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学 院(官网)

www.qinghuaguoxueyuan.com

史学院

十六国-2、前赵 2

时间: 来源于:国学院

四、疆域

 

1、总述

(1)据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历代州域形势》,汉实际控制地区“东不逾太行,南不越嵩、洛,西不逾陇坻,北不出汾、晋”,疆域范围包括陕西的渭水流域以及山西、河南、甘肃黄河以东一带。

(2)在刘渊、刘聪时期,其范围控有今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一带,然而实际控制范围不大,刘聪时期,只局限在山西的一角(其余部分在刘琨手中)和由刘曜坐镇的关中一部分地区。河北一带由石勒所有,王弥的部将曹嶷控有青州、兖州、徐州一带,鲜卑的势力更是向南推进,布满燕、代一带。

五、行政区划

 

《十六国疆域志》:雍州、幽州、冀州、青州、司州、豫州、荆州、并州、秦州、凉州、朔州、益州、殷州、东梁州、北兖州、西河阳州(33郡国,193县,名称待考)

1、都城几迁

(1)离石:晋并州西河国离石县(山西离石)。

(2)左国城:晋并州西河国离石县(山西方山县)

(3)黎亭:晋并州上党郡境内(山西壶关)

(4)蒲子:晋司州平阳郡蒲子县(山西隰县)

(5)平阳:山西临汾

(6)长安:陕西西安

六、政治

 

基本上,汉赵的政治制度承袭汉魏以来的制度而又杂以旧俗。汉国的官制,自304年刘渊称汉王建立政权后,即采取汉朝的官制,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及六卿等中枢之官。军事之官有大司马、太尉、大将军等高级将军以及杂号将军。地方之官则沿习魏晋以来的州郡制,采用胡汉分治的政策来进行统治。大单于的权力极大,仅次于皇帝。到刘聪嘉平四年(314),达到了较为完善的阶段。

刘渊时,设单于台,最高长官为大单于,统率六夷部落,单于台的设置,是沿匈奴旧制而来。刘聪时,在统治区内设置左、右司隶,各领户20多万,每1万户设置一名内史,内史共有43人。在大单于下设置单于左、右辅,各主六夷十万落,万落叟置一名都尉。

刘曜的前赵,继承汉国之制度,小有改革。刘曜继承刘汉政权胡、汉分治的政策。一方面以子刘胤为大司马、大单于,置单于台于渭城(今陕西咸阳),自左、右贤王以下皆用少数族豪酋充当。另一方面又大体沿用魏晋九品官人法,设立学校,肯定士族特权,与汉族的豪门望族相勾结,以维护其统治。此外,还仿效刘渊、刘聪徙民都城地区的办法,将被征服的各族人民大量徙置长安一带,以便直接控制。前赵全盛时,拥兵二十八万余人,据地有今陕西、山西、河南、甘肃各一部,当时,关陇氐、羌,莫不降附。前凉张茂,亦遣使贡献。

 

七、军事

 

赵国刘曜全盛时期,有兵力二十八万五千人,在他出兵时,史称“临河列阵,百余里中,钟鼓之声沸河动地,自古军旅之盛未有斯比”。

 

八、经济

 

汉赵国通过各种手段控制了大批的劳动力,统治者可能将大量荒地及无主之地分配给从事农业的流民,定期征收赋役。刘曜即位后,还采取了一些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如减免百姓租税之半等。汉赵国还设置了大司农、都水使者等农官;前者主要“掌诸钱谷金帛诸货币”,后者“主陂池灌溉,保守河渠”。

在汉赵社会中,从事农业、手工业、牧业生产的还有奴隶。奴隶的来源主要是战俘,其次是犯罪的官吏。国内还有大量从事游牧及畜牧业的“六夷”部落。随着归降及征服的“六夷”部落日益增多,设单于台对其进行管理。

总之,汉赵国在经济制度等方面基本上承袭了汉魏以来内地的封建制度;其国内社会经济主要是农业,其次是畜牧业;其生产方式,沿袭了汉魏以来的生产方式。

 

九、大事纪

 

304年八月起兵反晋:刘宣拥刘渊起兵于左国城。

304年十一月称王立国:刘渊称汉王,建年号,立宗庙,置百官。

308年十月刘渊称帝:刘渊于左国城称帝。

318年十月赤壁称帝:刘曜于赤壁称帝,改元光初。

318年九月平阳政变:靳准领兵入宫弑刘粲,自号汉天王。

319年四月迁都改号:昭武帝刘曜定都长安;(六)改国号为赵。

319年丧失东境:勒自称大单于、赵王,裂为二赵。

324年正月二赵开衅:河南太守尹平新安被斩。

328年十二月北掳耻辱:昭文帝曜被后赵石堪生擒。

十、解读

 

(一)国号说明

1、刘渊以与汉朝宗室刘氏约为兄弟的南单于后裔自居,自称汉王,并立意像汉朝一样统一天下,故以“汉”为国号。以其姓刘,史称刘汉;又统治地区位于中原北方,故称北汉(易与五代十国时期的北汉混淆,而很少使用);又统治者为匈奴人,别称匈奴汉,唐修《晋书》则称为“伪汉”。

2、汉主刘曜以其发迹之地为战国时赵国故地,改国号为赵。为别于石勒的后赵,故史称前赵,或合称为汉赵。

 

(二)灭亡原因

前、后赵两个政权虽然均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相应进行一些改革,但后赵的改革较为全面和彻底,这是后赵能最后灭亡前赵的根本原因。

 

十一、君王列表

前赵共历七位君王:

 

庙号

谥号

姓名

年号

在位年

1

高祖

汉光文帝

刘渊

元海

元熙/永凤/河瑞

304-310

2

汉废帝

刘和

玄泰

河瑞

 

3

烈宗

汉昭武帝

刘聪

玄明

光兴/嘉平/建元/麟嘉

310-318

4

汉隐帝

刘粲

士光

汉昌

318

5

汉和武帝

靳准

汉昌

318

6

襄宗

汉昭文帝

刘曜

永明

光初

318-329

7

 

赵国刘熙

刘熙

 

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