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学 院(官网)

www.qinghuaguoxueyuan.com

文学院

《封神榜》

时间: 来源于:国学院

一、作品简介

 

《封神榜》是以中国民间古代神话故事而编写的一部道家神魔小说。《封神榜》有名《封神演义》、《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等。

《封神榜》的是明代许仲琳(一说为陆西星)所著。主要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商纣王)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玉虚宫元始天尊为代表的阐教、碧游宫通天教主为代表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

《封神榜》原是中国平民娱乐文学,约成书于隆庆,原书最早追溯可能是南宋的《武王伐纣白话文》,和《商周演义》《昆仑八仙东游记》,以古代魔幻神话故事再参考古籍和民间传说创作而成。

全书以武王伐纣、商周易代的历史为框架,叙写天上的神仙分成两派卷入这场斗争,支持武王的为阐教,帮助纣王的为截教。双方祭宝斗法,几经较量,最后纣王失败自焚,姜子牙将双方战死的要人一一封神。

《封神演义》是在神话式世界观指导下,向人们诉说上古的民族之战—商周战争。它所涉及的许多重要文化现象,不是某个文人独立完成,而是属于民族的意识与心理。它由平话到写定再到以鼓词的形式在民间流传,在这个意义上,它具有史诗的性质。《封神演义》将武王伐纣这一查诸史典的重大历史事件神话化,借此重塑上古诸神的形象,恢复神话英雄的威名,再造神祗谱系,使历来杂乱无章的神仙道有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上层为仙道,中层为神道,下层为人道。可以这么说,《封神演义》是在文化反刍的背景下,诞生于人类成年期的神话史诗。

本书以内容篇幅巨大、幻想之奇特而闻名于世。其内容依托商灭周兴的历史背景,用武王伐纣为时空线索,从女娲降香开书,到周武王姬发封列国诸侯结束。其中的哪吒闹海、姜子牙下山、文王访贤、三抢封神榜、众仙斗阵斗法等情节,展现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搬山移海、撒豆成兵、水遁、土遁、风火轮、火尖枪等。日本江户时代本书已出现翻译全本,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有介绍。

在《封神演义》中分成为仙山洞府和三界。仙山洞府是由仙道组成的昆仑山「阐教」和海外仙士、方外术士或得道兽禽化形的「截教」。三界是由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庭和商(殷朝)的纣王的统治的人间和女娲统治的妖界。在一次祭祀时,纣王对美丽的大地之母女娲作出了无礼行动(作了首淫诗),纣王的渎神使女娲异常愤怒,命令轩辕坟三妖——千年狐狸精、玉石琵琶精、九头雉鸡精迷惑纣王,使殷商毁灭。狐狸精使用冀州侯苏护女儿苏妲己的身体,进入后宫迷惑纣王。此后,九头雉鸡精称自己是妲己的义妹“胡喜媚”也进入宫廷。玉石琵琶精先被姜子牙识破以三昧真火逼回原形,后又复活化作王贵人,与其他两妖一起祸乱朝纲。

昆仑山仙道由于犯了红尘之厄,杀罚临身(大致的意思就是修行时遇到了岔路,体内阴阳之火相犯,只有斩却三尸方能归于正途),又因为玉帝命仙首十二称臣,仙首自然不肯,故此阐、截、人道三教共签押封神榜,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共分八部,上四部:雷、火、瘟、斗;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岳、布雨兴云、善恶之神。道行低者榜上有名。纣王与武王相对的是截教和阐教,国家天下之争神仙道统之争。

封神演义大概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纣王乱政。从第一回女娲宫进香到黄飞虎反商。

殷商伐西岐。从张桂芳伐西岐一直到洪锦归顺西岐,其中高潮部分当属闻太师的部分。

武王伐纣。从战孔宣到纣王自焚。

归国封神,分封诸侯。

《封神演义》依托商灭周兴的历史背景,以武王伐纣为时空线索,内容以篇幅巨大、幻想之奇特而闻名于世。从女娲降香开书,到周武王姬发封列国诸侯结束。全书充满了扣人心弦的情节和奇谲瑰丽的场面,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搬山移海、撒豆成兵、水遁、土遁、风火轮、火尖枪……展现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其中的闹海、姜子牙下山、文王访贤、三抢封神榜、众仙斗阵斗法等情节,展现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书中的姜子牙、李靖、哪吒、杨戬、雷震子、土行孙等形象更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是中国最负盛名的神魔小说之一。

 

二、作者简介

 

陆西星(1520-1606,一说1520-1601),字长庚,号潜虚子,又号方壶外史,扬州府兴化(江苏泰州兴化)人,明朝时期道教人士,道教内丹派东派的创始人。

许仲琳(约1560—约1630),亦作陈仲林,号钟山逸叟,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人,生平事迹不详,他生活在明代中后期,明朝小说家。

学术界对《封神演义》的作者有较大争议。以陆西星说与许仲琳说为多。但因许仲琳本人生平史料极少,难以考究。而书中宗旨又与陆西星的身份相符合。所以陆西星的可能性更大。

 

三、创作背景

 

《封神演义》的成书问题,不仅关系到对其文学史价值的准确认定,也关系到对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发展脉络的认识,意义深远。《封神演义》非文人独立完成 ,而属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它是若干关于武王伐纣故事经长期流传后的编集、整理和写定,这一点学界普遍认同。

有所争议的是《封神演义》在多大程度上是文人创作。刘振农就提出《封神演义》是第一部文人创作的比例远远超过群众创造的作品。齐裕焜认为《史记》中《三代世表》《周本纪》等记载 ,为武王伐纣故事提供了一个大致的史实框架;《楚辞·天问》《诗·大雅·大明》《淮南子·览冥训》,汉贾谊的《新书·连语》、晋常璩的《华阳国·巴志》、晋王嘉的《拾遗记》、晋李翰的《蒙求集注》等记载了从秦汉到魏晋时代关于武王伐纣的不少民间故事;到了元代,说书艺人根据民间传说、文人的记载,编成一部讲史话本—《武王伐纣平话》,第一次从小说的角度较完整地演述了妲已惑纣王,纣王无道,姜子牙佐武王伐商,纣王妲己伏诛这段殷周斗争的历史故事;明嘉靖、隆庆间人余邵鱼,又按照历史记载,对《武王伐纣平话》进行加工,把改写的内容编入他的《列国志传》,其第一卷的内容,即始自《苏妲已驿堂被魅》至《太公灭纣封国》止,完全是叙述武王伐纣的故事;之后不久,《封神演义》问世。陈三强在《〈封神演义〉的成书及作者》一文中说,《平话》、《列国志》和《封神演义》三书叙述方式虽有别,却有前后演化的痕迹。虽然《列国志传》与《封神演义》创作时间距离较近,但对《封神演义》起范本作用的还是《平话》,这一点学界也基本达成共识。

在中国小说史研究中,鲁迅最早提出了关于《封神演义》成书年代的判断:“日本藏明刻本,乃题许仲琳编,今未见其序,无以确定何时所作。但张无咎作《平妖传序》,已及《封神演义》,是殆成于隆庆万历间(16世纪后半期)矣。”(《中国小说史》第18篇《明之神魔小说下》)这个论断审慎清晰,所以曾长期被一些文学史采纳沿用。

上世纪90年代章培恒发现了鲁迅先生引用资料上的一点失误,即张无咎在泰昌元年为《平妖传》作序时实际上未提及《封神演义》,提及《封神演义》是在崇祯年间重修此序时补加进去的。章先生据此提出逆推断,认为泰昌元年作序未提及而几年后补加了进去,说明《封神演义》应成书或出版于此期间,即天启年内。章先生的论点遭到刘振农的反驳,刘氏认为鲁迅误引资料可以纠正,但章先生的逆推却不符合事理逻辑。接着刘氏在鲁迅《西洋记》杂窃《封神演义》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封神演义》和《西洋记》两部小说的部分诗文,认为《西洋记》抄袭《封神演义》有铁的内证,从而推出《封神演义》成书应在《西洋记》之前,提出《封神演义》成书早于万历年间。然后刘氏又探讨了《西游记》与《西洋记》的关系并以此为桥梁结合古代小说出版的一般规律得出最终的结论:《封神演义》的出版至迟应在嘉靖三十年 (1552)完成。诸种说法使得《封神演义》的成书年代在隆庆、万历其间及其前后振荡摇摆。

为了考定《封神演义》的成书年代, 不少学者不得不采取迂回曲折的办法,即通过探求《封神演义》与其它小说的关系来界定其成书时间。其中探讨得最多的是《封神演义》与《西游记》的关系。比较这两部小说的回目、诗歌韵语及情节,剖析两书中的人物形象和特征等都是常见方法。有学者就认为《封神演义》中的哪吒乃《西游记》中哪吒与红孩儿的综合,《封神演义》中的杨戬是《西游记》中杨二郎的延伸和扩大。关于《封神演义》与《西游记》成书先后问题,学界颇多争议,或以为《封神演义》早于《西游记》,或以为《西游记》早于《封神演义》,或以为都是世代累积的集体创作经过共同的长久的流传过程才能产生,《西游记》早于《封神演义》和《封神演义》早于《西游记》的两种情况同时并存,它们相互影响,不是片面的单向度关系。

相比而言,赞同《封神演义》受到《西游记》的影响的一方占优势。陈大康主编的《明代小说史》也认定《封神演义》深受《西游记》影响并竭力效仿。但实况如何,仍没有权威的说法。

 

四、主要人物

 

(一、西周主要人物)

  1. 姜子牙:姜姓,名尚,字子牙,道号飞熊,世称姜太公,元始天尊 末代弟子。代理封神大业,封神事了,被姬发尊为相父后封于齐营成 为齐国开国君主,是书中主角。
  2. 文王:姬昌,四大诸侯之一武王之父,作为西伯侯治理着西岐。精通术数,重演伏羲算卦。
  3. 散宜生:西岐文官。
  4. 南宫适:西岐大将军。
  5. 武王:名姬发,姬昌次子。西周开国君主。
  6. 伯邑考:又名姬考,姬昌长子。被纣王处死(做成肉饼)。
  7. 姬叔乾:文王姬昌的第十二子,武王姬发的弟弟。
  8. 周公旦:名姬旦,姬昌第四个孩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几乎不出现故事中。
  9. 雷震子:姬昌养子。文王第一百个儿子。云中子的徒弟。肉身成圣。
  10. 金吒:李靖第一个儿子。文殊广法天尊之徒。肉身成圣。
  11. 木吒:李靖第二个儿子。普贤真人之徒。肉身成圣。
  12. 哪吒:李靖第三个儿子。太乙真人之徒。肉身成圣。
  13. 杨戬:玉鼎真人徒弟,会八九玄功,擅七十三变,且有哮天犬协助。屡次救 周营于危机之中。肉身成圣。
  14. 韦护:道行天尊门下,用一根降魔杵。
  15. 武吉:姜子牙徒弟,本为樵夫。后入朝为将。
  16. 龙须虎:姜子牙收服的妖怪,能发巨石。
  17. 土行孙:惧留孙门下,会遁地之法,有捆仙绳。
  18. 郑伦:原为商纣王的部将,哼哈二将的“哼将”,后归顺周朝
  19. 杨任:原为商朝谏议大夫,因直谏纣王而被挖去双眼,后被道德真君拯救,从眼里生出手来,手中有眼,并修炼得道。
  20. 黄天化:清虚道德真君弟子,黄飞虎之子。
  21. 黄飞虎:原为商朝大将,官封镇国武成王,后来反商入周,成为周朝的开国武成王。
  22. 黄衮:原为商朝界牌关总兵,黄飞虎之父。
  23. 李靖:原为商朝陈塘关总兵,西昆仑度厄真人弟子。肉身成圣。
  24. 苏护:原为商朝冀州侯,不得已献女苏妲己于纣王,后被命令西征,最终投奔周朝。
  25. 邓九公:原为商朝三山关总兵,与女邓婵玉共同降周。
  26. 邓婵玉:邓九公之女。善飞石打人,与土行孙成婚。
  27. 姜文焕:东伯侯姜桓楚之子,为报父仇与西岐结盟。
  28. 鄂顺:南伯侯鄂崇禹之子,为报父仇与西岐结盟。
  29. 崇黑虎:原为商朝曹州候,北伯侯崇侯虎之弟,鄙夷兄长对纣王的谄媚,联合西岐攻陷崇城,自立为北伯侯。
  30. 龙吉公主:瑶池金母所生,因蟠桃会上失礼而被贬下凡,后出山助武王伐纣。
  31. 洪锦:原为商朝三山关总兵,官拜威武大将军。后归降西岐,并与龙吉公主成婚。

 

(二、殷商主要人物)

  1. 纣王:商王帝辛,本为人间天子。
  2. 千年九尾狐狸精:受女娲娘娘派遣迷惑商纣王,断送商纣王江山的。相当于西施这种女间谍,可惜最后寸功未表,反被割掉了一颗如花似玉的大好头颅。
  3. 苏妲己:冀州侯苏护的女儿,被千年九尾狐狸精所害。之后被附身迷惑纣王。
  4. 胡喜媚:九头雉鸡精,是千年狐狸精之妹,与苏妲己一同设计害死比干。
  5. 王贵人:玉石琵琶精,千年狐狸精、九头雉鸡精之妹。
  6. 姜王后:纣王中宫原配皇后,被苏妲己与费仲陷害而死,并使所生两位皇子殷郊、殷洪受到牵连。
  7. 杨妃:商纣王的妃子,住在馨庆宫。与宫中姜王后、黄贵妃交好,在妲己入宫之前很受纣王宠爱。因保护姜王后的两位王子殷郊和殷洪逃出朝歌,怕遭到妲己迫害,自缢而死。
  8. 黄妃:。商纣王的妃子,武成王黄飞虎的妹妹,住在西宫。因其嫂贾夫人被纣王和妲己陷害坠楼而死,找纣王理论,结果被扔下摘星楼活活摔死。黄飞虎也因为妻子和妹妹先后遭受毒手而反出朝歌,投奔西岐。
  9. 闻仲:商朝太师。帝乙托孤大臣,手握打王金鞭连纣王都对他敬畏三分。截教金灵圣母弟子,拥有第三眼,法力滔天,坐骑墨麒麟。为人正直,对殷商忠心耿耿。与黄飞虎并称为殷商文武双璧,几乎以一己之力拱卫着殷商的江山社稷,俗语“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国”中的“文”指的就是闻太师。他的一生南征北战,百战不殆,却在西征西岐时战死绝龙岭,亡于云中子所炼通天神火柱。
  10. 申公豹:阐教叛教者,违反了玉虚宫门规被玉虚宫除名,又拜在了碧游宫通天教主门下。在商王朝担任国师一职,精通旁门左道。经常与截教门人来往。经常游说三山五岳的同门和能人异士讨伐西周,一句“道友请留步”将无数同门修士送上封神榜。无视纣王的暴虐,全力维护商王朝统治。
  11. 商容:商朝首相,三朝元老。纣王残暴后撞死九间殿。
  12. 比干:商朝亚相,纣王叔父。妲己用计使其被剖心而死。后来被封为文曲星。
  13. 箕子:商文官,纣王叔父。妲己用计剃发投狱。
  14. 微子启:商文官,纣王同母兄。进谏纣王无效后归隐。
  15. 微子衍:商文官,纣王同母兄。进谏纣王无效后归隐。
  16. 梅伯:商上大夫,纣王母亲叔父。进谏纣王被炮烙而死。
  17. 费仲:商朝奸臣、权臣,纣王心腹。死于姜子牙冰冻岐山。
  18. 飞廉:商朝馋臣,中谏大夫。与其子恶来同封为冰消瓦解之神。
  19. 崇侯虎:四大诸侯之一,为北伯侯。对纣王言听计从,摘星楼和鹿台的修建者。后被西周军队斩杀。
  20. 鲁雄:殷商老将,主动请缨西征。死于姜子牙冰冻岐山。
  21. 张桂芳:青龙关总兵,武艺高强,拥有“呼名落马”异术
  22. 魔家四将:魔礼青、魔礼海、魔礼红、魔礼寿四兄弟,个个威猛高大、身怀绝技。被封为四大天王。
  23. 韩庚:汜水关总兵,使点钢枪、戟。
  24. 余化:汜水关副将,人称七首将军,师从一气仙余元。
  25. 张凤:前临潼关总兵,与黄飞虎不合。在黄飞虎反出五关时被部下萧银斩杀。
  26. 欧阳淳:后为临潼关总兵,手下有卞金龙、卞吉、桂天禄,个个身怀异术。
  27. 陈桐:前潼关总兵,与黄飞虎不合,使火龙标。在黄飞虎反出五关时被黄天化杀死。
  28. 余化龙:后为潼关总兵,与余达、余兆、余光、余先、余德一同镇守,拥有乱心痘疾邪术,兵败自刎。被封为痘神。
  29. 张奎:渑池关总兵,骑独角乌烟兽,使大刀。
  30. 高兰英:张奎之妻,骑桃花马,拥有49根太阳金针。
  31. 丘引:纣王麾下的神威大将军,官拜青龙关总兵。截教门人,由鳝修炼而成。
  32. 陈奇:商纣王的部将,哼哈二将中的“哈将”。
  33. 孔宣:殷商驻金鸡岭的总兵,拥有无懈可击的法术五色神光,几乎无人能敌,最终被西方教准提道人收服。
  34. 鲁仁杰:商朝总督兵马大将军,纣王心腹。在朝歌之战中被哪吒斩杀。
  35. 殷破败:商纣王麾下的亲随大将,作为纣王的鹰犬。在朝歌之战中被东伯侯姜文焕斩杀。
  36. 殷郊:殷商太子。纣王的长子,殷洪的哥哥。被纣王下令处死,后被仙人所救,师从广成子修炼。本奉师命同助武王伐纣,却转而违背天命,助商伐周。
  37. 殷洪:商纣王的嫡次子,殷郊之弟。被纣王下令处死,后为仙人所救,师从赤精子修炼。先于殷郊下山,收四将,助商伐周。

 

(三、阐教主要人物)

  1. 元始天尊:阐教教主,居于昆仑山麒麟崖玉虚宫
  2. 老子(太上老君):居大罗山玄都洞八景宫。人教教主,也被师弟元始天尊尊为阐教掌教大老爷。共掌阐教。
  3. 燃灯道人:元始天尊座下弟子,居灵鹫山圆觉洞,议破十绝阵,并得到赵公明定海珠。后入佛,为燃灯上古佛。
  4. 南极仙翁:元始天尊一代大弟子,阐教资深门人,随侍元始天尊, 法力高强,申公豹迷惑姜子牙时出手解围,并一手将虬首仙、灵牙仙、金光仙打回原形。
  5. 云中子:终南山玉柱洞炼气士,阐教门人里最悲天悯人的福德之仙,唯一未犯杀戒。曾向纣王进剑除妖。
  6. 广成子:十二金仙之首,神话中轩辕黄帝的师尊,居九仙山桃源洞。广成子三谒碧游宫(电视剧改编成姜子牙)使通天教主终于对阐教忍无可忍,截教与阐教的战争爆发。
  7. 赤精子:十二金仙之一,道行与广成子相仿佛,居太华山云霄洞。
  8. 玉鼎真人;十二金仙之一,拥有斩仙剑,居玉泉山金霞洞。收徒杨戬,道号“清源妙道真君”,精通八九玄功,实力超群。
  9. 道行天尊:十二金仙之一,居金庭山玉屋洞。门徒三个韩毒龙、薛恶虎、韦护,前两个徒弟被燃灯派往十绝阵内送死,而韦护实力比肩杨戬。
  10. 黄龙真人:十二金仙之一,乘骑仙鹤,居二仙山麻姑洞,从不轻易出手。
  11. 惧留孙:十二金仙之一,居夹龙山飞云洞,后入佛,为惧留孙佛。智慧绝佳,特制法宝捆仙绳,擒获仙人无数。
  12. 灵宝大法师:十二金仙之一,居崆峒山元阳洞,长生不灭。
  13. 清虚道德真君:十二金仙之一,居青峰山紫阳洞,门人众多,收徒黄天化、杨任,二人均被赐予上等法宝。
  14. 文殊广法天尊:十二金仙之一,三大士之首,居五龙山云霄洞,后入佛,为文殊菩萨。设计击破马元。后将被打败的虬首仙作为坐骑。
  15. 普贤真人:十二金仙之一,三大士之一,居九宫山白鹤洞,后入佛,为普贤菩萨。将被打败的灵牙仙作为坐骑。
  16. 慈航道人:十二金仙之一,三大士之一,居普陀山落伽洞,后入佛,为观音菩萨。后将被打败的金光仙作为坐骑。
  17. 太乙真人:十二金仙之一,居乾元山金光洞。收徒哪吒,实力空前强大,并一手教导了哪吒,赐予他众多精妙法宝。
  18. 姜子牙:姜尚,字子牙,号飞熊,乃阐教昆仑山弟子,后被派下山辅佐明君,代理封神。
  19. 申公豹:阐教叛教者,精通旁门左道。经常与截教门人来往。因为元始天尊偏袒姜子牙,申公豹嫉妒姜子牙手掌封神大权,故此挑动大批高人对付姜子牙,给西岐方面造成巨大困难。一句“道友请留步”将无数同门修士送上封神榜。最后,在封神台上被姜子牙封为“东海分水将军”。

(还有其他门人在西周阵营)

 

(四、截教主要人物)

通天教主:截教教主,居东海蓬莱岛紫芝崖碧游宫。八大亲传弟子,手下有随侍七仙、九龙岛四圣、十天君等。

 

1、八大亲传弟子

多宝道人:通天教主门下八亲传大弟子之一,曾奉师命于界牌关下设诛仙剑阵,被老子所擒,后来入释,成为多宝释迦如来。

金灵圣母:通天教主门下八亲传大弟子之一,万仙阵打死瑶池金母之女龙吉公主和截教叛徒洪锦。后又大战阐教慈航(观音)、文殊、普贤三大士围攻不落下风被,燃灯道人暗算而死,封为群星列宿之首、坎宫斗母正神。

无当圣母:通天教主门下八大亲传弟子之一,八大弟子中唯一在三教大会万仙阵后的幸存者,后以骊山圣母身份行道。

龟灵圣母:通天教主门下八亲传大弟子之一,法宝日月珠,万仙阵时大败惧留孙,后被西方教圣人接引道人杀害。

赵公明:通天教主门下八大亲传弟子之一,道行高深,法宝厉害,有定海珠、缚龙索、神鞭,坐骑黑虎,曾连败阐教十二金仙,最后被西昆仑散仙陆压道君使钉头七箭书杀害,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即财神,

云霄、琼霄、碧霄(三霄娘娘):通天教主门下八大亲传弟子之一,赵公明妹妹。道行高深,拥有混元金斗和金蛟剪,九曲黄河阵阵主,为兄报仇,曾一连擒拿阐教十二金仙,削去十二金仙顶上三花、胸中五气。使十二金仙千年道行毁于一旦,最终被其师伯元始天尊和老子联手杀害。

2、随侍七仙

乌云仙:通天教主弟子,为七仙之首。曾与虬首仙同为太极阵阵主,轻松击败十二金仙之广成子,后被西方教圣人准提道人擒拿,被迫入了沙门。

虬首仙:通天教主弟子,青狮得道,曾与乌云仙同为太极阵阵主,执掌太极符印,为文殊广法天尊以捆妖索擒拿,以盘古幡破阵,为南极仙翁打回原形,为文殊坐骑,后同文殊入佛。

灵牙仙:通天教主弟子,白象得道,为两仪阵阵主,执掌两仪妙用,为普贤真人以长虹索擒拿,以太极符印破阵,为南极仙翁以三宝玉如意打回原形,为普贤坐骑,后同普贤入佛。

金光仙:通天教主弟子,金毛犼得道,为四象阵阵主,执掌四象符印,为慈航道人以三宝玉如意擒拿,以三宝玉如意破阵,为南极仙翁打回原形,为慈航坐骑,后同慈航入佛。

毗芦仙:通天教主弟子,西方教接引道人收去三千有缘人之一,封为毗卢佛。

金箍仙:通天教主弟子;很可能名马遂,号痴仙,曾以金箍困住阐教十二金仙之一的黄龙真人。

长耳定光仙:通天教主弟子,曾于万仙阵中执掌六魂幡,背叛师门,执幡而逃,投奔阐门,友转投佛门,成为定光佛。

九龙岛四圣:闻仲至友,协助张桂芳伐西岐,王魔为文殊与金吒杀害,杨森为金吒与哪吒杀害,高友乾为姜子牙杀害,李兴霸为木吒杀害,四圣封为镇守灵霄宝殿四圣大元帅。

3、十天君

十天君:截教弟子,十绝阵阵主(秦完、赵江,董全、袁角、金光圣母、孙良、白礼、姚宾、王变、张绍),摆十绝阵(“天绝阵”;“地烈阵”;“风吼阵”;“寒冰阵”;“金光阵”;“化血阵”;“烈焰阵”;“落魂阵”;“红水阵”;“红砂阵”。)对付西岐。

4、瘟部正神

瘟仙吕岳、陈庚、李平:截教弟子,封为瘟部正神,九龙岛散仙,炼有瘟癀阵,吕岳门下四徒周信、李奇、朱天麟、杨文辉分别为杨戬、哪吒、玉鼎真人、韦护诛杀,后布瘟癀阵困姜子牙百日,由杨任持五火神焰扇破阵,三人纷纷烧成飞灰,吕岳封为瘟癀昊天大帝,陈庚封为劝善大师,李平分为和瘟道士,吕岳四徒封为东西南北四方行瘟使者。

5、火部正神

火龙岛修炼的焰中仙罗宣,受申公豹之邀,前往商营助殷郊一臂之力,罗宣神通广大,拥有飞烟剑、五龙轮、照天印三件法宝,座下赤烟驹,曾大败黄天化,后死于李靖的黄金宝塔。姜子牙封神时,罗宣被封为南方三气火德星君正神之职;其师弟和弟子成为火部五位正神:尾火虎 朱讳招 室火猪 高讳震 觜火猴 方讳贵 翼火蛇 王讳蛟 接火天君 刘讳环。

6、雷部正神

闻仲,帝乙托孤大臣,商纣王重臣,太师,坐下墨麒麟,手使雌雄鞭。曾拜师截教碧游宫金灵圣母门下,一生南征北战,百战不殆,却在西征西岐时战死绝龙岭,亡于云中子所炼通天神火柱,在封神榜上被封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督率雷部二十四正神。

7、魔家四将

南方增长天王魔礼青,拥有法宝青云剑,值风。

东方持国天王魔礼海,拥有法宝碧玉琵琶,值调。

北方多闻天王魔礼红,拥有法宝混元伞,值雨。

西方广目天王魔礼寿,拥有法宝花狐貂,值顺。

8、七煞星张奎

张奎 渑池县守将,有地行术,可日行一千五百里,骑独角乌烟兽,杀五岳{黄飞虎、崇黑虎、崔英、闻聘、蒋雄)和土行孙夫妇,与杨戬大战,不分胜负,杨戬靠变化杀其坐骑和老母惑乱其心,再更与韦护、杨任合力大战张奎,张奎才匆匆逃跑,杨戬于惧留孙处取得指地成钢法,困住张奎,死于韦护降魔杵之下。 后封为七杀星。其个人实力绝对和杨戬旗鼓相当,堪称截教在商为官第一人。

9、九曜星官

九曜随斗部九曜星官名讳(俱万仙阵亡): 崇应彪、高系平、韩鹏、李济、王封、刘禁、王储、彭九元、李三益

余元:金灵圣母弟子,炼有化血神刀,赐予自己弟子七首将军余化,余化靠此刀伤了哪吒、雷震子,后为杨戬骗去解药,曾为惧留孙所擒,沉于北海,借水遁逃往紫芝崖,通天教主赐下穿心锁,命其擒拿惧留孙,不想出手太慢,又被惧留孙所擒,最后被陆压道人用斩仙飞刀杀死。

石矶娘娘:居骷髅山白骨洞,天地玄黄外一块顽石成精。截教弟子。被太乙真人用九龙神火罩所灭。

火灵圣母:居丘鸣山,截教多宝道人门下弟子,顶戴金霞冠,训有三千火龙兵,为报徒弟胡雷被杀之仇与西周军对阵,被广成子击杀,此人系引发阐截全面对战的关键人物之一。

10、二十八星宿

角木蛟(柏林);斗木獬(杨信);奎木狼(李雄);井木犴(沈庚);

牛金牛(李弘);鬼金羊(赵白高);娄金狗(张雄);亢金龙(李道通);

女土蝠(郑元);胃土雉(宋庚);柳土獐(吴坤);氐土貉(高丙);

星日马(吕能);昴日鸡(黄仓);虚日鼠(周宝);房日兔(姚公伯);

毕月乌(金绳阳);危月燕(侯太乙);心月狐(苏元);张月鹿(薛定)

(俱万仙阵阵亡,被阐教四仙反用截教至宝诛仙四剑:诛仙剑、戮仙剑、陷仙剑、绝仙剑杀害)。

11、三十六位天罡星

天魁星(高衍);天罡星(黄真);天机星(卢昌);天闲星(纪丙);

天勇星(姚公孝);天雄星(施桧);天猛星(孙乙);天威星(李豹);

天英星(朱义);天贵星(陈坎);天富星(黎仙);天满星(方保);

天孤星(詹秀);天伤星(李洪仁);天玄星(王龙茂);天健星(邓玉);

天暗星(李新);天佑星(徐正道);天空星(典通);天速星(吴旭);

天异星(吕自成);天煞星(任来聘);天微星(龚清);天究星(单百招);

天退星(高可);天寿星(戚成);天剑星(王虎);天平星(卜同);

天罪星(姚公);天损星(唐天正);天败星(申礼);天牢星(闻杰);

天慧星(张智雄);天暴星(毕德);天哭星(刘达);天巧星(程三益)

(俱万仙阵亡)

12、七十二位地煞星

地魁星(陈继真);地煞星(黄景元);地勇星(贾成);地杰星(呼百颜);

地雄星(鲁修德);地威星(须成);地英星(孙祥);地奇星(王平);

地猛星(柏有患);地文星(革高);地正星(考鬲);地辟星(李燧);

地阖星(刘衡);地强星(夏祥);地暗星(余惠);地辅星(鲍龙);

地会星(鲁芝);地佐星(黄丙庆);地佑星(张奇);地灵星(郭巳);

地兽星(金南道);地微星(陈元);地慧星(车坤);地暴星(桑成道);

地默星(周庚);地猖星(齐公);地狂星(霍之元);地飞星(叶中);

地走星(顾宗);地巧星(李昌);地明星(方吉);地进星(徐吉);

地退星(樊焕);地满星(卓公);地遂星(孔成);地周星(姚金秀);

地隐星(宁三益);地异星(余知);地理星(童贞);地俊星(袁鼎相);

地乐星(汪祥);地捷星(耿颜);地速星(邢三鸾);地镇星(姜忠);

地羁星(孔天兆);地魔星(李跃);地妖星(龚倩);地幽星(段清);

地伏星(门道正);地僻星(祖林);地空星(萧电);地孤星(吴四玉);

地全星(匡玉);地短星(蔡公);地角星(蓝虎);地囚星(宋禄);

地藏星(关斌);地平星(龙成);地损星(黄乌);地奴星(孔道灵);

地察星(张焕);地恶星(李信);地魂星(徐山);地数星(葛方);

地阴星(焦龙);地刑星(秦祥);地壮星(武衍公);地劣星(范斌);

地健星(叶景昌);地耗星(姚烨);地贼星(孙吉);地狗星(陈梦庚)

(俱万仙阵亡,另外包括万仙阵中许多截教教下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