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学 院(官网)

www.qinghuaguoxueyuan.com

文学院

《容斋随笔》4

时间: 来源于:国学院

孟阳任侍郎时,还不到四十岁,他母亲说:“以你的才能,竟当了丞郎,这实在让我担惊受怕。”严武去世,他母亲哭着说:“从今以后,我知道不会当官家的奴婢了。”这三位可算是贤明的母亲了。

褚渊帮助萧道成篡夺皇位,建立齐国,褚渊的堂弟对褚渊的儿子褚贲说:“我不知道你家司空把一家的东西送给另一家,是什么意思?”等到褚渊当了司徒,褚炤叹息说:“家门不幸,竟又有今天的封官。”褚渊死后,他的儿子以父亲失节为耻辱,服丧期满,不再做官,把爵位让给弟弟,自己终身隐居。王晏帮助齐明帝夺取了帝位,堂弟王思远说:“兄将来怎么立身?如果能现在就自杀,还可以保住门户。”王晏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后,又召集子弟对王思的哥哥王思微说:“隆昌元年(494年)底,思远弟劝我自杀,如果听了他的话,哪里会有今天?”王思远说:“依我看,今天还不晚。”王晏叹息说:“世界上竟有劝人自杀的。”王晏后来果然被齐明帝杀死。褚炤、褚贲、王思远可以说是贤明的子弟了。

 

《卷三·蔡君谟帖》

 

蔡君谟一帖云:“襄昔之为谏臣,与今之为词臣,一也,为谏臣有言责,世人自见疏,今无是焉,世人见亲,襄之于人,未始异之,而人之观故有以异也。”观此帖,乃知昔时居台谏者,为人所疏如此。今则反是,方为此官时,其门挥汗成雨,一徙他局,可张爵罗,风俗偷薄甚矣。又有送荔枝与昭文相公一帖云:“襄再拜,宿来伏惟台候起居万福。闽中荔枝,唯陈家紫号为第一,辄献左右,以伸野芹之诚,幸赐收纳,谨奉手状上闻不宣。襄上昭文相公阁下。”是时,侍从与宰相往还,其礼盖如是,今之不情苛礼,吁可厌哉!

 

  1. 译文

 

蔡君读有一个贴子说:“我过去当谏官,与今天当词臣、是一样的,当谏官有批评弹勤的责任,人们自然和我疏远,现在没有这个责任了,人们就和我亲近,我的为人,没有两样,而是人们对我的看法有两种。”看了此帖,才知道在御史台当谏官的被人如此地疏远,现在却翻了过来,当他刚任谏官时,门外车马拥挤不动,一旦换了别的官,门外就能支鸟网,人情薄的是太厉害了。他又有送荔枝给昭文相公一个贴子,说:“我再三致意,近来想你一切顺适。闽中的荔枝,惟有陈家紫最好,现在送上,用以表现野人献芹的诚意,希望收下,敬上此书,不复一一,此上昭文相公阁下。”当时侍从官和宰相往来、礼节就是这样,现在不近人情,礼节甚严,真是讨厌啊!

 

《卷三·亲王与侍从官往还》

 

神宗有御笔一纸,乃为颍王时封还李受门状者,状云:“右谏议大夫、天章阁待制兼侍讲李受起居皇子大王。”而其外封,题曰:“台衔回纳。”下云:“皇子忠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颍王名谨封。”名乃亲书。其后受之子覆以黄,缴进,故藏于显谟阁。先公得之于燕,始知国朝故事,亲王与从官往还公礼如此。

 

  1. 译文

 

神宗皇帝有一道御札,是为颍王时退回李受门状的,状说:“右谏议大夫、天章阁待制兼侍讲李受起居皇子大王。”而在封皮上题道;“合衔回纳。”下款说:“皇子忠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颍王名谨封。”名字是亲笔。后来李受的儿子用黄布盖上,进呈皇帝,所以就放在了显漠阁。先君从燕都得到,才知本朝旧事,亲王与侍从官往来,礼节如此。

·

《卷三·三传记事》

 

秦穆公袭郑,晋纳邾捷菑。《三传》所书略相似。《左氏》书秦事曰:“杞子自郑告秦曰:‘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出师。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公羊》曰:“秦伯将袭郑,百里子与蹇叔子谏曰:‘千里而袭人,未有不亡者也。’秦伯怒曰:‘若尔之年者,宰上之木拱矣,尔曷知!’师出,百里子与蹇叔子送其子而戒之曰:‘尔即死,必于殽嵚岩,吾将尸尔焉。’子揖师而行,百里子与蹇叔子从其子而哭之。秦伯怒曰:‘尔曷为哭吾师?’对曰:‘臣非敢哭君师,哭臣之子也。’”《穀梁》曰:“秦伯将袭郑,百里子与蹇叔子谏曰:‘千里而袭人,未有不亡者也。’秦伯曰:‘子之冢木已拱矣,何知?’师行,百里子与蹇叔子送其子而戒子曰:‘女死,必于殽之岩灊之下,我将尸女于是。’师行,百里子与蹇叔子随其子而哭之,秦伯怒曰:‘何为哭吾师也!’二子曰:‘非敢哭师也,哭吾子也,我老矣,彼不死,则我死矣。’”

其书邾事,《左氏》曰:“邾文公元妃齐姜生定公,二妃晋姬生捷菑。文公卒,邾人立定公。捷菑奔晋,晋赵盾以诸侯之师八百乘纳之。邾人辞曰:‘齐出玃且长。’宣子曰:‘辞顺而弗从,不祥。’乃还。”《公羊》曰:“晋郤缺帅师,革车八百乘,以纳接菑于邾娄,力沛然若有余而纳之,邾娄人辞曰:‘接菑,晋出也,玃且,齐出也。子以其指则接菑也四,玃且也六,子以大国压之,则未知齐、晋孰有之也。贵则皆贵矣,虽然,玃且也长。’郤缺曰:‘非吾力不能纳也,义实不尔克也。’引师而去之。”《穀梁》曰:“长毂五百乘,绵地千里,过宋、郑、滕、薛,敻入千乘之国,欲变人之主,至城下,然后知,何知之晚也!捷菑,晋出也,玃且,齐出也。玃且,正也,捷菑,不正也。”

予谓秦之事,《穀梁》纡余有味,邾之事,《左氏》语简而切,欲为文记事者,当以是观之。

 

  1. 译文

 

秦穆公偷袭郑国,晋送郑捷百回国,《 春秋三传》 的记载大致相同。《 左传》 记秦国事情说:“杞子从郑国告诉秦国说:‘暗地派兵来,可以灭掉郑国。’秦穆公和蹇叔商量,赛叔说:‘疲劳军旅偷袭远国,我没听说过能胜利的,而且千里行军,人家还有不知道的!’穆公不听,让孟明出兵。奏叔对孟明哭着说:‘孟明啊,我能看到军队出去,看不到它回来了。’穆公说:‘你知道什么!你如果是中年死亡,你坟上的树已经两手合抢了。’赛叔的儿子参加了军队,襄叔哭着送他说:‘晋国防御的军队,一定在殽的两座丘陵之间设伏,你一定死在那里,我去收拾你的尸骨。’秦国军队遂去了东方。”《 公羊传》 说:‘秦伯将要偷袭郑国,百里奚与逛叔劝诫说:‘行军千里偷袭人国,没有不失败的。’奏伯恼怒地说:‘象你一样岁数的人,坟上的树已经两人合抱了,你知道什么?’军队就要出征了,百里奚与赛叔送他们的儿子并告诫说:‘你们就要死了,一定是在殽山的岩壁下面,我将去收尸。’他们的儿子进军出发了,百里奚与赛叔跟在儿子后面哭泣。秦伯恼怒说:‘你们为什么哭我的军队?’他们回答说:‘我们不敢哭君王的军队,我们是哭自己的儿子呀!’”《 谷梁传》 说:‘秦伯将偷袭郑国,百里奚与蹇叔劝阻道:’千里行军偷袭人国,没有不失败死亡的。’秦伯说:“你们坟上的树木,已经合抱了,知道什么?’军队出发了,百里奚与赛叔送他们的儿子,告诫说:‘你们必能死是在殽山的岩峰下面,我要在那里收你们的尸。’秦伯恼怒地说:‘为什么哭我的军队?’二人说:‘我们不敢哭军队,是哭我们的儿子呀!我老了,他们不死,就是我死了。’”

三家记载邾国事,《 左传》 说:“邾文公元妃齐姜生的定公,次妃晋姬生的捷菑。邾文公去世,邾国人立定公当了都君。捷蓄出走晋国,晋国赵盾率领诸侯的军队八百辆战车,送捷菑回国。邾国人不接受说:‘齐姜生的玃且年长。’赵宣子(盾)说:‘理由正当,如不听从,后果不好。’于是回国。”《 公羊传》 说:‘晋国郤缺带兵,兵车八百辆,送捷菑回邾娄,力量雄厚有余。邾娄人拒绝说:‘捷菑是晋姬生的,撰且是齐姜生的。你用他们的手指头立君,那么捷菑四个,撰且六个,都不正常。你用大国的势力来压我们,若齐国也照办,那就不知道齐晋两国的外甥哪个为君了。论身份贵重,他们是相等的,但撰且年长。’郤缺说;‘不是我的力量不能送接畜回国,是道义上不允许呀!遂带兵回国。”《 石梁传》 说:“长车五百辆,连绵一千里,经地宋国、滕国、薛国,远到有战车千辆的大国,想改换他们的国君,到了城下,才知道不行,怎么知道的这么晚呢!捷菑是晋姬生的,撰且是齐姜生的,立撰且是正确的,立捷蓄是不正确的。”

我以为记秦国事,《 谷梁传》 委婉有味。记邾国事,《 左传》 语言简明确切。想写文童记事,当看这两篇。

 

《卷三·张嘉贞》

 

唐张嘉贞为并州长史、天兵军使,明皇欲相之,而忘其名,诏中书侍郎韦抗曰:“朕尝记其风操,今为北方大将,张姓而复名,卿为我思之。”抗曰:“非张齐丘乎?今为朔方节度使。”帝即使作诏以为相。夜阅大臣表疏,得嘉贞所献,遂相之。议者谓明皇欲大用人,而卤莽若是,非得嘉贞表疏,则语相齐丘矣。予考其事大为不然。按开元八年,嘉贞为相,而齐丘以天宝八载始为朔方节度,相去三十年,安得如上所云者?又是时明皇临御未久,方厉精为治,不应置相而不审其名位,盖郑处诲所著《明皇杂录》妄载其事,史家误采之也。《资治通鉴》弃不取云。

 

  1. 译文

 

唐朝张嘉贞任并州长史、天兵军使,唐明皇想让他当丞相,但忘了他的名字,便告中书侍郎韦抗说:‘我曾经记得他的风度品格,现在是北方的大将,姓张,双名,你替我想想。”韦抗说:“是不是张齐丘?现在是朔方节度使。”唐明皇就让他写诏书,让张齐丘当丞相。唐明皇夜里看大臣的表章,看到张嘉贞送上的疏文,便让他当了丞相。评议家说唐明皇想重用人材,却这样鲁莽,如不是见到张嘉贞的表章,就误用了张齐丘。我经过考查,认为并不如此。按唐玄宗开元八年,张嘉贞任宰相,张齐丘是玄宗天宝八年才任朔方节度使的,相差三十年,怎么能象以上所说的呢?再说当时唐明皇即位不久,正在励精图始,不应该任命丞相而不知道姓名和官位,这只是郑处诲所著的《 明皇杂录》 胡记了此书,历史学家误用罢了。《 资治通鉴》 就没有采用。

 

《卷三·张九龄作牛公碑》

 

张九龄为相,明皇欲以凉州都督牛仙客为尚书,执不可。曰:“仙客,河湟一使典耳,擢自胥史,目不知书,陛下必用仙客,臣实耻之。”帝不悦,因是遂罢相。观九龄集中,有《赠泾州刺史牛公碑》,盖仙客之父,誉之甚至,云:“福善莫大于有后、仙客为国之良,用商君耕战之国,修充国羌胡之具,出言可复,所计而然,边捍长城,主恩前席。”正称其在凉州时,与所谏止尚书事,亦才一年,然则与仙客非有夙嫌,特为公家忠计耳。

 

  1. 译文

 

张九龄任丞相,唐明皇想让凉州都督牛仙客当尚书,张九龄坚决不同意,说:“牛仙客是河湟地方一个使典罢了,从小吏提拔上来,又不识字,陛下一定要用牛仙客当尚书,我实在感到耻辱。”明皇不高兴,因此就免去了张九龄的丞相。我看张九龄的文集有《赠泾州刺史牛公碑》 ,是记牛仙客的父亲,评价很高,说:‘福分都超不过有好后代,牛仙客是国家的贤臣,用商鞅奖励耕战的法术,充实赵充国治胡羌的内容,言必行,行必果,定计就能实现。捍卫长城,皇恩隆重”。正是写的牛仙客在凉州时,张九龄拦阻他任尚书的事件。时间才一年,那么张九龄并不是和牛仙客有旧怨,只不过是为国家尽忠而已。

 

《卷三·唐人告命》

 

唐人重告命,故颜鲁公自书告身,今犹有存者。韦述《集贤注记》,记一事尤著,漫载于此:“开元二十三年七月,制加皇子荣王已下官爵,令宰相及朝官工书者,就集贤院写告身以进,于是宰相张九龄、裴耀卿、李林甫、朝士萧太师嵩,李尚书暠,崔少保琳、陈黄门希烈,严中书挺之,张兵部均,韦太常陟,褚谏议庭诲等十三人,各写一通,装缥进内,上大悦,赐三相绢各三百匹,余官各二百匹。”以《唐书》考之,是时,十三王并授开府仪同三司,诏诣东宫、尚书省,上日百宫集送,有司供帐设乐,悉拜王府官属,而不书此事。

 

  1. 译文

 

唐人最看重任官的凭证,所以颇真卿自已写的任官的凭证,今天还保留着。韦述《 集紧注记》 记载一个事尤其明了,随便记在这里:“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七月,朝廷封皇子荣王以下诸王的官爵,命令宰相和朝中官员书法好的,去集贤院写任官的凭证呈上,于是宰相张九龄、裴耀卿、李林甫、朝士萧太师嵩,李尚书暠,崔少保琳、陈黄门希烈,严中书挺之,张兵部均,韦太常陟,褚谏议庭诲等十三人,各写一道,装裱进上,玄宗非常喜欢,踢给三位宰相绢各三百匹,其余官员各二百匹。”取《 唐书》 考察,当时,十三王子都授予开府仪同三司,命令他们去东宫、尚书省一进上任官凭证。那天,百官奉送,有关官员设帷帐音乐,都任命为王府的官属。但没有记载这事。

 

《卷三·典章轻废》

 

典帝故事,有一时废革遂不可复者。牧守铜鱼之制,新除刺史给左鱼,到州取州库右鱼合契。周显德六年,诏以特降制书,何假符契?遂废之。唐两省官上事宰臣,送上,四相共坐一榻,各据一隅,谓之押角。晋天福五年,敕废之。

 

  1. 译文

 

典章旧事,有一时废除就不能再恢复的。太守发给合铜鱼的制度,新任命的刺史给左半个鱼,各州刹史到州以后,取出库存的右半个鱼验证符合才算数。周世宗显德六年,诏命称任官时特下诏书,还用什么符契?就把这个制度废除了。唐朝两省官员有事上报宰相,送上以后,四个宰相,同坐一个矮床上,各占一角,书叫押角。晋高祖天福五年,下诏废掉了。

 

《卷四·张浮休书》

 

张芸叟《与石司理书》云:“顷游京师,求谒先达之门,每听欧阳文忠公、司马温公、王荆公之论,于行义文史为多,唯欧阳公多谈吏事。既久之,不免有请:‘大凡学者之见先生,莫不以道德文章为欲闻者,今先生多教人以吏事,所未谕也。’公曰:‘不然。吾子皆时才,异日临事,当自知之。大抵文学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吾昔贬官夷陵,方壮年,未厌学,欲求《史》、《汉》一观,公私无有也。无以遣日,因取架阁陈年公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以无为有,以枉为直,违法徇情,灭亲害义,无所不有。且夷陵荒远褊小,尚如此,天下固可知也。当时仰天誓心曰:自尔遇事不敢忽也。’是时苏明允父子亦在焉,尝闻此语。”又有答孙子发书,多论《资治通鉴》,其略云:“温公尝曰:“吾作此书,唯王胜之尝阅之终篇,自余君子求乞欲观,读未终纸,已欠伸思睡矣。书十九年方成,中间受了人多少语言陵藉’”云云。此两事,士大夫罕言之,《浮休集》百卷,无此二篇。今豫章所刊者,附之集后。

 

  1. 译文

 

张芸臾《 与石司理书》 一说:“最近到京城,要求拜见前辈官员,常听欧阳文忠公(修)、司马温公(光)、王荆公(安石)等人的议论,在道德文章方面为多,只有欧阳公多讲居官的事情。时间久了免不了就问他:‘凡是读书人来见先生,没有不想听道德文章的,现在先生教人最多的是居官的道理,这是我不明白的。’欧阳公说:‘不是这样,你是现时的人才,以后作官理政,就会知道。大凡文学只能使自己光彩,政事可以影响事物,我过去贬官到夷陵(今湖北宜昌市),正在壮年,向往学习,想找《 史》 、《 汉书》 看看,公家私人都没有。无法打发日子,因此去取架上的旧案卷宗,反复阅读,见里边判冤枉判差错的,数不胜数,把理屈作为理直的,违反法律拘私情的,害死亲人破坏道义的,什么样的都有。臾陵是荒僻的小县,尚且这样,整个中国就可知道了。当时我对天发誓说:从此处理政事,不敢疏忽大意。’当时苏明允(沟)父子也在座:曾听到这话。”还有《 答孙子发书》 ,多谈论《 资治通鉴》,大略说:“司马温公曾说:‘我著此书,只有王胜之读完过,其余众官员,找此书想看,一页都没有读完,就打哈欠伸懒腰想睡觉了。这书经过十九年才写成,中问受到了多少人的语言糟踏”。这两件事,士大夫很少谈到,《 浮休集》 一百卷,没有这两篇,现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市)刊刻的《 浮休集》 附在了后面。

 

《卷四·温公客位榜》

 

司马温公作相日,亲书榜稿揭于客位,曰:“访及诸君,若睹朝政阙遗,庶民疾苦,欲进忠言者,请以奏牍闻于朝廷,光得与同僚商议,择可行者进呈,取旨行之。若但以私书宠谕,终无所益。若光身有过失,欲赐规正,即以通封书简分付吏人,令传入,光得内自省讼,佩服改行。至于整会官职差遣、理雪罪名,凡干身计,并请一面进状,光得与朝省众官公议施行。若在私弟垂访,不请语及。某再拜咨白。”乾道九年,公之曾孙伋出镇广州,道过赣,获观之。

 

  1. 译文

 

司马光当宰相的时候,亲自写了一段”座右铭”,张贴在会见客人的地方,说:“来访的诸君,如看到朝廷政事有失误遗漏,百姓疾苦,想提出忠恳意见的,请用书策上奏给朝廷,我和同僚们商议,选择可以施行的,进呈给皇旁,经皇帝批准,即刻施行。如果只是把私书给我,始终没有益处,如果我有错误,不吝踢正,就用全封书信交给吏员,让他们给我,我用心考虑,佩带改过。至于处理官职的委派、平反罪名等,凡牵涉到本身的,都请送来状纸,我和朝里众官商议施行。如果是到我家私访,请大要来谈。可马光敬作说明。”宋孝宗乾道九年,温公的曾孙司马极去广州作官,路过赣州,我看到了榜文。

 

《卷四·李颀诗》

 

欧阳公好称诵唐严维诗“柳塘春水慢,花坞夕阳迟”及杨衡“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之句,以为不可及。予绝喜李颀诗云:“远客坐长夜,雨声孤寺秋。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且作客涉远,适当穷秋,暮投孤村古寺中,夜不能寐,起坐凄恻,而闻檐外雨声,其为一时襟抱,不言可知,而此两句十字中,尽其意态,海水喻愁,非过语也。

 

  1. 译文

 

欧阳公喜欢称诵唐人严维的句“杨塘春水一慢,花坞夕阳迟”和杨衡的“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等句子,以为达不到它的高度。我却非常喜欢李颀的诗“远客坐长夜,雨声孤寺秋。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在远方作客,又恰碰上将尽的秋天,一个人夜晚宿在孤村的破旧寺院,怎么能睡得着,只好起来独自妻凉,而听到的却是房檐外面浙浙的雨声。这时的情思,不说也可以知道。而这两句十个字,把情思形态都说完了,用海水比喻忧愁,这不是言过其实。

 

《卷四·诗中用茱萸字》

 

刘梦得云:“诗中用茱萸字者凡三人。杜甫云‘醉把茱萸子细看’,王维云‘插遍茱萸少一人’,朱放云‘学他年少插茱萸’,三君所用,杜公为优。”予观唐人七言,用此者又十余家,漫录于后。王昌龄“茱萸插鬓花宜寿”,戴叔伦“插鬓茱萸来未尽”,卢纶“茱萸一朵映华簪”,权德舆“酒泛茱萸晚易曛”,白居易“舞鬟摆落茱萸房”,“茱萸色浅未经霜”,杨衡“强插茱萸随众人”,张谔“茱萸凡作几年新”;耿湋“发稀那敢插茱萸”,刘商“邮筒不解献茱萸”,崔橹“茱萸冷吹溪口香”,周贺“茱萸城里一尊前”,比之杜句,真不侔矣。

 

  1. 译文

 

刘梦得( 禹锡)说:“里使用茱萸字样的,共有三人。社甫说:‘醉把茱萸子细看’,王维说:‘插遍茱萸少一人’,朱放说:学他年少插茱萸’,三个人都用了,以杜甫为好。”我看唐人七言诗,用茱萸字样的,还有十多家,随便记在后面。王昌龄“茱萸插鬓花宜寿”,戴叔伦“插鬓茱萸来未尽”,卢纶“茱萸一朵映华簪”,权德舆“酒泛茱萸晚易曛”,白居易“舞鬟摆落茱萸房”,“茱萸色浅未经霜”,杨衡“强插茱萸随众人”,张谔“茱萸凡作几年新”;耿湋“发稀那敢插茱萸”,刘商“邮筒不解献茱萸”,崔橹“茱萸冷吹溪口香”,周贺“茱萸城里一尊前”,比起杜甫的句子,无法相提并论了。

 

《卷四·鬼宿渡河》

 

宋苍梧王当七夕夜,令杨玉夫伺织女渡河,曰:“见,当报我;不见,当杀汝。”钱希白《洞微志》载:“苏德哥为徐肇祀其先人,曰:‘当夜半可已。’盖俟鬼宿渡河之后。”翟公巽作《祭仪》十卷,云:“或祭于昏,或祭于旦,皆非是,当以鬼宿渡河为候,而鬼宿渡河,常在中夜,必使人仰占以俟之。”叶少蕴云:“公巽博学多闻,援证皆有据,不肯碌碌同众,所见必过人。”予按天上经星终古不动,鬼宿随天西行,春昏见于南,夏晨见于东,秋夜半见于东,冬昏见于东,安有所谓渡河及常在中夜之理?织女昏晨与鬼宿正相反,其理则同。苍梧王荒悖小儿,不足笑,钱、翟、叶三公皆名儒硕学,亦不深考如此。杜诗云:“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牛女年年渡,何曾风浪生?”梁刘孝仪诗云:“欲待黄昏至,含娇浅渡河。”唐人七夕诗皆有此说,此自是牵俗遣词之过,故杜老又有诗云:“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神光竟难候,此事终蒙胧。”盖自洞晓其实,非他人比也。

 

  1. 译文

 

南朝宋苍梧王在七月初七夜里,命令杨玉夫等候织女过河,说:“看到了就告诉我;看不到,我就杀了你。”钱希白《 洞微志》 记载:“苏德哥替徐肇祭祀他的祖先,说:‘到夜半就可以祭祀。’这是等鬼星过河以后。”翟公龚著《 祭仪》 十卷,说:“有的在黄昏祭祀,有的在早晨祭祀,都不对。应当以鬼星过河为准,而鬼星过河,常在半夜,一定要派人仰面观察细心等待。”叶少蕴说:“翟公巽闻多识广,引证都有根据,不愿平平淡淡和众人一般,他的见解一定超过别人。”我们为天上星宿,万年不动,兔星跟随天体向西运行。春天的黄昏,出现在东南方,夏天的早晨出现在东方,秋天的半夜出现在东方,冬天的黄昏,出现在东方,哪有所说的过河和常在半夜的道理?织女星晚上、早晨,正好与鬼星相反,道理都一样。苍梧王是荒唐背理的小儿,值不得一笑。钱、刘、叶三人,都是有名的儒者和饱学之士,竞亦这样不加深考。社甫的说:“牛郎织女不要忧心如醉,一到秋期,还能过河相会”, “牛郎织女年年过河,何曾遇上大风扬波?”梁刘孝仪的诗说:“想等到黄昏后,含着娇羞去过河。”唐人的七夕诗,都有这样说法,这都是自然迁就世俗作诗的过错。所以老杜又有诗说:“牛郎在河西,织女在河东,始终相望不相会未相从,神的光辉不可靠,此事终于难说清。”老杜自然清楚地了解事实,不是别人可比的。

 

《卷四·府名军额》

 

雍州,军额曰永兴,府曰京兆,而守臣以“知永兴军府事兼京兆府路安抚使”结衔。镇州,军额曰成德,府曰真定,而守臣以“知成德军府事兼真定府路安抚使”结衔,政和中,始正以府额为称。荆州,军额曰荆南,府曰江陵,而守臣则曰“知荆南”,通判曰“通判荆南”,自余掾幕县官则曰“江陵府”,淳熙四年,始尽以“江陵”为称。孟州,军额曰河阳三城,无府额,而守臣曰“知河阳军州事”。陕州无府额,而守臣曰“知陕州军府事”,法令行移,亦曰“陕府”。

 

  1. 译文

 

雍州,军名为永兴,府为京兆,镇守该地的长官以“知永兴军府事兼京兆府路安抚使”为头衔。镇州,军名为成德,府为真定,而镇守该地的长官以“知成德军府事兼真定府路安抚使”为头衔,徽宗政和年间,才正式用府名为称号。荆州,军名为荆南,府为江陵,而镇守该地的长官被称为“知荆南”,通判被称为“通判荆南”,其余椽属幕僚县官被称为“江陵府”。幸宗淳熙四年,才都称为“江陵”。孟州,军名为河阳三城,没有府名,镇守该地的长官被称为“知河阳军州事”。肤州无府名,而镇守该地的长宫被稗为“知陕州军府事”,法令行文也称为“陕府”。

 

《卷四·马融皇甫规》

 

汉顺帝时,西羌叛,遣征西将军马贤将十万人讨之。武都太守马融上疏曰:“贤处处留滞,必有溃叛之变。臣愿请贤所不用关东兵五千,裁假部队之号,尽力率厉,三旬之中必克破之。”不从。贤果与羌战败,父子皆没,羌遂寇三辅,烧园陵。诏武都太守赵冲督河西四郡兵追击。安定上计掾皇甫规上疏曰:“臣比年以来,数陈便宜:羌戎未动,策其将反;马贤始出,知其必败。愿假臣屯列坐食之兵五千,出其不意,与冲共相首尾。土地山谷,臣所晓习,可不烦方寸之印,尺帛之赐,可以涤患。”帝不能用。赵冲击羌不利,羌寇充斥,凉部震恐,冲战死,累年然后定。按马融、皇甫规之言晓然易见,而所请兵皆不过五千,然讫不肯从,乃知宣帝纳用赵充国之册为不易得,所谓明主可为忠言也。

 

  1. 译文

 

汉顺帝时,西羌反叛,朝廷派征西将军马贤率领十万人马征讨。武都太守马融上书说:“马贤处处停留,军队必定会发生叛乱。我愿用马贤所不用的五千名关东兵,给我一个部队上的名号,我尽力鼓励他们,三十天以内,一定能击溃他们。”朝廷不听,马贤果然被羌人打败,父子都死了。西羌开始扰乱关中地区,焚烧汉朝的陵园。顺帝下诏让武都太守赵冲率领河西四郡的兵马追击。安定郡到京呈上年案收支账目的椽属皇甫规上疏说:“臣近年以来,多次陈奏有利于对付羌人的策略;羌人还未发动叛乱,就料到他们会叛乱;马贤刚出发,就知道他必然战败。情让臣率领屯守不战的兵士五千人,出其不意,与赵冲前后夹击它。这一代的山川情况,我都熟悉,不用给我印绶和布帛,我就可以清除边患。”顺帝不听从。赵冲战争失利,羌人充斥,西凉受到震动,赵冲结果战死。经过几年西羌才被平定。马融、皇甫规的话明白好理解,他们要的兵又都不超过五千,然而却始终不被答应,我才知道汉宣帝采用赵充国的计策,实在难得,这就是说,只有英明的皇帝,才能够向他进献忠言啊!

 

《卷四·孟蜀避唐讳》

 

蜀本石《九经》皆孟昶时所刻,其书“渊、世民”三字皆缺画,盖为唐高祖、太宗讳也。昶父知祥,尝为庄宗、明宗臣,然于“存勖、嗣源”字乃不讳。前蜀王氏已称帝,而其所立龙兴寺碑,言及唐诸帝,亦皆半阙,乃知唐之泽远矣。

 

  1. 译文

 

蜀本石刻《 九经》 都是后蜀孟昶时刻的,书中遇到“渊、世民”三字都缺一画,这是给唐高祖、唐太宗避讳呀!孟昶的父亲孟知祥,曾为后唐庄宗和明宗的大臣,然而对于“存助、嗣源”四字却不避讳,前蜀王氏已称皇帝了,然而他们立的龙兴寺碑,说到唐朝诸皇帝的名字,也都有缺画,我才知道唐朝的恩惠是很远的了。

 

《卷四·翰苑亲近》

 

白乐天《渭村退居寄钱翰林》诗,叙翰苑之亲近云:“晓从朝兴庆,春陪宴柏梁。分庭皆命妇,对院即储皇。贵主冠浮动,亲王辔闹装。金钿相照耀,朱紫间荧煌。毬簇桃花骑,歌巡竹叶觞。洼银中贵带,昂黛内人妆。赐禊东城下,颁酺曲水傍。樽罍分圣酒,妓乐借仙倡。”盖唐世宫禁与外廷不至相隔绝,故杜子美诗:“户外昭容紫袖垂,双瞻御座引朝仪。”又云:“舍人退食收封事,宫女开函近御筵。”而学士独称内相,至于与命妇分庭,见贵主冠服、内人黛妆,假仙倡以佐酒,他司无比也。

 

  1. 译文

 

白乐天《渭村退居寄钱翰林》,叙述翰林院与皇帝的亲密,说:“展朝兴庆宫,春预柏梁妾,隔座贵官雾,对面太子院,公主冠动摇,亲王丰马乱,首饰放光芒,官服杂一片,球拥桃花马,竹杯把酒按,银带太监服,高眉宫女艳,除灾东城下,踢肉曲水畔,杯中分御酒,宫伎歌不断,”可知唐朝宫院与外朝从不隔绝,所以杜子美的诗说:“门外宫妃垂紫袖,同看皇座肃朝仪。”又说:“舍人退朝收奏本, 宫女并封近御席。”但只有学士被称为内相,至于和贵夫人对坐,和公主相建,见宫女装束,用官伎陪酒,别的部门是比不上的。

 

《卷四·宁馨阿堵》

 

宁馨”、“阿堵”,晋宋间人语助耳。后人但见王衍指钱云:“举阿堵物却。”又山涛见衍曰:“何物老媪生宁馨儿?”今遂以阿堵为钱,宁馨儿为佳儿,殊不然也。前辈诗“语言少味无阿堵,冰雪相看有此君”,又“家无阿堵物,门有宁馨儿”,其意亦如此。宋废帝之母王太后疾笃,帝不往视,后怒谓侍者:“取刀来剖我腹,那得生宁馨儿!”观此,岂得为佳?顾长康画人物,不点目睛,曰:“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犹言“此处”也。刘真长讥殷渊源曰:“田舍儿,强学人作尔馨语。”又谓桓温曰:“使君,如馨地宁可斗战求胜?”王导与何充语曰:“正自尔馨。”王恬拨王胡之手曰:“冷如鬼手馨,强来促人臂。”至今吴中人语言尚多用宁馨字为问,犹言“若何”也。刘梦得诗:“为问中华学道者,几人雄猛得宁馨。”盖得其义。以宁字作平声读。

 

  1. 译文

 

宁馨”、“阿堵”是晋、宋时候的语助词。后代人但见王衍指着钱说:“搬掉阿堵物。”又山涛见王衍时说:“什么老婆婆生了个宁舞儿?”遂把阿堵当成钱,宁馨儿当成佳儿.实际上不是的。前代人:“语言少滋味因为没阿堵,冰雪中相看顾只有此竹君。”又:“家无阿堵物,门有宁落儿”,意思也是这样。宋废帝的母亲王太后病重,废帝不去看问。王太后大怒对陪侍的人说:“取刀来剖我腹,那得生宁馨儿!”看看这句话,怎么能是佳儿?顾长康(恺之)画人物,不点眼珠。他说:“写真传神全在阿堵中。”犹说“此处”啊。刘真长(切讽刺殷渊源(浩)说:“庄家儿,也学别人作尔馨语。”又对桓温说:“如馨地怎么能用武力求取胜利?”王导对何充说:“正自尔馨。”王恬拔开王胡的手说:“冷似鬼手馨,强力来捉人臂膀。”到现在吴地的语言还多用宁馨二字作问答,犹说“如柯这样”啊!刘梦得(禹锡)诗:“伪问中华学道者,几人雄猛得宁馨,”得到真义,他把宁字当平声字用。

 

《卷四·凤毛》

 

宋孝武嗟赏谢凤这子超宗曰:“殊有凤毛。”今人以子为凤毛,多谓出此。按《世说》,王劭风姿似其父导,桓温曰:“大奴固自有凤毛。”其事在前,与此不同。

 

  1. 译文

 

宋孝武帝赞誉谢凤的儿子谢超宗说:“真有凤毛。”现代人称儿子为凤毛,大多认为出自这里。考《 世说新语》,王动的神采仪容很象他父亲王导。桓温说:“大奴就是有凤毛。”这事还在前,与孝武帝的话不一样。

 

《卷四·牛米》

 

燕慕容皝以牛假贫民,使佃苑中,税其什之八;自有牛者,税其七。参军封裕谏,以为魏、晋之世,假官田牛者不过税其什六,自有牛者中分之,不取其七八也。予观今吾乡之俗,募人耕田,十取其五,而用主牛者,取其六,谓之牛米,盖晋法也。

 

  1. 译文

 

燕国慕容馨把牛借给贫苦农民,让他们租种苑囿中的上地,收高租十分之八;自己有牛的,牧十分之七。参军封裕劝阻,以为魏、晋时候,租种官田和使用官牛的,收租不过十分之六,自己有牛的,双方各取一半。沐收十分之七或八。现在我们乡的风俗,用佃户耕田,收租十分之五,使用主家耕牛的,收粗十分之,名为‘牛米’,这乃是晋朝的制度。

 

《卷四·为文矜夸过实》

 

文士为文,有矜夸过实,虽韩文公不能免。如《石鼓歌》极道宣王之事伟矣,至云:“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义娥。陋儒编诗不收拾,二雅褊迫无委蛇。”是谓三百篇皆如星宿,独此诗如日月也。“二雅褊迫”之语,尤非所宜言。今世所传石鼓之词尚在,岂能出《吉日》、《车攻》之右?安知非经圣人所删乎?

 

  1. 译文

 

文人作文,有夸大过实的地方,虽是韩文公(愈)这样的文人也免不掉。如《 石鼓歌》 ,它极力称扬周宣王的伟业,可说是非常雄伟了。然而韩文公却说:“孔子西行不到秦国,检取星宿遗弃日月,浅儒编不予收入,《 二雅》 迫促缺少光烈。”这是说三百篇都象星宿,只有此诗才象日月啊!“《 二雅》 谙迫”这种话,尤其不应该说。现在社会上流传的石鼓文还都在,哪能超出《 吉日》 、《 车攻》 的上面!怎么知道《 诗经》 不收石鼓文不是圣人删去的呢?

 

《卷四·送孟东野序》

 

韩文公《送孟东野序》云:“物不得其平则鸣。”然其文云:“在唐、虞时,咎陶、禹其善鸣者,而假之以鸣。夔假于《韶》以鸣,伊尹鸣殷,周公鸣周。”又云:“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然则非所谓不得其平也。

 

  1. 译文

 

韩文公(韩愈)《送孟东野序》说:“事物得不到公平就会呼喊。”然而他在文中却说:“在唐尧、虞舜时代,咎陶、禹是最善于呼喊的,而上天凭借他们呼喊,禹的臣夔凭借《韶乐》呼喊,殷朝凭借伊尹呼喊国家的兴盛。”那么从这些例证看,呼喊并不是遇到不公平啊。

 

《卷四·喷嚏》

 

今人喷嚏不止者,必豿唾祝云“有人说我”,妇人尤甚。予按《终风》诗:“寤言不寐,愿言则嚏。”郑氏笺云:“我其忧悼而不能寐,女思我心如是,我则嚏也。今俗人嚏,云‘人道我’,此古之遗语也。”乃知此风自古以来有之。

 

  1. 译文

 

现代人打喷嚏不停时,一定要吐唾沫祝告说:“有人说我。”妇女尤其如此。我考《 终风》:”醒而不睡,思我则健。”郑玄解释说:“我有忧愁不能入睡,你想到我的优愁,我就打嘴健.现在人打喷健,就说‘有人说我’,这原是古时候遗留下来的话呀!”才知道这种风俗从古以来就有的。

 

《卷四·野史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