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学 院(官网)

www.qinghuaguoxueyuan.com

中医学院

《本草纲目》8

时间: 来源于:国学院

57、草部·延胡索

释名:本名玄胡索。

气味:(根)辛、平、无毒。

主治:咳嗽。用延胡索一两、朴硝七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二钱,软糖一块和药含咽。

尿血。用延胡索一两、朴硝七钱半,共研为末。每服四钱,水煎服。

皮下气痛或气块痛。用延胡索研细,将猪胰一个,切成小块,灸热蘸药末随时吃下。

久患心痛,身热足寒。用延胡索(去皮)、金铃子肉,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酒或白开水送下。

下痢腹痛。用延胡索三钱,米汤送下。

妇女血气前(月经不调,腹中刺痛)。用延胡索(去皮,醋炒)、当归(酒浸,炒)各一两,桔红二两,共研为末,酒煮米糊和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艾醋汤送下。

产后诸病(血污不净,产后血晕,腹满心梗,寒热不足,手足烦热等)。用延胡索炒后研细,每服二钱,酒送下,甚效。

疝气。用延胡索(盐炒)、全蝎(去毒,生用),等分为末。每服半钱,空心服,盐酒送下。

腰 体痛。用延胡索、当归、桂心,等分为末。每服三、四钱,温酒送下。

偏、正头风。用延胡索七枚、青黛二钱、牙皂(去皮,去子)二个,共研为末,滴水各丸,如杏杜大。每次水化一丸,灌入鼻内。偏头产,则在痛侧的鼻孔灌药。同时,令病人咬铜钱一个,当有涎汁大量流出,病即渐愈。

 

58、草部·贝母

释名: 亦名苘、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药实。

气味: (根)辛、平、无毒。

主治: 胸膈郁积。用贝母(去心),加姜汁炒后研细,再和姜汁、面糊做成丸子。每服七十丸。

化痰降气,止咳解郁。用贝母(去心)一两、姜制厚朴半两,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开水送下。

小儿百日咳。用贝母五钱、甘草(半生半灸)二钱,共研为末,加沙糖调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以米汤化服一丸。

乳汁不下。用贝母、知母、牡蛎粉等分,研为细末。每服二钱,猪蹄汤调服。此方名“二母散”。

目昏,流冷泪。用贝母一枚、胡椒七料,共研为细末,点眼。

目生弩肉。用贝母、丁香,等分为末,加乳汁调匀点眼。

吐血、鼻血不止。用贝母(炮过),研为细末。每服二钱,温浆水送下。

小儿鹅口,满口白烂。用贝母(去心,研细)半钱,加水五分、蜜少许,煎三沸。取抹患处。

婴儿吹妈,引起胀痛。有贝母末吹入鼻中,很见效。

乳痈。用酒送服贝母二钱,另找人吮乳,使之通畅。

紫白瘢。用贝母、南星,等分为末。生姜带汁调药搽瘢上。

 

59、草部·旋复花

释名: 金沸草、金钱花、滴滴金、盗瘐、夏菊、戴椹。

气味:(花)咸、温、有小毒。

主治: 中风壅滞。用旋复花洗净,焙过,研细,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夜卧时以茶汤送下五至十丸。

小儿眉癣(小儿眉毛眼睫,因生过癣后不能复生)。用旋复花、赤箭(即天麻苗)、防风,等分为末,洗净患处,以油调涂。

耳后生疮(月蚀疮)。用旋复花烧过研细。以羊油调涂患。

 

60、草部·青葙

释名: 草蒿、萋蒿、昆仑草、野鸡冠、鸡冠苋,子名草决明。

气味:(茎、叶、子)苦、微寒、无毒。

主治:(茎、叶)除皮肤中热,治恶疮,止金疮血。(子)镇肝,明目,去风寒湿痹。治眼病有验。

 

61、草部·蘼无

释名: 亦名薇芜、蕲 、江蓠。

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头中久风、风眩、泄泻、咳逆等。

 

62、草部·蛇床

释名: 亦名蛇粟、蛇米、虺床、马床、墙蘼。

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阳事不起。用蛇床子、五味子、菟丝子,等分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赤白带下,月经不来。用蛇床子、桔白矾,等分为末,加醋、面和成丸子,如弹子大,胭脂为衣,棉裹后纳入阴道中。一天换药一次。

妇女阴部奇痒。用蛇床子一两、白矾二钱,煎汤常洗。

产后阴脱。用布包蛇床子蒸熟后熨患处。又方:蛇床子五两、乌梅十四个,煎水洗。一天洗五至六次。此方亦治妇女阴痛。

男子阴肿、胀痛。用蛇床子研为末,加鸡蛋黄调匀敷患处。

脱肛。用蛇床子、甘草各一两,研细。每服一钱,白开水送下。一天服三次。同时,用蛇床子末搽患处。
痔疮。用蛇床子煎汤熏洗。

小儿癣疮。用蛇床子末,加猪油调匀,搽疮上。

小儿甜疮(疮连到头、面、耳边,流水,极痒,久不愈)。用蛇床子一两、水银粉三钱,共研为末,调油涂患处。

牙痛。用蛇床子煎汤,乘热漱口。

冬月喉痹,肿痛不能下药。用蛇床子放入瓶中烧出烟,令病人口含瓶嘴吸烟,有痰吐出,病即渐愈。

 

63、草部·藁本

释名: 亦名藁茇、鬼卿、地新、微茎。

气味: (根)辛、温、无毒。

主治: 太阳头痛、巅顶痛、头面身体皮肤风湿,亦治痈疽,排脓内塞。小儿疥癣,可用藁本煎汤洗,并搓洗换下来的衣服。头悄多,可用藁本、白芷,等分为末,夜间干擦头发,清晨梳去,头屑自除。

 

64、草部·恶实

释名: 亦名荔实、马亦名鼠粘、牛蒡、大力子、蒡翁菜、便牵牛、蝙蝠刺。

气味: (子)辛、平、无毒。(根、茎)苦、寒、无毒。

主治: 身肿欲裂。用牛蒡子二两,炒过,研细。每服二钱,温水送下。一日服三次。

风热浮肿(咽喉闭塞)。用牛蒡子一合,炒半生半熟,研细。每服一匙,热酒送下。

小舌痛。用牛蒡子、石膏,等分为末,茶调服。

小舌痛。用牛蒡子(炒)、甘草(生),等分为末。水煎,含咽。此方名“启关散”。

风热瘾疹。用牛蒡子(炒)、浮萍等分为末。每服二钱,以薄荷汤送下。

牙痛。用牛蒡子(炒过),煎水含嗽。

妇女吹乳。用牛蒡子一钱、麝香少许,温酒小口送下。

关节肿痛(风热攻犯手指,赤肿床木,甚至攻达肩背两膝,遇暑热则便秘)。用牛蒡子三两,新豆豉(炒)、羌活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白开水送下。

流行性热症(小热不退,烦躁发渴,四肢无力,不思饮食)。用牛蒡根捣汁服一小碗,有效。

伤寒抽筋(汗后受寒,手足抽痛)。用牛蒡根十条,麻黄、牛膝、天南星各六钱,先锉后研,加好酒一升,再同研,榨药取汁,煎成黑膏。每服一钱,温酒送下。一日服三次。

一切风疾,年久不愈。用牛蒡根一升,生地黄、枸杞子、牛膝各三升,装在袋子里,泡在三升酒内。每天取饮适量。

老人中风(口目抽动,烦闷不安)。用牛蒡根去皮,切一升,晒干,打成面,加大米四合,合做成饼,在豉汁中煮熟,添葱椒五味。经常空心取食,极有效。

头面忽肿,或连手足红肿。用牛蒡根洗净研烂,加酒煎成膏,摊布上贴肿处。同时以热酒送服根末一、二匙,即感肿消痛减。

头风白屑。用牛蒡叶捣汁,熬浓涂头上。第二天早晨,以皂荚水洗去。

喉中热肿。用牛蒡根一升,加水五升,煎成一升,分三次服。

牙痛。齿龈肿,用牛蒡根一斤,捣汁,加盐花一钱,在银器中熬成膏,涂牙龈。

项瘿。用牛蒡根一升,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半,分三次服。或将根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常服。

小便不通、脐腹急痛。用牛蒡叶汁、生地黄汁各二合,和匀,加蜜二合。每取一合,又水半碗,煎开几次,调滑石末一钱服下。

诸疮肿毒。用牛蒡根三条,洗净,煮烂,捣成汁,加米煮粥,每食一碗。

月经不通(腹肋胀痛)。用牛蒡根二斤,锉小,蒸三遍,装入布袋,在二斗酒中泡五天。饭前温服一碗

附方: 元代李杲说:“鼠粘子其用有四:治风湿瘾疹,咽喉风热,散诸肿疮疡之毒,利凝滞腰膝之风是也。”

 

65、草部·白芷

释名: 元代李杲说:“鼠粘子其用有四:治风湿瘾疹,咽喉风热,散诸肿疮疡之毒,利凝滞腰膝之风是也。”

气味: (根)辛、温、无毒。

主治: 一切伤寒。用白芷一两、生甘草半两、姜三片、葱白三寸、枣一枚、鼓五十粒,加水二碗,煎药服下服汁,煎药服下取汗。不汗再服。此方名“神白散”,或“圣僧散。”

一切风邪。治法同上。

伤风流涕。用白芷一两、荆芥穗一钱,研细。每服二钱,茶送下。

偏正头风。用白芷(炒)二两五钱,川芎(炒)、甘草(炒)、川乌头(半生半熟)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细茶薄荷汤送下。

头晕。用白芷洗晒后研细,炼蜜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每嚼服一丸,茶汤或荆芥汤送下。

风热牙痛。用白芷一钱、丹砂五分,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常取以擦牙,有效。又方:白芷、吴茱萸等分,泡水嗽口,吐去延水。

眼病。用白芷、雄黄,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龙眼大,丹砂为衣。每服一丸,茶送下。饭后服,一天服二次。此方名“还睛丸”。

口齿气臭。用白芷七钱,研细。每服一钱,饭后服,清水送下。

附方: 肺、胃、大肠三经的疾病。李时珍说:白芷“所在之病不离三经。如头目眉齿诸病,三经之风热也;如漏带痈疽诸病,三经之湿热也。风热者,辛以散之;湿热者,温以除之。为阳明主药,故又能治血病、胎病,而排脓、生肌、止痛。”

 

66、草部·芍药

释名: 将离、梨食、白芍、余容、延。白者名金芍药,赤者名木芍药。

气味:(根)苦、平、无毒。

主治: 腹中虚痛。用白芍药三钱、炙甘草一,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夏月加黄芩五分,恶寒加肉桂一钱,冬月大寒再加桂一钱。

骨痛。用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后研细,装入布袋放在酒三升中泡五天。每次饮酒三合,一天三次。
脚气肿痛。用芍药六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白开水送下。

消渴。用白芍药、甘草,等分为末。每用一钱,水煎服。一日服三次。有特效。

鼻血不止。用芍药研细,每服两匙,水送下。

鼻血、咯血。用白芍药一两、犀角末二钱半,共研细,新水冲服一茶匙。血止为限。

崩中下血(小腹痛)。用芍药一两(炒黄)、柏圳六两(微炒)。每服二两,加水一升,煮成六合。又方:将上方中的两味药,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月经不停。用白芍药、香附子、熟艾叶各一钱半,水煎服。

赤白带长期不愈。用白芍药三两、干姜半两,锉碎黄,捣成末。每服二匙,空心服,水送下。一天服二次。又方:芍药炒黑,研为末,酒送服。

刀伤。用白芍药一两,熬黄,研细。每服二钱,酒或米汤送下。同时可用药末敷伤处。

木舌肿满。用赤芍药、甘草煎水热漱。

鱼骨鲠喉。用白芍药嚼细咽汁。

附方;芍药有赤、白两类。“赤芍药散邪”,故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白芍药益脾”,帮育养血剑阴,柔肝止痛。芍药民是妇科的常用药物。

 

67、草部·牡丹

释名:鼠姑、鹿韭、百两金、木芍药、花王。

气味:(根皮)辛、寒、无毒。

主治:疝气(觉气胀不能动)。用牡丹皮、防风,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妇女恶血(血往上冲,脸红易怒)。用牡丹皮半两、干漆(烧至烟尽)半两,加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伤损瘀血。用牡丹皮二两、虻虫二十一个(熬过),同捣碎。每天早晨服一匙,温酒送下。

刀伤后内出血。用牡丹皮研细,水冲服少许。瘀血自尿中排出。

下部生疮(已破口)。取牡丹末一匙煎服。一天三次。

附方:牡丹的功用。在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能治心、肾、肝等经的伏火(阴火,相火)。治伏火,许多人多用黄蘖;其实,牡丹更胜于黄蘖。李时珍指出:牡丹只取红、白两色的单瓣者入药,其他品种皆人工培育而成“气味不纯,不可用”红花者偏于利,白花者偏于补。

 

68、草部·蠡实

释名:亦名荔实、马蔺子、马楝子、马薤、马帚、铁扫帚、剧草、旱蒲、豕首、三坚。

气味:(实)甘、平、无毒。

主治:寒疝诸疾。用马蔺子一升,每日取一把,拌面煮食,食尽一升见效。

喉痹。用蠡实一合,升麻五分,加水一升,煎至三合,再加蜜少许搅匀慢慢饮下。又方:马蔺子八钱、牛蒡子六儿,共研为末,每服一匙,空心服,温水送下。又方:马蔺根叶二两,加水一升半,煮成一碗,慢慢饮下。又方:用马蔺根捣汁三合,蜜一合,慢火合熬,点喉部,一天点五至七次。

水痢。用马蔺子和等量的面粉(牛骨灰亦可),空心服一匙,米汤送下。又方:马蔺子、干姜、黄连各等分,研为散,每服二匙,热汤送下。极有效。忌猪肉和冷水。

肠风下血。用马蔺子(研破,酒浸数日,晒干)一斤,何首乌半斤,雄黄、雌黄各四两,共研为末,以原业浸泡马蔺子的酒调末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小便不通。用马蔺花(炒)、茴香(炒)、葶苈(炒),共研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

痈疽。用马蔺花和牛膝一同煎服。

 

69、草部·木香

释名:蜜香、青木香、五木香、南木香。

气味:(根)辛、温、无毒。

主治:中气不省(闭目不语,状如中风)。用木香研细,冬瓜子煎汤灌下三钱。谈盛者。药中加竹沥和姜汁。

胃气闷胀,不思饮食。用木香、诃子各二十两,捣烂筛过,加糖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酒送下。此方名“青木香丸”。

心气刺痛。用木香一两、皂角(炙)一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开水送下。

流动性气痛。用温水磨木香成浓汁,加热酒调服。

小肠疝气。用木香四两,酒三斤煮过。每日取酒饮三次。

气滞腰前。用木香、乳香各二钱,酒浸,饭上蒸,均以酒调服。

突然耳聋。用木香一两,切小,放苦酒中浸一夜,取出,加麻油一合,微火煎过,滤去药渣,以油滴耳。一天三、四次。

霍乱转筋(腹痛)。用木香末一钱,放入木瓜汁一杯中,加热酒调服。

痢疾(包括久痢)用木香一块(方圆一寸)、黄连半两,同在半升水中煎干。单取木香,焙干研细,分三次服。第一闪,橘皮汤送下;第二次,米汤送下;第三次,甘草汤送下。

肠风下血。用木香、黄连,等分为末。放入猪大肠中,两头扎定,煮到极烂,然后去药食肠,或连药捣为丸子吞服。

小便浑浊,状如精液。用木香、没药、当归,等分为末。以刺棘心的榨汁和药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饭前服,盐汤送下。

小儿阴肿(阴茎肿大。或缩小,很痛)。用木香、枳壳(麸炒)各二钱半,炙甘划暗无天日钱,水煎服。

各种痈疽、疮疖。用木香、黄连、槟榔,等分为末,油调搽患处。

蛇虫咬伤。用木香不限量,煎水服,有奇效。

腋下、阴下湿臭或已成疮。用好醋浸木香夹于腋下阴下,或研末敷患处。

牙痛。和木香末加少许麝香迭牙,同时以盐汤漱口。

附方:木香的主要功用为:行气止痛,健脾和胃。

 

70、草部·甘松香

释名:苦弥扯。

气味:(根)甘、温、无毒。

主治:心腹痛满,脾积郁,肾虚齿痛,面痣风疮,脚气浮膝等。

 

71、草部·杜若

释名:杜蘅、杜莲、若芝、楚蘅、山姜。

气味:(根)辛、微温、无毒。

主治:胸胁逆气,头痛流涕,皮间风热等。

附方:李时珍说:“杜若乃神农上品,治足少阴、太阳诸证要药,而世不知用,惜哉。”(意思是说,杜若在《神农本草经》里列为“上品”,是治肾、膀胱诸经的要药,但是人们不知道用它,这是很可惜的。)

 

72、草部·胡芦巴

释名:亦名苦豆。

主治:小肠气痛。用胡芦巴炒过,研细。每服二钱,茴香酒送下。

肾脏虚冷,腹胁胀满。用胡芦巴(炒)二两,熟附子、硫磺各七钱五分,共研为末,加酒煎曲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四十丸,盐汤送下。

疝瘕。用胡芦巴(酒浸,晒)四两、荞麦面(炒)四两、小茴香一两,共研为末,加酒、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盐酒或盐汤送下。服至两月后,大便出血脓,表示病根已经除去。

偏坠或小肠疝气。用沉香、木香各半两,胡芦巴(酒浸,炒)、小茴香(炒)各二两,共研为末,加酒、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盐酒送下。此方名“沉香内消丸”。

寒湿脚气(腿膝疼痛,行走无力)。用胡芦巴(酒浸一夜后焙干)、破故纸(炒香)各四两,共研为末;另取木瓜一个,切顶去瓤,放药入瓜内填满,将顶合上,蒸至极熟,然后捣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

小腹有可动硬块,痛不可忍。用胡芦巴八钱,茴香六钱,巴戟(去心)、川乌头(炮,去皮)各二钱,楝实(去核)四钱,吴茱萸五钱,一起炒成细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小儿五丸,盐酒送下。

 

73、草部·高良姜

释名:蛮姜,子名红豆蔻

气味:(根)辛、大温、无毒。

主治:霍乱吐泻。用高良姜(炙令焦香)五两,加酒一升,煮三、四沸,一次服完。

脚气欲吐(患脚气病的人,容易发吐。日常生活,注意早餐多食,午餐少食,晚餐不食,或喝一点豉粥。有发吐感觉时,立即服药)。用高良姜一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一次服完。如急切间找不到高良姜,可以母姜一两代替,清水煎服。疗效较差,然亦有效。

心脾冷痛(按:即胃痛)。用高良姜四两,切片,分成四份:一两以陈米半合炒黄,去米;一两以陈壁土半两炒黄,去土;一两以巴豆三十四个炒黄,去豆;一两以斑蝥三十四个炒黄,去蝥。另取吴茱萸一两,酒浸一夜后,同高良姜一起再炒,共研为末,以浸吴茱萸的酒调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服,姜汤送下。此方名“高良姜丸”。又方:高良姜三钱,五灵脂六钱,共研为末。每服三钱,醋汤调下。
养脾温胃,去冷消痰,宽胸下气。用高良姜、干姜等分,炮过,研细,加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饭后服,桔皮汤送下。妊妇忌服。

脾虚寒疟(寒多热少,不思饮食)。用高良姜(麻油炒)、干姜(炮)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五钱,以猪胆汁调成膏子,临发病前,热酒调服。又方:上方所制的药末,加胆汁和丸,每服四十丸,酒送下。又方:高良姜、干姜,半生半炮各半两,穿山四三钱,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猪肾煮酒送下。

双目突然红痛。用小管吹高良姜末入鼻。使打喷嚏,红痛即消。

风牙痛肿。用高良姜二寸、全蝎(焙)一枚,共研为末,擦痛处,吐出涎水,以盐汤漱口。

附方:红豆蔻,是高良姜的种子,辛、温、无毒辣。功能温中散寒、醒脾解酒,但脾、肺素有伏火的人,不宜用本品。又红豆蔻最能动火伤目,使人流鼻血。所以食料中能用它。

 

74、草部·豆蔻

释名:草豆蔻、漏蔻、草果。

气味:(仁)辛、涩、温、无毒。

主治:心腹胀满,气短。用豆蔻一两,去皮,研细。每服半钱,木瓜生姜汤调下。

胃弱呕逆不食。用豆蔻仁二枚、高良姜半两,加水一碗合煮,去渣取汁,再以生姜汁半合倒入,和面粉做成面片,在羊肉汤中煮熟,空腹吃下。

霍乱烦渴。用豆蔻、黄连各一钱半,乌豆五十粒,生姜三片,水煎服。

虚疟自汗不止。用豆蔻一枚,面裹煨熟。连面研细,加平胃散二钱,水煎服。

瘴疟(热少寒多,或单过时冰热。或虚热不寒)。用豆蔻仁、熟附子等分,加水一碗、姜七片、枣一枚,煎至半碗服下。此方名“果附汤”(因豆蔻一名草果)。

赤白带下。用豆蔻(连皮)一枚、乳香一小块,面裹,煨至焦黄,同面一起研细。每服二钱,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脾痛胀满。用豆蔻仁二个,酒煎服。

附方:豆蔻的功用是:除寒、燥湿、开郁、化食。是治疟的要药之一。但如吃得过多,则不免助长脾热。伤肺、损目。

 

75、草部·白豆蔻

释名:多骨。

气味:(仁)辛、大温、无毒。

主治:胃冷恶心(进食即想吐)。用白豆蔻仁三枚捣细,温酒送服。数服以后,即见效。

突然恶心。取白豆蔻仁细嚼止吐。

小儿吐乳。用白豆蔻仁十四个、缩砂十四个、生甘草二钱、炙甘草二钱,共研为末,常抹入小儿口中。

反胃。用白豆蔻、缩砂仁各二两,丁香一两,陈为一升(黄土炒焦,去土),共研为末,加姜汁合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姜汤送下。此方名“太仓丸”。

附方:白豆蔻是治吐名药,也治噎膈,除疟疾寒热。

 

76、草部·小青

释名:千金藤

气味:(叶)温、无毒。

主治:敷痈肿疮疖,治血痢腹痛,解蛇毒。

 

77、草部·缩砂密

气味:(仁)辛、温、涩、无毒。

主治:冷滑下痢。有缩砂仁研细,调入羊肝切片中,瓦上焙干,再研细,加与砂仁等量的干姜末,和饭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白开水送下。一天服二次。又方:缩砂仁(炮)、附子、干姜、厚朴、陈桔皮,等分为末,和饭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大便下血。用缩砂仁为末,热米汤送服二钱。以愈为度。

小儿脱肛。用缩砂去皮研细,擦在一片已剖开的猪腰子中,捆好煮熟,给病孩吃。另服白矾丸。气逆肿喘者,痛难治好。

遍身肿满,阴部亦肿。用缩砂仁、土儿狗,等分研细,和老酒饮服。

痰气膈胀,用砂仁捣碎,在萝卜汁中浸透,焙干研细,每服一、二钱,开水送下。

咳逆。用砂仁(洗净,炒过,研细)、生姜(连皮)等分,捣烂。饭后过一段时间,热酒泡服。

胎动(跌坠动胎,痛不可忍)。用缩砂炒热,去皮用仁,捣碎。每服二钱,热酒调下。服后,如觉腹中发热而胎有活动者,即胎已安。

血崩。用缩砂仁在瓦上焙干,研末。每服三钱,米汤送下。

热拥咽痛。用缩砂壳研细,水服一钱。

牙痛。口中常嚼缩砂仁,有效。

口疮。有缩砂壳煅后研细,擦患处。

鱼骨鲠喉。用缩砂、甘草,等分为末,棉花裹好含口吕,咽汁,骨随痰涎吐出。

误吞金属等物。用缩砂煎浓汤饮下,可将外排出。

附方:缩砂密的主要功用是:和胃醒脾、行气宽中、安胎。其成熟的种子称为缩砂仁,亦简称砂仁;其成熟干燥的果实称为缩砂壳或壳砂。

 

78、草部·益智子

气味:(仁)辛、温、无毒。

主治:小便频数。用益智子(盐炒,去盐)、乌药,等分为末;另用酒煮山药粉为糊,和药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肝了,盐汤送下。此方名“缩泉丸”。

心虚尿滑及赤白二浊。用益智子仁、白茯苓、白术,等分为末,每服三钱,白开水调下。

白浊腹满。用益智仁(盐水浸、炒)、厚朴(姜汁炒)等分,加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

腹胀痛,泻不止。用益智子仁二两,浓煎饮下。

妇女崩中。用益智子(炒,碾细)一钱,米汤加一点盐冲服。

口臭。用益智子仁一两、甘草二钱,共碾成粉,常舐含口中。

漏胎下血。和益智仁半两、缩砂仁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空心服,白开水送下。一日服二次。

 

79、草部·荜茇

释名:荜拨。

气味:辛、大温、无毒。

主治:冷痰恶心。用荜茏一两研细,每服半钱,饭前服,米汤送下。

暴泄身冷(自汗,想呕吐,小便清,脉微弱)。用荜茏、内桂各二钱半,高良姜、干姜各三钱半,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送下。

胃冷口酸(流清口水,心连脐痛)。用荜茏半两、厚朴(姜汁浸、炙)一两,共研业要,加热鲫鱼肉,捣和成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米汤送下。

瘴气成块,在腹不散。用荜茏一两、大内一两,生用,共研为末。加麝香少许,以炼蜜和丸,和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冷酒送下。

妇女血气痛(月经不调,下血无定时)。用荜茏(盐炒)、蒲黄(炒)。等分为末,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此方名“二神丸”。

偏头风。令病人口含温水,在头痛的一侧。用鼻孔吸入少许荜茏末,有效。

风虫牙痛。用荜茏末擦牙,煎苍耳汤漱口,去涎。又方:荜茏、胡椒,等分为末,化蜡调末成丸子,如麻子大。用时取一丸,塞孔中。

附方:荜茏气热,味辛,入手足阳明经(即胃、大肠经),功能温中散寒。荜茏又是治“头痛、鼻渊、牙痛要药”(李时珍)。但它能动脾肺之火。多用能令人目昏,尢不宜用作食料。

 

80、草部·大青

气味:(茎、叶)苦、大寒、无毒。

主治:喉风喉痹。用大青叶捣汁灌服。

小儿口疮。用大青七钱五分、黄连五钱,加水三升,煮成一升服下。一天服二次,病愈为止。

热病下痢。用大青四两,甘草、赤石脂各三两,胶二两,鼓八合,加水一斗,煮成三升,分三次服。此方名“大青汤”。

热病发狂。用大青一两,阿胶、甘草各二钱半,鼓二合,分三次煎服。此方名“大青四物汤”。又方:大青七钱半,犀角二钱半,栀子十枚,鼓二撮,分二次煎服(每服以水一碗半,煎至八成)。此方名“犀角大青汤”。

 

81、草部·肉豆蔻

气味:(实)辛、温、无毒。

主治:温中,消食止泄,治积冷心腹胀痛,霍乱中恶,鬼气冷疰,呕沫冷气,小儿乳霍。调中下气,开胃,解酒毒,消皮外络下气。治宿食痰饮,止小儿吐逆,不下乳,虚泄赤白痢,研末粥饮服之。暖脾胃,固大肠。

附方:暖胃除痰,进食消食;肉豆蔻二个,半夏姜汁炒五钱,木香二钱半,为末,蒸饼丸大,每食后津液下五丸,十丸。

 

82、草部·补骨脂

释名:破故纸、婆固脂、胡韭子。

气味:(子)辛、大温、无毒。

主治:元阳衰损(脚手沉重,夜多盗汗)。用补骨脂四两(炒香),菟丝子四两(酒蒸),胡桃肉一两(去皮),乳香、没药、沉香各二钱半(研细),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盐汤或温酒送下。自夏至起,到冬至止。每天服一次。

五劳七伤,下元久冷,一切风病,四肢疼痛。用补骨脂一斤,酒浸一夜,晒干,加乌油麻(黑芝麻)一升炒,等麻子炸声绝后,簸去麻子,只取补骨脂研为末,以醋煮面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温酒盐汤送下。

肾虚腰痛。和破故纸一两,炒为末。每服三钱,温酒送下。或加木香一钱亦佳。又方:破故纸(酒浸,炒)一斤,杜仲(去皮,姜汁浸,炒)一斤,胡桃肉(去皮)二十个,共研为末,以蒜捣膏一两,和各药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下,湿酒送下。妇女用淡醋汤送下。常服本方中壮筋骨,知血脉,乌须发,益颜色。此方名“青娥丸”。

妊妇腰痛。用破故纸二两,炒香后研成末。先嚼胡桃肉半个,然后用温酒调服药末二钱。此方名“通气散”。

定心补肾。和破故纸(炒)二两、白茯苓一两,共研为末;另取没药五钱,酒浸后煮化,和药末捏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开水送下。故纸补肾,茯苓补心,没药养血三者既壮,自然身安。

精气不固。用破故纸、青盐等分,同炒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小便频数,肾气虚寒。用破故纸十两(酒蒸过)、茴香十两(盐炒过),共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盐酒送下,或以熟米、猪肾和药煨吃亦可。

小儿遗尿。用破故纸(炒过),研为末,每夜用开水冲服五分。

肾漏(阴茎不痿,精常流出,痛如针刺)。用破故纸、韭子各一两,共研为末,每取三钱,加水二碗,煎至六成服下。一天服三次,直至病愈。

脾肾虚泻。用破故纸(炒)半斤、肉豆蔻(生用)四两,共研为末,加枣肉膏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此方名“二神丸”。又方:照上方,加木蚝二两,名“三神丸”。

水泻久痢。用破故纸(炒)一两,粟壳(炙)四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姜枣煎汁送下。

牙齿久痛。用补骨脂二两、青卤半两,炒过研细擦痛处。

跌坠腰痛。瘀血凝滞。用破故纸(炒)、茴香(炒)、辣桂,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热酒送下。

附方:补骨脂为补肾助阳要药,男女皆可用。与胡桃同服,效果更好。介阴虚火旺,大便秘结的病 ,不宜用核本品。

 

83、草部·姜黄

释名:宝鼎香。

气味:(根)辛、苦、大寒、无毒(一说性热)。

主治:心痛难忍。用姜黄一两、桂三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醋汤送下。

胎寒腹痛(婴儿啼哭吐乳,大便色青,状如惊风,出冷汗)。用姜黄一钱,没药、没香、乳香各二钱,共研为末,加蜜调成丸了,如芡子大。每服一丸,钩藤煎汤化下。

产后血痛(腹内有血块)。用姜黄、桂心,等分为末,酒冲服一匙,血下尽后即愈。

疮癣初发。用姜黄研末擦上,甚效。

 

84、草部·苘麻

释名:亦名白麻。

气味:(果实)苦、平、无毒。

主治:一切眼疾。和茼麻子一升,研为末,放入猪肝的切片中,灸熟,切成细末。每服少量,陈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目生翳膜。用白麻子,去壳,放入猪肝薄片中,慢慢灸熟,研细,加醋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开水送下。又方:用苘麻子装袋中,蒸熟,晒干研末,加蜜做成丸子,温水送下。

 

85、草部·郁金

释名:玉金,姜黄、毛姜黄。

气味:(根)辛、苦、寒、无毒。

主治:颠狂症。用郁金七两、明矾三两,共研为末,加稀同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开水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