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学 院(官网)

www.qinghuaguoxueyuan.com

管理学院

《财务分析》

时间: 来源于:国学院
  1. 概述

 

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经济管理活动。它是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学科。

关于财务分析的定义,还有多种表达,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Water B.Neigs认为,财务分析的本质是搜集与决策有关的各种财务信息,并加以分析和解释的一种技术。

财务分析的方法与分析工具众多,具体应用应根据分析者的目的而定。最经常用到的还是围绕财务指标进行单指标、多指标综合分析、再加上借用一些参照值(如预算、目标等),运用一些分析方法(比率、趋势、结构、因素等)进行分析,然后通过直观、人性化的格式(报表、图文报告等)展现给用户。

 

一、财务分析的方法:

 

(一)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对比两期或连续数期财务报告中的相同指标,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变动趋势的一种方法。

比较分析法的具体运用主要有重要财务指标的比较、会计报表的比较和会计报表项目构成的比较三种方式。

1、不同时期财务指标的比较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1)定基动态比率,是以某一时期的数额为固定的基期数额而计算出来的动态比率。

(2)环比动态比率,是以每一分析期的数据与上期数据相比较计算出来的动态比率。

2、会计报表的比较;

3、会计报表项目构成的比较

是以会计报表中的某个总体指标作为100%,再计算出各组成项目占该总体指标的百分比,从而比较各个项目百分比的增减变动,以此来判断有关财务活动的变化趋势。

采用比较分析法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用于对比的各个时期的指标,其计算口径必须保持一致;

(2)应剔除偶发性项目的影响,使分析所利用的数据能反映正常的生产经营状况;

(3)应运用例外原则对某项有显著变动的指标做重点分析。

 

(二)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各种比率指标来确定财务活动变动程度的方法。比率指标的类型主要有构成比率、效率比率和相关比率三类。

1、构成比率

构成比率又称结构比率,是某项财务指标的各组成部分数值占总体数值的百分比,反映部分与总体的关系。

2、效率比率

效率比率,是某项财务活动中所费与所得的比率,反映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3、相关比率

相关比率,是以某个项目和与其有关但又不同的项目加以对比所得的比率,反映有关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

比如,将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进行对比,计算出流动比率,可以判断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采用比率分析法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对比项目的相关性;

(2)对比口径的一致性;

(3)衡量标准的科学性。

 

(三)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因素分析法具体有两种:连环替代法和差额分析法。

1、连环替代法

2、差额分析法

采用因素分析法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因素分解的关联性;

(2)因素替代的顺序性;

(3)顺序替代的连环性;

(4)计算结果的假定性。

二、定义内涵

 

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WaterB.Meigs认为,财务分析的本质在于搜集与决策有关的各种财务信息,并加以分析与解释的一种技术。

美国纽约市立大学LeopoldA.Bernstein认为,财务分析是一种判断的过程,旨在评估企业现在或过去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其主要目的在于对企业未来的状况及经营业绩进行最佳预测。

台湾政治大学教授洪国赐认为,财务分析以审慎选择财务信息为起点,作为探讨的根据;以分析信息为重心,以揭示其相关性;以研究信息的相关性为手段,以评核其结果。

1、财务分析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财务分析是在企业经济分析、财务管理和会计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从财务分析的内涵、财务分析的目的、财务分析的作用、财务分析的内容,到财务分析的原则、财务分析的形式、财务分析的组织等,都日趋成熟。

2、财务分析有健全的方法论体系

财务分析有专门的技术方法,如水平分析法、垂直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都是财务分析的专门和有效的分析方法。

3、财务分析有系统客观的资料依据

最基本的资料是财务报表。

4、财务分析有明确的目的和作用

财务分析的目的受财务分析主体和财务分析服务对象的制约

从财务分析的服务对象看,财务分析不仅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企业外部投资决策、贷款决策、赊销决策等有着重要作用。

从财务分析的职能作用来看,它对于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评价都有重要作用。

三、工作内容

 

1、资金运作分析:根据公司业务战略与财务制度,预测并监督公司现金流和各项资金使用情况,为公司的资金运作、调度与统筹提供信息与决策支持;

2、财务政策分析:根据各种财务报表,分析并预测公司的财务收益和风险,为公司的业务发展、财务管理政策制度的建立及调整提供建议;

3、经营管理分析:参与销售、生产的财务预测、预算执行分析、业绩分析,并提出专业的分析建议,为业务决策提供专业的财务支持;

4、投融资管理分析:参与投资和融资项目的财务测算、成本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活动,配合上级制定投资和融资方案,防范风险,并实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5、财务分析报告:根据财务管理政策与业务发展需求,撰写财务分析报告、投资财务调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等,为公司财务决策提供分析支持。

四、指标汇总

 

(一)变现能力比率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3、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二)资产管理比率

1、存货周转率(次数)=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

或者存货周转率(次数)=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存货

2、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3、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三)负债比率

1、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

2、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EBIT/I

 

(四)盈利能力比率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

 

(五)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所用指标

1、权益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2、权益乘数=资产总额/股东权益总额=1+(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总额)=1/(1-资产负债率)

 

(六)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所用指标

1、每股收益(EPS)=(EBIT-I)(1-T)/普通股总股数=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当年股数没有发生增减变动时,后者也适用)

2、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

3、每股股利=股利总额/年末普通股股份总数

4、股利支付率=股利总额/净利润总额=市盈率×股票获利率(当年股数没有发生增减变动时,后者也适用)

5、股票获利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市价(又叫:当期收益率、本期收益率)

6、股利保障倍数=每股收益/每股股利

7、每股净资产=年度末股东权益/年度末普通股数

8、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9、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年末净资产

 

(七)现金流量分析指标

1、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

经营活动流量=经营活动流入-经营活动流出

2、流动性分析(反映偿债能力)

(1)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本期到期债务

(2)现金流动负债比(重点)=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反映短期偿债能力)

(3)现金债务总额比(重点)=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债务总额

3、获取现金能力分析

(1)销售现金比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销售额

(2)每股营业现金流量(重点)=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普通股股数

(3)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全部资产×100%

4、财务弹性分析

(1)现金满足投资比率

(2)现金股利保险倍数(重点)=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每股现金股利

5、收益质量分析

现金营运指数=经营现金的净流量/经营现金毛流量

五、注意事项

 

(一)临界值指标的分析

企业绩效评价是对企业的财务效益赝产营运。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多因素的综合评价,因此,将评价结果用于具体项目或选择部分指标进行特定目标的评价时(比如用于信贷和拟投资项目的评价等),还要进行主要财务指标的研究分析和横向、纵向比较。例如,按照企业效绩评价的有关规定:当净资产为负值时,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积累率两项指标和初步评价得分均按0分计算;资产保值增值率、经营亏损挂账比率和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指标的单项修正系数均按1计算。这样由于系数和其它指标值的影响,企业效绩评价指标值仍可能较高。如果将这一评价结果应用于信贷和拟投资企业的评价,显然,不太合理,因为净资产出现负值,即资不抵债,按企业破产的有关规定,这种企业随时都有可能破产清算。

这个例子,一方面表明:企业效绩评价是对企业财务分析的深化与升华,它虽然弥补了单纯财务指标难以得出综合结论的不足,但是,从企业效绩评价"标识"上,看不出存在的具体问题和潜在问题以及问题的症结,因此,在应用评价结果时,还要对企业的财务指标进行深入分析;另一方面也表明,在进行财务指标深入分析时,要特别注意一些处于临界值财务指标的分析。

此外,还应该注意非财务指标和非计量指标的临界值。非财务指标常见的有安全生产指标和环境保护指标,国家规定的最低要求就是其临界值。非计量指标有各种定义方法,企业效绩评价的八项非计量评议指标是较为全面的非计量指标体系,每项指标的差(E)级的标准值是其临界值。比如:"领导班子基本素质"评议指标的差(E)级的标准是"企业领导班子不够团结,主要领导不得力,或以权谋私,决策失误较多,企业效益滑坡,员工怨声很大"等。

当企业领导班子基本素质具备差(E)级的基本特征时,应该进一步加以分析。

 

(二)指标计算数据来源的分析

企业效绩评价是以财务指标为主要内容,以净资产收益率(即投资报酬率)为核;已指标的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的评价,财务指标值的高低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好坏。计算财务指标值的数据来自会计报表,而会计报表又是根据应计制和历史成本原则确认的会计账册数据编制的。因此,在应用企业效绩评价结果和评价指标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未进行资产评估调账的老企业。这类企业资产负债表的项尤其是资产项目以及由此计算的指标值与新办企业和经过评估调账的企业比较相差甚远,因此,对这类企业的财务指标计算值,应做进一步的分析。

2.未经独立审计机构审计调整的会计报表数据。这类企业由于未按国家统一会计政策和会计制度进行调整,其会计科目和对应会计科目的数据,缺乏可比性,由此计算出的指标值,也就缺乏可比性。

3.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等虚拟资产项目和高账龄应收账款、存货跌价和积压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等可能产生潜在的资产项目。对这两类资产项目,一般称之为不良资产。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既说明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可能有问题,也可能表明企业在过去几年因人为夸大利润而形成"资产泡沫";如果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超过利润总额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说明企业当期的利润表数据有"水份"。

4.关联交易。通过对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分析,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企业,判断企业的盈利基础是否扎实,利润来源是否稳定。如果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主要来源于关联企业,就应该特别关注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分析企业是否以不等价交换的方式与关联交易进行会计报表粉饰。如果母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的利润总额大大低于企业的利润总额,就可能意味母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包装注入"企业。

5、非主营业务利润。通过对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在企业利润总额的比例,分析和评价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特别是进行资产重组的企业。

6.现金流量。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现金净流量的比较分析以判断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的质量,如果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利润,将意味着与已经确认利润相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

 

(三)防外事项的分析

企业效绩评价的非计量评价指标是企业表外事项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在应用时,不仅应该注意分析其对企业的影响,还应注意以下表外重大事项的分析,如下表:(略)

此外,还应该注意到企业效绩评价的实质是国有资本金的效绩评价,它主要服务于企业监督。国有资本金管理及财务监督、领导班子考核、经营者收入分配等,体现的是国家所有者的职能。马克思曾说过:"在面前有两种权力,一种是财产权力;另一种是政治权力,即国家的权力"。两种权力派生出两种不同的职能,即国家的所有者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企业效绩评价体现的正是这种财产权力和国家的所有者职能,它为政治权力和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提供服务,并通过其发挥一定的作用。因此,企业效绩评价对控股和全资子公司的评价的适应条件和环境要好些,发挥的作用也就大些,而对于参股投资和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评价就要差些,发挥的作用也要小些,要注意这一点。

六、相关学科

 

1、财务分析与经济活动分析

财务分析和经济活动分析的相同点在于"分析",有相同或相近的分析程序、分析方法、分析形式等。区别主要在:

2、对象与内容不同

财务分析的对象是企业财务活动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回收、分配等。经济活动分析的对象是企业的经济活动,除了财务活动,还有生产活动。

3、分析的依据不同

财务分析的依据主要是企业会计报表资料,经济活动分析的资料则包括企业内部各种会计资料、统计资料、技术或业务资料等。

4、分析的主体不同

财务分析的主体具有多元性,可以是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也可以是企业经营者、企业职工及其他与企业有关或对企业感兴趣的部门、单位或个人。经济活动分析通常是一种经营分析,分析的主体是企业经营者或职工。

5、财务分析与会计

财务分析与财务会计。财务分析以财务会计核算的报表资料为依据,没有财务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就没有财务分析的准确性.

财务分析中的财务报表分析,要以会计原则、会计政策选择等为依据进行。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会计分析也是财务会计的一部分,在西方的一些基础会计学中,通常有财务报表分析部分。中国的会计学中有时也包括会计分析部分。

但是对财务会计资料进行的分析并不是财务分析的全部含义。

财务分析与管理会计的关系。管理会计在一些步骤上应用财务分析方法。财务分析也需要以管理会计资料为依据进行。

6、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

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的相同点在于"财务",都是将财务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7、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的职能与方法不同

财务分析的职能与方法的着眼点在于"分析",财务管理的职能与方法的着眼点在于"管理"。而管理包含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考核等。但是财务管理中的财务分析往往只局限于对财务报表的比率分析,不是财务分析的全部含义。

8、研究财务问题的侧重点不同

财务分析侧重于对财务活动状况和结果的研究,财务管理则侧重于对财务活动全过程的研究。

9、财务分析

与财务管理结果的确定性不同。财务分析结果具有确定性,因为它以实际的财务报表等资料为基础进行分析,而财务管理的结果通常是不确定的,因为它的结果往往是根据预测值及概率估算的。

10、服务对象不同

财务分析服务对象包括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等所有有关人员,而财务管理的服务对象主要在企业内部的经营者和所有者

可见,财务分析与经济活动分析、财务管理、会计有联系,但并不能完全替代,财务分析正是在经济活动分析、财务管理学、会计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

七、分析主体

 

财务分析的主体,包括权益投资人、债权人、经理人员、政府机构和其他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人士。他们出于不同目的使用财务报表,需要不同的信息,采用不同的分析程序。

 

(一)投资人

投资人是指公司的权益投资人即普通股东。普通股东投资于公司的目的是扩大自己的财富。他们所关心的,包括偿债能力、收益能力以及风险等。

权益投资人进行财务分析,是为了回答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公司当前和长期的收益水平高低,以及公司收益是否容易受重大变动的影响;

2、财务状况如何,公司资本结构决定的风险和报酬如何;

3、与其他竞争者相比,公司处于何种地位。

 

(二)债权人

债权人是指借款给企业并得到企业还款承诺的人。债权人关心企业是否具有偿还债务的能力。债权人可以分为短期债权人和长期债权人。债权人的主要决策是决定是否给企业提供信用,以及是否需要提前收回债权。他们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是为了回答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公司为什么需要额外筹集资金;

2、公司还本付息所需资金的可能来源是什么;

3、公司对于以前的短期和长期借款是否按期偿还;

4、公司将来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借款。

 

(三)经理人员

经理人员是指被所有者聘用的、对公司资产和负债进行管理的个人组成的团体,有时称之为"管理当局"。

经理人员关心公司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经理人员可以获取外部使用人无法得到的内部信息。他们分析报表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报表。

 

(四)政府机构有关人士

政府机构也是公司财务报表的使用人,包括税务部门、国有企业的管理部门、证券管理机构、会计监管机构和社会保障部门等。他们使用财务报表是为了履行自己的监督管理职责。

 

(五)其他人士

其他人士:如职工、中介机构(审计人员、咨询人员)等。审计人员通过财务分析可以确定审计的重点,财务分析领域的逐渐扩展与咨询业的发展有关,一些国家"财务分析师"已经成为专门职业,他们为各类报表使用人提供专业咨询。

八、分析客体

 

财务分析的对象是企业的各项基本活动。财务分析就是从报表中获取符合报表使用人分析目的的信息,认识企业活动的特点,评价其业绩,发现其问题。

企业的基本活动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三类。

1、筹资活动:是指筹集企业投资和经营所需要的资金,包括发行股票和债券、取得借款,以及利用内部积累资金等。

2、投资活动:是指将所筹集到的资金分配于资产项目,包括购置各种长期资产和流动资产。投资是企业基本活动中最重要的部分。

3、经营活动:是在必要的筹资和投资前提下,运用资产赚取收益的活动,它至少包括研究与开发、采购、生产、销售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五项活动。经营活动是企业收益的主要来源。

企业的三项基本活动是相互联系的,在业绩评价时不应把它们割裂开来。

财务分析的起点是阅读财务报表,终点是做出某种判断(包括评价和找出问题),中间的财务报表分析过程,由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分析和综合等认识事物的步骤和方法组成。其中分析与综合是两种最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因此,财务分析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财务报表分析不同于企业分析、经营分析和经济活动分析等概念。

九、分析目的

 

财务分析的目的是进行财务分析的最终目标,财务分析的最终目标是为财务报表使用者做出相关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财务分析的目的受财务分析主体的制约,不同的财务分析主体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是不同的。

财务分析的一般目的可以概括为:评价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根据分析的具体目的,财务分析可以分为流动性分析、盈利性分析、财务风险分析、专题分析(如破产分析、审计人员的分析性检查程序)

十、实际应用

 

论财务分析指标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财务指标分析包括时点数、时期数、指标分析频率和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等,在实际工作中要灵活应用,以使指标分析更加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以中级、高级会计职称考试教材为出发点,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业务,谈谈财务分析指标的具体应用。

 

(一)关于时点数和时期数的问题

财务分析中各项指标所使用的数据均来源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而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利润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可见,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某一特定日期",即时点数,而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一定会计期间",即时期数。从理论上讲,时点数与时点数比较,起点一致;时期数和时期数比较,时间跨度一致,由于口径一致,直接从报表上取得数据即可,但时点数和时期数由于口径不一致,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要进行换算。下面以常用的指标进行说明:

1、时点数与时点数比较

指资产负债表数据之间的比较,例如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总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等指标。这些指标大部分直接取期末数据,即时点数,便可计算出结果,有的数据需要先进行简单计算,比如速动资产、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再根据公式计算出结果。

2、时期数与时期数比较

主要指利润表数据之间的比较,例如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费用)、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营业收入增长率(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上年营业收入总额)、营业利润增长率(本年营业利润增长额/上年营业利润总额)等指标,个别指标还包括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数据之间的比较,如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这些指标大部分直接取一定期间内的数据,即时期数便可计算出结果,有的数据需要先进行简单计算,如息税前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再根据公式计算即可。

3、时期数与时点数比较

指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数据之间的比较,前者如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平均存货余额)、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流动资产总额)、固定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固定资产净值)、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等指标,后者如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平均流动负债)。这些指标的共同特点是,分子是时期数,分母是时点数。通常分子可以直接取数,或经简单计算,而分母要取年初数与年末数的平均数,如果各期时点数余额的波动性较大,也可以采用各期余额的平均数计算。

 

(二)指标分析的频率问题

在职称考试的教材中,为了简单起见,各类指标均以年度指标或年末数为例,但在实际工作中,年度分析的时间跨度较长,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往往进行半年度、季度分析甚至是月度分析。这样,在计算各项指标时,时点数就要用到期初数与期末数的平均数,比如半年度的期初期末数、季初及季末数、月初与月末数,而不只是年初数和年末数的平均数。另外,在计算营运能力指标时,根据分析的需要,计算期天数相应地由360天调整为180天、90天或者是30天。这样对指标的分析才更加科学、合理。

例如,某企业6月份的利润表反映,上半年的营业成本为7000万元,6月底的资产负债表反映年初存货余额3000万元,6月末存货余额4000万元,则平均存货余额为3500万元。通过计算,上半年的存货周转率为2次,存货周转期为90天(180天/2)。这里的计算期天数就不是全年的360天,而是上半年的180天。同理,如果计算每季度的存货周转率,计算期就应用90天。

 

(三)三年平均增长率指标

涉及到三年平均增长率的指标主要有营业收入三年平均增长率、销售收入三年平均增长率、利润三年平均增长率、资本三年平均增长率等指标。在中级会计资格的《财务管理》教材中,"资本三年平均增长率表示企业资本连续三年的积累情况,......式中,三年前年末所有者权益指企业三年前的所有者权益年末数,比如在评价2007年企业绩效状况时,三年前所有者权益年末数是指2005年年末数"。笔者认为,其中的"2005年年末数"应修订为"2004年年末数",因为所有者权益年末数为时点数,只有以2004年年末数为起点,经过2005年年末、2006年年末到2007年年末,才是三年。而如果以2005年年末数为起点,经过2006年年末到2007年年末,才是两年。这不同于教材前面的"营业收入三年平均增长率",因为营业收入是时期数,在评价企业2007年的绩效状况时,营业收入总额就是指2005年的营业收入总额。同理,在计算利润三年平均增长率时,基期利润总额是指本年度往前算(含本年度)的第三年度的利润总额。也就是说,三年平均增长率指标,由于时期数和时点数的不同,基期或起点的选择也不一样,应注意区别.

十一、局限性

 

财务分析是评价企业经营状况的一条重要途径。本目录从企业常用的财务分析指标入手,分别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三个方面对常用的财务分析指标存在的局限性进行分析,并对财务分析指标的改进和完善作原则性的提示。

 

(一)偿债能力财务指标分析

偿债能力分析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短期偿债能力是企业及时、足额偿还流动负债的保证程度,其主要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利息保障倍数。这些比率越高,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这些比率在评价短期偿债能力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流动比率指标

流动比率是用以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偿还到期流动负债能力的指标。它不能作为衡量企业短期变现能力的绝对标准。

一是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流动资产保证程度强,并不说明企业已有足够的偿债资金。所以,考察流动比率时,要视每一项流动资产的短期变现能力,设计一个变现系数,对企业的流动资产进行修正,这样才能得到客观、真实的流动比率。

二是计价基础的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该比率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可靠性。计算流动比率时(速动比率亦如此),分母中的短期负债较多采用到期值计价,而分子中的流动资产有的采用现值计价(如现金、银行存款),有的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如存货、短期投资),还有的采用未来价值计价(如应收账款)。计价基础不一致必然导致流动比率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可靠性下降。所以,流动资产的未来价值与短期负债的未来价值之比才能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三是该比率只反映报告日的静态状况,具有较强的粉饰效应,因此要注意企业会计分析期前后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变动情况。流动资产中各要素所占比例的大小,对企业偿债能力有重要影响,流动性较差的项目所占比重越大,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就越差。而企业可以通过瞬时增加流动资产或减少流动负债等方法来粉饰其流动比率,人为操纵其大小,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

2、速动比率指标

速动比率是比流动比率更能反映流动负债偿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指标。

3、利息保障倍数指标

财务分析

利息保障倍数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债务偿付的保证程度。该比率只能反映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和企业举债经营的基本条件,不能反映企业债务本金的偿还能力。同时,企业偿还借款的本金和利息不是用利润支付,而是用流动资产来支付,所以使用这一比率进行分析时,不能说明企业是否有足够多的流动资金偿还债务本息。另外,使用该指标时,还应注意非付现费用问题。从长期来看,企业必须拥有支付其所有费用的资金,但从短期来看,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待摊费用、递延资产摊销、无形资产摊销等非付现费用,并不需要现金支付,只需从企业当期利润中扣除。因而,有些企业即使在利息保障倍数低于1的情况下,也能够偿还其债务利息。

 

(二)营运能力财务指标分析

1、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用以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指标。其在实践中存在以下局限性:一是没有考虑应收账款的回收时间,不能准确地反映年度内收回账款的进程及均衡情况;二是当销售具有季节性,特别是当赊销业务量各年相差较悬殊时,该指标不能对跨年度的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进行连续反映;三是不能及时提供应收账款周转率信息。该指标反映某一段时期的周转情况,只有在期末才能根据年销售额、应收账款平均占用额计算出来。

2、存货周转率指标

存货周转率是反映企业销售能力强弱、存货是否过量和资产是否具有较强流动性的一个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的综合性指标。在实际运用中,存货计价方法对存货周转率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分析企业不同时期或不同企业的存货周转率时,应注意存货计价方法是否一致。另外,为了改善资产报酬率,企业管理层可能会希望降低存货水平和周转期,有时受人为因素影响,该指标不能准确地反映存货资产的运营效率。同时,在分析中不可忽视因存货水平过高或过低而造成的一些相关成本,如存货水平低会造成失去顾客信誉、销售机会及生产延后。

 

(三)盈利能力财务指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