫人放都有罪,云自杀,谒、 放都处死。四年春,大旱。关东民间传行西王母的神机妙算, 经历郡国, 西入关到长安。群众又聚集祭祀西王母, 有的夜间持火上屋,击鼓号呼互相惊恐。二月,封帝太太后从弟侍中傅商为汝昌侯,太后同母弟之子侍中郑业为阳信侯。

  三月,侍中驸马都尉董贤、 光禄大夫息夫躬、 南阳太守孙宠都以告发东平王有功而封为列侯,其事记在《董贤传》中。夏五月, 赐中二千石至六百石及天下男子爵级。

  六月,尊帝太太后为皇太太后。秋八月,恭皇园北门火灾。

  冬,诏令将军,中二千石举荐熟谙兵法有策谋思虑的人。

  元寿元年( 2) 春正月初一, 日偏食。皇上下诏说:朕继承大统,不明不敏,深夜忧劳, 无暇宁息。仍是阳阴不调,百姓不足,不知过错在何处。屡令公卿,望其励精图治,至今有关官员执法,没有正确目标, 有的残暴凶虐, 借势获名,而温良宽柔的人, 却受到摧残而亡灭。因之残贼之风日烈,和睦之气日衰,百姓愁苦怨恨,不知如何立身。于是正月初一,发生日食,其过不远, 责任都由朕承担,公卿大夫都要尽心尽力为百僚表率,重用仁人, 贬黜残贼,以期安定人民。列举朕的过失, 知无不言。可与将军、 列侯、 中二千石举荐贤良方正能直言的各一人。大赦天下。正月十七日,皇太后傅氏驾崩。三月,丞相王嘉有罪,下狱死。秋九月,大司马骠骑将军丁明免职。孝元帝庙殿门铜龟蛇及门铺首发出声音。

  二年春正月,匈奴王单于鸟孙大昆弥来朝,二月,回国,单于不悦。事记在《匈奴传》中。

  夏四月三十日,日偏食。五月,正三公官分职。大司马卫将军董贤为大司马,丞相孔光为大司徒,御史大夫彭宣为大司空,封长平侯。正司直、 司隶,创置司寇职,未作最后确定。六月初三日,哀帝驾崩于未央宫,秋九月十八日,葬于义陵。

  班固评论:汉哀帝从为藩王到被立为太子,文辞博敏,幼有善闻。目睹汉成帝时爵禄尽入王家,权柄转入外戚之手,所以哀帝执政屡诛大臣,意图加强主威,以武帝、 宣帝为法。生性不爱声色,有时看看手持角力的武戏。即位时身患瘘痹之疾,以后逐渐加重,从二十岁起当了六年皇帝就去世了。可惜啊

 

《纪·平帝纪》

 

  孝平皇帝,元帝庶孙,中山孝王子也。母曰卫姬。年三岁嗣立为王。元寿二年六月,哀帝崩,太皇太后诏曰:大司马贤年少,不合众心。其上印、绶,罢。贤即日自杀。新都侯王葬为大司马,领尚书事。秋七月,遣车骑将军王舜、大鸿胪左咸使持节迎中山王。辛卯,贬皇太后赵氏为孝成皇后,退居北宫,哀帝皇后傅氏退居桂宫。孔乡侯傅晏、少府董恭等皆免官爵,徙合浦。九月辛酒,中山王即皇帝位,谒高庙,大赦天下。

  帝年九岁,太皇太后临朝,大司马莽秉政,百官总己以听于莽。诏曰:夫赦令者,将与天下更始,诚欲令百姓改行洁己,全其性命也。往者有司多举奏赦前事,累增罪过,诛陷亡辜,殆非重信慎刑,洒心自新之意也。及选举者,其历职更事有名之士,则以为难保,废而弗举,甚谬于赦小过举贤材之义。诸有臧及内恶未发而荐举者,勿案验。令士厉精乡进,不以小疵妨大材。自今以来,有司无得陈赦前事置奏上。有不如诏书为亏恩,以不道论。定著令,布告天下,使明知之。

  元始元年春正月,越裳氏重译献白雉一,黑雉二,诏使三公以荐宗庙。

  群臣奏言大司马莽功德比周公,赐号安汉公,及太师孔光等皆益封。语在《莽传》。赐天下民爵一级,吏在位二百石以上,一切满秩如真。

  立故东平王云太子开明为王,故桃乡顷侯子成都为中山王。封宣帝耳孙信等三十六人皆为列侯。太仆王恽等二十五人前议定陶傅太后尊号,守经法,不阿指从邪;右将军孙建爪牙大臣,大鸿胪咸前正议不阿,后奉节使迎中山王;及宗正刘不恶、执金吾任岑、中郎将孔永、尚书令姚恂、沛郡太守石诩,皆以前与建策,东迎即位,奉事周密勤劳,赐爵关内侯,食邑各有差。赐帝征即位所过县邑吏二千石以下至佐史爵,各有差。又令诸侯王、公、列侯、关内侯亡子而有孙若子同产子者,皆得以为嗣。公、列侯嗣子有罪,耐以上先请。宗室属未尽而以罪绝者,复其属。其为吏举廉佐史,补四百石。天下吏比二千石以上年老致仕者,参分故禄,以一与之,终其身。遣谏大夫行三辅,举籍吏民,以元寿二年仓卒时横赋敛者,偿其直。义陵民冢不妨殿中者勿发。天下吏民亡得置什器储C253

  二月,置羲和官,秩二千石;外史、闾师,秩六百石。班教化,禁淫祀,放郑声。

  乙未,义陵寝神衣在柙中,丙申旦,衣在外床上,寝令以急变闻。用太牢祠。

  夏五月丁巳朔,日有蚀之。大赦天下。公卿、将军、中二千石举敦厚能直言者各一人。

  六月,使少府左将军丰赐帝母中山孝王姬玺书,拜为中山孝王后。赐帝舅卫宝、宝弟玄爵关内侯。赐帝女弟四人号皆曰君,食邑各二千户。

  封周公后公孙相如为褒鲁侯,孔子后孔均为褒成侯,奉其祀。追谥孔子曰褒成宣尼公。

  罢明光宫及三辅驰道。

  天下女徒已论,归家,顾山钱月三百。复贞妇,乡一人。置少府海丞、果丞各一人;大司农部丞十三人,人部一州,劝农桑。

  太皇太后省所食汤沐邑十县,属大司农,常别计其租入,以赡贫民。

  秋九月,赦天下徒。

  以中山苦陉县为中山孝王后汤沐邑。

  二年春,黄支国献犀牛。

  诏曰:皇帝二名,通于器物,今更名,合于古制。使太师光奉太牢告祠高庙。

  夏四月,立代孝王玄孙之子如意为广宗王,江都易王孙盱台侯宫为广川王,广川惠王曾孙伦为广德王。封故大司马博陆侯霍光从父昆弟曾孙阳、宣平侯张敖玄孙庆忌、绛侯周勃玄孙共、舞阳侯樊哙玄孙之子章皆为列侯,复爵。赐故曲周侯郦商等后玄孙郦明友等百一十三人爵关内侯,食邑各有差。

  郡国大旱,蝗,青州尤甚,民流亡。安汉公、四辅、三公、卿大夫、吏民为百姓困乏献其田宅者二百三十人,以口赋贫民。遣使者捕蝗,民捕蝗诣吏,以石、斗受钱。天下民赀不满二万及被灾之郡不满十万,勿租税。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赐死者一家六尸以上葬钱五千,四尸以上三千,二尸以上二千。罢安定呼池苑,以为安民县,起官寺市里,募徙贫民,县次给食。至徙所,赐田宅什器,假与F543、牛、种、食。又起五里于长安城中,宅二百区,以居贫民。

  秋,举勇武有节明兵法,郡一人,诣公车。

  九月戊申晦,日有蚀之。赦天下徒。

  使谒者大司马掾四十四人持节行边兵。

  遣执金吾侯陈茂假以钲鼓,募汝南、南阳勇敢吏士三百人,谕说江湖贼成重等二百余人皆自出,送家在所收事。重徙云阳,赐公田宅。

  冬,中二千石举治狱平,岁一人。

  三年春,诏有司为皇帝纳采安汉公莽女。语在《莽传》。又诏光禄大夫刘歆等杂定婚礼。四辅、公卿、大夫、博士、郎、吏家属皆以礼娶,亲迎立轺并马。

  夏,安汉公奏车服制度,吏民养生、送终、嫁娶、奴婢、田宅、器械之品。立官稷及学官: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校、学置经师一人;乡曰庠,聚曰序,序、痒置《孝经》师一人。

  阳陵任横等自称将军,盗库兵,攻官寺,出囚徒。大司徒掾督逐,皆伏辜。

  安汉公世子宇与帝外家卫氏有谋。宇下狱死,诛卫氏。

  四年春正月,郊祀高祖以配天,宗祀孝文以配上帝。

  改殷绍嘉公曰宋公,周承休公曰郑公。

  诏曰:盖夫妇正则父子亲,人伦定矣。前诏有司复贞妇,归女徒,诚欲以防邪辟,全贞信。及眊掉之人刑罚所不加,圣王之所以制也。惟苛暴吏多拘系犯法者亲属,妇女老弱,构怨伤化,百姓苦之。其明敕百僚,妇女非身犯法,及男子年八十以上七岁以下,家非坐不道,诏所名捕,它皆无得系。其当验者,即验问。定著令。

  二月丁未,立皇后王氏,大赦天下。

  遣太仆王恽等八人置副,假节,分行天下,览观风俗。

  赐九卿已下至六百石、宗室有属籍者爵,自五大夫以上各有差。赐天下民爵一级,鳏、寡、孤、独、高年帛。

  夏,皇后见于高庙。加安汉公号曰宰衡。赐公太夫人号曰功显君。封公子安、临皆为列侯。

  安汉公奏立明堂、辟雍。尊孝宣庙为中宗,孝元庙为高宗,天子世世献祭。

  置西海郡,徙天下犯禁者处之。

  梁王立有罪,自杀。

  分京师置前辉光、后丞烈二郡。更公卿、大夫、八十一元士官名、位次及十二州名。分界郡国所属,罢、置、改易,天下多事,吏不能纪。

  冬,大风吹长安城东门屋瓦且尽。

  五年春正月,C565祭明堂。诸侯王二十八人、列侯百二十人、宗室子九百余人征助祭。礼毕,皆益户,赐爵及金、帛,增秩、补吏,各有差。

  诏曰:盖闻帝王以德抚民,其次亲亲以相及也。昔尧睦九族,舜B129叙之。朕以皇帝幼年,且统国政,惟宗室子皆太祖高皇帝子孙及兄弟吴顷、楚元之后,汉元至今,十有余万人,虽有王侯这属,莫能相纠,或陷入刑罪,教训不至之咎也。传不云乎?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其为宗室,自太上皇以来族亲,各以世氏,郡国置宗师以纠之,致教训焉。二千石选有德义者以为宗师。考察不从教令有冤失职者,宗师得因邮亭书言宗信,请以闻。常以岁正月赐宗师帛各十匹。

  羲和刘歆等四人使治明堂、辟雍,令汉与文王灵台、周公作洛同符。太仆王恽等八人使行风俗,宣明德化,万国齐同。皆封为列侯。

  征天下通知逸经、古记、天文、历算、钟律、小学、《史篇》、方术、《本草》及以《五经》、《论语》、《孝经》、《尔雅》教授者,在所为驾一封轺传,遣诣京师。至者数千人。

  闰月,立梁孝王玄孙之耳孙音为王。

  冬十二月丙午,帝崩于未央宫。大赦天下。有司议曰:礼,臣不殇君。皇帝年十有四岁,宜以礼敛,加元服。奏可。葬康陵。诏曰:皇帝仁惠,无不顾哀,每疾一发,气辄上逆,害于言语,故不及有遗诏。其出媵妾,皆归家得嫁,如孝文明故事。

  赞曰:孝平之世,政自莽出,褒善显功,以自尊盛。观其文辞,方外百蛮,亡思不服;休征嘉应,颂声并作。至乎变异见于上,民怨于下,莽亦不能文也。

 

  1. 译文

 

  汉平帝,是汉元帝的孙子,中山孝王的儿子。母亲是卫姬。年三岁继位为王。元寿二年六月,哀帝驾崩,太皇太后下诏说:大司马董贤年少,不受大家欢迎,应交还印绶,撤销其官职。董贤当日自杀。新都侯王莽为大司马,掌丞相事。秋七月,派车骑将军王舜、大鸿胪左贤咸持太皇太后诏迎中山王。七月三十日,贬皇太后赵飞燕为孝成皇后, 退居于北宫,哀帝皇后傅氏退居桂宫。孔乡侯傅晏、 少府董恭等都予免职,迁徙到合浦。九月初一日,中山王登皇帝位,晋谒高祖庙,大赦天下。

  平帝时年九岁,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大司马王莽操持国政, 百官聚于朝廷东厅以听取王莽的指示。下诏说:朝廷每发布赦免令,是打算与天下重新开始,真心地希望百姓能洗心革面,以保全其品格与性命的。以往有关官员在量刑时多把赦令前所犯的过失重提,累增犯法者的罪过,甚至株陷无辜之人。违背了朝廷发布赦令是为了重信慎刑与希望有罪过的人涤心自新的原意。对于举荐的人才,也因为他在历史上曾犯过某种过错,以为不可信任,就废置而不举荐。这就完全背离了孔子说的赦小过,举贤才的原则。对于虽有经济及品行方面的错误但无人告发而被举荐的人, 一律不必查究。以便鼓励人才集中精力去追求进步,不因小的疵点而妨碍一个难得的人才。从现在起,有关机构的官员不必陈奏赦前所犯的过失。有不遵此诏书的为有亏皇恩, 以违背帝诏论处。特明著此令,布告天下,使明知其事。

  元始元年春正月,南方远国越裳氏献白雉一只,黑雉二只,诏令三公以此物献于宗庙。

  群臣奏言大司马王莽功德像周公辅成王一样崇高,特赐号为安汉公,对太师孔光等都加封,其事记在《王莽传》。赏赐天下臣民爵一级。官吏在位二百石以上,试用期未满的都按已满看待。发全俸。

  立已故东平王刘云的太子开明为王,立已故桃乡顷侯之子刘成都为中山王。封宣帝耳孙刘信等三十六人都为列侯。太仆王恽等二十五人以前在议定陶傅太后尊号时,严守经法,不阿附从邪,右将军孙健辅弼大臣, 大鸿胪左贤正义不阿,后来奉太皇太后诏迎中山王,还有宗正刘不恶、执金吾任岑、中郎将孔永、尚书令姚恂、沛郡太守石诩都曾参与继承人大事的讨论,东迎中山王继承帝位,办事周密勤劳,都赐爵为关内侯,封邑有所差别。赏赐平帝在继位前来京师时所经过的县邑的官员从二千石以下到佐史的爵级。各有差等。又诏令各侯王、公、列侯、关内侯等无子而有孙或养兄弟之

  子为嗣的,都可以为爵位继承人。公、列侯嗣子有罪,犯剃光头以上罪的先要请示朝廷。名列刘氏皇谱而因犯罪被开除族籍的,恢复其族籍,宗室中为吏的因依廉史升为佐史的,补禄为四百石。天下官吏俸同二千石以上年老退休的,三分其原禄, 用三分之一与其本人, 以养天年。派谏大夫循行三辅,考查吏民交纳赋敛的册籍,凡因在元寿二年仓促时(哀帝去世时)加收的赋敛, 偿还其增加部分。义陵民冢不妨碍皇陵塘中正殿的不必迁走。天下吏民不得拥有军队的器物及行军厨灶等。

  二月,设置主管阴阳时序的羲和官,禄为二千石;设外史、闾师,禄为六百石。以颁布朝廷教化之令, 禁止不合礼制规定的祭祀,摒除靡靡之声。

  二月七日,哀帝陵神衣在柜中,八日的早晨,却出现在外床上,墓令以非常之变奏明朝廷。平帝用大牢进行祭祷。夏五月初一, 日偏食。大赦天下。公卿、 将军、中二千石举荐敦厚能直言的各一人。

  六月,派少傅左将军甄丰赐平帝母中山孝王姬以玺书,晋封为中山孝王后。赐帝舅卫宝及宝弟卫玄爵关内侯。赐平帝妹妹四人都称为君,食汤沐邑二千户。封周公后公孙相如为褒鲁侯, 孔子后孔均为褒成侯。奉周公与孔子的祭祀。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罢去明光宫及三辅驰道。天下女犯已定罪的,令其归家,每月出钱三百以雇人取薪。免除贞妇赋役,每乡一人。设置少府海丞、果丞各一人;大司农郡丞十三人,每人负责一个州,劝勉发展农桑。

  太皇太后减去所食汤沐邑十县, 归属于大司农,经常另外计算其税收所得,用以救济贫民。

  秋九月,赦天下囚徒。以中山苦陉县为中山孝王后汤沐邑。

  二年春,黄支国贡献犀牛。

  下诏说:皇帝原名箕子,与用器名相同,今改名为絗, 以合于古制, 派太师光奉太牢告事于高祖祠庙。

  夏四月, 立代孝王玄孙之子刘如意为广宗王,江都易王孙盱台侯刘宫为广川王,广川德王曾孙刘伦为广德王。封已故大司马博陆侯霍光从昆弟曾孙霍阳,宣平侯张敖玄孙张庆忌、绛侯周勃玄孙周共、 舞阳侯樊哙玄孙之子樊章都为列侯,恢复其官爵。赐已故曲周侯郦商等后代玄孙郦明友等一百一十三人爵为关内侯,食邑各有差等。

  郡国发生大旱灾、蝗灾,青州最为严重,百姓到处逃荒。安汉公、四辅、三公、卿大夫、吏民为帮助百姓解决困难而捐献房屋与土地的有二百三十人,按照人口分配给贫民。派遣使者负责灭蝗, 百姓将捕杀的蝗虫送交官府,用石斗量蝗后按数付钱,天下的百姓的家资不满二万,以及受灾的郡县家资不满十万的,都免交租税。灾民中的病人, 安置在捐献的邸舍房屋中,进行医治。给死者一家死六人以上的葬钱五千,死四人以上的三千,死二人以上的二千。撤销安定的呼池苑,改为安民县,起官署与住房, 招募贫民迁居于此,由县官发给口粮。到迁移处以后,由公家分配给房屋土地与用具,并借给犁、牛、种、口粮。又起五个居民里于长安城中,修住宅二百区,以供贫民居住。

  秋,下诏各郡举荐勇武而又懂兵法的,每郡一人,到公车署报到。九月三十日, 日偏食, 赦免天下囚徒。

  派谒者大司马掾四十四人持朝廷符节巡视边防部队。

  派执金吾侯陈茂并临时使用铙鼓以重其威仪,募集汝南、南阳勇敢吏士三百人,晓谕并劝说江湖盗首成重等二百余人自首投诚,送回原籍为民并按章从事赋役,将贼首成重迁于云阳,并赏赐公田公宅。

  冬,中二千石举荐治狱公平的吏员,每年一人。

  三年春, 诏有关机构为平帝与安汉公王莽之女行订婚礼。记在《王莽传》中。又诏光禄大夫刘歆等制定婚礼仪节,四辅、公卿、大夫、博士、郎、吏家属都要按婚礼举行结婚仪式。迎娶时用立车双马。

  夏,安汉公上奏请建立有关车马与衣服等制度,对于吏民的养生、送终、嫁娶、 奴婢、田宅、用品等都有明确的等级规定。建立官稷及学宫。郡国的称为学,县、道、邑、侯国称为校。校与学都设专职经师一人。乡称为庠,村落称为序,序、庠设专职《孝经》师一人。阳陵任横等自称为将军,盗出武库兵器,攻打官署,释放囚徒。大司掾奉命督捕,都伏罪。安汉公王莽之子王宇与平帝外戚家卫氏有谋反之罪,王宇下狱处死,卫氏被诛。

  四年春正月,郊祭高祖以配享于天,宗祀文帝以配享于上帝。

  改殷绍嘉公名宋公,周承休侯名郑公。

  下诏说:大凡夫妇正则父子亲, 人伦定。以前曾诏令有关机构免除贞节之妇的赋役,遣犯罪的女囚回家,本意是想防止邪僻, 褒全贞信。对于年八十及七岁以下的人,不加以刑罚,这是古代圣王所规定的。但现在有些苛暴吏员多拘系犯法者的亲属,妇女老弱不免,结仇怨而伤王化,百姓深为痛苦。现明谕百官,妇女不是本身犯法,男子在八十以上七岁以下家里不是犯了大逆不道, 皇帝下诏按名逮捕的,都不得拘捕。应当验问的,就地验问。特定此令。

  二月初七日, 立皇后王氏, 大赦天下。

  派太仆王恽等八人并置副使, 持朝廷命令,分别循行天下,览观风俗。赏赐九卿以下至六百石,刘氏宗谱上有名者以爵级,从五大夫以上各有差等。赏赐天下臣民爵一级, 赏鳏寡孤独高年帛若干。

  夏,皇后拜谒高祖庙,加安汉公号为宰衡 赐安汉公太夫人名功显君。封其子王安、王临皆为列侯。安汉公王莽奏建立明堂、辟雍。尊称宣帝庙为中宗,元帝庙为高宗,天子世世献祭。

  设置西海郡,迁移天下犯禁的犯人到此处居住。

  梁王立有罪,自杀。

  分出京师一部分建立前恽光、后丕烈二郡。更改公卿、大夫、八十一元士官名与位次及十二州的名称。划分郡国所属的界限,撤销、设置、更改,天下多事,吏员无法纪录清楚。

  冬,大风袭长安城, 东门屋瓦被吹尽。

  五年春正月,礻合祭明堂,各侯王二十八人,列侯一百二十人,宗室子九百余人参加助祭。礼毕,都增加封地户口,赏赐爵级及金帛, 增加俸禄与升职, 各有差等。

  太皇太后下诏说:听说帝王首先以德抚民, 其次是亲其所亲以互相帮助。以往尧命名九族敦睦, 舜又厚叙这亲亲之意。朕因皇帝值于幼年,暂统国政,念及宗室子孙都是太祖高皇帝子孙及其兄弟吴顷王、楚元王的后代,从汉朝初建时起刘氏子孙已发展到十余万人。虽有王侯的属籍,也不能互相保证不触犯刑律。有的陷入刑罪, 这是教训不周的过失。《论语》不是指出过吗 在上者关心其亲属,则百姓行仁成风。现在作出规定:从太上皇以来的族亲,各以其世代为氏,郡国派专人进行管理, 对其进行教育与约束。二千石选派有德义之士为其宗师。考察其中有不从教令或者蒙冤失其常业的,宗师将情况报告宗伯,再报告朝廷。每年正月赏赐宗正帛各十匹。羲和官刘歆等四人负责主管明堂、辟雍,使汉与周文王作灵台、周公作洛邑相符合。太仆王恽等八人到各地循行了解风俗,宣传朝廷德政, 万国齐同,都封为列侯。

  征天下能精通逸经、古纪、天文、历算、钟律、小学、史篇、方术、本草以及《五经》、《论语》、《孝经》、《尔雅》教授的, 从所在地乘传车,派到京师。到京师数千人。

  闰五月, 立梁孝王玄孙之耳孙音为王。

  冬十二月十六日,平帝驾崩于未央宫。大赦天下,有司奏道:按礼制臣无短寿之君。皇帝年十四岁, 应按礼制入殓,戴王冠。太皇太后同意。葬于康陵。太皇太后下诏说:皇帝仁惠,顾念哀怜。每次发病, 气往上涌,不能言语,故来不及有遗诏。现遣返其陪嫁婢妾,回家可以另嫁,和文帝时一样。

  班固评论: 平帝之世, 政从王莽所出。褒善显功,以显示其尊盛。观其文辞,方外蛮夷,都思归服。美征嘉兆, 颂声并作。至于变异见于上,民怨起于下,王莽也不能进行文饰了。

 

 

《表·异姓诸侯王表》

 

  昔《诗》、《书》述虞、夏之际,舜、禹受禅,积德累功,治于百姓,摄位行政,孝之于天,经数十年,然后在位。殷、周之王,乃繇卨、稷,修仁行义,历十余世,至于汤、武,然后放杀。秦起襄公,章文、缪、献、孝、昭、严,稍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并天下。以德若彼,用力如此其艰难也。

  秦既称帝,患周之败,以为起于处士横议,诸侯力争,四夷交侵,以弱见夺。于是削去五等,堕城销刃,箝语烧书,内锄雄俊,外攘胡、粤,有一威权,为万世安。然十余年间,猛敌横发乎不虞,適戍强于五伯,闾阎逼于戎狄,响应B058于谤议,奋臂威于甲兵,乡秦之禁,适所以资豪杰而速自毙也。是以汉亡尺土之阶,繇一剑之任,五载而成帝业。书传所记,未尝有焉。何则?古世相革,皆承圣王之烈,今汉独收孤秦之弊。镌金石者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其势然也。故据汉受命,谱十八王,月而列之,天下一统,乃以年数。讫于孝文,异姓尽矣。表略

 

 

《表·诸侯王表》

 

  昔周监于二代,三圣制法,立爵五等,封国八百,同姓五十有余。周公、康叔建于鲁、卫,各数百里;太公于齐,亦五侯九伯之地。《诗》载其制曰:介入惟籓,大师惟垣。大邦惟屏,大宗惟翰。怀德惟宁,宗子惟城。毋俾城坏,毋独斯畏。所以亲亲贤贤,褒表功德,关诸盛衰,深根固本,为不可拨者也。故盛则周、邵相其治,致刑错;衰则五伯扶其弱,与共守。自幽、平之后,日以陵夷,至虖厄区河洛之间,分为二周,有逃责之台,被窃铁之言。然天下谓之共主,强大弗之敢倾。历载八百余年,数极德尽,既于王赧,降为庶人,用天年终。号位已绝于天下,尚犹枝叶相持,莫得居其虚位,海内无主,三十余年。

  秦据势胜之地,骋狙诈之兵,蚕食山东,壹切取胜。因矜其所习,自任私知,姗笑三代,荡灭古法,窃自号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骨肉本根之辅,外亡尺土籓翼之卫。陈、吴奋其白挺,刘、项随而毙之。故曰,周过其历,秦不及期,国势然也。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自雁门以来,尽辽阳,为燕、代。常山以南,太行左转,度河、济,渐于海,为齐、赵。穀、泗以往,奄有龟、蒙,为梁、楚。东带江、湖,薄会稽,为荆、吴。北界淮濒,略庐、衡,为淮南。波汉之阳,亘九嶷,为长沙。诸侯比境,周匝三垂,外接胡、越。天子自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江陵以西至巴、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京师内史凡十五郡,公主、列侯颇邑其中。而籓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挢枉过其正矣。虽然,高祖创业,日不暇给,孝惠享国又浅,高后女主摄位,而海内晏加,亡狂狡之忧,卒折诸吕之难,成太宗之业者,亦赖之于诸侯也。

  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故文帝采贾生之议分齐、赵,景帝用晁错之计削吴、楚。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陡。而籓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皇子始立者,大国不过十余城。长沙、燕、代虽有旧名,皆亡南北边矣。景遭七国之难,抑损诸侯,减黜其官。武有衡山、淮南之谋,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

  至于哀、平之际,皆继体苗裔,亲属疏远,生于帷墙之中,不为士民所尊,势与富室亡异。而本朝短世,国统三绝,是故王莽知汉中外殚微,本末俱弱,亡所忌惮,生其奸心;因母后之权,假伊、周之称,颛作威福庙堂之上,不降价序而运天下。诈谋既成,遂据南面之尊,分遣五威之吏,驰传天下,班行符命。汉诸侯王厥角稽首,奉上玺韨,惟恐在后,或乃称美颂德,以求容媚,岂不哀哉!是以究其终始强弱之变,明监戒焉。

 

  1. 译文

 

  过去周朝戒于夏、殷二代,文王、武王及周公制定法规,立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封八百诸侯国,其中与天子同姓的有五十余个。周公、康叔建藩于鲁国、卫国,方圆各有数百里;姜太公在齐国建藩,也是五等诸侯、九州之长的地方。那《诗经》里记载那时的制度道:把善人作为藩篱,把太师作为垣墙。大国诸侯作为屏蔽,王室同姓作为柱干。能够合乎德政天下就安宁,分封宗室之子城堡就坚固。城堡不可以毁坏,宗室不可以孤立。如不那样,畏惧不安就来了。所以亲人和贤人一并受封,有功有德的人一同建藩,这是关系到国家盛衰,天下稳定的根本,是不能更改的。因而周朝强盛时有周公、邵公参与治国,达到无人犯法,刑法搁置不用的境界;衰落时有五霸扶助,一同保守天下。自从幽王、平王之后,国家一天天衰微,甚至落到夹在强大的诸侯国之间崎岖不安,本身也分裂成东周与西周两个小国,有天子逃债避难的高台,有象征王权的铡刀被偷取藏匿的传言。然而天下仍称之为共同的主人,强大的诸侯也不敢灭它。历经八百余年,功德总算失尽,王位也止于赧王,天子被降为庶人,自然亡故。虽然称号和王位在天下之内失去,仍有枝叶维持似的,无人敢占据空虚的王位,海内没有天子,有三十余年。

  秦朝凭藉优越的地势,驱驰着诡诈的军队,吞并山东六国,一鼓气取得了胜利。因而它夸赞自己熟知天下,自以为一人晓立国之业,毁谤嘲笑三代,清除消灭古代之法,偷取皇帝的称号给自己,可子弟却是平民,在内没有同本同根的骨肉相辅佐,在外没有有土有地的藩邦相拱卫。陈胜、吴广以一根木棍奋起,刘邦、项籍随即灭亡了秦朝。因此说,周朝享国太久,秦朝没有达到期,是国势造成这样的呀。

  汉朝兴起初年,海内刚刚平定,同姓宗室稀少,高祖以灭亡的秦朝因孤立无援而败亡为教训,于是开始割裂疆土,立王侯二等爵。功臣封侯者有一百余座城邑,故王室子弟封王者有比九国还大的领地。自雁门往东,到辽水北岸,是燕国和代国。常山往南,太行山往东,过河水与济水,一直入海,是齐国和赵国。谷水、泅水一带包括龟山和蒙山,是梁、楚二国。东含江、湖,靠近会稽,是吴国。北临淮河,包括庐山与衡山,是淮南国。汉水往南,到九嶷山,是长沙国。各诸侯国一个连一个,环绕在北、束、南三边,外接胡地和南越。天子自己则有河东、河南、河内、东郡、颖川、南阳,从江陵往西到巴蜀,北边从云中到陇西,包括京师共十五郡,其中又有公主、列侯的封邑。大的藩国跨几州兼有几郡,连接数十城,宫室、百官制度同京师一样,可以说是矫枉过正了。即使这样,高祖创立基业,一天也没有闲暇,惠帝在位又短,高后以女人摄政,海内却安然无恙,没有偏激可忧,后来摧毁吕氏的祸难,成就文帝的帝业,也是依赖于诸侯之力量。

  然而诸侯本来就国大势大,末流也泛滥四溢。小一些的荒淫违法,大一点的横行无道,以致害了自己和国家。因此文帝采用贾谊的建议分割齐国和趟国,景帝采用晁错的计谋削弱吴、楚等国。武帝实施主父的策划,下达推恩令,使诸侯王得以分一部分户数和城邑封给子弟,不用废黜迁徙,藩国自己就分崩离析了。自此以后,齐国分成七个小国,赵国分成六个,梁国分成五个,淮南国分成三个。皇子开始封为王时,大一点的不超过十座城池。长沙、燕、代等国虽还有旧名,都没有以前南北的边界了。景帝遭受七国灾难,就抑制削弱诸侯,减少罢黜各国官吏。逮帝时有衡山、淮南二王的谋反,就设立诸侯官吏的法律,严惩违法之徒,各诸侯只能得到衣食税租,不能参与政事。

  到了哀帝、平帝的时候,诸侯都是继承先世的后裔,同天子关系疏远,生在宫室之中,不被士人百姓尊崇,势力与富家无异了。而天子又都早逝,连续三朝没有子嗣,所以王莽知道汉朝里外都岌岌可危,本末俱弱,就无所顾忌,生出奸心;凭着姑母太后的权威,假称周公欺骗人心,在朝堂上作威作福,不下台阶就使天下运转。奸诈的计谋一成,就篡夺皇帝的尊位,分别遣送官吏迅速传遍天下,颁布皇帝命令。汉朝诸侯王慑于淫威,都匍匐在地奉上玉玺绶带,惟恐落在后面,有的还歌功颂德,献媚讨好,真可悲啊!所以我查明诸侯从头至尾由强到弱的变化,以作为惩戒。

 

 

《表·王子侯表上》

 

大哉,圣祖之建业也!后嗣承序,以广亲亲。至于孝武,以诸侯王B059土过制,或替差失轨,而子弟为匹夫,轻重不相准,于是制诏御史: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自是支庶毕侯矣。《诗》云:文王孙子,本支百世,信矣哉!表略

 

《表·王子侯表下》

 

  孝元之世,亡王子侯者,盛衰终始,岂非命哉!元始之际,王莽擅朝,伪褒宗室,侯及王之孙焉;居摄而愈多,非其正,故弗录。旋踵亦绝,悲夫!表略

 

《表·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自古帝王之兴,曷尝不建辅弼之臣所与共成天功者乎!汉兴自秦二世元年之秋,楚陈之岁,初以沛公总帅雄俊,三年然后西灭秦,立汉王之号,五年东克项羽,即皇帝位。八载而天下乃平,始论功而定封。讫十二年,侯者百四十有三人。时大城名都民人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裁什二三,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于是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又作十八侯之位次。高后二年,复诏丞相陈平尽差列侯之功,录弟下竟,臧诸宗庙,副在有司。始未尝不欲固根本,而枝叶稍落也。

  故逮文、景四五世间,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子孙骄逸,忘其先祖之艰难,多陷法禁,陨命亡国,或亡子孙。讫于孝武后元之年,靡有孑遗,耗矣。罔亦少密焉。故孝宣皇帝愍而录之,乃开庙臧,览旧籍,诏令有司求其子孙,咸出庸保之中,并受复除,或加以金帛,用章中兴之德。

  降及孝成,复加恤问,稍益衰微,不绝如线。善乎,杜业之纳说也!曰:昔唐以万国致时雍之政,虞、夏以之多群后飨共己之治。汤法三圣,殷氏太平。周封八百,重译来贺。是以内恕之君,乐继绝世;隆名之主,安立亡国。至于不及下车,德念深矣。成王察牧野之克,顾群后之勤,知其恩结于民心,功光于王府也,故追述先父之志,录遗老之策,高其位,大其,爱敬饬尽,命赐备厚。大孝之隆,于是为至。至其没也,世主叹其功,无民而不思。所息之树且犹不伐,况其庙乎?是以燕、齐之祀与周并传,子继弟及,历载不堕。岂无刑辟,繇祖之竭力,故支庶赖焉。迹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受山河之誓,存以著其号,亡以显其魂,赏亦不细矣。百余年间而袭封者尽,或绝失姓,或乏无主,朽骨孤于墓,苗裔流于道,生为愍隶,死为转尸。以往况今,甚可悲伤。圣朝怜闵,诏求其后,四方忻忻,靡不归心。出入数年而不省察,恐议者不思大义,设言虚亡,则厚德掩息,遴柬布章,非所以视化劝后也。三人为众,虽难尽继,宜从尤功。于是成帝复绍萧何。

  哀、平之世,增修曹参、周勃之属,得其宜矣。以缀续前记,究其本末,并序位次,尽于孝文,以昭元功之侯籍。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