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学 院(官网)

www.qinghuaguoxueyuan.com

道学院

《老子/道德经》7

时间: 来源于:国学院

德经·第六十四章

 

  1.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2.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3.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4.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5.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6.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8.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9.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10.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1.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1. 译文

 

  1.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
  2. 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
  3. 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
  4.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
  5. 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
  6. 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7. 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
  8. 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
  9. 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
  10. 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11. 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1. 注释

 

  1. 其脆易泮:泮,散,解。物品脆弱就容易消解。
  2. 毫末:细小的萌芽。
  3. 累土:堆土。
  4.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一说是二十九章错简于此。
  5.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此句仍疑为二十九章错简于本章。
  6. 学:这里指办事有错的教训。
  7. 而不敢为:此句也疑为错简。

 

 

德经·第六十五章

 

  1.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2.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3.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
  4. 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5.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1. 译文

 

  1. 古代善于为道的人,不是教导人民知晓智巧伪诈,而是教导人民淳厚朴实。
  2. 人们之所以难于统治,乃是因为他们使用太多的智巧心机。
  3. 所以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就必然会危害国家,不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才是国家的幸福。
  4. 了解这两种治国方式的差别,就是一个法则,经常了解这个法则,就叫做“玄德”。
  5. 玄德又深又远,和具体的事物复归到真朴,然后才能极大地顺乎于自然。

 

  1. 注释

 

  1. 明民:明,知晓巧诈。明民,意为让人民知晓巧诈。
  2. 将以愚之:愚,敦厚、朴实,没有巧诈之心。不是愚弄、蒙昧。此句意为使老百姓无巧诈之心,敦厚朴实、善良忠厚。
  3. 智多:智,巧诈、奸诈,而非为智慧、知识。
  4. 贼:伤害的意思。
  5. 两者:指上文“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6. 稽式:法式、法则,一本作“楷式”。
  7. 与物反矣:反,通返。此句意为‘德’和事物复归于真朴。
  8. 大顺:自然。

 

 

德经·第六十六章

 

  1.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2.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3.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4.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5.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6.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 译文

 

  1. 江海所以能够成为百川河流所汇往的地方,乃是由于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够成为百川之王。
  2. 因此,圣人要领导人民,必须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
  3. 要想领导人民,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们的后面。
  4. 所以,有道的圣人虽然地位居于人民之上,而人民并不感到负担沉重;居于人民之前,而人民并不感到受害。
  5. 天下的人民都乐意推戴而不感到厌倦。
  6. 因为他不与人民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1. 注释

 

  1. 百谷王:百川狭谷所归附。
  2. 圣人:一本无此二字。
  3. 重:累、不堪重负。

 

 

德经·第六十七章

 

  1.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2. 夫唯大,故似不肖。
  3. 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4.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5.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6.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7. 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8. 今捨慈且勇;捨俭且广;
  9. 捨后且先;死矣!
  10.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11.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1. 译文

 

  1. 天下人能说“我道”伟大,不像任何具体事物的样子。
  2. 正因为它伟大,所以才不像任何具体的事物。
  3. 如果它像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那么“道”也就显得很渺小了。
  4. 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
  5. 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啬;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
  6. 有了这柔慈,所以能勇武;有了俭啬,所以能大方;
  7. 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所以能成为万物的首长。
  8. 现在丢弃了柔慈而追求勇武;丢弃了啬俭而追求大方;
  9. 舍弃退让而求争先,结果是走向死亡。
  10. 慈爱,用来征战,就能够胜利,用来守卫就能巩固。
  11. 天要援助谁,就用柔慈来保护他。

 

  1. 注释

 

  1. 我道大:道即我,我即道。“我”不是老子用作自称之词。
  2. 似不肖:肖,相似之意。意为不像具体的事物。一说,没有任何东西和我相似。
  3. 若肖,久矣其细也夫:以上这一段,有学者认为是它章错简。
  4. 三宝:三件法宝,或三条原则。
  5. 俭:啬,保守,有而不尽用。
  6. 慈故能勇:仁慈所以能勇武。
  7. 俭故能广:俭啬所以能大方。
  8. 器长:器,指万物。万物的首长。
  9. 且:取。
  10. 以战则胜:一本作“以阵则亡”。

 

 

德经·第六十八章

 

  1. 善為士者,不武;
  2. 善战者,不怒;
  3. 善胜敌者,不与;
  4. 善用人者,為之下。
  5. 是谓不争之德,
  6. 是谓用人之力,
  7. 是谓配天古之极。

 

  1. 译文

 

  1. 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
  2. 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激怒;
  3. 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
  4. 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表示谦下。
  5. 这叫做不与人争的品德,
  6. 这叫做运用别人的能力,
  7. 这叫做符合自然的道理。

 

  1. 注释

 

  1. 善为士者:士,即武士,这里作将帅讲。此句意为善作将帅的人。
  2. 不与:意为不争,不正面冲突。
  3. 配天古之极:符合自然的道理。一说“古”字是衍文。

 

 

德经·第六十九章

 

  1.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2. 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3. 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 译文

 

  1. 用兵的人曾经这样说,“我不敢主动进犯,而采取守势;不敢前进一步,而宁可后退一尺。”这就叫做虽然有阵势,却像没有阵势可摆一样;虽然要奋臂,却像没有臂膀可举一样;虽然面临敌人,却像没有敌人可打一样;虽然有兵器,却像没有兵器可以执握一样。
  2. 祸患再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轻敌几乎丧失了我的“三宝”。
  3. 所以,两军实力相当的时候,悲痛的一方可以获得胜利。

 

  1. 注释

 

  1. 为主:主动进攻,进犯敌人。
  2. 为客:被动退守,不得已而应敌。
  3. 行无行:行,行列,阵势。此句意为:虽然有阵势,却像没有阵势可摆。
  4. 攘无臂:意为虽然要奋臂,却像没有臂膀可举一样。
  5. 扔无敌:意为虽然面临敌人,却像没有敌人可赴。
  6. 执无兵:兵,兵器。意为:虽然有兵器,却像没有兵器可执。
  7. 抗兵相若:意为两军相当。
  8. 哀:闵、慈。

 

 

德经·第七十章

 

  1.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2.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3. 言有宗,事有君。
  4.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5.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6. 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1. 译文

 

  1. 我的话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施行。
  2. 但是天下竟没有谁能理解,没有谁能实行。
  3. 言论有主旨,行事有根据。
  4. 正由于人们不理解这个道理,因此才不理解我。
  5. 能理解我的人很少,那么能取法于我的人就更难得了。
  6. 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穿着粗布衣服,怀里揣着美玉。

 

  1. 注释

 

  1. 言有宗:言论有一定的主旨。
  2. 事有君:办事有一定的根据。一本“君”作“主”。“君”指有所本。
  3. 无知:指别人不理解。一说指自己无知。
  4. 则:法则。此处用作动词,意为效法。
  5. 被褐:被,穿着;褐,粗布。
  6. 怀玉:玉,美玉,此处引伸为知识和才能。“怀玉”意为怀揣着知识和才能。

 

 

德经·第七十一章

 

  1. 知不知,尚矣;
  2. 不知知,病也。
  3.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4.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 译文

 

  1. 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
  2. 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
  3. 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
  4. 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

 

  1. 注释

 

  1. 知不知:注解家们一般对此句有两种解释。一说知道却不自以为知道,一说知道自己有所不知。
  2. 尚矣:“尚”通“上”。
  3. 不知知: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
  4. 病病:病,毛病、缺点。把病当作病。

 

 

德经·第七十二章

 

  1.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2.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3.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4.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1. 译文

 

  1. 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
  2. 不要逼迫人民不得安居,不要阻塞人民谋生的道路。
  3. 只有不压迫人民,人民才不厌恶统治者。
  4. 因此,有道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所以要舍弃后者(自见、自贵)而保持前者(自知、自爱)。

 

  1. 注释

 

  1. 民不畏威:威,指统治者的镇压和威慑。此句意为,百姓们不畏惧统治者的高压政策。
  2. 大威至:这个威是指人民的反抗斗争。
  3. 无狎:狎通狭,意为压迫、逼迫。无狎,即不要逼迫的意思。
  4. 无厌:厌指压迫、阻塞的意思。
  5. 不厌:这个厌指人民对统治者的厌恶、反抗斗争。
  6. 不自见:不自我表现,不自我显示。
  7. 自爱不自贵:指圣人但求自爱而不求自显高贵。
  8. 去彼取此:指舍去“自见”、“自贵”,而取“自知”、“自爱”。

 

 

德经·第七十三章

 

  1. 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
  2. 此两者,或利或害。
  3.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4.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
  5.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 译文

 

  1. 勇于坚强就会死,勇于柔弱就可以活。
  2. 这两种勇的结果,有的得利,有的受害。
  3. 天所厌恶的,谁知道是什么缘故?
  4. 有道的圣人也难以解说明白。自然的规律是,不斗争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应承;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善于安排筹划。
  5. 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1. 注释

 

  1.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敢,勇敢、坚强;不敢,柔弱、软弱。此句意为勇于坚强就会死,勇于柔弱就可以活命。
  2. 或利或害:勇于柔弱则利,勇于坚强则害。
  3. 是以圣人犹难之:此句已见于六十三章。
  4. 天之道:指自然的规律。
  5. 繟然:安然、坦然。
  6. 天网恢恢:天网指自然的范围;恢恢,广大、宽广无边。
  7. 疏而不失: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德经·第七十四章

 

  1.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2. 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3. 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斲。
  4. 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1. 译文

 

  1. 人民不畏惧死亡,为什么用死来吓唬他们呢?
  2. 假如人民真的畏惧死亡的话,对于为非作歹的人,我们就把他抓来杀掉。谁还敢为非作歹?
  3. 经常有专管杀人的人去执行杀人的任务,代替专管杀人的人去杀人。
  4. 就如同代替高明的木匠去砍木头,那代替高明的木匠砍木头的人,很少有不砍伤自己手指头的。

 

  1. 注释

 

  1. 为奇:奇,奇诡、诡异。为奇指为邪作恶的人。
  2. 执:拘押。
  3. 司杀者:指专管杀人的人。
  4. 代司杀者:代替专管杀人的人。
  5. 斫:砍、削。

 

 

德经·第七十五章

 

  1.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2.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难治。
  3.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4. 夫唯无以生為者,是贤於贵生。

 

  1. 译文

 

  1. 人民所以遭受饥荒,就是由于统治者吞吃赋税太多,所以人民才陷于饥饿。
  2. 人民之所以难于统治,是由于统治者政令繁苛、喜欢有所作为,所以人民就难于统治。
  3. 人民之所以轻生冒死,是由于统治者为了奉养自己,把民脂民膏都搜刮净了,所以人民觉得死了不算什么。
  4. 只有不去追求生活享受的人,才比过分看重自己生命的人高明。

 

  1. 注释

 

  1. 有为:繁苛的政治,统治者强作妄为。
  2. 以其上求生之厚:由于统治者奉养过于丰厚奢侈。
  3. 无以生为:不要使生活上的奉养过分奢侈丰厚。
  4. 贤:胜过的、超过的意思。
  5. 贵生:厚养生命。

 

 

德经·第七十六章

 

  1.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2.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3.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4.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5.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1. 译文

 

  1. 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
  2. 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了。
  3. 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的一类。
  4. 因此,用兵逞强就会遭到灭亡,树木强大了就会遭到砍伐摧折。
  5. 凡是强大的,总是处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于上位。

 

  1. 注释

 

  1. 柔弱:指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
  2. 坚强:指人死了以后身体就变成僵硬的了。
  3. 草木:一本在此之前有“万物”二字。
  4. 柔脆:指草木形质的柔软脆弱。
  5. 枯槁:用以形容草木的干枯。
  6. 死之徒:徒,类的意思,属于死亡的一类。
  7. 生之徒:属于生存的一类。
  8.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一本作“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