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学 院(官网)

www.qinghuaguoxueyuan.com

儒学院

《二十四悌》3

时间: 来源于:国学院

己母。家猫为人窃去。犬哺其儿。人谓和气所感。上表其门曰二难。

郭燮熙谓凡有所馈。俱纳于姑。孝也。惟孝顺。故和睦。况兄若弟以仁义名。寜有不由仁义行哉。语云。和气致祥。彼二妙旣如一体。宜乎猫犬胥感于和气。而犬母为哺猫儿焉。表为二难。是真难能也已。

 

  1. 白话解释

 

唐朝张孟仁的妻子姓郑名妙安。张仲义的妻子姓徐名妙圆。他们大家很和睦。虽然徐家富。郑家穷。但是他们从来不在这些上面计较。所以妯娌闲并没有介意的事情发生。他们时常在一闲房子里面纺纱织布。得到了吃的用的东西。就都送到婆婆里去。自己从没有私下藏着的。郑妙安回娘家去了。徐妙圆就给郑妙安的孩子吃奶。徐妙圆回娘家去。郑妙安也同样的给徐妙圆的孩子吃奶。大家不管那一个是自己的儿子。总是一样看待。小孩子也认不出、究竟那一个是自己的母亲了。有一天、家里的猫。生了几只小猫。大猫给人家偷去了。那看门的狗。就来饲养小猫。给他吃奶。别人家说。这个是郑妙安和徐妙圆两个人和气所感化的。皇帝得知了。就写了二难两个字。题在张家的门前。

 

 

《十四、余陈让产》

 

余楚继妻。让产前子。敎翼远游。卒成进士。

 

  1. 原文

 

宋余楚继妻陈氏。生子翼。三岁而楚死。陈氏尽以其产与前妻二子。谓翼曰。彼无母。勿以此为争也。翼年十五。使游学四方。氏穷窭。几无以自存。翼在外十五年。成进士归。迎母入官。氏闻前妻二子贫困。又收养而存恤之。

吕坤曰。继母每私其所生。能均产业。足矣。况夫产尽让前子。旣贫而又恤之。卽亲母何加焉。均产。中道也。让产。贤道也。天下无过慈之继母。吾于陈氏所深取焉。

 

  1. 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有一个姓余名叫楚的人。他的后妻陈氏。生了一个儿子名叫余翼。余翼到了三岁的时候。余楚就亡过了。陈氏就把家产完全让给了前妻生的两个儿子。并且对自己的儿子说。他们没有了母亲。你不要为了这些家产和他们争夺。等到余翼十五岁了。陈氏就叫他到外面游学去。这时候陈氏穷苦得了不得。几几乎连衣食也不够了。后来余翼在外边过了十五个年头。纔中了进士回来。把母亲迎接去了。陈氏打听得前妻的两个儿子。还是穷苦困顿。也把他们接了过来一同住着。并且时时刻刻照应他们。

 

 

《十五、王何贤名》

 

王妻何氏。勤俭积资。弟妹贫困。尽以与之。

 

  1. 原文

 

宋王木叔、甚贫。妻何氏。永嘉人。勤俭佐夫。家用遂饶。一日、语夫曰。子可出仕。弟妹贫寒。余资久蓄何益。请以与之。木叔曰。是吾志也。旦日尽散。簪珥不遗。木叔旣仕。何氏又曰。弟妹尚困。有田如许。何不畀之。夫喜曰。此尤吾志也。尽以田与弟妹。一郡称为贤妇。

吕坤谓憎同室而专货利。妇人莫不尔。欲其彼我分明已难。况尽推所有以与弟妹乎。况其家素贫。因何氏勤俭佐夫。渐渐积蓄。而始得此所有乎。其夫喜而从之。友于可槪见矣。

 

  1. 白话解释

 

宋朝王木叔的家里非常穷苦。他的妻子何氏。是永嘉地方的人。很勤俭地帮助丈夫。于是家景渐渐好起来了。有一天、何氏对他的丈夫说。你是可以出去做官的。但是弟弟妹妹很穷苦。我们家里多下来的钱。放着有什么用呢。还不如给了弟弟妹妹的好。王木叔听了说。这个正合我的心意。到了第二天。就把多下来的钱都给了他们。甚至小小一枝簪、一副耳环、也都没有留下。等到王木叔已经做了官。何氏又对丈夫道。现在弟弟妹妹还觉得穷苦。我们有这许多田地。何不给了他们呢。王木叔听了。很是欢喜。就答道。这尤其合我的心意了。就把田地都给了弟妹。因此一县里的人。个个称赞他是贤德的女子。

 

 

《十六、欧阳贤嫂》

 

廖妇欧阳。小姑闰娘。乳哺送嫁。贤嫂名扬。

 

  1. 原文

 

宋廖忠臣妻欧阳氏。舅姑死疫。遗一女名闰娘。纔数月。氏适生女。同乳哺之。乳不给。乃以其女分邻妇乳。而自乳闰娘。凡有食物。必倍厚之。久之、女亦自甘退让。及筓。人每求其女。氏必以小姑未字辞。卒以富贵家先闰娘。罄其妆奁之美者送之。送女之具不及也。

吕坤曰。姑嫂、世所谓参商人也。年少分疎。易生嫌隙。世之为嫂者。诚如欧阳氏。则举世皆闰娘矣。吾以是知一人尽道。二人成名。同室仇雠。过分多寡耳。难以罪一人也。

 

  1. 白话解释

 

宋朝廖忠臣的妻子。双姓欧阳。公婆都染了疫病死去了。遗下了一个女儿。名叫廖闰娘。纔生下来只有几个月的。那时候、刚巧欧阳氏也生下了一个女儿。就和小姑同养着。姑娘侄女儿一同吃着奶。奶汁不够了。欧阳氏把自己的女儿寄到邻舍家里去。自己给廖闰娘吃奶。每逢吃食物的时候。给廖闰娘的、总比给自己的女儿多一半。经过好久的时闲。欧阳氏的女儿。也晓得退让了。等到两个女孩子年纪长大了。有人来向他的女儿求婚的。欧阳氏一定说。小姑还没有许给人家。怎么可以先许我的女儿呢。最后终把廖闰娘先嫁给了富贵人家。尽数把好的嫁妆给了他。嫁自己女儿的嫁妆。就没有这样好了。

 

 

《十七、邹媖引过》

 

宋有邹媖。引过护嫂。四子登科。富贵寿考。

 

  1. 原文

 

宋邹媖、为继母之女。前母兄娶荆氏。继母虐之。媖辄掩护。后嫁士人。内外称其贤。及归宁。抱数月儿。嫂置诸床。儿堕火。烂额死。母大怒。媖曰。女自卧儿于嫂室。嫂不知也。荆悲悔不食。媖不哭。且曰。我梦儿当死也。强嫂食而后食。后生五子。四登进士。年九十三而卒。

吕坤谓小姑如姑。嫂甚畏之。媖、异母也。乃继母恶其嫂。饮食常不给。则私以己食继之。母役嫂。则必与之俱。嫂有过。则辄引为己罪。视异母嫂能如是。其多寿多男多贵子。殆天所以报善人欤。

 

  1. 白话解释

 

宋朝有个邹媖。他是后母所生的女儿。他的嫡母所生的哥哥。娶了妻子荆氏。后母待他很不好。邹媖每每遮掩嫂嫂的过失。保护嫂嫂的身体。后来邹媖嫁给读书人做妻子。里里外外的人。都说他贤德。邹媖回娘家来探望母亲。抱了纔生下几个月的儿子同来。他的嫂嫂就抱了来。把小孩子放在床上。不晓得怎么一来。小孩跌在火里了。烧烂了额角死去。邹媖的母亲知道了。就大大的生了气。邹媖说。这是我自己把小孩睡在嫂嫂房里的。嫂嫂是不知道的。他的嫂嫂荆氏。一方面悲痛。一方面懊悔。就不要吃饭了。邹媖装着不悲伤的样子。一些也不哭。并且说。我前次做梦。就晓得这个儿子是应当死的。硬要嫂嫂吃饭。嫂嫂也就吃了。后来邹媖接连生了五个儿子。有四个都中了进士。自己活到九十三岁。纔去世。

 

 

《十八、三姑事长》

 

三姑祖病。侍奉不离。事其伯父。犹子比儿。

 

  1. 原文

 

辽郭维翰女。名三姑。九岁父卒。又三年母丧。弟年幼。上有祖父。年七十余。依其伯。伯已年五十。祖父病风不起。三姑侍汤药饮食。三年不离。祖逝。伯继病。三姑侍伯病。如事父母然。伯终。三姑服丧三年。服阕。适胡大庵为妻。夫荣子贵。人咸敬之。

三姑境遇、苦甚矣。父丧甫毕。卽遭母丧。在母丧中。又侍老病之祖父。祖父逝。伯继病。事如父母。伯亡。如丧考妣。天盖苦其心志以试之也。夫荣子贵。宜矣。

 

  1. 白话解释

 

元朝时候。辽国里的郭维翰。有个女儿。名叫郭三姑。九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亡故了。过了三年。他的母亲又死了。他的弟弟年纪很小。上面还有个祖父。年纪已经七十多岁了。是和郭三姑的伯父一同住着的。他的伯父年纪也有五十岁了。他的祖父生了中风病。瘫在床里。终日不能够起来的。郭三姑服侍祖父。吃汤吃药吃饭。都由郭三姑照料。有三年不曾离开过祖父。后来祖父死了。他的伯父又生了病。郭三姑服侍伯父的病。和服侍爷娘一样。伯父死了。郭三姑就穿了三年素服。服满了以后。嫁给胡大庵做妻子。后来郭三姑的丈夫儿子。都都很荣华富贵。当时的人。大家很敬重他的。

 

 

《十九、茅女扶兄》

 

茅女兄痿。倭至嫂奔。扶兄出避。同受火燔。

 

  1. 原文

 

明慈溪人茅氏女。年十四岁。父母俱亡。独与兄嫂居。其兄病痿卧。值倭寇入县。嫂出奔。呼女与偕。女曰。我室女。将安之。且尔我俱去。谁扶吾兄者。乃坚决侍兄病而不行。倭寇至。纵火。女力扶其兄。避空室。竟被燔灼俱死。

茅氏女年仅十四耳。而能知室女之未可随行。且以孱弱女子。扶病痿之兄以出。岂真不量力哉。意甘同死。不忍委兄而去。道固当尔。则杀身乃所以成仁也。

 

  1.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慈溪县地方上。茅家里有一个女子。他的年纪只有十四岁。但是他的父亲母亲。都是早已去世了。独自跟了他的哥哥和嫂嫂一同住着。他的哥哥生了一种筋肉疲软的痿瘫病。睡在床上。不能够自由行动的。那时候、刚逢着日本的兵打进慈溪县城来了。他的嫂嫂就逃出去。并且叫小姑一同逃走。茅家女子说。我是个闺门女子。逃到那里去呢。并且你我都逃走了。那一个人来扶我的哥哥呢。于是他很坚心决志地、侍奉着哥哥的病。终于不肯走开。后来日本强盗到了。放起火来。茅家女子用尽了气力。扶了他的哥哥避到空房子里去。竟被猛烈的火烧死了。

 

 

《二十、曹杜易乳》

 

杜氏讽姑。为翁置妾。得子妾亡。易乳以接。

 

  1. 原文

 

明曹桂妻杜氏。年二十四而寡。遗腹生女。念家无他丁。翁嗣将絶。日讽姑为翁娶妾。从之。得一子。弥月、妾死。杜卽以己女托族母。而自乳翁子。逾年、翁姑并没。或谓之曰。汝辛苦抚夫弟。能以夫弟为后耶。杜曰。夫弟后翁。他日得生二子。则其一、卽我后也。

曹杜氏以遗腹产女。家无他丁。翁嗣将絶。日讽姑劝翁娶妾。欲得一夫弟以延宗祧。旣得夫弟而庶姑死。乃易乳以保全之。成始成终。出于天性。非特孝悌两全。抑且节义昭著矣。

 

  1. 白话解释

 

明朝曹桂的妻子杜氏。年纪二十四岁的时候。丈夫就死去了。遗腹生下了一个女儿。他心里思量着。家里没有另外的男子。恐怕曹家的香火。就要断絶了。所以天天去劝婆婆。要给公公娶个小老婆。后来婆婆听了他。就生了一个儿子。可是生下了刚刚满月。那个小老婆又死了。杜氏便把自己的女儿。托了族母去抚养。自己来给公公的儿子吃奶。过了一年。公婆都死了。有人对杜氏说。你这样辛辛苦苦抚养你丈夫的弟弟。难道可以把丈夫的弟弟、当着自己的后代吗。杜氏回答道。丈夫的弟弟。当然做公公的后代。但是等到他生了两个儿子。那末有一个。就是我的后代了。

 

 

《二十一、茅曹敬爱》

 

茅氏多病。劝夫妻曹。曹拜床下。感动年高。

 

  1. 原文

 

明谭宗胜妻茅氏。多病无子。劝夫以继室礼娶曹氏。谭从之。曹见茅。问为谁。谭绐之曰。嫂也。曹遂敬奉汤药不懈。后见夫持茅手脉。视而泣。曹乃以礼谏。谭不得已以实告。曹曰。吾失礼多矣。亟走拜茅床下。茅惊。答拜曰。屈君若此。我何能安。固逊。遂以姊妹序齿。

茅诚贤矣。而曹初以为姒。敬奉不懈。悌也。夫执茅手。以礼谏之。亦悌也。迨明真相。嫡庶互让。茅父且感其事而悟。老年兄弟。和乐如初。尝语人曰。使吾兄弟式好者。吾女也。于戏、二女之感人深矣。

 

  1. 白话解释

 

明朝谭宗胜的妻子茅氏。身体多病。没有儿子。就劝丈夫用娶后妻的礼节。把曹氏的女子娶了来。谭宗胜就依着做了。曹氏看见了茅氏。就问丈夫道。这个是什么人呢。谭宗胜就骗他说。那个是我的嫂嫂呵。曹氏以为真的。所以就很敬重的。给茅氏递汤递药。不敢懈怠。后来看见丈夫握了茅氏的手脉。看着哭了。曹氏就用礼法来劝他的丈夫。谭宗胜不得已、就把实在情形对曹氏说了。曹氏听了说道。那是我多多失礼了。就急急忙忙走到茅氏房里。在床前跪下了。茅氏吓了一跳。也就跪下了说。委屈你到这般地步。我心里是很不安的。大家逊得了不得。最后就排了年纪的大小。做姊妹称呼。

 

 

《二十二、穗女抚弟》

 

穗女抚弟。置帚具酒。族叩夜门。款之愧走。

 

  1. 原文

 

明陈穗女。年十八。父母殁。二弟长者六岁。少者五岁。亲族利其有。日眈眈于旁。女矢志抚弟。置帚数十。具酒食以待。寒夜、族兄弟乘黑叩门。女燃帚启户。款以酒食。皆大惭。诡曰。吾辈夜行。火灭求烛耳。自此遂絶意。及二弟毕婚。年四十五。乃嫁。无子。二弟迎养终身。

陈女所处之境。伶仃孤苦。岌岌可危。稍不谨慎。祸卽随之。乃矢志抚弟。预防周至。非但不示人以隙。且令其感愧以去。化险为夷。保全门户。可谓女中丈夫矣。

 

  1. 白话解释

 

明朝陈穗的女儿。十八岁的时候。爷娘死了。有两个弟弟。大的六岁。小的五岁。宗族里的人。贪着他家里有钱。天天等着。很有分肥的意思。于是陈穗的女儿。立下了誓愿。抚养弟弟。他预备了几十个火把。又暗暗地办好了酒饭。等他们来。在一个寒冷的夜里。有许多族里的兄弟。趁着天暗了。就来敲门。陈穗的女儿就把预备了的火把点着火。开了门。放他们进来。把预备的好酒饭。请他们吃。这一班族兄弟。弄得难为情起来了。他们就讲了一句谎话说。我们晚上走路。灯火灭了。所以来讨点蜡烛的。从此他们就把贪羡的心思打消了。陈穗的女儿一直等到两个弟弟都娶了亲。自己已经四十五岁了。方纔出嫁。后来没有儿子。两个弟弟就迎接他回来。养老他的终身。

 

 

《二十三、欧冯均产》

 

冯氏问翁。嫡庶之别。服等产均。欧父大悦。

 

  1. 原文

 

明欧公池妻冯氏。顺德人。公池有两兄。皆庶出。父分产。欲厚公池。冯氏请曰。嫡子庶子为父母服。有差等乎。欧父曰。皆三年。冯曰。三子皆翁所生。服旣无别。分产可有别乎。若是非妾所愿。亦非后人福也。欧父嘉叹而从之。

父母爱幼子。常情也。况公池又为嫡子乎。父分产欲厚嫡子。而冯氏乃以嫡庶服之无别。明分产之不可有厚薄。冯氏此言。知礼达义。对于翁则孝。对于夫则悌。诚可以为后世法矣。

 

  1. 白话解释

 

明朝有个欧公池。他的妻子冯氏。是顺德地方的人。欧公池有两个哥哥。都是庶母所出的。后来他的父亲分家产的时候。就想多分一些给欧公池。冯氏就问欧公池的父亲道。父母死了。嫡出的儿子和那庶出的儿子。为父母服丧的期限。有没有分别的呢。欧公池的父亲说。那是没有分别的。都是三年的丧服呵。冯氏说。三个儿子都是公公亲生的。旣然丧服也没有分别。难道分起家产来。可以有分别的吗。假使这个样子分法。不是我所情愿的。恐怕也不是后人的福气呵。欧公池的父亲听了冯氏这一番的话。非常的称许他。就依了冯氏的主张。把家产平均分了。

 

 

《二十四、俞王劝翁》

 

俞妇王氏。劝翁重兄。七分田宅。勤俭治生。

 

  1. 原文

 

明俞僧妻王氏。新昌人。僧无兄弟。而伯有六子。甚横。欲七分其田宅。僧父持之坚。遂交恶。王氏知之。白僧父曰。财重乎。兄弟重乎。愿翁慎所处。僧父从之。僧伯大喜。遂式好如初。王氏勤治生。后十余年。伯产尽归王氏。

财重兄弟重数语。人虽知之而不肯言。言之而不肯行。王氏一女子耳。竟能作此言。劝翁实行。共复悌道。而天亦报施不爽。可见人贵勤劳。不在遗产之多寡。世之争产者。可以休矣。

 

  1. 白话解释

 

明朝有个俞僧。他的妻子王氏。是新昌地方的人。俞僧没有亲兄弟。可是他的伯父有六个儿子。非常横暴。不讲道理。要将田地房屋做七份分派。俞僧的父亲一定不肯。于是他们兄弟俩就生了恶感。王氏知道了这回事。就对俞僧的父亲说道。世闲上究竟还是钱财重要。还是兄弟重要。请公公仔仔细细想一想去做。于是俞僧的父亲、就听从了媳妇的话。不再去争田产了。俞僧的伯父就大大的欢喜。彼此仍旧同从前一样的和好了。王氏很勤俭的治理家中生活。过了十几年。俞僧的伯父所有产业。尽数卖给王氏了。

 

  1. 绪余

 

悌者。所以事长也。无论伯叔姑姊兄嫂师友。凡长于我者。皆应敬以事之。而友爱若弟若妹。以及兄弟之子女。姊妹之子女。皆在于悌道之中也。女子之悌。当更有进。盖于归以后。以夫家为家。无论舅姑二人之兄弟姊妹。皆为长亲。卽妯娌之闲。姑嫂之闲。嫡庶之闲。以及妯娌姑嫂嫡庶之子若女。皆无不包括于悌道之中。所谓爱屋及乌。怀其少、卽所以敬其长也。孝悌为人之本。本立而道生。可不慎欤。

 

 

 

《三集》

 

 

《一、周公祝代》

 

周公兄病。为告三王。愿以身代。祝册深藏。

 

  1. 原文

 

周公姬旦、武王之弟。武王克商二年。有疾弗豫。周公为坛。植璧秉珪。告太王王季文王。愿以身代。武王疾旋瘳。其祝册纳于金縢。后遭流言。居东。成王感风雷之变。与大夫冠弁朝服。启金縢。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书。成王执书以泣。遂亲迎周公而归。

李文耕曰。周公之孝弟。其大处在相成王制礼作乐。使文武之志事。到几微无遗憾处。然卽其告三王。身代兄死。至诚激发。足以感泣风雷。则周官周礼。岂非字字从血性中流出乎。

 

  1.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有个周公。姓姬名旦。就是武王的弟弟。武王在打平商朝天下的第二年。忽然生了病。古时候的人。看了玉是很贵重的。又对皇上或天地祖宗面前。有禀告的事情。一定是执了珪的。于是周公就到太庙里设起祭坛。在神位前供了玉。手里执了珪。去禀告他的曾祖父太王。祖父王季。父亲文王。情愿把自己的身子去代哥哥。果然后来武王的病就好了。周公这篇祝文。就藏在一个用金锁锁着的柜子里。后来武王死了。儿子成王卽了位。有人在成王那儿说周公的坏话。于是周公就离开了京城。住到东都洛邑去了。正在秋天收获的时候。天上忽然有了大风大雷的变化。成王也有点感触了。因此就同了大夫们着了礼服礼帽。把那个金锁锁着的柜子打开来。纔看到了从前周公情愿把自己身子代武王的那篇祝文。成王心中大大的觉悟了。拿了祝文。流着眼泪。于是亲自去把周公迎接回来。

 

 

《二、伋寿争死》

 

伋寿二子。异母弟兄。先后争死。至性至情。

 

  1. 原文

 

周卫公子伋。宣公之嫡子也。后宣公夺伋之妻。是为宣姜。生寿与朔。朔与宣姜愬伋于宣公。公令伋之齐。使贼先待于隘而杀之。寿知之。以告伋。伋曰。君命也。不可以逃。寿窃其节而先往。贼杀之。伋至。曰、君命杀我。寿有何罪。贼又杀之。国人伤之。赋二子乘舟之诗。

李文耕谓人道至宣公絶矣。乃伋寿弟兄。于君父之命。挽之不能。逃之不忍。一则先兄以死。而冀兄之万一不死。一则继弟而死。而不忍弟之独为己死。至性至情。一往不回。千载下犹足令人陨涕。

 

  1. 白话解释

 

周朝卫国的公子名伋。是宣公正妻生的长子。后来宣公看了公子伋的聘妻相貌很好。就夺了来做自己的妻子。这就叫宣姜了。宣姜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名叫寿。小的名叫朔。他们两兄弟虽是一母所生的。可是品行却大大的不相同了。朔同了母亲宣姜。在宣公面前说伋的不好。宣公就叫伋到齐国去。又预先差了个刺客。在半路上险要的地方等着。等到伋来的时候。就把伋杀死。寿得知了这回事。就去对伋说了。伋说。这是君上的命令。那里可以为了性命就逃掉呢。寿见他的哥哥不肯逃命。就把伋到齐国去做凭信的符节。暗暗地把他拿了来跑了。那末刺客。看见了符节。以为就是伋了。于是把寿杀了。伋不见了符节。也就赶了上来。看见寿死了。就说。君王叫你来杀我的。寿有什么罪。你把他杀了呢。那末刺客。纔晓得他是真的伋了。因此又把他杀死。卫国的人。都替他们悲伤。就做了二子乘舟的诗。去哀悼他们兄弟两个人。

 

 

《三、伯鱼十往》

 

汉第五伦。友爱无两。兄子病时。一夜十往。

 

  1. 原文

 

汉第五伦、字伯鱼。峭直无私。自郡守以清节着。擢为司空。或问伦曰。公亦有私乎。对曰。昔有人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尝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李文耕曰。按第五公之私。是何等省察法。而又讼言之。不稍匿讳。是何等克治法。世之待弟兄子侄者。苟以第五公为比。有一时一处非私者耶。人能如第五公之自省自责。何患不到圣贤地位。

 

  1. 白话解释

 

汉朝有个双姓第五名伦的。表字伯鱼。他的为人正直无私。做太守的时候。就清正廉洁出了名。后来做到了司空官。有人问他说。先生这样的正直无私。有时候也有私心的事么。伯鱼回答道。那里敢说没有呢。从前有一个人。送了一匹千里马给我。我虽然谢却了不受。但是每每朝廷里的三公有选举的时候。我的心里总不能忘怀这个人。不过终于不用他吧了。有一次、我哥哥的儿子有了病。我在一个晚上。去看望他有十次。回到寝室里的时候。就很安然地睡着了。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不去看他。可是镇个夜里。终是睡不着。照这样看起来。我怎么可以说是没有私的呢。

 

 

《四、郑均悟兄》

 

郑均为佣。爱兄眞切。兄感其言。遂为廉洁。

 

  1. 原文

 

汉郑均兄为县吏。颇受礼遗。均数谏不听。乃脱身为佣。岁余、得钱帛。归以与兄曰。物尽可复得。为吏坐赃。终身捐弃。兄感其言。遂为廉洁。均好义笃实。养寡嫂孤儿。恩礼备至。再迁尚书。数纳忠言。肃宗敬重之。东巡过均舍。赐尚书禄终其身。人号为白衣尚书。

李文耕谓凡化骨肉。虽曰至诚。岂不贵有术哉。郑均之谏兄。善矣。要其得力处。却在脱身为佣。得值与兄。以身作则。所以感悟者至切也。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若郑均之于兄。其术善。其心苦矣。

 

  1.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郑均的哥哥在县衙门里当了小官。常常收受了人家送来的礼物。郑均去劝了哥哥好几次。可是他的哥哥老是不肯听。郑均就出去到别人家去做工。过了一年多些的时候。纔回来了。把做工得来的金钱布帛都给了哥哥。并且说。物品完了的时候。是可以再用劳力去换来的。若是做官犯了受贿的罪。那是一生的名誉都完了。他的哥哥听了这话。纔感悟了。就很廉洁了。郑均平生为人。很有义气。又很信实。养他的寡居嫂嫂和侄儿。又有恩。又有礼。后来他做了尚书官。时常把忠直的话去谏皇上。那时候的肃宗皇帝很敬重他。在皇帝东巡的时候。就到了郑均的家里。赐他终身吃着尚书的俸禄。人家都叫他白衣尚书。

 

 

《五、薛包析产》

 

薛包亲没。侄欲分居。推美取恶。不受名誉。

 

  1. 原文

 

汉薛包至孝。父娶后妻而憎包。屡逐之。庐于里门。晨昏不废。亲没。弟子求分异。包不能止。乃分其财。奴婢引其老者。曰、与我共事久。若不能使也。田庐取其荒顿者。曰、吾少时所理。意所恋也。器物取其朽败者。曰、我素所服食。身口所安也。弟子数败其产。辄复赈给。

李文耕曰。包于财产。让美取恶。视世之重财产。轻骨肉者。何啻霄壤。要其所难得者。尤在两被父逐。恋恋不去。卒以积诚感格父母。此种至性人。心目中岂复知有财产乎。惟孝友于兄弟。其包之谓欤。

 

  1. 白话解释

 

汉朝有个姓薛名包的人。生性非常孝顺。他的母亲死了。父亲娶了后妻。对薛包的感情很不好。屡次把他赶出家门去。薛包就在附近的地方住下。他在早上晚上的时候。仍旧到爹娘的面前来请安的。后来父亲和母亲都死了。他的弟弟和侄儿们都要求分家。薛包劝不住他们。于是把家里的财产都分开了。他就把老的用人分给自己。他说。这班年老的人。和我一同做事。已有许多年代。你们恐怕使唤不便的。又把荒芜的田地。破旧的房屋。分给了自己。他说。这些都是我幼小时候所治理过的。在我的心里。是有一种特别感情的。又把破旧的日用器具。分给了自己。他说。这都是我从前用惯了的。吃惯了的。这些给了我。那末我的身体口嘴。是很安然的了。他把新的好的都分给了弟弟侄儿。后来弟侄们把家产化完了。薛包又时常去救济他们。

 

 

《六、邓攸弃子》

 

邓攸避乱。保其侄儿。宁弃己子。人皆哀之。

 

  1. 原文

 

晋邓攸、字伯道。石勒兵起。攸挈家而逃。贼掠其牛马。步走。担其儿及侄绥。度不能两全。乃谓妻曰。吾弟早亡。惟有一息。理不可絶。应自弃我儿。幸而得存。我后当有子。妻泣而从之。乃系其子于树而去。卒不育。时人义而哀之。其侄绥、服攸丧三年。奉祀如所生。

李文耕曰。按邓仆射事、与鲁义姑同。皆于流离颠沛中。不失其本心者。虽卒以无子。为气数之偶差。然人人义而哀之。固百世不没矣。况其弟子绥之感义服丧。俎豆不祧者乎。

 

  1. 白话解释

 

晋朝有个邓攸。表字叫伯道。这时候、胡人石勒带了兵来攻打中国。邓攸就带了家小逃难。路上遇见了强盗。把他们驾车的牛马都抢了去。他们只好步行了。一边肩着儿子。一边肩着侄儿名叫邓绥的。邓攸心里想。这两个小孩子带着。怎么可以逃难。看来只能保全一个了。于是就对妻子说。我的弟弟死得很早。只留存了这点骨肉。照理不可以给他断絶的。应该把我自己的儿子丢弃了。假使徼幸我们两人能够保全了性命。那末我将来应当仍旧有儿子的。他的妻子听了。没有法子。也就流着眼泪。依了丈夫的话。把自己的儿子绑在树上。邓攸两夫妇带着侄儿去了。可是后来。邓攸终究没有儿子。当时的人。很佩服他的义气。又很可怜他没有儿子。后来邓攸死了。他的侄儿邓绥。替伯父服了三年丧。并且对于一切祭祀。都像自己父亲的一样看待。

 

 

《七、颜含侍疾》

 

颜含兄疾。侍养诚虔。足不出户。一十三年。

 

  1. 原文

 

晋颜含、字宏都。兄畿得疾。死复活。累月犹不能语。含絶弃人事。躬亲侍养。足不出户者十有三年。次嫂樊氏。因疾失明。医方须蚦蛇胆。徧求不获。含忧叹累日。尝昼独坐。忽有青衣童子。持一青囊授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