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学 院(官网)

www.qinghuaguoxueyuan.com

佛学院

《了凡四训》3

时间: 来源于:国学院

举此一例可以旁通,如不该的宽恕,过份称赞别人而迷人神众,为守小信而误大事,宠爱小孩而养大患等等,这些都要我们仔细的判断和分别。­

 

十二、偏善正善论结果­

怎么叫做偏正呢?从前吕文懿公辞掉宰相之职回乡,乡人仍敬他如泰山北斗。有一次,一个醉人把吕公骂了一顿,他没有因此而发怒,而对他的仆人说:‘不要与喝醉的人计较。’一年过后,此人犯了重罪入狱,吕公方才懊悔地说:‘倘当时稍与他计较,将他送官治罪,可以起小惩大戒之效,今日他可能不致于此了。当时我是为了心存厚道,不与他计较,不料却助养了他的恶行,弄巧反拙。’这就是存善心而做恶事的一个例子。­

又有存恶心而却做了善事的例子。如某大富人,碰到荒年,穷人大白天在市上抢米;这大富人告上县官,县官却不受不理,穷人因此胆子更大愈加放肆横行了。于是这大富人就私下把抢米的人囚困和加以羞辱,因此情况始得平定下来,否则要大乱了。所以说:‘善是正,恶是偏。’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以善心而行恶事,叫‘正中之偏’;以恶心而行善事,叫‘偏中之正’。这也不可不知啊!­

 

十三、半善满善凭一心­

怎么叫做半善和满善呢?易经上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书经上说:‘商罪贯盈,如贮物于器。’就像把东西存进容器一样,勤而积之则满,懈怠不积则不满。­

从前有某家女子,到佛寺里去,欲施却无钱,将仅有的二文钱交予主持,主持亲自为她向佛忏悔回向。后来这女子进了皇宫,富贵之后,再带几千两银子到佛寺布施。而这主持只叫他的徒弟替她回向罢了。这女子就问:‘我从前所施的只有二文钱,师父你也亲自替我忏悔。现在我施了几千两银子,师父连回向也不为我做,为什么呢?’主持回答说:‘二文钱虽薄,但布施的心真诚恳切;所以非我老和尚亲自替你忏悔,不足以报答你布施的功德。现在布施的钱虽多,但不像以前的真切,所以叫人代你忏悔就够了。’这就是几千两银子的布施,只算‘半善’;而二文钱的布施,却算是‘满善’。­

又钟离把‘点铁成金’练丹之术传授吕祖,以利行善济世。吕祖问:‘黄金会否变回为铁?’钟离说:‘五百年后,自然会回复铁的本质。’吕祖说:‘如此就害了五百年后的人,我不愿做这样的事。’钟离说:‘修仙要积三千功德,单这一句话,三千功德已圆满了。’这是半善满善的又一种说法。­

一个人行善而能心不著善,则所作的善行皆能得到圆满的成就。若心著于善,虽然一生勤勉地行善,也只不过是半善罢了。譬如以财济人,要内不见布施的我,外不见受布施的人,中不见布施的物件,这叫三轮体空,也叫一心清净。如能做到这样的布施,则一文钱足以消千劫之罪,斗米也能种无涯之福。若未能将心忘掉,施恩而望报,舍财而心痛,则就是黄金万两,也只半善而已。­

 

十四、大小难易看动机­

怎么叫做大善小善呢?从前有一个在翰林院做官的人,叫卫仲达。有一次被鬼卒将他的魂魄带到阴间,阴间的主审宫就命人将他的善恶记录簿送上来;恶录簿有摊满了一院子的多,而善录簿却只有几张而已。再用秤一称,恶录簿却比善录簿要轻。卫仲达就问:‘我还不到四十岁,那会犯了这么多的过失呢?’主审官说:‘思念不正即已犯恶,不一定作了才算。’[譬如看见女色,动了坏念头,即是犯过。]卫仲达问:‘善录簿所记录的是什么,又何以会比恶录簿重呢?’主审官说:‘朝廷曾有一次想要兴建大工程,修三山地方的石桥。你上奏劝朝廷不要修,免得劳民伤财,这就是你的奏章底稿。’卫仲达说:‘我虽曾上书,但朝廷并没有接纳,于事无补,这份奏章何以会有如此大的份量呢?’主审官说:‘朝廷虽然没有接纳,但你这个念头,目的在使千万百姓免去劳役;倘使朝廷接纳,那善的力量就更大了。’由此可知,志在天下,善及万民,则善虽少而功德大;若志在一身,善及一人,则虽多也小。­

怎么叫做难行易行的善呢?从前有学问的读书人,都说克制自己的私欲,要从难除的地方先克服。而孔子也说要从难的地方下功夫。一定要像江西的一位舒老先生,把两年教书所得的薪金,代一户穷人缴交公家的欠款,而免除他们夫妇拆散的悲剧。又像河北邯郸县的将老先生,把自己十年的积蓄,赎回人家妻儿,以使他们得以存活,这都是难舍处而能舍呀。又如镇江的靳老先生,虽年幼无子,也不愿娶邻家的幼女,而误人青春,这可说是难忍处而能忍呀。所以天赐给他们的福,也特别的丰厚。凡是有财势的人,他们要立德都比平常人容易;易而不做,就是自暴自弃了。而贫贱没势的人如要立德,难而能为,就十分可贵的了。­

 

十五、行善妙方有十味­

我们平常若遇到有行善机缘的时候,便应该好好的珍惜,尽力去帮助别人。而随缘济众,行善积德的方法,大约可分为十项:一、与人为善;二、爱敬存心;三、成人之美;四、劝人为善;五、救人危急;六、兴建大利;七、舍财作福;八、护持正法;九、敬重尊长;十、爱惜物命。­

什么叫做与人为善呢?先帝舜在还未有做君主的时候,在雷泽湖见渔人捕鱼,看到鱼藏丰富的净水深潭,都被年青力壮者争相占取,而老弱的渔人,都留在急流浅滩之处。因而十分哀怜他们,于是他也亲自下水捕鱼,反是碰到了别人过来抢捕,他就故意礼让,也不谈及他们的过失。见到谦让的渔人,他就到处赞扬,效法他们。如此过了一年,大家都让出水深鱼多的地方来了。试想以舜的才智,岂有不能用言语来劝化大众?而他却不用言教,宁取身教,潜移默化转移人心风气,真是用心良苦啊!­

我们生在这个人心风俗败坏的末世时代,做人处世已不容易了。旁人有不如我的地方,不可把自己的长处,去盖过别人。旁人有不善的事情,不可以自己的善,来比较旁人。旁人能力不及我,不可把自己有的能力,来难倒旁人。自己纵有才干聪明,也要收敛起来,不可外露炫耀,应像没有才干聪明一样,要把才干聪明看作虚假的。看到旁人有过失,姑且替他包含遮瞒。像这样,一方面可使他有改过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使他有所顾忌而不敢放肆。[如把他的脸皮拉破,他就没有顾忌了。]看到旁人有些小的长处,可学的;或有小的善心善事,可记的;都应立刻反转过来,放下自己的主见,学彼长处;并且称赞他,替他广为传扬。我们日常生活,所讲的说话,所做的大小事情,全都不可随自己的欢喜称心去作,而是要为天下大众著想,立出一种规则榜样,让大家去遵守奉行,这就是圣贤以天下为公的度量了。什么叫做爱敬存心呢?君子与小人,从外貌看来,常易混淆,分不出真假。[因为小人会装假仁假义,冒充君子。]不过这一点存心,君子是善,小人是恶,彼此相去很远,他们的分别,就像黑白二色,绝对相反不同。所以孟子说:‘君子所以与常人不同之处,就在他们的存心啊!’君子所存的心,只是爱人敬人的心。因为人虽有亲近的,有疏远的,有尊贵的,有低微的,有聪明的,有蠢笨的,有道德的,有下流的,千千万万的不同种类;但都是我的同胞,都是和我一样有生命,有血有肉,有感情理志,那一个不该爱他敬他呢?爱敬众人,就是爱敬圣贤人。能够明白众人的的意思,就是明白圣贤人的意思。为什么呢?因为圣贤人,本都希望世人能安居乐业,过著幸福美满的生活。所以我们能够处处爱人,处处敬人,使世上的人都平安幸福,也就可说是代替圣贤,使这世上的人都平安快乐了。­

什么叫成人之美呢?举例来说,若把一块里边有玉的石头,随便的弃丢,那末这块石头也不过和瓦片碎石一样,一文不值了。若把它好好的加以雕刻琢磨,那末这块石头,就成了极珍贵重的圭璋了。而人亦是如此,也全靠提引;所以看到旁人做一件善事或是这个人立志向上,而资质足以造就的话;都应好好的引导他,提拔他,使他成为社会上有用之材;或是夸赞他,激励他,扶持他;若有人冤枉他,就替他辩白冤屈,来替他分担,务必要使他能立身于社会,而后才算尽了我的心。­

大概通常的人,对那些与他不同类的人,都不免有厌恶感,在一个乡里的人,都是善的少不善的多;正因为不善的人多,善的人少,所以善人处在世俗里,常被恶人欺侮,很难立得住。况且豪杰的性情大多刚正不屈,并且不刻意修饰外表,俗眼见识不高,只看外貌,就说长道短,随便批评;所以做善事也常易失败,善人也常被人诽谤。碰到这种情形,只有全靠仁人长者,才能纠正那邪恶不正的人,教导指引他们改邪归正;保护帮助善人,使其成立;像这种辟邪显正的功德,实在是最大的。­

什么叫劝人为善呢?一个人既经生在世上做了人,那一个没有有良心呢?但只因汲汲追逐名利,弄得世上忙碌不堪,只要有名利可得,就昧著良心,不择手段地去做,那就最容易堕落了。所以与别人往来相处,常要留心观察这个人,若是看他要堕落了,就应随时随地提醒他、警告他,开发他的糊涂昏乱。譬如在长夜里,做了个浑浑噩噩的梦,一定要叫唤他,使他赶快清醒;又譬如他长久陷落在烦恼里,一定要提拔一把,使得他头脑转为清凉。像这样待人以恩,功德是最周遍最广大了。从前韩文公曾说:‘以口劝人,只在一时,事情过了,也就忘了;并且别处的人,无法听到。以书劝人,可传到百世,并能传遍世界;所以做善书,有立言的大功德。’这一里说以口来劝,用书来劝人为善,与前面所讲的‘与人为善’比较起来,虽然较著了形式痕迹,然而这种对症下药的事,常有特殊的效果;这种方法是不可废弃的。并且劝人也要劝的得当,譬如这个人太倔强,不可用话来劝,你倒用话去劝了;不但是白劝,所劝的话,也成了废话,这叫失言。若这人性情和顺,可用话来劝,你却不劝,错过了劝人为善的机会,这叫失人。失言失人,都是自己聪明不够,分辨不出来,就该自己仔细反省检讨;如此才能不失言,也不失人。­

什么叫做救人危急呢?患难颠沛的事情,在人的一生当中,都是常有的。倘使偶然碰到这种人,应该要看他的痛苦,像在自己的身上一样,赶快设法解敉。他有什么被人冤屈压迫的事情,或是用话帮他申辩明白,或是用各种方法去救济他的困苦。崔子曾说:‘恩惠不在乎怎么大,只要在旁人危急的时候,赶快去帮助他,就可以了。’这句话真是仁人的话呀!­

什么叫做兴建大利呢?讲小的,在一个乡中;讲大的,在一个县内;凡是有益公众的事,最应该发起兴建,或是开辟渠道来灌溉农田;或是建筑堤防,预防水灾,或是修理桥梁,使行旅交通方便;或是施送茶饭,救济饥饿口渴的人,随时碰到机会,都要劝导大家,同心协力,出钱出力来兴建;纵然旁人在暗中毁谤中伤,你也不要为避嫌疑就不去做,也不要怕辛苦,担心别人妒忌怨恨,就推托不做,这都是不可以的。­

什么叫舍财作福呢?佛门里的万种善行,以布施为最重要。说到布施,就只有一个舍字,什么都舍得,就合佛的意思了。真正明白道理的人,什么都肯舍;如自己身上的眼、耳、鼻、舌、身、意没有一样不肯舍掉。在身外的色、声、香、味、触、法,也都可以一概舍弃。一个人所有的一切,没有一样不肯舍掉。[能如此,那就身心清净,没有烦恼,如同佛菩萨了]。若是不能什么都舍,那就先从钱财上著手布施。世人都把穿衣吃饭,看得像生命一样重要;因此,钱财的布施也最为重要;如果我能痛痛快快地施舍钱财;对内而言;可以破我悭贪的毛病:对外而言,可以救济旁人的急难。不过钱财不易看破,起初做起来,难免会有些勉强,只要舍惯了,心中自然安逸,也就没什么舍不得了。这是最容易消除自己的贪念私心,也可去除掉自己对钱财的执著与吝啬。­

什么叫护持正法呢?法是无始以来有情生命的眼目,亦是真理的准绳;如果没有正法,如何去参赞天地?如何去孕育万物?如何得以脱离尘世的种种束缚?如何去维持这世间的秩序?如何去摆脱生死轮回之苦?所以凡是见到圣贤庙宇,经书典籍,都要加以敬重;至于有破碎不全的,都应修补整理。至于宏扬正法,上报佛恩的事,我们都应互相勉励,努力去实行。­

什么叫敬重尊长呢?家里的父亲、兄长,国家的君王、长官;以及凡是年岁、道德、职位、见识高的人,都应格外用心的遵从和奉事他们。在家里奉侍父母,要有深爱父母的心,与委婉和顺的容貌;而且声要和,气要平;这样不断地薰染成习惯,就变成自然的好性情,这就是和气可以感动天心的根本办法。出门在外,伺候君王,不论什么事,都应依照国法去做,不可以为君王不知道,自己就可以放肆乱做呀!办一个犯罪的人,不论其罪轻重,都要仔细审问,公平执法;不可以为君王不知道,就可以作威作福冤枉人呀!服侍君王,像面对天一样的恭敬,这是古人所订的规范,这种地方关系阴德最大。你们试看凡是忠孝人家,他们的子孙没有不发达久远而且前途兴旺的,所以一定要谨慎小心地去做。­

什么叫爱借物命呢?一个人所以能够算他是人,就是在他有这一片恻隐的心罢了。求仁的,就是求这一片恻隐的心;积德的,也是积这一片恻隐的心。有恻隐心,就是仁;有恻隐心,就是德。周礼上曾说:‘每年正月时[正是畜生容易得胎期间],祭品勿用母的。’[因为防它们肚里有胎的缘故]孟子说:‘君子人不肯住在厨房附近’,就是要保全自己的恻隐心。所以前辈有四种肉不吃的禁戒,就是听到动物被杀的声音,不吃;或杀的时候看见,不吃;或自己养大的,不吃;或专门为我杀的,不吃。后辈的人,若要学前辈的仁慈心,一时做不到断食荤腥,也应依照前辈的办法,禁戒少吃。[照佛法来讲,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因为前生造了孽而投做畜生:到他们的孽债偿完了,仍可投生做人。一切众生都是未来的佛,那末我们所吃的肉,不就是未来佛的肉?!并且他们在无量过去的前世中,也一定曾做过人;那他们可能曾做过我前生中的父、母、妻、子、亲族、朋友,我今天所吃的肉,可能就是吃我前生中父、母、妻、子、亲族、朋友的肉了。而今天我做人,他做畜生,我吃他,我就造了杀孽,与他结下杀仇。倘然被我吃的畜生,来世他的孽偿清投生做人了,我却因杀生造孽投做畜生,恐怕他也要报复我杀他之仇,而来杀我吃我了。这样说来,还能杀生么?肉还吃得下么?]­

这样一步一步的去做,慈悲心就会不断增长。不但应戒杀生,一切会动的,有灵的,我们都不应伤害。求丝煮茧,锄地杀虫,想及我们衣食的由来,都是杀它们来养活自己。所以糟蹋粮食,浪费东西的罪孽,实在也如与杀生的相等。至于随手误伤的,脚下误踏而死的,不知有几何的多,这都应要设法防止。古诗说:‘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这是多么的仁厚慈悲啊!善行无尽的多,那能说得完;只要上边所说的十件事,加以推广发扬,那么一切的功德也可完满了。­

 

 

《第四训  谦德之效》

 

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是故谦之一卦,六爻皆吉。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予屡同诸公应试,每见寒士将达,必有一段谦光可掬。

辛未(公元1571年)计偕,我嘉善同袍凡十人,惟丁敬宇宾,年最少,极其谦虚。

予告费锦坡曰:「此兄今年必第。」

费曰:「何以见之?」

予曰:「惟谦受福。兄看十人中,有恂恂款款,不敢先人,如敬宇者乎?有恭敬顺承,小心谦畏,如敬宇者乎?有受侮不答,闻谤不辩,如敬宇者乎?人能如此,即天地鬼神,犹将佑之,岂有不发者?」

及开榜,丁果中式。

丁丑(公元1577年)在京,与冯开之同处,见其虚己敛容,大变其幼年之习。李霁岩直谅益友,时面攻其非,但见其平怀顺受,未尝有一言相报。予告之曰:「福有福始,祸有祸先,此心果谦,天必相之,兄今年决第矣。」已而果然。

赵裕峰,光远,山东冠县人,童年举于乡,久不第。其父为嘉善三尹,随之任。慕钱明吾,而执文见之,明吾悉抹其文,赵不惟不怒,且心服而速改焉。明年,遂登第。

壬辰岁(公元1592年),予入觐,晤夏建所,见其人气虚意下,谦光逼人,归而告友人曰:「凡天将发斯人也,未发其福,先发其慧;此慧一发,则浮者自实,肆者自敛;建所温良若此,天启之矣。」及开榜,果中式。

江阴张畏岩,积学工文,有声艺林。甲午(公元1594年),南京乡试,寓一寺中,揭晓无名,大骂试官,以为眯目。时有一道者,在傍微笑,张遽移怒道者。道者曰:「相公文必不佳。」

张怒曰:「汝不见我文,乌知不佳?」

道者曰:「闻作文,贵心气和平,今听公骂詈,不平甚矣,文安得工?」

张不觉屈服,因就而请教焉。

道者曰:「中全要命;命不该中,文虽工,无益也。须自己做个转变。」

张曰:「既是命,如何转变?」

道者曰:「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可求哉?」

张曰:「我贫士,何能为?」

道者曰:「善事阴功,皆由心造,常存此心,功德无量,且如谦虚一节,并不费钱,你如何不自反而骂试官乎?」

张由此折节自持,善日加修,德日加厚。丁酉(公元1597年),梦至一高房,得试录一册,中多缺行。问旁人, 曰:「此今科试录。」

问:「何多缺名?」

曰:「科第阴间三年一考较,须积德无咎者,方有名。如前所缺,皆系旧该中式,因新有薄行而去之者也。」

后指一行云:「汝三年来,持身颇慎,或当补此,幸自爱。」是科果中一百五名。

由此观之,举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由我。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

古语云:「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今之求登科第者,初未尝有真志,不过一时意兴耳;兴到则求,兴阑则止。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齐其庶几乎?」予于科名亦然。

 

  1. 译文

 

《第四篇   谦德之效­》

易经谦卦上说:‘天的道理,不论什么;凡骄傲自满的,就要使他亏损,而谦虚的就让他得到益处。地的道理,不论什么;凡骄傲自满的,也要使他改变,不能让他永远满足;而谦虚的要使他滋润不枯,就像低的地方,流水经过,必定会充满他的缺陷。鬼神的道理,凡骄傲自满的;就要使他受害,谦虚的便让他受福。人的道理,都是厌恶骄傲自满的人,而喜欢谦虚的人。’这样看来,天、地、鬼、神、人,都看重谦虚的一边。[易经上六十四卦,所讲的都是天地阴阳变化的道理,教人做人的方法。每一卦爻中,有凶有吉,凶卦是警戒人去恶从善,吉卦教人要日新又新。]独有这个谦卦,每一爻都吉祥。书经上也说:‘自满、就要招到损害;自谦、就会受到益处。’我好几次同许多人去应考,每次都见到贫寒的读书人,快要发达考中的时候,一定脸上有一片谦和而安详的光彩发出来,仿佛可以用手捧住的样子。­

辛未年到京去会试,我同乡嘉善人同去会试的有十人,只有丁敬宇这个人年纪最轻,而且非常谦虚。我告诉同去会试的曹锦坡说:‘这位老兄,今年一定考中。’曹成说:‘怎样能看出来呢?’我说:‘只有谦虚的人,可承受福报。老兄你看我们十人中,有诚实厚道,一切事情,不敢抢在人前,像敬宇的么?有恭恭敬敬,一切多肯顺受,小心谦逊,像敬宇的么?有受人侮辱而不回答,听到人家毁谤他而不去争辩,像敬宇的么?一个人能做到这样,就是天地鬼神,也都要保佑他,岂有不发达的道理?’等到放榜,丁敬宇果然考中了。­

丁丑年在京里,同冯开之住在一处;看到他总是虚心自谦,面容和顺,一点也不骄傲;大大的改变了小时候的那种习气。他有一位正直又诚实的朋友李霁岩,常当面指责他的错处;只看到他平心静气地接受朋友的责备,从不反驳一句话。我告诉他说:‘一个人有福,一定有福的根苗。有祸,也一定有祸的预兆。只要这个心能谦虚,天一定帮助他,老兄你今年必定登第了!’后来果真考中。­

趟裕峰、名光远,是山东冠县人,不满二十岁时,就中了举人。后来又考会试,却多次不中。他父亲做嘉善县的主簿,裕峰随同他父亲到任。裕峰非常羡慕嘉善名士钱明吾的学问,就拿自己的文章去见他;那晓得这位钱先生,竟拿起笔来,把他的文章全涂掉了;趟裕峰不但不发火,并且心服口服,赶紧把自己文章缺失改了。到明年,裕峰就登第了。­

壬辰年我进京觐见皇帝,见到一位叫夏建所的读书人;看到他气质虚怀若谷,毫无骄傲的神气;而他那谦虚的光彩,就像逼近了人的样子。我回来告诉朋友说:‘凡是上天要使这个人发达,在没有发他的福时,一定先发他的智慧。这种智慧一发,那就浮滑的人自然会变得诚实,放肆的人也自动收敛了。建所温和善良到这种地步,是已经发了智慧,上天一定要发他福了。’等到开榜,就所果然中了。­

江阴有一位读书人张畏岩,学问积得很深,文章做得很好,在许多读书人当中很有名声。甲午年南京乡试,他借住在一处寺院里;等到放榜,榜上没他名宇。他不服气,大骂考官,眼睛不清楚,看不出他文章好。那时有一个道士在傍微笑,张畏岩马上就把怒火,发到道士身上。道士说:‘你的文章,一定不好。’张畏岩更加发怒道:‘你没看到我的文章,怎知道我写的不好?’道士说:‘我常听人说,做文章最要紧的,是心平气和;现在听到你大骂考官,表示你的心非常不平,气也太暴了,你的文章怎会好呢?’张听了道士的话,倒不觉的屈服了;因此,就转过来向道士请教。道士说:‘要考中功名,全要靠命;命里不该中,文章虽好,也没益处。一定要你自己改变改变。’张问道:‘既然是命,怎样去改变呢?’道士说:‘造命的权,虽然在天;立命的权,还是在我;只要你肯尽力去做善事,多积阴德,什么福不可求得呢?’张说:‘我是个穷读书人,能做什么善事呢?’道士说:‘行善事,积阴功,都是从这个心做出来的。只要常存做善事、积阴功的心,功德就无量无边了。就像谦虚这件事,又不要费钱,你为什么不自我反省,自己工夫太浅,不能谦虚,反而骂考官不公平呢?’­

张听士的话,从此就压低向来骄傲的志向,自己很留意把住自己,勿走错了路。善天天加功夫去修,德天天加功夫去积。到了丁酉年,有一天,他做梦到一处很高的房屋里去,看到一本考试录取的名册,中间有许多缺行。张不懂,就问旁边的人‘这是什么?’那人说:‘这是今年考试录取名册。’张问:‘为什么名册里有这么多的缺行?’那人道:‘阴间对那些考试的人,每三年查考一次,一定要积德没有过失的,这册里才会有名字。像册子前面的缺额,都是从前本该考中;但因为他们新近犯了有罪过的事情,才把姓名去掉的。’后来他又指一行道:‘你三年来,很留心把持住自己,没犯罪过,或者应该补这空缺了,希望你珍重自爱,勿犯过失!’果然张就在这次会考,中了第一百零五名。­

从上边所说看来,举头三尺高,必定有神明监察著人的行为;因此,利人、吉祥的事情,应赶快地去做;凶险、损人的事,应避免莫作,这是可以由我自己决定的。只要我存好心,约束一切不善的行为,丝毫不得罪天地鬼神;而且还要虚心,自己肯迁就不骄傲,使天地鬼神,时时哀怜我,才可有受福的根基。那些满怀傲气的人,一定不是远大的器量;就算能发达,也不会长久地享受到福报。稍有见识的人,一定不肯把自己的度量弄得很狭窄,而自己拒绝可以得到的福;况且谦虚的人,他还有地方可以受到教导。[若人不谦虚,谁肯去教他?]并且谦虚的人,肯学旁人好处;旁人有善的行动,就去学他;那就得到的善行,没有穷尽了。这尤其是进德修业的人,一定所不可缺少的啊!­

古人有几句老话说:‘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一个人有远大的志向,就像树要有根一样;人要立定这种伟大的志向,必须在每一个念头上,都要谦虚;即使碰到像灰尘一样极小的事情,也要使旁人方便;能做到这样,自然会感动天地;而造福全在我自己,自己真心要造,就能造成。像现在那些求取功名的人,当初那有什么真心,不过一时高兴罢了;兴致来了,就去求;兴致退了,就停止。孟子对齐宣王说:‘大王喜好音乐,若是到了极点,那末齐国国运大概可以兴旺了。但是大王喜欢音乐,只是个人追寻快乐罢了;若能把个人追寻快乐的心,推广到与民同乐;使百姓都快乐,那么齐国还有不兴旺的么?’我看求科名,也是这样;要把求科名的心,落实推广到积德行善;并要尽心尽力去做,那么命运与福报,都能由我自己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