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学 院(官网)

www.qinghuaguoxueyuan.com

佛学院

《棒喝》4

时间: 来源于:国学院

诸如中国人缺乏精细思维,没有"数目字管理",中国文化抑制了科技发展等等。这些观点是不对的。中国人只是近代丢失了精细精神,而成为了"差不多"先生。实际上,中国文化是宏观和微观水乳结合的文化。中医的辩证施治,易经的洁净精微,都是这种文化的表现。在中国文化优秀精神得到较充分展现的时代比如宋代,就有灿烂的科学创造。四大发明在这一时期出现或得到更新的发展,医药学、天文、地理、数学等各个领域,都有重大开拓,宋代整个科技发展水平在当时世界上遥遥领先。

从根本上来说,中国文化比西方文化更圆融。西方文化倡导对立,中国文化倡导和谐和天下大同;西方文化不会长远思考,比如只顾发展而想不到结果会造成污染,而中国文化是"不治已病治未病",从源头慎终追远。如果中国文化得到弘扬,不仅对中国、对世界也是福音。(郑汉根)

 

十一、西方回归到上帝,中国回归到心

 

西方回归到上帝,中国回归到心。--王绍璠

关于东西方比较文明研究的成果可谓"汗牛充栋",没有一句话能像王老师这句话这样直指本质,高极、妙极。西方文明的根本,是宗教文明,必然回归到上帝;中华文明的根本,是智慧文明,必然回归到心。

西方人从生到死离不开教堂、离不开上帝。瓜瓜坠地之时,就接受教堂的洗礼;成年以后的婚礼在教堂;死后的葬礼在教堂;平日里的祈祷和忏悔都在教堂。在科学昌明的今天,西方仍有80%以上的精英信仰上帝。西方物质文明的成就,很大程度要感谢这个实际并不存在的"上帝"

以职业经理人为例,我们分析一下上帝对于西方文明的作用。同样接受系统的管理教育,西方MBA与中国MBA在职场上的表现是很不一样的。西方MBA,有着更加严肃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更容易形成专业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而中国MBA,虽然学习了跟西方MBA几乎完全相同的核心课程,但是,却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他们也很难形成一个专业的职业经理人市场。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们只学习了西方MBA显露在海平面以上的部分,忽略了隐藏在海平面以下的更重要的部分。这个部分是什么?就是以"上帝"为核心的宗教信仰与社会伦理。西方MBA心中有个上帝,所以不敢为所欲为,所以有敬业精神,所以不断拼搏,以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而荣耀上帝。而中国MBA心中没有上帝,一切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机会主义,实用主义,急功近利,无所不用其极。他们在道德上几乎没有约束。我们并不认为心中有上帝多么高明,只是西方人有了上帝,在道德上就有了约束。而中国人心中没有上帝,如果没有其他约束,就会变得非常可怕。

又如企业家精神。西方企业家身上有着一股很强的资本主义精神,他们对于财富的追求,远远超过了自己一人一家的财富要求。他们追求财富,并不是为了自身的挥霍,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以荣耀上帝。所以,他们对于财富的追求,永无止境。因为通往上帝之路,也是永无止境的。而中国企业家身上却少见这种精神。中国企业家容易小富即安,得少为足。他们赚取了一些财富之后,就容易骄奢淫逸、挥霍浪费。他们更在乎这些财富如何留给自己的后人、以及后人的后人。他们在有了一定财富之后,就认为享受生活、幸福快乐、长命百岁比赚取更多金钱重要得多。跟西方企业家相比,中国企业家缺少一点精神。为什么?还是因为上帝,因为西方人心中有上帝,中国人心中没有。中国人心中本来应该有其他东西,但是,今天的中国,我们都丢了,都忘了。

西方的上帝,还体现在西方的艺术、科学、政治、文化、生活、体育、娱乐等方方面面,无时不有,无处不有。然而,西方的上帝也在逐渐地异化,异化成资本。当"资本"成了上帝的时候,西方的危机就开始来临了。安然诚信危机、华尔街金融危机,都是西方人丢了上帝的恶果。当西方人丢掉了上帝,他们就可以为所欲为,没有诚信、不讲道德、放纵欲望,从而丧失了调节平衡、化解危机的自动机制,远离大道,远离和谐,于是,世界末日就会到来。西方人要想化解危机、重建和谐,必须重新回归上帝。这就是西方人的宿命。

再看我们中国人。我们的心中是没有上帝的,现在没有,过去没有,将来也不会有。中华文明近万年,她是如何绵延不绝、繁荣昌盛、历久弥新的呢?中国人依靠什么支撑着社会文明的生存和发展?""。前文已经阐述,心即是脑,脑即是心。中国先民们,是用心面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民族。他们不相信神仙、不相信上帝、不相信救世主,他们认为世间一切都是"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只要我们用心找到自然之道,合乎""地与人相处、与地相处、与天相处,就可以解决人世间一切问题和烦恼,逍遥地度过美好的一生。中国人在"参天地化育"的过程中,大脑得到极大的开发,对于宇宙生命有着更加深透的理解,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文明,引领了人类数千年。

仅仅在两百年前,中国人还是一个以""为本的伟大民族。整个社会和谐安康,不是因为有"上帝",而是因为有""。中国人讲"诚信",不是因为有上帝,而是因为非常必要,正如,孔子所言,"民无信不立"。中国人深知,离开了诚信,这个社会根本立不起来。中国人有"道德",不是因为有上帝,而是因为有智慧。中国人深知,只有大家都遵守道德,都知道游戏规则并且遵守游戏规则,大家的幸福自由,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中国人有"伦理",不是因为上帝,而是因为我们经历了太多的阅历。中国人深知,要让这个社会恢复秩序、避免混乱,必须有一套规范。譬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出于这样需要的伦理设计……总之,中国社会的一切现象,都不神秘,都是用""参悟的结果。离开了"",中国社会就会堕落,就会变得一团糟。

当代的中国,就是一个丢掉""的时代。一切变得匪夷所思、不可思议。不仅落后于西方,更落后于祖宗。西方在"上帝"的规范下,还有一些文明可言;中国祖宗们在""的智慧下,更是创造了辉煌的文明;而当今之中国,因为丢掉了"",又没有"上帝",所以变态成了一个不东不西、不古不今的怪胎。于是,诚信危机、道德败坏、伦理解构、婚姻紊乱、人情淡薄、贪污腐败、环境污染、世风日下、粗制乱造、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教条主义、神经分裂、精神危机、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浮躁不堪、痛苦不已……

怎么解决当今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答案很简单--"回归到心"。当我们中国人重新回归到心的时候,当我们开始开动脑筋去寻找灵魂、寻找根源、寻找本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时候,西方文明是无法望其项背的。如何回归到心?首先,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参一个话头,那就是"心在哪里?"

西方人,请问你们:"上帝在哪里?"请回归到上帝吧!

中国人,请问你们:"心在哪里?"请回归到心吧!(黄东涛)

王老师还说过:"西方人是爬行脑,中国人是智慧型大脑"。笔者认为,这种说法,跟"西方回归到上帝,中国回归到心"有内在联系。"爬行脑"是跟宗教信仰相联系的,而"智慧"就是指""的开放。

所谓"爬行脑",体现的是一种动物本能,一种比较低级的智力,体现的是不能自主而需要管理。当然对西方人的这种说法,绝大多数西方人乃至全世界人想必都不会赞同。"西方不是有那么发达的社会吗?不是在政治制度、经济理论、科技发明各个方面都让很多中国人都很羡慕吗?"他们会如此回应。想必因王老师的这话恼羞成怒的,也不在少数。

说西方人大脑是爬行脑,当然是一种有所强调的做法。禅师的语言,要用一种直陈根本的方式,让人顿时打开关键的茅塞。因为从根本来说,西方近代的这些发展和创造、理论和制度,仍旧只是一种本能性欲望的延伸,对人的态度仍旧在如同对待动物一般管制、管理的层次,而没有上升到真正人文精神解放的高度。

所以,说西方人是爬行脑,更在于西方的文明基础,是在于宗教。宗教的本质,是一种信仰,是人臣服于神,匍匐在神的脚下,接受上帝的管理。西方思维中的很多特点,都显露了这种"爬行"的特点。王老师经常举的一个例子就是,现在都说经济管理,但"管理"是最坏的字眼,只有动物和机器才需要"管理""管理"这种思维,其深层背景,体现的正是宗教性,是上帝对人的"管理",把人当做动物和机器一样地进行管理。这,应该也正是当时尼采呼喊"上帝死了"的原因。

所以,宗教从根本上来说,是反智慧的。因为智慧是让一个人完全自信自立,充分发挥人性本有的光明,是人性的充分自由展现。就如尼采说,如果追求幸福,去信仰吧;如果要追求智慧,上下探索吧。信仰,是不需要多少主动力量的;只有上下探索,才是人性智慧展现的契机。

"中国人是智慧型大脑",正是指的中国文化,已经超越了动物性,超越了对神的信仰。中国文化强调人是三才之一,人可以参天地化育。这是智慧的真正开放。再以"管理"来说,中国人只是近代跟着西方用这个词,历史上用的是"治理""治理",就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意味,不是以高压的手段控制事态,而是以一种平等的身份,用心去解决问题。从一个词的运用可以看到,哪种文化更人性化,不言而喻。

"西方人是爬行脑",也让人想到一个画面:宗教使人匍匐爬行在上帝脚下。王老师曾说,西方人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坏也坏不到哪里去,因为西方有宗教,有上帝在管制着人。而中国如果好起来,那就光辉灿烂,如果要堕落的话,谁也比不上中国人的堕落。不过也似乎应证一句话,凡高明必堕落。

那么,我们是要西方的宗教,还是要中国这种要么好到无比要么堕落的文化?这当然是一个玩笑。中国人,还是主要走中国文化的路。不过,从历史上来看,我们的堕落也只是少数时期,因为中国文化有反省能力,我们总能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而今天的中国,又开始从近代的堕落中,爬起来了。智慧的中国文化,又该到了为中国人、为整个世界作出贡献的时候了。(郑汉根)

 

十二、不是西方人了不起,是我们自己窝囊

 

不是西方人了不起,是我们自己窝囊。--王绍璠

王老师的语言永远都是那么生动、形象,让人感到如此的犀利。话还是从一本书开始说吧,这本书叫做《白银资本》,在相对来说比较少一点西方中心论的《白银资本》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欧洲人非常羡慕的中华民族,一个我们很多中国人都已经遗忘了的中华民族,是那么的富足而有智慧。欧洲人踮起脚来,多么想跟上她啊!当以一位西方人的眼光写出这本书的时候,我想起一句话: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啊!可是今天的中国人可能已经不知道了,自家的祖先竟是如此的了得,值得如此的自豪!也许我们很多人认识的中华民族就是这二百年来的形象,自卑而懦弱,屈辱的在这个世界上活着。

本来我们只不过是暂时没落的贵族,腰包虽不鼓,可还是一副有涵养的派头,可悲的是我们因为贪婪财富享受,进而抛弃自家宝藏,迷途忘返,结果却落得比那些西洋暴发户还可哀可叹。

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公主一夜之间变成了连妓女都不如?(清末民初的时候,我们很多革命先辈们在他国都经历过需要他国妓女保护才能过关的经历)虎落平原遭犬欺,龙游浅滩受虾戏嘛?

王绍璠先生给出的答案是:腐败。

王先生认为中国的衰落和进步的制约是来自乾隆中叶的腐败。由"和坤倒嘉庆饱"的一句谚语恰恰说明了所有问题的症结之处。说明再伟大的文明、文治也经不起腐败的折腾。其后果正如孟子说到的一点"上下交征利,国必危矣!"而不是柏杨、苏晓康之流的无知烂调,把中国的落后归罪于中国文化或所谓"儒家"文化。

这也就是为什么王老师说150年来我们自己窝囊,是因为我们自己丢失了自己文化里的精髓,开始腐败的时候,西方人才相对我们的堕落而开始变得高明起来。

当然,也可以说,当我们恢复我们文化固有的精髓的时候,我们也就自然而然的高明起来了,因为我们本来就很高明,老虎偶然打个盹而已。

只不过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希望这个老虎的盹不要打的时间太长,那样我们会非常难受的。

站在秦岭的这座山上感慨万千,这座山叫做圣母山,正在大规模的翻修基督教堂。据说该教堂一百多年前修过,文革中被毁掉了,现在秦岭山下,西安城里的人来的越来越多了,尤其礼拜日。

前些日子陕西搞了个纪录片《大秦岭》在中央十频道连续播出,影响很大,很多人知道了秦岭和儒释道文化有着很大、很深的关系。这个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在中国文化中对秦岭形象的说法是:秦岭是中国的脊梁。现在实际上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那仅仅是历史,是过去时。今日的秦岭也许跟当下中国关系最亲密的,并不是那传统的三家,而是西洋来的基督教文化,他的影响力正在迅速的扩大中。

现在跟很多的社会精英们交谈,时常可以听到一种论调,当下的中国很多问题产生,原因在于国人的素质低,诸如缺乏诚信,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得学西方,因为我们信仰缺失。当然了,据说《潜伏》的核心词也是信仰。只要有了信仰,我们就可以提高素质,解决当下的很多问题;如果再碰见一位好学的,还会给您说起马克思韦伯的资本主义精神和基督教的关系。

说来说去,好像这两百年都是洋人高明,我们自己不行了,我们在这个地球上快混不下去了,所以我们需要彻底的跟人家学,学它的科技……甚至信仰。

可是如果换个角度我们想想,请问中华民族曾经引领了人类文明达18个世纪,为什么却在这两百年落后了?(当然了这个18世纪的说法还是按照洋人偷偷给我们删减后的说法,要按我们自己的说法,那就远不是这个数字了)

当康熙被称为康熙大帝的时候,我们还是领先的。注意,康熙大帝的说法不是我们中国人的说法,是欧洲传教士们对康熙的尊称,在给他们主教的报告中这样自觉自发的赞美,这个叫法是典型的引进技术哦!

可是到了乾隆中叶,这位曾经的一代英主,开始慢慢当十全老人的时候,开始热衷搞喇嘛教的时候。对不起,和珅起来了,整个社会开始贪污腐败了,而且长江后浪推前浪,由上到下,开始集体堕落,如果没有外力的话,它也许会慢慢的缓过神来,开始一个新的契机,可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东西方慢慢开始交通,西方人挥舞枪炮冲进来。打了她一个措手不及,人仰马翻。这下子,彻底晕了。(当然了清末有人喊什么几千年未有的变局,我认为那纯粹是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因为中华民族遭遇这样的事情多了。)

这里再补充一下点,注意啊,在道光年间,按照现在最流行的理论来说,那是中国的GDP还站世界的三分之一强啊,经济实力并不弱啊。在往后几十年,甲午战争的时候中国的军力还是亚洲第一啊,这也是当时的历史现实啊。

可是乾隆中叶起的腐败很快的把这个家底败光,把这个民族优秀的精神彻底击垮。(甲午海战时,日本人看见我们军舰的大炮上晾晒着衣服,甲板上还有小狗跑来跑去,就断定他们必胜。)我们在不断的堕落,不断的腐败--不断的自废武功。把我们优良的文化、精神一点点的消失,日本这个最善于学习的民族,开始不愿意跟我们学习了,开始跟荷兰学习了。我们不断的衰败,西方人开始渐渐的显得高明了,做事也显得很认真了--因为主在头顶监督着,而我们没有了自我道德的约束,自我优秀文化的传承,开始疯狂起来,什么事情都是马马虎虎,差不多主义开始流行。也难怪很多人会开始迷恋西方,这个也不怪他们,因为他们所接触的中华民族正是她老虎打盹的时候,她忘记了自己还是一只老虎,却以为自己是只羊。

也许您会觉得这是空谈,请看看我们历史留下的文物,一张明朝的椅子可以坐到现在,是何等的结实耐用,美观大方。比起现在西方人的环保、质量论调来不止高明多少,因为我们是实际做了,他们还只是在喊概念阶段,而我们现在却还屁颠、屁颠跟着西方学,不知要浪费多少资源啊,要污染多少山河大地啊,比起当代那些豆腐渣工程来,只能说我们对不起老祖宗,而不是很多人说的老祖宗不好,没把我们生好,对不起我们。(这句再润色一下)(张卫滨)

大多数人看西方,都是有些仰看。西方的高科技了不起,西方的金融了不起,西方的管理了不起,西方的财富了不起,西方的物质文明了不起,西方的创意产业了不起,西方的电影了不起,西方的艺术了不起,西方的宗教了不起,西方人的素质和教养了不起,西方的军事实力了不起……跟西方比,我们总是显得相形见绌,我们的技术落后,金融落后,管理落后,艺术落后,生活落后,国防落后,乃至人的素养也落后……"人比人气死人!"国与国比,似乎也是如此。中国人什么时候变得如此窝囊?如此没有底气?如此没有自信?

先进与落后,了不起和起不了是相对而言的。西方人的了不起和中国人的起不了,实际上是从不同角度描述的同一事实。只是,一味地吹"西方人了不起",对于我们没有什么好处,西方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好。当王老师说"不是西方人了不起,而是我们自己窝囊" 的时候,却从另外一个角度提醒中国人:不要泯灭了自信,不要盲目地迷信。只要我们争气,只要我们不再窝囊,我们很快就可以把西方再次甩在后面。"乌龟和兔子赛跑,乌龟不可能赢,如果兔子不偷懒或者不窝囊的话。"

西方人并不怎么了不起的地方很多。譬如他们对宇宙的认识,还停留在以上帝为依归的"有神论"阶段。这种宗教文明,相对于智慧文明,是一种并不高明的文明。又譬如西方人的哲学,对于世界的认识,基本上停留在"二元论""原子论"的阶段,将主客、心物、天人、物我等概念,人为地区别开来、对立起来。把对世界有限的认识,无限地升华为绝对理念、绝对精神或真理。对于宇宙万物的实相,缺乏应有的感知。即便有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物理和混沌学等方面在认识论上的突破,但仍然难以从根本上摆脱二元论的窠臼。还有西方对资本主义的推崇,也不是什么先进的代表。甚至将社会形态分为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也是没有智慧的表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本来是不二的,是不可分的。经西方人这么无知地分别,就产生了许多不必要的矛盾来。西方的管理学也没什么高明可言,后文将进一步展开阐述。西方的艺术、生活品质等等,跟中国先民相比,更是乏善可陈。总之,在一个真正的中国人眼里,西方真的没有什么了不起。

中国人的窝囊却是实实在在的。过去,从1840年就开始窝囊!鸦片战争窝不窝囊?西方人竟敢用毒品卖给我们赚钱。火烧圆明园窝不窝囊?一千多个外国人,居然能长驱直入,烧了我们的皇宫后院。甲午战争窝不窝囊?同样的坚船利炮就是干不过小日本。九一八事变窝不窝囊?人家欺负到家门口,我们竟然不敢抵抗。南京大屠杀窝不窝囊?一个日本人能杀三千多个中国人……

现在,思想上窝不窝囊?我们要么向外国人跪着,要么向古人跪着?文化上窝不窝囊?我们不敢承当自己的传统文化,并在传承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医学上窝不窝囊?我们愣是把落后近千年的西方医学当成祖宗供起来,对于自己的中医百般羞辱。贸易上窝不窝囊?我们甘愿蜷伏在世界产业链的末端,挣着辛苦的血汗钱;甘愿以廉价的自然资源和初级产品换取高附加值的科技产品。经济上窝不窝囊,不敢用GNP,只敢GDP自慰;而GDP要么是外商直接投资,要么就是房地产。当代中国经济既没有骨头,又没有肌肉,有的是脂肪和赘肉。政治上窝不窝囊,还在没完没了地争吵姓社姓资,哪个都不是自己的祖宗。学者和学术窝不窝囊?一窝蜂地崇洋媚外,以西方标准为标准,没有独立见解,没有独立人格,在金钱的驱动下,有些人甚至丧失了最起码的学术良心。精神上窝不窝囊?全体国民失魂落魄,既没有信仰,又没有智慧,人们的精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设想一下,假如中国人不再窝囊:我们挺起了脊梁,我们恢复了自信,我们找回了智慧,我们重塑了灵魂。我们向先民学习,又不拘泥于先民;我们向西方人学习,又不拘泥于西方。我们既能放下愚昧、放下屈辱、放下过去、放下包袱,我们又能承当智慧、承当光荣、承当当下、承当责任。我们自己的道路靠自己走,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事靠自己办。我们不仅能自己站起来、飞起来,我们还可以引领人类文明走向一个更加辉煌的明天。我们不会辜负祖先的智慧血脉,我们也不会辜负全人类对于中国文化的期待。

只有当我们不再窝囊的时候,我们中国人才真正站起来了。( 黄东涛)

 

十三、"国学热"只不过是商业炒作和叶公好龙

 

"国学热"只不过是商业炒作和叶公好龙。--王绍璠

王先生在《致中国国民的一封信》中说:"正当全体中国人还没能搞清楚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之时,就冒然地流行起什么国学热、中国传统文化热等系列的炒作和经营,一旦中国传统文化被如此的炒作、经营,就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再度的摧残,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灭顶之始。"

王先生认为,当下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种种炒作,"决不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和超越的契机,而是一大批商业炒作和好龙叶公的春梦,一旦经典文化成为流行时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必将会转化为平庸的糟粕,而其中的糟粕必将被当作精华传颂,精华不仅不能提升超越,更且伴着糟粕江河日下,以致于虚无。"

眼下的中国,正在掀起一股传统文化热,也被称作"国学热"。一些人穿起了汉服唐装,电视上关于传统文化的讲座热热闹闹,各种大大小小的历史人物被重新发掘出来,等等等等,让人觉得,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似乎已经到来了。

但是实际上,王先生的棒喝正当其时!眼下的"国学热",其实还是一场"虚热"。这场热,太浮躁了,太急功近利了,太泥沙俱下了。凭着对经典的一知半解、在眼球经济驱动下而大谈传统经典,为了吸引商业投资而纷纷抬出传统文化名人包括西门庆这样的"名人",一些并没有真正中医修养的养生专家大行其道指导大众养生,等等这些,就是这出刚刚开幕的"国学热"大戏中的众生相。

观察当下国人各种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平心而论,很少有本着至诚之心来传承文化精华的。眼下的"传统文化热",很大程度上,刚好是偏离传统文化真正精神的表现。

我们刚刚从100多年的民族虚无主义中走出来,对传统文化并没有真正清晰的认识。这种时候如果一涌而上,只要是"传统"都当做宝贝来炒作,就很容易以劣币驱逐良币,并且积非成是。在传统文化仍处于"大病初愈"的时候,如果再遭受一次打击,中国传统文化从此遭受灭顶之灾,这应该不是危言耸听的话。

王先生说:"毛泽东先生曾告示过我们:不要割断历史,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要批判性地接受,而时至今日,我们更要从中国的夏商周三代到毛泽东时代都要落实超越。如何落实?如何超越?最主要的是应该先搞清楚什么时候中国人开始抬错棺材,哭错祖宗,何者为精华,何者为糟粕。"

那么,什么时候中国人开始抬错棺材,哭错祖宗?

从清朝中叶开始,中国人开始丢弃中国文化的精华,开始拥抱糟粕,并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之下,由此造成中国一百多年的堕落和虚无。由此也导致很长时间以来,中国人把近代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堕落以来的东西,当成真正的中国文化来批判。

当前,我们真正需要沉下心来,擦亮眼睛,凝聚心力,审视被我们几乎割断的中国传统文化,找出真正的精华所在。

面对中国文化,什么是精华,什么又是糟粕?

一种文化之所以能成为人类的精华,它不是虚无缥缈或不痛不痒的东西,是因为它能引导人类洞察自身和世界,并为人类带来实在的幸福和和谐。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正是体现在这样的智慧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一颗心。一颗与天地融为一体的心,一颗圆明透澈的心,一颗自利利他、自立立人的心。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人本有这样的明澈之心,只因后天的污染,使其本色暂时隐藏了。"途之人可以为禹""人人皆有佛性",这种种宣示,都是对人人具有这种光明本性的肯定。风月有今古,人心无古今。淬炼和回归这样的一颗心,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核心所在。有了这样的认识和实践,在浩瀚如海的中华文明积淀中,我们就容易知道,什么是让人明朗的精华,什么是让人迷昧的糟粕,什么只是非关精髓的民俗之类的文化。

为什么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总是对何为糟粕、何为精华感到头大?正是因为,我们没有拿到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之""的钥匙。就像建立在基督教文明基础上的西方文明是以对上帝的虔诚信仰为核心一样,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诸子百家以及儒释道文化的精髓,是要人回归这样一颗本自具有的圆明透澈的心。

这一以智慧为依归的思想体系,到了唐宋时期,经过来自印度的佛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相互交融,达到了最成熟的阶段。这种思想交融的结晶,王先生将其归纳为"禅文化"

禅,不是宗教,也不是虚无主义,正是一种指导人回归本自具有的光明和智慧、多快好省实现自利利他事业的实践方法。

中国历史上,那些把个人的事业紧紧融合社会进步并创造出伟大事功的仁人志士们,都是有着禅文化的修养和实践的人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乃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种种的心声,都是这种光明之心的自然流露。

当禅文化发达的时候,就是中国人整体智慧明亮的时候,就是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富足文明的时候。"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唐代,更有《清明上河图》所展现的文明富庶的宋代,就是因为这种自觉觉他的实践,成为当时的主流文化。中国历史上留下的灿烂动人的文学艺术诗词歌赋,也都是这种内蕴的自然表现。

当禅文化衰落的时候,就是中国人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也是中国文化的光辉被掩盖的时候。从清朝中叶中国开始闭关自大、贪污腐败,就注定了中国盛极必衰,要走向一段时间的堕落。那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是,恰恰是我们丢失了真正的中国文化精髓的结果,恰恰是我们丢失了"禅心"的结果。

如果认同并认真实践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蕴所在,那么,在今天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应该就能有更清醒、更负责任的承当。

如此,我们就不会以为,穿了某朝的服装或者履行了某种祭拜仪式,就是回归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就不会僵化和拘泥在古人的章句之中,而会致力从中悟到超越时空的活泼的智慧,运用到当下;就不会把中国传统文化只当做装点风雅的时髦,而会从中撷取精华,内化成一种精神和动力,指导利益自己也利益社会的事业;就不会稀里糊涂地把至今良莠未分的中国传统文化做热闹的商业包装和贩卖,让传统文化在表面风光的同时,精华不得发扬,糟粕却大行其道。

如此我们知道,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应是着眼于继承它的心髓,从而回归我们本有的光明、开放和智慧,让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精华,在新时代发出她本有的灿烂光辉,造福中国甚至整个人类。(郑汉根)

"国学热"就象热病,经常流行。九十年代流行过一阵就没影了,最近两三年,似乎又有流行征兆。其实,笔者以为"国学热"并不真热,只是少数书生或者商家自以为是的炒作。冷眼看一下周边社会,离所谓"国学"何止千里万里,谈什么"国学热"

首先,"国学"这个词就值得怀疑。什么是"国学"?最简单的理解,顾名思义,国学乃一国之学。美国有美国的国学,日本有日本的国学,中国有中国的国学。如果这样定义,那么"科学"是哪国之学?是美国的吗?不完全是。是欧洲的吗?也不完全是。"佛学"是哪国之学?是印度的吗?恐怕也不完全是。学问有国界吗?所谓中国"国学",这个概念太笼统,也不准确。近代以来,有学者把中国原创的思想文化,称之为"国故",这个定义似乎比"国学"更准确一点,但也容易误导人,好像中国原创思想文化,都过去了、过时了。实际情况,可能正好相反,中国思想,不仅没有过时,而且饱含着强劲的生命力,蓄势待发。笔者以为,刘永佶先生将大家所谓的"国学""国故",统称为"中国文化传统",更能准确地表达大家真正想表达的内涵。这个"中国文化传统",甚至比"中国传统文化"更生动、更形象;后者跟"国故"有些类似,总给人一种过去的感觉。其实,过去的并没有过去,更没有过时。然而,因为约定俗成的原因,我们也权且称她为"中国传统文化""国学"吧!只是大家心里应该清楚,我们究竟在讲些什么,在学些什么。我们谈"国学",实际是要传承中华民族的智慧心法,利益当代中国的现实众生。这个心法,源自中国的先民,没有国界。

"国学"之所以没有"真热",只是"虚热",因为她丢掉了"精神"。国学的精神在哪里?国学的精华是什么?没有几个人知道,更没有几个人践行。当大家以西方的哲学来分析中国思想的时候,国学的精华就丢失了;当大家以西方的宗教文明来引领中国先民的智慧文明的时候,国学的精华就丢失了;当大家以对象化的思维来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时候,国学的精华就丢失了;当大家自私自利、不问国家天下的时候,国学的精华就丢失了;当大家把国学当成纯粹的知识学术的时候,国学的精华就丢失了;当大家尽功近利、躁动不已的时候,国学的精华就丢失了;当大家以资本主义市场化的思路操作"国学市场"的时候,国学的精华就丢失了;当大家不去身体力行,不以生命为道场去践行的时候,国学的精华就丢失了……当大家沉溺于国学的糟粕之中,无心以开放的心态传承、参究与弘扬国学精华的时候,国学的精神就丢了。精神的丢失,意味着"堕落",堕落之"",岂不是"虚热"?!

为什么说有人在"商业炒作"?笔者从来认为商业化并不是什么"坏东东"。无论是教育产业化、还是文化产业化,都有他的时代意义。商业、市场、钱,这些东西其实都是中性的,无所谓好,无所谓坏,都是工具。他们的好坏,是由操作人的好坏决定的。商业有商业的道德,市场有市场的道德,钱有钱的道德。根据古人的意思,"盗亦有道"。即便是强盗,也要讲究道德。"道德"就象王老师所说的:"道,就是游戏规则;德,就是知道游戏规则,并且遵守游戏规则。"当今中国的"商业",竞争近似无序,缺乏基本的道德规范,譬如诚信的缺失。商业风气不好,自然也会影响到所谓"文化产业化",当然也包括国学的商业化。当国学的商业化,不是先有"国学"后有"商业化",而是先有"商业化"后有"国学"的时候,国学就成了没有道德的"商业炒作"了。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大家先要了解国学、传承国学、践行国学,然后再以适合当代的形式,商业化推广。其实,产品的商业化,何尝不是如此?先要了解产品、确保产品质量,然后才能商业化。现在市面上流行的所谓"国学"大多是倒过来的商业化,确有炒作之嫌,譬如《论语心得》的热卖、风水相面的流行、名著的水煮戏说、古书的断章浅读、《弟子规》的畅销、古董字画收藏的热炒、茶叶茶道的虚假、丢了武道的武术、寺庙的香火、慈善公益的伪善、商业化的宗教、养生的热潮、中医中药的西医化、没有实证的口头禅,等等。如此炒作,"国学"必滥!

为什么说有人是"叶公好龙"呢?当真的"国学"来了,那些所谓的国学"工作者""热爱者""学习者""研究者""弘扬者",恐怕都""死了。这就是"叶公好龙"。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学习国学,并不准备践行之。他们学习国学,只是了为了附庸风雅,甚至只是为了忽悠别人。他们学习圣人之言,是想规范别人的,至于自己,则不必规范,不必向圣人看齐。他们觉得圣人说的好是好,只是自己做不到,似乎也没有必要做到,只要知道点就行。他们不知道,知而不行,其实不是"真知"。他们更不知道,知必能行,知行不二,见贤思齐,明心见性,才是国学真正殊胜之处。唯其如此,国学的真正妙用,方能真正了解和品尝。而"叶公好龙"的国学爱好者们,他们并不知道"践行"国学的妙用,他们无法管理好自己的心,他们仍然是自己欲望的奴隶。他们没有基本的"承当"精神,他们不应该学习国学。如果都是"好龙"的叶公,这个世界就不会有"真龙"了。真龙是需要真承当的。诚如文天祥所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至仁。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是"真国学者",所以他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请问当今的"国学者",谁能做到?

当然,国学热的浮躁背后,其实也有积极涵义。在笔者看来,这股国学热,不管虚实、真假,都是一个征兆,他在预示着一件事,那就是"中国文化复兴"的大潮就要到来。这个征兆,正如大地震要来、大海啸要来,一些动物本能的感应,鱼儿跳起来了、老鼠跑出来了、人们躁起来了一样,虽然有些乱,但是急剧的变革和创新,也不会太远了。

既然如此,就请真正热爱国学的人们,坚定信念,身体力行,不要再被假象所迷惑,真正着手做点事吧!不要让真正的中国文化精神,断送在我们这些自称弘扬国学的人们手里!(黄东涛)

 

十四、孔子算老几?老二

 

孔子算老几?老二。--王绍璠

时下的中国,又掀起了一股"传统文化热"。这是中国人在经过了一百多年的民族虚无主义之后,希望回归民族文化、恢复民族自信的一种表现。

然而,如何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从而知道如何传承中国文化的精华?在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长期被冷落的命运之后,再次重新拾起的时候,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历史已经不很认识了。谈起中国传统文化,绝大多数国人都认为,孔子及其儒家是几千年中国文化的主导思想。

对于这种偏见,王先生回应:"孔子算老几?算老二。"

孔子字仲尼,排行老二。对当代中国人过度吹捧孔子为中国文化唯一代表的错误观点,王先生以这种幽默的方式,给予了批评。

王先生批驳的对不对?让我们大概走进一下中国文化史看看吧。

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时期,孔子及其学说只是众多学派中的一派,而且并没有什么特别显要的地位。孔子删编六经传世,他本人是一个伟大的文化集大成者。但孔子本人没有称自己为儒家,也没有把自己的学说称为儒学。由此也可知,六经在孔子之前已经存在,把其完全归到儒家不合事实。

战国时期儒家已经一分为八,各家都自称得了孔子的真传。《韩非子·显学》中就说到:"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所谓的各个"儒家"之间思想分歧也十分严重,乃至完全相反。例如荀子就批评子思(孔子的孙子)和孟子"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然而犹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所以,儒家思想到底是指什么,到这里已经各说各话了。

汉代虽然有"独尊儒术"的强调,但是始作俑者董仲舒所提出的"孔子之术",已经不是孔子本身的学说,也不是原始儒家学说,而是主要吸收了集先秦诸子思想之大成的荀子的学说,同时融进了墨、道、阴阳等各家思想的所谓"孔子之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释道三家开始鼎立呈现。唐代作为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更是三家思想并行发展的时期,其中儒家的部分,也主要是对五经的提倡,而不是强调孔子。

从隋唐开始,所谓儒家自知儒门力量薄弱,没有实证方法,于是开始从佛教禅宗寻求内蕴支持。唐宋时期,经过禅的整合,儒释道三教已经都汇归到了禅文化。宋明理学虽然面子上说是儒家,实际上都偷师禅宗。而唐宋时期成熟起来的禅文化,持续影响到了以后的时代。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某个人或者某个学派没有力量支撑起中国文化的大船。尤其我们应该注意到,在历史上文化最昌明的时代,比如春秋战国以及唐宋时期,都是文化底蕴深厚又开放包容的时代,更非某个学派可以筑起这样的时代。而唐宋时期趋于成熟的禅文化,也并不是一个学派,而正是一种集大成的、开放兼容的文化。

王先生评论说:"当代中国人只以儒家或孔子来认知中国文化,而全然无知、无视于禅、道、易、医等民族文化之精华,更以《论语》来代表孔子或儒家之学,全然无知、无视于经史子集的弘大文化思想,中国人很快就会陷入集体无中国文化意识之流当中,根本彻底丧失对真正中国文化的'话语权'"

实际上,孔子和所谓儒家的地位,只是到了元代才得以提高。各地修建孔庙,则是清朝的事。我们很多人认为孔子和儒家是中国文化的主导,恐怕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延续了清朝以来对孔子和儒家的推崇,于是就对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史做了想当然的错误判断。

王先生又说,现在所谈的孔子,都不是真正的孔子。我们对孔子根本不了解。孔子成了"变形金刚",后人以自己的东西神话孔子,强加自己的意思,孔子被庸俗化了。王先生有一篇《孔子喊冤记》,详细讲述了孔子被作为道具玩了两千年的事实。

王先生另有一句话:"中国人现在把孔子当作遮羞布、救命草。"这又如何理解呢?

如今的中国,综合国力又开始起来了,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开始加强了,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于是也就该到时候,展现一下自己的文化了。可是,经过清朝中叶以来的自甘堕落,经过"五四"运动以来在民族文化上彻底自废武功,中国文化如今已经十分凋落,穷的叮当响了。一下子要拿出文化,该拿什么?

于是,曾经被打倒的"孔家店"店长孔子,一时又成了"遮羞布""救命草"。我们在海外开汉语教学机构,要命名为"孔子学院";我们要证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也只有引用孔子。我们只有拿出孔子来充门面,显得"我们还有人"

实际上,在明眼人看来,一个孔子,一个被肤浅和大大误解了孔子,是遮不了中国传统文化如今的这种""的,是救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的,是证明不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郑汉根)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句话,如果是用来形容孔子的伟大尚可,如果把它当成真理,则是一种悲哀。中华民族繁衍至今,其间圣人、贤人、英雄、豪杰、志士、仁人,何止千人万人,智过孔子的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