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学 院(官网)

www.qinghuaguoxueyuan.com

农学院

《初学记》11

时间: 来源于:国学院

$

【唐太宗《赋得浮桥》】曲岸非千里,桥斜异七星;暂低逢辇度,还高值浪惊。水摇文动,缆转锦花萦;远近随轮影,轻重应人行。

【梁庾肩吾《石桥》】秦王金作柱,汉帝玉为梁;仙人飞往易,道士出归难。

【后周王褒《和庾司水修渭桥》】东流仰天汉,南渡似牵牛;长堤通甬道,飞梁跨造舟。使者开金堰,太守拥河流;广陵候涛水,荆峡望阳侯。波生从故舶,沙涨涌新洲,天星识辨对,检玉应沉钩。空悦浮赋,非复采莲讴。

【后周宗羁《登渭桥》】仲山朝饮马,还坐渭桥中;南瞻临别馆,北望尽离宫。四面衣裾合,三条冠盖通;兰香想和季,起忆成公。圯上相知早,鸡鸣幸共同。

【周庾信《在司水看修渭桥》】大夫参下位,司职渭之阳;富平移锁柱,甘泉运石梁。跨虹连绝岸,浮鼋续断航;春舟鹦鹉色,流水桃花香。星精逢汉帝,钓叟遇周王;平堤石岸直,高堰柳枝长。羡言杜元凯,河桥独举觞。

【张文琮《赋桥》】造舟浮渭日,鞭石表秦初;星文遥泻汉,虹势尚凌虚。已授文成履,空题武骑书;别有临濠上,栖偃独观鱼。

 

关第八

$ 叙事

郑玄注《礼记》曰:关,境上门也。《月令章句》云:关在境,所以察出御入也。《汉书》云:在天文两河间,有天关星。《周礼》:司关掌国货之节,以听关,故有关之赋。国凶礼则无门关之征。(征亦赋也。)按春秋之时,骑境皆有关门,以察行李。鲁有六关,(臧文仲废六关是也。)楚有昭关,(伍子胥逃楚,关吏拘之,胁以吞珠之事是也。)秦地西有陇关,东有函谷关、临晋关,(今蒲津关所在。)南有关、武关,为关中。(武关即秦诈楚之处。)《汉书》云:汉兴都关中,置关都尉,以察伪游,用传出入。(传即今之过所也。)汉文除关无用传,汉景复置用传。汉武时,杨仆征南越有功,耻为关外人,为徙函谷关于新安。《洛阳记》云:汉洛阳四关,东成皋关,南伊阙关,西函谷关,北孟津关。(秦有榆中关,在边郡;汉有玉门关、阳关、五原关、萧关,在边郡。天井关在太行山,居庸关在上谷,江关在吴,壶关在上党,横浦关、湟溪关在越。後汉有散关、斜谷关,在秦西南,蓝田关在秦南,广城关、に辕关、旋门关、鄂坂关在洛阳,白水关在南郊,爵离关在河西。魏有潼关,在函谷西,金门关在函谷东;蜀有阳安关,晋有马溺关,在望都县。井陉关、高梁关在赵地。延寿关在新城,清泥关在秦西南,太行关在上党,鸿上关在中山,白马关在沙洲,铜关、铁关在吴,蓟关在卢氏县,冲关在蒲坂南,马耳关、皇兰关在边郡。)

 

$ 事对

【北守东封】《东观汉记》曰:王梁为中郎将,与景丹蔡遵合击蛮,破之,诏梁别北守天中关。又曰:隗嚣将王元谓嚣曰:“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代一时也。”

【宾叩旅悦】《周礼》曰:凡四方宾客叩关,讥而不禁,则天下之行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

【废六据两】《左传》曰:臧文仲不仁者三:下展禽,废六关,妾织蒲。《汉书》曰:孝武时,霍去病击破匈奴左右地,分置武威等四郡,据两关。

【秦诈汉徙】谯周《古史考》曰:秦君遗楚子书曰:愿与会武关面相结。楚子往。秦君诈令一将军伏兵武关,称为秦王,楚子至则闭关。《汉书》曰:武帝元鼎三年冬,徙函谷关于新安,以故关为弘农县。

【飞牡亡珠】《汉书》曰:函谷关,成帝元延元年,函谷关决门,牡自亡。谷永对曰:函谷拒山东之险。关,守国之固,将去焉,故牡飞。《吴越春秋》曰:伍子胥奔吴,到昭关,关吏欲执之。伍子胥曰:“上之所索者,以我有美珠。今我已亡之矣。”将告子取吞之。关吏因舍焉。

【楚塞蜀门】《战国策》曰:楚有汾陉之塞。桓宽《盐铁论》曰:楚自陉山设关以拒秦。左思《蜀都赋》曰:廓灵关以为门。

【察御何留】察御见叙事。《汉书》云:厨传勿舍,关津何留。何,谓问是何人而停留之云。何,呵也。

【石台铜岭】郦元注《水经》曰:居庸关山上有石台三层,盖古关之侯台也。董览《吴地记》:穹崇山东两岭相趋,名曰铜岭。

【白马青牛】刘向《七略》曰:公孙龙持白马之论以度关。《关令内传》曰:周元极元年,岁在癸丑,冬十有二月二十五日,老子度函谷关。关令尹喜先敕门吏曰:“若有老翁从东来,乘青牛薄板车,勿听过关。”其日果见老翁乘青牛车求度关,授喜《道德经》五千。

【弃解印】《汉书》曰:初终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与军,弃而去。范晔《後汉书》曰:李固为广汉骆令,至白水关,解印绶还汉中。

【裹传封符】张莹《汉南记》曰:郭丹绝迹弃军,缠节裹传,从武关出谒更始。《东观汉记》曰:郭丹,字少卿,初之长安,买入关符,已入。封符乞人,叹曰:“不乘使者车不出关矣!”

【白水青泥】刘澄之《梁州记》曰:关地西南百八十里,有白水关。昔李固解印绶处。孙严《宋书》曰:高祖北伐,沈田子入武关,屯青泥。姚泓自率大众数万奄至青泥关。

【春斗冬奎】《太公金匮》曰:春三月斗星为天关,战背天关,向天梁,敌不可当。又曰:冬月奎星为天关。

【鸡鸣马入】《史记》曰:秦王囚孟尝君,遂变名姓。夜半至函谷关。关法:鸡鸣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有居下坐者,能为鸡鸣,遂发传出。食顷追果至。郭子横《洞冥记》曰:东方朔得神马一匹,高九尺。武帝问朔是何兽也?朔曰:“此王母乘灵光之辇,以适东王公之舍。”税此马于芝田。臣之王公之坛,因骑绕日三匝,此马入汉关门犹未掩。

【金城玉门】阚る《上地十三洲记》曰:金城郡有金城关。《汉书》曰:上党有井关,敦煌龙勒有玉门关阳关。

【识异言禁游宦】《礼记》曰:关执禁以讥,禁异服,识异言。郑玄注:讥,呵察之也。贾子曰:关所以禁游宦诸侯,乃无得出焉。

【襟带咽喉击柝反拒】李尤《函谷关铭》曰:函谷险要,襟带咽喉。张衡《西京赋》曰:关门反拒,汉得久长。又《东京赋》曰:函谷击柝于东西,朝延颠覆而莫持。

 

$

【後汉李尤《函谷关赋》】惟皇汉之休烈兮,包八极以据中;混无外之兮,惟唐典以极崇。万国喜而洞洽兮,向天衢以流通;襟要约之险固兮,制关键以擒并。其南则有苍梧荔浦,离水谢沐。淮浦零中,以穷海陆。于北则有萧居天井。壶口石陉,贯越代朔,以临胡庭;缘边邪指,阳会玉门,凌测龙推,或置以西。于西则有随陇武夷,白水江零,沔汉阻曲,路田山泉;奋水辽溢,连落是经。爰周览以泛观兮,历众关以游目;惟夸阔之宏丽兮,嗟莫盛于函谷。

【晋江统《函谷关赋》】登彼函谷,爰览邱陵;地险逶迤,山冈相承。深壑累降,修岭重升。下杳冥而幽暖,上穹崇而高兴。带以河洛,重以崤阻,经略封畿,因固设险;异服则呵,奇言必捡。遏奸宄于未芽,殿邪伪于萌渐。及文仲之斯废,乃违仁而受贬。圣王制典,盖以防淫;万里顺轨,疆场不侵。抚四夷而守境,岂恃阻于高岑;彼桀纣以颠坠,非山河而不深。顾晋平之爱险,获汝叔之忠箴;鄙魏武之坠志,嘉吴起之弘心。末代陵迟,恶嬴氏之叛涣,乃因兹而自增。下凌上替,山冢崩。览孟尝之获免,赖博爱而多宠。惟七国之西征,仰斯阻而震恐;岂奥险之难犯,将群帅之无勇。咨汉祖之绝关,又见败于项。尹喜爰处,观妙研情,李老西徂,五千遗声。张禄既入,穰侯乃倾,营陵之出,禀筑由生。卫鞅及商,丧宗摧名,终军弃,拥节飞荣。睹浮伪于末俗,思玄真乎大庭。

 

$

【唐太宗《入潼关》】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霜峰直临道,冰河曲绕城;古木参差影,寒猿断续声;冠盖往来合,风尘朝夕惊。高谈先马渡,伪晓预鸡鸣;弃怀远志,封泥负壮情。向有真人气,安知名不名。

【陈周弘正《入武关》】武关设地险,游客好回;将军天上落,童子弃来。挥汗成雨,车马尘埃;鸡鸣不可信,天晓莫先开。

【隋虞茂《入关绝句》】陇低不散,黄河咽复流;关山多道里,相接几重愁。

【徐贤妃《秋风函谷应诏》】秋风起函谷,朔气动河山;偃松千岭上,杂雨二陵间。泫愁广隰,落日惨重关;此时飘紫气,应诏真人还。

【来济《出玉关绝句》】敛辔遵龙汉,衔栖度玉关;今日流沙外,垂涕念生还。

【李行言《秋晚度废关》】秦郊平旧险,周德眷遗黎;始闻清夜柝,俄见落封泥。物色来无限,津途去不迷;空亭谁问马,关戍但鸣鸡。山月寒弥净,河风晓更凄;赠言杨伯起,非复是关西。

【宋之问《过函谷关》】二百四十载,海向河纷纷;六国兵同合,七雄势未分。从成拒秦帝,策决问苏君;鸡鸣将狗盗,论德不论勋。

【杨齐哲《过函谷关》】地险崤陵北,途经分陕东;逶迤泉石尽,荒凉古塞空。川光流晓日,树影散朝风;圣德今无外,何处是关中。

 

$

【後汉崔瑗《关都尉箴》】茫茫九州,据为关津;唐尧积德,三代仁。越季不轨,爰失厥人;圣贤不用,顽へ是亲。汉溃武关,项破函谷;秦王子婴,缢为禽仆。尉臣司关,敢告并毂。

 

卷八·州郡部

 

总叙州郡第一叙事《河图·括地象》曰:天有九道,地有九州;天有九部八纪,地有九州八柱。昆仑之墟,下洞含右;赤县之州,是为中则。东南曰神州,正南曰迎州,(一曰次州。)西南曰戎州。正西日拾州,中央曰冀州,西北曰柱州,(一作括州。)正北曰玄州,(亦曰宫州,又曰齐州。)东北曰咸州,(一作薄州。)正东曰阳州。天下九州,内效中域,以尽地化。《邹子》曰:中国于天下,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赤县,赤县内有九州,禹之叙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州者九,谓之九州,有裨海环之。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河图·括地象》曰:昆仑东南地方五千里,名神州。中有五山,帝王居之。《尚书》曰:禹别九州,九州攸同。(尧遭洪水,使禹治之。至舜即位,分冀州为幽州、并州,分青州为营州,始置十二州。禹受命,复为九州。殷汤受命,因夏九州也。《河图》曰:《九州殊题》:水泉刚柔各异。青徐角羽集,宽舒迟,人声缓,其泉酸以咸。荆扬角徵会,气漂轻,人声急,其泉酸为苦。梁州商徵接,刚勇漂,人声骞,其泉苦以辛。兖豫宫徵合,平静有虑,人声喘,其泉甘以苦。雍冀合商羽,端烈,人声捷,其泉辛以咸。)《舆地志》曰:至周成王时,周公作辅,定官分职,改禹九州。以徐梁合之于青雍,分冀州之域为幽并二州。大司徒之法:五党为州,职方氏掌天下之地,辨九州之国,保章氏掌天文,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之国,皆有分星,以视吉凶。秦始皇并天下,分置三十六郡。(三十六者,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鄣郡、会稽、颍川、砀郡、四水、薛郡、东郡、琅邪、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钜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九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凡三十五。与内史为三十六。)郡各领县。县万户已上为令,减万户为长。平百越,又置四郡,(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合四十郡。郡置一守、一丞、两尉,以典之,监侍御史掌监诸郡。汉有天下,王侯郡国并置焉。迄于平帝,户口繁息,凡新置郡国六十七。与秦三十六合一百三。改周雍州曰凉州,复置夏之徐梁二州,而改梁曰益。北置朔方,南有交址,别置二刺史,凡十三部。(凉、益、荆、扬、青、豫、衮、徐、幽、并、冀十一州。交址、朔方二刺史,合十三部。刺史十三人,各掌一州。)《续汉书·郡国志》曰:光武中兴,命并省郡国。明章和至于顺帝,凡郡国一百五,仍为十三部。(河南尹、河东、弘农、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司隶校尉所部也。颍州、汝南、梁国、沛国、陈国、鲁国、豫州刺史所部也。魏郡、钜鹿、常山国、中山国、安平国、河间国、清河国、赵国、渤海、冀州剌史所部也。留阳、东郡、东平国、任城国、太山、齐北国、山阳、济阳、兖州刺史所部也。、东海国、琅邪国、彭城国、广陵、下邳国,徐州剌史所部也。济阳、南平、问原、乐北国、北海国、东莱、齐国、青州刺史所部也。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杜阳、武陵、长沙,荆州刺史所部也。九江、丹阳、庐江、会稽、吴郡、豫章,扬州刺史所部也。汉中、巴郡、广汉、蜀郡、犍为、、越西、益州、永昌、广汉属国、蜀郡属国、犍为属国,益州刺史所部也。陇西、汉阳、武都、金城、安定、北地、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张掖属国、居延属国,凉州刺史所部也。上党、太原、上郡、西河、五原、中、定襄、雁门、朔方,并州刺史所部也。涿郡、广阳、代郡、上谷、渔阳、北平、辽西、辽东、玄菟、乐浪、辽东属国,幽州刺史所部也。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址、九真、日南,交州刺史所部也。县邑道侯国千一百八十一,户六百六十九万八千六百三十一,口四千九百一十五万二百二十。至桓帝又置三郡,高阳、高凉、博陵是也。灵帝又置三郡,南安、鄱阳、庐陵是也。)《括地志》曰:魏武辅正,吴蜀三方鼎峙,疆埸不定。汉建安中置郡十二;(新兴、乐平、西平、新平、略阳、阴平、带方、谯郡、乐陵、章武、南阳、襄陵是也。又省上郡、朔方、五原、云中、定襄、渔阳、庐江等七郡。)文帝受禅,又置七郡,(朝歌、阳平、弋阳、魏兴、新城、义阳、安丰是也。)明帝置六郡;(平公孙度得辽西、辽东、帝方、玄菟、乐浪,又置上庸一郡。)少帝又置平阳一郡,并得汉旧郡国五十四,平蜀得二十郡。(刘备初置郡九:巴东、巴西、榇潼、江阳、文山、汉嘉、朱提、云南、涪陵,并得汉旧巴郡,广汉、犍为、、越西、益州、汉中、永昌、南安、武都是也。)晋太康平吴之后,天下一统,(平吴得州四:交、广、荆、扬也。郡四十三:孙权置临贺、武昌、朱崖、新安、庐陵五郡,孙亮又置临川、临海、衡阳、湘东四郡,孙休置天门、建平、建安、合浦四郡,孙告置始安、始兴、邵陵、安成、新昌、武平、九德、吴兴、东阳、桂林、荥阳等十一郡,因立宜阳一郡,并汉十八郡,合四十三郡。)凡州十六。(《太康地记》曰:司、冀、兖、豫、荆、扬、徐、青、幽、并、雍、凉、梁、益、交、广是也。)晋自荡阴败后,羌羯交侵。至于刘曜陷洛阳,于是司、冀、雍、凉、青、并、兖、豫、幽、平、秦、营,十二州并沦没矣。後魏孝文帝都洛阳,开拓土宇。明帝熙平元年,凡州四十六,镇十二,郡国二百八十九矣。天平年,凡州六十八。至武定年,凡州一百一十一,郡五百一十九。周明帝受魏禅,至大象二年,凡州二百一十一。隋文帝受周禅,至开皇三年,罢天下郡,其县但隶州而已。九年平陈已后,四海一家。大业三年,罢州为郡,四年大簿,凡郡国一百八十三。唐贞观十三年大簿,凡州府三百五十八,(雍、华、同、宜、岐、陇、幽、泾、宁,州都督府;坊、延,原都督府,灵州都督府;丹,夏都督府;银、孟,胜州都督府;绥、庆、家、蒲、虞、汾、绛、秦、晋、隰、慈、吕、石,潞州都督府;沁、韩、泽,岱州都督府;忻、朔、蔚、云,并州都督府;其、岚、怀,相州都督府;卫、黎、、邢、霸、博、冀、德、观、深、瀛、沧、定、恒、并、幽、易、妫、檀、平、明,营州都督府;辽、师、昌、崇、桢、威、虢、陕、谷、唐、兖、陈、颍,徐州都督府;滑、泗、谯、豫、毫、密、青、济、濮、莱,齐州都督府;滔、宋、郓、许、冀、曹、海、沂,洛州都督府;郑、汴、汝、襄,夔州都督府;万、开、随、硖、蓬、凤、忠、渠、通、集、兴、利、温、复、合、邓、归,荆州都督府、梁州都督府;均、静、金、巴、商、洋、沦、房、壁、阆、始、梓、资、嘉、陵、果,遂州都督府、益州都督府;绵、大、荣、眉、雅、普、翼、茂州都督府;简、向、涂、戎都督府、泸州都督府、州都督府;冉、笮、维、徼、穹、郎、协、曲、褒、靡、微、姚、仿、州、匡、宗、尹、曾州、乐、钩、昆、阳、光、蕲、申、寿、昌、豪、庐、沔、荆、扬州都督府;除、楚、和,安州都督府;黄,秦州都督府;成、武、渭,兰州都督府;河、鄯、廓、儒、岷、洮、宕、台、桥,梁州都督府;肃、甘、瓜、沙、尹、芳、文,松州都督府;扶、居、岩、奉、雅、丛、远、其、生、诸、真、都、阔、出、老、懿、河、凑、般、钟、匐、厥、器、调、流、迩、率、序、淳,轨洲都督府;漳、津、泣、玉、彭、佑、蛾,叠州都督府;龙、会,潭州都督府;费、江、涪、鄂、郢、润、施、郎、岳,黔州都督府;睦、括、常、抚、郴、台、饶、虔、衡、永、郡、连、婺、道、吉,越州都督府、洪州都督府;袁、杭、宣、湖、苏、歙、辰、至、南、夷、应、琰、庄、祥、充、播、年、恩,高州都督府;循、建、振、昭、韶,广州都督府;罗,崖州都督府;绣、辨、端、新、春、氵沓、窦、邑、潮、贺、封、梧、蒙、即、龙,桂州都督府;廉、宾、药、泉、钦、横、贵、藤、象,交州都督府;儋、雷、峰、融、容、爰,龚州都督府;澄、燕、演、白、景、林、义、智,州都督府;儋,崖州是也。凡县一千五百五十一。至十四年,西克高昌,又置西州都护府及庭州,并六县。通前凡三百六十州。)依叙之为十道也。

 

第一

$ 事对

【九围百郡】《毛诗》曰:帝命式于九围。《汉书》曰:凡郡国一百三。

【八辅九州】张衡《灵宪》曰:中州含灵,外制八辅。《尚书》曰:禹别九州。

【九有十都】《尚书》曰:以有九有之师,爰革夏正。注云:九有,九州也。《尚书大传》曰:五里为邑,十里为都,十都为师,州十一师。

【神州裨县】《河图》曰:昆仑东南地方,五千里神州。《史记》曰:中国赤县,有裨海环之。

【三辅六郡】《汉书》曰: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都为六郡。

【六辅三河】《汉书》韦昭谓河东、河南、河内为三河,兼三辅,为六辅。

【殊题含类】《河图》曰:《九州殊题》:水泉刚柔各异。《春秋说题辞》曰:州之言殊也。言殊含同类,异其界也。

【凉徐鲁】《汉书》改雍州为凉州。《尚书》曰:海岱及淮惟徐州。《汉官解诂》曰:凉黑水,徐鲁惟沂。

 

$

【萧子显《齐书·郡国志赞》】郡国既建,因州而部;离过十三,合不逾九。分城列邑,名号即阜;迁移区并,代王代有。

 

河南道第二

$ 叙事

河南道者,禹贡豫、徐、青、兖四州之域,(《尚书》曰:荆河惟豫州,济河惟兖州,海岱及淮惟徐州,海岱惟青州。按《尚书》:兖州西北距河,谓古九河也。九河填塞,今之河北博德、仓、棣等州,即古兖州之地。今为河北道矣。《汉书·天文志》曰:房心为豫州,虚危为青州,奎娄胃为徐州,角亢氐为兖州之分野也。)北距河,东至海,南及淮,西至荆山,尽其地也。河南府,周地也。风雨之所交也,阴阳之和也。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昔周公营洛邑,至平王居之。宋州,宋地也。(古豫州域,)古商邱也。阏伯之墟,周封微子,是为宋也。(《汉书·地理志》云:房心为豫州,宋之分野。)汉代梁孝王都之。青州,齐地也。古爽鸠氏之墟,周封太公于营邱为齐也。(今临淄县。)兖州,鲁地也。(鲁今曲阜县也。按《汉书·地理志》云:奎娄为鲁,属古徐州。)古少昊氏之墟。周封周公,后为鲁侯。陈州,陈地也。(古豫州域。)平王东迁,郑武公居之。(今新郑。)其后韩哀侯灭郑而居其地。(韩贞子初都河北之平阳,哀侯徙焉。)东自豫许,略汝邓而西得河南府之阳翟、福昌、新安,尽韩地也。(按《汉书·地理志》陈、韩、郑,并角亢氐之分野。)汴州,魏地也。魏初居河北,(魏绛徙居安邑。)惠王以安邑近秦,乃徙都焉。(今汴州大梁城是也。)得河南滑州之境,分得韩之郑、豫等数州之东界属于魏也。(《地理志》云:魏,觜Δ参之分野。)

 

$ 事对

【帝台天室】《山海经》曰:鼓钟之山,帝台之所以觞百神也。郭璞注曰:举觞宴会,则于此山也。今按:其山在伊阙西南。《史记》曰:周武王曰:“我南望岳鄙,粤瞻伊洛,无远天室。”营周居于洛邑而后去之。

【马坂龙门】戴延之《西征记》曰:次前至黄马坂去计素绪十里。《易乾凿度》曰:禹凿龙门,辟伊阙。

【邙阜洛川】《西山记》:邙山西连东垣,亘阜相属。曹植《洛神赋》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八关四塞】郦元注《水经》曰:汉灵帝以何进为大将军,将五营士屯都亭,置伊阙、函谷、广城、大谷、に辕、旋门、平津、孟津等八关都尉。《洛阳记》曰:左成皋,右函谷,前有伊阙,背孟津,此四塞之固。

【に辕郏辱阝】阚る《十三州志》曰:に辕道凡十二曲也。今按:在缑氏县东南。《左传》曰:成王定鼎于郏辱阝。

【九坂三川】《穆天子传》曰:天子西升九阪。郭璞注:今新安县十里有九坂。《史记》曰:秦襄公初以周地置三川郡。

【金谷铜驼】郭缘生《述征生》曰:金谷,谷也。地有金水,自太白源南流经此谷,注谷水。华延隽《洛阳记》曰:两铜驼在宫之南街,东西相向,高九尺。《洛阳记》谓之铜驼街。

【三涂九谷】《左传》曰:四岳、三涂,九州之险。杜预释例曰:三涂,陆浑山名。张衡《东京赋》曰:濯龙芳林,九谷八溪。

【方湖曲洛】郦元注《水经》曰:华林园景阳山北经方湖。湖中趣御座石,前建蓬莱山。《穆天子传》:东游于黄泽,宿于曲洛。

【梓泽芝田】刘澄之《宋永初山川记》曰:梓泽,地名,去王城二十四里。曹植《洛神赋》曰: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已上河南府。

【牛兰狐聚】郦元注《水经》曰:牛兰水,出鲁阳县北牛兰山。《汉书》曰:梁县有惮狐之聚。

【黄陂白水】《水经注》曰:黄水积为黄陂,入白水亭城西南。已上汝州。

【虢国虞城】《汉书》曰:陕州,虢国也。又曰:周封太伯后,是为虞公,谓之虞城。

【茅津柏谷】杜预云:茅津在太阳县西。《汉武故事》曰:帝微行至于柏谷。已上陕州。

【石堤金匮】《水经注》曰:石堤山下有祠,遁甲开山图;熊耳山有金匮石室。【鸠里鸿关】汉卫太子东走至湖,藏金鸠里。《水经注》云:汉阙亭东有鸿关。已上虢州。

【北利西平】《十三州志》曰:北利城在上蔡。崔鸿《後燕录》:西平县属汝阴。

【龙泉羊涧】《後汉书》曰:平舆泉有二龙焉。《十三州志》曰:武帝时有白羊出溪涧中。已上豫州。  【西唐南郭】《後汉书》曰:高凤隐西唐山。《周地图记》曰:後魏于南郭城中置南阳郡。

【蓼国谢城】《汉书》曰:湖阳县,故蓼国。《荆州记》曰:棘县有谢城。已上唐州。

【胡国陶丘】《汉书》云:汝阴县故胡国。《晋书》曰:汝阴县有陶丘乡。

【汝坟颍浸】《毛诗》曰:汝坟道化行也。《周礼》曰:正南曰荆州,其浸颍淇。已上颍州。

【炎都楚徙】《帝王世纪》:神农初都陈。《汉书》云:楚顷襄王东徙于陈。

【鸡水狐邱】《水经注》:洧水南出,谓之鸡笼水。《左传》:楚侵陈,克狐邱。已上陈州。

【二颍五都】《成公绥赋》曰:俯临二颍。《魏略》曰:以长安、谯、许昌、邺、洛阳为五都。

【方城曲洧】《左传》曰:楚国方城以为城。又曰:诸侯伐郑,至于曲洧。已上许州。

【荡渠原圃】《水经注》曰:阴沟出阳武县之荡渠。《左传》曰:郑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圃。

【践土鸿沟】《左传》云:晋文公作王宫于践土。注云:郑地。《汉书》曰:于荣阳下,别河东南为鸿沟。已上郑州。

【逢泽汴渠】《汉书》曰:逢泽在开封东北。《史记》曰:秦孝公使公子会诸侯于逢泽。《西征记》曰:仓坦城南临汴渠。

【羊湖沙海】《述征记》曰:汴南董生,引汴水自羊湖。《战国策》曰:梁君欲得九鼎,谋于沙海之上,为日久矣。已上汴州。

【金堤石济】《汉书》曰:河决东郡,所筑号曰金堤。《述征记》曰:河有一积石,谓之石济。

【蒲邑桃城】《左传》曰:齐侯卫侯胥命于蒲。注曰:蒲宁殖邑也。《续汉书》云:桃城在燕县南。已上滑州。

【谯国濑乡】《晋书》曰:谯国,魏明帝分置也。《濑乡记》云:老子祠在濑乡。

【麦邱桑邑】《桓谭新论》曰:齐桓公行见麦邱人。《水经注》曰:山桑邑俗谓之北平城。已上毫州。

【商邱景毫】《左传》曰:阏伯居商邱。又曰:汤有景毫之盟。

【棘璧桐门】《汉书》曰:吴楚七国反,先击破梁棘璧。《左传》曰:楚围宋,门于桐门。已上宋州。  【清水梁山】《述征记》曰:钜野县有清水。又:梁山氵祭清水更属岱宗。

【无盐阳谷】《汉书》云:无盐县近东平国。《左传》:齐侯会于阳谷。已上郓州。

【荷泽葵邱】《尚书》曰:导荷泽,被孟潴。《左传》曰:齐桓公会诸侯于葵邱。

【五丈三】《水经注》曰:荷水,俗谓之五丈沟。《尚书》曰:汤遂伐三。已上曹州。

【谷林瓠子】《吕氏春秋》曰:尧葬谷林。《汉书》曰:河决瓠子堤。已上濮州。

【秦亭卢邑】《左传》曰:鲁筑亭于秦。杜预注云:范县西北有秦亭。又曰:高弱以卢叛。杜预注曰:卢,齐高氏邑。

【狼水鱼山】《水经注》曰:狼水出大鉴山狼溪,西北流,经谷城西。《汉书》曰:武帝瓠子歌曰:“吾山平兮钜野溢。”注:吾山,即鱼山也。《西征记》:鱼山北临河。已上济州。

【莱邑蒲台】《水经注》曰:莱芜县,昔齐景公灭莱,莱人播北谷,邑落荒芜,故云莱芜。《三齐略记》曰:海侧有台,高八丈。秦始皇于台下萦蒲ム马,因名蒲台。

【甲山笼水】《水经注》曰:萌水出于甲山。《述征记》曰:梁邹城西有笼水。或云,齐之孝妇,涌泉发于宅内,以笼覆水,所以名曰笼水。已上淄州。

【济河洙泗】《尚书》曰:济河惟兖州。《礼记》曾子谓子夏曰:“吾与汝事夫子于洙泗之间。”

【凫峄龟蒙】《毛诗》曰:建尔元子,俾侯于鲁,保有凫峄,遂荒徐宅。又曰:奄有龟蒙,遂荒大东。已上兖州。

【石堰金舆】晏谟《齐记》曰:石塞堰,武帝时造。《述征记》曰:朗公金舆山,孤峰环秀,实神岭也。  【华泉历井】《左传》曰:逢丑父使齐顷公下如华泉取饮。《续征记》曰:历山有井有底,与城西南涌泉相通。已上齐州。

阝城费邑】《左传》曰:阝黎来朝,杜预注曰:东海昌卢县东北有阝城。又曰:费伯帅师城郎,琅邪费县也。后为季氏邑。

【大岘叟冈】伍缉之《从征记》曰:大岘直度山二十五里,涧壑洞地,崖坂峭曲,四岳三涂,不是过也。《水经注》曰:小叟冈有水二源,双会东导一川。已上沂州。

【表海营邱】《左传》曰:吴季札闻歌齐之声,曰:“表东海者其太公乎?”《史记》曰:武王封师尚父于齐营邱也。

【天齐地镜】《汉书》曰:齐所以为齐者,以天齐也。苏林注:天中齐也。顾野王舆《述志》曰:宋文帝时,青州城南地,远望倒影如水,谓之地镜。已上青州。

【龙沟鹄垄】《续述证记》曰:彭城水五沟到龙沟五里。张华《博物志》曰:徐君宫人生卵,以为不祥,弃之水滨。有犬名鹄苍,衔卵以归,遂生儿,为堰王。后鹄苍临死生角而九尾,实黄龙也。葬之徐里中,见有狗垄存焉。

【西楚北陵】《汉书》曰: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晋书·太康地志》有北陵县,属下邳。已上徐州。

【邸阁濠梁】《西征记》曰:宿预城下邳之中路旧邸阁。《述征记》曰:濠汜,水公也,其水注泗有旧鱼梁。庄子游于濠梁,则此地也。

【白楼朱矢】侯滔《北征记》曰:下邳城,韩信所都也。中城吕布所守,南临白楼门。《博物志》曰:徐堰王欲行霸上国,乃沟通陈蔡之间,得朱弓彤矢。已上密州。

【龙台马耳】《三齐略记》曰:平昌门内有台,高六丈,神龙出入于其中,故名龙台城。《水经注》曰:马耳山高百丈,上有石并举双耸,如马耳。

【柴阜焦原】《齐地记》:柴阜榛棘森然,故云柴阜,邴原葬于其东。《尸子》曰:莒有焦原者,广寻五十步,临百仞之溪,莒国莫敢近者。有羽士见于莒子,独欲行齐踵。已上登州。

【圣石仙祠】《齐记》曰:莱山之阴有大石,其中有人出处,云是古圣人从此而出。《汉书》曰:不其县有太一仙人祠九所。

【三山九穴】《汉书》曰:曲城县有三山。《齐记》云:九目山有九穴。已上莱州。

【吕母固田横岛】後汉王莽末,有吕母者,其子为县宰所杀。母散财以招少年,其杀宰而人海中。今按:其固见存,在东海县北。《汉书》曰:高祖定天下,田横惧诛,乃与从属五百人入海,居岛中。

【仙士石始皇碑】崔琰《述征赋》曰:郁非山有仙士石室,乃往观焉,见一道人。王隐《晋书》曰:海中去岸百五十步有秦始皇碑,阔五尺,厚三尺八寸。已上海州。

 

$

【扬雄《豫州箴》】郁郁荆河,伊洛是经;荣彼漆,惟用攸成。田田相拿,卢卢相距;夏殷不都,成周攸处。豫野所居,爰在鹑墟。四奥咸宅,寓内不如;陪臣执命,不虑不图。毋曰我大,莫或余败;无曰我强,靡克余亡。王赧为极,实绝周祀。牧臣司豫,敢告柱史。

【又《青州箴》】茫茫青州,海岱是极;盐铁之地,铅松怪石。群水攸归,莱夷作牧;贡篚以时,莫怠莫违。昔在文武,封吕于齐;厥土途泥,在邱之营。五侯九伯,是总是征;马殆其衔,御失其度。周室荒乱,小白以靖;诸侯佥服,复尊京师。小白既没,周卒陵迟;嗟兹天王,附命下土。牧臣司青,敢告执矩。     

【又《徐州箴》】海岱伊淮,东海是渚;豫州之士,邑于蕃宇。大野既潴,有羽有蒙;孤桐珠,泗沂攸同。降周任姜,镇于琅邪;姜姓绝苗,田氏攸都。事起犹微,不虑不图;祸如邱山,本在萌芽。牧臣司徐,敢告仆夫。

【又《兖州箴》】攸攸济河,兖州之寓;九河既导,雷夏攸处。草繇木条,漆丝;济漯既通,降邱宅土。成汤五徙,卒都于毫;盘庚北渡,牧野是宅。箕子欷,故居为墟。牧臣司兖,敢告执书。

 

关内道第三

$ 叙事

关内道者,禹贡雍州之域。(《尚书》曰:黑水西河惟雍州。按:雍州自陇而西,分为陇右道。《汉书·天文志》曰:东井与鬼为雍州分野。)东自同华,略河而北;西自岐陇,原会极于北垂,尽其地也。京兆府挟沣灞,据函崤,(班固《西都赋》曰:左据函谷二崤之险。又曰:挟沣灞。据陇首。)得百二方千里。(《汉书》曰:秦得百二。苏林曰:言秦地险固,以二万人足当得诸侯百万人。《河图》曰:秦地方千里。)周都酆镐,秦都咸阳,汉都长安,今武功县,后稷所封也。(《史记》:后稷封于粲是也。)豳州,昔公刘所居也。华州,古郑国也。(《诗谱》曰:周宣王封其弟于咸林,是为郑国。)岐州,秦德公初居之所也。夏州,赫连氏之都也。

 

$ 事对

【四塞八川】《汉书》娄敬云:“关中被山带河,四塞之固。”相如《上林赋》曰:荡荡乎八川,沣、氵高、涝、、泾、渭、灞、

【神皋福地】《西京赋》曰:实惟奥区神皋。《遁甲开山图》曰:骊山西有阜,名风凉原,雍州之福地。

【金城石柱】《汉书》:关中金城千里。《三辅旧事》曰:石柱以南属京兆,北属扶风。

【细柳长杨】《汉书》曰:周亚夫军细柳,汉宫名有长杨。

【温水沧池】《三秦记》:渭水桥西有温水。又《长安记》:建章宫有太液沧池。

【鸡头鹑首】《雍州记》:鸡头山在县。《史记》:天赐秦穆公鹑首之地。

【汉京秦里】《西都赋》曰:弘我以汉京。又《西京赋》曰:秦里其朔。

【丹水黄山】《山海经》:南山多黄丹水出焉。《西京赋》曰:绕黄山而款牛首。已上京兆府。

【桃塞柏原】《左传》:晋侯使詹嘉守桃林之塞。杜预曰:今潼关是也。《水经注》:灌水于孤柏之原西流。

【蒲池学】《水经注》:华山上灵泉名蒲池。《高士传》云:张楷隐华山,学者从之成。已上华州。【韩原姚谷】《古今地名》云:韩武子食き于韩原。《後汉书》云:姚谷属白水。

【堑洛分华】《史记》曰:秦简公堑洛,蒲城县东长城是也。《後汉书》曰:孝明帝分华山都置武乡郡。已上同州。

【蒲谷柏城】《水经注》曰:蒲谷水源出中部县。又曰:猪水流经柏城。已上同州。

【丹川乌水】《水经注》曰:蒲水南自洛川县流入丹阳川。又曰:乌川水源出汾川县西北。已上丹州。

【青牛白帝】《录异传》曰:秦文公伐雍州南山文梓树,有青牛走出沣水中。《史记》:秦文公作,以祭白帝。

【漆水桐池】《水经注》曰:漆水出漆溪。又曰:桐池水东北流入三交水。已上岐州。

【岐下梁邱】《史记》曰:古公父止于岐下。《水经注》曰:梁邱谷水,西南注于泾。

【芹川芮水】《水经注》曰:宜禄县北有芹川。又曰:芮水流入泾。已上豳州。

【乌亭昆壤】汉乌氏县,王莽改为乌亭。宋初《山川记》曰:安定昆戎旧壤也。已上泾州。

【陇水吴山】《三秦记》曰:俗歌云陇头水。《地道记》曰:阳县属秦国,吴山在西。已上陇州。

【芹谷柞亭】《水经注》曰:芹谷水出罗川县东子午山。《续汉书》曰:汾阳县有五柞亭。已上宁州。

【兔州鸡水】《水经注》曰:兔川西南流注洛水。又曰:乌鸡水出西流入洛。已上庆州。

【蓝水那邑】《十六国春秋》云:赫连定登于可蓝山。《史记》曰:那戎邑也。已上原州。

【白水蒲川】《水经注》曰:白水源出汾水岭西。又曰:小蒲川水东南流,入坊州。已上州。

【神泉障龙尾溪】《水经注》云:龙尾水出神泉障,又有龙尾溪。已上延州。

【渌莲池青盐泽】《十六国春秋》云:赫连勃勃田于三交,至渌莲池而还。《汉书》曰:朔方郡青盐泽在南。

【典农城怀浑障】《水经注》云:河水经典农城,又东北经怀浑障。已上灵州。

【蒙水鸡山】《水经注》云:朔方县有蒙水紫河。《续汉书》曰:将军窦宪出鸡鹿山。已上胜州。

 

$

【晋挚虞《雍州诗》】于皇先王,经启九有;有州惟雍,居京之右。土载奥区,山包神薮;嘉生惟繁,庶类伊阜。悠悠州域,有华有戎;外接皮服,内含岐丰。周余既没,夷德未终;莫不慕义,易俗移风。

 

$

【扬雄《雍州箴》】黑水西河,横属昆仑;邪指阊阖,画为雍垠;上侵积石,下碍龙门。安不忘危,盛不讳衰。牧臣司雍,敢告缀衣。

 

河东道第四

$ 叙事

河东道者,禹贡冀州之域。(《尔雅》曰:两河间为冀州。)舜置十二州,分冀州为幽州、并州。今河东道即并、幽两州之地。(《汉书·天文志》曰:毕昴为冀州,营室东壁为并州。)西南距河,北尽朔垂。悉其地,河东本尧之所都。周成王封其弟叔虞。其子燮,是为晋侯。及三家分晋,自蒲州略河东至怀州属魏,(怀州今属河北道。)自泽潞而南至卫州,尽太原府已北属赵。太原府,昔高辛氏子实沉及金天氏子台骀之所居也。又为唐国,帝尧为唐侯所都。(郑玄《诗谱》曰:唐者,帝尧旧都地,后徙平阳。)蒲州,帝舜所都。(《太康地记》云:舜都安邑是也。)绛州,晋献公迁都之地。

 

$ 事对

【尧墟禹迹】郑玄《诗谱》曰:成王封母弟叔虞于尧之故墟。皇甫谧《帝王世纪》曰:禹自安邑都晋阳,曾孙帝相迁帝丘。子少康中兴,还乎旧都,复禹之迹也。

【太夏中都】《春秋地名》云:晋太康一名太夏。《後魏书》曰:中都属太原郡。

【六名五尉】《春秋地名》云:晋太卤、太原、太夏、太墟、晋阳、太康六名,其实一也。晋《太康地志》:并州部太原六郡,又有护匈奴中郎,左部、右部、中部、南部、北部五都尉。

【蒿垣苇泽】《春秋后语》曰:张孟谈谓赵襄子曰:臣闻董安于之在晋阳,公宫之垣皆荻蒿。《後魏书》云:石艾县有苇泽。

【潜邱涡水】《尔雅》曰:晋有潜邱。郭璞注云:在太原晋阳县。《水经注》曰:洞涡水出平乐县西北。

【祁墓介祠】《後汉书》云:晋阳有祁奚墓。又曰:晋阳有介子推祠。已上并州。

【涑水涤山】《水经注》云:涑川水在桑泉县界。晋《地道记》曰:雷首山一名涤山。

【臼亭虞坂】《左传》曰:公子重耳取臼亭。杜预注曰:河东解县有臼亭。《战国策》曰:骐骥驾盐车上虞坂。今按:在安邑县界。已上蒲州。

【玉璧天井】後魏大统四年,东道行台王思政表筑玉璧城。今按:在后山县西。《水经注》曰:天井水,经尧城西,流入汾水。

【枣涧桐乡】《水经注》曰:干枣涧水北出,入石人岭下南流,俗谓之扶苏水。《汉书》:武帝将幸缑氏,至左邑桐乡,在闻喜县界。已上绛州。

【千亩五城】《左传》曰:晋穆侯以条之役生太子,命之曰仇;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後魏书》云:晋州领五城郡是也。

【襄陵狐谷】後汉襄陵属河东郡。《水经注》曰:平河水出晋阳县西壶口山,东经狐谷亭。已上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