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学 院(官网)

www.qinghuaguoxueyuan.com

管理学院

《会计报表》

时间: 来源于:国学院
  1. 概述

 

会计报表是企业财务报告的主要部分,是企业向外传递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 会计报表是根据日常会计核算资料定期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总结性书面文件。它是企业财务报告的主要部分,是企业向外传递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现在的会计报表是企业的会计人员根据一定时期(例如月、季、年)的会计记录,按照既定的格式和种类编制的系统的报告文件。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扩展,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的不断增加,仅仅依靠几张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已经不能满足或不能直接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需要通过报表以外的附注和说明提供更多的信息。

 

一、基本内容

 

(一)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的雏形是一些由企业自行设计的财务记录和分类帐簿,它们反映了会计报表的最初目的为企业的业主记录和反映每天的业务活动情况,这些财务记录随意地、偶然地、时断时续地保持着和进步着。当时的银行并不信任这些成堆的,一无标准二无质量控制的财务记录和分类帐簿,一直到税收的出现,定期公布标准化的财务报表才提到了日程上来,随着会计准则的颁布和政府干预的加强,早期的财务记录和分类帐就演变成了今天广为采用的几种基本的会计报表,根据这些浓缩的会计信息可以有效地判断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

现在的会计报表是企业的会计人员根据一定时期(例如月、季、年)的会计记录,按照既定的格式和种类编制的系统的报告文件。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扩展,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的不断增加,仅仅依靠几张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已经不能满足或不能直接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需要通过报表以外的附注和说明提供更多的信息。

将这些附有详细附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的会计报表称为财务会计报告。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需要报告的表外信息越来越多,附注的篇幅就越来越大,导致会计报表仅仅成为财务会计报告中的一小部分,但仍然是最重要、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会计报表是综合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情况及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的书面文件。会计报表是会计人员根据日常会计核算资料归集、加工、汇总而形成的结果,是会计核算的最终产品。

 

(二)财务报表

1、资产负债表中期末"未分配利润"=损益表中"净利润"+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的年初数.

2、资产负债表中期末"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增值税)+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各项税费)+应交所得税 (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所得税).

3、资产负债表是会计考试必考内容,这几项还必须与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相等.这其中按损益表计算各项目计算方法如下:

(1)本(上)应交增值税本期金额=本(上)损益表中的"营业收入"×17%-本(上)期进货×17%;

(2)本(上)期营业收入=本(上)期损益表中的"营业收入"金额

(3)本(上)进货金额=本(上)期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末金额+本(上)期损益表中"营业成本"金额-本(上)期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初金额

(4)本(上)期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本(上)期损益表中的"营业税金及附加"

(5)本(上)期应交所得税=本(上)期损益表中的"所得税"金额

(6)本(上)期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本(上)期应交增值税(7或5%+3%)

(7)若是小规模纳税人则以上都不考虑,可以用以下公式:

(8)应交增值税=损益表中"营业收入"×3%,(报表中的营业收入是不含税价).

(9)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应交增值税(损益表中"营业收入"×3%)×(7或5%+3%)

(10)应交所得税=损益表中的"所得税"金额

4、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资产负责表中"货币资金"期末金额-期初金额

5、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按损益表中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 入")计算的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参照前面计算方法得来))+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期初数-"应收账款"期末数)+("应收票据"期 初数- "应收票据"期末数)+("预收账款"期末数-"预收账款"期初数)-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

6、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其他支出支出"+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末价值-"存货"期初价 值)+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参照前面计算方法得来))+("应付账款"期初数-"应付账款"期末数)+("应付票据"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 数)+("预付账款"期末数-"预付账款"期初数)

7、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应付工资"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福利费"期末数-期初数(现在统一在"应付职工薪酬"中核算)+本期为职工支付的工资和福利总额.(包含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里面)

8、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项税费(不包括耕地占用税及退回的增值税所得税)" =损益表中"所得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本期损益表中营业收入计算的各项税费)"

9、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剔除各项因素后的费用:损益表中"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资产负债表中 "累计折旧"增加额(期末数-斯初数)(也就是计入各项费用的折旧,这部分是没有在本期支付现金的)"-费用中的工资(已在"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中反 映).

10、现金流量表中"收回或支付投资所收到或支付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初和各项长期投资科目的变动数.

11、 现金流量表中"分得股利,债券利息所收到的现金"=损益表中"投资收益"本期发生额-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股利"期末数-期初数-"应收利息"期末数-期初数.

12、现金流量表中"处置或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它资产收到或支付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其他科目变动额(增加了计入收到的现金流量中,减少了计入支付的现金流量中)

 

(三)作用

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职能是向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各个方面以及其他相关的机构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主要指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资金流转等的信息,这些信息是分别通过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等会计报表加以反映的。会计报表的重要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会计报表是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外部单位和个人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据以作出决策的重要依据。

2、会计报表是国家经济管理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信息源。

3、会计报表提供的经济信息是企业内部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

 

(四)分类

会计报表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 行分类:

1、按照会计报表的服务对象(报送对象),可以分为对外公开报表和内部使用报表。

2、按照会计报表反映财务活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静态会计报表和动态会计报表。

3、按照会计报表编制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个别会计报表和合并会计报表。

此外,按照会计报表的编报时间,可以分为月报、季报和年报;按照会计报表的编制单位,可以分为单位报表和汇总报表;按照会计报表的主从关系,可以分为基本报表和附属报表等。

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制度和《公司法》的规定,企业的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各种附表以及附注说明。

 

(五)现金作用

1、为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和改善经营管理提供重要信息;

2、为国家经济管理机构进行宏观调控与管理提供必要信息;

3、为投资者和经营者进行决策提供有用信息。

二、编制要求

 

(一)真实可靠

1、涵义:会计报表指标应当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保证会计报表的真实可靠需做的准备工作

(1)企业在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前,应当按照规定,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

(2)核对各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的内容、金额等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

(3)依照规定的结账日进行结账,结出有关会计账簿的余额和发生额,并核对各会计账簿之间的余额;

(4)检查相关的会计核算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

(5)对于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没有规定统一核算方法的交易、事项,检查其是否按照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进行确认和计量以及相关账务处理是否合理;

(6)检查是否存在因会计差错、会计政策变更等原因需要调整前期或者本期相关项目。 在前款规定工作中发现问题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处理。

 

(二)全面完整

1、会计报表应当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貌,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保证会计报表的全面完整的措施。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报表的格式和内容编制会计报表。企业应按规定编报国家要求提供的各种会计报表,对于国家要求填报的有关指标和项目,应按照有关规定填列。

 

(三)前后一致

1、编制会计报表依据的会计方法,前后期应当遵循一致性原则,不能随意变更。

2、如果确需改变某些会计方法,应报表附注中说明改变的原因及改变后对报表指标的影响。

 

(四)编报及时

1、企业应根据有关规定,按月、按季、按半年、按年及时对外报送会计报表

2、会计报表的报送期限,由国家统一加以规定。

(1)月报应于月度终了后6天内(节假日顺延,下同)对外提供;

(2)季报应于季度终了后15天内对外提供;

(3)半年度报应于年度中期结束后60天内(相当于两个连续的月份)对外提供;

(4)年报应于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对外提供。

 

(五)相关可比

财务会计报告的相关可比,是指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必须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相关,并且便于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在不同企业之间及同一企业前后各期之间进行比较。

 

(六)便于理解

便于理解是指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使用者理解和利用。

三、报表分类

 

会计报表是会计报告的核心内容,也称财务报表。所谓会计报表,是指综合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及其结构情况、某一特定时期经营成果的实现及分配情况和某一特定时期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净增加情况的书面文件。它由主表及相关附表组成,其中主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附表包括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利润分配表等。主表与有关附表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附表是对主表的进一步补充。 会计报表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比较常见的分类标准及类别有五种,分别为:

1、会计报表按其反映的内容,可以分为动态会计报表和静态会计报表。

动态会计报表是反映一定时期内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报表,比如:利润表反映了企业一定时期内所实现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表反映了企业一定时期内现金的流入、现金的流出及净增加数,因此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属于动态会计报表;静态会计报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日期资产和权益总额的会计报表,比如: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企业某一时点上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情况,因此资产负债表属于静态会计报表。

2、会计报表按其编报的时间,可以分为月度报表、季度报表、半年度报表和年度报表。

月度报表简称为月报,每月编报一次,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季度报表简称为季报,每季编报一次,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半年度报表简称为半年报,每年6月30日编报一次,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但与月报和季报在部分指标上有一定的差异;年度报表简称为年报,每年编报一次,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它要求完整、反映地全面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3、会计报表按其编制的单位,可以分为单位报表和汇总报表。

单位报表是指企业在自身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账簿记录进行加工而编制的会计报表,以反映企业本身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汇总报表是指由总公司或主管部门(系统),根据所属单位报送的会计报表,连同本单位会计报表汇总编制的综合性会计报表,以反映总公司或本部门(系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4、会计报表按其编制的范围,可以分为个别会计报表和合并会计报表。

个别会计报表是指仅仅反映一个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报表;合并会计报表是将多个具有控股关系的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合并编制的会计报表,该报表由母公司进行编制,包括所有控股公司会计报表的数字。

5、会计报表按其服务的对象,可以分为对内报表和对外报表。

对内报表是指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而编制的不对外公开的会计报表,它不要求统一格式,没有统一指标体系,如成本表就属于对内报表;对外报表是指企业为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有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而编制的对外提供服务的会计报表,它要求有统一的报表格式、指标体系和编制时间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均属于对外报表。

四、报表附注

 

会计报表附注是以文字的形式,针对会计报表不能包括的内容或披露不详尽的内容所作的进一步的解释、补充和说明,以便于报表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会计信息。会计报表附注是会计报告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按照一定的方式披露,有关信息应当与会计报表项目相互参照。 会计报表附注提供的信息十分广泛,中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年度会计报表附注至少应当披露如下信息:

1、不符合会计核算前提的说明;

2、重要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说明;

3、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说明;

4、或有事项和承诺事项的说明;

5、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

6、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

7、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的说明;

8、企业合并、分立的说明;

9、会计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

10、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说明;

11、合并报表的说明;

12、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五、情况说明

 

财务情况说明书是对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生产经营情况、资金周转情况和利润实现及分配情况等,以书面文字报告的形式所作的综合性说明,是会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情况说明书全面扼要地提供企业生产经营、财务活动情况,分析总结经营业绩和存在的不足,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和考核企业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开展情况的重要资料。

财务情况说明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

2、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

3、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

4、税金交纳情况;

5、各项财产物资的变动情况;

6、对本期或者下期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

7、资产负债表日后至报出会计报告前发生的对企业财务状况变动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8、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六、注意事项

 

在制作会计报表时,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以免在审计过程中出现问题:

1、表表相符

2、不可虚报盈亏

3、表账相符

4、报表附注真实

5、编制合并报表时不弄虚作假

七、稳健性原则

 

1、要求计提八项减值准备

会计准则要求企业计提八项减值准备以防止高估资产。以坏账准备的计提为例说明修改后的准则关于八项减值准备是怎样体现稳健性原则的:

(1)计提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财务制度对各行业企业的坏账提取比例做出了统一规定,同时修改后的会计制度规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由企业自行确定;

(2)计提范围得到了扩大,以前行业会计制度规定只有应收账款才能计提,修改后的会计制度规定应收票据转为应收账款后也可计提,其他应收款如有确凿证明应收票据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将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后方可可计提坏账准备。

2、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费用不能形成资产

国际会计准则将研究与开发分别对待,研究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开发费用符合条件的允许资本化。而我国《无形资产》会计准则更多地考虑了会计操作的稳健性:由于个别研究和开发计划的未来收益有极大的不稳定性,绝大部分的计划均不能产生可辨认的未来收益;或者尽管能产生可辨认性收益,但研究与开发成本与收益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甚至连间接的因果关系也不存在。因此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有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只允许将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认为无形资产。准则还规定,对于是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以无形资产在投资方账面价值作为实际成本,而不是以投资者获得的股份或其他确认方式作为实际价值。

3、债务重组的重组收益不能计入当期收益

债务重组特别是关联方的债务重组一直是企业利润操作的重要方式,关联方往往主动减免企业债务以抬高企业利润。为了减弱这种情形对会计利润的影响,修改后的制度要求债务人以低于账面价值的现金偿债的金额不再作为债务重组收益,而是全部计入资本公积,如果是损失则必须在当期计入损益;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不再按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重组收益,而是将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全部作为资本公积。

4、非货币性交易对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做了限制

非货币性交易也是企业操纵利润的重要方式,很多"扭亏为盈"的企业,都用上了这一招。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不同类型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资产应按其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修改后的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各项资产,应按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各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如果在交易过程中涉及补价的,应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收到的补价(或减去支付的补价)后的金额,再加上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这样就有利于防止人为的关联方非货币性交易通过高估换入资产来提升企业经营绩效。

5、借款费用不能随意资本化

新准则规定,只有因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才能资本化,并且还要求这笔借款费用支出是为了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而且所必要的购建活动已经开始时发生的。一旦固定资产购建活动停止连续超过三个月,应当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将其确认为当期费用,直到资产的购建活动重新开始。如果固定资产达到了可使用状态就应停止费用资本化。其余的借款费用必须"费用化"。

6、加快待摊费用的摊销

企业的开办费不应列入资产负债表的"其他资产"项下,而是在开始生产经营的当月一次性计入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若某项待摊费用已经不能使企业受益,应当将其摊余价值一次性全部计入当期成本费用,不得再留到以后摊销。

 

八、局限性及对策

 

合并会计报表指的是企业集团母公司编制的用以综合反映以产权纽带关系而构成的企业集团某一期间或地点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会计报表,主要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称合并利润表、合并利润分配表、合并现金流量表等。合并会计报表能综合反映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资金变动情况,揭示企业集团所控制的资产、承担的债务、实现的收入、以及发生的费用等信息,其服务的对象是企业集团的母公司,便于企业的股东及债权人掌握企业的综合信息,同时避免了企业集团利用对子公司的控制权力人为地操作企业集团的利润。企业集团对合并会计报表有三种不同的理解,因而形成形成三种不同的会计报表合并理论,即:母公司理论、实体理论、所有权理论。我国的企业集团多是国有企业,是以公有制为基础,因为其合并会计报表应以母公司理论为主,以实体理论和所有权理论为辅,对母公司服务,采取实体理论全部抵消的办法进行抵消分录。

1、合并会计报表的局限性

合并会计报表揭示的会计信息不够充分。合并会计报表大多以母公司理论为依据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的少数股东权益栖身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从而会计等式改为资产-负债-少数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这恰好是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的一种否定。这种理论指导下的合并报表是为掌握有大多数股权的母公司服务的。因此,对少数股东来说,从合并报表中得到的信息较少,要获得这些资料,少数股权的股东,只能利用各子公司的报表资料。例如:合并报表不能为股东提供评估和预测未来股利分派信息,因为,股利分派取决于每个既是会计主体又是法律主体的企业的留存收益、资产结构和法律限制。即使合并会计报表中反映有大量留存收益,并有较强的支付能力,并不能保证纳入合并报表的公司都可以分派股利,能否分派股利取决于个别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

合并会计报表难以满足债权人的需求。合并会计报表突破了传统会计主体理论,反映的是对象是若干法人组成的经济主体。母公司和子公司以及各子公司之间,没有法律关系,这与法律上的主体相矛盾。按《公司法》有关规定,母公司和各子公司对各自的债权人负有有限责任。对母公司和各子公司的债权人来说,合并会计报表上提供的有关偿债能力的信息,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可能都不准确,没有多大参考价值,难以做出有关决策。因为,合并会计报表反映的是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如果一家公司的财务状况不好,可能被财务状况好的公司所抵消,因此,合并会计报表反映的资产负债等要素,只是一个虚值。对债权人来说没有多大意义。比如集团公司中的母公司向金融机构借款,提供给是合并会计报表,由于是合并指标,掩盖了母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致使金融机构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

合并会计报表信息缺乏可比性。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集团向多元化、国际化发展,跨行业、跨地区、跨领域、跨国际的经营模式成为企业集团的发展趋势。而在我国现阶段,现行的会计制度,不同行业在会计政策以及会计核算方法和内容、会计报表内容和项目上存在很大差别。母公司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如果不根据行业特点而简单相加,必然造成合并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会计息信息使用者难以利用合并会计报表了解企业集团的经营状况,而且很容易误导报表使用者,造成错误决策。

此外,合并会计报表还存在着诸如合并会计报表反映的信息与税法等相关法律不一致,会计信息的披露范围有限,以及个别会计报表的质量影响者合并报表的的质量等等不足和缺陷。

2、相关对策

我国的合并会计报表的理论和实务还不够完善,应不断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思想及成果,完善自身的理论及实务,提高合并会计报表的质量,为企业集团管理层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真正帮助到使用者进行决策管理。

统一企业集团的会计政策,对国家在相关法规中明确规定会计政策必须严格遵守执行,统一规定企业集团内的会计制度原则、法律法规及制度。根据自身特定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状况,对各集团内会计行为加以规范,加强集团内部的会计控制规范,明确规定财务部各个岗位的权限及职责,由经济事项有关各方相互联系且互相制约。根据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会计部门、审计部门及相关联岗位的工作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各部门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严防错弊行为,加强对个别会计报表真实完整的监督,确保个别会计报表的可比性和一致性,保证合并会计报表的质量。

会计报表应全面反映出集团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信息,因而在编制过程中,应体现全面、完整的特点,便于使用者从合并会计报表中获取详细的企业财务信息资料。除了完成该编报的财务报表及该填列的项目,还需加强会计报表附注的编制工作,增大报表信息的披露范围和内容。会计报表附注是合并会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合并会计报表无法披露的信息可以通过附注等的形式加以披露,诸如企业子公司的营业利润和资产表,营业成本、营业收入、负债总额、现金流量、及有关产品、服务、顾客、国外销售额等额外信息,都可以作为合并会计报表的附注形式予以披露,提供更多有利用价值的信息,提高企业集团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使报表使用者能更好的了解企业的业绩,猜测将来现金的流动,更好地判定企业的整体情况。

总之,是我国集团企业在新形势下需要不断探索并完善合并会计报表的理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加以总结归纳,最终克服合并会计报表的局限性,使其更好地服务于集团企业的管理者,为其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真正帮助到使用者开展决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