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学 院(官网)

www.qinghuaguoxueyuan.com

管理学院

《管理》

时间: 来源于:国学院
  • 概述

 

管理,是指管理主体组织并利用其各个要素(人、财、物、信息和时空),借助管理手段,完成该组织目标的过程。

1、管理主体是一个组织,这个组织可能是国家,可以是一个单位;也可能是一个正式组织或非正式组织。

2、管理的手段包括5个方面:强制(战争、政权、暴力、抢夺等)、交换(双方意愿交换)、惩罚(包括物质性的和非物质性;包括强制、法律、行政、经济等方式)、激励、沟通与说服。

3、管理的过程包括6个环节:管理规则的确定(组织运行规则,如章程及制度等)、管理资源的配置(人员配置及职责划分与确定、设备及工具、空间等资源配置与分配)、目标的设立与分解(如:计划)、组织与实施、过程控制(检查、监督与协调)、效果评价、总结与处理(奖惩)。

 

一、不同解释

 

1、管理是指在特定的 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及创新等手段,对组织所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进行有效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期高效的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2、管理是由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3、管原意为细长而中空之物,其四周被堵塞,中央可通达。使之闭塞为堵;使之通行为疏。管,就表示有堵有疏、疏堵结合。所以,管既包含疏通、引导、促进、肯定、打开之意;又包含限制、规避、约束、否定、闭合之意。 理,本义为顺玉之纹而剖析;代表事物的道理、发展的规律,包含合理、顺理的意思 。管理犹如治水,疏堵结合、顺应规律而已。所以,管理就是合理地疏与堵的思维与行为 。 ——《 极简管理:中国式管理操作系统》

4、广义的管理:是指应用科学的手段安排组织社会活动,使其有序进行。狭义的管理:是指为保证一个单位全部业务活动而实施的一系列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决策的活动。

5、“科学管理之父” 弗雷德里克·泰罗认为:“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科学管理原理》) 。在泰罗看来,管理就是指挥他人能用最好的办法去工作。

6、 诺贝尔奖获得者 赫伯特·西蒙对管理的定义是: “管理就是制定决策”。

7、 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工作,它有自己的技巧、工具和方法;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组织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 器官;管理是一门科学,一种系统化的并到处适用的知识;同时管理也是一种文化。”

8、 亨利·法约尔在其名著《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给出管理概念之后,它就产生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影响,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力。法约尔认为:管理是人类组织活动,由五项要素组成:①计划②组织③指挥④协调⑤控制。法约尔对管理的看法颇受后人的推崇与肯定,形成了 管理过程学派。

9、斯蒂芬·罗宾斯给管理的定义是: 所谓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10、吴广扬管理的定义:管理,顾名思义,管着最基本的行为和执行着最初心理想的问题,就叫管理。

 

二、分类

 

管理可以分为很多种类的管理,比如行政管理、 社会管理、 工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情报管理等等。在现代市场经济中 工商企业的管理最为常见。每一种组织都需要对其事务、 资产、人员、设备等所有资源进行管理。

每一个人也同样需要管理,比如管理自己的起居饮食、时间、健康、情绪、学习、职业、财富、人际关系、社会活动、精神面貌(即穿着打扮)等。

企业管理可以划为几个分支: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 生产管理、 物控管理、营销管理、 成本管理、 研发管理等。

在企业系统的管理上,又可分为企业战略、 业务模式、 业务流程、企业结构、 企业制度、企业文化等系统的管理。

管理不仅仅指工商管理,虽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工商企业的管理最为常见。除了商业管理,还有很多种类的管理,比如行政管理、 经济管理、 社会管理、 城市管理、卫生管理等等。

每一种组织都需要对其事务、资源、人员进行管理。

在市场经济法制化越来越重要的时候,又诞生了一个新的管理学派: 法商管理学派。

 

三、管理对象

任何一种管理活动都必须由以下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即: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组织目的、组织环境或条件。

1、管理主体:指由谁管。

2、管理客体:指管什么。

3、组织目的:指为何而管。

4、组织环境或条件:指在什么情况下管。

四、作业人员

 

作业人员是指直接在某岗位或某任务中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不负有监管他人工作的责任。

 

五、管理人员

 

1、含义:在一个组织中负责对人力、金融、物质和信息情报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人员。

2、管理人员是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做决策、分配资源、指导别人的行为来达到工作的目标。

3、分类

(1)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 高层管理人员、 中层管理人员、 基层管理人员。

(2)不同领域的管理人员 :市场营销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生产与经营管理人员、 人事管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家务管理等及其他类型管理人员。

 

六、职能

 

法国管理学者 法约尔最初提出把管理的基本职能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后来,又有学者认为 人员配备、领导激励、创新等也是管理的职能。分为七类:

1、决策

决策是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个目的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者调整过程。简单地说决策就是定夺、决断和选择。决策是计划的核心问题只有对计划目标和实施方法等要素进行科学的决策,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计划。一般认为决策是管理工作的本质。

2、计划

计划就是确定组织未来发展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式。

3、组织

组织就是服从计划,并反映着组织计划完成目标的方式。

4、人员管理

人员管理就是对各种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的选择、培训、以及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既定目标。人员配备与管理的其他四个职能——计划、组织、指导与领导、以及控制,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直接影响到组织目标能否实现。

5、指导与领导

指导与领导就是对组织内每名成员和全体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自愿而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既定目标而努力。指导与领导所涉及的是主管人员与下属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导与领导是一种行为活动,已形成了专门的领导科学,成为管理科学的一个新分支。

6、控制

控制就是按既定目标和标准对组织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偏差,采取纠正措施,使工作能按原定计划进行,或适当调整计划以达预期目的。控制工作是一个延续不断的、反复发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保证组织实际的活动及其成果同预期目标相一致。

7、创新

创新就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经济活动空前活跃,市场需求瞬息万变,社会关系日益复杂,使得每一位管理者时刻都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迫切的变化要求创新。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地位。

 

七、演进路径

1、组织理论研究的演进路径:

古典组织理论(古典理论、20年代)——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40年代)——组织(社会技术系统60年代)——领导科学(经理角色,70年代)——组织文化(企业文化80年代)——

2、管理方式方法研究的演进路径:

科学管理理论(泰罗20年代)—— 行为科学(梅奥30年代)——管理科学理论(伯法50年代)——决策理论(西蒙60年代)——生产管理、信息管理方法(70-80年代)——

3、经营理论研究的演进路径:

厂商理论(20年代)—— 产业组织(贝恩、40年代)——市场学(科特勒60年代)——消费者理论(70年代)——策略学( 战略管理)(波特80年代)——

 

八、任务与意义

 

管理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或者以现有的资源实现最大的目标。细分为四种情况:产出不变,支出减少;支出不变,产出增多;支出减少,产出增多;支出增多,产出增加更多。这里的支出包括资金、人力、时间、物料、能源等的消耗。总之,管理基本的原则是“用力少,见功多”,以越少的资源投入、耗费,取得越大的功业、效果。

管理的意义,在于更有效地开展活动,改善工作,更有效的满足客户需要,提高效果、效率、效益。

 

九、管理对象

 

管理对象也称为管理客体,是指管理者实施管理活动的对象。在一个组织中,管理对象主要是指人、财、物、信息、技术、时间、社会信用等一切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人的管理。

管理对象的内容:

1、对人的管理

主要涉及人员分配、工作评价、人力开发等。

2、对资金的管理

主要涉及财务管理、预算控制、成本控制、资金使用、效益分析等。

3、对物的管理

主要涉及资源利用、物料的采购、存储与使用,设备的保养与更新、办公条件和办公设施等。

4、对信息的管理

主要涉及组织外部、内部信息的快速收集、传递、反馈、处理与利用、发展趋势的准确预测等。

5、对技术的管理

主要涉及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引进与使用,各种技术标准和工作,方法的制定与执行等。

6、对时间的管理

主要是如何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组织目标等。

7、对信用的管理

如通过组织的实践活动、媒体宣传和从事公益事业等手段,树立本组织良好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环境。

 

十、管理目标

 

标管理源于美国管理专家杜拉克,他在1954年出版的《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认为"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如果无总目标及与总目标相一致的分目标,来指导职工的生产和管理活动,则企业规模越大,人员越多,发生内耗和浪费的可能性越大",概括来说也即是让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工人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订,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其原则是:

1、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并且要由单一目标评价,变为多目标评价。

2、必须为企业各级各类人员和部门规定目标,如果一项工作没有特定的目标,这项工作就做不好。

3、目标管理的对象要包括从领导者到工人的所有人员,大家都要被"目标"所管理。

4、实现目标与考核标准一体化,即按实现目标的程度实施考核,由此决定升降奖惩和工资的高低。

5、强调发挥各类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每个人都要积级参与目标的制定展开和实施,领导者应允许下级根据企业的总目标设立自己参与制定的目标,以满足"自我成就"的要求。

6、任何分目标,都不能离开企业总目标自行其是,在企业规模式模扩大和分成新的部门时,不同部门有可能片面追求各自部门的目标,而这些目标未必有助于实现用户需要的总目标,企业总目标往往是摆好各种目标位置,实现综合平衡的结果。

有些公司(以及咨询公司)运用另一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绩效考核,他们专注于目标和设定目标值,这种方法被称为目标管理法。

这些企业先从设定公司目标开始.有时中层管理人员和员工可以向老板提出他们所要建立的目标,或者由老板为员工建议必须建立的目标,有时主管人员很可能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说服下属接受他设定的目标,其目的在于让下属设定的目标,来帮助实施主管人员的目标,有时公司能较系统的设定公司层面的目标,然后再把公司目标落实到下一级,但是一旦目标落实到下一级,各部门的职能性隔阂就凸现出来.财务经理设定的目标适合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和其他职能性部门也同样如此。

这样一来,每个人都注重于他们认为对自己重要的目标,因为这和他们的绩效评估和薪资体系联系密切。公司会组织年中评审,讨论目前的进展以及离年度目标的差距。年终时,经理和员工再一起讲座公司目标和个人目标,以及取得的进展.这种主观的评估可能会产生不同意见,因为最终的评估结果会影响年度奖金和工资晋升。

一家IT公司,决定在整个公司内实施目标管理。事实上他们之前在为销售部门制定奖金系统时已经用了这种方法。公司通过对比实际销售额与目标销售额,支付给销售人员相应的奖金。这样销售人员的实际薪酬就包括基本工资和一定比例的个人销售奖金两部分。

销售额大幅提上去了,但却苦了生产部门,他们很难完成交货计划。销售部抱怨生产部不按时交货。总经理和高管层决定为所有部门和个人经理以及关键员工建立一个目标设定流程,为了实施这个新的方法他们需要用到绩效评估系统,生产部门的目标包括按时交货和库存成本两部分。

为什么公司设定目标(并与工资挂钩)反而导致了矛盾加剧和利润下降

这是因为首先设定的目标不全面.每个部门只专注于对自己重要的几个目标。其次这家公司的传统是一年进行一次绩效评估。目标一旦这下来就不能改变。所以即使发觉有些目标有问题。也不会进行及时修改。再次各部门的目标之间没有联系。只是组织内上下级之间有联系。最后是目标不符合公司扩大市场份额的特定战略。原来的目标只关注销售额和按时交货。但是战略最重要的向个关键面没有得到特别体现。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的具体项目有:企业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当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工会经费、待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董事会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办公费、差旅费、邮电费、绿化费、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等。

管理费用属于期间费用,在发生的当期就计入当期的损失或是利益。

企业应通过“管理费用”科目,核算管理费用的发生和结转情况。该科目借方登记企业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管理费用,结转后该科目应无余额。该科目按管理费用的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十一、具体项目

 

(一)管理费用

公司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税金、技术转让费、无形资产摊销、咨询费、诉讼费、开办费摊销、上缴上级管理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董事会会费、财务报告审计费、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以及其他管理费用。

1、公司经费

总部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董事会会费、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及其他公司经费;

2、劳动保险费

指离退休职工的退休金、价格补贴、医药费(包括离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基金)、异地安家费、职工退职金、职工死亡丧葬补助费、抚恤费、按规定支付给离休干部的各项经费以及实行社会统筹基金;待业保险费指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的待业保险基金;

3、董事会会费

是指企业最高权力机构及其成员为执行职能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差旅费、会议费等。

4、其它费用

原税法(2008年1月1日废止)规定:企业发生与生产、经营直接有关的业务招待费,纳税人能提供真实有效凭证或资料,在下列限度内准予作为费用列支,超过标准的部分,不得在税前扣除:全年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在1500万元及其以下的,不得超过销售(营业)净额的5‰;全年销售(营业)净额超过1500万元的部分,不得超过该部分销货净额的3‰。

现税法规定:该实施条例中第四十三条明确规定 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销售(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二)类别核算

1、费用类别

工资及附加费、工会经费 、职工教育经费、师资费、外委培训费、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折旧费、办公费、医疗保险费等。

2、计算规则

(1)工资及附加费:公司各部门发生的工资及福利费用.福利费用如实列支,不超过应付职工薪酬14%的准予扣除,超出部分进行税务调整。

(2)工会经费:公司按应付工资2%计提的工会活动经费。

(3)职工教育经费:按应付工资的2.5%计提的用于职工教育方面的费用.开支的范围主要有培训教材费,师资费,外委培训费,培训教师以及外委培训人员的差旅费,交通费等,培训领用的消耗品和零配件等。

(4)住房公积金:公司为职工交纳的住房公积金,计提基数是岗位技能工资,计提比例公司为10%,个人为10%(其中个人部分从个人工资扣除).

(5)养老保险费:公司为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计提比例公司为20%,个人为8%(其中个人部分从个人工资扣除).

(6)失业保险费:公司为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费用 医疗保险费 公司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用,其中个人部分从个人工资扣除.

(7)折旧费:公司当月非生产,销售经营用各类固定资产(含房屋,围墙,道路,设备),办公设施,运输工具计提的折旧费用.

(8)办公费:公司各部门因办公需要发生的费用开支及材料消耗,主要指办公用品,办公耗材,标牌,印章,设计用图纸费,对内业务宣传(如横幅及各种活动宣传用品)等.

(9)差旅费:公司各部门发生的出差费用,含车船飞机费,住宿费,过路过桥费,会务费,补助,出差打的费,带车出差发生费用出国人员的出差费用,按合同规定的探亲费用以及配偶来公司探亲费用等.

(10)交通费:公司各部门发生的市内交通费用,含加班,晨会交通费和班车费等.

(11)修理费:公司部门各类固定资产(含房屋,围墙,道路,设备),办公设施,运输工具(不含各部门工作用车)等发生备件,工具,辅助材料,外包维修费等各项修理费用支出.

(12)运输费:公司部门(不含销售部门)发生的运输费用

(13)水电费:公司各办公部门发生的电费.水费

(14)车辆费用:公司领导用车和部门工作用车发生的汽油费,养路费用,车辆维修费以及公司所有车辆(含运输车辆)的年检费,养路费.(车辆保险属于财产保险费)

(15)业务招待费:公司用于非销售业务招待方面的费用开支,如茶叶,招待餐费等.

(16)试验检验费:公司在生产,质检,质量改进过程中发生的破坏性试验,化验,道路试验以及其他试验发生的材料消耗.(不含生产工序内试验消耗)道路试验包括过路过桥费和人员补助等. 低值易耗品 公司生产经营所需要的,不符合固定资产核算标准(价值在2000元以下或使用时间不超过一年)的办公用具,如办公桌椅,工具柜,自行车等.

(17)劳动保护费:公司各部门发生用于劳动保护方面的费用,如劳保手套,,安全帽,防暑降温用品等.

(18)图书资料费:公司发生的用于购买图书资料,杂志,报刊等方面的费用.(设计用图纸费纳入办公费核算)

(19)清洁卫生费:公司清洁工作消耗的材料和外委清洁公司发生的费用支出.

(20)保安消防费:公司外委保安公司发生的费用支出以及购置消防耗材发生的费用.

(21)技术开发费:公司发生的用于新产品,新材料,新零件技术研究开发方面发生的费用支出,包括服务于技术开发项目的人员发生的工资,差旅,办公等费用开支.

(22)财产保险费:公司对公司各类资产投保发生的保险费用.

(23)咨询费:公司在审计及技术咨询,项目评审等方面发生的费用.

(24)印刷费:公司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各种内部单据印刷发生的费用.如表格,单据,信件,名片等.

(25)环境保护费:公司缴纳的排污费,评审费等

(26)绿化费:公司发生的用于绿化方面的相关费用

(27)无形资产及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公司摊销的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的费用

(28)税金 应计入损益的税金费用:如:印花税,地方水利基金,车船使用税等

(29)燃料费:锅炉房等辅助单位为公司各部门用于照明,取暖等用途发生的费用.

(30)招聘费:公司人事资源部为员工招聘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如:场地使用费,应聘人员来公司路费,体检费,报刊杂志上的招聘广告等.(不包括公司招聘人员发生的差旅,电话费等)

(31)邮政费:公司生产经营发生的邮寄包裹,信件费用以及EMS费用等

(32)通讯费:公司的座式以及手提式电话(手机,小灵通,2000元以下传真机)发生的电话,传真费用以及购买,修理上述器材发生的费用.

(33)诉讼费:公司因起诉或应诉而发生的费用

(34)董事会费董事会及其成员为执行职能而发生的费用:如差旅费,会议费等.

(35)存货跌价准备:依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值,已提数计算的应提准备数

(36)劳动保险费:易地安家费,退职金,抚恤费,死亡丧葬费等

(37)物业管理费:公司用于行政管理的物业交由内部,外委物业公司管理发生的费用支出.

(38)防寒保暖费:公司各部门用于防寒保暖的费用支出

(39)上级管理费:公司依公司章程,合同协议应上缴的管理费.

(40)租赁费:公司经营管理支付的设备,房屋租赁费用(含驻外办事处的房屋租赁费)

(41)会务费:核算公司职能部门有关人员参加各类会议的费用支出.

(42)业务宣传费:公司经办的用于企业形象和产品宣传的不列入营业费用的费用支出.

(43)进出口费:进出口商品发生的运杂费用.

(44)医疗救助:公司为职工缴纳的医疗救助费用.

(45)工伤保险费:核算公司为正式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购买的工伤保险费用支出.

(46)其它费用:公司各部门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以外的费用。

 

(三)费用审查类别

1、无形资产摊销的审查

主要包括:无形资产的估价是否真实、合理;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是否合理,注意查明无形资产仍可长期使用而其价值已全部摊销,或者无形资产的使用期限已到,而其价值尚未摊销完毕的情况,这可通过查阅无形资产摊销明细账查明;有无将无形资产摊销列入固定资产折旧的错误处理。

2、土地使用费的审查

主要包括:根据有关规定,核实列支的土地使用费是否真实、正确;有无将上年度或下年度的土地使用费列作当年费用;对未办理土地使用证书或虽已办理了证书,但当年未支付土地使用费的,应查明其是否按规定预提了土地使用费,并计入当年损益。

3、职工教育经费的审查

职工教育经费是指企业为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而支付的费用,一般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5%提取。其审查主要是审查是否按规定提取,计算是否正确,有无被挪作他用的情况等。

4、技术转让费的审查

技术转让费是指企业为使用非专利技术而支付的费用。其审查主要包括:

⑴企业是否与技术出让方签订了技术转让合同,合同内容及其附件和手续是否完备、合理,重点审查技术转让费的标准是否合理。

⑵当期支付的技术转让费的时间、方式、金额等是否与合同的规定标准相一致,接受转让的技术是否达到了规定的要求。

⑶按合同规定当年应支付的技术转让费用是否已全部支付,未按期支付的,在年终会计结算前,是否按差额部分提取转出,计入当年损益。

⑷有无将专有技术及专利摊销数列入技术转让费中。

5、研究开发费的审查

研究开发费是指企业为了开发和应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设备调试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试验费等支出。其审查主要包括:

⑴是否将主尖由管理费用列支的各项研究开发费用计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相关项目,可对企业单位产品成本的异常变动进行追查。

⑵是否新产品试制失败以及其他有关费用,当做资产损失列入营业外支出。

⑶对研究开发过程中的剩余材料等,未从管理费用中扣减,而将其作为其他收入,或转入“小金库”,这可通过核实资产予以清查。

6、坏账损失的审查

坏账损失是指应收账款中无法收回的呆账、坏账。其审查要点主要包括:

⑴计提坏账准备金的应收账款余额的真实正确性,是否按规定比例提取。

⑵是否确实发生了坏账损失,冲减坏账准备金是否有事实依据。

⑶企业在年末是否根据应收账款余额调整坏账准备金账面金额。

⑷企业已确认并转销的坏账损失,以后又实际收回时,是否及时入账,并冲减管理费用或坏账准备。

7、业务招待费的审查

业务执行费是指企业为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而支付的费用。其审查内容主要包括:

⑴是否严格按财务制度规定的比例计算列支业务招待费,有无多列支的还必须况,如有超过,应查明原因,并在确定应纳税所得额时调整计算。

⑵企业当期所列的业务招待费的支出标准和范围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⑶所列支业务招待费支出是否与企业业务经营有关,若发现存在与业务经营无关的支出,应查明其用途,并作出处理。

⑷列支的业务招待费的真实性,有无预提的现象,若有,应予以冲回。

⑸企业全年正常的业务招待支出总额,是否超过国家财务制度规定的标准。

 

(四)费用处理方式

1、直接支付费用

属于直接支付费用的主要业务有招待费、审计费、诉讼费,土地使用、印花税、车船使用税等。

2、转账摊销费用

属于转账摊销费用的项目有折旧费、低值易耗品摊销费、无形资产摊销费、提取坏账准备等。

3、预付待摊费用

预付待摊费用主要是指固定资产修理费用。

4、预提应付费用

预提应付费用是指采用预提方法核算应由本期负担,而在以后各期支付的费用。如企业选择预提方法核算固定资产大修理费、企业计提的职工教育经费等。

 

(五)核算

企业应通过“管理费用”科目,核算管理费用的发生和结转情况。该科目借方登记企业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管理费用,结转后该科目应无余额。该科目按管理费用的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等,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企业按规定计算确定的应交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矿产资源补偿费、印花税,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交税费”等科目;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等以及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咨询费、研究费用等其他费用,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研发支出”等科目。期末,应将“管理费用”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

管理费用在会计核算上是作为期间费用核算的,企业发生的管理费用,在"管理费用"科目核算,并在"管理费用"科目中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账核算。期末"管理费用"科目的余额结转"本年利润"科目后无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