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学 院(官网)

www.qinghuaguoxueyuan.com

道学院

《老子/道德经》3

时间: 来源于:国学院

道经·第十四章

 

  1. 视之不见,名曰夷;
  2. 听之不闻,名曰希;
  3. 搏之不得,名曰微。
  4. 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5.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於无物。
  6. 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恍惚。
  7.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8.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9.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1. 译文

 

  1. 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
  2. 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
  3. 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
  4. 这三者的形状无从追究,它们原本就浑然而为一。
  5. 它的上面既不显得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晦涩,无头无绪、延绵不绝却又不可称名,一切运动都又回复到无形无象的状态。
  6. 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惚恍”。
  7. 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头。
  8. 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
  9. 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

 

  1. 注释

 

  1. 夷:无色。
  2. 希:无声。
  3. 微:无形。以上夷、希、微三个名词都是用来形容人的感官无法把握住"道"。这三个名词都是幽而不显的意思。
  4. 致诘:诘,音ji(阳平),意为追问、究问、反问。致诘意为思议。
  5. 一:本章的一指"道"。
  6. 徼:音jiao(上声)。清白、清晰、光明之意。
  7. 昧:阴暗。
  8. 绳绳:不清楚、纷芸不绝。
  9. 无物:无形状的物,即"道"。
  10. 惚恍:若有若无,闪烁不定。
  11. 有:指具体事物。
  12. 古始:宇宙的原始,或"道"的初始。
  13. 道纪:"道"的纲纪,即"道"的规律。

 

 

道经·第十五章

 

  1.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2. 夫唯不可识,故强為之容:
  3. 豫兮,若冬涉川;
  4. 犹兮,若畏四邻;
  5. 儼兮,其若客;
  6. 涣兮,其若冰之将释;
  7. 敦兮,其若朴;
  8. 旷兮,其若谷;
  9. 混兮,其若浊。
  10. 浊而静之,徐清。
  11. 安以动之,徐生。
  12. 保此道者,不欲盈。
  13. 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1. 译文

 

  1. 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
  2. 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说:
  3. 他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过河;
  4. 他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邻国的进攻;
  5. 他恭敬郑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
  6. 他行动洒脱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
  7. 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
  8. 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
  9. 他浑厚宽容,好像不清的浊水。
  10. 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
  11. 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
  12. 保持这个“道”的人不会自满。
  13. 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

 

  1. 注释

 

  1. 善为道者:指得"道"之人。
  2. 容:形容、描述。
  3. 豫:原是野兽的名称,性好疑虑。豫兮,引申为迟疑慎重的意思。
  4. 涉川:战战兢兢、如临深渊。
  5. 犹:原是野兽的名称,性警觉,此处用来形容警觉、戒备的样子。
  6. 若畏四邻:形容不敢妄动。
  7. 俨兮:形容端谨、庄严、恭敬的样子。
  8. 客:一本作"容",当为客之误。
  9. 涣兮其若凌释:形容流动的样子。
  10. 敦兮其若朴:形容敦厚老实的样子。
  11. 旷兮其若谷:形容心胸开阔、旷达。
  12. 混兮其若浊:形容浑厚纯朴的样子。混,与浑通用。
  13. 浊:动态。
  14. 安:静态。
  15. 不欲盈:不求自满。盈,满。
  16. 蔽而新成:去故更新的意思。一本作蔽不新成。

 

 

道经·第十六章

 

  1. 致虚极;守静篤。
  2.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3.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4. 归根曰静,静曰覆命。
  5. 覆命曰常,知常曰明。
  6. 不知常,妄作凶。
  7. 知常容,容乃全,全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歿身不殆。

 

  1. 译文

 

  1. 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
  2. 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
  3. 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
  4. 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
  5. 复归于生命就叫自然,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
  6. 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
  7. 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1. 注释

 

  1. 致虚极,守静笃:虚和静都是形容人的心境是空明宁静状态,但由于外界的干扰、诱惑,人的私欲开始活动。因此心灵蔽塞不安,所以必须注意"致虚"和"守静",以期恢复心灵的清明。极、笃,意为极度、顶点。
  2. 作:生长、发展、活动。
  3. 复:循环往复。
  4. 芸芸:茂盛、纷杂、繁多。
  5. 归根:根指道,归根即复归于道。
  6. 静曰:一本作"是谓"。
  7. 复命:复归本性,重新孕育新的生命。
  8. 常:指万物运动变化的永恒规律,即守常不变的规则。
  9. 明:明白、了解。
  10. 容:宽容、包容。
  11. 全:周到、周遍。
  12. 天:指自然的天,或为自然界的代称。

 

 

道经·第十七章

 

  1. 太上,不知有之;
  2. 其次,亲而誉之;
  3. 其次,畏之;
  4. 其次,侮之。
  5.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6. 悠兮,其贵言。
  7.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1. 译文

 

  1. 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
  2. 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
  3. 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
  4. 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
  5. 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
  6. 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
  7. 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1. 注释

 

  1. 太上:至上、最好,指最好的统治者。
  2. 不知有之:人民不知有统治者的存在。
  3. 悠兮:悠闲自在的样子。
  4. 贵言:指不轻易发号施令。
  5. 自然:自己本来就如此。

 

 

道经·第十八章

 

  1. 大道废,有仁义;
  2. 智慧出,有大偽;
  3. 六亲不和,有孝慈;
  4. 国家昏乱,有忠臣。

 

  1. 译文

 

  1. 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
  2. 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
  3. 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
  4. 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1. 注释

 

  1. 大道:指社会政治制度和秩序。
  2. 智慧:聪明、智巧。
  3. 六亲:父子、兄弟、夫妇。
  4. 孝慈:一本作孝子。

 

 

道经·第十九章

 

  1.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2.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3.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4. 此三者以為文,不足。
  5.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 译文

 

  1. 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
  2. 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
  3. 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
  4. 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
  5. 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1. 注释

 

  1. 绝圣弃智:抛弃聪明智巧。此处“圣”不作“圣人”,即最高的修养境界解,而是自作聪明之意。
  2. 此三者:指圣智、仁义、巧利。
  3. 文:条文、法则。
  4. 属:归属、适从。
  5. 见素抱朴:意思是保持原有的自然本色。“素”是没有染色的丝;“朴”是没有雕琢的木;素、朴是同义词。
  6. 绝学无忧:指弃绝仁义圣智之学。

 

 

道经·第二十章

 

  1. 唯与阿,相去几何?
  2. 美与恶,相去若何?
  3.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4. 荒兮,其未央哉!
  5.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6. 我独泊兮,其未兆;
  7. 吨吨兮,如婴儿之未孩;
  8. 儡儡兮,若无所归。
  9. 眾人皆有餘,而我独若遗。
  10. 我愚人之心也哉,吨吨兮!
  11.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12.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3. 淡兮,其若海,望兮,若无止。
  14. 眾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15. 我独异於人,而贵食母。

 

  1. 译文

 

  1. 应诺和呵斥,相距有多远?
  2. 美好和丑恶,又相差多少?
  3. 人们所畏惧的,不能不畏惧。
  4. 这风气从远古以来就是如此,好像没有尽头的样子。
  5. 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
  6. 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
  7. 混混沌沌啊,如同婴儿还不会发出嘻笑声。
  8. 疲倦闲散啊,好像浪子还没有归宿。
  9. 众人都有所剩余,而我却像什么也不足。
  10. 我真是只有一颗愚人的心啊!
  11. 众人光辉自炫,唯独我迷迷糊糊;
  12. 众人都那么严厉苛刻,唯独我这样淳厚宽宏。
  13. 恍惚啊,像大海汹涌;恍惚啊,像飘泊无处停留。
  14. 世人都精明灵巧有本领,唯独我愚昧而笨拙。
  15. 我唯独与人不同的,关键在于得到了“道”。

 

  1. 注释

 

  1. 唯之与阿:唯,恭敬地答应,这是晚辈回答长辈的声音;阿,怠慢地答应,这是长辈回答晚辈的声音。唯的声音低,阿的声音高,这是区别尊贵与卑贱的用语。
  2. 美之与恶:美,一本作善,恶作丑解。即美丑、善恶。
  3. 畏:惧怕、畏惧。
  4. 荒兮:广漠、遥远的样子。
  5. 未央:未尽、未完。
  6. 熙熙:熙,和乐,用以形容纵情奔欲、兴高采烈的情状。
  7. 享太牢:太牢是古代人把准备宴席用的牛、羊、猪事先放在牢里养着。此句为参加丰盛的宴席。
  8. 如春登台:好似在春天里登台眺望。
  9. 我:可以将此理解为老子自称,也可理解为所谓体道之士
  10. 泊:淡泊、恬静。
  11. 未兆:没有征兆、没有预感和迹象,形容无动于衷、不炫耀自己。
  12. 沌沌兮:混沌,不清楚。
  13. 孩:同,形容婴儿的笑声。
  14. 傫傫兮:疲倦闲散的样子。
  15. 有余:有丰盛的财货。
  16. 遗:不足的意思。
  17. 愚人:纯朴、直率的状态。
  18. 昭昭:智巧光耀的样子。
  19. 昏昏:愚钝暗昧的样子。
  20. 察察:严厉苛刻的样子。
  21. 闷闷:纯朴诚实的样子。
  22. 澹兮:辽远广阔的样子。
  23. 飓兮:急风。
  24. 有以:有用、有为,有本领。
  25. 顽且鄙:形容愚陋、笨拙。
  26. 贵食母:母用以比喻,道是生育天地万物之母。此名意为以守道为贵。

 

 

道经·第二十一章

 

  1.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2.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3.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4.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5.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6.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7.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眾甫。
  8. 吾何以知眾甫之状哉?以此。

 

  1. 译文

 

  1. 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
  2. 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
  3. 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
  4. 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
  5. 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质;
  6. 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
  7. 从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
  8. 我怎么才能知道万事万物开始的情况呢?是从“道”认识的。

 

  1. 注释

 

  1. 孔:甚,大。
  2. 德:的显现和作用为
  3. 容:运作、形态。
  4. 恍惚:仿佛、不清楚。
  5. 象:形象、具象。
  6. 窈兮冥兮:窈,深远,微不可见。冥,暗昧,深不可测。
  7. 精:最微小的原质,极细微的物质性的实体。微小中之最微小。
  8. 甚真:是很真实的。
  9. 信:信实、信验,真实可信。
  10. 自今及古:一本作自古及今
  11. 众甫:甫与父通,引伸为始。
  12. 以此:此指道。

 

 

道经·第二十二章

 

  1.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2. 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
  3. 不自见,故明;
  4. 不自是,故彰;
  5. 不自伐,故有功;
  6. 不自矜,故长。
  7.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8.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1. 译文

 

  1. 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
  2. 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
  3. 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
  4. 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
  5. 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
  6. 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
  7. 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
  8. 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

 

  1. 注释

 

  1. :屈、弯曲。
  2. 敝:凋敝。
  3. 抱一:抱,守。一,即道。此意为守道。
  4. 式:法式,范式。
  5. 见:音xian,同现。
  6. 明:彰明。
  7. 伐:夸

 

 

道经·第二十三章

 

  1. 希言自然。
  2.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3. 孰為此者?天地。
  4.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
  5. 故从事於道者,同於道;
  6. 德者,同於德;
  7. 失者,同於失。
  8. 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
  9. 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
  10. 同於失者,失亦乐得之。
  11.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 译文

 

  1. 不言政令不扰民是合乎于自然的。
  2. 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3. 谁使它这样的呢?天地。
  4. 天地的狂暴尚且不能长久,更何况是人呢?
  5. 所以,从事于道的就同于道。
  6. 从事于德的就同于德。
  7. 从事于失的人就同于失。
  8. 同于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
  9. 同于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
  10. 同于失的人,失也乐于得到他。
  11. 统治者的诚信不足,就会有人不信任。

 

  1. 注释

 

  1. 希言:字面意思是少说话。此处指统治者少施加政令、不扰民的意思。
  2. 飘风:大风、强风。
  3. 骤雨:大雨、暴雨。
  4. 从事于道者:按道办事的人。此处指统治者按道施政。
  5. 失:指失道或失德。

 

 

道经·第二十四章

 

  1. 企者不立;
  2. 跨者不行;
  3. 自见者不明;
  4. 自是者不彰;
  5. 自伐者无功;
  6. 自矜者不长。
  7. 其在道也,曰餘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居。

 

  1. 译文

 

  1. 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
  2. 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
  3. 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
  4. 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
  5. 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
  6. 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
  7. 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1. 注释

 

  1. 企:一本作,意为举起脚跟,脚尖着地。
  2. 跨:跃、越过,阔步而行。
  3. 赘形:多余的形体,因饱食而使身上长出多余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