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学 院(官网)

www.qinghuaguoxueyuan.com

史学院

明朝 3

时间: 来源于:国学院

明初,宫廷画家居画坛主流。15世纪中叶,江南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吴门四大家”崛起。他们广泛吸取了唐、五代、宋、元诸派之长,形成了各具特殊风格的绘画艺术,又被后世称为“明四家”。嘉靖时,杰出画家徐渭,自辟蹊径,创泼墨花卉。万历年,吴门画家张宏开启实景山水写生之先河,在继承吴门画派风格和特色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画面清新典雅,意境空灵清旷。明末还有人物画家吴彬、丁云鹏、陈洪绶、崔子忠、曾鲸,花鸟画家陈淳等。

 

九、科技

 

1、天文、气象

十四世纪中叶的《白猿献三光图》载有132幅云图,并与天气变化联系起来,绝大部分与现代气象学原理相一致。(欧洲到1879年才出版只有十六幅的云图。)

1383年南京设京师观象台,1439年造浑天仪置北京(1900年被八国联军德国劫走,1921年索回,置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公元1442年,北京设观象台。

公元1446年,建晷影堂(位于北京古观象台西南侧)。

公元1607年,李之藻撰《浑盖通宪图说》刊行 。

公元1617年,张燮著《东西洋考》记载海洋占候等的详细资料。

公元1634年,正式安装中国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筩”(yong)。

公元1643年,出版《崇祯历书》。

2、数学、物理

公元1450年,吴敬撰《九章算法比类大全》。

公元1524年,王文素著成54卷总计1500多问近50万字《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

公元1584年,朱载堉著《律吕精义》出版。

公元1592年,程大位撰《算法统宗》最早记载使用珠算方法开平方和开立方。

公元1606年,徐光启与利玛窦开始合译《几何原本》。

公元1613年,李之藻据西人克拉维斯《实用算术概论》和中国程大位《算法统宗》编译而成《同文算指》。

公元1637年,宋应星在《论气·气声》中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作出了合乎科学的解释,认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或急速运动冲击空气而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播,同水波相类似。

方以智在《物理小识》卷2中提出:“宙(时间)轮于宇(空间),则宇中有宙,宙中有宇。”提出了时间和空间不能彼此独立存在的时空观。在《物理小识》卷1中正确地解释了蒙气差(即大气折射)现象。

民间光学仪器制造家孙云球制造放大镜、显微镜等几十种光学仪器,并著《镜史》(已佚)。

3、医学

公元1406年,朱棣等主持收集编成《普济方》(载方六万一千七百三十九个,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医方书)。

公元1567年在宁国府太平县试行中国人痘接种方法预防天花。(种痘预防天花是人工免疫法的开端,十七世纪中国种痘技术已相当完善,并已推广到全国。中国种痘法于十七世纪初传入欧洲)。

公元1596年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在南式出版刊行,同期问世的还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

公元1601年,杨继洲著《针灸大成》。

公元1617年,陈实功收集了大量有效方剂。他注重实践,勇于革新,创造性地进行了截趾(指)、气管缝合等外科手术。著有《外科正宗》,书中对一些肿瘤也作了论述。

公元1624年,张景岳撰《类经》刊行,同年,再编《类经图翼》和《类经附翼》。

公元1640年,《景岳全书》64卷成书。

公元1641年,吴有性撰《瘟疫论》。

王夫之在《思问录·外篇》中提出了关于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的观念,他说:“质日代而形如一,…肌肉之日生而旧者消也,人所未知也。人见形之不变而不知其质之已迁,…”

4、农学

公元1376年,俞宗本著《种树书》(记载了多种树木的嫁接方法,如桃、李、杏的近缘嫁接和桑、梨的远缘嫁接等)。

公元1406年,朱橚《救荒本草》问世(收集四百一十四种可供食用的野生植物资料,载明产地、形态、性味及其可食部分和食法,并绘有精细图谱)。

公元1547年,马一龙著《农说》(记载了水稻的精耕细耘、密植、育苗、移栽等的种植经验,是中国第一部运用哲学观点来阐述农业技术的著作)。

公元1596年,屠本畯(jun)著中国现存最早的海洋生物专著《闽中海错疏》(记载了沿海一带以海生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为主的二百多种水族生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等)。

公元1608年,喻仁、喻杰合著《元亨疗马集》(著名的兽医学著作,内容包括对马、牛和骆驼的治疗经验,现今仍有实用价值)。

公元1617年,赵蛹著《植品》(有关西红柿的种植技术等)。

公元1628年,徐光启撰《农政全书》。

5、地理

公元1405-1431年郑和率大型远洋船队到达西洋三十余国;1425年《郑和航海图》编成。

公元1536年,黄衷著《海语》(记录东南亚史地与中国南洋交通情况)。

公元1565年,胡宗宪编《筹海图编》记录中日交通及抗倭事。

公元1589年,出现最早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

公元1639年,顾炎武开始编著《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书》。

明末徐霞客开始著《徐霞客游记》。

6、化学、冶炼及化工

公元1521年,四川嘉州(今乐山)凿成深达数百米的石油竖井。

公元1596年,《唐县志》记载以火爆法的采矿技术。

公元1596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二百七十六种无机药物的化学性质以及蒸馏、蒸发、升华、重结晶、沉淀、烧灼等技术。

公元1637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述冶炼技术时,把铅、铜、汞、硫等许多化学元素看作是基本的物质,而把与它们有关的反应所产生的物质看作是派生的物质,从而产生化学元素概念的萌芽。 《天工开物》中记载了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许多成就,如冶炼生铁和熟铁(低碳钢)的连续生产工艺,退火、正火、淬火、化学热处理等钢铁热处理工艺和固体渗碳工艺等。

方以智在《物理小识》卷7中记载了炼焦炭的方法:"煤则各处产之。臭者,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曰礁。"欧洲到1771年才开始炼焦。

7、全面发展科学的设想

徐光启重视演绎推理,并特别把重点放在数学上,认为数学是其他一切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的基础。徐光启在1629年即成立西局同年的七月二十六日,给崇祯帝上奏《条议历法修正岁差疏》中说“盖凡物有形有质,莫不资与度数故耳”,提出“分曹”料理,即分学科研究的思想,并论述数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及数学在生产实践中作用。他认为数学是“从用之基”,提出“度数旁通十事”:治历、测量、音律、军事、理财、营建、机械、舆地、医药、计时。在他掌管的“历局”内开展以数学为根本,兼及气象学、水利工程、军事工程技术、建筑、机械力学、大地测量、医学、算学及音乐等学科的研究工作。

历局有了科学研究机构的雏形。崇祯帝对此积极反应和支持,下旨批示“度数旁通,有关庶绩,一并分曹料理,该衙知道”。徐光启开创的“格物穷理之学”有李之藻、李天经、孙元化、王徵,其后又有方以智,王锡阐等发扬。

 

十、外交

1、朝贡体系

明初逐步恢复了唐宋时期的朝贡制度,到明成祖时期开创万国来朝的外交局面,进一步完善了中华朝贡体系。

2、下西洋与通西域

为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朱棣派郑和出使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航海,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同时又派遣吏部验封司员外郎陈诚出使撒马儿罕、吐鲁番、火州等西域十八国,并著述《西域番国志》、《西域行程记》等。加强了明朝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上的往来,为中国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

3、海禁与抗倭

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被称为倭寇。为防倭寇,朱元璋颁布了海禁政策。明朝中期,朝廷误以为“倭患起于市舶,遂罢之”。合法的私人海外贸易,受到严厉限制。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奸商,与倭寇相勾结,共同走私、抢掠分赃,倭患愈演愈烈。

明朝派戚继光到浙东抗倭。他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抗倭斗争的重大胜利。后来他又率军开赴福建、广东,与另一位抗倭名将俞大猷连续重创倭寇。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剿清。

倭寇平息后,朝廷有鉴于对外贸易对沿海居民的重要性,逐步解除海禁,使民间走私贸易逐步正当化,国际贸易使中国进入了逐渐成形的世界贸易体系之中。

4、万历援朝战争

丰臣秀吉统一全日本后,意欲占领李氏朝鲜。万历二十年(1592年),日本进攻朝鲜,朝鲜国王逃到义州并派使节向明朝求救。最终明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中日进行和谈。但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后,日本再次进攻朝鲜。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丰臣秀吉病逝,日军士气受挫,决定撤退本土,然遭中朝联军拦截,于露梁海战全歼来援日军,但邓子龙、李舜臣不幸战死殉国。万历朝鲜战争是明朝最后的辉煌,奠定了之后三百年的东亚格局。

5、中西交流

16世纪,新航路开辟以后,葡萄牙人于1511年占领了马六甲,愈甚渴望对中国的往来。1513年,葡萄牙国王派出一支对华使团前往中国,并在广州登陆,希望与明政府建交。后来经过几次海战,葡萄牙战败,明武宗同意葡萄牙人在澳门开设洋行,修建洋房,并允许他们每年来广州“越冬”。这是西方国家第一次正式性的登陆中国并接触中国。

 

十一、君王列表

 

明朝共历二十位君王:

 

 

庙号

谥号

名讳

年号

在位时间

1

太祖

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朱元璋

洪武

1368-1398

2

惠宗

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

朱允炆

建文

1398-1402

3

太宗

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朱棣

永乐

1402-1424

4

仁宗

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朱高炽

洪熙

1424-1425

5

宣宗

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天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朱瞻基

宣德

1425-1435

6

英宗

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朱祁镇

正统

1435-1464

7

代宗

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

朱祁钰

景泰

1449-1457

8

宪宗

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

朱见深

成化

1464-1487

9

孝宗

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朱祐樘

弘治

1487-1505

10

武宗

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朱厚照

正德

1505-1521

11

世宗

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朱厚熜

嘉靖

1521-1566

12

穆宗

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

朱载垕

隆庆

1566-1572

13

神宗

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朱翊钧

万历

1572-1620

14

光宗

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

朱常洛

泰昌

1620

15

熹宗

达天禅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朱由校

天启

1620-1627

16

怀宗

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朱由检

崇祯

1627-1644

17

-

悼皇帝

朱慈烺

义兴

1644

18

安宗

奉天遵道宽和静穆修文布武温恭仁孝简皇帝

朱由崧

弘光

1644-1645

19

绍宗

配天至道弘毅肃穆思文烈武敏仁广孝襄皇帝

朱聿键

隆武

1645-1646

20

昭宗

应天推道敏毅恭俭经文纬武礼仁克孝匡皇帝

朱由榔

永历

1646-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