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学 院(官网)

www.qinghuaguoxueyuan.com

道学院

《道藏简介》2

时间: 来源于:国学院

六、道藏辑要

 

清康熙年间,彭定求收道书200多种,编成《道藏辑要》,按二十八宿字号,分为28集,共200余册。道教重要经典,历代祖师、真人著作,科仪戒律,碑传谱记,悉有收录,实为道藏之节本,其中还有明版道藏之外的晚出道书。嘉庆年间,蒋元廷编有《道藏辑要目录》 1卷。光绪三十二年(1906)因原版《道藏辑要》已经罕见,成都二仙庵道院又将其重刊,并新增贺龙骧所编《道藏辑要子目》 5卷,另刻有《道藏辑要续编》及《女丹合编》并行于世。此外,还有闵一得编《道藏续编》第1集,萧天石萧公编《道藏精华》,均对正续道藏有所增补。《道藏精华》,选录道家道教典籍之古本、孤本、钞本秘籍,共达八百余种,注释集解者,则达千余家。其搜罗之广博、内容之精湛、版本之名贵、选刊之谨严,堪称四绝。由于道藏卷帙浩繁,检索甚为不便。19537月,翁独健根据《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以及《道藏阙经目录》、《道藏辑要》的内容编撰《道藏子目引得》一书,内分分类引得经名引得撰人引得史传引得”4部分,为检索道藏较好的工具书。1949年,陈国符撰《道藏源流考》(1963年增订再版),对于三洞四辅经之渊源及传授、历代道书目及道藏之纂修与镂板,多有所考述。

 

七、《中华道藏》续修工程

 

依照《中华道藏》编修工作规划,在完成对明代《道藏》整理重编的首期工程后,将适时启动第二期工程。继续搜集整理明《道藏》未收的道书,编纂《中华续道藏》。我们认为,启动这一工程的时机已经到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多次谈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实现中华文明的复兴之梦。当前中国学术界正在实施编纂《儒藏》《中华大藏经》续集等大型古籍整理工程。道教界亦应继承盛世修藏的文化传统,搜集整理自己的文献典籍。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三大主干之一,是当今中国五大合法宗教中唯一植根于中华文明土壤的宗教。传承和弘扬道教文化,推动道教走向世界,是传播中华文明软实力的重要举措。编修《中华道藏》续集,搜集整理明代以来数百年问世的道教文献,尤其是民间流传的巨量抄本、刻本、图像、碑铭等,可使这些珍贵典籍免于散佚。

道教在近现代受到外来宗教及世俗文化的冲击而衰落,极须振兴。但实事求是的说,道教界自身的文化品位及人员素质较低,缺乏高水准的教学队伍和学术专家。这是重新振兴道教文化的瓶颈。在中国学术界,研究道教及民间信仰的机构和专家学者,也少于研究儒教、佛教、基督宗教的力量。培养道教界和道教学界的新生力量,仅靠师徒口传和院校教育是不够的。需要通过大型文化工程项目的实施,将相关人才吸引和聚集起来,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锻炼队伍。这是启动《中华道藏》续修工程的另一个重要意义。

虽然在学术力量方面还稍有不足,但启动《中华道藏》续修工程的基本条件是具备的。首先,国家经济的发展为实施大型文化工程奠定了基础。《儒藏》及《大藏经》等工程既然能顺利立项,《道藏》工程所需费用也应能解决。其次,道教界与学术界的关系是五大教中最融洽的,双方合作可以弥补学术力量的不足。第三,我们已有前期编修《中华道藏》的成功经验,也可以吸取《儒藏》及《大藏经》等文化工程的经验。第四,改革开放以来道教学界在搜集整理和研究道教文献资料方面已取得不少成果,续修《中华道藏》的资料准备是相当充足的。下面简要概述一下近现代道教文献整理的重要成果,以及可列入续集的文献典籍类别:

1989—1994年间,四川成都巴蜀书社出版一部大型《藏外道书》。该丛书由胡道静、陈耀庭等道教学者编集,全书共36册,收录道书1042种。所收道书均为明《道藏》未收的明清晚出道经秘笈、近代考古发现的古佚道书,以及民间秘本、抄本、近现代学者研究著作等。1999年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出版《道书集成》60册,汤一介主编、丁煌、张广保副主编。2006年安徽黄山书社出版《三洞拾遗》20册,王卡、汪桂萍主编。收入的道书,有部分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宗教所收藏的古籍珍本,不见于明《正统道藏》及《藏外道书》。2011年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了熊铁基、陈红星主编《老子集成》十五册,共搜集整理先秦至民国时期《道德经》传本及注疏265种,逾千万字。其编辑体例仿照《中华道藏》,但有多种未收入《道藏》的孤本及善本。

台湾道教学者萧天石,自五十年代开始搜集整理道教古书秘笈,主持编纂《道藏精华》,陆续出版了17集,加外集2部。所收道书多达800余种,大多为内丹养生著作,其中亦有明《道藏》未收的道书古本、孤本和手抄本秘笈。该丛书由台湾自由出版社印行,有精装本75册、平装普及本104册。美国学者苏海涵(Michael Saso)编辑的《庄林续道藏》,凡25册,分为四部,收入符箓科仪类道书,其中多有手抄秘本,颇为珍贵。

 

除上述大型道教丛书外,与道教有关的文献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古佚道书

 

最近数十年来考古发现了许多道教古籍。五十年代中国书店从废纸堆中发现《太清风露经》一卷(现藏北京图书馆善本部),据考证是元代《道藏》的残留。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及竹简书,有大批西汉黄老道家的著作,包括帛书《老子》《导引图》《养生方》、竹简房中书等。收入文物出版社编《马王堆汉墓帛书》。1973年河北定州八角廊汉墓出土竹简本《文子》。八十年代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竹简本《引书》及《养生书》。九十年代荆门市郭店楚墓出土竹简本《老子》。这些黄老家及神仙家的著作,是研究早期道教起源的珍贵资料。

 

2、考古资料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各地古墓群中,发现大批汉魏六朝方士为民众死者解罪除殃的镇墓文(或称解注文)、买地券、衣物疏、碑文等,数量近二百件。这些资料对研究早期道教起源及符咒法术,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唐宋元明清历代墓葬中,也出土不少与道教信仰相关的器物及铭文。这些新资料已经引起许多学者的重视。2006年北京线装书局出版四川大学张勋燎、白彬编撰的《中国道教考古》,汇集整理部份道教资料和图片,并结合《道藏》文献作了研究。

 

3、敦煌道经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大批古代经卷文书的抄本,其中道经抄本有八百多件,抄写年代多在南北朝末至唐代。内容包括道家诸子书、道教经书、科仪、类书、论着、诗词、变文等。其中许多抄本,都可弥补明《道藏》的缺佚。自敦煌道经发现以来,中外学者已发表了许多研究论文和专着。搜集整理敦煌道教文献写本图片及释文的工作正在进行。

 

4、金石碑文

 

历代金石铭文中,有许多与道教有关的珍贵资料。民国时期著名学者陈垣先生曾搜集整理道教碑刻,编成《道家金石略》稿本。上世纪八十年代陈智超先生对稿本作了较多增补校勘,编成《道家金石略》(文物出版社1988年出版)。该书收录从汉魏六朝至明代有关道教的碑文1538篇,是迄今收集最完备的道教金石资料集。1997年巴蜀书社出版龙显昭、黄海德主编《巴蜀道教碑文集成》。2005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王宗昱编《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近年来学术界出现了收集整理道教碑文热潮。赵卫东、萧霁虹等学者的著作纷纷出版。

 

5、道教史资料

 

历代编撰的各种史书、方志、类书、文集及野史、笔记、小说、戏曲等书中,保存有大量关于道教历史、人物、科仪、文献目录、宫观名山、神话传说等方面的资料。这些史料散见于浩如烟海的古籍中,翻检不易,极需编集整理。陈撄宁先生曾依据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组织中国道协研究室编成《道教史资料》(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近年来,明清实录、清朝档案、民国档案等公文书中的道教资料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引用,正待全面汇集整理。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汇编的《中国地方志佛道教文献汇纂》已经出版。

 

6、民间道书

 

明清以来,道教的传播趋于民间化。民间秘传的各种道经抄本、科仪文本、内丹养生功法秘诀、乩书、劝善书等,数量甚多,其中有许多《道藏》未收的道书。法国道教学者施舟人曾搜集民间道书抄本达数千卷,据说已制作成电子版。台湾中研院王秋桂搜集的民间科仪文本,已经出版。此外还有正在结集出版中的民间家传道教典籍,如《尙氏珍藏道教文献丛书》等。这些来自田野调查的活资料,已引起国内外道教学者的重视。

 

7、少数民族文书

 

道教自成立之初,即与中国西南地区的土家族、彝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原始信仰有不解之缘。民国时期一些学者(如向达、蒙文通等),已就道教与少数民族信仰的关系作过初步研究。20065月,德国慕尼黑举办第三届国际道教与当代世界学术会议Lucia Obi女士发表《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馆藏瑶族道教经书》报告,称该馆现存瑶族经书抄本2776种,其中汉文抄本经书867种,年代介于1720-1980年间。这些经书多与道教有关,该女士的研究著作已出版。据郭武教授访查,现在英国、美国也藏有瑶族道教文献,与德国藏本同为一个美国人收集品,总数有一千多种。这些文书对研究明清以来道教在瑶族中的传播及变化,是珍贵的资料。目前中国学者也开始注意搜集西南少数民族道教信仰相关的田野资料。

 

8、国外道教典籍

 

道教在历史上曾传播到越南、韩国等中国周边诸国。因此在国外亦有许多道教典籍流传。韩国汉城大学、延世大学、高丽大学图书馆,越南河内汉喃研究院、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日本京都大学、法兰西高等学院等图书馆,均收藏有道教古籍。日本公私收藏的中国古籍甚多,其中与道教相关的写本及刻本尚无统计。韩国的道书,有许多未收入《道藏》的古籍珍本,也有部分韩人撰写和翻译的道书。据说韩国学者编纂的《韩国道藏》已出版。越南河内汉喃研究院及法国、荷兰等国研究机构,收藏有大批汉文及喃字古籍及碑铭。据刘春银、王小盾主编《越南汉喃文献目录提要》(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社2002年出版)着录,其中有不少道教相关的汉喃典籍。这些国外古籍对研究道教及中外文化交流也是非常珍贵的资料。

 

9、佛教相关资料

 

道教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与佛教有密切关系。双方既有激烈争论,又互相吸取对方的教义、戒律、方术,并关注对方发展的状况。因此在庞大的佛教典籍中,也有许多与道教有关的文献。如《弘明集》《广弘明集》《集古今佛道论衡》《高僧传》《续高僧传》《至元辨伪录》等。佛教经书中还有不少受道教影响而编造的疑伪经。这些都是研究道教史和佛道关系史的重要史料,受到学者们的重视。但至今对佛典中的道教相关资料,尚未有全面地清理和编集。

 

10、道藏研究著作及工具书

 

《道藏》研究始于明清时期。明朝白云霁撰有《道藏目录详注》四卷,清末著名学者刘师培撰有《读道藏记》。最近数十年,中外学者研究《道藏》的著作和编撰的工具书更多。陈国符所撰《道藏源流考》、日本吉冈义丰《道教经典史论》,均为研究道教典籍沿革的名著。道书目录的编撰始于魏晋南北朝。唐宋金元历朝的目录学著作中,也著录了许多当时存在的道书。其中南宋郑樵的《通志·艺文略》共著录道书1320余种,3700多卷,是道教以外的学者所撰目录书中著录道书最详尽的。近代英国学者龙彼得撰有《宋代馆阁及家藏道书综录》。又,明《道藏》的编排混乱,研究者查阅时颇感不便。近人翁独健编成《道藏子目引得》一书,是查阅《道藏》的工具书。台湾精装本《正统道藏》附有目录索引一册。《中国丛书综录》中有根据《正统道藏》《道藏辑要》《道藏精华录》三种丛书编纂的道书目录索引。日本和法国学者也编有一些道书的目录和名词索引。例如大渊忍尔、石井昌子合编的《六朝唐宋の古文献所引道教典籍目录·索引》一书,依据四十五种六朝唐宋文献编成,是考察早期道教典籍的年代和名目的重要工具书。施舟人、陈耀庭编《道藏索引》(上海书店1996年),可查阅五种版本明《道藏》。

《道藏》所收典籍的内容庞杂,但许多道书的问世年代、作者均不明确,其内容仅从书名很难看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道教室编撰的《道藏提要》(任继愈主编)一书,仿照清《四库提要》体例,扼要介绍明《道藏》所收各书的成书年代、作者和内容梗概。2005年出版的荷兰学者施舟人主编英文版《道藏通考》,是欧美学者考证《道藏》经书的大作。

仅从以上列举的十多项资料看,可编入《中华道藏》续集的文献极为丰富。本人预估这些典籍数量至少应为明《道藏》的3--5倍,大约2—3亿字左右。

 

八、中華道藏

 

《中華道藏》,1648大冊, 道教經典叢書,繁體豎排,點校整理本,華夏出版社,20041月出版。由中國道教協會、中國社會科學院道家道教研究中心、華夏出版社三家共同筹划,獲國家宗教事務局批准,國家“十五”重點圖書出版规划項目,聯合全國百名專家學者,組織編修整理而成。以《正統道藏》、《萬曆續道藏》為底本,對原《道藏》所收各種道書作校補、標點、重新分類,並補入經書百餘種,共收書1500多種,5500多卷,約6000餘萬字。

 

1、内容简介

《中华道藏》在承载道教历史和信仰内容的同时,也包含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科学技术、社会风俗、伦理道德、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文献资源。

《中华道藏》在以明代《正统道藏》、《万历续道藏》为底本,保持三洞四辅的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按现代人阅读习惯和图书整理规则进行了编修,分为三洞真经、四辅真经、道教论集、道教众术、道教科仪、仙传道史和目录索引七大部类。

全藏分为两种体例:一为点校,即对保存完整的藏书加以新式标点并进行必要的校勘;二为合校和补缺,即在点校的基础上,对残缺的藏书以数种残卷相互校补,以合成完整的版本,同时增补了数十种原藏未收的明代以前的道经。

 

2、中華道藏 分類總目

第一部類 三洞真經

第一冊 洞真上清經

第二冊 洞真上清經

第三冊 洞玄靈寶經

第四冊 洞玄靈寶經,洞神三皇經

第五冊 三洞經教

第六冊 三洞經教

第二部類 四輔真經

第七冊 太平部諸經

第八冊 太玄部經訣,正一部經籙

第九冊 道德真經

第十冊 道德真經

第十一冊 道德真經

第十二冊 道德真經

第十三冊 四子真經

第十四冊 四子真經

第十五冊 四子真經,黃帝陰符經

第十六冊 道教易學

第十七冊 道教易學

第十八冊 太清金丹經

第十九冊 太清金丹經

第二十冊 太清攝養經

第二一冊 太清攝養經

第二二冊 太清攝養經

第二三冊 太清攝養經

第三部類 道教論集

第二四冊 諸子文集

第二五冊 諸子文集

第二六冊 道學論著

第二七冊 全真文集

第二八冊 道教類書

第二九冊 道教類書

第四部類 道法眾術

第三十冊 道法諸經

第三一冊 道法諸經

第三二冊 道法諸經

第三三冊 道法總集

第三四冊 道法總集

第三五冊 道法總集

第三六冊 道法會元()

第三七冊 道法會元()

第三八冊 道法會元()

第三九冊 靈寶領教濟度金書()

第四十冊 靈寶領教濟度金書()

第四一冊 靈寶領教濟度金書()

第五部類 道教科儀

第四二冊 科戒威儀

第四三冊 靈寶諸齋儀

第四四冊 燈儀法懺章表

第六部類 道史仙傳

第四五冊 神仙高道傳

第四六冊 神仙高道傳

第四七冊 神仙高道傳

第四八冊 仙境名山

第七部類 目錄索引

第四九冊 目錄,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