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学 院(官网)

www.qinghuaguoxueyuan.com

儒学院

《百家姓》

时间: 来源于:国学院

《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为三大蒙学读物。《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年,原收集中文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百家姓》读来顺口,易学好记。《百家姓》并不依照各姓氏的人口数量排序,“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代吴越钱塘地区,故而宋朝皇帝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王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百家姓》

 

  1. 赵 钱 孙 李 周
  2. 吴 郑 王 冯 陈
  3. 褚 卫 蒋 沈 韩
  4. 杨 朱 秦 尤 许
  5. 何 吕 施 张 孔
  6. 曹 严 华 金 魏
  7. 陶 姜 戚 谢 邹
  8. 喻 柏 水 窦 章
  9. 云 苏 潘 葛 奚
  10. 范 彭 郎 鲁 韦
  11. 昌 马 苗 凤 花
  12. 方 俞 任 袁 柳
  13. 酆 鲍 史 唐 费
  14. 廉 岑 薛 雷 贺
  15. 倪 汤 滕 殷 罗
  16. 毕 郝 邬 安 常
  17. 乐 于 时 傅 皮
  18. 卞 齐 康 伍 余
  19. 元 卜 顾 孟 平
  20. 黄 和 穆 萧 尹
  21. 姚 邵 堪 汪 祁
  22. 毛 禹 狄 米 贝
  23. 明 臧 计 伏 成
  24. 戴 谈 宋 茅 庞
  25. 熊 纪 舒 屈 项
  26. 祝 董 粱 杜 阮
  27. 蓝 闵 席 季 麻
  28. 强 贾 路 娄 危
  29. 江 童 颜 郭 梅
  30. 盛 林 刁 钟 徐
  31. 邱 骆 高 夏 蔡
  32. 田 樊 胡 凌 霍
  33. 虞 万 支 柯 咎
  34. 管 卢 莫 经 房
  35. 裘 缪 干 解 应
  36. 宗 宣 丁 贲 邓
  37. 郁 单 杭 洪 包
  38. 诸 左 石 崔 吉
  39. 钮 龚 程 嵇 邢
  40. 滑 裴 陆 荣 翁
  41. 荀 羊 於 惠 甄
  42. 魏 加 封 芮 羿
  43. 储 靳 汲 邴 糜
  44. 松 井 段 富 巫
  45. 乌 焦 巴 弓 牧
  46. 隗 山 谷 车 侯
  47. 宓 蓬 全 郗 班
  48. 仰 秋 仲 伊 宫
  49. 宁 仇 栾 暴 甘
  50. 钭 厉 戎 祖 武
  51. 符 刘 姜 詹 束
  52. 龙 叶 幸 司 韶
  53. 郜 黎 蓟 薄 印
  54. 宿 白 怀 蒲 台
  55. 从 鄂 索 咸 籍
  56. 赖 卓 蔺 屠 蒙
  57. 池 乔 阴 郁 胥
  58. 能 苍 双 闻 莘
  59. 党 翟 谭 贡 劳
  60. 逄 姬 申 扶 堵
  61. 冉 宰 郦 雍 郤
  62. 璩 桑 桂 濮 牛
  63. 寿 通 边 扈 燕
  64. 冀 郏 浦 尚 农
  65. 温 别 庄 晏 柴
  66. 瞿 阎 充 慕 连
  67. 茹 习 宦 艾 鱼
  68. 容 向 古 易 慎
  69. 戈 廖 庚 终 暨
  70. 居 衡 步 都 耿
  71. 满 弘 匡 国 文
  72. 寇 广 禄 阙 东
  73. 殴 殳 沃 利 蔚
  74. 越 夔 隆 师 巩
  75. 厍 聂 晁 勾 敖
  76. 融 冷 訾 辛 阚
  77. 那 简 饶 空 曾
  78. 毋 沙 乜 养 鞠
  79. 须 丰 巢 关 蒯
  80. 相 查 后 江 红
  81. 游 竺 权 逯 盖
  82. 益 桓 公 万俟
  83. 司马 上官 欧阳 夏侯
  84. 诸葛 闻人 东方 赫连
  85. 皇甫 尉迟 公羊 澹台
  86. 公冶 宗政 濮阳 淳于
  87. 仲孙 太叔 申屠 公孙
  88. 乐正 轩辕 令狐 钟离
  89. 闾丘 长孙 慕容 鲜于
  90. 宇文 司徒 司空 亓官
  91. 司寇 仉 督 子车
  92. 颛孙 端木 巫马 公西
  93. 漆雕 乐正 壤驷 公良
  94. 拓拔 夹谷 宰父 谷粱
  95. 晋 楚 闫 法
  96. 汝 鄢 涂 钦
  97. 段干 百里 东郭 南门
  98. 呼延 妫 海 羊舌
  99. 微生 岳 帅 缑
  100. 亢 况 后 有
  101. 琴 梁丘 左丘 东门
  102. 西门 商 牟 佘
  103. 佴 伯 赏 南宫
  104. 墨 哈 谯 笪
  105. 年 爱 阳 佟
  106. 第五 言 福

百家姓续---

 

《部分姓氏由来》

 

 

历史来源

 

  「赵」姓出自「嬴」姓,据「唐书」记载,上古东夷族首领伯益的第十三世孙造父,在周穆王时传说他曾取良马八骏,献与周穆王,周穆王乘这八匹骏马西巡狩猎。来到昆仑山上,西王母在池设宴招待他,饮酒唱和乐而忘返,为周穆王御车,日趋千里,息徐偃王反叛,其后周穆王封造父于赵城,既今山西省洪洞具北,其后为赵氏。

  「百家姓」编与宋朝,皇帝的的姓氏是国姓,当然放在第一。

「百家姓」的第一句,「赵钱孙李」,「赵」指「权」,「钱」指「金钱」。世间万事权和钱的问题是首要问题。

 

 

 

历史来源

 

「钱」源与彭姓,是以官职命民的姓氏。周朝有官职名「钱府上士」掌管财政,遂以官为氏。相传为古帝颛顼玄孙彭祖(即籛铿)的后代。

 

 

 

历史来源

 

  「孙」源出有三,?姓,芈姓,田姓。

  一 ; 春秋时卫武公的儿子惠孙任卫国上卿,他的儿子名乙,字武仲,以祖父的字命氏。

  二 ; 楚国有贤臣为敖,字孙叔,其支庶(宗族旁支)以祖字为氏。

  三 ; 齐国卿士书(敬仲的五世孙,字子占)。伐莒有功,齐景公封他到乐安,赐姓孙氏。

 

 

 

历史来源

 

  「李」源出有四。

  一 ; 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出自「嬴」姓。皋陶之后,世为大理(掌管刑法的狱官之长),以官为姓,春秋时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因祖辈为理官,遂以理「李」为氏,称李耳。

  二 ; 据「北史」所载,赵郡李氏,为赵将武安君之后,李左车其先也。

  三 ; 据「魏书」所载,后魏有代北鲜卑族复姓「叱李」氏,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

四 ; 唐朝皇室姓「李」,「李」遂为国姓。唐初开国元勋诸将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董,罗,朱邪共十六姓(其中五家为复姓)赐与国姓「李」。此外还有许多家族改为李氏,由此李氏人丁大增。

 

 

 

历史来源

 

  一:周平王儿子烈封在汝州(今河南省),当地人称他周家,便以周为姓。

  二:公元前256年,秦灭东周,将赧王废为庶人,王族亦称为周氏。

  三:唐玄宗李隆基于712年,因避讳「基」,下诏改天下的?姓为周姓。

四:代北复姓贺鲁氏为周氏。

 

 

 

 

历史来源

 

  「吴」源出有三。

  一;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古公亶父的长子太伯出奔江南建都于梅里(江苏无锡)号称勾吴,武王灭商后太伯的三世孙周章为诸侯。至前473年为越王勾践所灭。子孙以国名为氏。

  二;古公之子虞仲的后裔,虞通吴故为姓。

三;齐鲁一带的吴姓,多为寿梦第四子吴季礼之后。

 

 

 

 

历史来源

 

「郑」源出 出自「?」姓,以国名为氏,据「通志」记臷,周宣王静分封其母弟于郑国 ( 在今陕西华县以东 ) 是为郑桓公,桓公之后,郑武公迁都于新郑,为春秋时的国。后为韩国所灭。其遗族散居于淮阳,商丘一带,以原国名「郑」为姓。

 

 

 

历史来源

 

  「王」源出有许多,帝王的后裔称王子,王孙,遂为氏。

  一、出于「妫」姓,相传为古帝虞舜之后,子孙在陈国,齐王田和为其后人。

  二、出于「子」姓。商纣时王子比干之后。

  三、出于「王」姓。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 ; 又周灵王太子晋,因直谏被废为庶民,迁居于琅邪 ( 今山东胶南 ) ,世人称其为「王」家,其后亦为「王」氏。

  四、秦灭六国后,各国王族避难散居,至汉朝初年纷纷易姓为「王」氏。

  五、南北朝时,西魏鲜卑族复姓可颇氏。亦改为王氏。

  六、古高丽国君有王氏。

  七、西钳耳族有王氏。

八、赐姓,如燕王丹的玄孙嘉,在西汉末年王莽当朝时被赐姓「王氏」。

九、冒姓,如隋末王世充本姓支氏。

 

 

历史来源

 

  一、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克商后,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初封于毕,继封与冯城。其后代逐有冯氏。

  二、春秋时郑国大夫冯简子的后代。

 

 

 

历史来源

 

  一、出自「妫」姓。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克商后,找到帝舜的后代胡公满 「妫」姓。封胡于陈国,今河南淮阳县。并将其女嫁给他,伺奉舜祠,其后人以国名为姓。

  二、鲜卑族改姓,据《魏书》所栽,南北朝时有代北三字姓侯莫陈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姓陈。

  三、古代安南 ( 今越南 ) 国王有姓陈。

 

 

 

历史来源

 

  一、以地为氏。据《后汉书.郡国志》所载,洛阳有褚氏聚。《姓氏寻源》云 : 古有褚地,居者以为氏。

  二、以官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云:本自殷 (商) 后人宋恭公的公子段食采于褚,其德可师,号曰褚师,因而命氏。「褚师」为掌管市场的官员,又叫「市令」。春秋时期,宋国,卫国,郑国都设置褚师之官。世代为楮师者,以官为氏,省为褚氏。

 

 

 

历史来源

 

  一、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和《广韵》云 。周文王的第九子原封于康,称为康叔。周公旦平定武庚之乱后,改封康叔管殷民七族,建立卫国,都治在今河南淇县,后被秦国所灭,遗民以原国名「卫」为氏。

  二、历史上鲜卑族姓氏。据《后燕录》记载,昌黎 (河北昌黎) 鲜卑族有卫氏。

 

 

 

历史来源

 

  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云 。周朝初,周公第三子伯龄受封于蒋国 ( 一说在今湖北省仙居县,一说在今河南省固始县东 ) 后被楚国所灭,遗民以原国名「蒋」为氏。

 

 

 

历史来源

 

  一、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云 。周朝初,周文王第十子季载,受封于「沈」(今河南省平舆县北 ) , 因以国名为氏。

  二 ; 出自「姒」姓,周朝时又有侯国,沈国,其地在安徽省。此地为另一沈国。

 

 

 

历史来源

 

  一、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成王分封其第叔虞于唐邑 (山西翼城 )。因邻晋水,叔虞之子燮( 音 谢 )继位后,称为晋侯。晋穆侯之孙毕万受封于韩原 ( 陜西韩城 ),其后逐有韩氏。

  二、以国为氏。战国七雄之一有韩国,三家分晋以后,于前403年由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建都阳翟 ( 今河南新郑县 )。前 230 年,韩国被秦国攻灭。国族后人有的以「韩」为氏。

  三、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代北三字姓「出大汗」氏,后改为汉字单姓「韩」氏。

 

 

 

历史来源

 

  一、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云。周武王分封其第叔虞于唐邑(山西翼城)。出公子齐,生伯侨,天子封为杨侯,以国为氏。

  二、为五胡十六国时氐族姓氏,据《晋书》云;氐有杨氏,世居仇池(甘肃仇池山)。

  三、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代北姓「莫胡芦」氏,后改为汉字单姓「杨」氏。

  四、出自「扬」姓。以邑为氏。古时有「扬氏邑」。

 

 

 

历史来源

 

  一、出自「曹」姓。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云 。周武王封曹挟于邾国 (金山东邹县 )。后被楚宣王所灭,其遗族以原国名去邑为「朱」氏。

  二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鲜卑姓「渴烛浑」氏,「朱可浑」氏,于北魏孝文帝时南迁洛阳,改为汉字单姓「朱」氏。

 

 

 

历史来源

 

  一、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据《古今姓氏书辨正》所载,周朝周公旦之子伯禽受封鲁国,裔孙以公族大夫者食采于秦邑(今河南省范县北),以邑名「秦」为氏。

  二、出自「嬴」姓。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云。嬴姓之后,伯益裔孙非子,周孝王封之于秦,陇西秦亭是也。至始皇灭六国,子婴归汉,子孙以国为氏。

三、古代大秦(罗马帝国)商人秦论。公元226年由海道抵达吴国,曾谒见孙权,谈及大秦的风土人俗,后归本国。

 

 

 

历史来源

 

一、出自「沈」姓。据《梁溪漫录》所载,五代时,王审之在福建称闽王。闽人为避「审」的嫌名 (「审」和「沈」字同音 ) ,把「沈」字去掉三点水旁,余下半个字改为「尤」。

二 、据《后汉书.卷七十七》已有尤利多,尤还。在东汉时已见「尤」氏的记载。

 

 

 

历史来源

 

  一、出自「姜」姓。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克商后,封伯夷的后人文叔与许国,称为许文叔。旧址在今河南省许昌市。春秋时为郑,楚等国所逼,前533年迁都叶,前524年迁都白羽 ( 今河南西峡县 ),前524年迁容城 ( 今河南鲁山县 )。战国初为楚国所灭,其后代逐有「许」氏。

  二、传说帝尧时许由的后代。历史上并无证实记在此人,为神话人物。

 

 

 

历史来源

 

  一、出自「姬」姓。为「韩」氏音化而成,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成王分封其第叔虞于韩。其孙韩王安,原居韩邑 ( 一说在山西河津县 ) 为秦国所灭。子孙分散于江淮之间。江淮方言,音「韩」变「何」,逐为「何」氏。

  二、据《五代史》,吐谷浑族有「何」氏。又据《唐书》所载,「何」氏为「昭武九姓」之一。隋唐时期,祁连山北邵武城 ( 今甘肃省临泽县 ) 有康国,后为匈奴击败,迁至中亚,建立了安,曹,何,康,石,米,史,火寻,戊地等九个小国。唐高宗永徽年间,「昭武九姓」先后归附内地,其中有「何」氏。

  三、汉代有「何」苗,本为「朱」氏,冒姓「何」氏,见于《汉书.五行志》所载,其后子息皆为望族。

  四、又据《兰州府志》所载,元代有吐蕃宣慰使锁南,其子锁铭,余明代官拜河州卫指挥同知,朱明王朝赐姓何氏。

 

 

 

历史来源

 

  一、出自「姜」姓。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夏朝有「吕」国,在河南省南阳市,周宣王时,吕国改为甫国。春秋时,被楚国所灭。其后有吕氏。

  二、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代北姓「比丘」氏,后改为汉字单姓「吕」氏。

 

 

 

历史来源

 

  一 ; 出自「子」姓,为「殷民七族」之一。据《左传》所载,周初,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为卫侯,分到了「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樊氏等。施氏为制旗帜的工匠。

  二 ; 以国为氏。夏代诸侯国有「施氏」之国,在今湖北省恩施县,其后有「施」氏。

  三 ; 出自「姬」姓,以王父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鲁惠公之子字施父,其支孙以王父 ( 祖父 ) 之字为氏。

 

 

 

历史来源

 

  一 ; 出自「姬」姓,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所载,张氏,世代仕晋,晋分为三,又世代仕韩,后渐成望族。

  二 ; 改姓,三国魏张辽原姓「聂」,改姓「张」。又三国蜀诸葛亮赐南蛮酋长龙佑那为「张」氏。

  三 ; 「张」氏自汉代以后,人数渐多,与当时道教的兴起与流行有关。道教自称源与黄帝,而盛行「黄帝赐姓张氏」的说法,道教领袖如张角,张鲁等。

  四 ; 据《元和姓纂》云 ﹔「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孤星,始制弓矢,主祀张星,因姓张氏」。

 

 

 

历史来源

 

  一 ; 出自「子」姓,以王父为字氏,据《史记.孔子世家》所载 ; 孔子,宋微子之后。宋襄公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姓孔氏。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睪夷,睪夷生防叔。防叔畏华氏之逼,奔鲁。其叔为叔梁纥,生子孔丘。

  二 ; 出自「姬」姓,据《姓考》所载,春秋时卫国有孔悝,以王父字为氏,其后有姬姓之孔氏。

  三 ; 出自「妫」姓,。春秋时陈国有孔宁,王父字为氏,其后有「妫」姓之孔氏。

  四 ; 又据《左传》所载,春秋时郑穆公之后有孔张,其支孙以王父字为氏,为郑国的姬姓孔氏。

 

 

 

历史来源

 

  一 ; 古代曹姓的后裔,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克商后,受封于邾国 (今山东邹县 ) ,后被楚国所灭,其子孙或为朱氏,或为曹氏。

  二 ; 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文王第十三子叔振铎,受封于陶丘。后被宋国所灭,其国人以「曹」为氏。

  三 ; 据《新唐书》,为少数民族「昭武九姓」(见「何」氏)之一。隋唐时期,西北突部落建有康居国,其支庶分出小国「曹」国,在今乌孜別克斯坦撤马尔罕东北部。其族人有入中原定居者,于汉族融合,用汉姓「曹」

 

 

 

历史来源

 

  避讳改姓。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以谥为氏》所载,严氏本为庄氏。战国时楚王侣,谥号为「庄王」,其支庶子孙逐有庄氏。东汉时,汉明帝为刘庄,为讳避皇帝的名讳,令庄氏改姓「严」氏 ( 「庄」 ,「严」两字同义 )。西汉时的庄光后改为严光。魏晋之际,有复姓本姓「庄」者,故有庄,严二氏之分。

 

 

 

历史来源