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学 院(官网)

www.qinghuaguoxueyuan.com

中医学院

《本草纲目》5

时间: 来源于:国学院

32、石部·凝水石

释名:亦名卤盐、寒石、石碱。从碱地掘取,用作硝皮。

气味:辛、寒、无毒。

主治:男女转脬,小便困难。用寒水石(按:此处指凝水石)二两、滑石一两、葵子一合,共研为末,加水一斗,煮成五升。每服一升。

牙龈出血,有洞。用凝水石粉三两、丹砂二钱,甘草、脑子各少许,共研为末,干敷。

汤火灼伤。用凝水石烧过,研细,敷伤处。

小儿丹毒(皮肤热赤)。用凝水石半两、白土一分,共研为末,米醋调涂。

 

33、石部·浮石

释名:亦名海石、水花。

气味:咸、平、无毒。李明诊认为性大寒。

主治: 咳嗽不止。用浮石研细,煎水服,或和蜜做成丸子吞服。

消渴。用浮石、青黛等分,加麝香少许,共研细。每服一钱,温水送下。又方:浮石、蛤粉、蝉蜕,等分为末,加鲫鱼胆七个。每次调服三钱。

血淋砂淋,小便涩痛。用浮石粉二钱,生甘草煎汤调服。

疝气(阴茎缩小,阴囊肿大)。用木通、茯苓、麦门冬共煎为汤,每次送服浮石粉二钱。又方:浮石、香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姜汁送下。

耳底有脓。用浮石一两、没药一钱、麝香三分,共研细,吹入耳底。底前,须揩净耳底的脓汁。

下疳。用浮石(火煅、醋淬,反复数次)二两、金银花一两,共研细,每服二钱半,水煎服。病在唇边者,饭后服药;病在阴部者,饭前服药。患病已一年者,服药半年可愈。

背疮。用浮石半两、没药二钱半,共研为末,加醋、糊少许,做成丸子,如梧子大。如梧子大。每服六、七丸,临卧时服,冷酒送下。

各种恶疮。治法同上。

附方: 浮石是一种较常用的中药。现在市面上卖的有两种:一种即浮石,为火山岩浆形成的石块;一种叫石花,乃石珊瑚类的骨骼。两种的药效相同。《本草纲目》所描述者是前一种。

 

34、石部·阳起石

释名:亦名羊起名、白石、石生。

气味:咸、微温、无毒。

主治:丹毒肿痒。用阳起石煅后研细,清水调搽。

滑精(元气虚寒,精滑不禁,手足常冷,大便溏泄)。用阳起石煅后研细,加钟乳粉等分,再加酒煮过的附子末,调一点面粉把药合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直至病愈为止。

阳萎阴汗。用阳起石煅后研细,每服二钱,盐酒送下。

 

35、石部·慈石

释名:亦名玄石、处石、 铁石、吸针石。

气味: 辛、寒、无毒。

主治: 耳聋。用慈石一小粒,放入病耳内。另了耳不病,只放铁沙。病耳渐愈。又方:豆大慈石一粒,加少许穿山甲烧成的灰,用新丰包好塞耳内。口含生铁一小块,觉耳中有风雨声即不聋。

老人虚损(风温,腰肢痹痛)。用兹石三十两、白石英二十两,捶碎,浸入两斗水中,放在露地上。每天取此水煮粥吃。过一年,体质转强。

阳萎。用兹石五斤,研细,淡酒浸半月。每服三合,白天服三次,临睡前服一次。

两眼昏障(眼前现空花,视物成两体)。用兹石(火煅、醋淬七次)二两、丹砂一两、生神曲三两,共研为末。另用神曲末一两煮成糊,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此方名“慈朱丸”。

子宫不收。用兹石经酒浸、火煅、研细后,加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晚临睡前,服四十丸,滑石汤送下。次早,服兹石散二钱,米汤送下。慈石散配方是:慈石(酒浸过)半两,铁粉二钱半,当归五钱,共研为末即成。

脱肛。用慈石(火煅、醋淬七次)半两,研细。每服一钱,空心服,米汤送下。

刀伤后出血不止。用慈石粉敷上,能止痛止血。

各种肿毒。用兹石三钱、金银藤四两,铅丹八两、香油一斤,熬成药膏,摊厚纸上贴患处。

 

36、石部·卤咸

释名:亦名卤盐、寒石、石碱。从碱地掘取,用作硝皮。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风热赤眼,虚肿涩痛。用卤碱一升、青梅二十七个、古钱二十一文,密封于新瓶中,开水煮一顿饭时间,取出静放三天。点眼,一天点三、五次。

牙齿腐烂。取上好碱土,热水淋之,去渣留汁,瓦罐熬干。刮下,加麝香少许,研细,搽患处。

 

37、石部·代赭石

释名:亦名须丸、血师、土朱、铁朱。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哮喘,睡卧不得。用代赭石,研末,米醋调服。宜常服用。

伤寒无汗。用代赭石、干姜,等分为末,热醋调匀搽在两手心上,然后紧握双拳夹在大腿间。盖被静卧,汗出病愈。

急慢惊风(吊眼,撮口,抽筋)。用代赭石(火煅、醋淬十次)研细,水飞后晒干。每服一钱或半钱,真金汤调下。连进三服,如脚胫上出现红斑,即是邪出病愈之证。如始终不现红斑,即无救。

小肠疝气。用代赭石(火煅、醋淬)研细。每服二钱,白开水送下。

吐血、 血、流鼻血。用代赭石一两,火煅、醋淬多次,研细。每服一钱,开水送下。

妇女血崩。用代赭石火煅醋淬七次,研细。每服二钱,开水送下。

眼睛红肿,不能开视。用代赭石二分、石膏一分,研细,清水调匀,敷两眼角和太阳穴。

各种疮疖。用代赭石、铅丹、牛皮胶,等分为末,冲入一碗好酒,等澄清后,取酒服。沉渣敷患处,干了就换。

百合病发(按:指伤寒病已愈而复发,是一种险症)。用百合七个(劈破),冷水浸一夜;另取代赭石一两、滑石三两、冷水二盅,合煎成一盅。把百合汁加入,再煎成一盅,温服。

 

38、石部·禹余粮

释名:亦名白余粮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大肠咳嗽(每咳便排出粪来)。用赤石脂、禹余粮各一斤,打碎,加水六升,煮成一升。去掉渣滓,分两次服。此方名“赤石脂禹余粮汤”。

肠泄不止。用禹余粮四两(火煅、醋淬),加乌头一两,冷水浸一夜,去皮脐。两药共焙为末。稍滴醋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饭前服五丸,温开水送下。

赤白带。用禹余粮(火煅、醋淬),加干姜等分。如仅有赤带,则干姜减半。两药共研细。每服两茶匙,空心服。

崩中漏下(月经过多,有各种颜色,小肚子痛,不能生育)。用禹余粮、赤石脂、牡蛎,分别煅过,共研细;加乌贼曲、伏龙肝(炒)、桂心,各药等分为末。每服一小茶匙,温酒送下。忌食葱蒜。

大风疠疾(眉发脱落,遍身顽痹)。用禹余粮二斤、白矾一斤、青盐一斤,共研细,装在罐子里,封牢,周围用炭火煅烧自晨至晚约十二小时。特冷却后,研细,埋土中三天。同时,每一两加胡麻(经过九蒸九晒,炒熟)粉三两。每服二钱,荆芥茶送下。一天服两次。

 

39、石部·空青

释名:亦名杨梅青

气味:甘、酸、寒、无毒。

主治: 眼睛昏花不明。用空青少许,露一夜,次日,点眼。

翳障。用空青、矾石(烧过)各一两,贝子四枚,共研细,每日点眼。又方:空青二钱,蕤仁(去皮)一两,片脑三钱,共研细,每日点眼。

各种目疾(雀目、赤目、青盲、内外障翳、风眼等)。用空青(洗净)、胡黄连(洗)各二钱半,先取槐芽(天未明时乘露采得)适量,装于青竹筒内,悬挂起来,等候干燥。干后研细,取一钱半,与空青、胡黄连共研为末,再加龙脑少许,收存备用。病人每于睡前漱口后,仰头让人吹此药入两鼻内,随即安睡。效果显著。

中风口 。用豆大的空青一粒含口中,甚见效。

 

40、石部·戎盐

释名:亦名胡盐、羌盐、青盐、秃登盐、阴士盐(按:即现在所称的大青盐)。

气味:咸、寒、无毒。

主治:小便不通。用戎盐一枚,如弹丸大,加茯苓半斤、白术二两,水煎服。

风眼烂脸。用戎盐化水点眼。

痔疮漏疮。用白矾四两、青盐四两,共研为末,装入猪尿脬中,阴干。每服五钱,空心服,温水送下。

41、石部·曾青

释名:曾,音层。曾青,即层青。就是成为层状的空青。李时珍说:“曾青治目,义同空青”。

气味:酸、小寒、无毒。

主治:风热目疾(眼红或烂,怕太阳光,眼屎多,常流泪,或痒或痛)。用曾青四两,蔓荆子二两,炮姜、防风各一两,共研细,经常以少许吸入鼻中,有效。

耳内恶疮。用曾青五钱、雄黄七钱半、黄芩二钱五分,共研为末,搽疮上。

 

42、石部·绿青

释名:亦名石绿、大绿。生于铜矿中。

气味: 小毒。

主治: 急惊昏迷。用绿青四两、轻粉一钱,共研细。以生簿荷汁合酒把药灌下。痰吐即愈。

风痰迷闷。用绿青十两,乌头尖、附子尖、蝎尾各七十个,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一丸,薄荷汁合酒送下。吐出痰涎便是见效。

小儿疳疮(肾疳,鼻疳,头疮,耳疮等)。用绿青、白芷,等分为末。先以甘草水洗疮,再搽药。

 

43、石部·扁青

释名:亦名石青、大青。即今矿物学上的石青。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顽痰不化等症,兼有明目、利痰、生精、平肝等功效。

附方:扁青一两、绿青半两、共研细,水飞过,做成绿豆大的丸子。每服十丸,温水送下。

 

44、石部·食盐

释名:亦名鹾。

气味:甘、咸、寒、无毒。

主治:下部蚀疮。将盐炒热,用布包好,令病人坐布袋上。

胸中痰饮,欲吐不出。饮盐开水可促使吐出。

下痢肛痛。炒盐布包熨患处。

风热牙痛。用槐枝煎成浓汤两碗,加盐一斤煮干,炒后研细。每天来擦牙,同时用水冲一点来洗眼。

虫牙。用盐半两、皂荚两个,同烧红,研细。每夜临睡前,用来揩牙,一月后可治愈。

齿痛出血。每夜用盐末厚封齿根肉上。等液汁流尽后才睡觉。流汁时,不断敲叩牙齿。如此十夜,齿痛止,血亦停。忌食劳腥。

小舌下垂。用筷子沾盐(或用煅过的盐)点在小舌上,几次即愈。

耳鸣。用盐五升,蒸热,装在袋中,以耳枕之。袋冷则换。

眼常流泪。用盐少许点眼中,冷水洗数次即愈。

翳子蔽眼。用生盐研细,以少许点眼。小儿生翳,亦可用此法治疗。

身上如有虫行。用盐斗和水一石煎热洗澡,连洗三、四次,有效。

蜈蚣咬人,蜂虿叮螫。嚼盐涂伤处或用热盐水浸伤处。

溃痈作痒。用盐抹患处周围,痒即止。

 

45、石部·石胆

释名:亦名胆矾、黑石、君石、毕石、铜勒、立制石。

气味: 酸、辛、寒、有毒。

主治: 风痰。用石胆粉一钱,温醋汤调服。痰涎吐出即愈。小儿用量酌减。

喉痹喉风。用石胆二钱半、白僵蚕(炒过)五钱,共研为末。每次取少许吹喉,痰涎吐尽,风痹自愈。此方名“二圣散”。

口舌生疮。用石胆半两,放在锅内煅红,露一夜,研细。每次取少许搽疮上,吐出酸涎水。如此数次,病愈。

走马牙疳。用红枣一个,去核,填入石胆,包在纸内,煅红。等全冷后,研细敷牙,使涎外出。

赤白癜风。用石胆、牡蛎各半两,共研为末,调醋涂搽。

甲疽肿痛(按:甲疽是趾甲与肉间的肿痛,常溃烂流脓)。用石胆一两烧至烟尽,研末敷患处。几次即愈。

痔疮热肿。用石胆煅后研细,蜜水调匀搽疮上。

凤眼赤烂。用胆矾三钱,烧过,研细,泡热水中每天洗眼。

 

46、石部·砒石

释名:亦名信石、人言。生者名砒黄,炼者名砒霜。

气味:苦、酸、暖、有毒。李明珍认为:辛、酸、大热、有大毒。

主治:中风痰壅(四肢不收,昏愦若醉)。用砒霜一粒如绿豆大,研细。先以清水送服少许,再饮热水,大吐即愈。如不吐,可再服。

休息下痢(病一、二年不愈,人衰瘦不堪)。用砒霜、铅丹各半两,共投入已熔化的黄蜡中,柳条搅拌,条焦则换,六、七条之后,取出做成丸子,如梧子大(小儿服者只作成黍米大)。冷水送下。

疟疾。用砒石一钱、绿豆粉一两,共研为末,加水调成丸子,如绿豆大。铅丹为衣,阴干。发病日,五更起来,以冷水送服五至七丸。又方:砒石(醋煮过)、硫磺、绿豆,等分为末,包成若干个小包,每包分量约一粒豆子大。每服一包,空心服,新汲水上。这是一个很有效的治疟方。

走马牙疳。用砒石、铜绿,等分为末,摊纸上贴患处。极有效。

项上瘰疬。用砒黄研细,加浓墨做成丸子,如梧子大,炒干,收存备用。用时,以针挑破瘰疬,将药半丸贴上。

 

47、石部·金星石

释名:金星石,石外有金色麸片;银星石,石外有银色麸片。两者的药效,大体相似。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吐血咳血。用金星石、银星石、玄精石、不灰木、阳起石、云母石各等分。取坩锅一个,铺冬月水牛粪一、二寸,铺约一层,铺灰二寸,又铺药一层,如此重复铺好,最后盖上灰,加盖封牢。在炭火中煅一天一夜,还要埋在土中一夜,然后去灰留药块,共研细,每药一两,加龙脑、麝香各半钱、阿胶二钱半,炒过。每服一钱,糯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48、石部·石燕

释名:石燕状如蚬蛤,色如土,坚重如石。李明珍指出:石燕有二:一种是这里所录的石燕,乃是石类;另一种是乳铜中的石燕,乃是禽类。禽类石燕,常为助阳药。许多人因此误以为石类石燕也是助阳药。这是错远了。

气味:甘、凉、无毒。

主治:伤寒尿涩,小腹胀满。用石燕研细,葱白汤调服半钱。以消胀为度。

久年肠风(按:指常年泻血)。用石燕磨水常服,不要间断,有效。

多年赤白带下。每日磨石燕取汁取。一枚石燕可用三天。也可以把石燕研末,水飞过,每天取半钱至一钱,米汤送服。

牢牙止痛。用石燕六个,火煅醋淬七次,青盐、乳香各一两,细辛半两,共研细,擦牙。荆芥汤漱口。又方:依上方,但须去掉乳香、细辛,改用麝香。

 

49、石部·礞石

释名:礞石有青、白二种,以青者为好。打开须有白星点,无星点者不入药。

气味:甘、咸、平、无毒。

主治:湿热痰症。用礞石、焰消各二两,煅过,研细,水飞,晒干。取一两,加酒蒸大黄八两、酒洗黄芩八两、沉得五钱,共研为末。水调成丸子,如梧子大。平常只服一、二十丸。如大便结,可增至一、二百丸,温开水送下。妊妇和患水泻者忌服。此方名“滚痰丸”。

一切虚冷久积(滑痢,腹有癖块,妇女月经过多而又持久)。用礞石半斤,研细;硝石二两,也研细。共放坩锅内,盖严,炭火煅过,以尽灰二十斤左右为度。冷后取出,再加入赤石脂末二两,滴水为丸,如芡子大。等干后,又放坩锅内以小火煅过,待冷即收存备用。每服一丸至三丸。空心服,温水送下。泻痢日久者,可加至七丸。此方名“金宝神丹”。

急慢惊风。风礞石一两、焰消一两,同煅过,研细。每服半钱至一钱。急惊风痰热者,用薄荷汁和生蜜调匀送下。慢惊风脾虚者,用木香汤和熟蜜调匀送下。此方名“夺名散”。凡痰壅咽喉,命在旦夕者,服此都有效。

 

50、石部·花乳石

释名:亦名花蕊石。

气味:酸涩、平、无毒。

主治:五内崩损,大出血。用花乳石,煅过,研细。饭后,以童便一小杯煎温调服二钱,病重者可至五钱。血止后,宜服独参汤补身体。此方名“花乳石散”,见葛可久《十药神书》。又方:硫磺四两、花乳石一两,共打碎,晒干,装瓦罐中,以泥封口,再焙干,以炭火煅过,冷定后,取出研为细末,收存瓶中备用。此方也叫做“花蕊石散”,见“和剂局方”。治跌打损伤,下死胎,落胞衣,去恶血,都很见效。每服一钱,童便调服。

多年目翳。用花乳石(水飞,焙过)、防风、川芎 、甘菊花、白附子、牛蒡子各两,灸甘草半两,共研为末,每服半钱,茶汤送下。

脚缝出水。用好铅丹加花乳石粉涂敷脚缝。

 

51、石部·金牙石

释名:亦名黄牙石。

气味:咸、平、无毒。

主治:虚劳湿冷。缓弱不仁,不能行走。用金牙石、细辛、莽草、防风、地肤子、地黄、附子、菌蓣、续断、蜀椒、蒴 根各四两,独活一斤。共药十二味。金牙石捣碎后,单独装在一个小袋子中,其余十一味,切成薄片,合装入一大袋子里。两袋同浸酒内,密封四日。取酒温服,一天服两次。这种药酒叫做“小金牙酒”。

 

52、石部·紫石英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补不足,定惊悸,安魂魄,填下焦,止消渴,养肺气,治惊痫,蚀脓。

 

53、石部·菩萨石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解药毒蛊毒,及金石药发动作痈疽渴疾,消扑损瘀血,止热狂惊痫,通月经,解风肿,除淋,并水磨服。蛇虫蜂狼犬毒箭等伤,并末傅之。明目去翳。

 

54、石部·锡吝脂

释名:此乃波斯国银矿也。一作悉蔺脂。

主治:目生翳膜,用火烧铜针轻点,乃傅之,不痛。又主一切风气,乃三焦消渴饮水,并入丸药用。

附方:《普济方》云:小儿天吊,多涎,搐搦不定。锡吝脂一两,水淘黑汁令尽,水银一分,以少枣肉研,不见星,牛黄半分,麝香半分,研匀。粳米饭丸黍米大。每服三十二丸,新汲水下,名保命丹。

 

55、石部·宝石

释名:宝石出西番、回鹘地方诸坑井内,云南、辽东亦有之。有红、绿、碧、紫数色。碧者,唐人谓之瑟瑟。红者,宋人谓之。今通呼为宝石。以镶首饰器物,大者如指头,小者如豆粒,皆碾成珠状。

主治:去翳明目,入点药用之。灰尘入目,以珠拭拂即去。

56、石部·蜜栗子

集解:蜜栗子生川、广、江、浙金坑中,状如蛇黄而有刺,上有金线缠之,色紫褐,亦无名异之类也。丹炉家采作五金匮药,制三黄。

 

57、石部·铜矿石

集解:铜矿石,状如姜石而有铜 星,熔之取铜也,出铜山中。

气味:酸,寒,有小毒。

主治:丁肿恶疮,为末傅之。驴马脊疮,臭腋,磨汁涂之。

 

58、石部·青琅玕

释名:青琅玕,生蜀郡平泽,采无时,此蜀郡赋所称青珠,黄环者也。琅玕有数种色,以青者入药为胜,是琉璃之类,火齐宝也。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身痒,火疮痈疡,疥瘙死肌。白秃,浸淫在皮肤中,煮炼服之,起阴气,可化为丹。疗手足逆胪。石阑干;主石淋,破血,产后恶血,磨服,或煮服,亦火烧投酒中服。

 

59、石部·珊瑚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去目中翳,消宿血。为末吹鼻,止鼻衄。明目镇心,止惊痫。点眼,去飞丝。

附方:小儿目翳未坚,不可乱药,宜以栅瑚研如粉,日少少点之,三日愈。

 

60、石部·马脑

释名:玛瑙。

气味: 辛,寒,无毒。

主治: 辟恶,熨目赤烂。主目生陪翳,为末,日点。

 

61、石部·玻璃

气味: 辛,寒,无毒。

主治: 惊悸心热,能安心明目,去赤眼,熨热肿,摩翳障。

 

62、石部·水精

释名: 水晶。

气味: 辛,寒,无毒。

主治: 熨目,除热泪。

 

63、石部·琉璃

释名: 火齐。汉书作流离,言其流光陆离也。火齐,与火珠同名。

主治: 身热目赤,以水浸冷熨之。

 

64、石部·石面

释名: 石面不常生,亦瑞物也。或曰饥荒则生之。唐玄宗天宝三载,武威番禾县醴泉涌出,石化为面,贫民取食之。宪宗元和四年,山西云、蔚、代三州山谷间,石化为面,人取食之。宋真宗祥符五年四月,慈州民饥,乡宁县山生石脂如面,可作饼饵。仁宗嘉七年三月,彭城地生面;五月,钟离县地生面。哲宗元丰三年五月,青州临朐、益都石皆化面,人取食之。搜集于此,以备食者考求云。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解药毒蛊毒,及金石药发动作痈疽渴疾,消扑损瘀血,止热狂惊痫,通月经,解风肿,除淋,并水磨服。蛇虫蜂狼犬毒箭等伤,并末傅之。明目去翳。

 

65、石部·石芝

集解: 石芝者,石象芝也。石桂芝生石穴中,有枝条似桂树,而实石也。高尺许,光明而味辛。贵州普定分司署内有假山,山间有树,根干枝条皆石,而中有叶如榴,袅袅茂翠,开花似桂微黄。嘉靖丁巳,佥事焦希程赋诗纪之,以比康于断松化石之事,而不知其名。时珍按图及抱朴子之说,此乃石桂芝也。海边有石梅,枝干横斜,石柏,叶如侧柏,亦是石桂之类云。

主治: 洪曰:诸芝捣末,或化水服,令人轻身长生不老。

 

66、石部·土黄

主治: 枯瘤赘痔乳,食瘘疬并诸疮恶肉。

修治: 用砒石二两,木鳖子仁、巴豆仁各半两,硇砂二钱,为末,用木鳖子油、石脑油和成一块,油裹,埋土坑内,四十九日取出,劈作小块,瓷器收用。孤滔曰:“土黄制雄黄。

 

67、石部·金刚石

释名: 金刚钻。其砂可以钻玉补瓷,故谓之钻。

主治: 磨水涂汤火伤。作钗钚服佩,辟邪恶毒气。

集解: 葛洪《抱朴子》云:扶南出金刚,生水底石上,如钟乳状,体似紫石英,可以刻玉,人没水取之,虽铁椎击之亦不能伤。《丹房镜源》云:紫背铅能碎金钢钻。

 

68、石部·砭石

释名: 针石。

主治: 刺百病痈肿。

集解:《素问·异法方宜论》云:东方之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病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亦从东方来。王冰注云:砭石如玉,可以为针。盖古者以石为针,季世以针代石,今人又以瓷针刺病,亦砭之遗意也。

 

69、石部·杓上砂

主治: 面上风粟,或青或黄赤,隐暗涩痛,及人唇上生疮者,本家杓上刮去唇砂一二粒,即安。又妇人吹乳,取砂七枚,温酒送下,更以炊帚枝通乳孔。此皆莫解其理。

集解: 此淘米杓也。有木杓、瓢杓,皆可用。

 

70、石部·石鳖

集解: 石鳖生海边,形状大小俨如虫,盖亦化成者。虫俗名土鳖

 

71、石部·雷墨

集解:《刘恂岭表录异》云:雷州骤雨后,人于野中得石如翳石,谓之雷公墨,扣之铮然,光莹可爱。

 

72、石部·汤瓶内硷

集解: 此煎汤瓶内澄结成水硷,如细砂者也。

附方: 消渴引饮。

 

草部

 

1、草部·甘草

释名:亦名蜜甘、蜜草、美草、 草、灵通、国老。

气味:(根)甘、平、无毒。

主治:伤寒咽痛(少阴症)。用甘草二两,蜜水灸过,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每服五合,一天服两次。此方名“甘草汤”。

肺热喉痛(有灸热)。用炒甘草二两、桔梗(淘米水浸一夜)一两,加入阿胶半斤。每服五钱,水煎服。

肺痿(头昏眩,吐涎沫,小便频数,但不咳嗽)。用灸甘草四两、炮干姜二两,水三升,煮成一半,分几次服。此方名“甘草干姜汤”。

肺痿久嗽(恶寒发烧,骨节不适,嗽唾不止)。用灸甘草三两,研细。每日取一钱,童便三合调下。

小儿热嗽。用甘草二两,在猪胆汁中浸五天,取出灸后研细,和蜜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十丸,饭后服,薄荷汤送下。此方名“凉隔丸”。

婴儿初生便闭。用甘草、枳壳各一钱,水半碗煎服。

小儿撮口风。用甘草二钱半,煎服,令吐痰涎。再以乳汁点儿口中。

婴儿慢肝风(目涩、畏光、肿闭,甚至流血),用甘草一指长,猪胆汁灸过,研细。以米汁调少许灌下。

儿童遗尿。用大甘草头煎汤,每夜临睡前服之。

小儿尿中带血。用甘草一两二钱,加水六合,煎成二合。一岁儿一天服尽。

小儿干瘦。用甘草三两,灸焦,研细,和蜜成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温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赤白痢。甘草一尺长,灸后劈破,以淡浆水一升半,煎至八合服下。

舌肿塞口(不治有生命危险)。用甘草煎成浓汤,热嗽,随时吐出涎汁。

口疮。用甘草二寸、白矾一块(如粟米大),同放口中细嚼,汁咽下。

背疽。用甘草三两,捣碎,加大麦粉九两,共研细。滴入好醋少许和开水不许,做成饼子,热敷疽上。冷了再换。未成脓者可内消,已成脓者早熟破。体虚的人可加服黄芪粥。又方:甘草一两,微灸,捣碎,浸入一升水中,经过一夜,搅水使起泡,把泡撇掉,只饮甘草水。

各种痈疽。用甘划三两,微灸,切细,浸入一半酒中;另取黑铅一片,熔汁投酒中,不久取出,反复九次。令病人饮此酒至醉,痈疽自渐愈。又方:甘草二斤,捶碎,水浸一夜,揉取浓汁,慢火熬成膏,收存罐中。每服一、二匙。此方名“国老膏”。消肿去毒,功效显著。

初起乳痈。用灸甘草二钱,新汲水煎服。外咂乳头,免致阻塞。

痘疮。用灸甘草、栝楼根等分,煎水服。

阴部垂痈(生于肛门前后,初发如松子大,渐如莲子,渐红肿如桃子。成脓破口,便难治好)。用甘划一两、溪水一碗,以小火慢慢蘸水灸之。自早至午,至水尽为度。劈开检视,甘草中心已有水润即可。取出细锉,再放入两碗酒中煎成一碗。温服。两剂之后,病热好转,但须经二十天,肿痛才会消尽。

阴部温痒。用甘草煎汤,一天洗三、五次。

冻疮发裂。先用甘草汤洗过,然后用黄连、黄 、黄芩,共研为末,加水银粉、麻油调敷。

汤火伤。用甘草煎蜜涂搽。

 

2、草部·黄芪

释名:亦名戴糁、戴椹、 草、百本、王孙。(“芪”原作为“耆”)。

气味:(根)甘、微温、无毒。

主治:小便不通。用黄芪二钱,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小儿减半。

酒疸黄疾(醉后感寒,身上发赤、黑、黄斑)。用黄芪二两、木兰一两,共研细。每服少许。一天服三次,酒送下。

白浊。用盐炒黄芪半两、茯苓一两,共研细。每服一钱。

萎黄焦渴(每与痈疽发作,先后伴随)。用黄芪六两,一半生焙,一半加盐水在饭上蒸熟;另用甘草一两,也是一半生用,一半灸黄。二药共研细。每服二钱,一天两次。也可以煎服。此方名“黄芪六一汤”。

老人便秘。用黄芪、陈皮各半两,研细。另用大麻子一合,捣烂,加水揉出浆汁,煎至半干,调入白蜜一匙,再煮过,把黄芪、陈皮末加入调匀服下。两服可通便。可以常服。

血。用黄芪、黄连,等分为末,加面糊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

血淋少淋。用黄芪、人参,等分为末。另用萝卜四、五片,加蜜二两,稍稍灸过后,蘸药末吃下,以盐水送服。

吐血。用黄芪二钱半、紫背浮萍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姜蜜水送下。

咳脓咳血,咽干(这是虚热,不可吃凉药)。用黄芪四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热水送下。

肺痈。用黄芪二两研细,每取二钱煎汤服。一天可服三、四次。

甲疽(趾甲边红肉突出成疽)。用黄芪二两、 茹一两,醋浸一宿,加入猪油五合,微火煎成二合。去渣,取脂涂疮上。一天三次。

胎动不安(腹痛,下黄汁)。用黄芪、芎 各一两,糯米一合,水一升,一起煮到半到。分次服下。

阴汗湿痒。用黄芪酒炒后研细,切熟猪心蘸着吃,有效。

 

3、草部·人参

释名:亦名黄参、血参、人衔、鬼盖、神草、土精、地精、海腴、皱面还丹。

气味:(根)甘、微寒、无毒。

主治:阴亏阳绝之症(昏眩、自汗、痰鸣、脉大)。用人参十两细切,加水二十碗浸透,以桑柴火缓煎成膏。每服一至三碗。持续服至病愈。以方名“人参膏”。

胸中痞坚,胁下逆气抢心。用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各三两,加水八升,煎至三升。每服一升,一天服三次。此方名“治中汤”(理中汤)。

脾胃气虚,不思饮食。用人参一钱、白术二钱、茯苓一钱、灸甘草五分、姜三片、枣一枚,加水二杯,煎至一杯,饭前温服。此方名“四君子汤”(按:各药分量在此方中不再折扣)。

开胃化痰。用人参二两(焙)、半夏五钱(姜汁浸后焙干),共研为末,和面揉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姜汤送下。饭后服。一天服三次。药中加陈皮五钱亦可。

胃寒气满,饥不能食。用人参二钱、生附子半钱、生姜二钱,加水七合煎成二合,调入鸡蛋清一个,空心服下。

胃虚恶习,或呕吐有痰。用人参一两,加水二碗,煎成一碗,再加竹沥一杯、姜汁三匙。温服。此方最宜老人。

反胃(饮食入口即吐,病人衰弱无力)。用人参三两,切片,加水一升,煮成四合,热服。同时用人参汁加鸡蛋白、薤白(即 头)煮粟米粥吃。

妊妇腹痛吐酸,不能饮食。用人参、炮干姜,等分为末。加生地黄汁,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

阳虚气喘,自汗盗汗,气短头晕。用人参五钱、熟附子一两,分为四帖。每帖以生姜十片,加月二碗,煎成一碗,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