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学 院(官网)

www.qinghuaguoxueyuan.com

中医学院

《金匮要略》4

时间: 来源于:国学院

卷中·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十七

 

  (论一首 脉证二十七条 方二十三首)

  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先呕却渴者,此为欲解;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呕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饮故也,此属支饮。

  问曰: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何也?师曰:以发其汗,令阳微膈气虚,脉乃数,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寒在于上,医反下之,今脉反弦,故名曰虚。

  寸口脉微而数,微则无气,无气则荣虚,荣虚则血不足,血不足则胸中冷。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

  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

  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

  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

  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干呕,吐诞沫,头痛者,茱萸汤主之。(方见上)

  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半升(洗)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甘草三两(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黄芩三两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半夏半升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方见痰饮中)

  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

  猪苓散方

  猪苓 获苓 白术各等分

  右三味,作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四逆汤方

  附子一枚(生用) 干姜一两半 甘草二两(炙)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 半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千金》云:治胃反不受食,食入即吐。《外台》云:治呕心下痞硬者)

  大半夏汤方

  半夏二升(洗完用) 人参三两 白蜜一升

  右三昧,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取二升半,温服一升,余分再服。

  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外台》方,又治吐水)

  大黄甘草汤方

  大黄四两 甘草一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扶零泽泻汤方((外台)云:治消渴脉络胃反吐食之,有小麦一升)

  茯苓半斤 泽泻四两 甘草二两 桂枝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内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

  吐后,渴欲得水而贪饮者,文蛤汤主之。兼主微风,脉紧*,头痛。

  文蛤汤方

  文蛤五两 麻黄三两 甘草三两 生姜三两 石膏五两 杏仁五十枚 大枣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一升,汗出即愈。

  干呕,吐逆,吐诞沫,半夏干姜散主之。

  半夏干姜散方

  半夏 干姜各等分

  右二味,杵为散,取方寸匕,浆水一升半,煎取七合,顿服之。

  病人胸中似喘不端,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愤愤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

  生姜半夏汤方

  半夏半升 生姜汁一升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内生姜汁,煮取一升半,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止,停后服。

  于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

  橘皮汤方

  橘皮四两 生姜半斤

  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下咽即愈。

  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

  橘皮竹茹汤方

  橘皮二升 竹茹二升 大枣三十枚 生姜半斤 甘草五两 人参一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夫六府气绝于外者,手足寒,上气,脚缩;五藏气绝于内者,利不禁,下甚者,手足不仁。

  下利脉沉弦者,下重;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

  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

  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脉紧,为未解。

  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差,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下利脉反弦,发热身汗者,自愈。

  下利气者,当利其小便。

  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

  下利清谷,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胀满。

  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日卒 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直桂枝汤。

  四逆汤方(见上)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口父 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稀粥一升,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架梁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淋漓。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

  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扬。

  下利,脉迟而滑者,实也,利去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

  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大承气汤方(见痉病中)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小承气汤主之。

  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 厚朴二两(炙) 枳实大者三枚(炙)

  右三昧,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之滓,分温二服。(得利则止)

  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桃花汤方

  赤石脂一斤(一半封、一半筛末) 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

  右三昧,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白头翁汤方

  白头翁二两 黄连三两 黄柏三两 秦皮三两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栀子豉汤主之。

  栀子豉汤

  桅于十四枚 香豉四合(绵裹)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则止。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通脉四道汤方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甘草二两(炙)

  右三昧,以水三升,煮取一斤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下利肺痈,紫参汤主之。

  紫参汤方

  紫参半斤 甘草三两

  右二味,以水五升,先煮紫参,取二升,内甘草,煮取一升半,分温三服。(疑非仲景方)

  气利,诃梨勒散主之。

  诃梨勒散方

  诃梨勒十枚(煨)

  右一味为散,粥饮和,顿服。(疑非仲景方)

  附方

  《千金翼》小承气汤:治大便不通,哕,数谵语。(方见上)

  《外台》黄芩汤:治干呕下利。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桂枝一两 大枣十二枚 半夏半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

 

卷中·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十八

 

  (论一首 脉证三条 方五首)

  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

  师曰:诸痈肿,欲知有脓无脓,以手掩肿上,热者为有脓,不热者为无脓。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腹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

  薏苡六十分 附子二分 败酱五分

  右三味,杵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

  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大黄牡丹汤方

  大黄四两 牡丹一两 桃仁五十个 瓜子半升 芒硝三合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问曰:寸口脉浮微而涩,然当亡血,若汗出,设不汗者云何?答曰:若身有疮,被刀斧所伤,亡血故也。

  病金疮,王不留行散主之。

  王不留行散方

  王不留行十分(八月八日采) 溯瞿细叶十分(七月七日来) 桑东南根(白皮十分,三月三日采) 甘草十八分 川椒三分(除目及闭口者,汗) 黄芩二分 干姜二分 芍药 厚朴各二分

  右九味,桑根皮以上三味烧灰存性,勿令灰过,各别杵筛,合治之为散,服方寸匕。小疮即粉之,大疮但服之,产后亦可服。如风寒,桑东根勿取之。三物皆阴干百日。

  排脓散方

  枳实十六枚 芍药六分 桔梗二分

  右三味,杵为散,取鸡子黄一枚,以药散与鸡黄相等,揉和令相得饮,和服之,日一服。

  排脓汤方

  甘草二两 桔梗三两 生姜一两 大枣十枚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温服五合,日再服。

  浸淫疮,从口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人口老,不可治。

  浸淫疮,黄连粉主之。(方未见)

 

卷下

 

卷下·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十九

 

  (论一首 脉证一条 方四首)

  师曰:病趺蹶,其人但能前,不能却,刺月端 入二寸,此太阳经伤也。

  病人常以手指臂肿动,此人身体目闰 目闰 者,藜芦甘草汤主之。

  藜芦甘草汤方(未见)

  转筋之为病,其人臂脚直,脉上下行,微弦。转筋入腹者,鸡屎白散主之。鸡屎白散方

  鸡屎白

  右一味,为散,取方寸匕,以水六合,和,温服。

  阴狐疝气者,偏有小大,时时上下,蜘蛛散主之。

  蜘蛛散方

  蜘蛛十四枚(熬焦) 桂枝半两

  右二味,为散,取八分一匕,饮和服,日再服。蜜丸亦可。

  问曰:病腹痛有虫,其脉何以别之?师曰:腹中痛,其脉当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蛔虫。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甘草粉蜜汤主之。

  甘草粉蜜汤方

  甘草二两 粉一两 蜜四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内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差即止。

  蛔厥者,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

  乌梅丸方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一斤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炮) 川椒四两(去汗) 桂枝六两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

  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十丸,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臭等食。

 

卷下·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二十

 

  (证三条 方八首)

  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方见利中)。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

  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

  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下血者,后断三月下血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获苓丸主之。

  桂枝茯苓丸方

  桂枝 茯苓 牡丹(去心) 桃仁(去皮尖,熬) 芍药各等分

  右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藏。(方未见)

  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

  芎归胶艾汤方(一方加干姜一两,胡氏治妇人胞动,无干姜)

  芎穷二两 阿胶二两 甘草二两 艾叶三两 当归三两 芍药四两 干地黄

  右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内胶,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作。

  妇人怀娠,腹中休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当归芍药散方

  当归三两 芍药一斤 茯苓四两 白术四两 泽泻半斤 芎窮半斤(一作三两)

  右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干姜人参半夏丸方

  干姜一两 人参一两 半夏二两

  右三昧,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九,日三服。

  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归母苦参九主之。

  当归贝母苦参丸方(男子加滑石半两)

  当归 贝母 苦参各四两

  右三味,末之,炼蜜丸如小豆大,饮服三丸,加至十丸。

  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葵子茯苓散主之。

  葵子茯苓散方

  葵子一斤 茯苓三两

  右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则愈。

  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主之。

  当归散方

  当归 黄芩 芍药 芎穷各一斤 白术半斤

  右五味,杵为散,酒饮服方寸匕,日再服。妊娠常服即易产,胎无疾苦。产后百病悉主之。

  妊娠养胎,白术散主之。

  白术散方(见《外台》)

  白术 芎穷 蜀椒三分(去汗) 牡蛎

  右四味,杵为散,酒服一钱匕,日三服,夜一服。但苦痛,加芍药;心下毒痛,倍加芎穷;心烦吐痛,不能食饮,加细辛一两、半夏大者二十枚。服之后,更以醋浆水服之。若呕,以醋浆水服之;复不解者,小麦汁服之;已后渴者,大麦粥服之。病虽愈,服之勿置。

  妇人伤胎,怀身腹满,不得小便,从腰以下重,如有水气状,怀身七月,大阴当养不养,此心气实,当刺泻劳宫及关元。小便微利则愈。(见《玉函》)

 

卷下·妇人产后病脉证治二十一

 

  (论一首 证六条 方七首)

  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出汗、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

  产妇郁冒,其脉微弱,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了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敢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方见呕吐中)

  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方见痉中)产后腹中疼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见寒疝中)

  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

  枳实芍药散方

  枳实(烧令黑,勿太过) 芍药等分

  右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并主痈脓,以麦粥下之。

  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

  下瘀血汤方

  大黄二两 桃仁二十枚 蟅虫二十枚(熬,去足)

  右三昧,末之,炼蜜和为四九,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顿服之,新血下如豚肝。

  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肽也。(方见痉病中)

  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即桂枝汤,方见下利中)

  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

  竹叶汤方

  竹叶一把 葛根三两 防风 桔梗 桂枝 人参 甘草各一两 附子一枚(炮) 大枣十五枚 生姜五两

  右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温覆使汗出。颈项强,用大附子一枚,破之如豆大,煎药汤去沫。呕者,加半夏半升洗。

  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

  竹皮大丸方

  生竹茹二分 石膏二分 桂枝一分 甘草七分 白薇一分

  右五味,末之,枣肉和丸弹子大,以饮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热者,倍白薇,烦喘者加柏实一分。

  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方

  白头翁 甘草 阿胶各二两 秦皮 黄连 柏皮各三两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内胶令消尽,分温三服。

  附方

  《千金》三物黄芩汤 治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

  黄芩一两 苦参二两 干地黄四两

  右三昧,以水八升,煮取二升,温服一升,多吐下虫。

  《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 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气,或苦少腹中急,摩病引腰者,不能食饮。产后一月日,得服四五剂为善,令人强壮宜。

  当归四两 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一日令尽,若大虚,加饴糖六两,汤成内之,于火上暖令饴消。若去血过多,崩伤内衄不止,加地黄六两、阿胶二两,合八味,汤成内阿胶。若无当归,以穹穷代之;若无生姜,以干姜代之。

 

卷下·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二十二

 

  (论一首 脉证五十四条 方十六首)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方见呕吐中)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者愈。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半夏厚朴汤方(《千金》作胸满,心下坚,咽中占占,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

  半夏一升 厚朴三两 茯苓四两 生姜五两 干苏叶二两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妇人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甘草小麦大枣汤方

  甘草三两 小麦一斤 大枣十枚

  右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

  妇人吐诞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诞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小青龙汤方(见肺痈)中

  泻心汤方(见惊悸中)

  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在上:呕吐涎唾,久成肺痈,形体损分;在中:盘结,绕脐寒疝,或两胁疼痛,与藏相连;或结热中,痛在关元,脉数无疮,肌若鱼鳞,时着男子,非止女身;在下:未多,经候不匀,冷阴掣痛,少腹恶寒,或引腰脊,下根气街,气冲急痛,膝胫疼烦,奄忽眩冒,状如厥癫,或有郁惨,悲伤多嗔,此皆带下,非有鬼神。久则羸瘦,脉虚多寒,三十六病,千变万端,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其针药,治危得安,其虽同病,脉各异源,子当辨记,勿谓不然。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温经汤方

  吴茱萸三两 当归二两 芎穷二两 芍药二两 人参二两 桂枝二两 阿胶二两 生姜二两 牡丹皮二两(去心) 甘草二两 半夏半斤 麦门冬一升(去心)

  右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

  土瓜极散方(阴頹肿亦主之)

  土瓜根 芍药 桂枝 .蟅虫各三两

  右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旋复花汤主之。

  旋复花汤方

  旋复花三两 葱十四茎 新绛少许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臣亿等校请本无胶姜汤方,想是前妊娠中胶汤)

  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主之。

  大黄甘遂汤方

  大黄四两 甘遂二两 阿胶二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其血当下。

  妇人经水不利下,抵当汤主之。(亦治男子膀胱满急有瘀血者)

  抵当汤方

  水蛙三十个(熬) 虻虫三十个(熬、去翅足)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浸)

  右四味,为末,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妇人经水闭不利,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矾石丸主之。

  矾石丸方

  矾石三分(烧) 杏仁一分

  右二味,末之,炼蜜和丸枣核大,内藏中,剧者再内之。

  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主之。

  红蓝花酒方(疑非仲景方)

  红蓝花一两

  右一味,以酒一大升,煎减半,顿服~半,未止,再取。

  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当归芍药散方(见前妊娠中)

  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小建中汤(见前虚劳中)

  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肾气丸方

  干地黄八两 薯蕷四两 山茱萸四两 泽泻三两 茯苓三两 牡丹皮三两 桂枝一两 附子(炮)一两

  右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蛇床子散方 温阴中坐药。

  蛇床子仁

  右一味,末之,以白粉少许,和令相得,如枣大,绵裹内之,自然温。

  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即生疮,阴中蚀疮烂者,狼牙汤洗之。

  狼牙汤方

  狼牙三两

  右一味,以水四升,煮取半升,以绵缠筋如茧,浸汤沥明中,日四遍。

  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也,膏发煎导之。

  膏发煎方(见黄疸中)

  小儿疳虫蚀齿方(疑非仲景方)

  雄黄 葶苈

  右二味,末之,取腊月猪脂,熔以槐枝绵裹头四五枚,占药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