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学 院(官网)

www.qinghuaguoxueyuan.com

管理学院

《企业管理学》

时间: 来源于:国学院
  1. 概述

 

企业一般是指以盈利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企业家才能等),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或其他社会经济组织。

在商品经济范畴内,作为组织单元的多种模式之一,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有机构成的经济实体,一般以营利为目的,以实现投资人、客户、员工、社会大众的利益最大化为使命,通过提供产品或服务换取收入。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因社会分工的发展而成长壮大。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各种企业并存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存在三类基本组织形式: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公司制企业是现代企业中最主要的最典型的组织形式。

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企业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机制”,其能够实现整个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

 

一、发展

现代汉语中“企业”一词源自日语。与其它一些社会科学领域常用的基本词汇一样,它是在日本明治维新后,大规模引进西方文化与制度的过程中翻译而来的汉字词汇,而戊戌变法之后,这些汉字词汇由日语被大量引进现代汉语。(与企业一词在用法上相关与相似的,还有“业务”一词)

在中国大陆计划经济时期,“企业”是与“事业单位”平行使用的常用词语,《辞海》1978年版中,“企业”的解释为:“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活动的独立核算经济单位”;“事业单位”的解释为:“受国家机关领导,不实行经济核算的单位”。

“企业”一词的用法有所变化。

较常见的用法指各种独立的、营利性的组织(可以是法人,也可以不是),并可进一步分为公司和非公司企业,后者如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等。还有一种特殊的称呼,是在拍卖法当中描述的,拍卖法中的“拍卖人”指的是拍卖企业,例如:世界华商拍卖人指的是世界华商拍卖有限公司,而不是指某个“人”。

二、管理

(一)企业管理体系的内容

1、战略目标、经营理念

就是向员工、消费者和市场亮明身份:“我是谁?我是干什么的?”让员工、消费者和市场对企业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和定位。所以战略目标和经营理念是企业规范的化管理的第一个组成部分。

2、程序流程、表格设计

一个现代化企业先考虑流程后考虑部门,流程比部门更重要,流程大于部门。流程的作用是:把企业日常工作过程做一个良好的设计,使常规性的工作能够有条不紊,使突发性的工作能够未雨绸缪。

表格设计的作用是:帮助企业把日常工作做的更加清晰规范,因此表格设计必须做到简明好用、程序配套。更重要的是程序和表格的设计和规范,能够为企业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打下非常良好的基础。

3、组织结构、功能模块

明确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核心业务流程确定后,就能够推算出企业需要怎样的组织结构才能支持企业发展 战略规划的实现。组织结构确定之后,又需要明确在这个组织结构里的每个功能模块的职责。

4、部门岗位、权责价值

部门岗位的权责分析的规范。企业应对部门和岗位权责、员工的任职进行准确、实用和规范地描述。企业的持续发展必须靠“法治”的管理系统,靠任职资格来规范员工、管理者的任用和考评标准。

岗位价值分析能够明确企业每一个岗位对公司产生的具体价值,对公司核心目标和核心价值观贡献的重要性。也是岗位工资及其他待遇的标准基础。因此,企业的岗位描述具有良好的授权的功能。任职资格描述对员工工作能力具有判断的功能。岗位价值分析对员工工作所产生的贡献具有检验、评价的功能。

5、规章制度、纪律规范

企业规章制度是指全体员工都需遵守的游戏规则。制度不是越多越好,但有一个前提,制订了就必须执行。制度就像一把不断上下挥动的刀,没有员工违反它时,制度似乎并不发挥作用,但是只要有人违反,那就必须有过必罚、有罪必惩。

6、管理控制、决策支持

在日常工作中有多少需要控制的模块?

在每一个控制的模块里有多少个控制点?

每一个控制点信息反馈的频率是多少?

这此信息的收集、分析、使用和保密级别是如何设定的?

只有经过处理的信息才能够支持企业的决策行为。一个管理者必须思路清晰,谋定而后动。在企业里真正有效地建立起一个管理的控制系统和决策的支持系统。这个系统对于企业尤其是企业的各级管理者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

 

(二)管理信息化

1、大大减轻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会。

2、大大提高企业管理工作效率。

3、有力促进提高企业管理工作规范化。

4、奠定国民经济信息化基础。

5、促进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

6、将企业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建立一种相对独立的税务会计核算体系,是当今世界的普遍潮流,中国也不例外。

 

(三)范畴

管理信息化是信息的集成,其核心要素是数据平台的建设和数据的深度挖掘,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把企业的设计、采购、生产、制造、财务、营销、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集成起来,共享信息和资源,同时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来寻找自己的潜在客户,有效地支撑企业的决策系统,达到降低库存、提高生产效能和质量、快速应变的目的,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ERP、OA、CRM、BI、PLM、电子商务等等都已经成为企业在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不可获取的应用系统。在这其中,ERP正在向高度整合的全程管理信息化迈进。当前,国内企业如何更大程度参与国际化市场竞争,怎样摆脱繁复的组织架构,打造最优价值网络成为困扰已久的问题。智邦国际ERP软件 秉承7C设计理念,集合了客户管理、联系人管理、项目管理、报价管理、合同管理、费用管理、财务管理、产品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库存管理、发货管理、售后管理、日程管理、目标管理、办公互动、营销工具、呼叫中心、短信管理、邮件管理、图表统计分析等各项功能,可以在一个系统内解决企业所有管理问题。

 

(四)应用

现代企业的税务筹划有利于最大限度实现财务目标,在不违反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对企业筹资、投资、经营等方面活动,乃至生产经营、利润分配等环节的业务进行事先策划,制定一整套最优纳税操作方案,尽可能为企业减轻税负,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成功企业不仅懂得如何利用筹划赢取利润,更懂得如何利用筹划合理避税,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不仅懂得如何利用信息化工具筹划企业经营活动、更懂得筹划企业成长未来,不同纬度的筹划对企业经济效益增长、财务管理规范、市场竞争力和纳税意识的增强等多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五)公司管理规章制度

第一条 为了加强管理,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促进公司发展壮大,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特制订本管理细则。

第二条 公司全体员工都必须遵守公司章程,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和各项决定、经律。

第三条 禁止任何组织、个人利用任何手段侵占或破坏公司财。

第四条 公司禁止任何所属机构、个人损害公司的形象、声誉的行为。

第五条 公司禁止任何所属机构、个人为小集体、个人利益而损害公司利益或破坏公司发展。

第六条 公司通过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提高全体员工的技术、管理、经营水平,不断完善公司的经营、管理体系,实行多种形式的责任制,不断壮大公司实力和提高经济效益。

第七条 公司提倡全体员工刻苦学习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公司为员工提供学习、深造的条件和机会,努力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水平,造就一支思想和业务过硬的员工队伍。

第八条 公司鼓励员工发挥才能,多作贡献。对有突出贡献者,公司予以奖励、表彰。

第九条 公司为员工提供平等的竞争环境和晋升机会,鼓励员工积极向上。

第十条 公司倡导员工团结互助,同舟共济,发扬集体合作和集体创造精神。

第十一条 公司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公司的决策和管理,欢迎员工就公司事务及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对作出贡献者公司予以奖励、表彰。

第十二条 公司尊重员工的辛勤劳动,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提供应有的待遇,充分发挥其知识为公司多作贡献。

第十三条 公司为员工提供社会保险等福利保证,并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而提高员工各方面的待遇。

第十四条 公司实行“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

第十五条 公司推行岗位责任制,实行考勤、考核制度,端正工作作风和提高工作效率,反对办事拖拉和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第十六条 公司提倡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降低消耗,增加收入,提高效益。

第十七条 维护公司纪律,对任何人违反公司章程和各项制度的行为,都要予以追究。

三、辨析

1、企业

依照中国法律规定,公司是指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具有企业的所有属性。

因此,凡公司均为企业,但企业未必都是公司。公司只是企业的一种组织形态。

企业,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从事生产、运输、贸易等经济活动的部门,如工厂、矿山、铁路、公司等。

在2007年3月1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第一条则有这样的描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下统称企业)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依照本法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本法。”

从上面的解释和法条可以看出:首先企业是一种社会组织(也即部门,但是“部门”这个单词有着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显得有些过时);其次企业从事经济活动,也就是能够给社会提供服务或产品;最后企业是以取得收入为目的,即以营利为目的。

公司,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一种工商业组织,经营产品的生产、商品的流转或某些建设事业等。

在2005年10月27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第二条则有这样的描述:“本法所称公司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可见,通常使用“公司”这个单词时,其含义是较为广泛,很多时候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也被称为公司,但是在法律条文中,公司仅仅指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若按照公司的法律意义,如下定义可能更合适一些: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从事生产或服务性业务的社会组织。

2、事业与企业

企业单位一般是自负盈亏的生产性单位。所谓“自负盈亏”意即:自己承担亏损与盈利的后果,有一定的自主权。企业单位分为国企和私企。国企就是属国家所有的企业单位。私企就是属个人所有的企业单位。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与公务员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学校等,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医院等,还有一种是自主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

四、文化

首先,要有哲学的方法,从中国企业文化的现实出发,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把握企业文化各种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依据实践经验,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进行科学的概括、总结。其次,要通过实践把所认知的企业文化的本质及一般的特征去伪存真,从而确定企业文化的本质。第三,要认识到企业文化不是单一的因素构成的,找出企业文化最基本的决定性的因素及其与诸因素的关系。第四,要看到企业文化这个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发展中形成,并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丰富和变化。

企业文化的内涵具体包括如下一些因素:价值观、行为准则、企业经营管理哲学、经营理念、企业精神等构成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企业为生产经营管理而形成的观念的总和。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理论,它强调管理中的软要素,其核心涵义是企业价值观。

企业文化结构是指企业文化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时空顺序,主次地位与结合方式,企业文化结构就是企业文化的构成、形式、层次、内容、类型等的比例关系和位置关系。它表明各个要素如何链接,形成企业文化的整体模式。即企业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形态。

五、简史

1、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企业形式也得到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企业的演进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1)工场手工业时期

这是指从封建社会的家庭手工业到资本主义初期的工场手工业时期。16世纪至17世纪,一些西方国家的封建社会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变,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加快,大规模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家庭手工业急剧瓦解,开始向资本主义工场制转变。工场手工业是企业的雏形。

(2)工厂制时期

18世纪,西方各国相继开展了工业革命,大机器的普遍采用,为工厂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771年,英国人理查德·阿克赖特(Richard Arkwright1732—1792)在克隆福特创立了第一家棉纱工厂。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厂制度在英、德等国家普遍建立。工厂制的主要特性是:实行大规模的集中劳动;采用大机器提高效率生产;实行雇用工人制度;劳动分工深化,生产走向社会化。

(3)现代企业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工厂自身发生了复杂而又深刻的变化;不断采用新技术,使生产迅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竞争加剧,产生了大规模的垄断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形成职业化的管理阶层;普遍建立了科学的管理制度,形成了一系列科学管理理论,从而使企业走向成熟,成为现代企业。

2、分类

(1)以投资人的出资方式和责任形式分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公司制企业又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2)以投资者的地区不同分为:内资企业、外资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3)按所有制结构可分为: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和私营企业和外资。

(4)按股东对公司所负责不同分为:无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5)按信用等级可分为:人合公司、资合公司、人合兼资合公司。

(6)按公司地位类型可分为:母公司、子公司。

(7)按规模可分为:特大型企业、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

(8)按经济部门可分为:农业企业、工业企业和服务企业等等。

(9)按企业健康程度可分为:相对比较健康的随机应变型企业、军队型企业、韧力调节型企业,和相对不健康的消极进取型企业、时停时进型企业、过度膨胀型企业、过度管理型企业。

3、性质

1937年,美国经济学家科斯发表的《企业的本质》一文,被认为是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的开端。

在此之前,关于企业本身的性质是什么,是一个被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忽略的问题。在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中,是厂商的生产过程看成一个“黑匣子”,即企业被抽象成一个由投入到产出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黑匣子”。

关于企业性质问题。西方经济学家具有不同观点.相互之间也存在一些争论。一部分西方经济学家主要是从科斯所强调的交易成本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的性质的。

任何交易都可以看成是交易双方所达成的一项契约。所谓交易成本可以看成是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根据科斯等人的观点,一类交易成本产生于签约时交易双方面临的偶然因素所带来的损失。这些偶然因素或者是由于事先不可能被预见到而未写进契约,或者虽然能被预见到,但由于因素太多而无法写进契约。另一类交易成本是签订契约,以及监督和执行契约所花费的成本。

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企业作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市场的一种替代。可以设想两种极端的情况。在一种极端的情况下,每一种生产都由一个单独的个人来完成,如一个人制造一辆汽车。这样,这个人就要和很多的中间产品的供应商进行交易,而且,还要和自己的产品的需求者进行交易。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交易都通过市场在很多的个人之间进行。在另一种极端的情况下,经济中所有的生产都在一个庞大的企业内部进行,如完整的汽车在这个企业内部被生产出来,不需要通过市场进行任何的中间产品的交易。由此可见,同一笔交易,既可以通过市场的组织形式来进行,也可以通过企业的组织形式来进行。企业之所以存在,或者说,企业和市场之所以同时并存,是因为有的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成本更小,而有的交易在市场进行成本更小。

就在市场上购买中间产品而言,由于大量的厂商一般都从少数几个供应商那里买货,这就有利于这几个供应商实现生产上的规模经济和降低成本。而且,中间产品供应者之间的市场竞争压力,也迫使供应商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当少数几个供应商面对众多的中间产品的需求者时,这几个供应商可以避免由于销路有限而造成的需求不稳定所可能带来的损失,从而在总体上保持一个稳定的销售额。

首先,厂商在市场上购买中间产品是需要花费交易成本的,它包括企业在寻找合适的供应商、签订合同及监督合同执行等方面的费用。如果厂商能够在企业内部自己生产一部分中间产品,就可以消除或降低一部分交易成本,而且,还可以更好地保证产品的质量。其次,如果某厂商所需要的是某一特殊类型的专门化设备,而供应商一般不会愿意在只有一个买主的产品上进行专门化的投资和生产,因为,这种专有化投资的风险比较大。因此,需要该专门化设备的厂商就需要在企业内部解决专门化设备的问题。最后,厂商雇用一些具有专门技能的雇员,如专门的产品设计、成本管理和质量控制等人员,并与他们建立长期的契约关系。这种办法要比从其他厂商那里购买相应的服务更为有利,从而也消除或降低了相应的交易成本。

西方经济学家进一步指出,导致交易成本在市场和企业这两个组织之间不相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契约的任何一方都会努力去设法收集和获取自己所没掌握的信息,去监督对方的行为,并设法在事先约束和在事后惩罚对方的违约行为等等。所有这些做法,都会产生交易成本。由于这些做法在市场和企业中会各自采取不同的形式,所以,相应的交易成本也就不相同了,特别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在市场交易过程中,以上这些做法所导致的交易成本往往是很高的。因此,通过企业这一组织形式,可以使一部分市场交易内部化,从而消除或降低一部分市场交易所产生的高的交易成本。

尽管企业的内部交易会消除或降低一部分市场交易成本,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企业所特有的交易成本。导致企业这一缺陷的主要原因也同样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具体地说,首先,企业内部存在着各种契约关系,其中包括企业与劳动者的契约关系、企业与管理者的契约关系等。企业要对其所雇用的工人、产品推销员,直至经理等各类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同时还要诱导他们为企业努力工作。所以,企业在签订契约,以及在监督和激励方面要花费成本。其次,一方面,企业决策者往往要从下级获取信息,另一方面,企业上层的决策信息又要通过向下级传递而得到实现。这两个不同方向的信息传递,都会因企业规模扩大所带来的隶属层次的增多而被扭曲,从而导致企业效率的损失。再次,企业的下级往往出于利己的动机向上级隐瞒或传递错误的信息,以使上级作出有利于下级的决策。或者,下级对上级的决策仅传递或执行对自己有利的部分。这些都将导致企业效率的损失。由此可见,企业的扩张是有限制的。根据科斯的理论,企业的规模应该扩张到这样一点,即在这一点上再多增加一次内部交易所花费的成本与通过市场进行交易所花费的成本相等。

七、文化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说,文化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与制度。

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它与文教、科研、军事等组织的文化性质是不同的。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八、安防

企业已经不再是传统概念中的行政、宣传和后勤等简单的部门叠加,而是包含了行政、研发、生产、物流、接待处、办公室、餐厅、后勤处、停车场等多个场所的综合区域[1]

从工程的角度考虑,企业的安防系统设计应该具备以下三个特点:企业安防的子系统比较多,所以需要一个大的兼容性强的集成平台来管理所有子系统;企业监控范围广,保护对象较多,安防系统规模较大,并且企业的安防系统比一般的项目更加复杂,通常需要集成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报警系统、周界防范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电子消费系统等,而普通项目一般只需要前三者;企业的安防一般要求分步控制,集中管理,它的扩展性要求比较高。

企业的安防应用系统都是一些综合性的系统或解决方案,其安防产品主要涵盖CCTV视频监控、门禁、报警、周界、停车场、电子消费等子系统,这些子系统的集成将是安防系统的重要趋势。

九、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

关于律师担任企业法律顾问的若干规定

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非公司企业法人对外投资比例问题的答复

企业法人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

十、特征

1、企业是以特定利益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2、企业是一个独立的法人(此说法错误,企业并非一定是法人,还应包含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

3、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组成部分

4、企业是一个经济运行系统

十一、核心

企业都非常认可执行力之重要,对于员工也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执行力的培训,但总感觉有些隔靴搔痒,总是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企业执行力提升的问题实际是企业建设的问题。如果企业建设问题不解决,那么执行力就永远无法解决。那么只要认识到企业建设的核心,那么也就找到了解决执行力问题的根本核心。

这个核心就是:企业教育员工组织起来为共同利益而努力和奋斗。要建立全员认同的文化与宗旨,根本上调动全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牵引人心的理念系统,用员工认可的思想来约束自己的行。

 

十二、企业成长

企业成长如同人的成长一样,是一个从量变化到质变的过程,是一种成长"基因"推动企业系统内部的组织与功能不断地分化,从而促进企业系统机体不断扩张、新陈代谢,不断适应环境,并与环境形成良性互动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内部结构的不断完善和成熟,企业功能的优化等等。企业成长具有阶段性,专家学者们认为有生命周期,即创业期、扩张期、成熟期、老化期等,当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和结果。

 

(一)企业成长

企业成长主要就是企业结构和功能的不断完善,也就是企业的"质"的变化,而不能仅仅盯住企业的规模。尽管不存在单纯的量的增长,但在短期内快速扩张的企业应该不能称之为"成长"。

企业的规模是企业结构和功能的载体,如果企业规模太小,它就不可能有人们想象的完善的结构和功能。但是,一方面,企业规模和企业的结构与功能只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不是一种线性关系,不可能绝对地进行对应;另一方面,企业的结构和功能是相对于企业一定的规模而存在,它不存在绝对的好与不好,主要在于它是否适应环境及企业自身的要求和变化。此外,企业的结构和功能与企业的战略密切相关,也还会受到企业所在地区或区域的企业群体的影响。

企业的结构和功能是什么?企业的结构主要是指企业的组织、制度、文化等构成及其相互关系;企业的功能主要是指企业的组织、制度、文化等等发挥的作用及其对环境的反应与适应能力。企业产生以后经过一定时期的成长过程,最主要的就是企业的组织结构与企业的规模能够相适应,企业的制度框架与企业的组织结构相适应,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的制度框架相融合。即企业的组织结构、制度框架、企业文化等能够融为一体,且经得起比较大的环境波动和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变动,成长到这个程度的企业可称之为成熟企业。世界500强企业中,有的企业是上百年历史的"老字号",多数都是经历过大风大浪和市场经济的几番沉浮而具有顽强的生存与适应能力以及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即使不是世界500强的企业,像德国的一些规模不是很大的企业,如其装备制造业中的一些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某个领域(行业)占有相当高的份额而具有强势地位。这也是成熟企业的主要表现。因而虽然用的是500强作例证,但绝不是看在它的规模上,而强调的是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结构和功能。

因此,企业成长的关键是企业结构与功能的完善和对环境的适应。

企业成长系统具有:开放性、自组织性、自控性、适应性和灵敏性。

1、一个企业的自身结构和功能与当地企业群体的关系如何,并没有发现这方面的专门文献,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企业的成长必然受到周围企业的影响,如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处理,业务关系中有竞争、替代、互补等等,还有学习问题,所有这些都会在企业结构与功能上有所反应,而且在企业规模上也会有所反映。

2、如果我们要判断一家企业是否是一个稳定和成熟的企业,首先要观察的是,它在过去的两到三次经济危机、行业危机中的表现如何,它是怎样渡过成长期中必定会遭遇到的陷阱和危机的。

如果你面对的是一家在几年乃至十几年的经营历程中一帆风顺、从来没有遇到过挫折和失败的企业,那么,要么它是一个上帝格外呵护的异数,要么,它根本就是一个自欺欺人的泡沫。

 

(二)企业成长阶段生命周期理论

企业成长阶段的划分:企业的生命周期,是指企业诞生、成长、壮大、衰退,直至死亡的过程。

根据对企业成长过程的考察,通常将企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六个周期:

1、孕育期;2、生存期;3、成长期;4、成熟期;5、衰退期;6、蜕变期。

其中的孕育期是指企业正式运营前的筹建阶段,一般持续时间较短,而且不具备正式运营条件,通常只有投入,没有产出。考虑到企业绩效评价的特点和实际应用性,我们认为孕育期不具有评价意义,因此在划分企业成长阶段时将其省略。

结合当代企业的发展特点,企业生命周期可划分为:1、创立;2、扩张;3、成熟;4、整合;5蜕变。

 

(三)企业生命周期成长理论各个阶段的表现

1、创立阶段

企业登记注册开始运营,即进入创立阶段。在创立阶段,企业面临生存的挑战,这使企业具有以下特征:

(1)实力较弱,依赖性强。企业创立阶段,资源匮乏,在市场上尚未站稳脚跟,需要各方面扶持。

(2)产品方向不稳定,转业率高。破产率高。有关资料表明.美国平均每年倒闭的20万家小企业中,55%是开业不到5年的新企业。

(3)创新精神强。企业不仅能提供满足市场缝隙的创新产品和服务,而且还拥有灵活多变的经营策略。

(4)管理不规范,管理水平较低,经常是无章可循和有章不循的现象同时存在。

(5)财务方面通常表现为净现金流量为负值,投入大,收益少,现金入不敷出,而且企业对现金收支预测和控制能力往往较低.

2、扩张阶段

企业创立后如能生存下来,并获得相应发展,一般就会进入扩张阶段。扩张阶段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企业的战略重点发生了转移,由生存转向争夺发展机会和资源;另一方面,企业的决策者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客观评价企业实力,避免因盲目扩张使企业陷入困境。

企业在这一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是:

(1)企业进入扩张阶段,生存问题已基本解决,这时企业具有较强的活力及相应的发展实力,所以通常发展速度快,波动小。处于此阶段。企业在资金、人员数量、技术水平方面都较创立阶段有显著提高,但对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成为企业中的新问题。

(2)企业形成自己的主导产品,其销售额往往占到总销售收入的7096以上。企业转业率降低。据日本专家分析,处于扩张阶段的企业,其转业率要比创立阶段低60%以上。

(3)企业专业化水平提高了,并且企业开始注重发展与其他企业的联合关系,使企业之间的协作能力有所加强。

(4)在创立阶段形成的企业经营系统,往往不适应扩张阶段规模放大后的压力.甚至面临崩溃的危险。

(5)在财务方面,企业表现为投入较大,收入也颇丰,现金流可正可负。此时企业为扩大经营,往往选择举债发展。因此保证偿债能力是企业借款、发展的关键。

3、成熟阶段

经过扩张阶段的发展后,企业步入成熟阶段,它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为:

(1)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其发展逐步由外延式转向内涵式,由粗放经营转为集约经营。这使得企业的发展速度减慢,甚至出现停止发展的现象,但是企业收效没有下降,往往有所上升。

(2)在企业规模的同时,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对企业管理正规化、科学化的呼声日益提高。

(3)企业在多年经营中提高了产品知名度,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甚至名牌产品。为了进一步发展和规避经营风险,企业通常会选择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即产品由单一化转为多样化。 这样对企业筹资和投资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

(4)经过多年的经营。企业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经营理念,培养出具有本企业特点的企业精神,创出了企业名牌,在公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4、整合阶段

此阶段企业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经营业务逐步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企业可能会同时存在三个层面的业务:

第一层面是指企业的核心业务。是能够让客户直接将其与企业的名字相联系的业务。这些业务通常能为企业带来大部分利润和流动现金。它们与企业近期业绩关系重大,虽然它们可能还有增长潜能,但终将耗尽余力。衰落下去。

第二层面是正在崛起的业务。这些业务带有快速发展和创业性的特征,具有高成长性。企业往往对第二层业务的发展投入巨资,保持其快速增长。以使其在不久的将来发展为第一层面。

第三层面包含了明天业务一未来更长远的业务。这些项目可能是研究课题,市场试点、少量投资的尝试和为加深对行业了解所作的努力。企业开展大量的第三层面业务的目的是确保将来有足够的优秀业务发展到第二层匾、直至第一层面。

这三层面业务互相协调,共存于企业当中。

随着企业逐渐向集团化方向发展,经营单位日益增多。公司原有的集权式管理方式越来越不适于集团公司的管理,因此分权分配的程度成为企业管理的焦点。

股东和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关注企业能为他们带来的收益,而不是企业规模的再度扩大,因此最大限度地创造企业价值将成为他们对企业的要求。

5蜕变阶段

企业进入蜕变阶段,存在两种前途:

第一种前途是衰亡。企业在成长的各个阶段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破产,使企业消亡,但是这种破产只能算"夭折";而进入蜕变阶段之后的破产是企业机体老化而引起的,所以称为衰亡。

第二种前途是复苏。如同某些昆虫的蜕变一样,企业的复苏是改变了形体而继续存活下去。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A型企业来说,进入蜕变期后衰亡的可能性较大,因为它们的规模较小,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遭受破产的危机。但对B型和C型企业来说,由于它们规模较大,外界环境对它们的影响不那么明显,因此绝大多数不会衰亡,而是在蜕变阶段完成复苏。

 

十三、企业理念

企业理念是企业在持续经营和长期发展过程中,继承企业优良传统,适应时代要求,由企业家积极倡导,全体员工自觉实践,从而形成的代表企业信念、激发企业活力、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的团体精神和行为规范。按照不同层次划分为精神文化型和组织制度型两类。

精神文化型的企业理念,是指那些由思想、观念、心理等因素经长期的相互渗透、影响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内含于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主导意识。精神文化型的企业理念表现为群体的理想、信念、价值观、道德标准、心理等方面,它一旦形成,则不易发生变化,具有相当长的延续性和结构稳定性。精神文化型的企业理念代表了企业理念的深层结构,它是企业理念的真正核心,代表企业理念的最基本的精神含义。

 

(一)结构

组织制度型的企业理念是企业理念的表层结构,一般指企业家根据企业特性,经过概括,总结为具体的事业原则、行为规范、思维模式。这种组织制度型的企业理念对企业员工的行为具有规范划一的特点,因此,相对于精神文化型的企业理念,组织制度型的企业理念较为严谨,对员工有压力。同时,又因为是表层结构,所以,相对于精神文化型的企业理念,组织制度型的企业理念变化较快。

 

(二)发展

是沿着精神文化型--组织制度型--新的精神文化型--新的组织制度型这样一条轨迹运行着。

 

(三)理念开发的依据

1、时代特征

理念开发不能脱离企业所处的时代。时代在不断变迁,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特征。时代特征尽管不能作为企业理念开发的直接依据,但其影响却是很大的。

2、民族特征

企业应着眼于中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民众心理、宗教信仰来制定与本民族传统相吻合的企业理念,以使企业的经营思想能迅速根植人心。

3、行业特征

企业理念的开发要立足于企业所处的行业,针对行业技术状况、市场状况、产品特征、人员素质、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