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学 院(官网)

www.qinghuaguoxueyuan.com

儒学院

《二十四悌》6

时间: 来源于:国学院

明潘纯妻黄氏。苏州人。纯官北京。更娶穆氏。穆父兄不知纯有黄也。未几。黄自苏至京。纯馆之别室。穆知之。执妹礼以见。黄曰。吾来不知有汝。家有子妇田宅。吾当还。汝善事君子。乃遗以珠翠霞帔。穆父兄知黄至。将论纯而归女。穆理喻之。黄复以女妹礼、事其父兄。事遂寝。后纯宰信阳。迎黄穆同居。十六年无闲言。

黄氏贤矣哉。而穆氏亦贤。父兄且论纯而归女也。穆氏以理喻之。夫礼无二妻。其咎固在于纯耳。黄氏初则欲让穆而归于乡里。继以女妹礼而事其父兄。厥事遂寝。家有贤妻。夫不吃亏。故曰内助也。

 

  1. 白话解释

 

明朝潘纯的妻子黄氏。苏州人。后来潘纯在北京做官。又娶了穆氏做妻子。那时穆氏的父兄。不知道潘纯是早有了妻子的。隔了不多时候。黄氏从苏州到了京城里。潘纯给黄氏住在别的屋里。后来被穆氏知道了。就很谦虚的照着阿妹对姊姊的礼。大家相见了。黄氏说。我来的时候。不知丈夫已经有了你。那末苏州地方。剩有儿子和媳妇。还有田产房屋。正要有人去料理。我是应当回去的。你在这里好好的服事丈夫罢。把珠翠和礼服。都赠给穆氏了。后来穆氏的父亲和哥哥。得知了黄氏到来的消息。想把穆氏接回去。又和潘纯评理。穆氏再三解释。黄氏也用了女儿妹妹的礼节。去对待穆氏父兄。一场风波。纔告完结。后来潘纯到信阳做县官。迎接了黄氏和穆氏一同住着。有十六个年头。大家和和气气。从来不说一句怨言的。

 

 

《十九、张潘告姒》

 

潘氏引过。问姒亲疏。夫兄为泣。友爱如初。

 

  1. 原文

 

明张冀之继妻潘氏。厚前室之家如己家。字他姬之子如己子。冀之有兄。素与冀之友爱。偶为其左右所离闲。潘氏乃从容告其姒妇曰。娣之于姒。以何而亲。姒妇曰。以兄弟而亲也。潘氏曰。然则第奴舍客。比亲兄弟诚有闲矣。他人能以疏闲亲。我独不能以亲使亲。此吾夫妇过也。其兄闻之泣。复欢好如初。

兄弟、本至亲也。姒娣本疏。而以兄弟亲也。第奴舍客。疏之至也。兄弟之不和。非伤于姒娣。必伤于左右。然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如有潘氏者在。左右其奈之何。吾故以兄弟不和之罪。尽归于姒娣。

 

  1. 白话解释

 

明朝张冀之的后妻潘氏。对待前妻的娘家。像自己母家一样。对待侧室生的儿子。他像自己所生一样的亲爱。张冀之有个哥哥。本来和张冀之非常和睦。不料被左右的人暗中挑拨。兄弟们的感情便破裂了。潘氏就慢慢地的对姆姆说。我们同是异姓的人。为了什么能够大家亲近的。姆姆说。这因为了兄弟的关系。所以能够亲近的。潘氏说。那末左右的人。比着自家兄弟。的确有亲疏的分别了。别人家能用了疏远的人。来离闲亲近的人。可是我不能把亲近的人。愈加使他们亲密。这是我们两夫妇的过失啊。后来这番话。给张冀之的哥哥听到了。心中很有了感动。便流下眼泪觉悟了。从此兄弟两人。和先前一样的和睦。

 

 

《二十、季吴畀田》

 

季妻吴氏。调护妾子。无父数言。分田乃止。

 

  1. 原文

 

明季在常妻吴氏。崇仁人。归季后。生有三子。俱已授室分炊矣。而在常复纳一妾。后生一子。及疾革。在常嘱吴氏曰。善抚此子。吴氏奉命惟谨。在常卒。吴氏引妾同居一室。调护其子。无异己出。后三子欲共分余产。吴氏曰。此田乃汝父留以畀妾子者。吾若听汝辈分之。则是我无夫。而汝辈无父矣。三子乃止。

已生三子而复置妾。非义也。父卒而子分余产。常情也。嫡室每偏护己子而轻视妾子。恶俗也。吴氏引妾同居一室。调护其子。无异己出。可谓一视同仁矣。乃偏护妾子。以余产尽畀之。贤哉吴氏也。

 

  1.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季在常的妻子吴氏。是崇仁地方人。嫁到季家以后。生了三个儿子。都已娶了妇人。大家分住的了。那知道季在常又去买了一个偏房。又生了一个儿子。季在常病重的时候。吩咐吴氏说。我死后请你好好地照顾这个孩子。吴氏很恭谨地接受了丈夫的吩咐。季在常死了。吴氏就把他小老婆接了来。同住在一个房子里。护养他的儿子。好像自己亲生的一般。后来三个儿子要分余剩的家产。吴氏说道。这些田产是你们的父亲。特地留给偏房和他的儿子的呵。假使我答应你们的要求。把那些田产分了。那是我忘记了丈夫。你们忘记了父亲啊。这那里可以呢。于是三个儿子也就罢了。

 

 

《二十一、王丁乳侄》

 

丁氏有婶。弃子殉夫。寄养亲女。为叔抚孤。

 

  1. 原文

 

明王序礼妻丁氏。五河人。序礼弟序爵客于外。为贼所杀。其妻郭氏。遗腹生子。越月。投缳以殉。丁氏适生女。泣谓序礼曰。叔已不幸客死。婶复弃孤殉之。此呱呱者。君与妾之责也。妾初举女。后尚有期。孤亡则斩叔之嗣。且负婶矣。愿以女寄养他家而抚孤。序礼从之。未几。序礼亦死。丁氏无所出。遂抚叔子终老。

王丁氏恐叔嗣将斩。寄女抚孤。而序礼继死。己无所出。夫嗣竟斩。或谓天道无知。非也。设丁氏当时不易乳抚孤。其舅姑之祀。且尽斩矣。叔之子、亦犹己之子也。卒赖叔子终老。谓非抚侄所致乎。

 

  1. 白话解释

 

明朝王序礼的妻子丁氏。是五河地方的人。王序礼的弟弟名叫王序爵。在外边旅行的时候。被强盗杀死的。他的妻子郭氏。生了一个遗腹儿子。以后自己就吊死了。这时候丁氏恰巧生了一个女。流着眼泪对丈夫说。叔叔在外。很不幸的死了。婶婶又抛着孤儿死了。这个啼啼哭哭的孩子。是你我的责任呵。好得我现在虽然生了女儿。还有生男儿的希望。万一不能保全这个孩子。倒不是绝了叔叔的后代吗。并且对不住婶婶的付托呢。我情愿将新生的女孩。寄养到别人的家里。那末可以专心去看护这个孤儿了。王序礼也答应了。隔了不多时。王序礼死了。丁氏自己终于没有儿子。他就终身抚养着侄儿。

 

 

《二十二、樊女拒媒》

 

樊女拒聘。矢志扶衰。弟不事事。涕泣道之。

 

  1. 原文

 

明樊氏女。潮州人。年旣笄而父母亡。二弟一妹并幼稚。女矢志不嫁。抚育二弟。里中巨姓闻之。争遣媒妁致意。女谢曰。不幸家世中衰。弟妹尚未成立。惟有相依为命而已。及弟妹婚嫁毕。女年已三十。遂与戚党屏绝往来。虽诸姑娣姒。罕见其面。弟或不事事。辄涕泣道之。及卒。年七十余。弟侄以下。皆为服三年丧。

抚育弟妹。矢志不嫁。非易易事。其拒媒妁之辞哀。其教弟妹之心苦。其举婚嫁之礼备。可谓无一不善矣。乃弟妹事毕。年已三十。竟与戚屏绝往来。虽诸姑娣姒。罕见彼面。其铁石贞心。尤可钦敬。

 

  1.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有一个姓樊的女儿。是潮州地方的人。在成年的时候。父母先后死去了。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年纪都很幼小。樊女料理家事。护养弟妹。立志不愿嫁人。后来邻里有钱的人。听到樊女的贤能。大家先后差着媒人来。传达求婚的意思。樊女很委婉地辞谢着说。家门不幸。父母死了。境况衰落。弟妹又很年轻。不愿一刻分离。祇得大家相亲相爱的依靠着罢了。等到弟妹们的婚嫁完了以后。他已经三十岁了。便和亲戚们断绝了来往。虽然很亲的亲戚和同族会面的机会也是很少的。有时看到弟弟荒废了学业。就流着眼泪去劝导。等到死的那年。已有七十多岁了。弟弟侄儿们。都为他穿了三年的丧服。

 

 

《二十三、蒋女保弟》

 

蒋女丧亲。弟幼且病。矢志守贞。保胤拒聘。

 

  1. 原文

 

明蒋希敏女。全州人。年十七。父母俱亡。二弟均年幼。且患病。女乃立誓不嫁。母族欲为之媒。往告以意。女曰。己从夫而致二弟失所。父嗣以危。而谓我忍乎哉。愿以一身保吾父百年之血食。我计已决。其勿多言。母族乃止议。女守父遗业。善抚二弟。弟疾渐瘳。及长。各为娶妇。家业日饶。二弟感其恩。终身敬事之如母。

蒋女年已十七。正及笄待嫁时也。然其父母亡时。二弟旣幼且病。诚岌岌乎其危矣。设非蒋女立志守贞。善为抚养。蒋氏之鬼。不其馁而。是不特彼二弟应感其恩。即蒋氏之祖宗。当亦感之不尽矣。

 

  1. 白话解释

 

明朝蒋希敏的女儿。是全州人。在十七岁的时候。父母都死了。两个弟弟年纪都很小。并且多病。因此蒋女立志不愿嫁人。外婆家里的人。要给他做媒。就把这层意思对他说了。他说。自己倘若嫁了出去。那末两个弟弟便失了看护的人。父亲的后嗣。就发生了危险。你想我肯这样忍心的做吗。我情愿牺牲自己的幸福。去保全我父亲百年的血食。我的意志已经决定了。请你们不要多说。于是他外婆家里的人。便把这个念头打消了。后来蒋女管理了父亲的遗产。好好的抚养两个弟弟。他们的疾病。也渐渐的好起来了。到了弟弟们长大了以后。给他们都娶了妻子。后来家产也一天富似一天了。两个弟弟都感激他的恩惠。终身侍奉姊姊。像侍奉母亲一般的诚敬。

 

 

《二十四、佳英抚孤》

 

佳英亲殁。三兄死逋。三嫂继逝。抚育诸孤。

 

  1. 原文

 

明章氏女佳英。池州人。髫龄失怙恃。依其兄嫂而居。其兄三人。复均以逋赋而窜死。遗孤皆在怀抱。佳英乃与三嫂谋。令其各携孤。匿于外家。佳英身操家事。阴为调护。迨事旣解。乃还。未几。三嫂相继而殒。佳英叹曰。吾父母血食将绝。不可嫁矣。遂矢志抚诸孤。及诸孤成立。而佳英已老。乃不嫁终其身。

矢志不嫁。失人伦之正。不足以为训。而未可概于抚侄与抚弟抚妹之人也。惟佳英之境遇则更苦。幼失怙恃。幸依兄嫂。三兄窜死。三嫂旣亡。遗孤众多。以一身兼任三兄三嫂之责。非志坚者能之乎。

 

  1. 白话解释

 

明朝池州地方。有一个章姓的女儿。名叫佳英。幼年就死了父母。靠着兄嫂过活。后来三个哥哥。因为欠了赋税。逃到外乡去都死了。遗下的孤儿都很小。还在母亲的怀抱里。章佳英便和三个嫂嫂商量。叫他们各自抱了小孩儿。避到娘家去。章佳英自己在家里管理事务。并且暗暗地替他们调护一切。等到官司完了。纔回来。隔不多时候。三个嫂嫂先后死了。章佳英叹息着说。我父亲母亲的血食。势将断绝了。我现在是不可以嫁人的了。于是专心一志。抚养几个孤苦伶仃的侄儿。等到遗孤们长大能够自立的时候。章佳英的年纪已经老了。因此终身不嫁。

 

  1. 绪余

 

女子之悌。行于兄弟姊妹之闲者易。行于妯娌姑嫂嫡庶之闲者难。盖兄弟姊妹。气分一体。情性相关。亲爱出于天然。休戚自易相顾。至妯娌、以异姓而处人之骨肉。同时为兄弟之斧斤。最易构衅起争。化同为异。是故姒以宽和。娣以恭顺。则妯娌无不合矣。其姑嫂、则父母无终身之依。姊妹非缓急之赖。每易恃目前之城社。伤日后之松萝。是故姑宜爱敬。嫂宜慈仁。则姑嫂无不协矣。推而言之。嫡庶非同胞之亲。无皇英之懿。而欲其志同道合。不亦难乎。是故夫道严正。嫡道宽慈。妾道柔顺。三善合、而太和在闺门之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