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学 院(官网)

www.qinghuaguoxueyuan.com

哲学院

《儒释道》3

时间: 来源于:国学院

儒教最主要的是一个字:“伦”,也就是伦常。封建社会由于人们所处社会地位和阶级的不同,每个人都应各安其位。儒家认为天下一盘棋,上天把你摆放在哪里,赋予你什么权力、职责、义务,那么你就遵守履行属于你的责权义,你就要乐天知命,这其实就是最早的“螺丝钉理论”。

道家的核心是“命”,既是生命的“命”,也是修炼的“命”――是意义完整的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机器,有这样的“命”或人生,你这个人才算是活得有价值,你要修一个好的人生,快乐的人生,健康的人生,那才过得有价值。老子的《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言,但是他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哲学家。《道德经》的每一句话都是“蜂王浆”。老子可能三五个字就够我们用一辈子。现在大家引用最多的“大智若愚”,其实还不是老子最核心的观点,其最核心的是“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之类,就是我们常说的“知雄守雌”、“知白守黑”和“大朴不雕”,这既是老子“无为”的政治主张,也是老子对于个人修养的治学主张。

佛家讲的是“见性”。“性”是什么?是“心性”,也就是修养。佛家有七个字:“见性、救世、通万有。”见到你的心性,叫“内观内照”,就是你自己要想到有一盏探照灯,来照亮你,你自己首先要能看明白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它的一种很客观的修炼方法。佛家的修行基本上都有三步,叫做“戒、定、慧”。戒是有所不为,不能说谎话、不能杀生、不能做坏事之类。定是不为万物所扰,哪怕泰山塌下来,我也不为所动。慧呢?由戒和定入手,慢慢会产生智慧,就是所谓的“定慧双修”,不定就不能产生智慧,有了智慧以后又可以更好入定。佛学是非常高深的古典哲学,而佛教是一种非常严格的宗教形态,这样,“佛”就包含了佛家、佛学、佛教三个东西,家、学、教三者都有了,形态是最完备的。佛教佛学的主要东西是什么?可以用乾隆的话来概括,乾隆给北京的五塔寺写的一篇记里头是这样说的:“塔,标义;经,标口;佛,标身。”

经过长期的演变之后,儒、释、道三家已经互相渗透、互相同化,某种程度上已经“三教一体”了。少林寺有一个供奉释加牟尼、孔子、老子的地方,对联是:“百家争理,万法一统;三教一体,九流同源”,少室山还有一幅对联:“才分天地人总属一理,教有儒释道终归一途”,概括得很到位,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出发,但最终我们能达到共同的目标。

从对个人的修养角度来说,三教说法不同,但劝人为善和劝人向上的精神是相同的:儒家是“修身、治世、平天下。”道家是“养生、遁世、穷万物。”释家(佛家)是“见性、救世、通万有。”这三句话是我自己的概括,不一定准确,但是我想这样可能好记一点。

也可换一种说法,儒家是尽“人道”,释家求“佛道”,道家穷(穷通、追究)“天道”。“人道”和“佛道”比较明白,而“天道”是什么呢?天道应该包括很多东西,例如“天机、天意、天命”,其本义不是讲迷信,而是讲“天”的规律或自然规律,包括我们已经知道的规律和我们尚不知道的规律。

还可换一种比较方法,儒家叫做“正心”,释家讲究“明心”,道家追求“炼心”。在这背后,儒家讲“治世”,道家讲“治身”,佛家讲“治心”。

再换一个角度来说,三家对世界的概括,儒家讲的是“未知生焉知死”、“独善其身,兼济天下”,不要去着迷于云里雾里的事情,而要重视现世的修炼;道家讲的是“穷尽变化”,努力了解世界和社会的变化规律;佛家则讲“缘起性空”,不要被外部世界纷纷扰扰的现象所迷惑。

如果极而言之做一个简单小结,则儒家比较重视一个人的行为规范,讲的是社会的“游戏规则”,道家比较重视方法,讲的是“游戏技巧”,释家比较重视内在修养,讲的是“大智慧”。总之,儒释道三家对世界的研究尽管有一些差异,但总的都是提倡从研究自己开始,也就是从主观、内部的修炼做起,然后进而研究社会和世界,使自我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智慧的人,从这个基本精神来说,儒释道三家三教都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或“蜂王浆”,是对现代人也大有裨益的学问。

 

五、儒释道文虎核心

 

(一)文化核心

儒学:以教化为核心。

道学:以治理为核心。

佛学:以大爱为核心。

 

(二)文化主旨

儒家文化——进取文化。

道家文化——规律文化。

佛家文化——奉献文化。

 

(三)做人标准

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

道家文化——领悟道、修养德、求自然、守本分、淡名利。

佛家文化——诸恶莫做、众善奉行、遵守十戒、心灵安定、运用智慧。

 

(四)人生观

儒家文化——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道家文化——顺其自然、自我完善。

佛家文化——慈爱众生、无私奉献。

 

(五)世界观

儒家文化——世界是展现才华的舞台。

道家文化——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境界。

佛家文化——相由心生,世界就在自己心中;一念之差,便可创造地狱、极乐。

 

(六)价值观

儒家文化——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道家文化——以完善的自我带动和谐的社会。

佛家文化——在为他人献爱心、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

 

(七)哲学倾向

儒家文化——入世哲学。

道家文化——出世哲学。

佛家文化——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

 

 

(八)物质食粮对精神食粮的比喻

儒家文化——主食(如米饭、馒头等),不吃就会饿。

道家文化——副食(如各种炒菜、汤羹等),不吃没滋味。

佛家文化——水果(如:苹果、香蕉等),不吃不甜蜜。

 

六、三家显学的相互关系

 

儒、道、佛学说为中国文化之国粹命脉,其根本核心是:倡导善良,尊重天体自然,传播改造世界,增进人类文明的理论,让人们在社会实践生活中,遵守规律,平等进取,使世间生活更和谐美好。

儒、道、佛学说各成体系,博大精深;三家学说并不对立,好学者如能融会贯通,兼容并取,就更能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得舍有度,成全自己。

 

 

七、中国儒释道“三经”

 

儒释道三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典传世,世人流传三经的说法只是各教最有代表性的代表作。因为每个教的经典都不止三个。

中国佛教三经:《般若经》《金刚经》《六祖坛经》。

中国儒教三经:《论经》、《礼经》、《易传》。

中国道教三经:《南华经》、《道德经》、《易经》。

 

八、儒释道精髓

 

关于儒释道文化的精髓,清華國學研究院教授何鹏荣先生说:在行为方面,我们应“以儒做人、以佛修心、以道谋事。”才能做到大圆满境界。

多年来,我们学习儒家做人,亦学习佛家修心,就像我们从小到大无论是父母亲友还是学校师长,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教我们的都是怎么做人,却从不教我们怎么才能做成事、赚到钱。踏进社会后,我们感到在学校学习的很多东西都无“用武之地”。踏入社会,我们开始了从业、挣钱、讨生活的迷茫,由于大多数人赚不到自己所期许的收入。于是,不知所踪,感受事态炎凉,人事无情。于是乎又开始心态浮躁,脾气暴躁,性情孤僻等状态。

有人就开始找出路,不是找人生成功之道,而是认为是自己的心态出了问题,就想去避世,到哪里可以跳出五行外,不在凡尘中?于是佛家的修心避世只说,正好满足了这些人的需求。佛家确实可以修心,但不可能让你避世,除非离开这个世间。因为无论你到哪里,到处都有不公和不平。寺庙就没有不公和不平吗?寺庙就可以跳出五行外,不在凡尘中吗?

佛在心中,不在庙中。”如果感到心态浮躁,脾气不好,想修一下自己的个性,不在于你身在哪里,只要时刻提醒自己就好。

什么是菩萨:佛家讲的“菩萨”不是庙里的泥胎,而是一种善行。当你对别人施以援手时你就是菩萨;当你为他人行善时你就是菩萨;当你度化别人放下屠刀时你就是菩萨;当你懂得并实施施舍时你就是菩萨。人有双性恶与善,作恶即恶魔,行善即菩萨。时时行善不作恶,你就是人间活“菩萨”。

什么是佛:佛不在天上,佛不是神,佛是人,是能洞察天地的觉者、是能人生参透的悟者。是当你自觉、自省、自悟、自知时,你就是“佛”。

什么是神:神不在空中腾云驾雾,而是在人体中,世上有神,只有一神,名叫精神。神从心中来,从眼中看,从语气中出,从状态体现。一个人有没有神,从他的眼睛看是否炯炯有神;他说话是否铿锵有力,信心十足;他的状态是否精神饱满。一个人能做到这些,在众人的眼里,你就是一个名符其实的“神”。

什么是如来:“西天无佛祖,保持好心态。看开能放下,便是真如来”。能做到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终究涅槃,你就是“如来”。

如若你“苟言常入耳,恶语常出口”,心不能静、不能控制五蕴“色、受、想、行、识”。不能放下“色、声、香、味、触、法”。还是着外在之相,就算你剃光头,点上香疤,那你只能说你是在从事一个职业,而不是真正的佛家人。只要做到了不急、不怒、不骄、不躁,以善待人、以诚待人、和气而不着相时,你就是真正的佛家心修人。

以儒做人,以佛修心”,而如果想做成事,想赚到钱,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功者,你就必须“以道谋事”。

道家以《道德经》为行事准则。《道德经》开篇就告诉我们道的真谛,那就是:“道,可道。非,常道。”也就是说道有两性,一为常道,二为非常道。常道修心,非常道成事。《道德经》又讲:“道者,反之动。”真正的道是反的。是常人所不能体会到得。当大家都说“好”的时候,道告诉你的是“大事不好”。当大家都觉得这件事一定能赚到钱的时候,道告诉我们这件事不要做,它一定会让你赔钱的。比如当年大家都不敢去贷款做生意时,一些人去贷款“下海”,当年那些下海的人都富了。当多数人都去“下海”时,生意已经不好做了。当年大家都不敢去做地产时,一些人去“炒房”,那些“炒房”的人又都富了。当多数人都认为“买房”可以增值时,房产已经不“保值”了。前时,“中国大妈”炒黄金,大家都说黄金降价,买了一定赚钱,那时咨询我的朋友,我对他们强烈告诫,大家都买黄金,黄金一定会赔的,千万别买。可是很多朋友还是不听,而仅仅过了一个月,黄金再次下跌,买黄金的人都赔了,最终不是“中国大妈”炒黄金,而是黄金炒了“中国大妈”。

听很多朋友常说,做好人了就一定能做好事,这句话是不正确的。做人和做事完全是相悖的二件事。就像一个白天和一个黑夜一样。就像你能过好白天,就一定能过好夜晚吗?白天你在单位是领导,吆三喝四,精神抖擞、事业有成。也许你晚上回到家就是“妻管严”,不能再吆三喝四,而是听老婆唠叨不休。你白天精神,也许你夜里恶梦缠身。

儒家倡导的做人。道家提倡做事。遵循儒家的,只能是做人,而不能成事。

做人以儒家的阳言,多说善言好语,少听闲言琐语,少说恶话,狠话,为人要谦虚,做事要谨慎。得意时行善积德,失意之时不丧斗志。

以道谋事。谋不是害人,而是要你多做人生规划,走一步谋划三步。大事要做好战略、布置好战策、行事好战术。利用天时、地利、人和。最终才能得到你所期许的成功结果。

以儒做人:儒家提倡做人五常:仁义礼智信,五常是为做人之本。讲究的是以仁爱、宽容、厚德待人;以大义舍身,小义舍财的助人忠义之道处事;以谦卑、敬人、文明、礼貌、尊老爱幼;以自观、自省、自悟开智,以智传教,教化万民。以诚信待人、一言九鼎、信誉重于泰山。

以佛修心:佛之传世,状无我心。佛之所教,大小乘教,皆为心法第一。讲究的是“心有一切有,心无一切无。万物为心造,心无万物无。”世间万物皆为心造,一切烦恼、苦闷、怨气、痛苦、幸福、快乐、满足等等,皆是虚妄。心无挂碍、破除虚妄,做到心空、性空。使心灵得到无法界、无我界、无色界、无欲界、无意识界、无无明界、无生死界的“空、无”状。做到与世无争,自得其乐。

  以道谋事:道家学术乃帝王之术,帝王为便于管理大众,不愿向大众提倡道学。而是多提倡儒家的“忠孝之道”和佛家的“忍善之法。”道学之高,在于它的视角,道学是以“反之道”为道学经义。让我们跳出山外看山内,身在世外做事内。

人有三世:入世、迷世、出世。我们常说的人生三阶段:第一阶段是幼少年时期的看山是山;第二阶段青壮年时期的看山不是山;第三阶段老年时期的看山还是山。

三世有三观:观儒、观佛、观道。

三观有三家:儒家、佛家、道家。

人生入世观儒家”:学习儒家的正阳、正气、正能量。为目标努力、奋斗、拼搏、进取,坚持不懈。

世间迷茫观佛家”:在努力拼搏时,遇有迷茫,可以学习佛家的修心之法,达到静心气和,不再随性而为。

悟道出世观道家”:当把心静下来后,就可以学道了。学习如何规划、如何策划、如何用人、如何做事,如何成事。

这一生,我们能做到“以儒做人、以佛修心、以道谋事”这三点,我们这一生就可以乐得自在成神仙了,这就是“神即道,道即法,道法自然,如来一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