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学 院(官网)

www.qinghuaguoxueyuan.com

道学院

《老子/道德经》4

时间: 来源于:国学院

道经·第二十五章

 

  1.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2.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
  3.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為之,名曰大。
  4.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5.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6.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7.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 译文

 

  1. 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
  2. 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
  3. 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
  4. 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原。
  5. 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
  6. 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
  7. 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纯任自然。

 

  1. 注释

 

  1. 物:指“道”。混成:混然而成,指浑朴的状态
  2. 寂兮寥兮:没有声音,没有形体。
  3. 独立而不改:形容“道”的独立性和永恒性,它不靠任何外力而具有绝对性。
  4. 周行:循环运行。不殆:不息之意。
  5. 天地母:一本作“天下母”。母,指“道”,天地万物由“道”而产生,故称“母”。
  6. 强字之曰道:勉强命名它叫“道”。
  7. 大:形容“道”是无边无际的、力量无穷的。
  8. 逝:指“道”的运行周流不息,永不停止的状态。
  9. 反:另一本作“返”。意为返回到原点,返回到原状。
  10. 人亦大:一本作“王亦大”,意为人乃万物之灵,与天地并立而为三才,即天大、地大、人亦大。
  11. 域中:即空间之中,宇宙之间。
  12. 道法自然:“道”纯任自然,本来如此。

 

 

道经·第二十六章

 

  1. 重為轻根,静為躁君。
  2.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輜重。
  3.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4.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1. 译文

 

  1. 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
  2. 因此君子终日行走,不离开载装行李的车辆。
  3. 虽然有美食胜景吸引着他,却能安然处之。为什么大国的君主,还要轻率躁动以治天下呢?
  4. 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1. 注释

 

  1. 躁:动。君:主宰。
  2. 君子:一本作“圣人”。指理想之主。
  3. 辎重:军中载运器械、粮食的车辆。
  4. 荣观:贵族游玩的地方。指华丽的生活。
  5. 燕处:安居之地;安然处之。
  6. 万乘之主:乘指车子的数量。“万乘”指拥有兵车万辆的大国。
  7. 以身轻天下:治天下而轻视自己的生命。
  8. 轻则失根:轻浮纵欲,则失治身之根。

 

 

道经·第二十七章

 

  1. 善行,无辙跡;
  2. 善言,无瑕謫;
  3. 善数,不用筹策;
  4. 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
  5.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6.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神明。
  7.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8.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1. 译文

 

  1. 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辙迹;
  2. 善于言谈的,不会发生病疵;
  3. 善于计数的,用不着竹码子;
  4. 善于关闭的,不用栓梢而使人不能打开;
  5. 善于捆缚的,不用绳索而使人不能解开。
  6. 因此,圣人经常挽救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善于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这就叫做内藏着的聪明智慧。
  7. 所以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
  8. 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他的借鉴作用,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大的糊涂。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1. 注释

 

  1. 撤迹:轨迹,行车时车轮留下的痕迹。
  2. 善言:指善于采用不言之教。
  3. 瑕谪:过失、缺点、疵病。
  4. 数:计算。
  5. 筹策:古时人们用作计算的器具。
  6. 关楗:栓梢。古代家户里的门有关,即栓;有楗,即梢,是木制的。
  7. 绳约:绳索。约,指用绳捆物。
  8. 袭明:内藏智慧聪明。袭,覆盖之意。
  9. 资:取资、借鉴的意思
  10. 要妙:精要玄妙,深远奥秘。

 

 

道经·第二十八章

 

  1.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2. 為天下溪,常德不离。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
  3. 知其荣,守其辱,為天下谷。
  4. 為天下谷,常德乃足。
  5. 常德乃足,复归於朴。
  6.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
  7. 朴散则為器,圣人用之,则為官长,故大制不割。

 

  1. 译文

 

  1. 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涧。
  2. 甘愿作天下的溪涧,永恒的德性就不会离失,回复到婴儿般单纯的状态。
  3. 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于暗昧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模式。
  4. 甘愿做天下的模式,永恒的德行不相差失,恢复到不可穷极的真理。
  5. 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辱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川谷。
  6. 甘愿做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性才得以充足,回复到自然本初的素朴纯真状态。
  7. 朴素本初的东西经制作而成器物,有道的人沿用真朴,则为百官之长,所以完善的政治是不可分割的。

 

  1. 注释

 

  1. 雄:比喻刚劲、躁进、强大。
  2. 雌:比喻柔静、软弱、谦下。
  3. 溪:沟溪。
  4. 婴儿:象征纯真、稚气。
  5. 式:楷模、范式。
  6. 忒:过失、差错。
  7. 无极:意为最终的真理。
  8. 荣:荣誉,宠幸。
  9. 辱:侮辱、羞辱。
  10. 谷:深谷、峡谷,喻胸怀广阔。
  11. 朴:朴素。指纯朴的原始状态。
  12. 器:器物。指万事万物。
  13. 官长:百官的首长,领导者、管理者。
  14. 大制不割:制,制作器物,引申为政治;割,割裂。此句意为:完整的政治是不割裂的。

 

 

道经·第二十九章

  1. 将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见其不得已。
  2. 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执也。為者败之,执者失之。
  3. 是以圣人,无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4. 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5.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1. 译文

 

  1. 想要治理天下,却又要用强制的办法,我看他不能够达到目的。
  2. 天下的人民是神圣的,不能够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
  3. 否则用强力统治天下,不能够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否则用强力统治天下,就一定会失败;强力把持天下,就一定会失去天下。因此,圣人不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把持,所以不会被抛弃。
  4. 世人秉性不一,有前行有后随,有轻嘘有急吹,有的刚强,有的赢弱;有的安居,有的危殆。
  5. 因此,圣人要除去那种极端、奢侈的、过度的措施法度。

 

  1. 注释

 

  1. 取:为、治理。
  2. 为:指有为,靠强力去做。
  3. 不得己:达不到、得不到。
  4. 天下神器:天下,指天下人。神器,神圣的物。
  5. 执:掌握、执掌。
  6. 无为:顺应自然而不强制。
  7. 夫:一本作“故”。
  8. 物:指人,也指一切事物。
  9. 随:跟随、顺从。
  10. 觑:轻声和缓地吐气。吹:急吐气。
  11. 赢:赢弱、虚弱。
  12. 或载或隳:载,安稳。隳,危险。
  13. 泰:极、太。

 

 

道经·第三十章

 

  1.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2. 其事好还。
  3.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4.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5. 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6.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7.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1. 译文

 

  1. 依照“道”的原则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兵力逞强于天下。
  2. 穷兵黩武这种事必然会得到报应。
  3. 军队所到的地方,荆棘横生。
  4. 大战之后,一定会出现荒年。
  5. 善于用兵的人,只要达到用兵的目的也就可以了,并不以兵力强大而逞强好斗。
  6. 达到目的了却不自我矜持,达到目的了也不去夸耀骄傲,达到目的了也不要自以为是,达到目的却出于不得已,达到目的却不逞强。
  7. 事物过去强大就会走向衰朽,这就说明它不符合于“道”,不符合于“道”的,就会很快死亡。

 

  1. 注释

 

  1. 其事好还:用兵这件事一定能得到还报。还:还报、报应。
  2. 凶年:荒年、灾年。
  3. 善有果:果,成功之意。指达到获胜的目的。
  4. 不敢:帛书本为“毋以取强”。
  5. 取强:逞强、好胜。
  6. 物壮:强壮、强硬。
  7. 不道:不合乎于“道”。
  8. 早已:早死、很快完结。

 

 

道经·第三十一章

 

  1.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3.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4.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5.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矣。
  6.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7. 杀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 译文

 

  1. 兵器啊,是不祥的东西,人们都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使用它。
  2. 君子平时居处就以左边为贵而用兵打仗时就以右边为贵。
  3. 兵器这个不祥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万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淡然处之。
  4. 胜利了也不要自鸣得意,如果自以为了不起,那就是喜欢杀人。
  5. 凡是喜欢杀人的人,就不可能得志于天下。
  6. 吉庆的事情以左边为上,凶丧的事情以右方为上,偏将军居于左边,上将军居于右边,这就是说要以丧礼仪式来处理用兵打仗的事情。
  7. 战争中杀人众多,要用哀痛的心情参加,打了胜仗,也要以丧礼的仪式去对待战死的人。

 

  1. 注释

 

  1. 夫兵者:一本作“夫佳兵者”。兵者,指兵器。夫,作为发语词。
  2. 物或恶之:物,指人。意为人所厌恶、憎恶的东西。
  3. 贵左:古人以左为阳,右为阴。阳生而阴杀。尚左、尚右、居左、居右都是古人的礼仪。
  4. 恬淡:安静、沉着。
  5. 悲哀:一本作哀悲。
  6. 莅之:到达、到场。

 

 

道经·第三十二章

 

  1.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2.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3.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4.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5.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1. 译文

 

  1. 道”永远是无名而质朴的,它虽然很小不可见,天下没有谁能使它服从自己。
  2. 侯王如果能够依照“道”的原则治理天下,百姓们将会自然地归从于它。
  3. 天地间阴阳之气相合,就会降下甘露,人们不必指使它而会自然均匀。
  4. 治理天下就要建立一种管理体制,制定各种制度确定各种名分,任命各级官长办事。名分既然有了,就要有所制约,适可而止,知道制约、适可而止,就没有什么危险了。
  5. 道”存在于天下,就像江海,一切河川溪水都归流于它,使万物自然宾服。

 

  1. 注释

 

  1. 无名、朴:这是指“道”的特征。
  2. 小:用以形容“道”是隐而不可见的。
  3. 莫能臣:臣,使之服从。这里是说没有人能臣服它。
  4. 自宾:宾,服从。自将宾服于“道”。
  5. 自均:自然均匀。
  6. 始制有名:万物兴作,于是产生了各种名称。名,即名分,即官职的等级名称。
  7. 可以不殆:不殆,没有危险。
  8. 犹川谷之于江海:之于,流入;一说正文应为“道之在天下,譬犹江海之与川谷”。

 

 

道经·第三十三章

 

  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 知足者富。
  4. 强行者有志。
  5. 不失其所者久。
  6. 死而不亡者寿。

 

  1. 译文

 

  1. 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
  2. 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
  3. 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
  4. 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
  5. 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
  6. 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

 

  1. 注释

 

  1. 强:刚强、果决。
  2. 强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3. 死而不亡:身虽死而“道”犹存。

 

道经·第三十四章

 

  1.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2.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
  3. 衣养万物而不為主,可名於小;
  4. 万物归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
  5. 以其终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1. 译文

 

  1. 大道广泛流行,左右上下无所不到。
  2. 万物依赖它生长而不推辞,完成了功业,办妥了事业,而不占有名誉。
  3. 它养育万物而不自以为主,可以称它为“小”。
  4. 万物归附而不自以为主宰,可以称它为“大”。
  5. 正因为他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完成它的伟大。

 

  1. 注释

 

  1. 汜:同泛,广泛或泛滥。
  2. 辞:言词,称说。不辞,意为不说三道四,不推辞、不辞让。
  3. 不有:不自以为有功。
  4. 衣养:一本作衣被,意为覆盖。
  5. 不为主:不自以为主宰。
  6. 常无欲:一本无此二字,认为此乃衍文。
  7. 小:渺小。
  8. 大:伟大。

 

 

道经·第三十五章

 

  1.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2. 乐与饵,过客止。
  3.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1. 译文

 

  1. 谁掌握了那伟大的“道”,普天下的人们便都来向他投靠,向往、投靠他而不互相妨害,于是大家就和平而安泰、宁静。
  2. 音乐和美好的食物,使过路的人都为之停步。
  3. 用言语来表述大道,是平淡而无味儿的,看它,看也看不见,听它,听也听不见,而它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无限制的。

 

  1. 注释

 

  1. 大象:大道之象。
  2. 安平太:安,乃,则,于是。太,同“泰”,平和、安宁的意思。
  3. 乐与饵:音乐和美食。
  4. 既:尽的意思。

 

 

道经·第三十六章

 

  1.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
  2. 将欲弱之,必故强之;
  3. 将欲废之,必故兴之;
  4. 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5. 是谓微明。
  6. 柔弱胜刚强。
  7. 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 译文

 

  1. 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
  2. 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
  3. 想要废去它,必先抬举它;
  4. 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
  5. 这就叫做虽然微妙而又显明。
  6. 柔弱战胜刚强。
  7. 鱼的生存不可以脱离池渊,国家的刑法政教不可以向人炫耀,不能轻易用来吓唬人。

 

  1. 注释

 

  1. 歙:敛,合。
  2. 固:暂且。
  3. 取:一本作“夺”。
  4. 与:给,同“予”字。
  5. 微明:微妙的先兆。
  6. 脱:离开、脱离。
  7.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利器,指国家的刑法等政教制度。示人,给人看,向人炫耀。

 

 

道经·第三十七章

 

  1. 道常无為而无不為。
  2.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3.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4. 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
  5.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1. 译文

 

  1. 道永远是顺任自然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
  2. 侯王如果能按照“道”的原则为政治民,万事万物就会自我化育、自生自灭而得以充分发展。
  3. 自生自长而产生贪欲时,我就要用“道”来镇住它。
  4. 用“道”的真朴来镇服它,就不会产生贪欲之心了。
  5. 万事万物没有贪欲之心了,天下便自然而然达到稳定、安宁。

 

  1. 注释

 

  1. 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指顺其自然,不妄为。“无不为”是说没有一件事是它所不能为的。
  2. 守之:即守道。之,指道。
  3. 自化:自我化育、自生自长。
  4. 欲:指贪欲。
  5. 无名之朴:“无名”指“道”。“朴”形容“道”的真朴。
  6. 不欲:一本作“无欲”。
  7. 自定:一本作“自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