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学 院(官网)

www.qinghuaguoxueyuan.com

佛学院

《棒喝》

时间: 来源于:国学院

一、名词解释

 

棒喝:佛教禅宗祖师接待来学的人时,常常当头一棒或大声一喝,促其领悟。比喻警醒人们的迷悟。

 

二、棒喝区分

 

禅宗的棒喝法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才形成"德山棒、临济喝"的禅门宗风,合为“禅宗棒喝”。

棒喝以行为代替语言的禅林机锋,具有峻烈的禅学风格。棒喝是针对特殊的成人宗教理论教育,它以语言之外的特殊途径、不答作答的特殊方法,在启发式教育方面给人深刻的启示. 棒喝是禅宗师家接待初学者的手段之一。对于其所问的问题,师家往往不用语言来答复,或者使用棒锋击打其头部,或者冲其大喝,看其反应能力,断定学生悟解能力。比喻促人醒悟的警告:一声棒喝。

棒喝为宗门之重要门庭设施,属于第二义门之方便道(第一义门指见性成佛),直下切断葛藤,令其见性。禅宗历千年而不衰,与此有关。真理贵在实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岂是语言争辩所能解决的。这是一个没有意义的问题,可是世间人却一直在那里争来争去,禅宗如无棒喝,将丧一翼。

棒喝能令人开悟,如临济义玄挨打三次得悟,成为“临济将军”、“临天下”,声势显赫。不过禅师打人,还是看对象,不得度者也不轻易施棒。吃棒成为美好回忆,甚至想吃棒而不可得,挨瞎棒的人,自亦不少。棒喝既是醍醐,亦是毒药,不假。

临济喝 -- 临济义玄大师 度人之法。

 

(一)德山棒

德山棒 -- 德山宣鉴禅师 度人之法。

唐代德山宣鉴禅师常以棒打为接引学人之法,形成特殊之家风,世称德山棒。五灯会元卷七(卍续一三八·一一六上):'道得也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景德传灯录卷十五(大五一·三一八上):'师寻常遇僧到参,多以拄杖打。临济闻之,遣侍者来参,教令:"德山若打汝,但接取拄杖,当胸一拄。

德山棒,"侍者到,方礼拜,师乃打,侍者接得拄杖与一拄,师归方丈。师上堂曰:"问即有过,不问又乖。"有僧出礼拜,师便打。僧曰:"某甲始礼拜,为什么便打?"师曰:"待汝开口,堪作什么?"'

德山对棒打之举未作任何解释,若由诸相关之公案推断,在'以心传心,不立文字'宗旨下,不得开口言说,只能以棒打点醒学人。

其目的有二:()截断学人之心识活动,令彼在急遽间不假思索,得于当下见性。()不许学人直接说出悟境,以免触犯自性不可说之忌讳。另有谓棒打或为测试学人临机之反应而设。

 

(二)临济喝

临济宗的义玄禅师是临济宗的祖师,他早年在希运禅师门下习禅,因此承袭了黄檗一家严峻的禅风。临济禅师常以大声呵斥来接引弟子,所以世人称他为临济喝,以彰显他独特的禅教方式。

云门饼是云门宗祖师文偃的法门,曾经有人向他请教佛法,他只对请教着说胡饼圆的,让学人吃胡饼去。云门以糊饼(胡麻所制作的饼)来回答佛意、祖如何是超佛越祖德问题,意思就是除着衣吃饭,屙屎送尿外,别无他意,所以说即便是超佛越祖的理论,也不过一个胡饼吃却了事。

赵州茶是赵州从谂的开悟示语。赵州从谂是南岳下三世法嗣,相传有一僧人慕名来参拜赵州和尚,从谂问新到和尚:曾到此间否?答日:曾到。从谂道:吃茶去。又问僧,僧答:不曾到。从谂道:吃茶去。后来,院主问从谂其中原因,从谂于是对院主也说:吃茶去。赵州茶警示学人学习佛法不是一个知性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对禅的体验也同样如此,就像要知道茶的味道,你必须亲自去喝那茶。

临济义玄喝:《五家宗旨纂要》临济家风,全机大用,棒喝齐施,虎骤龙奔,星驰电掣,卷舒纵擒,杀活自在。三玄、三要、四料简。

一喝如金刚宝剑,一喝如踞地狮子,一喝如探竿影草一喝分宾主(体用性相)。一喝大地震动。

 

三、当头棒喝

(一)释义:

当头:迎头;:指用棒子打。喝:大声喊叫。佛教语,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的仪式。比喻促人醒悟的打击或警告。

(二)出处

·释普济《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竖起拂子,僧便喝,师便打。"

(三)典故

古代,有一个叫黄檗的传佛禅师,身边有许多弟子。他接纳新弟子时,有一套规矩,即不问情由地给对方当头一棒,或者大喝一声,而后提出问题,要对方不假思索地回答。而且每提出一个问题时,都要当头棒喝。黄檗禅师的目的,是考验对方对佛教的虔诚和领悟程度,告诫对方一定要自己悉心去苦读深究,弄清佛法的奥妙。黄檗禅师的这种古怪的传教方法,后来便被佛门采用流传。

(四)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多用于书面语

(五)示例

袁鹰《悲欢·用生命和血写成的诗》:"这声音如晴天霹雳,~,使叛徒们心惊胆战,无地自容。

(六)近义词

晨钟暮鼓、当头一棒

四、佛学释义

 

禅宗认为佛法不可思议,开口即错,用心即乖。所以,不少禅师在接待初学者,常一言不发地当头一棒,或大喝一声,或"棒喝交驰"提出问题让其回答,借以考验其悟境,打破初学者的执迷,棒喝因之成为佛门特有的施教方式。《续传灯录》"茫茫尽是觅佛汉,举世难尽闲道人。棒喝交驰成药忌,了忘药忌未天真。"后以喻促人醒悟的警告为棒喝或当头棒喝。《镜花缘》第八十四回有"这个笑话虽是斗趣,若教愚而好自用的听了,却是当头一棒,真可猛然唤醒。"当头棒喝在教育的方式手段上可能会表现得过于强烈,但其目的是促人猛醒,其内在的基础应该是至高的修为。一些教育工作者常抱怨,的学生难教,别说打,就是一句重话也说不得。其实,所谓师者父母心,只要你对学生能真正怀着一颗爱心,对学生能有真正深入的了解,能抓住问题的症结,适当的重话是能够起到警醒作用的。应用例:那一番话语,犹如当头棒喝,使他幡然悔悟过来。

""指谁呢?就是德山宣鉴禅师,""指的是临济义玄禅师,这两个人的棒喝十分有名。有一句话说:"德山棒如雨点,临济喝似雷奔",德山宣鉴用棒打起人来,像雨点那么多,落得那么快;临济在喝骂学生时,就像奔雷一样,既快且大声。德山禅师用棒喝教学法,打得非常厉害,只要是进门的学生通通会被打。

有一次,一个学生要进入他的门下,别人就警告:"小心啊!一进门,禅师就打人,你要好好防著。"学生说:"放心,我会很快躲开。"

结果,这个学生一进去,跪下来顶礼老师,刚刚行完见面礼,正要站起来的时候,老师已经打过来了。学生说:"老师!我的见面礼还没完,你就打;我要讲的话还没讲,你就打,这怎么行呢?"

老师说:"等你讲出来再打,就来不及了。"德山禅师教学生的原则是"道得三十棒,道不得三十棒",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答得出来,也是打三十棒,说不上来一样是三十棒,不管什么时候都打。

临济的喝骂也是很厉害,速度快如奔雷。虽然这两个人门风都十分严峻,甚至严苛,可是非常奇怪,他们的学生却很多,可以说门庭若市,四方学子都仰慕他们的道风,甘愿来挨打、受骂。

 

五、教学法

 

为什么这两个禅师要采取棒喝的教学法呢?主要是让学人来不及想,不假思索,因为禅宗讲究不立文字,言语道断,只要稍微一绕文字语言就偏差了,一思考就不对了。在我们还来不及思考,来不及表达,当下的那一刻,就是佛法的本来面目。

棒喝在中国禅宗的教学里非常有名,可以说教出了很多优秀的学生。不过,时代不同了,学生的根器不一样,教育现代的学子,可能无法用上棒喝的教学法。

 

 

《棒喝中国》

 

作者:王绍璠

 

一、现代的中国人不是真正的中国人

 

现代的中国人不是真正的中国人。——王绍璠

当代中国有一种喜欢听好听的,不喜欢听不好听的风尚。老百姓们喜欢表扬,不喜欢批评;老师们喜欢讲阳光心态,不喜欢讲苦其心志;新闻工作者喜欢报喜,不喜欢报忧;学者们喜欢横空出世搞建构,不喜欢在继承的基础上搞批判……然而,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当代中国人不是真正的中国人听起来,真的不舒服,真的逆耳,甚至刺耳。但是,所有的中国人应该听听,应该想一想,为什么王老师要如此说,如此骂,他疯了吗?

其实,不仅王老师在,许多有良知的中国人也在检讨,譬如当今的蒋清越先生,又譬如百年前的辜鸿铭先生。不仅中国人在反思,外国人也这么认为。韩国人在网上经常有人怀疑当今的中国人是不是真正的中国人。日本人更是在百年以前就宣称:宋代以前的中国人是中国人,宋代以后的中国人不是中国人,是支那人。当我们中国人说出这句不好听的话的时候,我们已经难受了,假如听到外国人说咱们不是真正中国人的时候,我们又该是何心情呢?

所以,我们不要以一句话是否好听就简单支持或反对。这句话里有深意,我们有必要用心听一听。

什么是中国人?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应该有个定义,应该有个标准。有些人,把生活在黄土大地上的人们称为中国人,那么在这一定义下,目前当代中国人都是中国人,包括生活在这里的外国人也是中国人。另一些人,可能把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或身份证的人称为中国人,那么,在这一定义下,当代所有的中国人也都是中国人,包括那些加入中国国籍的洋人,也算中国人。这两种定义似乎没有问题,本来如此。而偏偏有些韩国人、日本人乃至世界许多民族的人,他们不这么看,他们不这么定义一个民族的人。他们是如何定义的呢?韩国人认为只有传承并认同韩国文化的人叫韩国人;日本人认为只有传承并认同日本文化的人叫日本人;欧洲人认为只有传承并认同欧洲文化的人才是欧洲人;美国人认为只有传承并认同美国文化的人才是真正的美国人……由此可以推论出他们对中国人的定义——只有传承并认同中国文化的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在这个定义下,难怪有外国人说我们当代中国人不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在当今中国,真正传承自己的文化并且认同的人,太少太少。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在反省。

辜鸿铭先生是如何定义真正的中国人的呢?他说,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应该是同时具备小孩天真烂漫与老人成熟理性双重美德的人,他既不太天真,也不太成熟。照此标准,当今中国的中国人也不多。王老师心中真正的中国人应该是什么样子呢?首先,中国人是应该有传承的、认祖宗的;其次,中国人是应该认同自己文化的;第三,中国人是高度智慧的民族。王老师对中国人的定义,是文化意义上的、精神意义上的,代表着许多有识之士的见解。当某个国家某个民族的人开始丢掉自己的祖宗,开始不认同自己文化的时候,这个人就不再称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人了。

笔者认为,文化意义上的定义更准确更有说服力。当代中国人不是真正的中国人。虽然不好听,但是它接近实相。它同时也给我们自己一个警醒:不要认为我们生活在黄土大地上,持有中国的身份证就是中国人。它也同时警醒我们不要数典忘祖,抬错棺材,哭错祖宗。有本则昌,无本则竭。当我们割断了历史,忘记了祖宗,丢掉了文化的时候,我们就不再是真正的中国人了。它似乎又在告诉我们:知耻而后勇。如果我们真的以不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为耻,那我们是否应该争口气,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呢?

有些人可能并不服气,他们认为就算以文化来定义中国人,许多人也应该称之中国人。殊不知,历经170年的西化历史,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伦理,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变。我们的文化基因甚至都已经西化。中国文化有基因吗?当然。玉的文明,诗的教化,易的精神,禅的涵养,中医的智慧,经、史、子、集、儒、释、道都是中国文化的基因。然而,当代的中国人,咱们扪心自问一下,我们究竟懂多少,我们现在满脑子都是科学、技术、发展、进化、哲学、信仰、民主、自由、管理、现代化等等西方概念,我们的思维也西方化了,以逻辑理性、线性思维为高明,我们已经不知道真正的中国人曾经是如何的智慧。他们的思维观,他们的天人观,他们的变化观,他们的道德观,他们对于生命、人生、宇宙的深刻认识,曾经引领着人类万年的文明。然而,近代以来,这个伟大的民族却堕落了,极高明而堕落。我们几乎彻底丢掉了自己的文化,这样的人如何够资格称为中国人

即便那些号称传承并认同中国文化的人也未必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真正的中国文化。西化日久,迷失太深,我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没有辨认的能力,譬如,有些人用带着西方哲学的有色眼镜对中国文化加以分析整理,结果丢掉了中国文化真正的精神和特色;有些人认为中国文化就是儒家文化,而儒家文化就是一个孔子;另有一些人,认为中国文化就是适应农业文明的文化,而农业文明注定要让位于工业文明,因而是一种落后的文化;还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视为精华,大讲特讲;还有一些人,搞复古运动,倡导读经,他们认为读经就是搞中国文化,至于把长城、故宫、兵马俑等遗产遗迹古董当做中国文化精华的人,更是大有人在。这些人哪里懂中国文化,他们分明是以西方的思维强奸真正的中国文化。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中国文化?王老师在其《中国文化三论》一文中给出了精辟的定义。首先,要过诸子百家关。中国文化是杂交文化,包容文化。只通一家的学者,是不够资格谈真正的中国文化的。其次,要过经史合参关。中华文明绵延不绝,源远流长。要了解真正的中国文化,必须走进中国历史文化心灵深处,用心去感受中国先民探索宇宙社会人生大道的心路历程。第三,要过佛禅文化关。禅文化,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产物,不懂禅文化就没法谈中国文化。不要说过三关,就是过一关的当今的中国人有几人?

行文至此,有人可能会感觉到做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的确不容易。于是,他们会说:时代变了,我们应该用新文化来定义新的中国人了。那么,请问诸君:当今中国有真正的文化吗?有识之士都会发现:我们正处于一个西不西、东不东、古不古、今不今的时代,一个颠倒的时代,一个混乱的时代,一个伦理瓦解的时代,一个没有文化的时代。如果说没有文化也算是一种文化,那么生活在这块黄土大地上的中国人,可谓多矣。可是,这样的中国人,与生活在这种土地上的狗又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呢?

中国文化、中国人,曾经是伟大、智慧的象征,文明的源泉。然而,今天这两个名词,不再伟大,不再智慧?这才是全体当代中国人真正应该反思的地方。

所幸的是,我们的根并没有断,我们的心法并没有绝,我们完全可以争口气,做一个真正伟大智慧的中国人。

《你是中国人吗?》这是蒋清越先生所写的一本书的书名。

是的,请问我们是中国人吗?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吗?

很遗憾的说,我们不是,因为我们离开真正的中国文化太久了,已经快有二百多年了。我们长着黑头发、黄皮肤,生在黄河边,喝着长江水,可是我们却不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我们的一举一动显示着我们是一个没有中国心、中国魂的中国人。

这是我最近看到的一个故事,也许能更好说明上面的意思。

1983年,知名的荷兰贫穷剧场大师葛托夫斯基来到纽约大学,刘若瑀通过甄试,获选加入。有一次,老师曾要她们用自己记忆里最早的声音、小时候的一首歌,来创作一个用身体与声音编作的短剧,因为小時候的自己最接近自己的本质,那是一个真正表演者必先回归的第一步。结果,刘若瑀发现自己没听过祖父母的声音,也不曾到邻村去体验所谓乡土风情,她只好选一首颇有中国味的流行民歌《红酥手》来当创作题材。不料葛托夫斯基看了表演后,竟直说:您是西化的中国人

是的,自乾隆中叶以来,随着政治上的腐败堕落,我们把自身的优秀文化逐渐丢的光光的,慢慢地开始空心化。这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很多当事人可能都无法体会到这一微妙的改变。

譬如,作为我们民族优秀文化中之一的诗歌。我们的民族曾经被称为诗的国度,我们的诗歌,对我们民族性情的涵养、智慧的开发有着深远的意义。举最现实的商业例子来看,就是做一个高明的老板,他必须具备有深刻的洞察力——商业直觉,而这一能力培养的最重要的现代方法就是右脑开发——也就是形象思维的培养,而我们的诗歌几千年来一直强调的就是自由联想、自由发挥的形象思维,恰恰也就是直觉培养的方法;同时,做诗必须严格按照格律的要求,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既要有左脑(规矩——格律,就是现在的逻辑思维)又要有右脑(形象思维——灵感)的同步开发。现在,我们天天嚷嚷说要搞创新经济,问题是您大脑不能开放,您怎么能做出新东西来?而诗歌的训练无疑会让您的大脑开放,自然而然灵感也就出来了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快好省的创新经济开发啊;其次,我们的诗歌还可以舒缓情绪,俗语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当老板的也一样,有了压力、苦闷,写写诗,诗写完了,牢骚也发完了,自然而然就把情绪给悄悄地转换了,比起其他的疏导情绪的方式来,不知好多少。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中国古代文人、政治家好像很少有自杀的,可是五四以后,西风尽吹,我们的知识分子们好像自杀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了。前些日子,富士康的十三跳,何尝不是员工情绪的无法转换呢。说的极端点,如果我们全民族都恢复读诗的话,那现在流行的心理抑郁可能都跟我们民族无缘,那我们的每个企业、社区、国家将是多么的和谐啊,哪里还需要那么累、花费那么多钱去给员工做心理咨询啊。可是,诗歌现在谁还重视呢,除了八十多岁的叶嘉莹老先生拼命地在提倡,谁还在挖掘着这一巨大宝藏呢。

再如,我们曾经引以为自豪的、智慧的文化——彻底的无神论、实事求是的优秀精神,我们也丢的差不多了。从人类文明的历史来看,我们民族的这一优秀精神对世界文明做出了更是巨大的贡献,怎么说呢?现在很多人把西方的启蒙运动捧上了天,却不知西方的启蒙思想家们正是在我们中华民族这一伟大精神的启发、影响下才有的。这一问题说起来太复杂了,这里我只是说结论,如果大家对详细原因和过程感兴趣的话,大家可以看看有关资料。(我本人给大家推荐的是郑汉根先生所著的《东方有圣人》及刘永佶先生所著的《辩证历史》一书中的《近代德国文化的中国渊源》一篇文章)

最近热映的电影《赵氏孤儿》其实在180年前已经被传教士翻译到欧洲——在当时欧洲文化的中心法国、意大利,在法国书名叫做《中国孤儿》,在意大利叫做《中国英雄》,而在法国的改编者就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

如果我们抛弃这些冗长的历史,只从简单的现象去看,我们就知道我们真正的中国人跟西方的不同到底是什么?西方人的故事都是把人往神变,神是最高的,而中国的神话都是神都想过人的生活,一部《封神榜》的潜台词是什么?就是你各路神仙再了不起,对不起,老子我姜子牙不封你,你也就是起不了,归根结底——人还是最了不起。而西方人不是这样,您看看他们的火都是普罗米修斯盗来的;而中国人,我们老祖宗是钻木取火的。所以真正的中国人是没有神的概念的(这里要注意的是,中国人的祭祖是表示对历史传承的尊重,慎终追远,不是用来祈福保佑的,或者制造万物的),他的大脑永远保持敞开,他的思想是高度开放的,没有禁锢,因此中国人才能创造出众多的发明、大智慧,引领人类的文明几千年。

而现在,甚至这两百年来多少中国人在搞崇拜,崇洋的讲信仰,守旧的讲烧香,统统都是迷信,跪拜在各样神的脚下祈求。尤其在企业界,一旦做大做强,老板们可以稍微喘口气的时候,很多老板们都跑去烧香或者信仰去了,这些老板们深夜里为什么不扪心自问:当我穷的时候,当我晚上为赶不出活快要发疯的时候,神在哪里?谁在保佑着你?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只有你自己鼓励着你自己,鞭策着你自己前进。可是很遗憾,没做大之前都是大丈夫,做大之后都是大豆腐。当我们企业家的事业一旦做大做强后,却需要一个外来的东西保佑,这不是颠倒黑白吗,可现实偏偏就是这样,我们的企业家都需要一个心里依赖,一个保护神。根本原因就是丧失了实事求是、自肯承当的精神,自然他的事业也就嘎然而止了,因为他已经没有战天斗地的魄力,自然也就无法打出一片新天地来。

正是由于我们把自身优秀文化的抛弃,导致失魂落魄,真正的中国人离我们也越来越远,事实上那些自以为还有优秀文化的西方人也瞧不起我们。譬如2010107日《南方周末》上刊登一个文章很震撼,大意是中国记者采访法国的文化参赞,他直接说中国以后不要再给外国人老是宣传熊猫和杂技了。潜台词就是你们中国还有什么?被保护的动物和蛮力。你们的文化在哪里?您们还有文化吗?我们应该说很感谢他的直言。是的,我们现在由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知、漠视导致我们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在世人面前值得自豪的东西,尤其在那些自以为还有些文明传承的西方人那里,我们只剩下需要保护的熊猫和体力活——杂技了。试问我们这个曾经在世界文明中以优秀文化自居的民族怎么会突然变成只有拿一个需要保护、拯救才能生存的动物说事的状态呢?(藏羚羊等动物跟熊猫是半斤八两)。

我们面对历史的长河,过去的伟大、光荣,不由的我们要发出感叹:

难道我们一夜之间都失忆了嘛?

这一切到底都是为什么?

怎么又会这样呢?

解铃还须系铃人,王老师的这一句话就是最好的答案。(张卫滨)

今天北京的地铁里,要下车的人跟前面的人说的是让一下!而中国祖先在类似情况下一直用的词是借过。今天的中国人在公众场合,会因为争座位大打出手。而在中国历史上,两个人即使要比武,比武之前会相互作礼,完了之后,还要谦让一番,输的会说领教!赢的要说承让。真是其争也君子

越进入中国文化深处,越发会有当代中国人不是真正的中国人的感叹。

王老师还说到,要找真正的中国人,要去日本,乃至去韩国。

笔者迄今唯一一次踏上日本国土,是在东京成田机场转机。就是在机场的这一次经历,已经让笔者生起很多感叹,当时就发了感慨,写了文章《在东京成田机场找到中国人丢失的》,这里摘录片段。

在转机的安检处,一名女工作人员很礼貌地用英语询问,行李里是否有液体物品,并提醒我把手提电脑拿出来。安检完之后,一名负责安检的男子不断向我鞠躬,连说着谢谢。这种场景,只是曾经在电视里看到过。当这个个子比我高不少的男子,因为我配合了安检而不断向我鞠躬致谢的时候,我确实感受到了对方的一种谦恭和自己的被尊重。
  离飞机起飞时间还有几个小时,于是在机场里闲逛。因为好奇,我随时拍下我认为有意思的画面。机场里有一些很有日本特色的小店,当然更让我感觉有意义的是日本人的行为举止了。  
  在一个小店里,我举起相机想要拍照,一个正在整理货架的女售货员以为我是要拍货架上的物品,于是就放下整理物品的活,起身让开。我问她是否能拍她工作的画面,她微笑了一下,于是就又开始整理物品,配合我拍照。在另一些小店里,当我举起相机拍一些店员工作的画面时,他们也都很配合。
  闲逛到一家书店里,负责收款的男店员的礼貌让我印象深刻。一个顾客买了几张明信片,走向收款台。男店员微笑着鞠躬问好,交完钱之后,店员又对顾客鞠躬了好几次,依旧是不断地说谢谢。这名带着亚洲面孔的顾客显然不是日本人,对店员的礼貌,也显得有些受宠若惊。
一个专卖日本商品的店里,两名身着日本传统服装的年轻女子轻轻地整理着货品,店里的气氛,有一种清雅的味道。很多店里的摆设,精致而灵巧,让人感受到一种精致的用心。让人很愿意久留。
  说日本人的好处,在目前的中国,仍然是一件比较敏感的事,但是我还是想说一下自己的感受,最主要的原因是,从日本人身上,如果我们足够虚心,能够得到些什么。鞠躬、微笑、感谢的言语,体现的是礼貌和谦恭。在成田机场看到的一切,让人感觉舒服。这种心情,与众所周知的近代中日历史无关。
  我所见到的几个普通日本人身上,有一种我们中国人曾经熟悉和用心践行的东西:礼仪。这让我触动。这种触动,也更因为日本人的这种礼仪,其根本是历史上从中国文化学习得来的精神,一种用至诚之心待人接物的精神。

有人听笔者说到在成田机场的体会后,发表不同意见说,机场是窗口,他们总要把窗口弄得好些。但是,北京首都机场也是窗口,爱面子的中国人,也许更想把这个窗口弄得好些,但是任由再怎么修饰,服务人员的举手投足之间,总是让人感受到一种心不在焉和缺乏礼貌。

在美国进修期间,笔者也跟一些日本大学生进行过接触,总体的感觉,他们跟同龄的中国大学生相比,整体气质完全不同,他们对人的礼貌,对自我的克制,都让人印象很深。

听过到过日本的中国朋友讲述在日本的所见,也读过一些关于日本社会的书,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在几万人的体育场里,比赛过后,看台上没有垃圾;商场开展促销活动——一日元买价值约十万日元的电脑,在东京最冷的一月份里,排队者自动组织起来排成长队,无人插队;泡温泉的时候,每个人先主动洗净自己的身子,以保持温泉水的清洁,以免影响他人……(郑汉根)

 

二、 中国男人头上是肿瘤,女人头上是菜花。

 

中国男人头上是肿瘤,女人头上是菜花。——王绍璠

说句良心话,咱第一次听见这话,心理也很不忿,当然看着王老师这么大的年纪,咱不敢动手,只有咬咬牙,心理抗议而已。

肿瘤那是病态啊,如果是恶性的,那就是癌症了;菜花呢,倒是个菜,长的有点像大脑的结构,可是人怎么会是个菜呢?解释不通,真是头大。当然了,咱这个人有一点点好处,那就是脸还有点厚,当然比不上刘皇叔,如果能跟他平起平坐的话,咱也当皇帝了——这是厚黑学教主的幽默。虽然听不懂,咱也耐着性子,忍啊忍的,突然有一天,好像有点明了。

老百姓说敲锣听声,敲鼓听音,是说要非常善于把握事物本质的东西。对于语言,就是要抓语言背后要表达的东西,当然,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代表——禅,更是把它运用的出神入化,既用语言来表达,可是又要突破语言的表达。所谓:即此用,离此用。就像这句话,他表面上看上去是在骂人,实际上他是在说一个中国人的大脑如果没有中国文化那就徒具形式,就跟肿瘤、菜花一样了,仅仅就是一个物而已。这句话最根本要表达的不是男女大脑的奇形怪状,而是说您是否具备真正中国文化的精神。当然,他所体现的是王先生对中华儿女寄语的无限厚望,恨铁不成钢的赤子心怀。

比如王先生经常说的一个现象:在交通十字路口,规规矩矩排队等绿灯的老外,肯定是刚来中国的,还没适应中国国情正常的情况应该是视红灯如无物,直接横冲直撞才对。每次听到这些话,都感到惭愧和悲哀,先生为排队这个看似小问题的事情在中国都喊了快三十年了。而我们中国自古号称礼仪之邦,可是直到今年夏天,我们的媒体才说,上海世博会上中国人开始排队了。

现在我们中国人到世界各地去旅游,惊奇的会发现很多外国公共场合,会有很多中文提示,可是我们深究后就会明白,不是我们中国富裕了,人家主动用我们的文字,向我们表示友善,而是说我们素质太差,人家在赤裸裸的骂我们:注意点,你的素质,不要影响我们。

现在我们天天跟着西方人嚷嚷要低碳减排,可是我们住的房子号称有七十年的产权,其实三十年就夭折了,实际不知要浪费多少资源,造成多少污染,而朱镕基总理臭骂的豆腐渣工程就更不要提了。可是别忘了,明清两代盖的很多建筑现在还在使用。也许王老师另外的一句口头语更能形象表达这个意思:您大脑浸水了,所以做出来的都是水货。这就是当代中国人已经丢失了认真、负责的精神,也就是缺心的表现之一。

这一切表明当代的中国人——我们不只缺德更缺心,而这里的心就是我们缺乏对中华民族优秀精神的认同和继承,更谈不上发扬了,所以也就不符合王先生对中国人伟大大脑的定义,结论就是王老师说的,我们不过徒具一个生理的大脑而已。(张卫滨)

中国人怎么啦?男人们的头,不是头脑,是肿瘤;女人们的头,不是头脑,是菜花。通俗地说,是指中国人没有头脑或者说思维出了问题。王老师人,真是不带脏字。说中国人没有智慧,许多人还勉强接受,毕竟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跟发达国家比起来差远了。如果说中国人没有头脑、不会思维,许多人就要跳起来了。他们会争辩说:我们天天都在用脑,我们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族类,你怎么敢说我们没有大脑?

让我们冷眼观察一下周边的世界,当前中国人说话做事不用大脑或者不会用大脑的现象,可以说比比皆是。在明眼人看来,正如禅宗一句话,盲人骑瞎马,半夜临深池,很吓人啊!

譬如成功文化。大家都希望成功,都在追求成功。顺应这种心理,西方成功学成功登陆中国。成功学的培训风靡全国,参加成功学培训的国民越来越多,而真正由此成功的人却是凤毛麟角。然而,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那就是传播成功学的机构及其模仿者却很成功,他们赚了个盆满钵溢。成功的定义究竟是什么?成功的标准是唯一的吗?有钱就算成功吗?有名就算成功吗?成功是有秘诀的吗?成功是可以模仿的吗?成功是可以培训的吗?成功了以后又怎么样?今天成功明天失败怎么办?为什么要成功?还有没有比成功更重要的?什么是成功的?什么是成功的……等等这些问题,没人思索,没人反省。我就要!”——成了流行语。

譬如培训文化。培训本是好事,可是许多好事到了中国,就变形为怪事,甚至坏事。培训热潮一个接着一个,有钱人争相来培训。让我们来考察一下培训动机吧。有的人培训是为了拿张文凭,毕竟以前没有多高的学历,现在有钱了,也想拿一张像样的文凭;有的人培训是为了扩张人脉,所谓人脉就是钱脉,认识的人越多,机会就越多;还有一些人培训是为了聚集精英,大家在一起做项目……当然,也不乏想通过培训学点东西的,他们之中,有些人希望通过培训快速学习,看书太慢了,也不喜欢看书;有些人希望学习拿来就能用的东西、喜欢理论联系实际的东西,特别不喜欢理论;还有些人希望找培训的感觉,最好从头至尾都舒舒服服、高高兴兴、清清楚楚,每句话都要有感觉,每一分钟都要有收获;还有些人希望老师必须是成功的、有名的,必须是有表演才能的,必须是听话的(善于迎合学生的),必须是会讲故事的,必须是让所有人都满意的……至于培训的目的究竟为何?培训的意义与规律是什么?如何达到培训效果?什么是真正的培训效果?什么是好的培训?什么是坏的培训?培训与教育、训练、修炼、读书、实践、实证、实验等有何异同?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吗?等等这些问题,大家是没时间思考的!

譬如国学热。国学热的流行,也是让人哭笑不得。于丹的书卖了两百万册,北大有一群老板来学国学,就有人叫喊国学热来了。国学真的热了吗?我们看看整个社会,哪儿有国学的影子?我们的建筑?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言语?我们的思维?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医学?我们的主流?即便是穿着唐装、举着国学大旗的人们,他们真的在搞国学吗?他们懂国学吗?国学是什么?有人在研究吗?有人在传承吗?有人在实践吗?譬如,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个名词是天下,无论是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还是兵家,无论是先秦,还是晚清,无论是黎明百姓还是帝王将相,他们的表述方式尽管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有着天下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通天下一气耳等等观点,在当今所谓的国学热中,连个腥味都闻不到!有的只是断章取义、坐井观天、舍本逐末、瞎子摸象、滥竽充数、附庸风雅、抱残守缺、盲目迷信、自欺欺人,如此国学热,真是让日本人、韩国人笑话。

譬如经典教育。所谓读经运动,尤其是让小孩子读经,不仅滑稽可笑,而且似是而非。不错,中国传统经典,字字珠玑,句句哲理,是我中华民族万年文明的精华沉淀。然而,请大家用心想一想,是先有圣贤后有经典,还是先有经典后有圣贤?是读经后可以成圣,还是成圣后方可解经?究竟什么是,什么是果?经典对于我们,是知识,还是智慧?我们应该用何种方法学习经典?什么是真正的智慧?什么是智慧的源泉?经典也许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但并不保证一定增长智慧。有些人读经典,确实增长了智慧;而有些人读经典,不仅没有智慧,反为所害。经典,但不是绝对的好、唯一的好;经典是好,但不能代替我们思考,我们必须自己思考、自己消化,并将其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慧;经典,但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真真切切的宇宙实相更,他们是经典的活水源头,我们从这里,照样可以证悟往圣先贤的智慧,何必一定经典!总之,那些把读经搞得神乎其神的人们,请想想王老师说的那句话吧!

譬如孩子教育。望子成龙居然也成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祖先们如果地下有知,对于当今中国的教育,他们不知该作何感想!全国人民已经不知道孝道为何物的时候,倒是对于孩子的教育很重视。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我们的家长们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啊。入学,家长们要上下钻营,找最的学校;上学,家长们要车接车送(主要指城里人,乡下人没这个条件,如果有,他们也会);钢琴要学、奥数要学、经典要学、英语要学,这个要学,那个要学。家长们未完成的理想,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实现。自己虽然不是龙凤,但希望自己的孩子成,这是多么合理伟大的期盼啊!还有人认为,社会坏了,快救救娃娃吧。改良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要从娃娃抓起。这又是多么合理伟大的倡议啊!于是,这么多年,希望工程、阳光工程、绿色工程、摇篮工程等等,各种以孩子教育的名义发起的各种慈善事业、公益事业,如雨后春笋般地生长出来,上演了一幕又一幕闹剧,中国的教育现状依然是让人担忧。究竟哪里出问题了?王老师一句话,点醒了我们的春秋大梦救孩子已经来不及了,要救孩子的父母。当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无知、无耻、无德、无能,我们的孩子怎么会有知、有耻、有德、有能?当我们还是一个自私自利的泥鳅的时候,我们的孩子怎么会被教育成兼济天下的巨龙?再好的教育,不如父母的一举手、一投足,言传身教。如果父母做个好榜样,孩子的教育怎么会是问题呢?如果父母不是好榜样,最好的教育又能把你的孩子怎么样呢?请问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是不是这个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譬如养生文化,譬如跟风文化,譬如科学迷信,譬如面子文化,譬如发展文化,譬如文化,譬如三俗文化,譬如形式主义,譬如酒文化,譬如伦理文化,譬如外汇储备…...每一个话题,我们都可以找到无数个例证。这些例证都在证明一件事:就是中国人说话做事,已经不用头脑了,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