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学 院(官网)

www.qinghuaguoxueyuan.com

佛学院

四十二章经 2

时间: 来源于:国学院

释迦牟尼佛说:贪恋爱欲女色的人,就好像手里拿着火把,逆风而行,一定会有火把烧手的危险。

 

 

《二十六章  天魔娆佛

 

天神献玉女于佛,欲坏佛意。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去!吾不用。天神愈敬,因问道意;佛为解说,即得须陀洹果。

 

t 译文

 

天神给释迦佛献来了一位美女,想借此来动摇释迦的成佛决心。佛对天神、美女说:这些都是皮囊装着的污秽之物,你们来干什么?走开,我不需用你们。天神见释迦对于美女都无动于心,便更加崇敬释迦佛,就问佛如何修道,佛就给他讲说佛法,于是,这位天神(天魔波旬)即刻之间就证得须陀洹果位了。

 

 

《第二十七章  无著得道

 

佛言:夫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触两岸,不为人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亦不腐败,吾保此木决定入海。学道之人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娆,精进无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

 

t 译文

 

释迦牟尼佛说:修道的人,就好像木头放在水中,只要顺着水流向前漂行,不被河两岸的土石所阻碍,不会被别人取走,也没有鬼神的阻挡,更不会被水中的旋涡冲回来,也不腐烂,我敢保证这根木头,一定会漂到大海中去。修习佛道的人,只要不被情欲迷惑,不被各种邪见扰乱,只要勤奋地修习佛理佛法,我保证这个人一定能得道成佛。

 

 

《第二十八章  意马莫纵

 

佛言: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

 

t 译文

 

释迦牟尼佛说:千万谨慎不要相信你的意念,你的意念是不可信、不可靠的;千万谨慎不要堕入色情之中,堕入色情之中必然立即招来祸殃。如果你证得了阿罗汉果位,那才可以相信自己的意念。

 

 

《第二十九章  正观敌色

 

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t 译文

 

释迦牟尼佛说:千万要谨慎,不要接近女色,也不要同女人一起说话。如果要与女人说话,也要心地纯正,不存邪心。要想到:我是出家的沙门,处在这浊世之中,应当像莲花那样,出于污泥而不被污泥污染脏。见到老年妇女,想到她就同自己的母亲一样;见到比自己年长的妇女,就想她像自己的姐姐一样;见到比自己年轻的妇女,就想她同自己的妹妹一样;见到小女孩,就想她同自己的孩子一样。要有一种引度她们脱离苦海的善心,这样自己对女色不应有的邪淫恶念自然就消除了。

 

 

《第三十章  欲火远离

 

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 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t 译文

 

释迦牟尼佛说:修习佛道的人,就好像干草一样,火来了,就必须远远避开,否则必然遭到大火焚烧。因此,修习佛道的人见了各种物欲色欲,都应当远远地避开它。

 

 

《第三十一章  心寂欲除

 

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

 

t 译文

 

释迦牟尼佛说:有人有淫欲的毛病,一直无法除掉。他想要将自己的男根割掉。佛对他说:如果你想割断自己的男根,不如把自己的淫欲之心割断。心就好像当官的一样,当官的如果停止了,他的随从们也都就停下来了。你的邪淫之心如果没有停止,那么你割断男根又有什么益处呢?佛就对他说了一首偈语:淫欲生于你意念,意念全在思想间。淫心不起思想静,色欲顿失行端正。释迦佛说:这首偈是过去迦叶佛所说的。

 

 

《第三十二章  我空怖灭

 

佛言: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t 译文

 

释迦牟尼佛说:人因为有爱欲,便从此生出许多忧愁烦恼,从忧愁烦恼又生出许多恐惧害怕之心。如果断除了爱欲,那还有什么值得忧愁恐怖的呢?

 

 

《第三十三章  智明破魔

 

佛言: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挂铠出门,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斗而死,或得胜而还;沙门学道应当坚持其心,精进勇锐不畏前境,破灭众魔而得道果。

 

t 译文

 

释迦牟尼佛说:修习佛道的人,就好像一个人与一万个敌人作战,你披上铠甲,出门迎战,或者意志胆怯畏敌如虎,或者半路退回,或者与敌人战斗而死,或者打败敌人,得胜而回。沙门修习佛道,就应当有坚定的信心,勤奋勇敢,一往直前,不要害怕前进道路上的种种敌人,定要消灭一切障碍修道的业障恶魔,从而修得佛道正果。

 

 

《第三十四章  处中得道

 

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其声悲紧,思悔欲退。佛问之曰:汝昔在家曾为何业?曰:爱弹琴。佛言:弦缓如何?对曰: 不鸣矣。弦急如何?对曰: 声绝矣。急缓得中如何?对曰:诸音普矣。佛言:沙门学道亦然,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意若生恼,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

 

t 译文

 

有一位沙门夜间诵读迦叶的《佛遗教经》,他的声音很悲恸、紧张,自己很惭愧,想停下来。释迦牟尼佛问道:你以前在家时,曾经做什么事情?沙门回答说:爱弹琴。佛便对他说:弹琴时,琴弦如果松缓了,会怎么样呢?沙门回答说:那就弹不响了。佛又问:如果琴弦太紧了,又会怎么样呢?沙门回答说:那琴弦就会断了,声音就断绝了。佛问:琴弦松紧适中,不紧不松,怎么样?沙门回答说:那么,琴的各种音调都有了,就会很和谐悦耳。释迦佛说:沙门修习佛道也是这样的,你的心境如果能调整合适,不紧不慢,不急不慌不懒惰,那么就可以修成佛道了。在修道时,如果急躁暴烈,身体就会疲倦;身体如果疲倦了,意念就会生出种种烦恼来;意念如果生出烦恼,在行动上就会退步,不修行了;你的行动如果退而还俗,那么你的罪业就必然会加重。只要你清净自己的心境,心安意乐,佛道就不会失去,就必然会成道。

 

 

《第三十五章  垢净明存

 

佛言: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t 译文

 

释迦牟尼佛说:好像人炼铁一样,只有把铁的渣滓去掉了,制成器物,那么这样的器物才会精美结实。修习佛道的人,只有去掉心中的贪欲杂念,你的道行自然清净了。

 

 

《第三十六章  辗转获胜

 

佛言:人离恶道得为人难;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既得为男,六根完具难;六根既具,生中国难;既生中国,值佛世难;既值佛世,遇道者难;既得遇道,兴信心难;既兴信心,发菩提心难;既发菩提心,无修无证难。

 

t 译文

 

释迦牟尼佛说:人要从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道中解脱出来,超生为人是很难的;虽然超生为人,自己要想成为一个男人,完全由不了自己,是很难的;虽然已经超生为一个男人,要想自己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完备、一切健全完好,由不了自己,是很难的;虽然六根完备了,要想自己往生到中央大国,由不了自己,是很难的;虽然生到了中央大国,要想正好生到佛在世的时代,由不了自己,是很难的;虽生在佛在世的时代,要想遇到真正修得佛道的高僧大德却是很难的;虽然遇到了得道的高僧,自己产生信仰佛法的决心却是很难的;虽然自己产生了信仰佛法之心,但要真正悟道、具备佛家无上智慧之心却是很难的;虽然修得了佛法智慧之心,但要达到最高佛位的无修无证境界却很难。

 

 

《第三十七章  念戒近道

 

佛言: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

 

t 译文

 

释迦牟尼佛说:佛家弟子虽然远在数千里之外,但如果能一直记着我的戒律,切实奉行,那么他一定能修成佛家正果;在我身边左右的弟子,虽然他们经常见到我,但是如果他们不按照我的戒律办事,那么他们最终也是无法修得佛家正果的。

 

《第三十八章  生即有灭

 

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数日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饭食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佛曰:善哉!子知道矣。

 

t 译文

 

释迦牟尼佛问一位沙门:人的寿命有多长呢?这位沙门回答:人命只有数日时间。佛说:你还不明白佛家的道理。佛又问另一位沙门:人的寿命有多长?这位沙门回答说:有吃一顿饭那么长的时间。佛说:你不明白佛家的道理。佛又问第三个沙门:人的寿命有多长?这位沙门回答说:人的寿命只有一呼一吸这么短的时间。佛说:好啊,你明白佛家的道理了。

 

 

《第三十九章  教诲无差

 

佛言:学佛道者,佛所言说皆应信顺;譬如食蜜,中边皆甜,吾经亦尔。

 

t 译文

 

释迦牟尼佛说:修习佛道的人,对于佛教所有的经典言教,都应当相信奉行。就好像人吃蜂蜜一样,不论是中间的蜜糖,还是外边的蜜糖,都是一样甜的。我的各种经典也是这样的。

 

 

《第四十章  行道在心

 

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t 译文

 

释迦牟尼佛说:沙门修行佛道,不要像推磨的牛那样,只在行动上转圈子,而不用心。身体行动上虽然在修道,拜佛念经,持斋执咒,但内心并不注重修行。如果能真心修道,按佛法奉行,行为上不用修持也是可以的。

 

 

《第四十一章  直心出欲

 

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t 译文

 

释迦牟尼佛说:修习佛道的人,就好像一头牛背驮着很重的东西,在很深的泥里艰难地行走,疲倦到了极点,不敢向左右看一眼。只有走出淤泥道路之后,才能稍微休息一会儿。沙门应当看到,色情物欲比淤泥还要厉害。只有一心一意思念佛道,按佛法奉行,才可以免除人生之苦。

 

 

《第四十二章  达世如幻

 

佛言:吾视侯王之位如过隙尘,视金玉之宝如瓦砾,视纨素之服如敝帛,视大千界如一诃子,视阿耨池水如涂足油;视方便门如化宝聚,视无上乘如梦金帛,视佛道如眼前华,视禅定如须弥柱,视涅盘如昼夕寤,视倒正如六龙舞,视平等如一真地,视兴化如四时木。

 

t 译文

 

释迦牟尼佛说:我看那国王和诸侯大臣们的官位,就如同飞过墙缝的灰尘一般微不足道,而且转瞬即逝;我看金银玉石宝物,就如同瓦片砖块一样;我看高贵华丽的丝绸衣服,就如同破布一样;我看三千大千世界,就如同一颗诃子一般大小;我看浩瀚阿耨达池水,就好像涂足的油一样少;我看佛教的各种修行方法,就好像变化着的许多金银珠宝聚在了一起;我看无上乘的佛法,就好像在梦里看见的金帛一样虚妄不实;我眼中的佛道,就好像空中的花一样,并非一成不变,人皆成佛,佛道自然就不存在了;我看佛众的禅定,就好像须弥山柱一样,出于海而毫不动摇;我眼中的涅槃,就像白天或晚上仍然醒着一样;我看世间一切事物的颠倒与正立,就像六条龙在乱舞一样,随时在变化无定;我眼中的平等之法,就像一块真实存在的大地;我看弘扬佛法,就好像春生、夏长、秋衰、冬枯的花木一样,生生灭灭,时兴时衰,随缘而定。

 

  1. 作品注释

 

(1)世尊:就是释迦牟尼佛,这是佛的十号之一。

(2)成道已:就是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的时候。

(3)作是思惟:他作这么一种想。

(4)离欲寂静:离欲,就是没有这种欲念,没有这个染污法。寂静就是清净,无所作为,在那儿如如不动。

(5)是最为胜:这是最殊胜的,最不可思议的。

(6)住大禅定:在这大禅定里住著。

(7)降诸魔道:这一切的魔王外道也能降伏了。

(8)于鹿野苑中:佛作是思惟观察,看憍陈如这五个人应该先得度,所以他就到鹿野苑中。

(9)转四谛法轮:四谛就是苦集灭道。苦,是世间之果;集,是世间之因;灭,是出世之果;道,是出世之因。苦集灭道,这叫四谛法。

(10)复有比丘所说诸疑:又有其他的比丘,以后向佛请法,来问他们的疑难,问他们所不明白的道理。

(11)求佛进止:请佛决定他们是可以向前修行?还是停止?求佛给他们一个决定的选择。

(12)世尊教敕,一一开悟:佛有教敕。教,教化;敕,敕令,就是给他们命令。佛给他们开示教化,他们每一个比丘都开悟了。

(13)合掌敬诺:合起掌来恭恭敬敬而应诺,应诺就是秉承佛教去修行了。

(14)而顺尊敕:随顺世尊所教的道理去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