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学 院(官网)

www.qinghuaguoxueyuan.com

培训学院

创造力训练 2

时间: 来源于:国学院

式问题是,孩子如果很难回答,或者直接说:“不知道”,那就立刻转为封闭式问题来问ta。如果孩子准备好了,Ta自己会想去表达自己的想法的。

3、时刻用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模型)的精神进行沟通对话

当孩子面对了挫折和挑战的时候(例如人际关系交往、学习成绩下滑、弹钢琴遇到了困难),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关爱往往会立刻跑过去抚慰孩子,并立刻给孩子提供一个自己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案帮孩子去解决问题。

研究证明还有更好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提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问答技巧,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具体步骤,为了更好的讲解这些步骤,我以一个具体的事例来做例子:

假设:孩子在一次演讲比赛的海选中落选,心情十分焦躁,在车上就表现出了失落,眼泪在眼圈中打转。

第一步、共情

父母在孩子遇到困难或者挫折时可先对孩子的情绪进行安抚,可以说类似这样的话:“我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你现在是不是很难过,很着急?”,”妈妈/爸爸小时候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这样做的原因是:可以拉近家长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并为让孩子信服你下面的话做好铺垫。

第二步、描述事实

孩子经历失败或者挫折时,很多家长可能会倾向于夸张或者失实地去鼓励和夸奖孩子。比如有的家长可能会说:”你已经做的很好了!我觉得你说的很棒呀!“这时候孩子其实经常会产生质疑:”那为什么人家能选上,而我选不上呢?“。

所以这种鼓励效力是很低的,也是没有针对性的。

那么更好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在共情之后,家长跟孩子一起面对事实:”确实,这次演讲比赛我们确实有些地方讲的不是很好。“;”确实,我们是落选了,没被选上肯定是有原因的。“

第三步、寻找亮点

任何人做的任何事中都会有亮点,关键是要找出来。直面事实之后,家长不能忘记去寻找孩子演讲比赛中的亮点,以便下次保持。家长可以直接提出孩子这次演讲比赛中的亮点:”虽然我们没被选上,但是我觉得你这次演讲中声音非常洪亮,而且很有气势,当你最后做结论的时候,我看到有几个评委还为你点头呢。“

第四步、寻找问题,放眼未来

如果第三步效果较好,孩子安静了,可以再说一句:”失败不要紧,谁都失败过,关键是我们要寻找失败的原因,下次就会进步,总有一天我们会做的更好。“

这次不管输赢,已经过去,我们的目的是要在下一次做的更好,因此要问孩子下面的问题
”你觉得下次演讲比赛中,有哪些方面你需要做的更好的吗?“

经过耐心的启发和询问,我们期望的状态是让孩子能将注意力从失败中转移,让孩子放眼未来,为下一次竞赛做准备。如果这时候孩子的情绪还是很躁动,不妨可以先让Ta自己安静一下,过一段时间等孩子平静了再开始第四步。

第五步、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

原因在第四步找出来了,那么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来了,就是鼓励孩子自己思考解决方案。

家长可以用:“为了我们下次演讲能做的更好,你觉得现在要准备做什么呢?”这句话来打开孩子的思路,让孩子思考具体的实操方案来完善自己的演讲技能。

注意,这一步中,如果孩子愿意去说,就尽量让孩子说,并且要多问:“还有吗?”这句话,尽量让孩子对每一个问题提出3个以上的改进方案,刚开始会很难,要慢慢诱导,但是一旦形成习惯,那么孩子的创新和发散思维能力是不可估量的(试想,如果没遇到一个问题就能较快的思考出三个解决方案的人,哪个老板不喜欢呢?)。

每个问题都没有完美的方案,所以每个方案都要分析利弊,比如要花的时间、效果会不会好、会不会占用别人的时间和资源,有多大几率能坚持住等等。只要在道德和其他基本准则允许的情况下,家长都不应该干涉孩子的思考和对方案的分析,就算你认为这个方案不完美,可以先不说,让孩子自己去尝试,然后去完善。教育不能急功近利,如果每个方案都是家长帮忙想出来的,那么孩子以后长大就是另外一个你,就很难青出于蓝胜于蓝了!

第六步、制定计划,监督实施

下面就是将孩子的解决方案具体化了,制定计划,这个计划中要包含具体的实施时间、奖励办法和惩罚办法。家长和孩子都要双方同意这个计划,家长具有监督和实施惩罚的权利,而孩子有提出修改和商议的权利。

这里要注意的是,家长不能在计划制定完毕之后有所妥协,要给孩子一种契约感,这是社会生存法则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意识。

 

(三)如何培养孩子的审美及对美的创造

 

相信每个父母 / 老师对于这个问题的切入角度都不尽相同。前一阵子,我在公众号中分享了一节关于《 如何培养孩子的审美及对美的创造 》的公开课,从美育的角度谈到了父母对儿童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开发,或许可以给各位一些启发。

「 首先,我们谈一谈什么是 美育 ?」

美育是近年才比较热的一个词汇,我们把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称为美育。

鉴赏美涉及到人的审美能力,对审美落到生活中,就是为什么她选的窗帘比我家的好看,她家的碗也好看。哦,只是因为她是设计师,审美才高吗。其实并不是的,很多非专业人士一样有鉴赏美的能力。

「 学会鉴赏美之前,先了解为什么需要美?」

那关于美这个事情,我们为什么需要呢?其实是出于一种本能。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人有能依靠知觉把外物形态改造为完美、简洁图形的能力,这是机体的一种能动的自我调节的倾向,是一种生理“需要”。

当视域中出现的图形较对称、规则和完美时,这种需求就得到了“满足”。也就是为什么网络上那些所谓强迫症救星的图片那么多人喜欢看。

通过视觉组织图像进行表达,是每个人都具备的潜在能力,并不是少数“天才”专有的能力。所以简单得说,你创造的美只要符合一定规律,就不会太糟糕。而且这种规律是可复制的。所以其实要想学习审美,是要去了解一些美的规律,到底美的规律有哪些?

这里有部电影可以介绍给大家,BBC 的《 何为美 》,电影探索艺术中美的概念。

「 不同阶段的儿童,怎么引导才不会扼杀 TA 的创造力」

我们说回孩子,抽象能力是有各种不同层次的,婴儿出生一个月内开始能将母亲的形象从环境中区分出来,这便是进行了初步的视觉抽象。处于象征期儿童的绘画,把物像用抽象符号表现,这种将复杂物像的外部形态进行简化和组织的过程,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儿童大脑的视觉思维活动。

所以在小孩子刚学会拿画笔,说画一个妈妈,然后就画了个圈,这就是一种抽象能力,而不是我们以为的乱涂乱画。

反倒是长大以后,我们开始临摹,开始追求技巧,在这个过程中对抽象能力的培养反而是少的,也是前面提到的一个现象,为什么有些艺术生,能临摹,但画不了自己的生活,就是这种抽象,对复杂物像的外部形态进行简化和组织的能力没有被培养起来。

所以,我们儿童绘画的高峰期并不是在 8 岁,而是在 5 岁、6 岁。因为这一时期儿童的认识发展不受真实生活约束,无论在造型表现方面、色彩运用方面或画面空间表现方面,儿童一概按自己的主观认识去画。因此,他们的绘画常表现出具有非凡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所以在孩子 5 岁、6 岁 这一阶段,父母要做的是:

满足和支持他们的绘画意愿,引导和鼓励他们的微小进步。

通过与孩子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思考,学着去看懂他们的表达。当孩子,做一些涂鸦的时候,不要去呵斥他,家里有条件可以给孩子多一些的绘画工具,比如黑板漆的墙,画板等,在沙滩上一样可以画画,用颜料能画,用自动铅笔也能画。家长需要知道的是,并不是在画板上正儿八经画了颜色,才叫画。

6 岁以后呢,家长可以做的是:

经常带去户外搜集绘画素材。出去画画大自然,创造美术活动环境。

尝试各种材料,各种技法。

开展家庭绘画展览,用孩子作品布置房间,让孩子体验成就感和创造的乐趣。

经常参加美术馆、博物馆,尤其是一些名画,试着讲一些画作背后的故事。

「 学画画对孩子到底好不好?」

孩子开始学画后,可能家长已经着急想去评判孩子的画的好与坏了。包括和其他家长比,这个时候,你也可以分享给他们。一幅画的好与坏真正的决定因素。

我们除去一些一心想走艺术之路,必须跨过应试美术这一块的孩子。

对大多数人来说,一幅画的好与坏,真正重要的是——

儿童画:是否画出了自己头脑中的情感意向,并能将对象的气质、特征通过形象表现出来,使 TA 脑中的情感“明朗化”。

大人的艺术:作品里是否有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并且这个情感和思考是真挚的。

有很明显的一个例子,最近大红的老田和他的老婆高丽丽。

大家看他的东西都会会心一笑,能说这画风粗糙就不是艺术么?所以啊,艺术不是技巧的事业,而是心灵的事业。要学艺术,必须懂得用“情”。

所以艺术的工具是次要的,包括让孩子学什么画,这也是其次的。

重要的是,这个班的课程设计:

1、课程设置是否有利于开发智慧,孩子好像越来越善于思考了;

2、是否能激发孩子的内部动机,变得越来越喜欢画画,喜欢观察生活;

3、能否让孩子学会掌握探索的方法,并逐渐有独立创造的能力;

4、课程设置能否助于孩子知识点的记忆,而不会说,老师教的都忘记了。

「 父母在孩子学画画时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孩子天生就有童心,这个童心能成就其艺术造诣。这是儿童本来具有的心,不必父母与老师教他,只要大人不去摧残它而培养它,就够了。

但像前面那条 “ 经常参加美术馆、博物馆,尤其是一些名画,试着讲一些画作背后的故事 ”就需要我们父母努力了。

相信大家也见过这样的场景,在美术馆,大多数人都是赶时间似的在各个展厅快速游走。有时还会听到有些父母对孩子说,我带你来熏陶熏陶,你可好好看,孩子一脸懵,看什么呢。

但偶尔也会有妈妈带着女儿,在一个作品前细细讲展品的来历,有时还能吸引边上的人旁听。那个小女儿当时一定觉得自己的妈妈是最厉害的吧。妈妈的背后一定闪着光芒。

甚至有时候这个角色会是爸爸,这时就更了不起了。

 

(四)要回答这个为题还得先提两个问题。

1、孩子的性格(外向还是内向?),9大智能领域中(霍华德加德纳博士的“多元智能理论”,本来是8现在多了一向9:灵性智能)有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倾向?——即,孩子喜欢什么?

2、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在哪里?——即,孩子心理身理发育到了什么程度?

(了解我在说什么的各位可以到下面的分割线下观看正文)

为了让大家能根据自己孩子的自身情况出发,采取更加可靠有效的方法,为大家补充一下这两个问题以及其选项的具体解释。

问题1、首先,孩子的性格来讲,内向的孩子喜欢玩的必然和外向的孩子喜欢玩的东西不同、方法不同、学习和吸收的方式也不同。

内向孩子——更加在意自己内心的感受,对于辅导者(家长/老师)的评价也会在意,但是往往是稍后于自己感受的。

外向孩子——更加在意辅导者(老师/家长)的互动与评价,他们喜欢交流,喜爱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喜欢快速地接收到回馈。

这两类孩子的学习方式:前者一个趋向于1对1,安静无扰地自由探索模式。而后者,为他们提供学习小组(注意水平不可相差太远),有问有答的互动型学习方式会更适用。

其次,霍华德加德纳博士的多元智能理论中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有天赋的,有自己擅长的部分,基本上能概括为9大领域: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内省、自然探索、存在,共9大领域。(具体领域包涵的内容请百度百科)目前在上海地区,多元智能理论在幼教中广为熟知,并积极地与活动课程编写结合,已经运用到日常的教学中来了。有许多的测试方法也能比较简单地测试出目前阶段孩子的哪个领域内表现地较为突出。

问题2、YOYO认为,所有超过孩子目前认知范围与可掌握范围的教育都是无效的,也许暂时孩子们通过了机械记忆或者其他方法记住并“掌握”了一些知识,也是无意义的。特别有些超过孩子身心理发育程度的内容的强行实施,会造成对孩子大脑和心理的伤害,两者都是很难逆转的。

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在哪里呢?

这需要每个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并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表。(多少多少个月能会做什么了,那么下一步可以做什么了)跑之前必然是姗姗学步,除非你家孩儿是哪吒是吧。

这张表在各大育儿网站都能找到,摇篮网、丫丫网等。

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再来看如何培养创造力和发散思维这个问题。

创造力和发展思维是两回事,但是他们的建设方法差不了多少,就像吃一颗苹果能补充维生素还有水分,同时肚子也不饿了。

老外为啥比我们有创造力,发散性思维更强?

因为他们的教育体制和我们不同(这个在今天先不讨论),这就导致了学校教的方法和家庭学习氛围的不同。

YOYO认为现在的天朝已经颇具时尚开放的态度,新一代的一线教育者们(老师?错了,是家长)向西方学习,要求使用最时尚最新潮的教学思路来“解放”孩子的童年与学习!这是非常非常非常让人兴奋的!

这种“解放”分为主要思路和具体方法。

3、主要思路:

第一:解放家庭。家庭气氛必须是和谐的。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奶奶爱爷爷,外婆爱外公。这种浓浓的爱的气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大脑首先考虑的是“安全”——其次才是学习等其他的事情。要想思路活跃创造力好,爸妈相爱又爱宝。当然也不是在孩子面前就装的一团和气,真的,孩子一眼就能看出来。

第二:解放态度。“智力是一锅食材丰富的炖肉”。别把目光放在孩子就单一问题上表现出来的结果上,心情、天气甚至是你的一个表情,都会影响到他的表现。别虎视眈眈地评估孩子的能力,9大领域里挑个他感兴趣的,才能大大地增加他智力发展的可能性。对的,只是可能性。

第三:解放方法。方法是试出来的,为孩子挑选适合他的学习方法并不是家长一定要做的。但是。你不能阻止孩子去探索。即,如果你喜欢边唱歌边写作业,别拦着。如果你的孩子把糖果撒到地上,摆弄着玩耍,千万别拦着。他就是在进行投入地探索学习,他有他的学习风格。

4、具体方法:

(1)画画。每个孩子都有涂鸦迷恋期。对于在纸上留下痕迹的诱惑是无法抵挡的,这是一种自我表达也是一种极复杂的头脑练习。当然,同时也能训练手部小肌肉的发育。切勿抓着宝贝的手,强行灌输一个笑脸、一个小兔子等只有大人理解的简笔画。孩子会吸收,但是换来的是失去“创造力”、“发散思维”能力的代价,可是绝对划不来的。

(2)泥塑。一切立体构建的活动。YOYO觉得比起乐高、漂亮色彩的轻质彩泥,脏兮兮臭烘烘的泥巴绝对比他们好太多了。泥巴的可塑性和朴实是孩子们探索“形与空间”绝佳媒介。去除一切华丽的限制思维的创作媒介,孩子们会给我们惊喜。同理,白纸、沙、纸板箱,都是绝佳的玩具。

(3)多说话。成为话唠吧爸妈们。要多说话,同样的话说好几遍,没关系。语言绝对是细致思考的前提条件,孩子们在不会说话的时候可能会思考白天见到过的图案和景象,但是更高阶的道德、因果、逻辑层面的判断和思考必定是要有语言基础的。所以说给孩子们听更多的话就是给提供他们练习思考的积木。会说话,才能任性地思考。

(4)想象游戏。过家家,情商训练的最佳方案。YOYO觉得过家家的玩具越多越好。但是玩具的附加属性越少越好,比如一个普通的娃娃比一个穿着消防员服装的男性玩偶的戏路要宽……有具体样式的娃娃和具体功能性的小汽车也许会降低孩子想象力的发挥哦。

(5)你站边去。家长的参与尽量无痕无感,但别走远了,你还是要在边上陪着哒。家长的这种护航式的陪伴一能给孩子安全感,二能给孩子一种很重要的支持。孩子看你了,笑一笑,表示关心,如果孩子叫你过去,别真的坐下来参加,淡淡的参加一下,在孩子投入的时候懂得适时退一步,他们才能有舞台去绽放哦。

5、具体方法注意事项:

具体的内容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点要有变化。同样的绘画活动进行起来,内外向孩子的学习喜好、学习风格、绘画的主题引导都需要变化。

另外,把糖果撒地上玩的可能有点不卫生,而且也是需要及时教育的。特此修正。家长可以利用孩子对糖果的喜爱给他编个游戏,约定好要在桌面上进行。

 

九、名人名言

 

  1. 欢乐的名字是创造。--希恩
  2. 独立性是天才的基本特征。--歌德
  3.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周海中
  4. 创造者才是真正的享受者。--富尔克
  5. 人才最本质的特点在于创造。--箴言
  6. 劳动能唤起人的创造力。--列夫·托尔斯泰
  7. 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创造力的果实。--米尔
  8. 谚语可以体现一个民族的创造力,智慧和精神。--培根
  9. 一个具有天才的人--具有超人的性格,绝不遵循通常人的思想和途径。--司汤达
  10. 人可以老而益壮,也可以未老先衰,关键不在岁数,而在于创造力的大小。--卢尔卡尔斯基
  11. 无可否认,创造力的运用、自由的创造活动,是人的真正的功能;人的创造活动,是人的真正的功能;人在创造中找到他的真正幸福,证明了这一点。--阿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