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学 院(官网)

www.qinghuaguoxueyuan.com

中医学院

《本草纲目》15

时间: 来源于:国学院

6、谷部·荞麦

释名:翘、乌麦、花荞。

气味:甘、平、寒、无毒。

主治:咳嗽上气。用荞麦粉四两、茶末二钱、生蜜二两,加水一碗,搅于极匀,饮服。引气下降,即愈。

水肿气喘。用生大戟一钱、荞麦面二钱,加水作饼炙熟为末,空心服,茶送下。以大小便通畅为度。

赤白带下。用荞麦炒焦为末,加鸡蛋白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禁口痢疾。每服荞麦面二钱,沙糖水调下。

痈疽发背。用荞麦面、硫磺各二两,共研为末,加水作成饼,晒干收存,每取一饼磨水敷疮。

汤火伤。用荞麦面炒黄,研末,水调敷伤处,有特效。

瘰养成围颈。用荞麦(炒,去壳)、海藻、白僵蚕(炒,去丝),等分为末,白梅浸汤取肉,取一半和药末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六、七十丸,食后临卧时米汤送下。一天服五次。若与淡菜同服更好。

绞肠沙。用荞麦面一撮,炒黄,水煎服。

小肠疝气。用荞麦仁(炒,去尖)、胡卢巴(酒浸、晒干)各四两、小茴香(炒)一两,共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盐酒送下。

腹痛微泻。用荞麦作饭。连食三、四次,即愈。

 

7、谷部·稻

释名:杜、糯。(本草所指的稻,去指糯而言)。

气味:淘糯米水:甘、凉、无毒。

稻米:苦、温、无毒(一说味甘)。

主治:稻米:

霍乱烦渴。用糯米三合、水五升、蜜一合,研汁分服。或煮汁服。

消渴饮水。治方同上。

下痢禁口。用糯谷一程式,炒出白花,去壳,以姜汁拌湿,再炒为末。每服一匙,开水送下。三服即可止痢。

鼻血不止。用糯米微炒黄,研为末,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同时海外侨胞末少许入鼻中。此方名“独圣散”。

自汗不止。用糯米、小麦麸同炒,研为末。每服三钱,米汤送下。或煮猪肉蘸末食。

白带。用糙糯米、花椒等分,炒为末,加醋、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饭前服,醋汤送下。

胎动不安,下黄水。用糯米一合,黄芪、芎穷各五钱,加水一升煎成八合,分次服。

腰痛虚寒。用糯米二升,炒热装袋中,拴靠在腰痛处。另以八角茴香研酒内服。

淘糯米水:益气,止烦渴霍乱,解毒。

糯稻花:阴干后供擦牙、乌须的配方使用。

稻秆:

消渴饮水。取稻秆中心烧灰,每以开水泡灰一合,澄清后饮下。

喉痹肿痛。用稻草烧取墨烟,醋调吹鼻中或灌入喉中,吐出痰涎即愈。

下血成痔。用稻秆烧灰淋汁,热2浸洗三、五度,可愈。

汤火伤。用稻秆灰冷水中淘七遍,带湿摊伤处,药干即换。若是湿疮,则将稻秆灰淘后焙干,加油调涂。三、五次可愈。

 

8、谷部·粳

气味:粳米:甘、苦、平、无毒。

淅二泔:甘、寒、无毒。

主治:粳米:

霍乱吐泻,烦渴欲绝。用粳米二合,研成粉,加水二碗,再研成汁,和淡竹沥一合,一次服下。

自汗不止。有粳米粉代扑粉,经常扑身上,有效。

心气痛。用粳米一升加水六升煮开六、七次服下。

胎动腹痛。用粳米五升、黄芪六两,加水七升煎成二升,分四次服下。

疔肿。用粳米粉熬黑,调蜜敷涂。

淅二泔:清热,止烦渴,利小便,凉血。

炒米汤:益胃,除湿。

粳谷奴:走马喉痹。取粳谷取烧、研,以酒冲服一匙,立效。

禾秆:解砒毒。用禾秆烧灰,淋汁滤清,冷服一碗,能将毒排出

 

9、谷部·籼

释名:占稻、早稻。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温中益气,养胃和脾,除湿止泄。

 

10、谷部·稷

释名:粢。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补中益气, 用羊肉一脚,熬汤,加稷米、葱、盐,煮粥吃。

背痈。用稷米粉熬黑,加鸡蛋白调匀,涂布上,剪孔贴患处,药干即换。极效。

心气痛。用稷根煎汤温服。

难产。用稷根阴干,烧存性,研为末,以酒冲服二钱。

 

11、谷部·黍

释名:赤黍名门、糜,白黍中芑,黑黍中季节距,一稃二米名痞。

气味:黍米:甘、温、无毒。久食令人多热烦。

丹黍米:甘、微寒、无毒。

黍茎和根:辛、热、有小毒。

主治:黍米:烧灰和油涂跌打伤,能止痛,不作瘢;嚼浓汁,涂小儿鹅口疮,有效。

丹黍米:止咳嗽,退热,亦治泄痢鳖瘕。

黍茎和根:利小便,止喘,去浮肿。

 

12、谷部·蜀黍

释名:蜀秫、芦 、芦粟、木稷、荻粱、高粱。

气味:(米)甘、涩、温、无毒。

主治:(蜀黍米)温中,涩肠胃,止霍乱。(根)利小便,止喘满。

 

13、谷部·玉蜀黍

释名:玉高粱。

气味:(米)甘、平、无毒。

主治:(玉蜀黍米)调中开味,(根、叶)治沙淋。

附方:玉蜀黍,理在亦通称“玉米”,其花柱及柱头称为玉米须近年临床上用来治疗糖尿病、高血压、肝炎、胆道结石、鼻炎及哮喘等症。

 

14、谷部·粱

气味:黄粱米:甘、平、无毒。

白粱米:甘、微寒、无毒。

青粱米:甘、微寒、无毒。

主治:黄粱米:止霍乱下痢,利小便,除烦热。

白粱米:

胃虚呕吐。用白粱米汁二合、姜汁一合,和匀服下。

霍乱不止,用白粱米五合,加水一升,煮粥吃。

手足生疣。用白粱米粉炒红,和唾液涂搽。:

青粱米:

脾虚泄痢。用青粱米半升、神曲一合,每日煮粥食。

冷气心痛。用桃仁二两,去皮,加水研磨,绞取汁,倒入青粱米四合,煮粥吃。

老人血淋。用车前五合,棉裹煮汁,加青粱米四合粥饮汁此方亦能明目。

 

15、谷部·粟

气味:粟米:咸、微寒、无毒。

主治:

粟米:

胃热消渴。用陈粟米煮饭吃。

反胃吐食(脾胃气弱,食不消化)。用粟米半升,捣成粉,加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取七枚煮熟,放一点盐,连汁穿梭心吞服,或加少许醋吞下。

鼻血不止。用粟米粉小煮服。

汤米伤。用粟米焦,投不中,澄取汁,浓煎如糖,频搽伤上,能止痛,灭瘢痕。又方:粟米,半生半炒,研为末,酒调敷伤处。

粟泔汁:

眼热赤肿。用粟泔汁(淘粟水)发酸的沉淀,加生地黄等分,研匀摊天布上,方圆约二寸,贴目上熨热。药干即换。

疳疮月蚀。用粟泔汁沉淀敷涂。

 

16、谷部·参子

释名:龙爪粟、鸭爪稗。

气味:甘、涩、无毒。

主治:补中益气,厚肠胃。

 

17、谷部·稗

气味:(稗米)辛、甘、苦、微寒、无毒。

主治:(稗米)益气,健胃。(苗、根)捣敷或研末,可治刀伤出血。

 

18、谷部·薏苡仁

释名:解蠡、芑实、莘 米、回回米、薏珠子。

气味:(仁、根)甘、微寒、无毒。

主治:风湿身疼,日暮加剧。用麻黄三两,杏仁二十枚,甘草、薏苡仁各一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分两次服。

水肿喘急。用郁李仁二两,研细,以水滤取汁,煮薏苡仁饭,一天吃两次。

沙石热淋。用薏苡仁(子、叶、根皆可)水煎热饮(夏月次饮),以通为度。

消渴。用薏苡仁煮粥吃。

肺痿咳嗽,有脓血。用薏苡仁十两,捣破,加水三升煎成一升,以酒少许送服。

痈疽不溃。吞服薏苡仁一枚。

虫牙痛。用薏苡仁、桔梗研末点服。

疝疾。用薏苡(以东壁黄土炒过),加水煮成膏服下。

黄疸。用薏 苡根煎汤频服。

杀蛔虫。用薏苡根一斤,世细,加水七升煮成三升服下,能将虫杀死打出。

月经不通。有薏 苡根一两,水煎服。

牙齿风痛。用薏苡根四两,水煮含漱。

 

19、谷部·罂子粟

释名:米囊子、御米、象谷。

气味:(米)甘、平、无毒。(壳)酸、涩、微寒、无毒。

主治:反胃吐食 。用白罂粟米三合、人参末三钱、生山芋五寸(切细),加水二升三合,煮成六合,再加生姜汁及盐少许,和匀分服。

赤白痢。用罂粟米(炒)、罂粟壳(炙),等分为末,加炼蜜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

热痢便血。用粟壳(醋炙)一两、陈皮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乌梅汤送下。

久痢不止。用粟壳(醋炙)为还想,加蜜成丸了,如弹子大。每服一丸,以水一碗、姜三片,煎至八层温服。又方:粟壳十两(去膜),分作三分,一分醋炒,一分蜜炒,一分生用,并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又方:用粟壳(蜜炙)、厚朴(姜制)各四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忌食生冷。

水泄不止。用罂粟壳一枚(去蒂膜),乌梅肉、大枣肉各十枚,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温服。

久咳不止。用粟壳,去筋,蜜炙为末。每服五分,蜜汤送下。

久咳自汗。用粟壳二两半,去蒂膜。醋炒,取一两与乌梅半两焙干研末。每服二钱,临卧时开水送下。此方名“百劳散”。

 

20、谷部·阿芙蓉

释名:阿片。俗作鸦片。

气味:酸、涩、温、微毒。

主治:久痢。用阿芙蓉如小豆大小,每日空心服一次,温水化下。忌食葱蒜等物。

赤白痢下。用阿芙蓉、木香、黄连、白术各一分,共研为末,加饭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壮者一分,老幼半分,空心服,米汤送下。忌食酸物、生冷、油腻、茶、酒、面。又方;罂粟花未开时,外有两片青叶包着。花开即落,收取研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赤痢用红花的包叶,白痢用白花的包叶。

 

21、谷部·大豆

释名:菽。角名荚,叶名藿,茎名萁。

气味:黑大豆:甘、平、无毒。

主治:

黑大豆:

中风口歪。用大豆三升,熬熟,至微烟出,放入瓶中,泡酒五升。经过一天以上,服酒一升,厚盖被令稍稍出汗。如已噤口,可加独活半斤,微微捶破同泡酒中。产后亦宜照此服药以防风气,又消结血。

热毒攻眼,红痛、脸肿。用黑豆一升,分作十袋,沸汤中蒸过,交替着熨患处。

身面浮肿。用乌豆一升,加水五升煮成三升,再加酒五升,又煮成三升,分三次温服。不愈再服。又方:用乌豆煮至皮干,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腹中痞硬。用大豆半升、生姜作分,加水三升,煎成一升,一次服下。

水痢不止。用大豆一升(炒过)、白术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米汤送下。

男子便血。用黑豆一升,炒焦,研为末,热酒淋过,去豆饮酒,极效。

一切下血。用黑豆在皂角汤中微浸,炒熟去皮,研为末,加炼猪油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陈米汤送下。

折伤、堕坠、瘀血在腹 。用大豆五升,加水一斗,煮汁成二升,一次服完。三服可愈。

牙齿疼痛。用黑豆煮酒,频频漱口。

胞衣不下。用大豆半升,加醇酒三升,煮成一升半,分三次服。

大豆皮:生用,治痘疮目翳;嚼烂,敷小儿尿灰疮。

 

22、谷部·大豆黄卷

释名:豆蘖。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头风湿痹(筋挛膝痛,胃中积热,大便结涩)。用在豆黄卷(炒)一升、酥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一匙,饭前服,温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水病肿满、喘急、大小便涩。用大豆黄卷(醋炒)、大黄(炒),等分为末,以葱桔皮汤冲服二凶,黎明时在小便通畅,即为有效。

附方大豆黄卷是大豆的干燥发芽种子。种皮多裂开,黑棕色,有时脱落,露出两片子叶。胚根细长,伸出种皮外。功能为发表、利湿、清热

 

23、谷部·黄大豆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宽中下气,利大肠,消水胀肿毒。研末,调热水,涂痘后痈。

 

24、谷部·赤小豆

释名:赤豆、红豆,叶名藿。

气味:甘、酸、平、无毒。

主治:水气肿胀。和赤小豆五合、大蒜一颗、生姜五钱、商陆根一条,一起碎破,同水煮烂,去药,空心食豆,慢慢饮汁令尽,肿立消。又方:用赤小豆一斗煮极烂,取汁五升,乘热浸泡脚和膝。若肿已到腹部,只须吃小豆即可。

痢疾。用小豆一合、熔蜡三两,一次服下,有效。

肠痔下血。用小豆三升、苦酒五升,煮熟晒干,再浸至酒尽乃止,然后研豆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牙齿疼痛。用赤小豆擦牙吐涎及吹鼻中。一方:加阿青少许。一方:加花咸少许。

乳汁不通。用赤小豆煮汁饮之。

前疽初作。用赤小豆末调水敷涂。

肋颊热肿。用赤小豆和蜜敷涂,一夜即消。或加芙蓉叶末更好。

丹毒如火。用赤小豆末调鸡蛋白,随时敷涂。

小便频数。用小豆叶一斤,在豉汁中煮成汤吃下。

小儿遗尿。用小豆叶捣汁服下。

 

25、谷部·绿豆

气味:绿豆:甘、寒、无毒。

绿豆粉:甘、凉、平、无毒。

豆皮:甘、寒、无毒

豆芽:甘、平、无毒。

主治

绿豆:

小儿丹肿。用绿豆五钱、大黄二钱,共研为末,加生薄荷汁和蜜,调匀敷涂。

赤痢不止。用大麻子大水中三末滤汁,煮绿豆吃,极效。

消渴。用绿豆煮粥吃。

痘后痈毒。用绿豆、赤小豆、黑大豆,等分为末,醋调匀时时扫涂患处。此方名“三豆膏”。

水肿。用绿豆二合半、大附子一只(去皮脐,切作两片),加水三碗,煮熟,临卧时空心食豆。次日将原附子两片又各切为二,另以绿豆二合半如前煮食。第三日照第一日,第四日照第二日食豆。水从不便下,肿自消。未消可多吃几次,忌食生冷、毒物、盐、酒。

绿豆粉:

霍乱吐利。用绿豆粉、白糖各二两,新汲水调服即愈。

解砒毒。用绿豆粉、寒水石等分,加蓝根汁调服三至五钱。

署天痱疮。用绿豆粉二两、滑石一两,调匀扑患处。药中亦可加蛤粉二两。

肿毒初起。用绿豆粉炒成黄黑色,加皂荚粉一两,醋调敷。皮破者。用油调。

豆皮:解热毒,退目翳。

豆芽:解酒毒、热毒,利一焦。

 

26、谷部·豌豆

释名:胡豆、戎菽、回鹘豆、毕豆、青小豆、青斑豆、麻累。

气味:甘、微辛、平、无毒。

主治:消渴、吐逆,止泄痢,利小便,不乳汁,消痈肿痘疮。

 

27、谷部·蚕豆

释名:胡豆。

气味:甘、微辛、平、无毒。

主治:快胃,和脏腑。

 

28、谷部·豇豆

气味:甘、咸、平、无毒。

主治:理中无益气,补肾健胃。治吐逆泄痢、小便频数。

 

29、谷部·扁豆

释名:沿篱豆、蛾眉豆。其种子有黑、白二种,白者温而黑者稍冷。入药用白扁豆。

气味:白扁豆:甘、微温、无毒

主治:

白扁豆:

霍乱吐利。用扁豆、香薷各一升,加水六升煮成二升,分次服。

赤白带下。用白扁豆炒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堕胎中毒(妊妇服草药堕胎,引起腹痛)。用生白扁豆,去皮,研为末,米汤送服一匙。

中砒霜毒。用白扁豆生研,加水绞取汁饮服。

扁豆花:

血崩不止。用白扁豆花焙干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服,炒米煮汤加盐少许送下。

泄痢。用白扁豆花焙(正开放者),择取洁净的,勿以水洗,只以滚水烫过后,即和猪脊肉一条、葱一根、胡椒七粒,加酱汁一起拌匀,将烫花的水和面,包成小馄饨,炙熟食下。

 

30、谷部·刀豆

释名:挟剑豆。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元

 

31、谷部·大豆豉

释名:(淡豉)苦、寒、无毒。(蒲州豉)咸、寒、无毒。

气味:伤寒发汗(冰痛、身热、脉洪)。用葱白一小把、豉一升,棉裹住,加水三程式,煮成一升,一次服下。如不出汗,再服一次,并加葛根三两。又不出汗仍须再服,并加麻黄三两。又方:用葱汤煮米粥,加盐豉吃下,取汗。又方:用豉一升、加童便三升,煮成一升,分次服,取汗。

伤寒不止不解,胸中闷恶。用豉一升、盐一合,加水四升,煮成一升半,分次服,取吐。

血痢不止。用豉、大蒜等分,捣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盐汤送下。

疟疾寒热。煮豉汤饮服,大吐即愈。

盗汗不止。用豉一升,微炒香,放清酒三升中泡三天,取汁服(冷热均可)。如无效,可多服几剂。

痰喘(雨天便发,坐卧不安,饮食不进)。用淡豆豉一两,蒸过,捣极烂,加砒霜末一钱,枯白矾三钱,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七丸,病甚者九丸,小儿五丸,冷茶或冷水送下。

膝挛骨痛。用豉三、五升,九蒸九晒,泡酒中,每空心饮适量。

喉痹不语。煮豉汁一程式服,盖被发汗。同时把桂末放在舌下含咽。

口舌生疮,胸膈疼痛。用焦豉末含一夜即愈。

胎动。用豉汁炒服。

小儿丹毒。用豉炒至烟尽,研为末,油调敷涂。

背痈。用香豉三升,加少量水捣成泥,照肿处大小作饼,厚约三分,铺疮上,留孔,以艾火烘灸。勿令肉破,一天二次。

蠼螋尿疮。用豉捣烂敷涂。

筋骨跌伤。用豉三升、水三程式,煎成浓汁饮服。

服药过量。饮豉汁。

脚肿。饮豉汁,以渣敷肿处。

 

32、谷部·豆腐

气味:甘、咸、寒、有小毒。

主治:和脾胃、消胀满、下大肠浊气、清热散血。

 

33、谷部·蒸饼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小儿淋(小儿尿频量少)。用蒸饼、大蒜、淡豆豉合捣成丸,连服三日可愈。

积年下血。用蒸饼、乌龙尾中一两、皂角(去皮,酥炙)七个,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每服二十丸,米汤送下。

赤白痢。用干蒸饼(蜜拌炒)二两、御米壳(蜜炒)四两,共研为严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一丸,以水一碗煎化热服。

崩中下血。用陈年蒸饼烧存性,米汤冲服二钱。

盗汗、自汗。每夜卧时,带饥吃蒸饼一枚。几天这后即可止汗。

折伤。把蒸饼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甚验。

汤火伤。用馒头饼烧存性,研为末,加油调匀涂伤处。

 

34、谷部·曲

释名:酒母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米谷食积。炒曲末,以开水调服二钱。一天服三次。

赤白痢。用曲熬粟米粥吃,每次一匙。一天吃四、五次。

酒毒下血。用曲一块,包湿纸中,煨为末空心服二钱,米汤送下。极效。

胎动不安。用生曲饼研为末,加水绞汁服三升。

 

35、谷部·神曲

气味:甘、辛、温、无毒。

主治:脾胃虚弱(胸膈痞闷,腹胁膨胀,消化不良,食减贪睡)。用神曲六两、麦蘖(炒)三两、干姜(炮)四两、乌梅肉(焙)四两,共研为末,加蜜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虚寒反胃。治方同上。

暴泄不止。用神曲(炒)二两、蒜萸(汤泡,炒)半两,共研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

产后晕绝。用神曲炒为末,水冲服一匙。

食积心痛。用陈神曲一块,烧红,淬酒二碗饮服。

 

36、谷部·红曲

释名:甘、温、无毒。

气味:消食活血、健脾燥胃;治赤白痢、下水谷;治妇女血气痛及产后恶血不尽。

主治:甘、温、无毒。

附方:消食活血、健脾燥胃;治赤白痢、下水谷;治妇女血气痛及产后恶血不尽。

 

37、谷部·蘖米

气味:粟芽:苦、温、无毒。

麦芽:咸、温、无毒。

谷芽:甘、温、无毒。

主治:粟芽:消积食,开胃。除烦,除热。

谷芽:快脾开胃,下气和中,消食化积。

麦芽:

快膈进食。用麦蘖四两,神曲二两,白术、桔皮各一两,共研为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人参汤送下。

谷劳病(四肢无力,想睡,饭后精神更差)。有大麦蘖一升、椒一两,一起炒过,加干姜三两,共捣为末,每服一匙,白开水送下。一天服三次。

腹中虚冷,消化不良。有大麦蘖五升、小麦面半斤、豉五保、杏仁二升,共熬至黄香,捣碎筛过,加糊做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开水送下。

产后便秘。不宜妄服药丸。宜用大麦芽炒黄为末。每服三钱,开水调下。与粥交替饮服。

妊振后欲去胎。用麦蘖一升、蜜一升,合服。又方:有大麦芽一升。加水三升煮至二升,分三次服,有特效。

回乳(妇女无子食乳,乳不消散,令人发热恶寒)。用大麦蘖二两,炒为末。每服五钱,开水送下。

 

38、谷部·饴糖

释名:饧

气味:甘、大温、无毒。

主治:老人烦渴。用大麦一升,加水七升煎至五升,再加入赤饧二合,渴即取饮。

鱼脐疔疮(按:此疮形如长弓,一端有准确出点,点上有孔,如鱼脐)。用饴糖涂搽,如糖已干,则烧灰涂搽。

毒疮,火烧伤。治方同上。

 

39、谷部·酱

气味:咸、冷利、无毒。

主治:汤火伤。用酱涂。

中砒毒。用酱调水服。

妊娠下血。有微不足道 酱二升,去汁,取豆,炒过,研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妊娠尿血。用豆酱一大碗,熬干,加生地黄二两,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疬疡。用酱清调石硫磺细末,每日涂搽。

 

40、谷部·醋

释名:酢、苦酒。

气味:(米醋)酸、苦、温、无毒。

主治:霍乱吐泻。用盐醋煎服。

脚转筋。用旧棉泡醋中。蒸热裹痛处,棉冷即换。直至痛止。

腋下狐自。用三年酽醋,和石灰敷涂。

痈疽不溃。用醋调雀屎,取小豆在一声敷疮头上,疮即可穿。

牙齿疼痛。用米醋煮枸杞白皮一升,取半升含漱。

蜈蚣咬毒。用醋磨生铁敷搽。

蠼螋尿疮。用醋和胡粉敷搽。

汤火伤。用酸醋淋洗,并以醋泥涂伤处,有效,亦无瘢痕。

乳痈坚硬。用罐装醋,烧热石投入二次,即以热醋敷痈,醋冷则再次烧石热之。如此热敷数次即愈。

 

41、谷部·秫

气味:咸、微寒、无毒。

主治:胃热消渴。

反胃吐食。

鼻血不止。。

汤火伤。

 

42、谷部·酒

气味:(米酒)苦、甘、辛、大热、有毒。

主治:米酒:行药势,通血脉,润皮肤,散湿气,除风下气,解马肉、桐油毒。

愈疟酒:治诸疟疾,频频温饮。

五加皮酒:支闰切风湿痿痹,壮筋骨,填精髓

薏苡仁酒:去风湿,强筋骨,健脾胃。

五加皮酒:去一切风湿痿痹,壮筋骨,填精髓

女贞皮酒:治风虚,补腰膝。

地黄酒:补虚弱,壮筋骨,通血脉,台腹痛,变白发。

当归酒;和血脉,坚筋骨,止诸痛,调经水。

菖蒲酒:治风痹,通血脉,疗骨痿。

枸杞酒:补虚弱,益精气,去冷风,壮阳道,止目泪,健腰脚 。

人参酒。补中益气,通治诸虚。

茯苓酒:治头风虚眩,暖腰膝,主五劳七作伤。

桑椹酒。补五脏,明耳目,治水肿。

蜜酒。治风疹、风癣。

蓼酒。久服聪耳明目、脾胃健壮。

姜酒。澡贪苋、发热、心腹冷痛。

葱豉酒。解烦热,补虚劳,治伤寒头痛寒热及冷痢肠痛,解肌发汗。

茴香酒。治肾气痛、扁坠牵引及心腹痛。

缩砂酒。消食、和中、下气,治心腹痛。

茵陈酒。治风疾、筋骨挛急。

百部酒:治一世新旧咳嗽。

海藻酒:治瘿气。

松节酒:治冷风虚弱、筋骨挛痛、脚气缓痹。

竹叶酒:治诸风热病。

麻仁酒:治骨髓风毒痛、脚气缓痹。

红曲酒:治腹中及产后瘀血。

花蛇酒:治诸风顽痹、瘫痪挛急、恶疮疥癣。

蝮蛇酒:治恶疮诸瘘、恶风顽痹癫疾。

豆淋酒:破血去风,治男子中风口歪、阴毒腹痛及小便尿血。亦治妇女产后一切中风疾病。

虎骨酒:治臂胫疼痛、历节风、肾虚、膀胱寒痛。

鹿茸酒:澡阳虚痿弱、小便频数、劳损诸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